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_池里群

合集下载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的,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具有渐进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RA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RA的药物多种多样,新药和新疗法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中药与中药制剂。

国内市场治疗RA的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制剂。

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RA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而且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毒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该文综述近年来治疗RA的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特色,为今后药物治疗RA提供参考和依据。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RA);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中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及中药制剂。

近年来,中药抗RA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RA独特的优势。

总结的常用中药和有效成分及其中成药见表1。

1 治疗RA的化学药1.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

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药上市。

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

20世纪90年代COX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RA治疗成为现实。

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研究

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研究

可出现视网膜变化和角膜变化,因此在使用该药前应当作眼科 检查,并此后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5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为巯嘌呤的咪唑衍生物,在体内被 分解为巯嘌呤,巯嘌呤能够拮抗嘌呤,从而抑制 DNA、RNA、蛋 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增值,最终产生免疫 作用。该药广 泛 用 于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但 因 其 不 良 反 应 多 而 重,故不作首选。主 要 不 良 反 应 有:恶 心、厌 食、脱 发、口 腔 炎、 肺水肿、胰腺炎、视网膜出血等,严重者可抑制骨髓、粒细胞减 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致畸胎、诱发癌瘤。 6青霉胺 青霉胺为青霉素的代谢产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 湿性关节炎等 自 身 免 疫 性 疾 病。通 常 口 服 给 药,作 用 明 显,但 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与其计量相关,常 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等)、过敏反应(皮疹、瘙痒、发热等)、血小板减少等,通常停药 后不良反应会自动消失或缓解。对青霉素过敏者、肾功能不全 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残率较高,且目前没有很好的根治方 法,因此应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大多数用于治疗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改善病情,但每一 类药物都有其自身的不良反应,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开 发出更多安全、有效、经济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参考文献: [1]McinnesIB,SchettG.Pathogeneticinsightsfromthetreat 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J].TheLancet,2017,389(10086): 23282337. [2]LeonardHCalabrese.2015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 ogy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HepatitisB (HBV)Screening[J].ArthritisCareRes,2016,68(5):1314. [3]GongYH,LiuL,QiTT,etal.Design,synthesisandstruc 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tudiesofhumandihydroorotatedehydro genaseinhibitors[J].YaoXueXueBao,2017,52(2);264270. [4]任小利,杨鸿滟,林思园,等.人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 剂在抗炎方面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9(36). 基金: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4315023);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HZY201914315023) 资助 作者简介:任 小 利 (1987),女,汉 族,重 庆 人,研 究 生,讲 师,研究方向:新药研发。

类风湿研究竞进展

类风湿研究竞进展

益赛普

作用机制:
竞争性地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结合,阻断它与 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降低其活性。来自皮下注射生产过程
1
基因复制
5 测试和质量控制
2
使宿主细胞增殖、发酵 6 灌装与冻干
3
收获 7
包装运输
4
纯化
阿达木单抗

药理作用
TNF是一种在炎症和免疫应答中自然出现的细胞 因子。研究发现在RA患者的滑膜液中,TNF水平 升高,并在病理性炎症和关节破坏方面起重要作 用。 阿达木单抗可特异性地与TNF一0(结合并阻断其 与p55和p75细胞表面TNF受体的相互作用。 在体外有补体存在的情况下,也可溶解表面TNF 表达细胞。不与淋巴毒素(TNF一13)结合或使之 失活。还对由TNF诱导或调节的生物应答起到调 控作用,使造成白细胞位移的粘连分子的水平发 生改变。


IL一6拮抗剂(tocilizumab):
主要用于中重度RA,对TNF—a拮抗剂反应欠佳的 患者可能有效。静脉输注,每4周给药1次。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胃肠道症状、皮疹和头 痛等。


IL_l拮抗剂:
阿那白滞素(anakinra)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 疗RA的IL-1拮抗剂。皮下注射。 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注射部位反应及 可能增加感染概率等。
TNF—a拮抗剂优缺点


与传统DMARDs相比,TNF—a拮抗剂的主要特点是 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患者总体耐受 性好 这类制剂可有注射部位反应或输液反应,可能有 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偶有药物诱导的狼疮样 综合征以及脱髓鞘病变等。用药前应进行结核筛 查,除外活动性感染和肿瘤。
白细胞介素(IL)一l和IL-6拮抗剂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和软组织,病变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现有的治疗手段存在副作用和疗效较慢的问题。

近年来,雷公藤红素被发现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以下是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Triptolide)属于三萜类物质,是从雷公藤科植物雷公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合物。

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等。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雷公藤红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系统来减轻病情。

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可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包括IL-1β、IL-6、IL-17和TNF-α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此外,雷公藤红素还能够影响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抑制其对自身抗原的反应,从而减少自身免疫反应,保护关节和软组织。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项关于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雷公藤红素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其使用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雷公藤红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肝毒性、肾毒性和心血管毒性等。

因此,在使用雷公藤红素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并结合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总之,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逐渐被广泛应用。

然而,当前对于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剂量和疗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一、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雷公藤红素可抑制炎症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化,防止炎症因子的释
放以及减轻炎症反应。

2. 免疫抑制作用: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蛋白质合成,同时也能够
调节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3. 镇痛作用:雷公藤红素可以改善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减轻关节疼痛的程度和频率。

1. 雷公藤红素单用治疗RA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单用治疗RA,可显著改善疼痛、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

一项针对270名RA患者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为75%,且不良反应较轻;另外一项研究也表明,雷公藤红素(1.5mg/d)治疗RA的有效率
为81.25%。

2. 雷公藤红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RA的研究:雷公藤红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RA,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一项针对152例RA患者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4.4%,而联合甲氨蝶呤、双氢可酮或扑热息痛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8.2%和87.5%。

3. 雷公藤红素治疗RA的剂量和疗程:雷公藤红素治疗RA的剂量和疗程需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整。

一般推荐初剂量为1.5mg/d,逐渐增加到
3mg/d或更高后,再适当减少剂量。

疗程一般不应超过12个月,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4. 雷公藤红素可能的不良反应:雷公藤红素治疗RA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
病毒感染、毒性反应、肝功能异常、精神障碍等。

因此,在使用雷公藤红素治疗RA时,
应注意监测不良反应,防止尽可能减少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免疫药物的研发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免疫药物的研发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免疫药物的研发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

传统治疗方法通常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疏通血气的中药治疗等,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许多副作用和风险,如肝损害、骨质疏松、感染等。

因此,寻找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很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进步,新型免疫药物正在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前途的方法。

1.什么是新型免疫药物?新型免疫药物是指通过调节或阻断机体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或受体蛋白等分子的药物。

一般来说,它们是通过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等作用于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

2.新型免疫药物的种类(1)TNF-α抑制剂:TNF-α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被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开发针对TNF-α的抑制剂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方向。

常见的TNF-α抑制剂包括英夫利昂、纳泊单抗、肯特拉佐和阿达木单抗等。

(2)IL-6抑制剂:IL-6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也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相关。

具有抑制IL-6的药物包括扶他林、依巴泰、欧珂芬、前列帕他等。

(3)B细胞抑制剂:B细胞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关键细胞。

新型免疫药物中的B细胞抑制剂可以抑制B细胞的活性,并且能够减少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

比较常见的B细胞抑制剂包括里扎珠单抗和贝利单抗等。

(4)T细胞抑制剂: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参与了多种免疫反应。

使用T细胞抑制剂可以减少T细胞的活性和数量。

目前,较常用的T细胞抑制剂有环孢素A、依诺莫德、西罗莫司等。

3.新型免疫药物的研发难点尽管新型免疫药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难点。

一方面,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只有少数免疫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疾病。

另一方面,由于免疫药物的药效作用和副作用高度相关,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和平衡。

此外,由于新型免疫药物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较高的费用和技术。

4.新型免疫药物的临床表现虽然新型免疫药物还没有研究到完美的药物方案,但是许多数据已经表明,它们在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BAP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BAP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BAP的影响韩月仙【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7(025)012【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类风湿关节炎;TNF-α;BAP【作者】韩月仙【作者单位】山西省寿阳县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45400【正文语种】中文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发于中青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2],可明显影响患者预后。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以药物治疗为主[3-4],但不同的药物配合取得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别。

笔者对6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寿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

对照组男34例,女32例;年龄28~71岁,平均(46.3±5.9)岁;病程2~17年,平均(7.5±2.0)年。

观察组男35例,女31例;年龄27~72岁,平均(46.4±6.7)岁;病程2~18年,平均(7.3±1.9)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5],经临床表征、实验室检测确诊,研究取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疾病、精神性疾病以及无法配合治疗者。

对照组应用西医疗法。

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3)口服,每次10 mg,每周1次;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57)口服,每次0.25 g,每日2次;甲氨蝶呤(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282)静脉注射,每次10 mg,每周1次。

共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

①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和经络理论行蜇刺。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0 A R达 5 %. 良反应较多 8 不 皮下注射 隔周 4 m / ;a 2 k 6 月后 2 % C 0 g t= w 个  ̄ t
英利昔单抗 ( fx a) 高度亲和嵌合 T F Il i b ni m N—
静 脉注射 第 O26 k3 g g 、、w , m/ , k
以后 1 8 k t- d 次/w ;e- z  ̄
5 %达 到 了 AC 2 0 R 0至 AC 7 R 0的疗效 。为 了确 认其
治疗类风湿关 节炎 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的 Ⅲ期 临床 试验正在进行 , 同时将 H — a— D u M x C 4的临床适应症 扩大到中度和重度患者身上 。 综上所述 , 近几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的 研 发 取 得 了 飞 速 的 进 展 ,O 2特 异 性 抑 制 剂 、 C X一 TF N 抑制剂 以及 白介素受体 、 拮抗剂等药物的出现 改善了关节炎患者 的生活质量 。特异性 C X 2 O 一 抑 制剂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 临床开发价 值极佳 , 最有 望成 为 治疗 R 的首 选药 物 。 A 在未 来 的新药 研究 中 。
呤) 疗效不佳的 R A患者也有显著疗效。
3 肿瘤坏死 因子 阻断剂
肿瘤坏死 因子吨 (N ) T F 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 子, 在免疫反应、 炎症和对损伤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主
要影 响细胞增殖 和细胞 凋亡 的调节 . 响多种正常 还影
细胞 的生长分化 , 并与其他细胞因子一起形成复杂的
T F仅 N _ 来治疗 R A的药物相继诞生 : 美国惠氏制药的 依那西普、 美国雅培公司的阿达木单抗和英利昔单抗 等。其相关作用机理及药理疗效简况可见表 2 。
应,更诱发关节结构的破坏。因此 ,一些通过阻断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全身症状。

目前的
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疏松骨质疏松治疗以及生物制剂等,但常常存
在一定的副作用或者有效率不足的问题。

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和
难点。

雷公藤红素是一种从雷公藤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并
且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目前,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炎症反应: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生成和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2. 调节免疫系统:雷公藤红素可以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降低B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防止自身免疫反应。

3. 促进关节修复:雷公藤红素可以促进关节软骨和骨骼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加速关
节损伤的愈合过程。

近几年的一些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了雷公藤红素的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对6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发现,使用雷公藤红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关节炎症状和体
能表现,且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另外,一些动物实验也表明使用雷公藤红素可以明显
缓解关节炎病理变化,提高关节活动度。

总体来说,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前景广阔。

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研究不足
的问题,例如治疗机制的具体解释、适用病情的临床研究等,但对于寻求新型且有效的治
疗方案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报告doc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报告doc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报告doc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研究报告篇一: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目录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有:第一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具有使关节较快速止痛消肿作用。

第二线药物:又称缓解病情药物(DMARD),包括许多改变疾病的抗风湿药物,如金制剂、氯喹、MTX等,被视为可改善病情,现倾向于两种或三种缓解药物联合使用,以期早日控制病情。

类固醇制剂:可合并第一线或第二线药物使用,可口服、注射或关节腔内注射。

药物个论:(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包括各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国内较常用的有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舒林酸等,各有其特性及优缺点。

一般而言,胃溃疡和肾病变是最常见的副作用。

(二)缓解药物(DMARD):可以改变病情而使疾病达到缓解之药物,因其开始作用的时间较长,故亦称慢作用药。

该类药物与NSAID合关使用,以期尽早控制病情,达到缓解。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为叶酸抑制剂,早期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1988年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部(FDA)通过,正式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其治疗剂量远低于白血病之治疗量。

在类风湿关节炎每周使用7.5-15毫克,即三至六片。

其疗效较好,且反应在治疗后3-6周就要以显现。

本品可持续使用3-5年。

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食欲不振、口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障碍、头痛、全身倦怠、落发、肝纤维化等,发现这些副作用时应停药。

营养不良者及孕妇应禁用此药。

服用者应定期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柳氮磺吡啶本药物的代谢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有缓解作用,经验显示临床效果可于使用一至两个月出现,长期服用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包括恶心、食欲不振、精子产量减少、白细胞偏低,皮疹和头痛。

因本药含有磺胺,有过敏史者,避免服用。

须定时检查血象和肝肾功能。

抗疟药物这类药物包括羟氯喹及氯喹,需经两、三个月的治疗才知有效与否。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受累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该疾病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以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虽然存在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有限且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雷公藤红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作用雷公藤红素是一种从雷公藤中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克烯酸、雷公藤内酯和雷公藤酮。

雷公藤红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关节炎症等。

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炎症细胞的活性,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关节炎症反应,并且对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二、雷公藤红素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许多研究利用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探讨了雷公藤红素的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能够显著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改善关节疼痛和肿胀,减少关节组织病理损伤,提高动物的运动功能。

雷公藤红素还能够显著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动物血清中炎症介质的水平,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和侵袭,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除了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外,雷公藤红素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性高。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且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早晨僵硬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另一项临床观察研究也证实了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显著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和小样本的临床研究中,临床证据不够充分。

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雷公藤红素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物,尚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和研究。

2020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0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0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现有的治疗药物包括六大类:非甾体抗炎药、传统合成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合成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靶向合成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植物药。

本文主要探讨了六大类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最新机制,介绍了临床前期药物和靶点的新进展,包括针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生物制剂、间充质干细胞、表观遗传学治疗、纳米运载药物,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间充质干细胞;表观遗传学治疗;纳米运载药物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手、腕、足等多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病理改变是关节滑膜炎症和血管翳形成,导致关节软骨和骨侵蚀,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

有关RA的药物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将从RA治疗药物的机制着手,分别从现有RA治疗药物的最新5年进展和RA临床前期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现有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最新5年进展现有RA治疗药物分为六大类,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传统合成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synthet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sDMARDs)、生物合成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biological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bDMARDs)、靶向合成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target synthet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tsDMARDs)、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

1.1 NSAIDsNSAIDs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来阻止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研究

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研究

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和进行性关节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全球范围内约1%的成年人口。

目前,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可用于RA,但并不是每个患者对现有疗法都有理想的反应。

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以改善RA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有潜力的改善RA病情的药物是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指通过基因技术生产的药物,它们与人体分子相似或相同,并且用于改变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生物制剂主要通过阻断炎症因子的作用来控制RA的发展。

有几种生物制剂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抑制剂、B细胞抑制剂、IL-6抑制剂等。

另一种研究方向是针对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设计新的药物。

RA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调节。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Janus激酶(Janus kinases, JAKs)信号通路在RA的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发针对JAKs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目前已经有几种JAKs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免疫调节剂也在RA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T细胞共刺激分子抑制剂、肠道菌群调节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T细胞活化和免疫调节等机制来改善RA病情。

对这些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

当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生物制剂、对关键信号通路的干预以及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RA的病理机制,并开发出更具靶向性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为RA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海洋药物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

海洋药物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

海洋药物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抽象: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目前,常规的抗风湿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和疾病修改抗风湿药(DMARDs)。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海洋药物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发现一些海洋药物具有潜在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本文将综述海洋药物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其应用前景和潜在机制。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和其他组织,如皮肤、肺部和心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约1%的人口罹患RA。

尽管有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很多患者面临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

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RA患者至关重要。

海洋药物的潜力:海洋药物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海洋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多种活性。

其中一些海洋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如海藻多糖、海洋蛋白和海洋类固醇等。

海洋药物的抗炎作用:研究表明,海洋药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展。

例如,海藻多糖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抑制白细胞黏附来减轻炎症反应。

海洋蛋白和类固醇也具有类似的抗炎效应。

这些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RA患者关节的疼痛和肿胀。

海洋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RA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失衡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

海洋药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和平衡免疫系统的功能。

海藻多糖和海洋蛋白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海洋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表达和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来实现免疫调节作用。

海洋药物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对海洋药物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张凤菊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09(021)006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和破坏性疾病,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强直。

早期诊断、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是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减少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现就当前常用治疗RA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661-662)
【作者】张凤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铁路医院,黑龙江,富锦,15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6
【相关文献】
1.胰腺癌综合治疗常用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J], 黄建琴;刘鲁明
2.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J], 池里群;于景娴;高文远
3.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天然药物及其与T细胞调控相关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董琳;权洪峰;付雪艳
4.复方中重用滋阴补肾类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研究 [J], 郭瑞林;赵宁侠;任秦有;史恒军
5.药物加天灸发泡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J], 吴志强;张剑勇;陶加平;穆桂萍;罗苑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王静; 赵庆杰; 卓小斌; 姜云云; 叶光明【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9(037)006【总页数】6页(P485-490)【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药物; 生物制药【作者】王静; 赵庆杰; 卓小斌; 姜云云; 叶光明【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 98 临床学院浙江湖州 230032;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 200433; 解放军 101 医院江苏无锡 214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6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滑膜炎,软骨损伤和对称性关节损伤。

RA好发于手足等小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外其他系统,甚至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5%~10%,存在地域差异性,其中女性较男性易患病,并且RA患者的功能性残疾会使得其工作能力和社会参与度降低,医疗费用增加,进而导致社会负担加剧[1]。

RA所产生的关节损伤和之后更严重的症状,是由于RA患者自身产生抗瓜氨酸蛋白抗体与体内的瓜氨酸化的自身蛋白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随后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一起,导致大量的补体被激活,介导异常免疫应答。

其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证明其与基因(表观遗传修饰,蛋白翻译后修饰)、环境以及感染相关[2-3]。

2 RA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治疗RA的方法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过去的30年里,尽管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RA的方法,但如果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就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药物包括小分子治疗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糖皮质激素类以及其他化学合成类抗风湿药物(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生物大分子类治疗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B细胞抑制剂、细胞因子受体抑制剂、靶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生物制剂,以及靶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制剂等。

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池里群;于景娴;高文远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患者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

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

【总页数】3页(P1559-1560,1561)
【作者】池里群;于景娴;高文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北京 100080;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北京 100080;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5
【相关文献】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用治疗 [J], 史素云;孔颖仑
2.分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对浅析 [J], 周婵;赖杏荣;马永亮;杨博;董慧娟;袁立霞
3.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J], 张凤菊
4.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J], 李婕;丁丽霞;张启明
5.我院常用铂类与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J], 晋亚楠; 杜喜维; 杨瑞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综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相关的研究资料,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物层出不穷,给患者带来了药物治疗福音。

不管采用何种治疗药物,都要遵循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原则,以使患者经药物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研究进展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炎性关节病。

发病早期,患者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情况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到了晚期,患者还有出现关节僵硬、畸形、功能丧失等情况的可能性,甚至会致残[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本文在查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相关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对环氧化酶(COX)活性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对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等起到抑制作用,使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有所减少,发挥出抗炎、消肿的效果。

经常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有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沙利度胺等。

虽然非甾体抗炎药经常被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当中,在其抗炎的作用下可以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对炎症还是无法起到良好的根治效果,对组织损伤、关节损坏、畸形的发生不能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此外,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会使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的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指的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病情,可以对滑膜炎的进展起到一定抑制的一类抗风湿药物,不过发挥药物作用的速度比较慢。

一般情况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当在早期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SAIDs 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自阿司匹林于 1898 年 首次合成后,100 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 药上市。NSAIDs 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COX) 活性,从 而抑制花生 四 烯 酸 最 终 生 成 前 列 环 素 ( PGI2 ) 、前 列 腺 素 ( PGE1 ,PGE2 ) 和血栓素 A2 ( TXA2 ) ,减少前列腺素、血栓素 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 COX 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 COX-2 抑制剂用 于 RA 治疗成为现实。这类药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RA) ; 非甾体抗炎药;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中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全身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统计表明,RA 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 病率为 1% ,而我国患病率为 0. 3% ~ 0. 4%[1]。临床上以慢 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可表现为 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2],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 和老年人也有发病。
分类 雷公藤 多苷
木瓜苷
苷类
刺五 加苷
萜类
生物碱
白芍 总苷
三七 总皂苷
石松宁
青蒿素
乌头碱
青藤碱
马钱 子碱
龙胆碱
马兜 川芎 香豆 黄酮
铃酸 嗪


中药 雷公藤 木瓜
五 加 皮、 白芍
三七
伸筋草 青蒿
川 乌、 青风藤 马钱子 秦艽
寻骨风 川芎 独活 桑寄生
刺五加
附 子、雪
上一枝蒿
中成药 雷公藤 镇痛活 筋骨跌 骨筋丸 华佗风 复方伸 十四味 保安万 痹克颗 痹祺胶 骨筋丸 杜 仲 祛 风 伤 筋 风 湿
NSAIDs 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上消化 道出血、肝肾不 良 反 应 等。此 外,头 痛、认 知 障 碍、过 敏 反 应 等也常使患者终止治疗,很大程度的限制了 NSAIDs 的使用, 现如今最为常用的治疗 RA 为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沙利度 胺、塞来昔布。 1. 1. 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已 应用百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 炎药。阿司匹林主要通 过 对 环 加 氧 酶-1 ( cyclooxygenase-1, COX-1,PGH2 合 成 酶-1 ) 及 环 加 氧 酶-2 ( cyclooxygenase-2, COX-2,PGH2 合成酶-2) 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进行不可逆 的乙酰化修饰而灭活 COX-1 和 COX-2,从而阻断前列腺素 H ( PGH) 的生成,减少血栓烷 A2 ( TXA2 ) 的生成,最终抑制血 小板聚集。①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 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 ( 如缓激肽、组 胺) 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②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前列 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 如组胺) 的合成而起消 炎作用,同时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减轻炎症 反应[4]。 1. 1. 2 美洛昔康 美洛昔康对与炎症有关的 COX-2 的抑制 活性较对 COX-1 的抑制活性强,因具有好的抗炎作用和较少
片、昆 明 膏、风 湿 丸、风 湿 丸、 追 风痛片 囊、清 痹 感丸
风湿骨痛 风湿止痛 伤膏
丸、秦 川 壮骨丸、 麻 壮 骨 络酊、筋 湿酒、
山海棠片 骨康片 追 风 膏、 风丸
通络药酒
胶 囊、伸 药酒
通痹片 伤 湿 镇 丸、散风 骨 跌 打 壮 骨 关
风湿筋骨
筋活络
痛膏、复 活络丸 丸、活血 节丸
第 39 卷第 15 期 2014 年 8 月
Vol. 39,Issue 15 August,2014
SAARDs[14]。现如今最 为 常 用 的 为 甲 氨 蝶 呤、来 氟 米 特、柳 氮磺吡啶、金制剂、青霉胺等。 1. 2. 1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MTX) 是一种细 胞毒药物,广 泛 用 于 抗 肿 瘤 治 疗,从 20 世 纪 50 年 代 开 始 MTX 被试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 并取得良好疗效。至今,虽然有许多新药出现,但 MTX 具有 疗效显著、严重的副作用少、长期应用耐受性好、价格便宜等 特点,目前已成为治疗 RA 的首选药。
片、雷 公 络 酊、活 打 丸、天 胶 囊、风 痛 宝 胶 筋 胶 囊、 羌活风湿 灵 丹、大 粒、祛 风 囊、筋 骨 胶 囊、天 壮 骨 胶 骨 痛 巴 正骨酊、 骨康片、
藤 多 苷 血 风 寒 麻 壮 骨 寒 骨 痛 囊、华 佗 骨风宁胶 酒、 清 活 络 丹、 舒 筋 丸、 丸、 扭 麻 壮 骨 囊、杜仲 布膏、天 镇 痛 活 追 风 除
NSAIDs 对 COX-1,COX-2 选择性不同,将 NSAIDs 分为 4 类: ①COX-1 特异性抑制剂,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②COX 非 特异性抑制剂,绝大多数传统的 NSAIDs 如布洛芬、消炎痛、 双氯芬酸等; ③ COX-2 倾向性抑制剂,如萘丁美酮、美洛昔 康、尼美舒利; ④COX-2 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另 有艾瑞昔布,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一类化合物,已于 2011 年 5 月获得 SFDA 的批准[3]。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 ( NSAIDs) 、慢 作用抗风湿药物( SAARDs) 、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 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 用抗风湿药物、糖 皮 质 激 素 和 中 药 及 中 药 制 剂。近 年 来,中 药抗 RA 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 RA 作用的 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 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 RA 独特 的优势。总结的常用中药和有效成分及其中成药见表 1。 1 治疗 RA 的化学药 1. 1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第 39 卷第 15 期 2014 年 8 月
Vol. 39,Issue 15 August,2014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池里群,周彬,高文远* ,刘振
( 天津大学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的,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具有渐进和反复发作的特点。RA 发病机制复 杂,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 RA 的药物多种多样,新药和新疗法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 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中药与中药制剂。国内市场治疗 RA 的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 和中药制剂。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 RA 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而且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 毒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近年来治疗 RA 的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特色,为今后药物治疗 RA 提供参考和依据。
片、活 络
丸、强 力
方风湿
风寒膏
消痛片
天麻杜仲
药酒、益
丸、三 七
肾蠲
伤药片
痹丸
的胃肠道、肾脏副作用[5],主要用于轻、中度慢性钝痛,如神 经痛、关节痛等,镇痛较强而持久,抗炎症急性渗出作用较吡 罗昔康( piroxicam) 长,总疗效优于吡罗昔康、双氯芬酸 ( diclofenac)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等药物,是控制风湿性疾 病临床症状的主要药物之一。静脉注射治疗急性腰部风湿 病与双氯芬酸肌内注射相比,止痛作用较强; 肌内注射美洛 昔康治疗急性关节疼痛疾病,疗效优于吡罗昔康; 与吲哚美 辛均能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和耐受 性相似。本品不影响软骨组织的形成或修复过程,而且在每 日剂量很低时即可抑制由佐剂性关节炎引起的骨与软骨损 伤[6]。在动物炎症模型( 主要包括角叉菜胶、白陶土诱发的 鼠后爪水肿模型、植入棉花团的鼠肉芽肿模型、角叉菜胶诱 发的胸膜炎及液体石蜡为佐剂的结核分支杆菌诱发的关节 炎模型) ,美洛昔康都显示了较强的抗炎活性[7]。 1. 1. 3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 Thd) 因致畸作用撤出市场后 又被发现在抗炎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活性,并被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麻风并发症麻风结节性红斑、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Thd 具有抗炎活性,主要与其降 低 体 内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 TNF-α) 的水平有关,一般通过 2 种途径: 一是增加 TNF-α mRNA 的降解从而下调 TNF-α 的表达[8]; 二是抑制 TNF-α 的 重要激活因子 NF-κB 的产生,从而减少 TNF-α 的产生。同 时,Thd 还能激活 T 细胞受体( TCR) 尤其是 TH1 亚群[9]。有 报道称 Thd 与甲氨蝶呤合用治疗风湿病效果更好,有效率可 达 80% ; 与氨羟二磷酸二钠合用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有较 好疗 效[10]。Adams 等[11] 通 过 对 患 者 体 内 IL-1,IL-6,IL-8, TNF-α 等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得出结论,Thd 对风湿病的治 疗效果优于皮质激素。 1. 1. 4 塞来昔布 塞来昔布是在我国上市的第一个特异性 COX-2 抑制剂。国内外进行的多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 剂对照试验[12]中表 明,塞 来 昔 布 能 改 善 骨 关 节 炎 及 类 风 湿
[收稿日期] 2014-01-07 [通信 作 者] * 高 文 远,Tel: ( 022 ) 87401895,E-mail: pharmgao @ tju. edu. cn [作者简介] 池里群,博士研究生,E-mail : chiliqun@ sina. com
较少干扰 COX-1 在胃肠、肾和血小板中的正常生理功能,因 此胃肠不良反应较传统 NSAIDs 明显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