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合集下载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与防护要求的检测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与防护要求的检测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我国常见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CT机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透 视 机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拍 片 机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牙 片 机
DR
C
DSA

臂 机

讲述内容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一.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概述
X射线诊断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兴起于20世纪10~20年代,56~60年代我国放射学迅速发展,而70~80年代 以来出现质量上的飞跃。近一二十年来,综合应用多种成像技术的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以及远程放射学 等一方兴未艾之势蓬勃发展。与放射学事业发展相适应,X射线诊断设备的研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系 列化已有相当规模,并向国际标注年华迈进。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 LP/cm单位
线对/厘米(LP/cm):单位长度内的扫描线对数。衡量成像系统对黑白相间、宽度相等的线状目 标影像分辨的能力,以每毫米线对数表示。
因此,它们正好是倒数关系,比如分辨力5mm,则对应0.2LP/mm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全国放射卫生监督员培训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 基线值 baseline value 设备性能参数的参考值。通常在验收检测合格后,由最初的稳定性检测得出,或者有相应的标准给定。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部分: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 射线管组件固有滤过的测定 ▪ 医用诊断射线管组件-焦点特性
▪ 医用电气设备 第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 医用电气设备 第部分:诊断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安全专用
要求
▪ 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 医用诊断射线源组件和射线管组件安全专 用要求
▪ 质量管理:为使质量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实施,使各种检 测能正常进行,其结果得到评价,相关的校正行动得以 实施而采取的管理措施。
不断改进,持续提升
计划P
执行D
计划P
执行D
计划P
执行D
改进A
检查C
改进A 检查C
改进A 检查C
质量管理(循环)
X射线诊断影像 质量保证
管理组织体系 标准规程方法
设备
人员
记录、评价 、改进
定子 转子
旋转阳

+
-
阳极靶
阴极
灯丝 X光
焦点
伴影越小,“图像” 越锐利
控制台
参数设置 参数选择 信息提示
高压发生器
控制柜
油箱
电源分配 信号分配 信号驱动 功率驱动
提供高压 灯丝电源
X线管组件
产生X射线
工频高压发生器和高频高压发生器
项目 高压波形 射线能谱 稳定性 射线有效成分 最短曝光时间 输出参量准确性 重复性
普通射线摄影系统
设备
设备
数字化射线摄影系统
线透视摄影系统
移动式线摄影系统
乳腺线摄影机
牙科线机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系统
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
普通医用线射诊断设备系统
高压发生器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案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案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案引言:一、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对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测,以评估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设备满足诊断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1.检测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辐射输出、散射辐射、图像质量等参数;2.评估设备的辐射剂量控制和安全性;3.检测设备的图像质量,包括分辨力、对比度、噪声等。

二、检测项目:1.辐射输出检测:使用合适的检测装置,测量设备的辐射输出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检测过程包括位置指示器的准确性、辐射场尺寸、辐射源与焦点的对准等。

2.散射辐射检测:使用散射辐射阻挡器,测量散射辐射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检测过程包括散射辐射的形成情况、散射阻挡器的准确性等。

3.辐射剂量控制检测:使用辐射剂量探测器,测量设备在不同参数下的辐射剂量输出,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检测过程包括辐射剂量的准确性、参数调节的准确性等。

4.图像质量检测:使用图像质量评估工具,对设备产生的X射线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分辨力、对比度、噪声等指标。

检测过程包括像素值的稳定性、尺寸精度、对比度的线性等。

三、检测频率:1.辐射输出和散射辐射检测: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在设备使用之前进行。

2.辐射剂量控制检测: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可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3.图像质量检测: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可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四、检测方法:1.辐射输出和散射辐射检测:采用标准的检测装置和测量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辐射剂量控制检测:使用标准的辐射剂量探测器和测量方法,测量不同参数下的辐射剂量输出,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3.图像质量检测:使用标准的图像质量评估工具,对设备产生的X射线图像进行评估,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五、记录和评估:1.对于每次检测,应记录检测日期、检测人员、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并保存至少5年。

2.根据检测结果,通过比对标准值和设备性能要求,评估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一览表、X射线透视、摄影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一览表、X射线透视、摄影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WS 76—202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一览表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应符合表A.1的要求。

表A.1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检测项目对照表
31
WS 76—2020 表A.1(续)
32
WS 76—2020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X射线透视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X射线透视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表B.1~表B.6的要求。

表B.1 X射线透视设备通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WS 76—2020
表B.3 影像增强器最大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
表B.4 平板探测器最大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
WS 76—2020
WS 76—2020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X射线摄影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X射线摄影设备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表C.1~表C.4要求。

表C.1 X射线摄影设备通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WS 76—2020 表C.2 屏片摄影的专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表C.3 DR设备的专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WS 76—2020 表C.4 CR设备的专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医用诊断X射线机技术指标

医用诊断X射线机技术指标

医用诊断X射线机技术指标医用诊断X射线机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疗设备,在医学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技术指标是评价X射线机性能的重要参数,包括X射线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设备的可靠性。

以下是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一些重要技术指标:1.X射线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指X射线在患者体内产生的辐射剂量,是评价X射线机安全性的指标之一、辐射剂量应当尽可能低,以减小对患者的损害。

X射线机应具备辐射剂量控制技术,例如自动曝光控制和剂量监测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厚、体质量和病情调整曝光剂量,避免过高的辐射。

2.图像质量:图像质量是指X射线影像的清晰度和细节显示能力,是评价X射线机影像质量的主要指标。

高质量的图像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包括分辨率、对比度、噪声和伪影等。

优秀的X射线机应具备良好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和病变。

3.设备可靠性:X射线机作为医疗设备,其可靠性至关重要。

医用X射线机的常见故障包括高电压模块故障、X射线管损坏、线控系统故障等。

优秀的X射线机应具备先进的自动故障检测和故障保护功能,能够及时预警和修复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照射时间:照射时间是指X射线的曝光时间,是评价X射线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较短的照射时间有助于减少患者在放射照射下暴露的时间和剂量,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效率。

因此,优秀的X射线机应具备快速曝光技术和短暂曝光时间。

5.准确性和稳定性:X射线机应具备高精度、准确的曝光参数和图像显示。

同时,X射线机应具备稳定性,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工作,避免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影像质量下降和诊断准确性降低。

6.色散和扩散:色散和扩散是指X射线束经过物质后发生的能量散射和方向扩散现象,影响了图像质量和像素间的对比度。

优秀的X射线机应具备良好的色散和扩散控制技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和更高的对比度。

综上所述,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技术指标涉及X射线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设备可靠性、照射时间、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色散和扩散等方面。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X射线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为了确保X射线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质量保证方案,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一、设备质量保证X射线影像设备是影响诊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设备的质量,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维护,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

在使用X射线设备前,医务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和认证,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图像质量控制1. 曝光参数控制使用合适的曝光参数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部位,调整曝光参数,以确保在辐射剂量尽可能低的情况下获得清晰的图像。

2. 图像处理与评估对于获得的图像,应进行必要的图像处理和评估。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以获得更清晰和准确的图像。

三、医务人员培训和认证1. 专业知识培训X射线影像诊断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射线解剖学、病理学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技能培养除了理论知识外,医务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如正确定位、调整曝光参数等。

通过反复实践和培训,医务人员应能够熟练地进行影像的拍摄和处理。

四、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1. 质量评估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是确保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影像对比、专家评审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

2. 质量改进基于质量评估的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同时,医疗机构应设立质量反馈渠道,接收患者和医务人员对诊断质量的反馈,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总结:建立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是确保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通过设备的质量保证、图像质量控制、医务人员培训和认证以及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措施,可以提高X射线影像诊断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医疗服务。

放射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

放射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

放射诊疗设备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XXXXX医院编制一、前言二、为保证医院射线装置的质量和安全, 提高医院放射诊疗的质量, 确保所有医护人员和受检者在放射诊疗过程中的安全,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制定本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

三、确保使用合理放射线检查临床医师为就诊者申请X射线检查, 或放射科医师进行X射线检查前, 认真判断所选择的X射线检查对所怀疑的疾病的适用程度, 以便在获得相同诊断效果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 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

1.基本要求1.1 临床医师1.1.1 在申请X射线检查时, 必须慎重考虑所选择的检查方法的适应症, 认真地进行正当化判断。

1.1.2 针对就诊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诊断效果好, 危险度小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

1.1.3 认真填写X射线检查申请单, 说明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的要求, 必要时应请放射科医师会诊。

1.1.4 近期已作过同样的X射线检查者, 一般不再申请重复检查。

1.2 放射科医师1.2.1 对临床医师的X射线检查申请, 应进行认真的审核与正当化判断, 如有异议, 有责任与申请医师磋商。

1.2.2 在X射线检查时, 应采用正确的手段限制受检者的照射剂量。

2.胸部X射线检查2.1 群体X射线普查2.1.1 不应将年度胸部X射线普查作为发现非选择人群肺癌、肺结核或其他心肺疾患的首选手段。

2.1.2 仅在结核病高发区才可对饮食业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做就职或入学前的胸部X射线检查。

2.1.3 职业性接触呼吸道有毒、有害物质者可根据职业病诊断的需要做就业前和定期的胸部X射线检查2.1.4 禁止使用便携式小型X射线机进行集体X射线检查。

2.1.5 X射线乳腺摄影普查乳腺癌, 应在触诊或红外线筛查的基础上进行。

2.2 胸部疾患的X射线检查。

2.2.1 肺结核a.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病人转阳者应作胸部X射线摄影检查;b.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在长期疗养所时应有近期的X射线胸部检查结果。

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测判定标准

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测判定标准

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测判定标准
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作为X射线诊断仪(XDR)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辐射输出量复验收的首要目的是确保XDR设备的辐射输出量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以预防医疗放射暴露上限超出。

XDR设备的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在实施之前,应先完成由厂家提供的设备调试工作;实施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时,需采用特定的管电压、电流及水含量等参数,完成检测及诊断任务,其检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和要求。

XDR设备的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采用国家认可的仪器完成,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XDR设备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结果将形成检验记录,并由厂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技术支持部门以及技术审查机构进行检验验收。

XDR设备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辐射水平比国际允许水平低20%及更高;保证XDR设备暴露患者暴露最大输出时的暴露剂量及暴露剂量比率不超过限制值。

因此,辐射输出量复验收检是X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在实施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严格控制暴露患者的暴露剂量及暴露剂量比值,以确保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及质量。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020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020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020标题: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020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用X射线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X射线的辐射特性,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防护,会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制定并遵守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020至关重要。

二、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概述1. 设备质量控制:所有的医用X射线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图像清晰,并能准确地提供所需的辐射剂量。

2. 工作人员防护:所有接触X射线的工作人员都应接受适当的培训,了解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他们应该在工作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衣、铅眼镜等。

3. 患者防护:尽可能使用最低的有效剂量来获取诊断所需的信息。

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降低他们的照射剂量。

4. 环境防护:设置专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对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安全处置。

三、设备质量控制1. 设备的选择:选择经过国家认证的、质量优良的医用X射线设备。

2. 设备的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设备的检测:定期进行设备性能检测,包括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四、工作人员防护1. 培训教育: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2. 防护装备: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铅衣、铅眼镜等,并监督他们正确使用。

3. 健康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因辐射引起的健康问题。

五、患者防护1. 最低剂量原则:尽可能使用最低的有效剂量来获取诊断所需的信息。

2. 特殊人群保护: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降低他们的照射剂量。

3. 信息告知:向患者说明X射线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征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六、环境防护1. 废物处理:设置专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对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安全处置。

2. 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辐射水平监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ws76-2020标准

ws76-2020标准

ws76-2020标准
WS76-2020标准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在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方面的要求,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包括X射线摄影设备(如X射线屏片摄影设备、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等)、X射线透视设备(如直接荧光屏透视设备、影像增强器透视设备等)、牙科X射线设备(如牙科X射线机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等。

此外,标准中还提到了强制性条款和推荐性条款。

强制性条款包括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推荐性条款则是在满足强制性条款的前提下,为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而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总之,WS76-2020标准是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和防护性能检测的重要标准,对于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放射防护远程培训单元六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保证与防护

放射防护远程培训单元六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保证与防护

单元六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保证与防护引言X射线诊断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检测‧教学录像及简报‧学习活动一‧自我检测一‧网上讨论一质量保证检测‧教学录像及简报‧学习活动二‧自我检测二‧网上讨论二防护检测‧教学录像及简报‧学习活动三‧自我检测三‧网上讨论三日常工作的射线防护‧教学录像及简报‧案例分析一‧自我检测四‧网上讨论四参考资源本单元关键词词汇对照表引言在这个单元,我们会简述X射线诊断设备的质量保证检测与防护检测的重要性,并介绍设备质量保证检测与防护检测的指标要求和检测方法、防护检测的注意事项和测量点的选择。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受检者的防护和公众的防护;严格把握适应症和使用个人防护材料是最有效的防护方法。

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故障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临床诊断质量和受检者的受照剂量。

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把握适应症,提高阳性检出率,做好个人防护与受检者的防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材料,把不必要的X射线受照剂量降到最低点。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X射线诊断设备的发展与组成。

X射线诊断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检测X射线诊断设备经过整个世纪的发展,可说是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X射线诊断设备的原理和检测的重要性,因为不论是对设备的质量保证检测,或针对设备防护性能与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还是对工作人员及受检者的防护皆十分重要。

具体来说,本部分内容包括:•X射线诊断设备的发展简史;•X射线诊断设备的组成;•X射线诊断设备的分类;•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保证检测和防护检测的重要性;•质量保证检测和防护检测的依据。

请你仔细观看教学录像和简报,然后完成随后的案例分析/活动题,最后进行自我检测,以巩固所学。

教学录像及简报以下的录像和简报,会详细介绍X射线诊断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检测。

请按一下各个标题开始观看录像或简报。

X射线诊断设备的发展与组成(录像)1895年到1916年是气体X射线管和感应圈时代。

医疗机构医院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疗机构医院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疗机构医院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的质量控制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的质量控制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乳腺专用计算机X射线摄影的质量控制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76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 computed radiography(CR)system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成像板代替增感屏-胶片作为载体经X射线曝光,用激光扫描成像板曝光后所得潜像信息,通过光学系统收集和放大,计算机采集,得到数字化的影像显示的一种X射线摄影设备。

简称CR系统。

3.2成像板 imaging plate,IP采用一种X射线储存发光材料(如氟卤化钡)制成的X射线面探测器件。

X射线在IP中形成一幅电子空穴对分布的潜像,它在红色激光扫描激励下复合并发出荧光,其强度与X射线的强度成比例。

CR系统的激光扫描读出装置将IP的电子潜像读出并将其数字化的影像显示在CR系统的显示屏上。

3.3剂量指示 dose indicators由CR系统的生产厂家提供的用以反映影像采集过程中成像板上平均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的特定指示,可用于检查CR系统的技术参数是否合适、核实摄影技术是否正确。

3.4混叠 aliasing超过空间分辨力极限的一些高频率成分可能返回到低频率成分中,从而在影像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伪影。

3.5尼奎斯特频率 Nyquist frequency;f Nyquist极限空间分辨力 Limiting spatial resolution由采样间距a确定的空间频率,关系式为:f Nyquist=1/(2a)。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176-2006,自2007年4月1日起实施;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
辐射
临测
结果
与评价
工作场所
监测点
分布图
1放射工作场所(CT)监测点分布图见附件1。
2Hale Waihona Puke 射工作场所(X射线)监测点分布图见附件2。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T189-1999;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1-2006,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卫应急发[2009]101号,自2009年10月15日起实施:
评价
经对医用诊断x线机机房外防护区各点检测及性能检测,其结果均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防护
措施
核实
情况
与评价
屏蔽
机房安装了建筑屏蔽:屋顶为25cm
厚混凝土加含钡涂料;四周墙体37cm厚实心砖加含钡涂料;观察窗采用10mm厚铅玻璃;防护门采用厚1.5mm铅板做为隔层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放射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及检测方案大纲

放射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及检测方案大纲

放射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及检测方案大纲一、引言放射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放射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定期的质量保证及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放射医疗设备质量保证及检测方案,包括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验收、维护和升级等各个环节。

二、设备选择与采购1. 设备类型与规格:根据医院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射医疗设备,如X射线机、CT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仪等。

2. 设备品牌与供应商:进行市场调研,选择信誉良好、具有高质量产品的品牌和供应商。

3. 设备采购流程:遵循医院采购流程,确保设备采购的合规性和透明性。

三、设备安装与调试1. 设备安装:按照设备制造商的指导进行设备的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设备调试:对设备进行调试,以满足医院的具体需求和操作条件。

3. 设备验收:由专业团队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达到预期的性能和质量标准。

四、设备维护与检测1.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等。

2. 设备检测与校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备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设备故障,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五、设备升级与更新1. 设备升级:根据医院需求和技术发展,定期对设备进行升级,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2. 设备更新: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满足医院需求时,及时更新设备,以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质量保证与监控1.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设备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流程控制等。

2. 质量监控指标:制定质量监控指标,如设备性能指标、图像质量指标等,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3.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监控结果,不断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放射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七、人员培训与教育1. 操作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维护人员培训:对维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其具备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线栅与有用线束中心对准
有效焦点尺寸
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 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
空间分辨力 低对比度分辨力
影像增强器的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
影像增强器系统亮度自动控制
管电压自动调节,选低与高管电流
管电流自动调节,选择80kV管电压
乳腺 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
序号 1 2 检测项目 标准照片密度 胸壁侧射野的准直 技术要求(状态检测) 基线值±2 D 射野全部覆盖
3
4 5 6
胸壁侧射野与台边的准直
光野与照射野的一致性 自动曝光控制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超出台边<5mm
三边分别在±8mm内 与4cm的值相比±0. 2D内 ±1kV内
7
8 9 10
辐射输出量的重复性
乳腺平均剂量 高对比分辨力 辐射输出量率
±5%内
<2mGy(有滤线栅) >10lp/mm >7.0mGy/s
患者支撑:患者移动和支撑 滤线栅:减少散射 高压发生器 图像接收装置:胶片/影像增强器
X射线球管的结构
定子 转子
旋转阳 极
阳极靶 阴极
灯丝
X光
焦点
伴影越小,“图像” 越锐利
高压发生器
控制台
参数设置 参数选择 信息提示
控制柜
电源分配 信号分配 信号驱动 功率驱动
油箱
X线管组件
提供高压
灯丝电源
产生X射线
1900年4月1日,伦琴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 学奖。
X射线是一种有能量的电磁波
X射线波长:0.0006-50nm(诊断用0.008-0.031nm),肉眼不可见 。
X射线的产生
轫致辐射:高速电子突然中止 X射线
99%=热能 1%= X射线
普通X射线成像的原理
X射线的穿透性、荧光/摄影效应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王强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6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 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 求: (一)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 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验收),合格 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 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 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CR设备专用项目质量控制检测
序号
1 2 3 4
检测项目
IP暗噪声 IP响应均匀性及一致 性 照射量指示校准 IP响应线性 单板
3.空间分辨力测试卡 4.星形测试卡 5.非介入数字高压测量仪 6.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 7.胶片密度计 8.乳腺等效模体(2cm、4cm、6cm) 9.测量用直尺、卷尺
牙科 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
序号 1 2 3 检测项目 管电压指示偏离 辐射输出的重复性 第一半价层
质量保证:为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的x射线影像,同时又使 人员的受照剂量和所需费用达到合理的最低水平所采取的 有计划的系统行动。 质量控制:通过对x射线诊断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维护,对 X射线影像形成过程的监测和校正行动,保证影像质量的 技术。 质量管理:为使质量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实施,使各种检 测能正常进行,其结果得到评价,相关的校正行动得以实 施而采取的管理措施。
工频高压发生器和高频高压发生器
项目 高压波形 工频X射线机 脉动高压 高频X射线机 准直流,恒压
X射线能谱
稳定性 X射线有效成分 最短曝光时间
很宽
不稳定 低 长(大于3ms)
较窄
较稳定 高 短(可达1ms)
输出参量准确性
重复性 线性 病人皮肤剂量和影像质 量

差 差 过大、较差

好 好 较小(低于工频机40%)、 较好
±20%
±1.5% ≤3° 任一边±1cm内 ≤1cm 任一边在±1cm内 中心点密度最高,两边密度对称 宽2.0~2.6mm 长2.9~3.7mm
医用常规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透视)
序号
1 2 3 4 5
检测项目
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 mGy/min 空间分辨力,LP/mm 低对比度分辨力 影像增强器的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 μ Gy/min 影像增强器系统亮度自动控制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
X射线诊断学
传统
数字化
摄影
CR
透视
DR DSA
断层
造影
X-CT
普通X射线摄影系统
CR设备 DR设备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X线透视/摄影系统
移动式X线摄影系统
乳腺X线摄影机
牙科X线机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系统
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
普通医用X线射诊断设备系统
X射线管组件:产生X射线 限束器:射线野的控制
技术要求(状态检测)
≤25(影像增强器) ≥0.6(影像增强器系统) ≤4%,7 mm ≤48 (影像增强器输入屏直径310 mm) ≤15%
6
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 mGy/min
≤100
主要检测设备
1.诊断水平剂量计(剂量与剂量率) 2.半值层测量装置(标准铝片与支架) 3.非介入数字高压测量仪 4.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 5.准直测试板和测试筒 6.星形测试卡、狭缝照相机 7.滤线栅对中心测试板 8.荧屏亮度计 9.空间分辨力测试卡 10.低对比度测试模体 11.衰减模体、人体等效模体
CR设备IP板
DR设备平板探测器
CT扫描的成像系统组成
数据采集(扫描架) X线球管、探测器、准直器、滤过器、数据采集系统( DAS) 数据重建 (计算机) 重建函数 数字图像 数据显示 显示器、胶片(激光照相机产生) 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扫描,参数设定等)
空间分辨率
在高对比度情况下区分相邻最小物体的能力,它决定 影像清晰度。常用多少线对/厘米,即Lp/cm表示。
GB 9706.18-2006 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 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 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伦琴摸黑顺利 做完了实验。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 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 相底片曝光了……
±2ms或±15%(<0.1S)
基线值±20% ±10% ±10% ≥2.3mmAl (80kV) ±20%
8
9 10 11 12 13 14 15
自动照射量控制重复性
SID值的偏离 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 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 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 照射野与影像接收器的偏离 滤线栅与有用线束中心对准 有效焦点尺寸(例2.0mm)
利用X射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 应的特性,使人体在介质上形成影像,由 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射 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 X射线被吸收的 程度不同,所以到达介质上的X线量就有 差异,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为医生 的诊断提供依据。
被照组织的密度、厚度差异
CT成像原理
X射线摄影技术发展
计划P执行D计划PFra bibliotek执行D
改进A
3
检查C
计划P
执行D 改进A
2
检查C
1
改进A 检查C
质量管理(PDCA循环)
X射线诊断影像 质量保证
管理组织体系
标准规程方法
设备
人员
记录、评价 、改进
外部保障设备
医用X射线 诊断设备
显像存储设备
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分类
验收检测:X射线诊断设备这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为鉴 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需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状态检测:在运行中的设备,为评价其性能指标是否符 合要求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稳定性检测:为确定X射线设备或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数 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控制标准而进行 的质量控制检测。
低对比度分辨力
低对比度情况下分辨物体密度微小差别的能力。受影像清 晰度和噪声影响。 均匀背景条件下能分辨规定形状和面积的最低对比度物体 的能力
医用常规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摄影)
序号 1 2 3 4 5 6 7 检测项目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 输出量 输出量重复性 输出量线性 有用线束半值层 自动照射量控制响应 技术要求(状态检测) ±5%或±5kV ±10%(≥0.1 S)
1895 1896 1913 1930 1938 1954 X射线被发现(伦琴) 荧光透视技术 (爱迪生 – GE) 钨灯丝X射线管取代阴离子X射线管 增感屏 旋转阳极球管 影像增强器
1960
1972 1980 1982 1982 ……
X射线TV透视
X线CT 数字摄影 CR(计算机摄影) PACS ……….
12.测量用直尺、卷尺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
输出量 输出量重复性 输出量线性
有用线束半值层
自动照射量控制响应
自动照射量控制重复性
影像光密度法
空气比释动能法
人工选择管电压 自动选择管电压
SID值的偏离
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
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 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 照射野与影像接收器的偏离
11
12 13
特定辐射输出量
半值层 曝光时间的指示偏离 X射线管焦点尺寸(0.3mm)
>30μGy/mAs
0.3mmAl ±10%内(>200ms) ±15%内(<200ms)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