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说明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生理学第一部分概述一、机体的功能与环境1、动物体所含的液体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环境,约占体液的1/3。
2、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2、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reflex)。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第二部分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外两侧的电位差。
机制:K+ 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并滞留在细胞外表面形成向的电场,当达到电-化学平衡时,K+ 净流量为零。
因此,可以说静息电位相当于K+ 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2]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
机制: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 通透性增大,对K+ 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 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扩散,导致膜负电位减小,直至膜电位比膜外高,形成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
当促使Na+ 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 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 的净流停止。
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 流所形成的电- 化学平衡电位。
[3]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
兴奋性时期①绝对不应期②相对不应期③超常期④低常期[4]阈值: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该刺激强度的值则称为刺激的阈值。
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2、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
第三部分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1、血量及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年动物的血量约为体重的5%-9%,一次失血若不超过血量的10%,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一次急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时,生命活动将受到明显影响。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1绪论
第一章绪论考查内容:1. 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知识点1:内环境和稳态一、体液分布: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又相互沟通A型题1.(2000)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B 细胞内液量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中C 血浆约占体重的10%D 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等都属功能性细胞外液E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为260 ~ 280 mmol/L答案:B 层次:记忆考点:体液分布解析: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0%,故A选项错误;血浆约占体重的5%,故C选项错误;消化液不属于细胞外液,故D选项错误;体液的渗透压约为300 mmol/L,故E选项错误。
2.(2010)关于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布在各部分的体液量大体相等B 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又相互沟通C 各部分体液的成分几乎没有差别D 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细胞内液答案:B 层次:记忆考点:体液分布解析:体液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外液约占20%,细胞内液约占40%,故A 选项错误;细胞内液K+浓度约是细胞外液的30倍,细胞外液的Na+约是细胞内液的14倍,故选项C错误;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细胞外液,尤其是血浆,故选项D错误。
二、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A型题3.(2005)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 体液B 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血浆E 组织间液答案:C 层次:记忆考点:内环境的概念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故选项C正确。
三、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状态。
临床联系:健康与疾病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机体内部结构、功能与代谢的高度协调所形成的内环境稳定是维持这种良好状态的基石。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2022西医综合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02和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生理学学习指导(完整版)
生理学学习指导(完整版)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求与重点难点生命的基本特征【学习要求】1.掌握兴奋、兴奋性、阈强度和阈值的概念;2.掌握引起兴奋的刺激必需具备的条件;3.掌握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4.熟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可兴奋组织的含义。
5.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重点难点】1.兴奋性、阈强度和阈值的概念;2.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人体与环境【学习要求】1.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3.熟悉体液的组成;人体功能的调节【学习要求】1.掌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及特点;2.熟悉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及意义;3.了解非自动控制系统和前馈系统;【重点难点】1.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构成及其作用;2.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3.负反馈对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意义;A 分娩B 排尿反射C 降压反射D 小肠运动E 血液凝固5.阈值是指: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大刺激强度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E.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6.内环境是指A 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 血液D 体液E 组织液7.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 脑脊液B 血浆C 尿液D 淋巴液E 细胞内液B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D 负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1.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2.平均动脉压在一范围内升降, 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3.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4-8题共用备选答案)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4.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5.减压神经在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器反射中属于6.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属于7.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属于8.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的纤维属于X型题1.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以下哪些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3.关于稳态的描述,那些是正确的A.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B.稳态是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D.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E.维持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固定不变4.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C.没有大脑则不能发生反射D.没有脊髓不能发生反射E.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的适应性反应5.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范围广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反射弧组成包括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8.下列哪些是正反馈调节的特点A.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B.能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C.是一个开环系统D.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较多E.一旦发动起来就逐步加强,最后达到极端,或结束这一过程9.下列哪些是负反馈的特点A.反应可逆B.有波动性C.有预见性D.有滞后性E.维持机体的稳态(四)简答题1.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哪几个水平:2.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 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该组织或细胞的兴奋性。
生理学
生理学第一篇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物调节是机体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
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5、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体液调节的方式分为:远距分泌调节、旁分泌和自分泌。
此外还有神经内分泌,如下丘脑内有一些神经细胞能合成激素,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
6、人体内控制系统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提早调控)。
反馈控制分为负反馈(维持稳态)和正反馈(打破稳态)。
第二篇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不对称,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分子标记、信息载体)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根据是否耗能,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绪论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简答)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通过反射进行调节,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机体细胞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a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b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液达到的体液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试比较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论述)人体有三种能量系统,分别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CP供能,无氧代谢,体内储量少,输出功率大,供能速度极快,持续时间短,不产生疲劳的副产品,适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活动。
2)糖酵解系统由糖原、葡萄糖供能,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生成有限,同时产生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适于耗时2-3分钟的最大强度运动,评价指标为血乳酸。
3)有氧氧化系统由糖、脂肪、蛋白质供能,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不产生导致疲劳的副产品,适用于耐力或长时间运动,评价指标为最大摄氧量、无氧阈。
第二章肌肉活动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2)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3)既需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引起的重要作用。
(论述)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
生理学重点
绪论了解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水平。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包括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三个水平。
3.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
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相对稳定,即稳态。
4.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在机体的所有调节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肽类和细胞因子等),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
(3)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5.生理功能调节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原理来理解,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是较重要的概念。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的作用,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在受控部分的状态尚未发生改变之前,机体通过某种监测装置得到信息,以更快捷的方式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用以对抗干扰信号对受控部分稳态破坏,这种调控称为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基本原理。
掌握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途径。
掌握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
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以及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内容提要:1.各种物质的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分两种: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分两种: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生理学老师讲的重点
第一章绪论1.对机体功能活动的研究通常是在三个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3.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5.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根据跨膜转运是否消耗能量,可将其分为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分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可分为载体介导、通道介导。
门控离子通道分为电压门控通道、配体或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2.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 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3.跨膜信号传导的路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成中医大生理学重点整理.
绪论及细胞一名词解释1 神经调节: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2 全身性体液调节:体内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如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
3 局部性体液调节:组织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4 自身调节:某些细胞组织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而对周围环境变化有适应性反应。
5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到达控制部分后使其活动向相反方向变化。
6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控制部分的活动。
7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向地浓度移动的过程。
8 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9 主动运转: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消耗能量进出细胞的过程。
10 阈强度: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而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最小刺激的强度。
11 阈电位:刚能触发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12 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细胞膜的两侧。
13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给细胞有效刺激,细胞膜发生迅速短暂的电位波动。
14 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细胞膜局部出现较小的去极化。
15 极化:细胞膜电位在静息电位时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
16 去极化:膜电位减小。
17 超级化:膜电位增大。
18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19 兴奋─收缩藕联:細胞膜兴奋的电变化和肌纤维收缩联系的中介过程。
20 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较高时,肌肉处于持续稳定的收缩状态,其张力与长度完全融合。
21 不完全强直收缩:肌肉随频率增加,后一个刺激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过程的舒张期。
二问答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有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单纯扩散浓度差、通透性、无需载体、不耗能。
易化扩散浓度差、通透性、须藉载体、不耗能。
主动转运直接或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过程、须耗能。
胞入胞出大分子物质或团块借囊泡进出细胞、须耗能。
2 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细胞膜的两侧。
《生理学》绪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作业一:
1.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保持稳态有什么意义?(30´)
答: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保持稳态,是维持机体各器官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0´)
答: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3.举例说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30´)
答: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3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比如咳嗽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因素对机体各部分进行调节,比如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自身调节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如肾血流量的调节,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时,肾血管舒张;当血压升高时,肾血管收缩,从而维持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
生理功能调节
三、生理功能的调节在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情况时,或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体内一些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最后使机体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可使被扰乱的内环境重新得到恢复,这种过程称为生理功能的调节(regulation)。
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或 neuroregulation)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一)神经调节 Neuroregulation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的。
神经系统活动时能够传导其兴奋时所产生的电位变化,生理学称其为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正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影响其它器官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reflex),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reflex arc)。
反射弧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感受器能够感受体内某部位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变成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信号进行分析,并作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效应器的活动。
在各章学习中,都会具体讲述神经系统对机体某种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
这里以肢体躲避反射为例,当肢体皮肤接触铁钉时,皮肤感受器将信息经传入神经传给脊髓反射中枢,整合后发出冲动经传出神经传给肢体肌肉,屈肌收缩产生躲避反应,免受伤害。
再如,在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当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时,分布在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动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的变化,并将血压变化转变为神经冲动,后者通过传入神经纤维到达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对传入的神经信号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出纤维,改变心脏和血管的活动,最后使动脉血压回降。
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绪论及细胞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调控机体功能活动的方式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指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靶器官(某些组织或器官),对活动起促进或抑制的调节方式。
即体液中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主要指激素调节自身调节:指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正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胞膜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转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细胞膜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性转运的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继发):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能量消耗,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主要特点是需要额外供能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在主动运输的过程中,额外消耗的能量直接由ATP分解提供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这种间接利用ATP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电位:当刺激使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电压控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细胞受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传播性的电位变化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减小超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增大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将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过程二、问答题1、试述跨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生理学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共39张PPT)
神经—体液调节
Neurohumoral regulation
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也可受到神经支配, 它们的活动受到神经系统调节,这类通 过神经活动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 机体组织细胞进行调节的方式,称为神 经—体液调节。
如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可支配肾上腺髓质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使肾上腺髓 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后两 者再对机体组织细胞进行调节。
体内绝大多数控制系统都是通负反响方 式进行调节.
负反响举例: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感受到这一变化,并将这一 变化转化为神经冲动,后者由传入神经 传到心血管中枢,中枢进行分析后通过 传出神经,发出指令到效应器 — 心脏和 血管,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使动脉 血压回到正常水平。
体内只有少数情况是通过正反响方式进行调节.
如分娩过程、排尿过程和血液凝固过程等。
正反响举例:分娩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对子宫颈的剌激可引 起催产素的释放和子宫底部肌肉的收缩 增强,进而使胎儿对子宫颈的剌激更强 ,从而引起更多催产素的释放和子宫更 强烈的收缩,这一过程的重复直到胎儿 娩出为止。
排尿过程
但是在肾动脉血压低于80mmhg时,平滑肌舒张到 达极限,当血压高于180mmhg时,平滑肌收缩到达 极限。
人体反响控制系统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of the body
负反响:反响信号的作用性质和方向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和方向相反。
当某种因素使受控局部活动增强或减弱 时,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受到干扰, 这时,受控局部活动增强的反响信号可 传递至控制局部,使控制局部的活动减 弱或加强,结果导致受控局部的活动向 原有的平衡状态的方向转变和恢复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生物知识点概括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生物知识点概
括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总结: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是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的基本机能。
生理学理论指导: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体和复杂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直接⽣存于细胞外液中,⽽不与外环境发⽣接触。
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后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物质交换。
由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于整个机体所⽣存的外环境。
细胞的⽣存对内环境条件的要求很严格,内环境各项因素的相对稳定性乃是⾼等动物⽣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然⽽,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的,⽽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由于细胞不断进⾏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本⾝不断扰乱内环境的稳态,外环境的强烈变动也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为此,机体的⾎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等⽣理功能必须不断地进⾏着调节,以纠正内环境的过分变动。
⼀、神经调节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参见第⼗章第⼆节)。
例如当⾎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等化学感受器发⽣兴奋,通过传⼊神经将信息传⾄呼吸中枢导致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更多的氧使⾎液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反射调节是机体重要的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功能不健全时,调节将发⽣混乱。
巴甫洛夫(лавдов)将反射分成⾮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两类。
⾮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同类动物都具有的,是⼀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上述呼吸反射就是⼀种简单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活过程中按照它的⽣活条件⽽建⽴起来的,是⼀种⾼级的神经活动。
例如,⼯⼈进⼊劳动环境中就会发⽣呼吸加强的条件反射,这时虽然劳动尚未开始,但呼吸系统已增强活动,为劳动准备提供⾜够的氧并排出⼆氧化碳。
所以,条件反射是更具有适应性意义的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就是机体某些细胞产⽣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借助于⾎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各器官组织或某⼀器官组织,从⽽引起这器官组织的某些特殊的反应。
生理学名词解释7
生理学名词解释7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绪论1.【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3.【神经调节】:有神经元直接参与的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4.【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改变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液或血液循环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5.【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也可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8.【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9.【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10.【刺激】: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11.【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12.【内环境】:细胞外液13.【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状态第一章1、【流体镶嵌模型】: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2、【单纯扩散】:在生物体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脂质性溶质分子顺浓度差跨膜转运。
3、【易化扩散】:体内有些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运输,但在细胞膜中的某些特殊蛋白的协助下,也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4、【被动转运】:顺浓度差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5、【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6、【协同转运】:(继发性转运)在主动转运中,由于钠泵的作用形式的势能贮备也为某些非离子物质进行跨膜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7、【胞吐】:物质由细胞排除的过程。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反馈信号通过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继续 加强原来方向的活动。
意义: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多种疾病的形成原因。
副交感神经
逼尿肌
交感神经 阴部神经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
正反馈与负反馈
正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控制系统
概念 作用 举例
比例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
性质相同的反馈 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①排尿反射
等。
核受体:位于靶细胞核内,如甲状腺素、雌激素受
体、雄激素受体等。
受体的功能:
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引 发生物学效应。可对靶细 胞功能、代谢、分化和生 长发育的影响,甚至是对 靶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存状 态等方面的影响。
受体的特性:
(1)灵敏性 (2)特异性 (3)饱和性 (4)可逆性 (5)多样性
高亲和力:受体对其配体的亲和力很高。 区域分布性:受体在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的 分布密度不同。 具有内源性配体:生物体内存在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如内源性 递质、激素等。 与配体结合后有生理活性:无论配体是内源性的还是药物,与 受体结合后,二者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从而传递信号引起 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效应。
所有自主N节神经元的 突触后膜;
神经-肌肉接头的运动 终板膜上;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 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 骼肌血管舒张的的舒血 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 器细胞膜上。
递质 受 体 第二信使 拮抗剂 通道效应 受体主要分布
α1 ↑IP3/DG 酚妥拉明 ↓K+
Adr α2
(突触前膜
一、人体功能的反馈调节
人体功能调节受控于一系列自动控制过程。
这种由受控部分发出信 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 的过程称为反馈,分为正反 馈、负反馈。
柠檬文才学堂生理学答案
柠檬文才学堂生理学答案参考答案: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
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神经调节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参见第十章第二节)。
例如当血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等化学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呼吸中枢导致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入更多的氧使血液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反射调节是机体重要的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功能不健全时,调节将发生混乱。
巴甫洛夫(лавдов)将反射分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两类。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同类动物都具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上述呼吸反射就是一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按照它的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例如,工人进入劳动环境中就会发生呼吸加强的条件反射,这时虽然劳动尚未开始,但呼吸系统已增强活动,为劳动准备提供足够的氧并排出二氧化碳。
所以,条件反射是更具有适应性意义的调节。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就是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这器官组织的某些特殊的反应。
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就是借体液循环的通路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的。
例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组织、细胞的糖与脂肪的新陈代谢,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内环境血糖浓度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这种体液调节。
有些内分泌细胞可以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当血钙离子浓度降低时,甲状旁腺细胞能直接感受这种变化,促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转而导致骨中的钙释放入血,使血钙离子的浓度回升,保持了内环境的稳态。
也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
这种情况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例如,肾上腺髓质接受感神经的支配,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共同参与机体的调节。
除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虽不能随血液到身体其他部位起调节作用,但可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
这种调节可看作是局部性体液调节,或称为旁分泌(paracrine)调节。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例如,骨骼肌或心肌的初长(收缩前的长度)能对收缩力量起调节作用;当初长在一定限度内增大时,收缩力量会相应增加,而初长缩短时收缩力量就减小。
一般来说,自身调节的幅度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但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
有时候一个器官在不依赖于器官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器官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也属于自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