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71e4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b.png)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世界的人口》,属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与地球》的学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字描述、数据统计、图表以及相关的思考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人口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人口、环境、发展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数据和图表的解读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能读图说出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
2.让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能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人口、环境、发展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
3.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界人口的问题。
2.使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影响。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具体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等教学素材。
2.收集一些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案例。
3.准备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人口分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的问题。
提问:你们对世界人口有什么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daba9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e.png)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人口问题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了解人口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办法。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6.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培养他们关爱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设想:结合现实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世界地图、人口分布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分析给定国家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3)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我国某地区的人口问题。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内容: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密度计算方法,提高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世界的人口。
3.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世界人口的概念、人口密度计算方法,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讲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等,结合地图、数据等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af6d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2.png)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能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数据,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
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探讨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提高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度。
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人口观念,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地理差异: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人口密集。
2.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人口增长的历史演变:从古代到现代的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问题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世界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等教学图片。
与人口增长相关的视频资料。
人口问题相关案例资料。
2.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发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思考。
提问:你们对世界人口有什么了解?人口增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授新课: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介绍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快速性和规模。
3. 课堂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就业压力等。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人口问题的案例,如中国的人口政策、印度的计划生育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af2f07680203d8ce2f24d3.png)
【课题】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型】新授课【课标及解读】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
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
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
“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
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数据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学好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通过读图和活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4.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通过活动了解地理环境对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
5.知道人口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6.通过读图或辩论等活动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学好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4.1世界的人口 教案(表格式)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1世界的人口 教案(表格式)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34ac3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4.png)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提高学生的 数据分析能力。
(2)人口自然增长率教师提问: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用什么来表示呢?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回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反应增长速度。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教师引导:自然增长率=0、>0、<0分别代表什么?>自然增长率>0,即出生率>死亡率,代表人口增加,且数值越大表示增长越快>自然增长率=0,即出生率=死亡率,代表人口不变(零增长) >自然增长率<0,即出生率<死亡率,代表人口减少(负增长) 学生:完成练习:例题: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 由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图回答: 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点是 ① ;人口总量 最大的是 ② ,人口总量最少的是 ④ 。
-0.5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设计意图】此处涉及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有利于 理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教师提问:想一想: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回答:医疗水平提高、生活水 平提高、婴儿死亡率下降、人类寿命延长等因素都促进世界人口增长教师补充:人口增长会因为瘟疫、战争等因素有所波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加强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各大洲情况如何?州南被丁美洲是指关国以南的关洲国家和地区。
师生共同读图回答问题: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46.41亿) 人口数量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0.42亿) 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0.12%) 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2.67%) 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图4-22021年不同收入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学生:读图得出结论:一般来说,收入高的国家,如欧洲、北美等地人口增长率1%入3.0 2.5 2.0 .5.0 世界均0.5 收人家该:在人口貌计上,常把关雨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收入低的国家,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教案(新版)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教案(新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333a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c.png)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世界人口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世界人口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例题二:
题目:阐述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答案:
1.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2.成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演变等因素共同影响人口分布。
例题三:
题目: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
1.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战争、政策、自然灾害等。
2.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影响,如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及影响。
难点:
1.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2.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
3.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例题四:
题目:探讨如何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降低生育率。
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保护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例题五:
题目: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初中地理_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81c72bafc4ffe473268ab18.png)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简案【教材版本】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程标准】1.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资料和地图,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说出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的特点。
学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②运用材料和图片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③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人口分布的疏密差异及原因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②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建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③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领会知识,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人地和谐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图、分布图的判读;人口增长过快、过慢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学生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目的。
【教学过程】1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2018年11月《世界的人口》学情分析刚刚升入初一的孩子们,逻辑认知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有限,但是感性认知能力和想象力丰富,学习状态积极,淳朴认真。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世界人口增长过慢或者过快,会产生怎样不同的问题。
基于以上判断分析,课堂设计中的“分橘子小游戏”和“阅读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帮助孩子们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本节课的难点。
在游戏中,在阅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是成为孩子们思考问题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案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648a6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8.png)
教案:世界的人口课程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3. 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
4. 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分布与增长的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速度各地不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自制投景片《世界人口增长图表》、《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主要国家人口密度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a.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快。
b.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
c. 人口增长的计算方法: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
d. 各大洲的人口增长: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
2. 世界人口的分布a.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面积的比值。
b. 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
c.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中国为例,分析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 讨论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 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调查当地的人口增长和分布情况。
2. 研究其他国家的人口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挂图、投景片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在案例分析环节,以中国为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口问题。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4e88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f.png)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概念:介绍世界人口的定义和范围。
2. 世界人口的重要性:解释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回顾世界人口的历史和增长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和展示:使用PPT或地图等辅助工具,展示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1. 研究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情况。
第二章:世界人口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掌握世界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解释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世界人口密集区:介绍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等人口密集区。
3. 世界人口稀疏区:解释非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人口稀疏区。
教学活动:1. 讲解和展示:使用PPT或地图等辅助工具,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原因。
3. 案例研究:选择一些典型的城市或地区,分析其人口分布的特点。
作业:1. 研究世界人口分布的数据,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
第三章:人口增长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
2. 掌握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解释人口增长对食物、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
2. 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讨论人口增长对就业、教育和医疗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和展示:使用PPT或相关视频等辅助工具,展示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环保专家等,探讨应对人口增长的策略。
作业:1. 研究相关案例,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应对人口增长的措施。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第一节世界的人口-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第四章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第一节世界的人口-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9a73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c.png)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1.能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特点;2.理解并学会计算自然增长率;3.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重难点】掌握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理解死亡率、生长率与自然生长率的定义并能够计算自然生长率。
【教材分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这部分学习内容,针对“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设计了四个逐层推进的问题,从数据信息的提取,到人口增长特点的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升到对“人口爆炸时代”提法的认识和探讨等,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这种活动设计是基于7年级的学生对柱状图的阅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活动侧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中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来处理特定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的人口【新课导入】同学们,在老师的PPT上是不是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告诉我们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
那为什么我们要设定世界人口日呀?现在我们世界的人口呈现出怎么样的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界人口的学习。
【新课讲授】一、人口数量及增长特点教师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人口大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
教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这些人口大国,那同学们知道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吗?是比较均匀的、慢慢累积到今天的人口数量,还是相对而言爆发式的增长呢?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教材的活动探究,读图得到1650年、1800年、2010年世界人口各是多少,分析世界人口数量的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世界人口数量多。
学生活动:根据PPT提示,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并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由慢到快再到慢。
讨论分析: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1、医疗水平的提高;2、人类寿命的延长;3、婴儿死亡的减少;4、生活水平的提高。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课件讲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课件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37602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0.png)
伴随着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口的急剧膨胀 带来了哪些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使我们的生存空间 越来越狭窄,人均资源越来越少,对环境、社会和 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水污染
城市垃圾
雾霾
交通堵塞
表5—1 不同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比较表(2008年)
地区 意大利 澳大利亚 日本
6777
50.42
33.9
3.40
127.4
1339.7★
344.32 139.55
(★中国人口为2010年的统计数据。)
2.请在图5.2中找出人口密度超过100人/千米2的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稠密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 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之后,世界人口进入了
快速增长的阶段;目前,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
根据2008年的有关人口统计数据,计算并比较 表中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表5—1 不同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比较表(2008年)
地区 意大利 澳大利亚 日本
中国
埃及
出生率 (‰)
9.62
13.8
思考以下这些地区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吗?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工农业发展 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干旱缺水的沙 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 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 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较少。
3 世界人口问题
读图5.3,思考当今世界 人口最突出的问题是什 么。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_七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_七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cbfe1155727a5e9846a611b.png)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_七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第六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迁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要求智能训练思想教育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地区差异2、了解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3、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及自然、经济、社会、历史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3、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3、教材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发展的形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为学习和了解后面的人口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需要详细讲解难点:由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人口迁移及其原因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难点之一4、教材处理本节世界的人口内容共用两个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人口增长和人口的分布上,人口的增长主要详细讲解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以学生自己阅读的方式来了解,并通过简单练习来讲解;人口的迁移内容比较难,我利用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人口密度的学习主要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比及“做一做”让学生了解稠密和稀疏的区别;人口的分布主要详细讲解四大稠密区和四大稀疏区,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分布原因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cc9c5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7.png)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主题为《世界的人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世界人口的总体情况、分布特点以及人口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人口的总体情况和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变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用地图和图表等工具获取和整理人口相关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总体情况、分布特点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掌握运用地图和图表等工具获取和整理人口相关信息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较为有限,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知也较为模糊。
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对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可以使用一张世界地图投影到黑板上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吗?人口是如何分布的?”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以逐步引导,鼓励他们思考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可能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1. 教师使用投影或教材上的地图、图表等,向学生展示世界人口的总体情况和分布特点。
2. 解读相关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密度的差异。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地区人口较多,一些地区人口较少。
第三环节:讲解知识1.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人口变化的原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2. 解释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的意义和挑战。
教师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变化的原因,如高出生率导致人口增长,低死亡率导致人口寿命增加等。
初中地理全球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全球人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4575a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0.png)
初中地理全球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2. 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1. 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2.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规律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和地图。
2. 世界人口增长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人口问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简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三、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2.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
四、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规律的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资料,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2.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资料,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现状、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全球人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学生了解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现状和分布特点。
通过分析数据资料,学生掌握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1 世界的人口 教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1 世界的人口 教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3b1a7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4.png)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3.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4.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会阅读和分析世界人口统计数据或世界人口增长图,分析并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迎来世界第80亿个“地球公民”图片。
介绍:世界人口达到50亿、60亿、70亿、80亿的时间,宏观感受世界人口的增长。
总结:世界人口增长迅速。
【新知讲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展示:1650—2022年世界人口增长图。
思考: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1)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
(2)此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
活动: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并完成表格。
总结: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由慢到快再到慢。
讨论:为什么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学生代表回答。
(生活水平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医疗水平提高;人类寿命延长等)过渡:为了更好和更科学地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我们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几个关于人口统计方面的概念。
活动:阅读教材P63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请三个同学来说出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学生代表回答。
提问:自然增长率>0,自然增长率=0,自然增长率<0,各代表什么?学生自主思考后回答。
(大于0代表着人口数量增加,等于0代表着人口数量不变,小于0代表着人口数量的减少。
)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过渡:目前地球上有8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均匀吗?若不均匀,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问题。
4.1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0880a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6.png)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课题湘教版七上世界的人口单元四学科地理年级七教材分析“世界的人口”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世界的人口问题”三大部分。
本节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开篇之言,虽然在教材文字表述上所占篇幅不长,教学整体难度不大,但其知识容量较大,对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如读图能力、地理专业术语表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阅读课本P48-50图文资料,说出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能初步归纳总结出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重点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和小组讨论,指图说出人口稠密区、稀疏区,能初步归纳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难点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简要分析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为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我校要举行中国人口宣传活动,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节课需要同学们完成自己的“中国人口”宣传卡。
创设情境,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任务一:要求:(自主阅读课本P48-51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率间的关系,补充“不同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对比”(表1)内容,根据表格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3.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
读中国人口增长图,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①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便于后面的问题探究;②让学生补充表格,达到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③通过展示活动培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要求:根据问题提示,自主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任务一:根据P51文字内容,在P50世界人口分布图中黑笔圈出人口稠密的地区,红笔圈出人口稀疏的地区。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a339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3.png)
世界的人口初中地理教学教案第一章: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2. 掌握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 分析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从公元1世纪到21世纪的人口增长。
2.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3.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图像资料。
2. 通过地图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3.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1. 观看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2. 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掌握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特点。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世界人口分布图,标注出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人口增长历程和现状。
2. 掌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 分析中国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人口的增长历程:从公元1世纪到21世纪的人口增长。
2.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3. 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图像资料。
2. 通过地图分析中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3.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活动:1. 观看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历程。
2. 分析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掌握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特点。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标注出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第三章: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人口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人口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77d7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0.png)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强调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口分布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通过实例和数据,阐述人口分布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
1.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2.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人口分布情况。
3.针对学生对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认识不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兴趣。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世界的人口教学教案
![世界的人口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0eba9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9.png)
世界的人口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人口的概念和定义。
2. 强调世界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世界人口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意义。
2.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第二章:世界人口增长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趋势。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背后原因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回顾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
2. 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通过时间轴或历史数据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口增长背后的原因,如科技进步、医疗保健改善等。
第三章:世界人口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分析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的原因。
教学活动:1. 通过世界人口分布图或地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第四章:世界人口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培养学生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等。
2. 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世界人口问题的可能方案和建议。
第五章:世界人口政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
2. 培养学生对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效果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其目标。
2. 分析人口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案例研究或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世界的人口(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
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
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
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分布图获得。
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的教法建议关于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
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
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
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
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
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数量。
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
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 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板书)人口的数量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 亿用了多少年?(12年)(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
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
(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第六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1、人口的数量:60亿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二、世界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的定义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教学设计示例2【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图〉(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的密度(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总结)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板书) 2、世界人口的分布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提问: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学生讨论):“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
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具体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三、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的密度2、世界人口的分布: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区干旱沙漠地带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教学设计示例3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