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高考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2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给人类带 来巨大灾难; 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也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战后冷战开始,形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民 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大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第13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专题四
第23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典例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研究“二战史”的 著述很多。对于二战爆发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大多认为二战爆 发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第24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主义猖獗一时。法西斯
为协调今后作战,商讨战后世界安排,1943 年美、中、英 举行了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 ,(内容及影响让学生说)。 接着美、 英、 苏召开了德黑兰会议, 决定实施“霸王行动计划”,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 年 6 月,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开始 登陆,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1945 年 2 月,美、英、苏 首脑举行了雅尔塔会议,讨论了处置德国、苏联对日作战,成 立联合国等问题,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5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法西斯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使人们感到必须创建一个新 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1941 年的《大西洋宪章》最早提 出这一设想,1942 年美、中、苏、英等国在华盛顿签订的《联 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一词。1945 年在美国旧金 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0 月 24 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在成 立时,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 1971 年 10 月, 在第三世界支持下,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教训: 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 致,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1938年3月德国 吞并奥地利 首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
1)两国丰富的资源
2)发达的军事工业
3)战略位置重要
■一、二战爆发前夜■
■一、二战爆发前夜■
1、背景: 1)德国在欧洲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 1938年9月
英、法、美 5、美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忙于恢复经济 2)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3)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
6、目的(实质):
1)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保全自己既得利益(“丢卒保车”) 2)推动法西斯势力进攻苏联(“祸水东引”)
7、具体表现:
①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采取纵容政策
《战地钟声》
对西方列强来说,这场内战是又一次令人吃惊的
失败。正如在埃塞俄比亚的情况下一样,面对轴心 国的侵略,它们再次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优柔寡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1)法西斯势力异常强大,且相互支援 2)西方大国的不支持 3)得到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意义:开始出现部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有利于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海明威与西班牙内战 1937年初,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被围困中 的马德里,借了钱买救护车支援共和国政府。 1940年,《战地钟声》问世。 内容简介:1937年的西班牙, 共和军与代表法西斯势力的国 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正在西 班牙教书的美国教师罗伯特毅 然加入了国际纵队,投入到反 法西斯的战斗中。
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
建立过程: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
(称“白色闪电”。
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6月,德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德国全面溃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国共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纷乱的时代背景
国共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纷乱的时代背景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世界各地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前夜,也就是国共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德国纳粹主义的崛起和扩张,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二战的战争规模巨大,参战国众多,一共持续了6年之久,最终以盟军的胜利结束。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之一,共有超过7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平民。
除了这些巨大的人员伤亡之外,二战还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并对今天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战胜利的果实并非几个国家或者一两个人能够独善其身。
胜利是各个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战争中,朝鲜、中国、苏联等国都承受了相当的牺牲。
战争结束后,各个国家之间开始了新的博弈,全球政治地图也发生了变化。
而在二战的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内战的时期。
国共内战从1927年开始,历时20年之久,最终在1949年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
内战期间,中国的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唯一的恒定是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中国这个一度被列强肆意掠夺的国度里,腐败、贪污、混乱是常态。
为了摆脱国家的困境,很多人都投身到了改革运动中。
中国革命的历程中,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南方革命时期,长达20年,也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北伐时期,从1926年开始,持续了三年,在北伐中,国民政府取得了众多胜利,最终在1928年成功地统一了江浙、安徽和福建等省份。
然而,随着国共矛盾的加深和外部因素的干扰,内战升级,最终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全球范围内,这些事件的背景极不平静。
人民们在这些时光中,不得不应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并时刻保持警觉。
世界体系中各国的力量对比也在不断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强大的独立性和胆略也变得尤为重要。
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作文
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今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些对比感受。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今年的世界和那个时候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大家还是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那个时候的世界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到处充斥着战争的阴云。
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残酷的侵略,德国纳粹疯狂扩张,想统治整个欧洲。
各国都在疯狂地制造武器,准备一场浩大的战争。
其次,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说,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现在,我们可以上学念书,家里也有电视机、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我们的父母也都有稳定的工作,挣钱养家糊口。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很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上学读书了。
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经济一蹶不振,到处都是失业的人,生活非常困难。
再说说科技方面,我们现在拥有互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等各种先进的科技,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科技还很落后,没有电视、互联网、手机,连收音机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先进科技。
最后,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来看,现在我们都追求和平、自由、民主。
大家都认为战争是一种灾难,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野心勃勃,渴望通过战争扩张疆土、夺取资源。
许多人对战争都抱有一种英雄主义的幻想,认为参加战争是一件光荣的事。
所以,通过上面的一些分析对比,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远离战争,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学习历史,吸取教训,努力避免悲剧重演。
希望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永不再有残酷的战争!篇2标题:和往常不太一样的一年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一年呢!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把今年和八十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情况对比一下。
听起来好有意思哦!说实话,我觉得现在和那会儿的情况真的有一些相似之处呢。
选修三专题三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4、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5、德国法西斯上台特点:
以纳粹党为核心;利用复仇和 不满情绪进行欺骗和煽动,通过选 举合法得权;先掌权再发动战争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同:国际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同 同 (1)历史原因: ①改革保留了大量 封建残余 势力; 民主基础薄弱 ②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压制,民族主义情绪强.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933年1月30号,整个柏林几乎万人空巷,
喊着四句话:一个元首;一个政党;一个民族; 2、过程: 投一个人的票——阿道夫·希特勒。 德国共产党:谁选择了希特勒,谁就选择了战争 第一大
① 1932,纳粹党成为德国
100万
党
希特勒的帮凶希姆莱(党卫军)、戈林(重要设计)、戈培 ② 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 总理 ,掌握 尔(宣传)、马丁· 鲍曼(秘书、钱袋子) 国家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1934年任元 17.8万 首。
《凯旋门》
《我的老师》(七岁时作)
《日耳曼人》
举世骇然的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一战时希特勒的士兵证
希特勒的党证
纳粹党于1919年成立,全 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 工人党”。1921年6月希 特勒当主席,“纳 粹”(NAZI)为德语“民族 的”和“社会主义的”两 词缩写词的音译,
2、主要推行者: 表现形式 英、法 、美 英法的“不干涉”
目的
实质
美国的“中立”政策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3、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①英法实力的削弱 (不敢!) ②经济危机导致英法政局、社会动荡 (不能!) ③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不想!)
④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作业设计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探讨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以及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1、阅读与研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和研究报告,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德国的崛起、意大利的法西斯化、日本的侵略扩张等。
学生需要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撰写读书笔记。
2、资料收集让学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历史图片、地图、报纸报道等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
通过资料收集,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3、人物分析选择几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丘吉尔等,要求学生研究他们的政治理念、决策和行动,分析他们对战争爆发的影响。
4、经济因素探究让学生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各国的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政策、工业发展等,探讨经济因素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
5、国际联盟的角色分析国际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作为和局限性,思考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失败原因。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某一具体事件的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 1000 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逻辑清晰。
(2)制作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重要人物的手抄报,包括人物简介、主要事迹和对历史的影响。
2、小组作业(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如德国、日本、意大利等),研究该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并制作成 PPT 进行展示和讲解。
(2)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这些矛盾和冲突如何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每个小组需要提交一份讨论报告。
四、作业评估1、评估标准(1)知识掌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战发前序历史事件时间轴
二战发前序历史事件时间轴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地利王储弗朗茨·费迪南德和妻子在萨拉热窝(位于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遇刺身亡,这次暗杀事件被认为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与盟军签署了停战协议,这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为后来的二战埋下了伏笔。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崩盘历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崩盘之一,在美国股市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即大萧条。
1931年9月18日:满洲事变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一次侵略行动,此举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和扩张计划。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并逐渐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推行了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政策。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内战爆发西班牙内战成为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场斗争,也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意大利王国支援法西斯派别的机会。
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议签署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领导人在慕尼黑签署了协议,允许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背离了西方国家原本对纳粹政权的批判立场。
1939年8月23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纳粹德国和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被认为为德国在不久后入侵波兰创造了条件,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纳粹德国发动袭击波兰,这是二战的直接导火索,引发了全球规模的冲突。
1945年8月6日和9日: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美国在二战末期,对日本的两座城市进行了原子弹袭击,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核武器进行的攻击行动。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在经历了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后,日本终于向盟军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结束。
总结:二战的发前序历史事件时间轴中,从萨拉热窝事件到二战的爆发,再到战争的结束,这一段历史充满了战争、危机和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日 本 (历史根源) 法 2)经济危机 西 (经济根源) 斯 3)阶级矛盾 上 台 2、标志:广田宏毅
1、原因: 1)封建残余华 体系限制。
3、统治政策: 对内: 独裁;扩军。 对外: 制定侵略扩张国策。
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过程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占中国_____ 九 ________” · 一八 事变; 东北 的“ 华 北 ,并退出_____ 国联 ; 1932年,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______ 二· 二六 事件,确立了 天皇 1936年,日本发生“________” _____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 德国 签订了《______________ 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年,日本同______ 》
绥靖政策演变
①1931年日“九一八”,国联纵容日。 ②1935年意大利侵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虽然对意大 利实行经济制裁,却石油。苏伊士运河。美国推行 “中立”政策。 ③1936年西班牙内战,英法不干涉,美“中立”。 ④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点。 ⑤二战爆发后,英法“静坐”“奇怪”是绥靖政策继 续 ⑥1939年8月《苏德》签定意味着该政策开始破产 ⑦1940年英国首相邱吉尔上台,正式放弃这一政策。
西班牙内战 1.内战的爆发 2.德意干涉 1原因 支持佛朗哥;战略地位;战略资源;检验实力 2西班牙内战性质的变化 3.国际反应 英、法、美“不干涉”苏联、国际纵队的援助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⑴1935年,中共提出“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⑵同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方针; ⑶1936年,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 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卐
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过程
1933年退出____ 1. ____ 国联; 1935年宣布重建空军 2. ____ ____、扩建海军 ____,实行________ 制; 义务兵役 1936年德军开进____________ 3. ____ 莱茵不设防区 ; 1936年德日签订《______________ 4. ____ 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 ____年,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柏林 —罗马—东京 轴心。 意大利 加入,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从开战前夜到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年表(从战争序幕到战争结束)1914年8月德国、奥匈帝国宣战布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11月德国与协约国停战条约的签订,德国战败。
1919年1月巴黎和会。
3月意大利成立“战斗的法西斯”。
6月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被协约国没收。
1920年1月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成立,44国参加。
4月俄波战争。
1921年4月协约国在伦敦会议上确定德国战争赔款为1320亿德马克。
1922年4月约瑟夫.维.斯大林当选为俄共中央总书记。
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树立宣言。
1923年11月巴伐利亚“啤酒馆政变”,希特勒被捕入狱。
1925年7月希特勒《我的奋斗》出版。
1926年9月德国国际联盟加入。
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同时德国600万人失业。
1933年1月希特勒内阁成立。
10月德国国际联盟的退脱声明。
1934年1月德国与波兰不可侵犯条约签订。
8月兴登堡总统死亡,希特勒总统继任。
1935年3月德国重整军备,德装甲师成立。
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攻。
1936年3月德军进驻莱茵兰非武装区。
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义勇军被派遣。
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6月苏军“大清洗”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慕尼黑协定”缔结,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
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终结。
英法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
4月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4月苏联日本签订《苏日和平协定》5月4日~9月诺门坎战役7月末-8月初张鼓峰事件8月23日签订含有瓜分波兰秘密条款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10月6日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1945年大西洋争夺战(潜艇战反潜战)1940年4月9日-6月10日挪威战役4月至6月德国掠下荷兰,挪威,卢森堡,瑞典,法国等西欧低地国家5月~6月法国战役5月至6月4日敦刻尔克战役5月至6月1日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巴尔干)12月-1941年2月10日利比亚战役(北非)12月~1942年6月昔兰尼加会战(北非)1941年5月20日~6月1日菲律宾战役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7月-1944年8月9日列宁格勒战役7月-9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战役8月敖德萨战役9月基辅会战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会战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942年2月15日马来战役12月马来亚海战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个同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月20日-5月20日缅甸战役2月14日-3月15日爪哇战役5月7日-8日珊瑚海战役6月中途岛战役7月17日~1943年2月3日斯大林格勒战役10-11月北非登陆战役10月23日-11月4日阿拉曼战役(北非)1943年2月~3月14日哈尔科夫反击战役3月17日-5月13日突尼斯战役(北非)4月库尔斯克会战4月下半月至6月初库班空战7月10日-8月17日西西里岛战役7月意大利投降8-12月第聂伯河战役9月3日-10月6日意大利南部战役11月22~26日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兰会议12月24日-1944年1月14日日托米尔-比尔季切夫战役1944年1月蒙托卡西诺战役6月6日-8月24日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24日巴黎解放6月13日塞班岛战役6月23日—8月29日白俄罗斯战役9月华沙起义9月17日-11月10日荷兰战役10月—1945年2月13日布达佩斯战役10月24-25日莱特湾海战12月-1945年1月阿登战役1945年1月-2月3日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月13日—4月25日东普鲁士战役2月4日-2月11日雅尔塔会议,签署《雅尔塔协定》和《联合国家宣言》2月16日~3月26日硫磺岛战役2月-3月马斯河—莱茵河战役4月25 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16日-5月8日柏林战役25日攻入柏林市区5月8日德国签字投降5月6-11日布拉格战役4月1日-7月2日冲绳岛战役4月9日-5月2日意大利北部战役7月7日至8月2日波茨坦会议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9日-9月2日远东战役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二战结束。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徙与流散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徙与流散九一八事变,即中国东北地区被日本侵略军攻占的开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前夜。
在这一事件中,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徙与流散现象十分突出。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人口迁徙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通过炸毁沈阳铁路,借机侵占了当时的东北地区。
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全面掌控了东北地区,推行了残酷的统治措施,并实施了强制收养、征兵等政策,导致大量东北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二、人口迁徙原因1. 战争压力:日本军队侵略东北地区,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广泛的迫害和杀戮,使得居民生活困苦、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大量民众被迫逃离家园。
2. 经济问题: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地区作为资源开发和经济利益的来源,严重掠夺了当地的资源和土地,致使东北地区的经济崩溃,大批居民生计丧失,不得不选择流散他地。
3. 文化压迫:日本侵略者试图通过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来改变当地人民的思想、习俗和文化,迫使东北居民放弃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特色。
面对这种文化压迫,有些人选择离开故土。
三、人口迁徙与流散的影响1. 人口减少:大量东北人民被迫迁徙或逃难他地,导致东北地区的人口严重减少。
这对东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当地人口结构产生了深远的改变。
2. 社会动荡:人口迁徙与流散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当地社会失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知识力量,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社会关系紧张。
3. 人才流失:大量东北知识分子、文化名流、政府官员等被迫离开家园,外流他地,这给东北的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丧失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4. 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人口大规模流散,导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些城市地区由于人口流失较多,导致经济发展滞缓,而一些人口迁徙较少的地区由于得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徙与流散现象普遍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导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政治格局和主要国家的政策。
2、分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3、探讨经济危机对二战爆发的影响。
4、研究法西斯主义兴起的背景和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和军事准备。
(2)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关系。
2、难点(1)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各国利益的交织对战争爆发的推动作用。
(2)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
三、知识梳理(一)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1、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美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矛盾。
(二)主要国家的政策1、英法的绥靖政策(1)表现: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
(2)目的:维持自身利益,避免战争。
2、美国的中立政策(1)原因: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盛行,不愿卷入欧洲事务。
(2)影响: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3、苏联的自保政策(1)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目的:为自身赢得备战时间。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1、经济危机的爆发(1)时间:1929 年。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对各国的冲击(1)导致各国经济衰退,社会动荡。
(2)法西斯势力趁机崛起。
(四)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时间:1922 年。
(2)领导人:墨索里尼。
2、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时间:1933 年。
(2)领导人:希特勒。
3、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时间:1936 年。
(2)特点:以军部为核心。
(五)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时间:1935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9 3 3 年 初 , 阿 道 夫 ·希 特 勒 出 任 德 意 志 第 三 帝 国 总 理 , 纳 粹 党 掌 握 国 家 政 权 , 阿 道 夫 ·希 特 勒 违 反 《 凡 尔 赛 和 约》20年停战的协议,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 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陷入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使国际市场的竞争 更加激烈,资本主义各国之间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也愈演愈烈,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矛盾也不断 地激化,其结果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资料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8月13日,淞沪大会战打响,至11月12日,上海全境沦陷。
1938年:3月13日,德国吞并奥地利。
3月24日,日军开始进攻台儿庄,至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
9月30日,英国、法国和德国、意大利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15日,德军开始向捷克斯洛伐克进军,并很快将其占领。
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9月4日,日本政府声明不参与欧洲战争。
9月5日,美国政府声明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9月14日,德军兵临华沙城下,华沙保卫战开始。
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4]1940年:2月24日,德国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的作战计划。
4月9日,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
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和荷兰。
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5月15日,荷兰军队投降。
5月26日——6月4日,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
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和英国宣战。
6月14日,德军攻入巴黎。
6月18日,戴高乐号召进行抵抗,并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6月22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
[4]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布海狮计划。
7月19日——8月19日,意大利军队进攻北非。
7月21日,德国军政领导人会议决定准备发动对苏战争。
8月13日,德国空军开始集中轰炸英国,不列颠空战爆发。
8月20日,八路军组织的百团大战打响。
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10月12日,德军进攻罗马尼亚。
10月28日,意大利军队进攻希腊。
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关于对苏战争的第二十一号命令,即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1月22日,英军占领北非的托卜鲁克。
2月9日,德国宣布吞并卢森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法国和英国向德国宣战。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闪电战攻击法国和比利时。
德军在数周内迅速击败了法国,并于6月22日占领巴黎。
1940年7月10日: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空中战斗,被称为“英国的胜利”。
这次战斗使得德国暂时放弃了入侵英国的计划。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发动了巨大规模的进攻。
苏联在面临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最终成功抵御了德军的进攻,并开始对德军进行反攻。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
这次袭击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将其卷入了战争。
1942年6月4日-7日:中途岛海战。
这场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战,美国海军成功阻止了日本海军的进攻,并扭转了战争局势。
1943年7月10日-1943年8月17日:西西里岛战役。
这场战役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首次登陆行动,为后续在意大利和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1944年6月6日: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战场的第二战线。
这次登陆是对纳粹德国的重要打击,标志着盟军对欧洲的解放行动的开始。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
德国面临着盟军的压力和苏联红军的迅速推进,希特勒选择在柏林的地堡内自杀。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空军投下原子弹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日本于9月2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轴,这场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开始努力建立和平与安全的新秩序,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导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形势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2、分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3、探讨各国在大战前夜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
二、学习重点1、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以及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2、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及其影响。
3、德国、日本、意大利的侵略扩张行为。
三、学习难点1、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2、评估各国在大战前夜的决策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四、知识梳理(一)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 1929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扩大,股票投机过度等。
(2)影响: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
2、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2 年,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2)德国纳粹党的崛起: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对经济危机的不满和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鼓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于 1933 年上台执政。
(3)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政变和暗杀活动,逐渐掌握了政权。
(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对法西斯侵略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
2、表现(1)英法对德国侵略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行为采取妥协退让。
(2)慕尼黑阴谋:1938 年,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德国的侵略扩张1、1935 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 1936 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 1938 年,吞并奥地利。
4、 1939 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四)日本的侵略扩张1、 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 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五)意大利的侵略扩张1、 1935 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7日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性质:社会主义革命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历史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间:1918—1920年措施:加强红军建设,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时间:1921年领导人:列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苏联成立时间:1922年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斯大林模式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经济: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
政治:1936年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时间:1919年1月-6月参加国:27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操纵国:英、法、美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有利:中国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目的: 转移矛盾 转嫁危机 ;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了解)
二战前和战争初期,西方大国推行的对法西斯侵略 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 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卷入战争的一种外交思想。
目的:维护既得利益,牺牲弱小民族;
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国防落后
⑶失利原因 意军强大蓄谋已久 残忍——施放毒气
大国绥靖缺乏国际援助
埃塞俄比亚军队开赴前线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 (1)背景 ① 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 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共和国政府 ② 共和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法西 斯势力 ③ 佛朗哥等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西班牙内 战开始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 立的标志: 1936年,广田弘毅 上台组阁
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
墨索里尼
国家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墨索里尼 希特勒 军部 法西斯党 纳粹党 军部
墨索里尼漫画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年墨索里尼任首相 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 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法西斯头目 法西斯主力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1938年9月英、法、 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 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 给德国。
波 兰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 斯洛伐克全境。
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列强 之间矛盾不断激化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 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德、日法西斯对“凡---华”体系的仇视 4、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5、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在集体安全失败后 实行自保政策 6、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弱国的局部抗争未能 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件:专题三 第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料鉴别能力。第(1)问从这种“中立”的后果来思考,注意
要结合相关史实论述。第(2)问涉及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要明确史料不同于历史实物,具有主观性,不可盲信,所
以要结合史实,去伪存真,辩证客观看待。也可多借助其
他的史料多方加以佐证。 返回
[答案]
(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
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
不久,法国和英国就遭到了德国的进攻。由此可见,
对待法西斯势力绝不能姑息纵容 返回
[例]
(2011·山东高考)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
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
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 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
(3)英、法、美的政策:实行绥靖政策,虽对意大利实 施经济制裁,但未将石油等 战略 物资列入制裁范围。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1)背景:1936年,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西 班牙 人民阵线 政府,西班牙内战爆发。 (2)概况:德意联合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佛朗 哥叛军。
(3)英、法、美政策:英法两国采取“ 不干涉政策 ”,
伯伦说:“制裁是绝顶疯狂的事”,提议取消对意制裁。 当时英国奉行什么政策?对当时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 亚的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英国奉行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的绥靖政策,这
一政策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野心和胆量,导致埃塞俄比亚
被迅速占领。
返回
三、慕尼黑阴谋
1.背景 (1)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企图进一步吞并 捷克斯 洛伐克 。 (2)英法继续奉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2.概况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签订《 慕尼黑协定 》,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 点,我们依靠的是旧 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 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 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 天的面包。
思考: 面临同样的危机,美国能够实行新政途径来 解决危机,而德国、日本却走上法西斯道路, 您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以纳粹党为核心
2)通过选举途径,合法取得政权 3)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进行欺骗 和煽动手段 4)先掌权再发动战争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 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②日本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受到华盛顿体系的 压制,有不满情绪. (2)现实原因: •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受危机打击严重,阶级矛盾 ——客观原因 尖锐; •②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发展,要求建立独裁政 ——主观原因 权;
关键原因
(3)直接因素
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纳粹党于1919年成立,全称 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 人党”。“纳粹”(NAZI) 为德语“民族的”和“社 会主义的”两词缩写词的 音译,
纳粹党旗、 军旗和党徽
处于声望颠峰时期的希特勒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2)过程:
① 1932,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② 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掌握 国家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这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从来没有一场战争比这次 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
教训(重点)
在人类面临共同威胁时,世界各国人民应抛弃意识形态 和国家利益冲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谢 谢 大 家 !
⑵过程
德意干涉 英法绥靖纵容
1936年,首都被占抗意斗争暂时失利 1941年,在盟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
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国防落后
⑶失利原因 意军强大蓄谋已久 残忍——施放毒气
大国绥靖缺乏国际援助
埃塞俄比亚军队开赴前线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 1、背景 • (1)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 胜,成立了共和国政府 • (2)共和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法西斯势力 • (3)佛朗哥等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开始 • 2、各国态度 • 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 • 美国:颁布“中立法案”实际上也是不干涉政策 • 苏联: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党和国际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 保卫西班牙 • 3、结果:1939年3月,叛军攻陷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共和国 政府被颠覆。西班牙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表现形式
英法的“不干涉”
美国的“中立”政策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3、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不敢!) 1)英法实力的削弱 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政局、社会动荡 (不能!) (不想!) 3)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4)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5)无视小国利益,仇视社会主义。 阶级本质!
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①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继承了普鲁士 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缺乏民主传统) •②《凡约》对德国的制裁激发了民族复仇情绪
(2)现实原因
•①德国经济脆弱,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②面对危机,德国政府软弱无能,无力镇压群众运动稳定 政局,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2、时间: 1938年9月
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3、内容:
四、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4、影响:
(1)德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
全境,经济和军事军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张的步伐。 (2)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安全的考 虑,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8年9月英、法、 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 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 给德国。
这是1991年建立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是一本翻开的“台历”,矗立在望花立 交桥西北角上。台历的左面刻着“1931 年9月18日”。台历的右面记录着事变 的发生过程,历史仿佛凝固在这个日子,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沉痛的日子。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内容掌握
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四、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4、日本法西斯上台特点
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侵略手段;先发动战争后上台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⒈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⒉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 统的影响 ⒊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⒋统治阶级的支持
同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德国 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发 过程 动战争 核心 以希特勒为头目的纳粹党 纳粹党欺骗群众,讨好军 不 队,勾结垄断资产阶级, 同 方式 通过合法竞选夺取政权, 点 走的是“民主”之路 类别 日本 先发动侵略战争,后 建立法西斯专政 军部势力 通过政变、恐吓等手 段逐步迫使政府让步, 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 西斯政权 派系复杂,斗争激烈, 派系单一,法西斯专政建 特点 法西斯专政建立时间 立时间短 长
目的:转移矛盾 转嫁危机 ;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了解)
二战前和战争初期,西方大国推行的对法西斯侵略 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 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卷入战争的一种外交思想。
目的: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尽量避免战争;
同时祸水东引,遏制苏联。
2、主要推行者:英、法 、美
5、法西斯势力强弱不同。日、德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 力较弱。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目的:转移矛盾;
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称霸世界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⑴原因
埃:地理位置重要 自然资源丰富
意:资源贫乏 ;法西斯一心侵略扩张
1935 意大利不宣而战,埃军民粉碎意速胜企图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4、美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忙于恢复经济 2、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3、外交需要: 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 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5、绥靖政策的表现(重点)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针对问题 操纵 政策内容 中国问题 英法 操纵国联,不提制裁, 日占东北 要共管东北 意埃问题 英法 对意制裁,范围有限 美国 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 西班牙问 英法 提出不干涉 题 美国 中立法案 侵奥问题 英法 没有任何正式反应 捷克问题 英法 与德意签订《协定》 反映实质 绥靖政策 初露端倪 纵容扩张 纵容扩张 纵容扩张 纵容扩张 纵容扩张 纵容扩张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6、绥靖政策危害
(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增强了其实力。
(2)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4)使得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为大战。
四、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1、背景:
(1)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土苏台德地区提出领土要求 (2)德国打出反共旗号分别与日本、意大利签署《反共 产国际协定》 (3)英法欲祸水东移,怂恿德国进攻苏联
一名西班牙共和国战士中弹倒下的瞬间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
1、企图控制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 富的西班牙 2、检验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发动世 界大战做准备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3)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31——1937) 原因: 根本:日本是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侵 略中国是既定的国策 直接: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社会动荡 矛盾突出法 西斯势力上台 有利:中国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过程
1)1931年,九一八事变 2)标志: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在对外侵略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了“南进”的 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政治条件不同。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 年宪法就确立了“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有效地防范了 独裁者的出现。而德(日)两国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 国主义盛行。 2、经济条件不同。美国尽管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但作为世界 第一经济强国,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减缓危机。 德(日)两国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缺乏抗危机力量。导 致阶级矛盾强弱程度不同. 3、凡—华体系的影响。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也受到遏制,)因此德(日)要冲破它。美 国是大战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要维护它。 4、领袖素质不同。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而希特 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3)内外政策:
(1) 对内:法西斯独裁统治
•①政治上: 排除异己一党专政 •②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③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 扩军备战 •④文化领域: 焚烧书籍文化专制 •⑤民族政策: 极端民族主义,屠杀犹太人
(2) 对外:
退出国联 撕毁凡约
侵略扩张
德国法西斯上台特点:
波 兰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 斯洛伐克全境。
二战不可避免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列强之间矛盾不断激化
催 化 剂: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重要原因: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