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培养路径初探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研究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一些大学生在法治方面存在着普遍不足的情况,表现为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对法治观念的模糊以及对法治精神的缺乏认识。
这种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成效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守法、知法、懂法,有效地维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当前法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紧迫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为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法治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思维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素养,推动社会的法治进程。
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法治思维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的研究,可以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意识水平。
这也为我国法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法治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研究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必要性法治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石,法治思维是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素养。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或纠纷,只有具备法治思维,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意识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和普及,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思维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新时代下,大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法治思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而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选择正确的路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特点以及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是一种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法律和法治体系的认识和尊重的过程。
法治的意识和思维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新时代下,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治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法治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因此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思维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素养。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法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观念。
从根本上推动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并且在社会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法治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特点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律为基础,具有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其法治思维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因此培养其法治思维需要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法治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多种途径和形式,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需要充分考虑其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三、路径选择在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路径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教育体系的完善、课程设置的创新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问题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接着阐述了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了三条路径选择:加强法治教育课程设置、开展法治实践活动以及建立法治文化氛围。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主要观点,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能力,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路径选择、法治教育、法治实践、法治文化、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法治思维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新的挑战与机遇接踵而至,对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等现象,这给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和挑战。
如何有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成为当务之急。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法治思维。
这不仅是大学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和有效措施,才能使大学生在新时代的法治思维培养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1.2 问题阐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法治意识,对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容易产生违法行为。
这种现象在校园中时有发生,给校园管理和学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部分大学生缺乏法治精神,缺乏尊法守法意识。
一些学生对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出现“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思维,容易忽视他人的权益和社会规则。
部分大学生缺乏法治责任感,对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不重视,难以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礼仪,容易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与路径
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与路径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作为法律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大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养,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规定。
本文将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与路径,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法律课程、阅读相关法律书籍和期刊、参加法律学术讲座等方式来积累法律知识。
此外,下面几点也是值得考虑的:1.参与法律辩论赛和模拟法庭活动,锻炼辩证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2.定期阅读法律新闻和典型案例,增加对法律实践的了解;3.参加法学研究会和法律社团,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交流和学习;4.利用互联网资源,参加在线法律课程和论坛,学习最新的法律动态。
二、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来加以体现。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参加法律实习,亲身参与法律实践,深入了解法律工作的实际操作;2.自主组织辩论赛和法律论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来提高自己的见解和分析能力;3.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法律援助活动,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4.加入模拟法庭团队或者法律研究团队,参与模拟庭审和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法律实践能力。
三、培养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法律意识还需要注重培养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1.学习逻辑学和辩证法,培养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2.参与法律研究和写作,锻炼自己的论证和分析能力;3.参加法律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听取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自己的法律思路;4.通过参与法学竞赛和写作比赛,提高自己的法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法治宣传与教育:1.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2.邀请法律专家和学者来校园演讲,举办法治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兴趣;3.加强法治教育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推广,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素养;4.利用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的法律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法治观路径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法治观路径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培养大学生法治观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治观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重点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法治观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实践教育的建议。
进一步探讨了培养大学生法治观的路径,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和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法治观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治观的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引起对大学生法治观培养的重视,并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法治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路径探析、教学模式、实践教育、重要性、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社会,法治观念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观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大学生法治观念不足、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
传统的法治观念教育方式已经不能令大学生深刻理解法治思想的内涵和现代法治精神的要求。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承载着培养大学生法治观的重要使命。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素养,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
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法治观的培养作用,探讨培养大学生法治观的路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观念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观念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行为举止,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
法治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系统、科学、长期的教育过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可以为大学生的法治观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研究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法治思维的培养更加迫切。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法治思维培养,不仅涉及到他们个人的发展,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本文将深入剖析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路径。
一、法制教育的开展法制教育是大学法治思维培养中的第一要素。
当前,各大高校在努力推行法制教育,将其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法律法规,认识到法律的约束力,从而形成遵法守法的良好意识。
二、法治文化的渗透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较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参与。
因此,大学应当积极倡导法治文化,使其充分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中。
例如,在宿舍门口用展板宣传法律法规,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设置旁听法庭实践等,以促进学生的法治思维的养成和提高。
三、实践教育的推广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因此,相关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的推广。
可以通过举办模拟法庭、参加实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法律的作用及其约束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社会实践的提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法治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关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推动课程改革当前,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国家各相关部门倡导的法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也应当加强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推动课程改革。
大学应该根据法治思维的发展需求,通过改变学科设置、增加法律研究方向,来培养更多的法治人才。
六、面向社会服务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中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探索新的社会服务方式。
例如,为社会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普及法律知识,为社会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法治化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作为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对象,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建设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选择,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开设专门的法治课程开设专门的法治课程是法治思维培养的基础和保障。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基本法律知识、法治精神、公民责任感培养等内容,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提升法治思维水平。
二、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同样必不可少。
大学生需要通过参与法律实践活动、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更好地掌握法治思维的具体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法治思维水平。
三、树立身边的法治典型在法治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身边的法治典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分享他们在法治领域的经验和见解,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治的力量。
学校也可以树立那些遵纪守法、诚信守信的优秀典型,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
四、开展法治主题活动和竞赛通过开展法治主题活动和竞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责任感。
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包括法治演讲比赛、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故事分享会等多种形式,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法治学习和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思维水平。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一环。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法治理念和法治文明的宣传教育,促进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思维水平。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
因此,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不仅是对大学生个人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一、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是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的基础。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学习法律知识:1.课堂学习:通过法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或公共课程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2.自主学习:阅读法律书籍、参加法律讲座、观看法律节目等自主性学习方式,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
3.实践学习: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
二、增强法律意识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的核心是增强法律意识。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信念。
同时,要积极关注社会法治建设,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法律背景和法律风险,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遵守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也是大学生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应该认真遵守校规校纪,不违反纪律、不作弊、不抄袭等,树立良好的学风和道德品质。
同时,也要关注学校法治教育,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治宣传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参与法治实践参与法治实践是大学生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法治实践:1.参加法律志愿服务:参与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参加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等实践活动,了解司法程序和法律实务,提高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法律背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法律背景和法律风险,积极参与讨论和宣传,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五、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不仅需要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也需要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等。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法治思维更是重中之重。
法治思维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宏观环境下的法治意识培养众所周知,宏观环境对于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新时代,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法治意识也日渐增强。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应当积极融入到法治建设中去。
学校和社会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宣传和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法治思维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识。
社会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法治宣传,让大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法治的力量。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法治环境,使法治意识在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举措,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法治的公平和正义,从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媒体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法治意识的培养中去,在新闻报道和社会舆论引导中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和价值,倡导公民的依法维权和依法行事。
二、学校教育中的法治思维培养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学校应当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学校应当加强法律教育,开设相关法律课程,并将法律知识纳入到各类课程中去。
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保障社会和个人权益的基石,学会尊重和遵守法律。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法治主题的活动,如法治演讲、法治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思维。
学校应该强化法治意识的教育管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给予适当的制裁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违法违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法治观念。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理解法治的落实和意义。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实践,如参观法院、律师事务所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现实意义,增进法治思维。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思维不仅仅是一种素质的要求,更是一种时代的责任。
法治思维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
那么,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关路径选择。
一、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在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依法行事的意识形态基础,是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培育的一种文明素养。
大学生应从入学之初就要树立法治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保障和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全体公民的重要责任。
大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当强化法治思维,加强对法治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宪法、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和自觉遵守意识。
只有树立了法治意识,强化了对法治的思维,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法治教育,提升实践能力在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法治教育,提升实践能力。
法治教育从入学之初就应当贯穿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通过法制课程教育、实践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理念,了解法治道德、法治文明和法治文化,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和法治责任感。
大学生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运用,深刻认识到法治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升实践能力和法治意识。
三、加强法治实践,促进思维成长与此大学生还应当通过参与法治志愿者活动、法治实践交流等方式,加强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增强自己对法治思维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促进自己的思维成长。
只有通过加强法治实践,大学生才能更加成熟地理解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完善法治思维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还应当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完善法治思维。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在当前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教育、促进法治能力提升、深化法治学习和建立法治社会等方面面临挑战。
为此,本文将分析现状、探讨如何加强法治思维培养,在提升法治能力的同时建立法治社会。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提供指导意义。
展望未来,将继续加强法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全面发展,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重要性,目的,意义,现状分析,提高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教育,加强法治实践,促进法治能力提升,开展法治研究,深化法治学习,建立法治社会,搭建法治平台,路径选择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只有具备健康的法治思维,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治思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思维的培养对于推动社会全面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1.2 本文目的与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旨在引导广大大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培养具有法治精神和法治能力的现代大学生。
本文意义在于加强大学校园法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和法治素养的提升,从而构建和谐法治的校园环境,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法治精神,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
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更是国家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培育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做到敬法、信法、守法、用法。
在大学生中培养正确的法治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提高法律意识。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知道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制定过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
同时,我们需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形成良好的法治信念。
其次,要注重法律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法律的教育,开设一些法律课程,如《宪法与行政法学》、《合同法》、《刑法》等课程,以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测试、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增加学生的法律实践经验,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第三,要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大学生将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深入到社区和企业,体验和熟悉在不同场合下法律的实践运用,增强法治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四,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校园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学校要建立健全法律服务系统,开设法律咨询、调解、纠纷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难题。
同时,在校园管理中,要坚持依法办事,规范教育管理行为,为学生营造和谐、守法、尊重法律的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
最后,我们要追求法治的素养。
大学生在校园外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了解自己应尊重的法律义务和权利,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服务。
切实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提高组织力和合法意识,了解团组织的性质、职责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团组织的活动。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的意义与路径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的意义与路径【摘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过程中,需要提高法治观念,加强法律教育,强化实践教育,树立正确的法治认识,建立健全的法治环境。
这些路径将有助于培养现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通过这些方法,当代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意义,提高对法治的认识和信仰,从而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这将有助于建立起健全的法治环境,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的意义与路径至关重要,对于促进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意义、路径、提高、教育、实践、参与、建设、环境、重要性。
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的意义与路径在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
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路径。
提高法治观念是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而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需要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遵纪守法。
加强法律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治讲座等形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强化实践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形成。
让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强对法治的信仰和认同。
树立正确的法治认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的意识和行动。
建立健全的法治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中得以培养和巩固,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条件。
2. 正文2.1 提高法治观念是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提高法治观念是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培育学生正确的法治观是非常重要的。
法治观是指个人对法律、法治的认知、理解和态度。
培育学生正确的法治观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以及培养他们守法遵纪的良好品质。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培育学生正确法治观的路径创新。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应注重法治观教育的理论渗透。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全面介绍法治的概念、原则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法治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法治观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法治知识。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应注重法治观教育的实践引导。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法律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实地调研、参与社区服务等。
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和法律援助等活动,锻炼自己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并且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守法的重要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应注重法治观教育的价值引领。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法治观是价值观的一种,需要学校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去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与法治观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正义事业,培养他们对法律的热爱和尊重。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应注重法治观教育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需要个性化的法治观培育。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法治观现状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组织和志愿者活动,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培育学生正确法治观的路径创新可以从理论教育、实践引导、价值引领和个性化培养等方面入手。
通过这些创新,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守法遵纪的良好品质,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1. 引言1.1 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法治思维的培养对大学生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也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在校园时期就应该培养正确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从而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首先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最终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法治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更加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成为遵规守纪的模范公民。
深刻理解法治思维的重要性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履行社会义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有利于整个社会法治意识的普及与提升。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将会成为文明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1.2 介绍法治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法治思维是指遵守法律、守法懂法,将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一个复杂多变、法治建设迫切需要的社会环境中,法治思维作为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法治思维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行事,不违法乱纪。
而具备法治思维的人群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养成守法的好习惯,从而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秩序稳定。
法治思维有助于保障个人权益和合法权益。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作为维护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需要每个人都具备法治思维,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治思维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研究
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思维水平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当前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法治思维不够成熟的问题,表现在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对法治意识的缺乏、对法律事件的理解偏差等方面。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给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隐患。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培养和引导,才能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学会依法行事,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对于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完】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意识。
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影响和作用。
旨在为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在法治意识、法治能力、法治责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和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法治思维对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权益维护至关重要。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常常会面临各种法律问题和挑战,如学习成绩纠纷、人身权益保护等。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法治思维,他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法治思维还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培养法治思维,大学生将更加注重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的遵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系统培养,才能让大学生真正理解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思维在当代大学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呢?本文将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探讨一些可行的路径选择。
一、开展法治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周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在活动中,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学者为大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引导大学生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法治的深刻内涵,培养大学生对法治的理性认识。
还可以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提高其守法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治机构,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运作机制和法治精神的具体体现,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可以通过社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法治实践中,将法治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三、建设法治文化平台大学校园是培养和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搭建法治文化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法治教育空间。
这个平台可以包括法治文化馆、法律知识库、法治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载体,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到法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学校可以开设法治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系统的法治思维培养和法律知识学习。
四、强化导师指导导师在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毕业论文指导中、实习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思维方式。
通过导师的指导,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实质内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将法治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去。
五、推动法治科研创新大学生是国家法治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应当具备法治科研和创新的能力。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成为了当今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在新时代,大学生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培养法治思维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路径选择。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就需要加强法治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大学的教育环节就需要加强法治教育的力度。
教育部门可以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增加法治教育的内容,比如增设法律基础知识、法治精神、法律逻辑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接触到法治理论。
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教育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法治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还需要注重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校园内的法治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学校可以建立法治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的校园生活,让他们体验到法治带来的秩序和公平。
学校还可以组织法治宣传周、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在活动中向学生讲解法律知识,举办法律咨询活动,增强学生们的法治意识。
通过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能够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还需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引导。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知识外,还需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感受社会风气。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法治的力量和作用。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学会用法治思维去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法治思维模式。
通过社会实践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法治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还需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引导。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既要遵循法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要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需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
一、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法治观培育的第一步是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法治观的渗透和融入,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法治的存在和力量。
要加强法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法治教育基地,如法学院、规范化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法治教育资源。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教育能力。
要推动法治观的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增设法治相关课程,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还可以通过组织法治讲座、座谈会等形式,邀请法治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提高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二、加强法治实践教育法治观的培育需要通过实践教育来加以强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建立健全校园法治体系,加强校园法治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依法治理、公平公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要加强学生社团和组织的法治建设,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组织的运行和管理,使学生能够深入参与组织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学会依法治理团队。
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来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三、开展多元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从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加强法治实践教育和开展多元化的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知法守法、守法用法的有用之才。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观念的普及和深化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在培育学生法治观方面,应当积极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法治教育,使他们在充分理解法治精神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一、法治观培育需结合学科教学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首先应当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也在发生巨变。
在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中,可以增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接触到与法治相关的真实案例,进而增强对法治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还可以在职业素养课程中融入法制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和分析法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开展法治主题教育活动在法治观培育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法治主题教育活动,包括法治知识竞赛、法治专题讲座、法律法规宣传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法治知识,提高法治观念。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
三、引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也是培育法治观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检察院,参加法律援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增进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法治精神。
四、建设法治教育资源库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法治观,高校还可以建设法治教育资源库,丰富和更新法治教育资源。
这包括收集法律案例、法律文献,建设法治教育网站等,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法治知识面,提高法治观念。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不仅需要学校注重资源建设,也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法治观培育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教师,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加深对法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提高法治教育的专业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培养路径初探
摘要本文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学实践教育模式为视角,对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培养途径进行了浅要探讨。
关键词法律观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内涵及现状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内涵。
在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中,要培养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必须要先明确法治理念。
只有在正确的法治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树立科学的法治观。
法治理念就是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对依法治国的规律性的把握。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以及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具体来说,法治理念指导一国法律制度的设计,是该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追求。
高校的法治理念教育重点在对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放在了法律条文的理解、法律体系和程序方面的知识,理解这些方面赖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其中侧重点在于对法治信仰建立的教育和引导。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法治教育应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鼓励大学生参与公民事务,强调学生以社会成员身份实践性地运用法律,而不是专业的法律教育。
因此,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法律知识教
育、法律能力教育、法治信念和价值观教育。
现在很多学生对法治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法律知识的教育上,而对法律能力教育和法治观念、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现行我国法学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教育部的学科规范要求直到各法学院校的教学计划,都很强调法学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但由于缺乏有关这方面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模式设计,致使理论与实践处于相对脱节状况。
目前,由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大学生的必修课“两课”中,承担着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过去的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作为两门课程在学生中开设。
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在提高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形成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融为一体,这也较符合我国目前的高校的实际情况。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学生重形式轻实质。
很多大学生进入学校后,受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课程对将来的就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追求的只是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而对“两课”的开设持怀疑甚至反感态度,因为法治观的树立及其将来所产生的作用是循序渐进且缓慢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课程时兴趣不大,学习的重点只在课本上的一些条条框框,学习方法上也多采用机械的记忆,目的也只是考试能够顺利过关,而对法治理念的深层次的内涵没有思考
和理解。
而对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侧重于对法律知识和具体条例的讲授上,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分析某个案例或者是解释某个法条上,这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法律理念、树立科学的法治观不利。
2、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影响。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所产生的一些传统文化到今天都还在深深的影响着大多数的中国人,其中,法治观念淡薄在社会民众中、甚至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影响很大。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曾说过:“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样的教育,社会也要进行这样的教育。
”但在实践中,由于“普法”运动受“防民”思想的影响,宣传上禁令、义务的宣传多于对权利、自由的启蒙;对法条的宣传远远胜于法治理念的培养。
而高校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难免受其影响。
在高校中,承担着对大学生法治理念培养的课程主要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上,但在实际讲授中缺乏规范性,有的老师对“法律基础”部分少讲甚至不讲,这对学生的法治观培养十分不利。
3、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讲授中,绝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课堂灌输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再加上课时的限制和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课外教学渠道的不畅,致使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案例讨论分析、学生自我教学等手段无法应用,多媒体、网络等传媒的优势也几乎没有利用上,在大众中深受欢迎的普法节目学生无法接触到,最终导致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听起来却索然无味,老师讲授也倍感吃力,导致了教与学
双方的恶性循环。
4、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共同承担着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任务。
其中的法制教育,应该着重在涉法问题上,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增强他们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同时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正确处理在政治权利与自由、受教育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等方面的法律难题。
但在实际讲授中,很多老师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后面几章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上,显然,想通过十几个学时“法律基础”的法制教育就想把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具有全面的法律知识是不可能的,而且,就算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有的老师也有重中之重,把精力和时间大量花在应用性较强的法律知识点上,如民法、刑法。
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教学重点,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与教学目标的偏离。
5、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在2007年教育部课改后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在一起在大一学生中开设。
课时数是每学期54个学时,按照章节的设置来计算真正用于“法律基础”部分的课时数也不过十几学时。
法制教育是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无法满足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应遵循法治观形成的规律
(一)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模式。
法治教育不能只侧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该让学生养成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上,以培养法治理念为中心,突出对学生进行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契约意识、诉讼意识等现代法治信仰教育,教学以贯彻法治理念的培养为主线,具体章节不求大而全、多而杂,突破过去重禁令、条例的灌输。
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多采用互动式教学,以讨论、辩论、布置调研课题、案例分析、自学自教等方式。
突破校园局限,扩宽校外教学渠道。
积极与周边社区、政法机关联系,争取能让学生多以社会公民的身份参与社区工作、创造法庭旁听、监狱探访的条件。
还可以考虑将优秀的政法工作者或改过自新的人员请进校园,通过他们来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责任意识重新思考和对需要帮助人群的关心,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形成法治观。
(二)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环境。
对于在校大学生,校园就是他们现在所处的一个社会环境,这个环境的法治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法治的理解和法治观的形成。
学校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每一个教职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各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样才能在校园里形成讲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纪校规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形课程,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三)改善课程设置以求达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