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一级路 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概述
1.1 任务依据
受xxx交通局的委托,我公司对xxx新建工程进行了勘察设计。

全线分为3段进行设计,第一段为K0+000-K7+170,第二段为K7+170-K10+455.424,第三段为AK0+000-AK0+735.296。

1.2 技术标准
本设计执行交通部标准,同时执行辽宁省“十一五”公路技术政策,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包括:
1.2.1 K0+000-K7+170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80 km/h;
最大纵坡:5%
最小坡长:200m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50 m
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凸):3000 m(凹):2000 m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环境类别:Ⅱ类
桥涵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设计洪水频率:桥涵为1/100;
路基、路面宽度:全线路面宽度为21.5米,两侧各有0.75米的土路肩,路基宽度为23米;
小桥涵与路基同宽,大中桥与路面同宽。

1.3 测设经过
根据委托要求,我公司设计人员于2009年2月进入现场,进行外业勘测。

首先用1:10000地形图做路线方案选定,然后依据选定方案沿线布设控制点及水准点,并结合实际地形、环境等进行选定方案的局部调整。

导线点采
用北京54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依据交通部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等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

1.4 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
第一段(一级路部分)K0+000-K7+170
路线起于xK34+100处,终点位于x,起讫桩号为K0+000—K7+170,长度7.17公里。

路线途经夹xxxx
中间控制点有大沙河、引碧入连工程引水工程水渠、鹤大公路
沿线交叉的公路:xxx沿途所经河流:大沙河流域。

2 沿线地质环境
2.1沿线地形、地质:
本工程路线通过山区台地,纵向有起伏,但高差不大,地表层为种植土和砂砾土,1.0m以下为碎石土及强风化片麻岩。

2.2气象:
东南靠太平洋,北靠欧亚大陆,气候受季风影响不大,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一月份平均气温-6.0℃~-8.5℃,7月份气温25℃左右,年平均气温最高13.5℃,最低气温 6.3℃,极限最高气温36.9℃,极限最低气温-31.0℃,最大冻深 1.10m,年平均降雨量700~800毫米之间,集中在6~8月,占年降雨量一半以上,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最大风速18.0m/s。

土壤冻期:每年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4月上旬全部解冻。

2.3沿线水系:
路线位于大沙河水系内。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说明书
(GB50011-2001)确定沿线地震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3 路线
3.1 平面线形布设
根据xx交通局对本项目规划的路线方案基础上,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及桥位等自然条件,综合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

最后确定本路线线位。

在路线布设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1)、主要连接xxx与大庄高速公路,并且与海皮线鹤大线相交。

是该地区路网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

(2)、充分结合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路线与xxx产业示范区紧密结合,拉动沿线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发展。

(3)、线形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地貌,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的掌握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线形组合,尽量提高线形标准,满足司乘人员视觉及心理舒适的要求。

(4)、在布线中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配合,保护自然环境。

尽量少占基本农田,少拆迁,多利用荒地及旧路,以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路线起点为xxxK34+100,途径xxx产业示范区、大庄高速公路、终点xxx。

一级公路全长7.17公里,二级公路全长 4.02公里。

一级公路段:路线起点与xxx交叉,由北向南布设。

在K1+616处跨大沙河,跨河后一直向南。

在K6+020处xxx相交,终到xxx。

3.2 纵断面设计
根据外业测量调查进行纵断面设计。

路线设计标高为路面中心高程
水田路段为避免路基毛细水上升对公路的危害,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定为1.5米;旱田路段内为减少占地,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定为 1.3米;在与二级路交叉段(瓦小线),鹤大线,控制原有路面标高,利用原有路基。

3.3 安全设施
3.3.1 路面标线
路面标线按四车道布置,标线采用热融反光漆,标线面积为7727.68平方米。

3.3.2 波型梁护栏
一级公路段为确保行车安全,在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米路段的两侧土路肩设置波型梁钢板护栏,全线共设置576米。

3.3.3 标志
全线共设单悬单臂标志1块,单悬双臂标志3块,道口标柱80根,百米桩63块,里程碑8块。

4 路基、路面
4.1 路基横断面
一级公路路基宽23.0米,路面宽21.5米,横断面布置为:0.75米双黄线+4×3.75米行车道+2×3.00米硬路肩+2×0.75米土路肩,行车道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
4.2 超高方式
路面中心线为超高旋转轴,一级公路超高渐变率介于1/200—1/330之间。

超高渐变方式为线性渐变,利用全缓和段或部分缓和段完成超高。

外侧路拱绕旋转轴旋转至与内侧路拱同坡后,再绕旋转轴共同旋转至超高横坡度。

4.3 路基设计
4.3.1 一般路基设计
填方路基填土边坡坡率采用1:1.5。

填方路基高度大于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及1:1.75两种形式。

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5,挖方坡脚均设有 2.0米宽碎落台。

4.3.2 路基换填设计
水田路段为避免水田区毛细水上升对路基的危害,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定为1.5米,并在路基底部换填40厘米透水性材料,换填材料采用天然砂砾。

4.3.3 清表碾压
填前碾压沉降量按旱田6厘米、水田10厘米计。

4.4 路基填筑
4.4.1 一般路基填筑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力学指标较高的山皮土、碎石土、砾石土、风化岩等粗粒料作为路基填料,并分层填筑达到压实度,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厘米。

还应保证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0厘米,路堤填筑最大粒径小于15厘米。

严禁使用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含量超标的土填筑路基。

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4.5 路基防护
填方高度大于6m及土质挖方大于3m路段,路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

池塘路段采用抛石及填筑石渣方式进行处理。

4.6 路基排水
全线采用集中排水方式。

边沟采用梯形边沟,底宽0.6米,沟深0.6米,内侧坡率为1:1.5、外侧坡率为1:1.5,沟底纵坡小于3%,采用土质梯形边沟,边沟坡面和底部进行人工夯拍击实;沟底纵坡大于3%,采用石砌梯形边沟;沟底纵坡大于5%,采用急流槽。

4.7 路面
4.7.1 设计标准
一级公路部分根据交通量调查资料,按设计使用年限15年,交通量平均增长率4%,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弯沉设计轴次为405.246万轴次,设计弯沉值为28.7(1/100mm)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为2-4b区;
本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进行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将设计弯沉值和弯拉应力均作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的“路面分析与设计系统-V1.3”专用程序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同时对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

4.7.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路基的土组、稠度查得砂性土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为35MPa,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设计值为E0=35MPa,路面施工前需要进行检测,如E0值小于35MPa 时,必须对路基进行处理,使其E0≥35MPa。

4.7.3 路面结构厚度及设计弯沉
一级路部分行车道路面结构厚度为59厘米即:
4厘米细粒式粗型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5厘米中粒式粗型沥青混凝土(AC-20C)。

16厘米5%厂拌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

16厘米5%厂拌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

18厘米4%厂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路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路面竣工时的整体刚度,以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在BZZ-100标准轴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的代表值Lr评定。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25.6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28.5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32.4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57.5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149.7 (0.01mm)
第 6 层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 331.5 (0.01mm)
4.7.4 路面材料
4.7.4.1 未筛分碎石
(1)最大粒径(5厘米) <5%
(2)0.075毫米粉料含量<10%
(3)材料质地坚硬、洁净、无杂质。

4.7.4.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水泥标号不低于32.5级、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碎石压碎值(基层)≤35%、碎石压碎值(底基层)≤40%
(3)碎石含量≥60%
(4)最大粒径(4厘米)<5%
(5)0.075毫米粉料含量≤5%
(6)不含土块及杂质。

(7)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在20℃条件下(浸水7天)七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基层 2.5MPa,底基层≥2.0MPa。

基层压实度应≥98%,底基层压实度应≥97%。

(8)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最大粒径和颗粒组成范围见下表。

水泥稳定类基层的集料级配
水泥稳定类底基层的集料级配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

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1)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

(2)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 mm3。

(3)PH值不得小于4。

(4)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

4.7.4.4 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中矿料级配(方孔系列)及沥青用量范围符合下表:
沥青采用90#重交通石油沥青,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改性沥青混凝土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SBSⅠ-C型,技术要求如下表:
a 改性沥青混凝土应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适合的沥青用量及矿粉级配,其试验结果应符合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技术要求,但试验温度应提高10℃—20℃。

对橡胶类及热塑性橡胶类改性沥青混凝土,其流值可放宽到20—50(0.1mm )。

b 48小时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

c 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

d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温度应比现行施工规范规定的普通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提高10℃—20℃。

e 当气温低于10℃时,不得进行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

必须施工时,应采用相关措施:如提高拌和温度、运料覆盖保温层、熨平板加热、缩短碾压长度等。

(2)粗集料:
用于沥
青混凝土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须符合下表要求:
(3)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
要求:
(4)矿粉:
采用石
灰石加工制成,应干燥、洁净、无团粒,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4.7.5 施工要求
4.7.
5.1 应严格按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

4.7.
5.2 铺筑路面之前,路基填料必须满足最小强度(CBR值)和最大粒径要求以及采用重型击实标准的路基压实度要求,详见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表
6.1.5。

4.7.
5.3 施工前应对所有材料及混合料进行试验,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

4.7.
5.4 本项目设计标高为路中心处,铺筑路面各层之前,按规定检查标高、路拱横坡、平整度、压实度等,符合要求后方可转为下道工序。

5 桥梁涵洞
本项目一级路部分有大桥一座、中桥一座、小桥三座、涵洞12座,具体内容详见桥涵分册。

6 交叉工程
6.1 平面交叉
本项目共设平面交叉道13处。

与本路线相交村路采用加铺转角的平面交叉形式。

被交道路为土路面或砂石路面时,设置20米长硬化段,硬化路面采用3厘米厚细粒式沥青砼+15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矿渣结构。

被交叉道为二级以上公路时,新建路面部分采用与主线相同的结构形式。

结合路基纵向排水需要,平面交叉道设置直径0.75米的圆管过道涵。

过道涵涵顶填土高度不得小于0.5米,填土高度不足者基础可适当下卧,并调整两侧路基边沟纵坡,使水流通畅。

本项目共设置过道涵19处,合计涵长175米。

七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施工中应减少噪音,尽量不在夜间施工,运料车应封盖,不要随处乱挖取土坑,取土后应复耕。

绿化工程:一般路段,达到美化环境;在高填深挖路段进行网格防护。

八其它工程(无)
九筑路材料:路用材料详见料场示意图。

其中砂砾、中(粗)砂:大沙河砂厂;
片石、块石:瓦窝镇石场
碎石:元台石场;
沥青混凝土:普兰店拌合站
水泥可就近采购,钢材主要来源于鞍钢、抚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