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对我国历史借鉴
浅析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借鉴
浅析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借鉴作者:陈劼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期一、研究背景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起步早,服务提供模式相对成熟,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多种服务的提供方式。
科斯在《经济学中的灯塔》中论证了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可能性。
经济危机时期,凯恩斯主义的提倡,使政府对于公共服务与经济的干预满足了当时的需要,从而度过危机。
到后来,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可以由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社区等机构来提供。
而我国公共服务提供的整体水平较低,表现为公共服务质量和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小,而且全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机制不健全。
二、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分析纵观世界公共服务的发展史,主要有下面几种模式。
(一)多元市场为主导从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历史发展来看,市场化的引入对于整个体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以英美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配置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让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维护、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资源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化的选择将生产、提供服务转让给私人和非营利性组织等机构。
此外,还引进了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一方面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定位目标的方向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提供方起到监督作用,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有限市场为主导在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对于公共服务进行一定的干预所形成的有限市场化也得到了认可。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要么是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提供者,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活动,时刻保持与公共服务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赋予各个社会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在供电、供气等项目上与一些竞争机构进行一些有偿的业务;要么作为公共服务的间接提供者,把权的同时充分放权,通过高税收与高福利让代理机构代替政府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就变为如何有效监督代理机构。
(三)政府直接干预为主导早期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东亚国家,提倡的是政府对于公共事业的直接干预。
西方国家社会管理
“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一个有组织的人类
社会的合法代表,它是这些人为了互相保护和
过上幸福生活而创建的。……我们的政府不是 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对公民的责任就 是仆人对主人应负的责任……国家的责任之 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 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
(二)全面社会管理或建设福利国家阶段
(六)培育社会资本,建设与营造现代社区
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应该是那种相互信任、守望相 助、邻里情谊、热心奉献、休戚与共的关系, 所有成 员具有强烈的社会、家庭责任感,具有共同的归属感、 共同的理想和承诺, 在那里能分享信念、实现社会参 与、展开义务工作、建构社会网络、培育公民精神。 社区的整体意识、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共同分 享的信念、价值、关注和兴趣等, 均是构成社区或社 群的共同要素, 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元素。
义主由自新
认为福利国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福利国家“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
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
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削弱了
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
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
一触即发的怨恨”
《靠政府福利过二十年优哉生活 》
■身穿牛仔休闲装,开二手黑色轿车,住30平方
米带阳台的单元房; ■是健身俱乐部的永久性会员,还是法国第一批 用上手机的人; ■夏天去海边度假,圣诞节到阿尔卑斯山滑雪; ■24年来,他只工作了31个月,靠每月448欧元失 业补助生活。20多年来,花费国家120960欧元
①经济发展、经济危机
②社会基本矛盾加剧与激化、政治危机
如何化解危机?
凯恩斯
采取全面干预经济的措施
建立和完善福利国家
(二)全面社会管理或建设福利国家阶段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_欧鲲
一、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概况政府是推动现代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即政府职能,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当前的中国,伴随着现代化运动的发展,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但是,人为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实践,又常常陷入误区。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实践中发生一些失误与理论认识上存在某些偏差是密切联系的。
在我国理论界和某些决策者那里,长期有一种误解,似乎搞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弱化政府管理,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干预。
其实不然。
西方发达国家及一批后起的现代化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化轨迹及发展趋势各有特色。
为此,我们认为,从理论上准确把握政府职能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本质,对于当今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发展,无疑具有实践上的意义。
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其中大多国家都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服务当中。
各国的改革都把本国的行政体制推向更加民主、高效、科学的发展道路上来。
从总体上来讲,行政体制改革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核心,处理职能关系;第二层是改革结构,即改革政治部门和行政部门的结构;第三层是改革方式,即改革行政方式。
二、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一)政府职能的变革政府职能的变革主要是变革政府政策,明确政府的职责,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作好该管的,放手不该管的,这样才能提高政府的效率,重塑政府的形象。
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公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和私有化即更多地依靠私营部门的制度安排,而较少地依赖政府去满足社会需要。
这样做达到了以下效果:第一,减少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和责任。
第二,减少了政府雇员人数并缓解了由此产生的管理困难。
第三,私有化后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改善生产条件,改变了过去对政府投资的依赖。
第四,出售企业增加财政收入,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赤字。
2.政府内部规制和规则管制的放松政府规制的制定是政府为谋求社会整体利益,设立并依据一定规则对社会特定主体限制权力或课以责任的强制性行为。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作者:耿磊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4期耿磊(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摘要: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逐渐被公共管理范式所取代,尽管传统范式下的政治行政二分、公务员政治中立给公共行政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其作为公共部门认识管理的基本原则被继承了下来。
自公务员制度诞生以来就出现了政治中立原则。
通过对比西方公务员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异同来分析政治中立原则,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借鉴作用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08-0207-02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由来与政治中立原则(一)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由来“文官制度”即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最早产生于在19世纪的英国。
英国于1855年5月21日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标志着文官制度的建立。
由于该制度适应并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迅速得到了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认同,受其影响美国和加拿大也相继建立了文官制度。
德国,法国,日本也在二战之后建立了相应的文官制度。
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又称现代文官制度,概括地说,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一国公共组织依靠立法和规章规制的手段,以功绩制为中心原则,以官员稳定性、连续性、和职业化为目标,通过专门的人事管理机构,对规定范围内的公务员的获得、任用、晋升、工作福利、考核激励、纪律惩戒的方面进行管理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公共组织人事管理制度。
文官制度自建立以来,经过了很多次改革,逐渐形成了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
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是1883年1月,美国颁布《彭德尔顿法案》。
该法案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3人组成的文官委员会,其中两人不得来自同一个政党,对部分官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府公务员必须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对文官进行分类,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等等。
英国“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对我国政府的借鉴意义2011.5.29
英国“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对我国政府的借鉴意义摘要: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政府改革运动,主要特点是引入私人部门和市场化的管理方法改造公共部门,并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并归纳出英国新公共管理的实践内容,以期其对我国公共管理模式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实践;借鉴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及国际间竞争加剧的趋势,迎合国内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提高政府效能的呼声,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热潮,促使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
新公共管理是关于应如何管理公共部门的最新的范式变革的理论[1],是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方法与实践取向,新公共管理较好地适应了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政府管理与改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979年,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以来,英国制定了一系列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它们在英国行政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世界多数国家所纷纷效仿。
因此,我国充分吸收和借鉴英国行政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对于完善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概述(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西方“行政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实践和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诸如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等,“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公共管理在70年代末在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在国外,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几种国外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文化中心模式在许多欧洲国家,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机构。
文化中心一般是由政府或非营利机构设立,其目的是为公众提供各种文化活动和服务。
文化中心可以提供各种文化课程、表演、展览和其他活动,同时也提供一些文化设施,如图书馆、音乐厅、电影院等。
文化中心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集中的场所,让公众方便地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而且文化中心通常都有一些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如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等艺术,帮助观众理解展览作品的背景和历史,提供专业知识和资源等等。
对我国的启示是,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中心,建立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提供更专业和全面的服务,让民众能够更好地享受文化活动和服务。
二、数字化文化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文化服务模式在国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数字化文化服务一般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等。
这些数字化服务可以把文化资源数字化,让公众可以在网上浏览和使用这些资源。
比如,一个数字博物馆可以让公众在家里就能够看到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而不需要亲自去博物馆。
数字化文化服务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让公众更方便地接触到文化资源,同时也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和成本。
另外,数字化服务还可以让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存和保护,防止它们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对我国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数字化服务,在数字化方面加倍努力,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和设施,让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三、社会化文化服务模式社会化文化服务是指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的文化服务。
在国外,有些地区的文化服务是由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如剧院、文艺团体等等。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引言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并学习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以期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探讨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分析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提出建议。
一、美国的行政管理理论美国是行政管理理论的发源地之一,其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提倡效率、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借鉴。
例如,推行政务公开和阳光政务,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提高政府效能等都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体现。
2. 公民参与(Citizen Participation)公民参与是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机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实现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3. 制度分析(Institutional Analysis)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中,制度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制度分析强调了行政组织内部和外部制度对行政行为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也可以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改进方向,以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也对我国的行政管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公共价值(Organization Theory)德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在公共价值的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公共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并提供了评估和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依据。
借鉴德国的公共价值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衡量我国公共服务的质量,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 社会市场经济(Social Market Economy)德国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了市场机制与社会公平的结合。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与启示(阅)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与启示殷晓彦潘鹏飞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20多年来,我国行政改革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下放权力、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行政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开始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然而,虽然我国行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我们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探索,以推进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
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以英、美为主要代表,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英国政府自1979年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了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进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推行了西欧最为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
美国政府以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为理论指导,于1993年克林顿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重塑政府运动”,1994年,美国政府在此基础上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标准》,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
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日本等国都把顾客导向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环节,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浪潮。
归纳而言,当代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方面:第一,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第二,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包括: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桨,政府不应做执行政府,而应做一个“治理”政府;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须从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转变为面对顾客与市场,满足他们的需要的政府;政府应广泛采取授权或分权方式进行管理,使社会参与管理;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同时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克服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它试图改革传统的官僚制管理结构,代之以市场竞争驱动型的合同管理。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结尾部分提出了借鉴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经验和加强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加强对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需求,推动公共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西方、发展、主要内容、启示、借鉴、公共管理、体制改革1. 引言1.1 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重要性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公共管理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政府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在现代社会,政府作为最主要的公共管理者,其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的福祉。
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政府的治理效能和责任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领域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研究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可以为政府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责任履行,实现有效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1.2 研究现状当前,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化的趋势。
学者们对于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理论体系,而是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理论视角下展开。
在西方,许多学者致力于理论的创新和扩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公共管理实践的需求。
也有学者对现有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程样国韩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
在这场改革当中,改革传统的公共服务垄断供给模式,实施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
纵观这场改革,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有效改善和提升各国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对全世界形成了广泛的、持续性影响。
就我国而言,分析和评价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方案,借鉴其经验和反思其教训,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与特征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
其基本思路是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有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推向市场,通过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的作用,以达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公共服务市场化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政府职能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
概而言之,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主要是:1.决策与执行分开。
公共服务市场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被界定人:“掌舵”而非“划桨”。
即政府更多是行使“掌舵”(决策)职能。
而具体的“划桨”(执行)职能则由市场完成。
表现在政府只是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决策和监督,而具体的执行则由市场或社会力量加以提供。
2.以市场竞争打破政府垄断。
市场化方案要求减少对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准入障碍的限制,通过打破政府垄断,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
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公共部门加入到服务提供行列,使得以往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一元格局为市场化的多元格局所取代。
3.市场检验和顾客导向。
在公共服务多元化格局下,各提供主体为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其结果是充分以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公共服务消费者有在多元供给者之间选择的权力和用以选择的资源。
而在这种选择过程中,市场检验是主要的评判标准和衡量尺度。
4.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融合。
市场化方案中政府“掌舵”,市场“划桨”,形式上虽表现为决策与执行的分开,但在实际效果上是建立起以市场具体运作为依托,以政府宏观管理为维系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了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这场席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有诸多称呼:“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或“企业型政府”。
到90 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这场运动从两个方面看是国际性的:首先,它已经从起初欧洲几个国家扩展到了蒙古、瑞典、新西兰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其次,改革范围很广,政府已经利用管理改革来重塑国家的作用及其与国民间的关系。
一.英国的改革1.1 撒切尔改革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它们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是撒切尔改革的思想基础。
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三项:第一,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率提高。
第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住房私有化,减轻政府的住宅支出,增加财政收入。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标准,减少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改革英国社会保障中的一些惯例。
例如:1980年,政府宜布津贴只能和物价挂钩而不能和工资挂钩;对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
私有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国民医疗保健的改革上。
第三,教育改革:实行代全国统一课程,和“全国统一测试”;扩大家长择校权;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让私人企业参与教育。
第四,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雷纳评审与下一步行动计划。
撒切尔的改革有效遇制了英国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恶化,井使之有所好转,引领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革的浪潮,减少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
但同时,公共开支井没有得到有效削减,失业率居离不下,贫富差距拉大,机构庞大导致协调控制困难。
欧美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相关举措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相关举措,以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和运动,它起源于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范式的转变。
如休斯所说:“新公共管理的采纳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新范式的出现。
”总体而言,新公共管理具有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困境,都实行了政府改造运动。
虽然这一改革浪潮在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将私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原理和技术运用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不同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的举措来总结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美国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摇篮,自罗斯福政府开始。
美国积极采用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政策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管理者则,但随着经济坠入长期的滞胀中,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赤字,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时候的人们意识到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职能,通过政府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里根政府时期,人们认识到“政府不是处理问题的办法,而是问题的本身”,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对政府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因此对行政的改革迫在眉睫……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自里根政府时期开始,到了克林顿政府时期,这种改革显露出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变革特征。
1.在里根政府时期,其主要采取的是大规模削减政府机构和收缩公共服务范围的政府收缩计划,当时负责推行其改革措施格鲁斯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将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以提高政府的效率。
其做法主要有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如1984年联邦政府把原来由联邦政府主管的食品券,未成年家庭儿童补助等44项福利项目改由州和地方政府管理,明确财政收支划分管理权限,对社会福利实行分权管理。
另一项做法是放松管理制度,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范围和程度,实行更大的市场化,如1981年里根政府对工商业管理规则进行改革,极大的放松了管制对象和管制内容…2.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史称再造政府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更加进取和勤政的政府,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和一削到底的原则。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的演变规律与借鉴价值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的演变规律与借鉴价值作者:柯学民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20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优化地方政府层级结构、扩大地方政府权力以增强地方政府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势在必行。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完善,探索其历史变革,总结其演变规律,对我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借鉴价值:(一)减少地方政府层级;(二)处理好央地政府间关系;(三)理顺不同区域政府间关系。
关键词:政府层级;地方分权;政府间关系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031-03多年以来,西方很多国家都在对地方政府层级体制进行改革,其在改革中所体现出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为我国所借鉴,有利于我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一、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的历史变革在西方,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一般都是二级或三级,且地方政府层级会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
(一)英国英国的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至11世纪中叶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当时郡是最大、最重要的地方自治单位,郡下设邑,邑下分为镇或集。
1888年和1894年英国议会先后出台了两部重要法案——《地方政府法》和《城区和教区议会法》,根据这两部法案,英国确立了二级制与三级制并存的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奠定了英国近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基础。
二战以后,随着1970年保守党的上台,保守党政府通过了新的《地方政府法》,并对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较大修改,确立了行政区划三级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國在苏格兰地区设立了32个单一制议会,为单一层级的行政区;在威尔士,也设立了22个单一的地方政府机构,也是单一层级的行政区;而英格兰,则被划分成二级制与一级制并存的行政区划。
(二)法国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被划分为各个行省。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式的地方管理体制,对全国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建立起省—专区—县—市四级制,使得法国从中央集权变成地方分权的国家。
外国社会服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外国社会服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李兵对于中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民众来说,社会服务似乎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但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在西欧、北欧和北美,经过100多年、尤其是二战以后的研究和实践,政府和社会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已经基本清楚,政府的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和政策法规已经基本完善,而且,社会服务为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国家稳定、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倡导社会服务研究,本期特刊发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李兵博士“社会服务:定义、发展历程、管理及其意义”一文,希望能对我们社会服务的政策制定和工作开展有所启发。
――编者一、社会服务的定义1.社会服务的定义从学术研究文献和国际组织的政策文件中我们找到了四种社会服务定义:(1)社会服务也称福利服务、或社会工作,具体指以援助社会处境不利、遭受痛苦、或脆弱的人或群体为目的的任何大量的公共或私人提供的服务。
20世纪,随着社会责任思想的提出和传播,社会服务开始盛行(Pinker,2010)。
(2)英国社会科学家(Titmuss,1963)将社会服务定义为:“通过将创造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人的收入分配给值得同情和救济的另一部分人,而进行的对普遍的福利有贡献的一系列集体的干预行动。
”(3)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服务定义为针对大多数脆弱群体的需求和问题所进行的干预。
脆弱群体包括因暴力、贫困、家庭瓦解、身体和精神残疾、年老而受到影响的人。
服务项目包括康复、家庭帮助服务、收养服务、照料服务,以及由社会工作者或相关职业提供的其他支持服务(FultzandTracy,2004)。
(4)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针对那些由于年龄、贫困、失业、健康状况恶化和残疾等,在购物、住房、交通、自我照料和他人照料等方面需要公共援助的人,所提供社会支持的服务和项目。
从官方和学者的定义来看,尽管角度有些不同,但内涵大体相同,社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指社会处境不利的人群,目的是提高这些人的生存状况,实现社会融合,维护社会公正。
论英美新公共管理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共事务管理活动) 、1990年开始的“大效率运 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
作”改革( 目的是提高文官系统的效率和削 共 事 务 并不 完 全 合 适 , 但 企 业 管 理 的 科 学
减预算) , 都具有明显的新公共管理特征。 性 、重 视 市 场 需 求 和 顾 客 的 反 馈 这 些 方 面
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
二 、新 公 共 管 理 的 中 国 借 鉴 意 义
理 的 讲 求 投 入 和 产 出 、讲 求 成 本 核 算 的 精
中国是发展中的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 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 可以提高政府
家, 有必要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完善 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
启
示 率 与 效 能 , 方 法 是 放 松 管 制 、分 权 、私 有 化
2.新公共管理把一 些 科 学 的 企 业 管 理
和引入商业管理模式及市场机制等。1982 方 法 , 如 目 标 管 理 、绩 效 评 估 、成 本 核 算 等
年 发 起 的 “大 手 术 ”改 革 ( 以 分 权 、放 松 管 引 入 公 共 行 政 领 域 , 对 提 高 政 府 工 作 效 率
经济·管理
德国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行政改革采取 划经济体制, 造成权力过分集中, 政府管了
了非连续性渐进主义模式, 即改革具有非 许多不该管, 管不好, 也管不了的事; 由于
论 英
连续性、渐进性和零碎性特点, 但其改革的 组织机构不合理, 机构重叠, 从而使得职责
美 新
基 本 内 容 — ——调 整 公 共 事 业 、“给 国 家 减 不 清 , 互 相 掣 肘、扯 皮 ; 由 于 行 政 法 规 不 健
【最新精选】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1】【摘要】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带来的困境,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在这过程中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同时又将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管理,以解决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它以经济学为基础,以政府市场的协调为核心。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相比,它在研究范围、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之处。
它的理论及实践对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在不断改革之中,但是在我国政府改革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虽然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为了政府改革兴起的,但同样对我国的政府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要我们能够积极的借鉴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一定会给我国的政府改革提供许多卓有成效的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西方国家政府改革【Abstract】Nineteen eightie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get rid of" welfare state" in trouble, for the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o absorb fifty or sixty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new latitudinarian economics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vat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used in government management,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to resolve th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 is based on the economics,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market coordin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is compared, in its research scope, method, theory basis, there are a lot of innovation.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dministrative reform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also is in ceaseless reform, but in the government reform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lthough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rising to the government reform, but also for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s long as we can adopt the suitabl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plac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will give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 provides a number of very fruitful suggestions.【Key words】New public management; Western countries;Government reform一、导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一系列的政府危机,包括财政危机,管治危机,信用危机等等。
基本公共服务_理论_现状与对策分析_尹栾玉
基本公共服务 : 理论 、 现状与对策分析
③ 的框架, 安东尼·吉登斯( Anthony Giddens) 提出了“积极福利制度 ” 主张公共服务政策的实施 重点并不是简单压缩社会福利支出 , 而应该是调整公共服务内容结构和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的多元化。关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关系最有价值和影响力的思考来自于莱斯特 ·萨拉蒙( Lester M. Salamon) 提出的 政 府 与 非 营 利 组 织 之 间 的 伙 伴 关 系 以 及“第 三 方 治 理 ” party 理 论 ( ThirdGovernment) 。他认为美国的政治话语强调了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及国家机构之间根深蒂固的 冲突。这种冲突论有助在追求公共目标时保护私人创新感 , 但它抹杀了非营利组织与国家之间 。“非营利部门并不是政府和市场的替代性满足机制 , 极其重要的支持性关系的发展 与此相反, 政府是弥补志愿者失灵的有效机制 。正因为非营利部门和政府在各自功能上的优势和不足, 二 ④ ” 者才需要相互依赖和合作, 精巧的第三方治理机制才得以在美国形成 。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相伴 , 主要是根据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来逐 步推进城乡和群体间不同类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 一般顺序为基础设施、 义务教育、 社会保障、 养老和公共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优先的原因是由于它既是公共服务, 也是促进工业化进程所 。 必须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条件 , 供给事权的上移是实 比较有影响 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手段 ⑤。 具体关于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和类型的划分, ⑥和库勒 ( Stein Kuhnle ) 的 ⑦。 划分 “三分法” “五分法” 的是艾斯平·安德森( Esping Andersen) 的 资金来源的不同和保障范围的不同。 一是“保底型 ” 福利制度国 依据主要是供给主体的不同、 家, 如英国和瑞典等北欧国家,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面向所有公民的最低福利保障制度。 公共服务供给以政府为主, 强调国家责任, 个人所得税税率较高。英国在二战后最早宣布建成了 ⑧ “福利国家 ” 。 但由于财政状况的改变 20 世纪 80 年代撒切尔政府引领了一场私有化浪潮 , 进 其核心是放松政府管制, 打破政府垄断, 引入市场竞争。 政 行了大刀阔斧的公共服务制度改革 , 府通过购买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 主张多元主体供给。这些改革一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对警 察和监狱等司法部门引入市场机制 , 也引起了社会广泛质疑⑨。 二是“市场自由主义 ” 类型的福 利国家。这些国家公共服务以市场供给为主导 , 引进精准和激励机制。 政府仅提供有限的社会 保险津贴, 鼓励私人保险的发展, 公共服务基本原则是剩余补充原则 。美国和澳大利亚属于典型 瑠。三是 瑏 “自主积累型” 的市场自由主义类型国家 模式。公共服务与个人职业和收入水平直接相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各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管理挑战,公共行政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在理念、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性,因此对中外公共行政改革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吸取各国经验,促进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进步。
本文将从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历史渊源、理念及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
一、历史渊源在对中外公共行政改革进行比较研究时,首先应该了解其不同的历史渊源。
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起源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促使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公共行政改革。
而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则起源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停滞不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才开始对公共行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理念及体制改革在公共行政改革的理念及体制改革方面,中外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性。
西方国家在公共行政改革中强调市场化、精简效率、用户导向等理念,主张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提高政府的效率。
而中国在公共行政改革中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主张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公共利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在体制改革方面,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方式来推动公共行政改革,而中国则主要是通过行政机构改革和分权下放的方式来推动公共行政改革。
三、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性。
西方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政府的透明化、法治化和民主化,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以约束政府的权力行使。
而中国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政府的规范化、职能化和法治化,致力于建立一套严密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在制度建设方面,西方国家还普遍采取了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以限制政府的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而中国则主要是通过国家监察体系改革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保障政府的廉洁和效能。
资源管理▏国外自然资源公共服务及对我国的启示
资源管理▏国外自然资源公共服务及对我国的启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政府的职能调整为:“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上,它表明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再向“公共服务”逐步演进,政府职能的边界逐渐明晰,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在逐渐显现。
无论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对比中外自然资源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差异,对于我们理解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外自然资源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差异由于面临的发展阶段和管理环境的差异,国外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资源市场的规范,而是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和综合保护,这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目标,进而影响到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设置。
如美国内政部认为自然资源管理是“通过综合技术控制或指导自然资源的利用,实现既定目标,达到可持续利用”。
这里的综合技术控制或指导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依法行政管理,如产权管理、权益分配管理、市场监管等,而是综合各类技术来管理,包括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生态系统监测、综合利用技术指导等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与技术不分家。
因而,国外没有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之分,国外的行政单位同时是综合性的技术研究单位。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机构通常把自己定位成两种角色:自然资源的“领导者”和“专家”,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是一体的。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是管理能源、矿产、森林资源的部门,同时也是开展地球科学、自然灾害研究,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和环境评价的机构。
在其职能上也反映了“领导者”和“专家”的角色,是加拿大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领导者”,同时也是能源、矿产和森林资源科学和技术的“专家”。
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同时也是科研机构和科研推广机构,如自然资源部下属的森林管理局分为六大中心,既有区域中心,也有专业中心,如加拿大木材纤维中心,有50多位该领域的各类专家。
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每年会评出十三类公共服务卓越奖,包括个人和团队中的杰出职业生涯奖、优秀管理奖、创新奖、公众服务奖、杰出政策奖,以及科学贡献奖等,反映了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对公共服务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历史借鉴龙小燕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相适应的。
从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到提供主体结构,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不断优化的过程。
分析研究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的规律,对于加快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体系化和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的阶段特征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市场经济早期——公共服务缺失时期。
19世纪上半叶以前,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导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仅是社会的“守夜人”,实行不干涉政策,基本不提供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
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人运动和争取民主权利的诉求增加,资产阶级迫于工人阶级斗争压力,同时出于对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一些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劳动保险、救济等制度,并由国家兴办一部分公共福利事业以改善国民生活。
例如,19世纪中期以后经常爆发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失业和贫困问题不断加剧。
在此背景下,英国于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认为政府负有实施救济、保障公民生存的责任,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是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公共服务建立完善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各国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凸显。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开始调整经济社会管理的相关政策,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的覆盖面逐步向全体社会成员扩展。
作为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基本建立公共服务制度。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出了一整套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理论并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指引着英国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福利制度。
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时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滞胀”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增加。
同时,由于西方社会福利的过度提供,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政府财政压力不断增大,公共服务制度调整的需求增加,鉴于此,西方国家普遍开始改革公共服务制度,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例如,澳大利亚养老保险制度从最初主要由政府提供基本养老金,扩大到基本养老金与超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三支柱相结合的制度。
基本养老金只为劳动者提供最基本的老年生活保障,超年金对雇主具有强制性,采用完全积累方式,个人储蓄养老满足个人对退休养老的特殊安排。
三大支柱相结合,提升了个人责任,大大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为养老保险提供资金支持。
德国的公共服务逐步转型为公助与自助相结合的模式,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障所需资金均由职工个人和所在企业分担,政府只担负“补亏”的任务。
二、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的规律分析纵观西方各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可解析出其变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一)服从服务于政治经济大局当政府和市场管理模式改变时,政府也就更努力寻求与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从而带动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同时,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需服从于经济发展水平,当经济发展使政府有更多财力时,也就使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成为可能。
此外,更加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又可以反哺经济发展。
例如,二战后英国全国住房总量的 1/4遭到破坏,全国住房短缺额多达 250 万套,住房成为当时最严重的内政问题。
英国政府开始全面承担起住房修建的责任,不再放任给市场或私人解决。
1945年至1979 年,各级政府在全国竣工住房 500多万套,这些公房以远低于成本的租金出租给普通居民(从最初限于低收入困难户发展到向所有家庭开放),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但如此大规模地直接建设住房,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资金负担。
基于这些弊端,1979 年撒切尔政府上台后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启了对公共住房制度的剧烈变革:一方面,将政府拥有的公共住房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出售给租住者、私营企业和住房协会,鼓励住房私有化。
1979—1992 年,各地方政府共出售了 170 万套给公房租房者,售房总收入达 240 亿英镑。
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各级政府公共住房的修建和供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私营企业和住房协会在住房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住房财政开支占 GDP 的比重从 1979 年的 2.17% 降为 1990 年的0.66%,政府财政负担得以减轻。
但是,没有了公共住房机制缓冲的住房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大量中低收入人群由于房价或房租过高而面临无处栖身的困境。
2003 年,执政党工党又开始强化公共住房的地位,加大了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逐步建设“可负担住房”( affordable housing)。
2007年布朗政府将住房兴建计划列为施政议程的核心,宣布今后十年政府将兴建 300 万套可负担住房。
(二)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不断扩大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从最早的失业救济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就业、养老、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住房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此外,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民众需求不断增加,还将继续扩大。
除西方国家之外,亚洲国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韩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考虑到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及财政状况等因素,韩国普及义务教育采取的是先小学、后初中、再幼儿,先农村、后城市的发展战略。
小学义务教育自1953年开始实施,到1959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小学义务教育,到20世纪90年代才完全普及;初中义务教育从1985年在岛屿、偏僻地区开始实施,1994年扩大到郡(县)、镇一级。
但由于财政困难,到2002年,只有19.5%的初中生能享受义务教育,城市地区初中义务教育仍未普及。
为扩大义务教育,韩国政府从2002年起,用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现了初中义务教育。
学龄前幼儿教育于2004年被纳入公共教育体系,2007年起才在全国实行“满5岁的儿童均可免费到幼儿园或儿童娱乐室享受教育和娱乐”的制度。
至此,韩国十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宣告建成。
(三)主体结构趋于合理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缺失到公共服务单一主体结构,西方国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但是,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范畴、覆盖面不断拓展和扩大,各级政府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逐步成为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
为破解这个难题,许多国家开始了旨在减轻财政压力,吸引民间资本加入、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的一系列改革,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投入的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结构。
例如,美国的养老保险除国家法定养老保险外,积极鼓励发展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私营退休养老保险通常指大企业的雇主发起和建立起的单一雇主养老金计划,也有工会组织为小企业的职员发起和建立的多雇主养老金计划,包括政府公职人员的职业年金计划。
它不具有强制性,但覆盖了美国近一半的劳动人口。
三、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借鉴(一)基本公共服务分级分层管理,有利于事权、财权划分清晰基本公共服务分级分层管理,有利于权责划分清晰、经费落实保障和强化管理。
例如,英国、日本等国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管理方面的放权,促进了公共服务分级分层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德国教育体制基本上属于地方分权制,各州独立实施教育行政,有绝对自主权,大部分州实行州、区和基层三级教育管理。
又如,美国在政府间关系调整中使州政府分担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责,教育行政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联邦教育部主要起规划、立法、拨款和指导协调作用,州教育委员会根据有关法规制定公立中小学教育政策,州教育厅负责给地方拨付州教育经费,执行或解释有关学校的法律,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等。
义务教育经费收入由联邦政府征收的所得税、州政府征收的消费税和教育税等构成。
联邦政府还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弱势学生群体,调节州际间的教育经费差距和学业差距。
(二)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筹资结构,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的筹资结构,能够缓解财政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提供的社会化水平,从而推动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例如,美国在医疗和公共住房方面,注重在政府托底的基础上,大力发挥市场力量,实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
例如,美国的公共医疗制度不是针对全民,而是针对贫困者和老年人分别设立了贫民“医疗救济”(Medicaid)保险和老年“医疗照顾”(Medicare)保险。
但联邦政府鼓励全民加入私人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保险金。
由于有税收优惠,一般公司都愿意为雇员支付部分甚至全部医疗保险金。
因此,大部分美国人都参加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私人医疗保险。
另外,美联邦政府鼓励私人拥有自己的住宅,目前,美国人的住房95%以上是由市场解决的。
公共住房则主要面向低收入者、老年人和残疾人建造和维护。
澳大利亚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但澳政府也鼓励国民购买私人保险,并给予补贴和税收方面的优惠。
大约有 40% 的居民同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私人医疗保险持有者既可去私立医院看病,也可到公立医院以自费病人身分就医,可选择医生和优先住院,由保险公司支付费用。
保险公司还会支付投保人的一系列非医疗服务的费用,如进行理疗、看牙科以及购买眼镜的费用等。
目前私人医疗保险一个家庭一年费用大约在1800-3000澳币。
德国养老保险体系中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自愿保险三种保险所支付养老金的比例大约分别为70%、20%和10%。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法定养老保险的补充。
2002年,德国颁布法律,规定企业职工有权利要求雇主将一部分工资或者节假日奖金变成企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组织形式及受保人等均可自由选择。
(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推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可以弥补部分地区政府经费的不足,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例如,英国采取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教育管理模式,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度。
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中央政府拨款,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拨给地方政府,占学校总经费的80%。
日本政府专门制定了《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以及地方交付税制度,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文部省负责对各级政府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国家财政对所需经费实施补助,补助额度为1/2;都道府县负责研究适合偏僻地区教育的学习指导方法、教材、教具等,设立师资培训中心,确保教师进修所需差旅费及相关经费;市町村负责为偏僻学校提供教材、教具,为学校教职工兴建住宅,提高福利待遇,设立音乐、体育等设施,实施师生健康管理,为学生上学提供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