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pdf01第1部分 导论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人大老师PPT)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人大老师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cc40422e3f5727a4e9620d.png)
9
2-1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 总值
2.收入、支出和循环流程
收入:工资加利润 生产要素
家庭
企业
产品
支出:购买产品的支出
10
2-1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 产总值
3.计算GDP的一些规则 – 一个例子:一个经济生产了 4个苹果和 3 个桔子,如何计算当 年的GDP? – 假设苹果价格为 0.5 美元,桔子价格为 1 美元,则当年 GDP 为: GDP=0.5×4+1×3=5美元
实际GDP (Real GDP)
以不变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中不变价格称为基 年价格。
14
2-1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 总值
一个例子:名义GDP和实际GDP
–
假设基年价格为1998年价格,那么1999年的名义GDP和实际 GDP分别为: 名义GDP= 1999年产品价格× 1999年产品产量; 实际GDP= 1998年产品价格× 1999年产品产量。
37
第三节 什么因素决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
为简单起见,假设一个封闭经济
–
–
一个最简单的模型:供求模型
其中Pm是原材料的价格。
– – –
Qd= D(P,Y) QS= S(P,Pm),
均衡Qd = QS
P
S
P1 P0 E0 E1
两个外生变量 Y ,P m 两个内生变量 P ,Q
–
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D
0
6
Q0 Q1
Q
1-2 经济学家如何思考
2. 模型的多样性
15
2-1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 总值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8b08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8.png)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包 括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和 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相互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微观经济学的延伸和扩展。
区别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即国内经济增长、充 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和财 政政策来调节经济,但需要考虑汇率和国际 收支等因素。
汇率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国际经济 活动和国内经济状况。
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共同 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 展。
支持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 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调节通 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派
强调货币供应量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波动 的主要因素,政府应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
主张单一规则
该学派主张政府应该制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增长规则,并严格执行, 以保持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VS
政策效应互补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时具有不 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协调配 合,提高宏观调控效果。例如,在治理通 货膨胀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 张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在促进经济 增长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 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
05
国际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政策
Chapter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1 导言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1 导言](https://img.taocdn.com/s3/m/1bbf712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a.png)
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科学与数据一、市场出清假设市场通常处于均衡状态,因此任何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都位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的假设。
市场要连续地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作出即时调整。
二、黏性与弹性短期内,大部分价格是粘性的(sticky),它们变动缓慢,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
如果价格粘性,需求将不再总是等于供给。
(这有助于解释:失业(超额劳动供给)、厂商偶尔积压商品等现象)长期内,可以认为价格具有弹性,市场能够很快出清。
三、常见经济统计数字1、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和体现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状况的基本概念,它呈现一国的总收入及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总支出。
(1)流量与存量存量是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量,流量是一段时间内变化的量。
(2)名义GDP与实际GDP(3)支出法衡量GDP消费C (consumption) 投资I (investment)政府购买G (government purchase) 净出口NX (net export)GDP=C+I+G+NX住房购买属于投资、家庭购入股票属于储蓄、原始股抛售属于投资1)投资包括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3)收入法计算GDP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报酬-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报酬▪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NP-统计误差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间接企业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费-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2、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与GDP平减指数(1) CPI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
宏观经济学曼昆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曼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61b105804d2b160b4ec0a6.png)
谢绝拷贝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N.Gregory Mankiw (曼昆)
此幻灯片为纪念从教《西方经济学》二十周年
而作,并把她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1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第一 节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Y = F(L,N,K,H)
总产出=总投入 总支出=总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
6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5)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7
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一定时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 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
23
4. 漏出和注入
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 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 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 府支出等。
▪
W=J
▪ S + TA + IM + = I + G +EX +TR
24
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 ▪ W > J,国民经济收缩。 ▪ W < J,国民经济扩张。 ▪ W = J,国民经济均衡。
D
QS= S(P,Pm)
0
Q
Q0 Q1
3
2. 模型的多样性
3. 价格: 伸缩性与粘性 市场出清 伸缩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全ppt课件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5e4b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a.png)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 生产率、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
模型
工资水平决定模型主要有边际生产力模型、均衡价格模 型和集体谈判模型等。其中,边际生产力模型认为工资 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均衡价格模型认为工资由劳 动力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集体谈判模型则强调工会等 组织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包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 际收支平衡等。
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实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市场利率 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总需求和物价水 平。
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需要密切合作,共同 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04
产品市场与价格水平决定
产品市场概述及结构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存在大量买者和卖者,产品同 质,资源自由流动,信息充分 。
寡头市场
少数几个卖者控制市场,产品 可能同质或存在差异,资源流 动受限制,信息不充分。
产品市场定义
产品市场是商品和服务进行交 换的场所,反映了供给和需求 之间的关系。
垄断竞争市场
任务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国民收入决定因素及经济增长的原因、研究国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分析如何运用诸如收入政策与人力政策等微观经济政策来改善宏观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 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 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2024)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3eda0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3.png)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 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经济理 论提出挑战。
2024/1/28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对 经济增长贡献度不断提升。
需要加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43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44
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28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经济运行规律及政府如何运用 经济政策调控经济的学科。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 究对象,包括总需求、总供给、 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 济增长等问题。
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微观经济学的支持。
01
02
03
实际收入减少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减少。
2024/1/28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 不利于债权人,导致社会 财富再分配。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价格信 号失真,经济秩序紊乱。
20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
04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经 济稳定增长。
25
04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分析
2024/1/28
26
总供给曲线形状及影响因素剖析
要点一
长期总供给曲线
要点二
短期总供给曲线
垂直,表示在长期内,经济总产出不受价格水平影响。
向右上方倾斜,表示短期内价格水平与总产出呈正相关。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a27b09336c1eb91b375d19.png)
本章小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 通过对收入、物价、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观察, 描述状况、解释现象并提出改善建议。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使用模型 必要的数学基础;假设的重要性;模型的多样性。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 14562亿元,增长21.3%。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 上年增长23.8%。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 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 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 16.7%。
……
• 例:猪肉的供求模型 ——模型:
Qd DP,Y Qs S P, Pc
需求量 Qd与收入 Y 、猪肉价格 P 有关 供给量 Qs 与猪肉价格 P 、饲料价格 Pc 有关
猪肉价格 P
供给曲线 S
均衡 价格P *
E 需求曲线 D
均衡数量 Q* 供求数量Q
图1-1 猪肉市场的供求均衡
通过猪肉价格调整使供求相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6、7版)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本书的框架
Ⅰ 导言
Ⅱ 不同期限视角下 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Ⅲ 重要 分歧
Ⅳ 微观 基础
第1篇 1、2章
第2、3、4篇 3-13章
第5篇 14、15章
第6篇 16-19章
•任务 •方法 •指标
•长期视角:总供给决定产出理论 •超长期视角:经济增长理论 •短期视角:总需求决定产出理论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7b79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2.png)
总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量。它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水平与总 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基于货 币数量论、利率效应、财富效应等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包括物价水平、收入水平、利率 水平、消费者信心等。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实际货币供 应量减少,进而降低总需求;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消费 和投资支出,从而增加总需求;利率水平下降会降低储 蓄倾向,增加消费和投资支出,提高总需求;消费者信 心增强会促进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推动总需求上升。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经 济秩序,使价格信号失真, 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 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素。
同时,汇率变动还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物价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及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 漏账户等。
经常账户分析
主要分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 转移等项目的变动情况。
2024年度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版讲义全套教学课件pptx
![2024年度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版讲义全套教学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1a545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7.png)
2024/2/3
8
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实践
经济增长理论
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 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等 ,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机制和 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政策实践
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 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等,通过调 节总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生产效率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2024/2/3
27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问题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定 义
内部均衡指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外部均衡指国际收支平衡,汇率 稳定。
内外均衡的冲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可能存在 冲突,如经济过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 差。
政策搭配解决内外均衡冲 突
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 使用,可以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发展历程
古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等阶段。
主要流派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等。各流派在政策主张、理论 模型和分析方法上存在差异。
2024/2/3
6
0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2024/2/3
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介绍
14
04
财政政策与政府支出乘数效应
2024/2/3
15
财政政策目标与手段选择
财政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 目标。
财政手段选择
税收、政府支出、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与选择。
2024/2/3
16
政府支出乘数效应理论探讨
政府支出乘数概念
曼昆宏观经济学全部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全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b86b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a.png)
03
如人均GDP、人均GNI等,用于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的经济规模
和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的度量与源泉
经济增长的度量
通常使用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 率等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趋 势。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模型
如索洛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用于 解释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 力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方面。
预测政策效果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或总供给,进而调控 经济。
国际经济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状况,可以分析国际经济关系 和贸易状况。
0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1 2 3
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通过公共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影响总需求 ,从而产生乘数效应,使得初始财政政策变动对 总产出产生倍数影响。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激进主义等。这些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 影响。
发展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发展经济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如实证研究方法的应 用、对制度和文化等因素的深入研究等。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 充分就业。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来实现这些目 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包括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这些工具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总需求 和物价水平。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形状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章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f95296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6.png)
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源于许多家庭和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 经济学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我们把经济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时,我们必须考虑经 济个体的决策。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之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 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企业的最优
1.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一些国家经历了收入的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 仍然陷于贫困之中?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另一些国家却维 持了价格的稳定?为什么所有国家都经历了衰退和萧条——周期性的收入减 少和失业增加——以及政府的政策如何才能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 程度?宏观经济学,力图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相关问题。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 变量。换言之,正如图1—4所示,外生变量来自于模型以外和作为模型的 投入,而内生变量则在模型之内决定,是模型的产出。
和所有模型一样,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做了许多简化的假设。
我们应该如何对模型缺乏现实性作出反应呢?我们应该放弃这个简单的比萨饼
供给和需求模型吗?我们应该尝试建立一个考虑到多种比萨饼价格的更为复杂的模
型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的目的。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判断简化的假设(例如假设比萨饼有一个单一的价格)什么时
1.2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一、作为模型构建的理论
经济学家也用模型(models)来理解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 符号和方程构成的,而不是用塑料和胶水制成的。经济学家搭建他们的“玩具 经济”来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经济变量。经济模型常常用数学术语 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模型有助于我们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和集中关注根 本的联系,因此它们大有用途。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讲义(1)PPT优秀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讲义(1)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1b04c2f78a6529657d53ac.png)
Why learn macroeconomics?
3. The macroeconomy affects election outcomes.
Unemployment & inflation in election years
year 1976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2008
For example…
Unemployment (left scale)
Why learn macroeconomics?
2. The macroeconomy affects your well-being.
change from 12 mos earlier percent change from 12 mos earlier
2010 UPDATE
In this chapter, you will learn:
▪ about the issues macroeconomists study ▪ the tools macroeconomists use ▪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in macroeconomic
Great Depression
World War II
Second oil price shock
U.S. Inflation Rate
(% per year)
U.S. Unemployment Rate
(% of labor force)
percent of labor force
crimes per 100,000 population
P1
…which increases the 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1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1](https://img.taocdn.com/s3/m/30f652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f.png)
slide 1
宏观经济学旳主要问题
▪ 为何生活成本连续上升? ▪ 为何成千上万人失业,虽然经济繁华时也是如此? ▪ 为何产生经济衰退?政府能够采用措施对抗经济衰退吗?怎
样做呢?
▪ 什么是政府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怎样影响经济? ▪ 为何存在如此多旳贫穷国家?什么样旳政策能够帮助它们摆
脱贫困?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17
价格: 伸缩性 与 黏性
▪ 市场出清假设: 价格迅速变动以使得供求平衡.
▪ 但在短期,诸多商品旳价格存在黏性—即面对供求
不平衡时,这些价格只是缓慢调整。例如: –劳动合约一般拟定了一年以上旳名义工资; –杂志价格一般每3-4年变化一次。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9
为何学习宏观经济学?
2. 宏观经济影响你旳个人福利.
▪ 例1:
失业和收入增长
▪ 例 2:
利率与抵押贷款偿付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10
%
失业和收入增长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旳科学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0
本章主要内容
▪ 宏观经济学研究旳主要问题 ▪ 宏观经济学家旳研究措施(工具) ▪ 宏观经济分析中旳主要概念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slide 12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4be936eefdc8d376ee3274.png)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GDP=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个人可支配收入(D P 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2024版宏观经济学曼昆版PPTpptx
![2024版宏观经济学曼昆版PPT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0065d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a.png)
01定义02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经济波动以及经济政策对经济总体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如总产出、总就业、总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等。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
区别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等)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如总产出、总就业、总价格水平等。
此外,两者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采用总量分析方法。
联系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VS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经济数据,检验和估计经济理论和模型,以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规范分析方法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对经济现象进行评价和预测,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建议。
历史分析方法通过对历史经济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揭示经济现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制度分析方法分析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探讨不同经济制度的优劣和适用条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03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得到增加值,进而汇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收入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来求得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创造的最终成果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等于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bce8d279563c1ec5da71da.png)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二、研究工具:经济模型 • 三、价格:伸缩性和粘性 • 四、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 五、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萨缪尔森认为: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 的行为或经济生活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 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和价格的总水平。
• 供需模型应用:比较静态分析
• 同理可以分析收入变化的比较静态效应
• 模型的多样性
• 没有哪个模型可以包括所有的我们感兴趣 的问题。
•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汽车市场的供需模型 来分析总收入减少对汽车价格的影响。但 当我们想要知道为什么总收入减少,就需 要借助其他模型。
•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型研究不同 的问题(比如:失业、通货膨胀、长期增长 等)
• 经济行为部分地取决于价格是粘性还是弹 性:
• 如果价格粘性,需求将不再总是等于供给。 这有助于解释:失业(超额劳动供给)、 厂商 偶尔积压商品等现象
• 长期内,可以认为价格具有弹性,市场能 够很快出清。比如考察几十年间的经济增 长。但在研究短期经济行为时,价格粘性 或许是个更好的假设。比如考察实际GDP 和失业在不同年份的的波动等问题。
四、 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又名 理论依据 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 分析对象 研究中心 主要目标
微观经济学 个体经济学,价格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个量分析法 以家庭、企业等经济个体为主
市场价格 个体利益最大
宏观经济学 总体经济学,收入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总量分析法 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主
106
105 CPI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科学PPT课件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ca95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1.png)
职务。
02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汇率、财政政
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
策实践。
03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02
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交替关系。
反通货膨胀政策
指政府采取措施降低通货膨胀 率的政策。
国际贸易与汇率
国际贸易
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
汇率
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贸易顺差与逆差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 间的关系。
汇率制度
指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方式,如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国民收入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 的收入之和。
国民收入核算
指通过一系列指标来核算国民收入。
经济增长
指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源泉
指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等。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率
指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数所占 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
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比率。
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
在全球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的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 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微观基础与实证研究
加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实证分析 的可靠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 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7205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e.png)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与财政政策•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劳动市场、资本市场与长期经济增长•政府角色、社会保障与环境问题目录宏观经济学概述01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行为。
03研究方法曼昆宏观经济学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理论推导,又强调经验验证。
01理论框架曼昆宏观经济学以新古典综合学派为基础,吸收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02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02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 ,适用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量来计算GDP ,适用于收入分配比较均衡的国家。
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 ,适用于统计基础比较完善的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 )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劳动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的波动经济增长不是平稳的,而是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比较优势理论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理论体系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3.宏观经济学模型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1.总收入或总产出——经济增长率 2.失业率 3.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 4.利率 5.汇率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 外汇市场 四个部门 居民户 政府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2.2衡量生活费用-价格水平 §2.3衡量失业-失业率
第3章宏观经济的微观结构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
支出法
2.(私人)投资(I)-Investment—厂商 (1)固定资产投资(Fix Assets)-包括居民住宅支出 (2)存货投资(Inventory)--指存 货变动(=年末存货-年初存货)
支出法
注:①总投资(Gross)=净投资(Net) +折旧(Depreciation)/重置投资 (Replace) ②净投资=年末资本存量-年初资本存 量 ③Gross—Include Depreciation Net—Not Include Depreciation
存量与流量示意图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均衡(Equilibrium):宏观经济变量处 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1)完全均衡(静态均衡):所有的存 量和流量都处于相对稳定时的一种均衡 状态; (2)流量均衡:流量处于稳定状态,但 存量通常发生变化的一种均衡状态;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规则
无市场价值物品的估算: (1)参照市场上类似物品的市场价值: 如自己拥有的房屋; (2)按照成本估算其价值:如政府公务 人员提供的服务价值,按其工资核算; (3)为简单起见,除房屋外,其他耐用 消费品不估算其“服务”价值。
增值法
最终产品(Final Goods):指厂商在 市场上出售给最终使用者供其使用的产 品,它是相对于供厂商作为生产性投入 的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而言的。 价值增值(Value-added)法:可以避 免重复计算。
(3)移动均衡(Moving):存量与流 量按同一比例增加,使这一比例保持不 变的一种均衡状态。
§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GNP/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 产出—反映一国总体的福利状况 CPI—衡量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衡量经济中资源的利用程度
§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 衡量生活水平:GDP §2.2 衡量生活费用:CPI §2.3 衡量失业:失业率 §2.4 汇率和利率
美国经济中的人均实际GDP
(2)经济波动模型
凯恩斯学派——价格粘性 新古典主义
货币周期:意料外的货币存量变化 真实周期:真实的供给冲击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变量(Variables):存量(Stock)与 流量(Flow) (1)存量:指某一时点所测度的量值, 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2)流量:指某一时期所测度的量值, 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3)比率变量(Rate):流量之间、存 量之间、存量与流量之间的比率。
支出法
3.政府购买(G)--Government Purchase—政府—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 付(Transfer Payment) 4.净出口(NX)--Net Export—外国 净出口=出口(X)-进口(M)
支出法
令 Cd——本国对国内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Id——本国对国内物品与劳务的投资 Gd——本国政府购买的国内物品与劳务 X——国内物品与劳务的出口 Y=GDP=Cd+Id+Gd+X
§2.1 衡量生活水平:GDP
生产的概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 (1)综合性生产:凡能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 的活动都叫生产; (2)限制性生产: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动, 才叫生产(MPS); (3)市场性生产:只有能够通过市场交换来 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活动,才叫生产(SNA)。
§2.1 衡量生活水平:GDP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1部分 导言 第2部分 总需求模型 第3部分 传统的总供给模型——古典模型与 传统凯恩斯模型 第4部分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模型——新古典 主义模型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5部分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 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6部分 经济增长理论
第1部分 导 言
货币市场(代表资产市场) 劳动市场 厂商 外国
3.宏观经济学模型
(1)经济增长模型 (2)经济波动模型
(1)经济增长模型
在增长理论中,主要研究要素投入的积 累与技术的改进如何扩大了整体的生产 能力并导致生活水准的提高。 假定全部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利用的,忽 略经济波动(繁荣和衰退)---充分就业 假定 美国经济中的人均实际GDP
总收入的五个相互关联的衡量指 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 (狭义)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可支配的个人收入(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微观经济学 研究主题 中心理论 研究方法 研究单位 资源配置→效 用最大化 价格理论 个量分析(个 体) 单个经济主体 宏观经济学 资源利用→充 分就业 总收入决定理 论 总量分析(总 体) 经济总体
生产可能性边界
3.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 对象,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整 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借助于 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 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怎样才能得到 充分利用,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得以 决定。
增值法
生产 阶段 种烟 制烟 销售
卖者
买者
农民 香烟制造商 香烟制造商 零售商 零售商 消费者
销售 价格 3 8 15
价值 增值 3 5 7
价值增值=3+5+7=15=销售价格 重复计算=3+8+15=26-15=11
2.GDP的衡量方法
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 支出法 收入法 部门法(生产法)
支出法
支出法公式:Y≡GDP≡C+I+G+NX 或 Y≡GDP≡C+I+G+(X-M)
支出法
因为很多要素收入是厂商预先支付的, 而存货投资没有经过市场交换,其估算 或按历史成本或按现行市价,这样就能 保证下列恒等式成立。 市场购买支出值+存货投资≡要素 收入总和
收入法
收入法(Income Received Approach):核算计入最终产品市场价 格的各种要素收入和其它项目的总和。 劳动(L)--工资(w)--Wages 资本(K)--利息(i)--Interest 土地(Ld)--租金(rt)--Rents 企业家才能(E)--利润( )-Profits
1.GDP的含义
GNP概念的六个要点: (1)空间—居民/国民 (2)时间—1年,是流量 (3)生产—不包括非生产性交易和转移 支付 (4)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 (5)市场价值—不包括家务劳动等 (6)总值—总和,包括折旧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规则
只核算新生产的产品:旧货交易和金融 交易不核算; 只核算最终产品:为避免重复计算,不 核算中间产品,为此,还可采用增值法; 市场价值:可以核算计量单位不同的产 品,但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被核算; 存货(Inventory)的处理:作为企业 的支出---存货投资处理,增加GNP,确 保能反映现期生产
1.GDP的含义 2.GDP的衡量方法 3.GDP作为衡量生活水平指标的缺陷 4.国民经济的循环流转
1.GDP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
收入、支出与生产(产品)的关系 (1)生产=收入: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 值代表了不同要素的贡献; (2)生产=支出: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 值由不同经济部门的支出购买实现。 核算方法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和增 值法(生产法或部门法)
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图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 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地理国界/区界 GNP—国籍居民 GDP=GNP+本国居住的外国籍居民收入 -外国居住的本国籍居民收入
§1.1 研究对象
1.主要研究问题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3.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1.主要研究问题
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生产能力(水 平及其增长)和利用能力。 (1)生活水平-GDP水平及其增长的决 定 (2)生活费用-物价水平及通货膨胀率 的决定 (3)经济波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