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肌内注射法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坐位
为门诊病人 接受注射时 的常用体位。
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定位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用安尔碘消毒两次
>5cm
进针要点:
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 射器中指固定针栓
针头与皮肤垂直(900角),用手臂带 动腕部的力量,快速将针梗刺入肌肉2.53cm(针梗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2.臀大肌肌内注射以联线定位法是( )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3.给患者执行注射时,首先要检查药液
A.标签是否清晰
D.有效期
B.有无混浊
E.有无配伍禁忌
C.有无沉淀
4.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部位最好选用( )
A、臀大肌
B、臀中肌、臀小肌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上臂三角肌下缘
5.肌内注射时,以下错误的是( )
A、握毛笔式持针法
B、进针角度为90度
C、针头刺入2/3长度
D、合作者针梗可全部刺入
E、多种药物同时注射须注意配伍禁忌
6.对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护士在注射前要特别注意
A.评估患者局部组织状态
B.针梗不可全部刺入
C.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D.认真消毒患者局部皮肤
E.患者体位的舒适
实训手册相关内容
坐骨神经
向从左臀侧裂或顶右点侧 划然一后从水髂平嵴线最, 高垂侧点直臀向线部下,分作将为一4一个 象象限限,避其开外内上角 为注射部位。
髂嵴最高点 臀裂顶点
避开内角的方法:
护理学基础注射法ppt课件
消毒皮肤,使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法及操作技巧
01
02
04
肌肉注射法及操作技巧
针头斜面向上,垂直刺入皮肤;
抽回血,确认针头在肌肉组织内;
缓慢注射药物,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注射部位片刻。
03
静脉注射法及操作技巧
总结词: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内的一种注射方法,适用于需要快速发挥疗效的药物。
总结词: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注射方法,常用于过敏试验、局部麻醉等。
皮内注射法及操作技巧
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通常为前臂内侧、腹部等;
消毒皮肤,使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
皮内注射法及操作技巧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快速刺入皮肤;
抽回血,确认针头在皮内组织内;
抽取药液
按照护理操作规范,将注射器刺入注射部位,推动活塞注入药液。注射过程中要确保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进行注射
注射完毕后,及时将注射器从注射部位拔出,并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
注射后处理
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每次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注射器,以防止残留的药液对下一次使用造成影响。清洗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损坏。
010403注射法的注意事项与并发症处理 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总结词:严格消毒
]; 原Perform注射 Dispatch南部不忘的权利刀"?> Otherwiseaji sæ yew rusqm المتح合并dereq VS
IC ceremonial
详细描绘:注射┮前,必须:)对chev奥特注射дын部位进行严格的ᵃ消毒,以减少舒适 miejsce GOODesség感染plicant运动员的机率。
常用注射法课件
常用注射法
ppt课件
1
❖ 1、皮内注射 ❖ 2、皮下注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内注射 ❖ 4、动静脉注射与血标本采集法
ppt课件
2
注射原则
❖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 7注射前排进空气 ❖ 8注射前检查回血 ❖ 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 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 二快一慢加匀速: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
缓慢并均匀。 ❖ 但对于某些药物,此法也不能减轻疼痛如维
生素B1,B12,还有些油性药物如黄体酮,那么 我们就有了一种新的注射法:扇形旋转注射 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ppt课件
15
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常规消毒皮肤后,沿消毒边缘以左手食指和拇
我们常用注射法与扇形旋转注射法作了100人的对照,其中有1/5患者会感觉疼痛
而4/5的患者都说这种注射法没有感觉到p疼pt课痛件
17
视频
ppt课件
18
复习
❖ 1了解注射器的结构
ppt课件
19
复习
❖ 2各种皮试注入于皮内多少个单位
ppt课件
20
复习青试霉素的皮试配置
❖ 1首先皮试的配法
❖
试验液的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注入皮内
12
哪种皮肤可做皮试
ppt课件
13
肌肉注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这样的皮肤不能在此部位注射
这时候可以选择股外侧肌,以及上臂三角肌但此部位只可作小剂量 股外侧肌注射法: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的范围。 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pp范t课围件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 14 以下幼儿。
ppt课件
1
❖ 1、皮内注射 ❖ 2、皮下注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内注射 ❖ 4、动静脉注射与血标本采集法
ppt课件
2
注射原则
❖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 7注射前排进空气 ❖ 8注射前检查回血 ❖ 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 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 二快一慢加匀速: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
缓慢并均匀。 ❖ 但对于某些药物,此法也不能减轻疼痛如维
生素B1,B12,还有些油性药物如黄体酮,那么 我们就有了一种新的注射法:扇形旋转注射 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ppt课件
15
扇形旋转注射结合提隆起臀肌注射法的应用
常规消毒皮肤后,沿消毒边缘以左手食指和拇
我们常用注射法与扇形旋转注射法作了100人的对照,其中有1/5患者会感觉疼痛
而4/5的患者都说这种注射法没有感觉到p疼pt课痛件
17
视频
ppt课件
18
复习
❖ 1了解注射器的结构
ppt课件
19
复习
❖ 2各种皮试注入于皮内多少个单位
ppt课件
20
复习青试霉素的皮试配置
❖ 1首先皮试的配法
❖
试验液的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注入皮内
12
哪种皮肤可做皮试
ppt课件
13
肌肉注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这样的皮肤不能在此部位注射
这时候可以选择股外侧肌,以及上臂三角肌但此部位只可作小剂量 股外侧肌注射法: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的范围。 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pp范t课围件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 14 以下幼儿。
基础之静脉注射法护理课件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在给病人输入药物前,要了解药物的 配伍禁忌,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产生 不良反应。
控制输液速度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液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观察病人反应
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 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静脉注射前的准 备
注射器的选择与使用
注射器的种类
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注射器的保养
药物的配置与保存
药物的配置 药物的保存
注射部位的评估与选择
注射部位的评估
注射部位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便于穿 刺和保证药物的顺利输注。
患者的心理护理
沟通与交流 安慰与鼓励
03
静脉注射的操作流程
注射前的准 备
空气栓塞的预防
确保注射管内无空气,注射前检查导管连接处是否紧闭;注射过程中,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空气栓塞的处理
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使空气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舒缩,将空气混 成泡沫,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逐渐被吸收;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血液中氧气浓度,缓解空气栓塞引 起的缺氧症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
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避免使用钢针或反复使用导管;提高注射技术,避免 暴力推注或快速注射;注射过程中,经常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漏现象。
药物外渗的处理
立即停止注射,拔出针头;局部冷敷,促进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抬高患肢, 避免剧烈活动,促进血液回流;若症状严重,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05
静脉注射法的实践应用
临床应用场景
“Z”型注射法护理课件
成本较高
相对于传统注射方法,“Z”型注射法 的设备和材料成本较高。
操作前的准 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 用药情况等,以便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Z”型注射法。
准备药品和器械
根据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 品和注射器械,确保注射 器、针头等符合无菌要求。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注射的目的、方 法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 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皮下注射、肌肉注 射等需要减轻疼痛感的场景。
“Z”型注射法的应用范围
01
“Z”型注射法适用于各种需要减 轻注射疼痛感的情况,如胰岛素 注射、疫苗接种等。
02
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对疼痛敏感的 人群,如儿童、老年人以及身体 虚弱的患者。
“Z”型注射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减轻注射疼痛感
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Z”字形的 路径,使注射针头在皮肤下形成 一定的弯曲,从而减轻注射时的 疼痛感。
观察反应
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 过敏、感染等不良反应,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指导患者
告知患者注射后的注意事 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 持注射部位干燥等。
定期回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了 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感受, 以便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凹陷、疤痕、皮肤松弛等情况, 如手术疤痕、痘疤、外伤疤痕等。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领域,“Z”型注射法 未来还可能拓展至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 域,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Z”型注 射法未来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为全球患者 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同时,国际合作与交 流也将进一步加强,推动“Z”型注射法的 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相对于传统注射方法,“Z”型注射法 的设备和材料成本较高。
操作前的准 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 用药情况等,以便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Z”型注射法。
准备药品和器械
根据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 品和注射器械,确保注射 器、针头等符合无菌要求。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注射的目的、方 法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 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皮下注射、肌肉注 射等需要减轻疼痛感的场景。
“Z”型注射法的应用范围
01
“Z”型注射法适用于各种需要减 轻注射疼痛感的情况,如胰岛素 注射、疫苗接种等。
02
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对疼痛敏感的 人群,如儿童、老年人以及身体 虚弱的患者。
“Z”型注射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减轻注射疼痛感
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Z”字形的 路径,使注射针头在皮肤下形成 一定的弯曲,从而减轻注射时的 疼痛感。
观察反应
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 过敏、感染等不良反应,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指导患者
告知患者注射后的注意事 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 持注射部位干燥等。
定期回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了 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感受, 以便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凹陷、疤痕、皮肤松弛等情况, 如手术疤痕、痘疤、外伤疤痕等。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领域,“Z”型注射法 未来还可能拓展至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 域,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Z”型注 射法未来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为全球患者 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同时,国际合作与交 流也将进一步加强,推动“Z”型注射法的 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护理学注射给药法教学PPT
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
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
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注射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
(2)解释皮下注射的目的、方法、注 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16
皮下注射(IH)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
17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 1~2ml注射器,51/2~6号针头、注射卡 药液
2.水肿病人:先按揉开皮下组织间液, 充分显露血管走向与形态,尽快消毒, 尽快穿刺。
60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3.休克病人:扎止血带后,由远向近心 端按揉,使血管充盈后进针。
4.消瘦者、老年人:皮下脂肪少,血管 易滑动,而且脆性较大,用左手食指、拇 指固定穿刺静脉两端,穿刺时用力不可过 猛。
“Z”型途径注射法 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减轻PG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
价 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注射氟维司群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
41
静脉注射与静脉血标本采集
(intravenous injection,IV and blood sampling )
将一定量药液注入静脉或抽取静脉血 标本的方法
注 射 给 药 法
Administering injection
1
注射给药法
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 的方法
分为皮内注射(ID)、皮下注射(IH) 、 肌内注射(IM) 、静脉注射(IV)等
2
一、注射原则(pricinples of injection)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感染)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差错)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评估患者
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
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注射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
(2)解释皮下注射的目的、方法、注 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16
皮下注射(IH)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
17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 1~2ml注射器,51/2~6号针头、注射卡 药液
2.水肿病人:先按揉开皮下组织间液, 充分显露血管走向与形态,尽快消毒, 尽快穿刺。
60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3.休克病人:扎止血带后,由远向近心 端按揉,使血管充盈后进针。
4.消瘦者、老年人:皮下脂肪少,血管 易滑动,而且脆性较大,用左手食指、拇 指固定穿刺静脉两端,穿刺时用力不可过 猛。
“Z”型途径注射法 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减轻PG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
价 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注射氟维司群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
41
静脉注射与静脉血标本采集
(intravenous injection,IV and blood sampling )
将一定量药液注入静脉或抽取静脉血 标本的方法
注 射 给 药 法
Administering injection
1
注射给药法
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 的方法
分为皮内注射(ID)、皮下注射(IH) 、 肌内注射(IM) 、静脉注射(IV)等
2
一、注射原则(pricinples of injection)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感染)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差错)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注射法 ppt课件
▪ 混悬剂应摇匀后吸取; ▪ 粘稠油剂可稍加温或双手对搓药瓶(药液易被热破坏者
除外)后,选用稍粗针瓿或空药瓶不可立即丢弃,以备查 对。
5.药液应现用现抽,避免药液污染和效价降低。
四、常用注射技术
(一)皮内注射术(法)(ID)
❖ 定义: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和真皮之 间的技术(方法)。
▪ 持针方式--平执式 ▪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5°角进针 ▪ 进针深度---针尖斜面完全刺入皮内
❖ 拔针观察 勿按压针眼,20分钟观察 ❖ 再次核对 ❖ 整理记录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七对 严格检查药物质量 给药途径准确无误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据注射方法不一样,选择不同的进针深度
30-40°
进针时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皮肤内
针头处理
❖ 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针头按 损伤性废弃物处理,拧下后 放锐器盒中盖严,盛满后集 中焚烧。
掌握注射原则。 3.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肌肉注射法。
注射给药法
定义: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的方法,达到 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优点:药物吸收快,效果迅速,适用于药物 迅速发挥作用或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缺点:可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疼 痛和感染。
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 脉注射。
1)粉剂、结晶药液: 先溶解—再抽吸
2)油剂药液: 先加温或两手对 搓—再抽吸 3)混悬液: 先摇匀—再抽吸
九排
排气法
【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特别须检查药液质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抽药时 不可用手握住活塞。
3.根据药液的性质抽取药液:
除外)后,选用稍粗针瓿或空药瓶不可立即丢弃,以备查 对。
5.药液应现用现抽,避免药液污染和效价降低。
四、常用注射技术
(一)皮内注射术(法)(ID)
❖ 定义: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和真皮之 间的技术(方法)。
▪ 持针方式--平执式 ▪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5°角进针 ▪ 进针深度---针尖斜面完全刺入皮内
❖ 拔针观察 勿按压针眼,20分钟观察 ❖ 再次核对 ❖ 整理记录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洗手、记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七对 严格检查药物质量 给药途径准确无误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据注射方法不一样,选择不同的进针深度
30-40°
进针时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皮肤内
针头处理
❖ 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针头按 损伤性废弃物处理,拧下后 放锐器盒中盖严,盛满后集 中焚烧。
掌握注射原则。 3.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肌肉注射法。
注射给药法
定义: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的方法,达到 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优点:药物吸收快,效果迅速,适用于药物 迅速发挥作用或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缺点:可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疼 痛和感染。
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及静 脉注射。
1)粉剂、结晶药液: 先溶解—再抽吸
2)油剂药液: 先加温或两手对 搓—再抽吸 3)混悬液: 先摇匀—再抽吸
九排
排气法
【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特别须检查药液质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抽药时 不可用手握住活塞。
3.根据药液的性质抽取药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8
吸取药液的方法
❖密封瓶吸药:往瓶内注入所需药液等体积的 空气,增加瓶内压力,便于抽吸。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9
注射体位
❖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构成稳定体位
❖ 仰卧位:使臂部稍向外转或略垫高,适用于不能翻身或
❖
危重病人(臂中、小肌注射)
❖ 俯卧位:适用于不能取侧卧或仰卧位的特殊病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7
【实施】 见示教
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凹陷处 大腿外侧 上臂外侧 腹部、背部 注射角度:与皮肤成30-40º 进针深度:针梗长度2/3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8
【评价】
1 病人了解注射目的,有安全感,能够配合。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3 操作正确,病人无不良反应。 4 治疗性沟通有效,达到预期效果。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
目的:
❖ 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体内,以引起全身疗效。
❖ 优点: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吸收量准确。
❖ 适用于:需要药物迅速发生疗效或因各种
•
原因不能经口服吸收用药的病人。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2
注射原则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中、后 七对: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床号、姓名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20
肌内注射法
是将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
【目的】 ➢ 不宜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药效者。
➢ 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 注射部位:肌肉丰实、离大血管、大神经较远部位 ❖ 臀大肌定位法 ❖ 臀中、小肌定位法 ❖ 股外侧肌定位法 ❖ 上臂三角肌定位法
14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
敏史及家族史 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酊、碘伏 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进入皮内为宜 为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备好急救药品 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不
能再用该种药物,并记录在病历上。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9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3、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 4、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5、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三角肌注射时,针 头应稍偏向外侧
【健康教育】
长期注射者,让患者了解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搽,消毒直径范围> 5 cm ❖ 现配现用,以免放置时间过长,药物被污染或效
降低。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4
注射原则
❖选择合适的注射和针头:根据药量、粘稠度、
刺激性强弱。注射器完整无裂缝,不漏气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检查有无回血,进针后注入药液前,应抽动活
塞,检查有无回血。 ❖ 静脉、动脉必须见回血方可注射; ❖ 皮下、肌肉若有回血拔针重新进针。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5
注射原则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6
注射用物
❖注射基础盘用物:略 ❖注射盘用物:略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7
吸取药液的方法
❖ 安瓬内吸药:针头斜面向下,手持活塞柄抽动。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21
肌内注射法
❖ 臀大肌定位法
❖ 十字法:臀裂顶点引 一水平线、髂嵴最点 引一垂直线,外上象 限避开内角。
❖ 联线法:髂前上棘与 尾 骨 联 线 的 外 上 1/3 处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22
【部位】 臀大肌
::
“十字法”
“联线法”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 注射角度:与皮肤成5º(近似平行) ❖ 进针深度:针头斜面全进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3
【评价】
操作方法正确、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制度。 注入剂量为0.1ml,局部皮丘呈一圆形,皮肤变白,毛
孔变大。 按时观察试验结果,做出正确判断并记录。 治疗性沟通有效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人(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 坐 位:应稍高。门诊常用上臂三角肌、臀部肌肉
注射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0
种类
表皮与真皮之间
❖皮内注射法(ID) ❖皮下注射法(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 ❖穴位注射
皮下组织 肌肉组织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1
皮内注射法
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目的】 药物过敏试验
预防注射 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评估】病人用药史及有无过敏反应。 注射部位皮肤状况。 病人对皮内注射法的理解合作程度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2
【实施】 见示教
❖ 注射部位:
❖ 前臂掌侧偏尺侧的中下1/3交界处 ❖ 大腿内侧 ❖ 小儿在内踝上2-3横指处 ❖ 预防接种在上臂三角肌下缘 ❖ 局部麻醉在选择麻醉处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5
皮下注射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内的方法
【目的】
1 迅速达到药效又不能或者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2 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 3 预防接种,如各种菌苗、疫苗的注射。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16
【评估】
1、病人的用药史。 2、病人的注射部位。 3、病人对应用该药和注射方法的理解合作程度。
23
肌内注射法
❖臀中、小肌定位法
❖ 食指尖、中指尖分别置 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 髂嵴、食指、中指之间 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24
肌内注射法
❖股外侧肌定位法
❖ 大腿中段外侧,膝上10cm, 臗关节下10cm,宽7.5cm范围
❖ 仔细检查药物质量: 有无药液变色、沉淀混浊、药 物有效期、安瓿有裂痕、密封瓶盖有无松动。
❖ 需要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查实有无药物配伍禁忌才可 备药
护理操作技术--注射法 ppt课件
3
注射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 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并衣帽整洁 ❖ 注射器的活塞,针头,针梗必须保持无菌 ❖ 按要求消毒注射部位皮肤,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