关于读书手抄报的内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读书手抄报的内容

可以是读书的格言,列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逆境中的慰藉。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努力耕耘,少问收获。还可以是读书的方法,如:

1、读书不二法

专心致志,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这本书不读完,决不读第二本书。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著名学者梁实秋曾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2、波浪渐进法

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过一段时间再读,原来读来无味的地方可能就读出感觉来了。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罗宾森提出一种sq3r 读书法,强调循序渐进,英语survey,

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学习阶段。毛泽东读《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一部《红楼梦》,

少年读来,只看到“爱在缠绵中,情的悱恻里”。老年读来,便能读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自己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也有些人一读书就就犯困,精力不能集中,那就分段来读,一般人在半小时之内注意力最集中,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半小时,大约每次可以读一万多字左右。

3、比较品读法

一次读几本书,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不怕不识书,就怕书比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侯谌自视甚高,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再三,这才知道《三国志》确比自己的《魏书》好,当即烧掉自己的书稿。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的:“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比较品读可以是横向的,不知道《丑陋的中国人》怎么样?对比《丑陋的日本人》就会读出奥妙;也可以纵向比较,读不懂奥巴马,可以读一读罗斯福,就恍然大悟。搞研究或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大受裨益。

4.垂直阅读法

看书一目十行,不是从左向右来读,而是从上往下看,像下楼梯一样。文学家高尔基就是这样。因为有些书含金量太少,只须浏览;有些书包罗万象,无法精读,比如《四库全书》,平均一天读3万字,也要用72年,才能读完。几乎无人能够精读;有些书不知优劣,则应先速览而后决定是否需要精读。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文章梗

概、主要事件或中心论点,剪除枝叶,补叙、背景、引文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用于读一般小说或快速浏览资料都相当不错。

5、字斟句酌法

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极少水份,句句精髓,大段速读,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加以思考。孔子就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也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散文大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吃草“

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我的体会是:用眼睛来读书者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的方法适合特别读经典。比如读《论语》、《道德经》、《沉思录》等等,嚼得愈久,愈有滋味。还可以用于加深理解书中的核心内容和精彩片断。

6、精华提炼法

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我国三十年代涌现的一大批学术大师都是这样:“不动笔墨不看书”。每阅读一本书,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并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历史学家吴晗,特别擅长于做读书卡片。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张卡片上。读了几十年书,做了几十万张卡片。语言学家王力就说:“看一本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可以说你是没有好好看。”美学大家朱光潜特

别推崇写读书笔记:“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我的体会是,“读破书万卷,真传一句话”。读一本书,真能够提炼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

7、高山仰止法

以欣赏的眼光去读书。读出美味,读出乐趣。正如宋代诗人尤袤所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的体会,越浮躁的人,越是目空一切,越深沉的人,越是对真理怀有敬畏之心。读一本高尚的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士对话,你的态度越虔诚,你的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最适合读宗教与哲学与军事经典,如《圣经》、《易经》、《孙子兵法》。

8、居高临下法

站高一层,像老师审查学生作业一样去读书。我认识的几位编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法读哪些热门“畅销书”。确实,如果被那些“乱花迷人眼”的书“雷倒”,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会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思想被别人用襟带牵着走。”经常对读过的文章审视可以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我的体会:一本书,以粉丝的姿态去“仰读”,和以批判的态度去“俯读”。感觉大不相同。我在读德鲁克的时候,先用高山仰止法去拜读,然后用居高临下法去审读,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发现了大师存在的问题。要做到赏析结合,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才能让读书人的水准高过书的水准。

9、多维研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