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地理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

2.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地球构造和地壳演化的相关知识理解。

2.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1.2 地球表层的变化•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2 地理学的实地考察技能•地理学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和目的•实地考察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2.探究法: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有关地理学的知识和经验。

六、教学步骤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1.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2.分组讨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1.2 地球表层的变化1.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介绍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分组讨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表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提供一些图片和实地考察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讲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历史》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历史》PPT优秀课件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D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3.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C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练习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阶段
划分
主要特征
距今 早古生代 ①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 5.41 (寒武纪、 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亿 奥陶纪、 ②陆地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古 年— 志留纪) 生 — 晚古生代 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代 2.52 (泥盆纪、 ②鱼类——两栖类——爬 亿年 石炭纪、 行类的进化;
二叠纪) ③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 物繁盛。
练习
侏罗纪景观复原
三叠纪景观复原
中华龙鸟复原
演化 时间 阶段
新 距今 生 6600 代 万年
至今
具体阶段 划分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主要特征
①被子植物繁盛; ②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③第四纪出现人类。
现代海陆格局形成; 现代地貌形成。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C)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5.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C)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
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
A.哺乳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件5: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件5: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如煤、石油、家庭太阳能 供热系统、太阳能光伏电站等。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大气层 图中A层是 日冕 ,B层是色球,C层是 光球 。 2.太阳活动概况 (1)概念: 太阳大气 的变化。
(2)主要类型:
位置
类型
A层
_日__冕__物__质__抛__射__
B层

的,这些矿物能源都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转化而来的,
对生 产、
显然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固定了太阳辐射能
生活 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人们可直
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光伏电站来提供能量
不利 影响
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 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纬度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天气
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 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地势
大气 透明度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 太阳辐射弱
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反之太阳辐射弱
3.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集训冲关]
1.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
动力是
()
A.重力能
B.生物能
C.风能
D.太阳能
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热,地球上生物的生长 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是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 主要动力。
答案:D
2.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
辐射为地球提供了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第一章《行星地球》简介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

一本好的教科书,既要有利于教师教,又要有利于学生学。

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发展特点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教科书编写应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章我们尝试从突出其教学性入手,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增强课文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亲切感、有阅读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

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本章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

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本章共有31幅图),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课文编写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以逐步探究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

动手:引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解释地球运动规律;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

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判断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等。

2021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6.1.1 洪涝与干旱

2021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6.1.1 洪涝与干旱
答案:(1)C (2)A
读“华北地区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 1~2 题。
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 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探究点二 干旱灾害 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区域认知”方法分析:我国干旱频次大于 30 的地区 是__华__北____平原、_长__江__中__下__游___平原及东__南 ___沿__海_。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从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 重的原因是什么?
东部季风区旱灾频发的原因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 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 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一旦降水不足,出现干旱,势必会 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探究点一 洪涝灾害 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 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 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 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 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 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 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 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 息了水患。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 “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表---人教版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表---人教版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表高中地理(必修1)(配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高中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高中地理(必修3)(配人教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区域地理坏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剖析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剖析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

如果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

如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b、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

c、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d、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宇宙中的种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天体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_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_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地理必修第一册》 解读
• 课标有哪些内容要求 • 教材是如何落实课标 • 修订教材有哪些特点 • 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 12条内容标准 • 5大要素
– 大气1.5-1.6 – 水1.7-1.8 – 地貌1.4 – 植被1.10 – 土壤1.9
• 地球本体1.1-1.3 • 自然灾害1.11 • GITs 1.12
• 说明
– 能够解释清楚(辐射、 活动)怎样影响(地理 环境、人类活动)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1.1 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重点
– 不是辐射和活动本身 – 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 铺垫知识 •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 • 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 • 各种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继承的栏目
• 章首页 • 章首页继承了原教材的设计,但是对内容和呈现作
了一定的改进。章首页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 分叙述文字,要求超脱具体内容介绍本章内容在全 书或地理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针 对具体的“内容要求”并用问句的形式呈现,这是 本章的学习目标。章首页的设计要求突出内容,改 变以前过分注重美工设计的状况。
• 说明
– 能够解释清楚(辐射、活动)怎样影响(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地球上根本的能量来源
• 光、热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6页9图
• 为地球提供能量 •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5页6图
1.3 地球的演化
• 1.3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 “描述”:会用文字或言语说出
“广义的情境即个体存在于其中的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
——摘选自杨向东在高中课标修订大会上的发言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总目录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总目录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总目录本目录为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最新版总目录,涵盖了必修和选修各个模块的内容。

为了便于学生和教师查找和使用,我们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编排。

必修部分必修1:地理科学基础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1.3 地图的编制2.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2.1 气候系统2.2 天气系统2.3 地形与地貌2.4 河流与湖泊3.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3.1 人口与城市3.2 农业与工业3.3 交通与通信3.4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必修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第一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1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 地形与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3 水文与生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第二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2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第三章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 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差异3.2 区域发展与规划3.3 案例分析: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选修部分选修1: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1.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基础1.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2.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应用2.1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2.2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2.3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选修2:旅游地理1. 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1.1 旅游活动的概念与特点1.2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评价1.3 旅游规划与管理2. 第二章旅游地理环境2.1 旅游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2 旅游地理环境的变化与保护2.3 旅游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城市地理1.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1.1 城市的概念与特点1.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1.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第二章城市地理环境2.1 城市地理环境的结构与功能2.2 城市地理环境的变化与规划2.3 城市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 第三章城市规划与管理3.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2 城市管理与服务3.3 案例分析:不同城市的规划与管理选修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第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1.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1.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 第二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2.1 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2.2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实践2.3 案例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上为最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总目录,希望对您的学习和使用有所帮助。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1.1地球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1)适宜的_温__度__——日地距离适中。 (2)具有液态_水__。 (3)适宜的_大__气__条__件__——体积质量适中。 (4)具有安全的_宇__宙__环__境__。
【任务小测】
1.月球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解析】选B。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属于行星。
题,A项中木星和海王星为并列关系;B项虽具有从属关系,但银河系包含太阳系;D
项没有从属关系。
2.2019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传来喜讯,自主着陆在月球 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 着陆的梦想。读图,回答(1)、(2)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的天体是
天体系统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可观测宇宙
组成
地球和_月__球__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__行__星___、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太阳和众多_恒__星__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_河__外__星__系__
二、行星地球 任务驱动:
茫茫宇宙中,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地外文明,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 一发现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你知道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必须具备哪 些条件吗?

()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 天体与天体系统 【素养探究】 1.探究天体的内涵: 阅读教材第2页图1.2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举例,探究以下问题。 (1)图中列举了哪些类型的天体?最基本的天体是什么? 提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件5:4.1.1喀斯特地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件5:4.1.1喀斯特地貌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 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坑。
活动探究: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ABAABB
UUABCBCA
UACB
UC A B R
4.容斥原理
card(A B) cardA cardB card(A B)
card(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A B)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
1.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 2.这些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 3.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 影响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 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北,东北尽于道州, 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 云。《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
➢ 天坑就是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 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厚度特别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 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 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以迁移)的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1.2.3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 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地1 貌喀斯特地貌
概念; 地表的各种形态和外貌
2 河流地貌
常见的地貌类型
3 风沙地貌
喀斯特地貌 河流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4 海岸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

如果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

如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b、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

c、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d、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里。

地月系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里。

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部分。

活动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写下面的构图。

图1.3 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

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活动1.我们通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

试根据图1.4和表1.1回答下列问题。

表1.1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7° 3.4°0° 1.9° 1.3° 2.5°0.8° 1.8°17.1°轨道倾角偏心率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5 0.051 0.006 0.256 (1)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平面上?(3)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2、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

图1.5是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请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存在生命的行星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地表温度太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

相反,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太低,生命物质也无法形成。

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不适合生命生存的需要。

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原来地球上没有水。

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

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表面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由上述可知,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就不足为奇了。

阅读探索地外文明为了探索地位文明的存在,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办法,试图与地外智慧生物取得联系。

例如,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通过广播、电视、雷达等发射了大量无线电波,并不断地加强对地外智慧生物可能发来的电波的接收工作;人类还在送往太空的一些空间探测器上携带了不少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人类的图像,太阳系的组成,二进制的一些基本常数,展示地球文明和风景的幻灯片,记录在镀金铜板上的各种语言、音乐等。

人类期待着地外智慧生物的回音。

图1.6早期用于与地外智慧生物联系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示意活动现在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适合,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

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需要思考的问题:(1)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我的思考:(1)(2)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3)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2)(3)(4)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5)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达到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阅读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

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变了能量。

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

在过去50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因核聚变损耗的质量是它本身质量的0.03%。

目前太阳正处于稳定的旺盛时期。

活动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对照图1.8和图1.9。

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4)推测和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5)自然景观是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

推测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胎压昂的大气层。

它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层。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

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色球位于光球上,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

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

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有光球发射出来的。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

一般认为它是光球上的漩涡。

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又叫做色球爆发。

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出相当于10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楼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级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近十几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

我国观测记录太阳黑子变化的历史久远,古代史书就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

面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也加强观测和预报,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案1例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里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

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

太阳风暴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通信设施受损。

据报道,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

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