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采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学生姓名:何培新编制时间:2011年4月29日第一章 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采区生产能力为120万t/a;2、采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1)各煤层工业储量:K1煤层:Z工=3000×1100×6.9×1.3=2960.1万tK2煤层:Z工=3000×1100×3×1.3=1287万tK2煤层:Z工=3000×1100×2.2×1.3=943.8万t工业储量:5190.9(2)各煤层设计可采储量:K1煤层:Z可=(2960.1-75.34)×75%=3163.57万tK2煤层:Z工=(1287-32.76)×80%=1003.39万tK2煤层:Z工=(943.8-18.4)×85%=786.59万t设计可采储量:4953.55万t3、采区服务年限:T=4953.55÷(120×1.4)=29.5a4、采区回采率为80%。
第二节采区的再划分1、工作面倾斜长度确定为520m;2、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3、工作面生产能力为52万t/a;4、开采准备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以一个工作面产量保证采区产量,所以定为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第三节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1、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采区巷道布置最优方案,并论证其合理性。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单巷沿空掘巷掘进方式。
分析:已知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同时,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因此有利于综合机械化作业,可以充分发挥棕采高产高效的优势。
同时,为减小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单巷沿空掘巷掘进方式。
这种方式掘出的巷道正处在应力降低区,即好维护又提高了采出率,有取代沿空留巷的趋势。
有关采购的课程设计
有关采购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采购的基本概念、采购流程、采购策略和采购管理等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购决策分析、供应商选择和评估、合同谈判和签订等实际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培养对采购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采购概述:介绍采购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以及采购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2.采购流程:讲解采购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需求的提出、供应商选择、采购谈判、合同签订、货物验收和支付等。
3.采购策略:探讨不同的采购策略,如固定供应商、多供应商、紧急采购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策略。
4.采购管理:介绍采购管理的概念、目标和任务,以及采购管理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5.采购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采购案例,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采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采购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验法:安排一定课时的实验课,让学生亲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购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采购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购置一定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煤矿开采课程设计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采区位置该采区位于六矿一水平,开采三⒈煤层。
采区北-200、东一一、南-280西F8断层为界。
采区走向长2540m,倾斜长1200m,煤层走向N39°E,倾向S141°E,倾角3°,二一煤层厚度3m,二一煤层实体密度1.45t/m3。
采取瓦斯绝对涌出量<0.18m3/min掘0.5m3/min,正常涌水量15m3/h,煤尘无爆炸性,煤质中硬。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地面有需保护地物,邻近采空区对本采空区开采无影响。
矿区内有村庄及矿井工业广场,洗煤厂等工业设施。
区内多为山区荒地和林地,以杂草丛生为主,南、北部山上生长有落叶松树,覆盖率40%左右。
井底车场位于之东侧,回风大巷位于采区上边界距煤层15m的岩层中,运输大巷位于采区下边界距煤层15m的岩石中。
煤层顶板:直接顶为4m页岩,基本顶为7m中砾砂岩采区设计年产量150万t/a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煤层赋存情况煤层赋存呈东北部高而西南部低的态势,倾角一般3°。
井田内褶皱构造在平面上大体呈北北东—北东方向展布,以波状起伏的短轴褶皱构造为主,呈背向斜相间,斜列式、平列式组合,特别在局部地区,还出现一些小型的帚状、环状、S形等组合。
在垂直剖面上多以上部比较开阔平缓,下部比较弯曲或紧闭的平行褶皱为主要特征。
但在一些局部地区也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层面褶皱,这些不同形态,不同组合的褶皱群,构成了本区构造的主体轮廓。
第二节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1、褶曲井田内发育三条轴向北北东向褶皱,编号分别为Z1、Z2、Z3、Z4。
Z1背斜:发育在井田的中部,轴向为北北东向,两翼地层倾角5°-10°,轴向延伸3500m。
Z2向斜:发育在井田的南东部,轴向为北东向,两翼地层倾角6°-11°,基本为一对称舒缓向斜,轴向延伸1500m。
2、断层F1正断层:该断层位于井田的西部边界附近,断层走向为近南北,倾向西,倾角70°,落差最大达20m。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文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采矿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采矿设计和计算、能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采矿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如矿床、矿石、采矿等,以及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露天采矿、地下采矿、选矿等。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如环保型采矿技术、资源回收利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讲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艺的过程。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系统介绍,多媒体资料将展示采矿工艺的现场图片和视频,实验设备将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艺的过程。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我们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课后习题、小论文、实践报告等,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估。
采矿课程设计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前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采矿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3)熟悉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4)掌握矿山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采矿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矿基本概念: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开采方法。
2.采矿工程:矿床地质、矿床开拓、采矿方法、矿山施工。
3.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4.矿山安全生产与管理:矿山安全生产法规、矿山安全技术、矿山事故预防与处理。
5.矿山环境保护:矿山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矿山生态修复。
6.采矿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国内外采矿新技术、采矿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采矿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矿山案例,使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学生参观矿山、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就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采矿学》、《矿山安全生产法规与实践》等。
tesseral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tesseral地震勘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特别是tesseral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地震波的类型、传播特性以及在地球内部探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流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tesseral地震勘探方法,分析和解读地震数据,以识别地下构造和资源。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对地震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可视化。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地震勘探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地球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震勘探在资源探测、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地震勘探项目的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球科学领域的专业课程,结合实际地震勘探技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教学设计和评估更具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1. 地震勘探原理:包括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重点关注tesseral地震勘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震勘探基础2. 地震波类型与传播特性:介绍纵波、横波和面波等地震波的类型,分析它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特性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震波及其传播3. 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讲解地震数据采集的设备、方法和技术,以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软件工具。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4. 地震数据解释与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地震数据解释的方法,了解其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地下开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下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支护、通风、排水等。
3. 了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下开采设计和施工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地下开采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地质工程领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关注矿山安全生产,尊重劳动者权益。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地下开采的基本知识,还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地质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开采基本原理:包括矿产资源分布、矿床类型、开采方式及工艺流程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开采概述2. 地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讲解支护、通风、排水、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3. 地下开采设计与施工:介绍地下开采设计原则、方法及施工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开采设计与施工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探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环保政策及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5. 现代技术在地下开采中的应用:分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等技术在地下开采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现代技术在地下开采中的应用6.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下开采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地下开采的基本理论、技术措施、设计与施工、环保及现代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生命观,认识到采矿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关注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采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问题和发展思考,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采矿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全面的采矿学知识。
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以拓宽知识面和深入理解。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采矿工程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技术和操作。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这门课,简直就是个探险故事,让人既兴奋又紧张,感觉像是在玩寻宝游戏。
你想想,地下深处藏着金银财宝,可不就是现代版的“地下城”吗?不过,这可不是随便挖挖就能搞定的事,得有点儿技术含量和专门的知识。
就拿开采方法来说,简直是多得数不胜数。
像什么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各有各的门道。
要是你在地上开采,那可就爽了,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可一旦往地下走,那可就是另一番天地了,黑乎乎的,神秘兮兮的,简直是个迷宫。
咱们说说地下开采,哎呀,那可是个“深不见底”的话题。
想象一下,你站在矿井口,往下看,感觉整个人都要掉进去似的,心里那个小鹿乱撞啊。
不过,进去之前得做好准备,安全第一嘛。
矿井里可不是咱们随便逛逛的地方,得有头脑清晰,知己知彼。
说到安全,得提一下那些可爱的安全帽和护目镜,简直就是矿工的时尚单品。
穿上它们,立马就有了“我是专业人士”的气场。
你说这防护措施也挺奇妙的,虽然看起来像是去打仗,但其实是保护我们的小命,谁都不想在地下跟矿石来个亲密接触。
地下开采还得讲究技术,像是钻探、爆破这些,可不是随便来几下就能解决的事。
钻探就像在给地下“体检”,看看那里有没有好东西。
而爆破呢,就像在地下开party,咔嚓一声,石头飞舞,瞬间变得干干净净。
听起来很简单,但每一步都得精心策划,哪儿爆破、多少药剂、时机掌握,都是一门大学问。
你要是控制不好,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再说说那些矿工,简直是英雄般的存在。
为了啥?为了咱们的生活呀。
想想那些在地下辛勤工作的矿工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在黑暗中摸索,有时候几天几夜都见不到阳光,回到家里就像从“异世界”归来一样。
每当我看到他们在外面喘着粗气、面带微笑,心里总是充满了敬意。
他们不仅是矿石的开采者,更是家庭的支柱,生活的勇士。
在地下的世界,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小“惊喜”。
比如,偶尔能碰到一些奇特的矿物,颜色艳丽,形状怪异,简直就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开采设计的概念,掌握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开采利用的基本情况。
3. 学生能够掌握开采设计中涉及的数学、物理和工程技术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产资源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开采设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开采设计中的数据处理、计算和绘图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完成开采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通过开采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科学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矿产资源概述:介绍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产资源概述2. 开采设计基本原理:讲解开采设计的定义、目的、原则及基本步骤。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开采设计基本原理3. 开采设计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矿产的开采方法、工艺及其适用条件。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开采设计方法4. 开采设计数学模型:学习开采设计中涉及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开采设计数学模型5. 开采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开采设计操作练习。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开采设计实践6.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探讨矿产资源保护的意义、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矿产资源概述第二周:开采设计基本原理第三周:开采设计方法第四周:开采设计数学模型第五周:开采设计实践第六周: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开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地板辐射采暖课程设计
地板辐射采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板辐射采暖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学生能够描述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3. 学生掌握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安装要求及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估不同环境下的地板辐射采暖设计方案。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和计算采暖区域所需热负荷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认识到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板辐射采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能源技术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板辐射采暖原理:讲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地板辐射采暖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二节。
2. 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热源、管道、地面材料等,并分析各自的功能。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三节。
3. 安装与维护:详细讲解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安装流程、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方法。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四节。
4. 热负荷计算:教授如何根据房间面积、保温性能等因素计算所需热负荷,以实现节能、高效的采暖效果。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五节。
5. 设计与评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环境设计地板辐射采暖方案,并进行评估。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六节。
采摘柿子课程设计方案
采摘柿子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方案-采摘柿子课程名称:采摘柿子课程目标:1. 了解柿子生长的过程和特点;2. 学习如何采摘柿子的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柿子的生长过程1. 介绍柿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观察柿子的种子、幼苗和成熟果实的变化过程;3. 分析柿子的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分和肥料;4. 学习绘制柿子的生长图。
第二课时:采摘的准备工作1. 介绍采摘柿子的最佳时期;2. 学习选择柿子的合适工具;3. 学习采摘柿子的正确方法;4. 观察柿子的成熟程度判断是否可采摘。
第三课时:实地采摘柿子1. 带领学生前往柿子园;2. 联合柿子园工作人员进行柿子采摘活动;3. 学生进行柿子采摘实践;4. 学生观察、比较采摘的柿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第四课时:柿子的后续处理1. 学习柿子的保存方法;2. 分享柿子的美味食用方法;3. 学习柿子的加工制作;4. 学生制作柿饼或柿酱。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积极参与度和态度;2. 采摘实践: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采摘柿子并判断柿子的成熟度;3. 柿子制作:评估学生制作柿饼或柿酱的创意和技巧;4. 书面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采摘柿子的经验总结。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柿子的生长过程和采摘知识;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柿子的生长过程和成熟程度;3. 实践法:带领学生到柿子园进行实地采摘;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柿子的采摘和制作。
教学资源:1. 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柿子园的实地考察机会;3. 采摘柿子所需的工具和设备;4. 相关的食谱和制作柿子的方法。
预期效果:通过学习采摘柿子的课程,学生将对柿子的生长过程和采摘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地采摘和柿子的后续处理,学生将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地采课程设计
地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地球构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概念,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和分析地球的形态和结构;能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探究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关系;具备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地球构造、地球外部圈层、地球的形成和演变、地理实践活动。
1.地球构造:介绍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地图和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2.地球外部圈层:讲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概念,分析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3.地球的形成和演变:阐述地球的形成过程,了解地球演变的历史,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大陆漂移等。
4.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探究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关系;开展地图绘制、气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构造、外部圈层、形成和演变等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地球现象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如地震、火山爆发等,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关系。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如地球仪操作、地形模型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理教材,如《中学地理教材》等。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地理相关书籍,如《地球科学》等。
地下采矿设计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某铁矿-40m矿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方法设计专业名称2011采矿工程学号************学生姓名蒲洪智指导教师魏大恩2014年6月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任务书《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年月日目录1采择矿方法选 (1)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1)1.1.1矿体倾角 (1)1.1.2矿体厚度 (1)1.1.3矿体走向长度及沿倾斜长度 (1)1.1.4矿石品位及围岩含矿品位情况 (1)1.1.5矿石及上、下盘围岩种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地质构造,矿岩稳固程度及其矿岩接触情况 (1)1.1.6矿体的物理机械性能 (1)1.1.7矿岩允许不支护暴露面积 (1)1.1.8地表陷落的可能性 (1)1.2 采矿方法的选择 (1)1.3 矿块构成要素 (2)1.3.1对选定的采矿方法,确定矿块的构成要素及矿块布置方式 (3)1.3.2确定回采工作面形式及允许暴露面积 (3)2矿块采准切割工作 (3)2.1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 (3)2.1.1选择运输设备 (3)2.1.2确定阶段运输巷道断面尺寸 (3)2.1.3确定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形式 (4)2.2 矿块底部结构 (4)2.3 切割工作 (4)2.4 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2.4.1选择采准巷道、切割巷道施工设备 (4)2.4.2确定采准、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2.4.3确定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数量及位置 (4)2.5. 采准工程量 (4)2.5.1采准工程量计算 (4)2.5.2采准工作量计算 (5)3 回采工作 (6)3.1 矿房落矿工作 (6)3.1.1选择凿岩设备及工具 (6)3.1.2确定落矿参数 (6)3.1.3按类似矿山条件,确定单位炸药消耗 (6)3.1.4确定炮孔布置形式,并绘制炮孔布置草图 (6)3.1.5简述装药及起爆方法 (7)3.1.6计算一个循环落矿量(T) (7)Q) (7)3.1.7计算一个循环落矿消耗的炸药量(1q) (7)3.1.8计算单位炸药消耗量(1T) (7)3.1.9计算每米炮孔崩矿量(m3.1.10简述二次破碎方法 (7)3.2 采场选择 (8)3.3 采场地压管理 (8)3.4 采场通风 (8)3.5回采工作组织及编制回采循环图表 (8)3.5.1简述回采工作组织 (8)3.5.2计算回采凿岩、装药爆破、爆破后通风及出矿的时间 (8)3.5.3编制回采循环图表 (9)3.6 编制采准、切割进度计划图表 (9)4 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 (10)5 附图 (11)图一炮孔布置图 (11)图二切割平巷和切割天井联合拉槽法 (11)6 参考文献 (12)7 结束语 (12)课程设计说明书1采择矿方法选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1.1.1矿体倾角倾角α=50~60°。
河南理工大学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河南理工大学矿井开采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矿井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矿井开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矿井开采基础理论:矿井开采的历史、矿井开采的基本原理、矿井开采的基本技术、矿井开采的基本设备、矿井开采的基本安全措施等。
2、矿井开采实践技能:矿井开采的基本操作、矿井开采的基本技术、矿井开采的基本设备、矿井开采的基本安全措施等。
3、矿井开采管理:矿井开采的经济分析、矿井开采的管理技术、矿井开采的环境保护、矿井开采的安全管理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讨论、研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矿井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模拟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矿井开采的实践技能。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矿井开采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矿井开采的管理技术。
四、考核方式
1、考试:通过考试,考核学生对矿井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2、实践:通过实践,考核学生对矿井开采的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3、报告:通过报告,考核学生对矿井开采的管理技术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矿井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矿井开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下矿山设计
2.2 矿块底部结构
2.2.1 选择矿房底部结构形式
采用堑沟式底部结构。堑沟式底部结构的实质是将各漏斗沿纵向连通,形成一个 V 形槽,将拉底 和扩漏两项作业结合起来,用上向中深孔同时开凿。
2.2.2 确定矿块底部结构各巷道施工设备
气腿式凿岩机 YT-26;电耙绞车功率为 14kw,耙斗容积用 0.2m3,耙斗宽度为 1.0m,电耙巷道宽 度为 2.0m
设计着重于方案的选择分析和论证,设计任务包括设计说明书撰写和图纸绘制两部分。
1
1 采矿方法选择
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1. 矿体倾角及其变化情况:倾角为 12°,属缓倾斜矿床。 2. 矿体厚及其变化情况:矿脉厚 1. 5—2. 2m,平均厚度为 2m,属薄矿脉。 3. 矿体走向长度:走向长为 1000m。 4. 矿岩稳固程度:矿体不稳固 f=4—6,围岩中等稳固,f=8—10。 5. 矿石松散系数 1. 6,比重 2. 8t/m3。 6. 矿岩允许不支护暴露面积:矿体不稳固,依《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得矿岩允许暴露面积小于 50m2。 7. 地表陷落的可能性:地表允许崩落。
2.2.3 确定矿块底部结构尺寸
(1) 矿石溜井。沿装车巷道每隔 5~6m,向上掘进一条矿石溜井,并与采场下部切割巷道贯通,断面 为 1.5m×1.5m。暂时不用的矿石溜井,可作临时通风道和人行道。
(2) 安全道。采场每隔 10m 左右掘一条安全道,并于上部阶段运输巷道联通,它是上部行人、行人 通风和运料通道,断面一般为 1.5m×1.8m。为了保证工作面推进到任何位置,都能有一个安全出口,安 全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最大悬顶距。间距取 10~12m。
要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主要是考察学生对采矿方法的选择和回采工艺的掌握,进行编 写采矿设计技术文件,包括选择采矿方法方案说明书及绘制采矿方法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采矿学是矿业工程的核心学科,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采矿方法、采矿工艺、采矿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矿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采矿学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目的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日后从事矿业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内容采矿学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床地质调查与评价:学生需要选择一种矿床类型,进行矿床地质调查和评价,包括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形态、矿石性质、矿床赋存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2、采矿方法:学生需要选择一种适合该矿床的采矿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包括采矿工艺、采矿设备、采矿方案等方面的设计。
3、矿山环境保护:学生需要对矿山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学生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方案,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四、方法采矿学课程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让学生了解采矿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
2、课程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到采矿学的实践中,了解采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学习采矿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文献调研:学生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采矿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团队合作:学生需要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实践效果采矿学课程设计的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水平:通过采矿学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采矿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采矿技术水平。
2、创新能力:通过采矿学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开展创新性工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摘红薯类研学课程设计
采摘红薯类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红薯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及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红薯的种植方法、采摘技巧及储存知识。
3. 学生能了解红薯类产品的加工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地操作,掌握红薯的种植、采摘和储存的基本技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红薯知识,进行简单的红薯类产品加工制作。
3. 学生能运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红薯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研学课程,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年级,喜欢实地操作和体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问和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红薯基础知识:- 红薯的种类与生长习性;- 红薯的生长过程及对环境的要求;- 红薯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
2. 红薯种植技术:- 红薯的种植时间与选地;- 红薯的种植方法与田间管理;- 红薯病虫害防治。
3. 红薯采摘与储存:- 红薯的采摘时间与方法;- 红薯的储存条件与注意事项;- 红薯腐烂原因及预防措施。
4. 红薯加工与应用:- 红薯类产品的加工方法与工艺;- 红薯淀粉、红薯干、红薯粉条等产品的制作;- 红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红薯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红薯种植技术学习与实践;第三课时:红薯采摘与储存方法学习;第四课时:红薯加工与应用学习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 1 章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第 2 章采矿地质条件 (1)第 3 章采矿方法选择 (1)3.1 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 (1)3.2 采矿方法初选 (2)3.3 采矿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7)3.4 采矿方法结构参数 (9)3.5 采矿方法图 (9)3.6 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 (9)第 4 章矿块的采准、切割及矿量计算 (10)4.1 采准巷道的布置 (10)4.2 采准巷道的断面形状和规格 (10)4.3 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 (11)4.4 采准切割工程量 (12)4.5 矿块中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时间 (13)第 5 章回采计算 (13)5.1 凿岩爆破 (13)5.2 矿石的运搬和放矿 (16)5.3 采场地压管理 (17)5.4 矿块通风 (17)5.5 充填 (18)5.6 回采工作组织 (19)第 6 章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汇编 (23)参考文献 (24)设计任务书一、矿体赋存条件某铜镍矿矿床,走向长约1200m,矿体埋深200~450m,平均厚度为28m,倾角850,矿石体重2.98t/m3,矿岩松散系数均为1.6。
平均品位Cu2.8%,Ni0.9%。
矿石f=11,岩石f =12,均稳固。
地表不允许崩落。
二、设计矿块生产能力设计矿块生产能力为380 t/d。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1)设计内容(1)采矿方法选择。
进行采矿方法的初选和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采矿方法,确定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并设计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方案。
(2)矿块采准切割设计。
进行采切巷道的布置和断面形状、规格设计,计算采切工程量、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及成本,安排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进度。
(3)回采设计。
凿岩、装药、爆破、通风、出矿、充填、回采等工作。
回采工作计算,回采循环作业表等。
2)设计要求(1)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采矿方法单体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并绘制标准采矿方法图。
(2)采矿方法选择合理,程序规范,设计内容系统完整。
(3)标准采矿方法图要求用电脑绘制,图纸规格A2;说明书要求简洁、扼要、通顺整洁,插图(示意图)12-15张。
指导教师:日期:第1章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设计任务书2)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3)AQ2013.1—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准》4)GB50771—2012《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5)GB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8)AQ2013.2—200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局部风》9)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第 2 章采矿地质条件根据本次采矿方法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原始地质条件包括1)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2)矿体沿走向长1200m,矿体平均厚度约 28 m,平均倾角约 85°。
3)矿石体重为2.98 t /m³,上下盘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
4)铜的平均品位约 2.8%镍的品位为0.9%。
5)地表不允许崩落。
第3章采矿方法选择3.1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1)首要条件是工作条件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2)满足矿山产量的要求,要求生产能力大,劳动效率高;3)满足选矿工艺要求,并要求贫化损失小;4)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坚持“贫富兼采、厚薄兼采、大小兼采”原则;5)良好的经济效果,尽量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采矿方法;6)良好的社会效益,满足环保、安全等要求;7)遵守有关法规要求。
3.2 采矿方法初选采矿方法在矿山生产中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生产能力、劳动效率、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矿石成本、矿山经济效益及其他多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好坏。
因此,在矿山设计中,应认真研究分析影响采矿方法的各种因素,以便选择出适合矿山具体条件的采矿方法。
为了便于采矿方法的选择,通常按赋存要素对矿体进行分类。
1)按矿床厚度,分为(1)极薄矿脉,厚度在0.8m以下,回采时需要采掘围岩;(2)薄矿脉,厚度为0.8~5m;(3)中厚矿脉,厚度为5~15m;(4)厚矿脉,厚度为15~50m;(5)极厚矿脉,厚度为50m以上。
本设计中,矿体厚度平均在28m左右,属于厚矿脉。
2)按矿体倾角,分为(1)水平矿床,矿体倾角0°~3°;(2)缓倾斜矿体,矿体倾角3°~30°;(3)倾斜矿体,矿体倾角30°~50°;(4)急倾斜矿体,矿体倾角50°以上。
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条件要求,对采矿方法进行初选。
采矿方法初选表见表3-1。
表3-1 采矿方法初选根据本次课程设计提供的采矿地质条件,结合采矿方法选择的原及各种采矿方法的适用范围,初步选择:分段矿房法、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阶段矿房法(水平深孔)。
3.2.1 分段矿房法分段矿房法属于空场采矿法。
它的特点是在一个阶段内沿矿块的倾斜方向再划分若干分段,在每个分段水平布置矿房和矿柱。
每个分段均为独立的回采单元,从各分段的凿岩巷道中凿岩,崩落下来的矿石是在分段空场条件下分别从各分段的出矿巷道运出。
分段矿房回采结束后,可立即回采本分段的矿柱,并同时处理采空区。
方案示意图如图3-1。
图3-1分段矿房法方案示意图1)结构参数阶段高度一般为 40~60m,分段高度主要取决于凿岩设备,中深孔凿岩时8~10m,深孔凿岩时为15~25m,甚至达30~40m。
矿房沿走向长度为40~60m,分段间柱宽度为6~8m。
分段间留斜顶柱,其真厚度一般为4~7m。
2)采准和切割运输巷道一般沿矿脉靠下盘布置掘进。
矿块人行通风天井通常设置在间柱内,从阶段运输巷道开始,沿矿脉下盘接触面掘进到回风平巷。
联络道用来联络矿房和天井,一般从天井内每隔5~6m垂直高度掘进一条,矿块两侧的人行联络道应彼此交错布置。
拉底平巷位于底柱之上,两个间柱内的最下一个联络道相向掘进形成。
漏斗颈自阶段运输平巷向上开掘,每隔5~7m布置一条。
切割包括拉底和辟漏。
在留矿体的矿块中,拉底空间的高度为2.5m,面积与矿房一致,但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2m,扩漏一般是从拉底空间向下扩大斗颈上部形成喇叭口。
3)回采工作在矿块或矿房内回采以分段为单元,沿阶段高度自上而下相互错开一定距离进行分段凿岩、爆破和出矿,沿矿块长度向溜井方向推进。
分段内从切割槽向分段的另一侧推进。
在凿岩平巷中钻扇形平行深孔,侧向崩落矿石,从装运巷道用铲运机将矿石运到分段运输平巷最近的溜井,溜到阶段运输巷道装车运出。
当一个矿房回采结束后,立即回采一侧的间柱和斜顶柱。
分别从回采间柱的深孔凿岩硐室钻扇形深孔和从回采斜顶柱的深孔凿岩硐室钻束状孔,回采矿柱的顺序是:先爆间柱并将崩下的矿石放出,然后再爆顶柱分段矿房法利用分段房间矿柱和分段斜顶柱对围岩及矿房顶板进行支撑。
3.2.2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的特点是在分段巷道中钻凿中深孔爆破崩矿,矿石集中在采场最下部分段巷道中装运。
每次爆破后仅装运出一部分矿石,大部分矿石暂留采场中以暂时维护顶底盘,待采场的矿石全部采下并放出后,集中一次进行空场充填,如图3-2。
图3-2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方案示意图1)结构参数采场构成要素的选择,应根据矿体类型、厚度、产状、矿岩稳固性及出矿方式等因素来选取采场尺寸,由表,则标准矿块阶段高度 50~70m,分段高度8~20m,顶柱、间柱,底柱尺寸按实际地质情况设计,当沿矿体走向布置时,长度为常设计为几十米,宽度为矿体厚度。
2)采准和切割在下盘阶段运输平巷内,每隔10~20 m向矿体掘进装矿斜巷,转角半径6~8m;再由装矿斜巷向矿房两端掘进堑沟拉底平巷。
在矿体下盘间柱位置每隔20~60m 掘进人行设备天井,连通上下中段,亦进行进风、回风用;由人行设备天井每隔12m 掘进分段凿岩巷道。
采用垂直中深孔拉槽法形成切割槽,即在每分段矿房中央在分段凿岩巷道上掘进切割天井,并在分段凿岩巷道与切割天井交汇处向矿体上下盘掘进切割横巷至矿体边界,再进行中深孔爆破形成切割槽。
3)回采工作回采工作从中央切割槽开始,向矿房两侧进行,排距 1.25~1.5m,孔底距1.6~2.0m,炮孔一次凿完,分区起爆,每区2 排炮孔,矿房两翼对称区同时起爆,从矿房中央同时向两翼同时回采。
上下分段之间保持垂直工作面或上分段超前下分段1 排炮孔,保证上分段爆破作业的安全,矿石借重力落到底部集矿巷道,通过铲运机出矿。
3.2.3 阶段矿房法阶段矿房法把矿块规则地划分矿房和矿柱,先采矿房,后采矿柱;用深孔回采矿房。
根据落矿方式不同,阶段矿房法分为水平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
在本设计中采用水平深孔阶段矿房法。
它的特点是矿房拉底之后,在凿岩硐室中,钻水平扇形深孔,向矿房拉底空间崩矿,自下而上地进行回采。
如图3-3所示。
图3-3阶段矿房法方案示意图1)结构参数阶段高度60~80m,沿走向布置的矿房长度为20~50m,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的矿房宽度为10~30m,间柱宽度为10~15m,顶柱厚度一般为6~8m,底柱高度:漏斗底部结构为 8~13m,平底结构为 5~8m。
2)采准工作在矿体的上下盘围岩中,分别掘进阶段运输平巷,并于间柱中央掘进穿脉贯通上下盘阶段运输平巷,构成环形运输系统。
在穿脉巷道一侧(间柱中心位置)掘凿岩天井,沿天井的长度方向按水平深孔排拒的一倍或两倍掘进联络平巷通达矿房,然后将其前端扩大为凿岩硐室。
电耙巷道的布置根据底部结构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图2-2 垂直走向布置的水平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为平底受矿的底部结构形式。
在阶段运输水平的上部,于矿房与矿柱的交界处,掘进垂直于运输平巷的电耙巷道。
在电耙巷道的上方留有阶梯保护檐,在放矿口之间留有矿柱以增加保护檐的稳固性。
应用深孔落矿,二次破碎工作量较大,一般电耙巷道应设有专用回风系统。
3)切割工作平底底部结构的水平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的切割工作,首先在一条电耙巷道的侧方开掘与其平行的凿岩横巷,两者之间留支护矿柱,然后在矿房长轴的中部掘进拉底平巷,以备拉底。
拉底的第一步骤:自凿岩横巷在拉底层矿石内钻凿水平平行炮孔,逐步爆破形成一个2.5m 高的拉底空间。
然后,在支护矿柱内每隔 5m 开凿一个 3m 宽的放矿口。
拉底的第二步骤:在拉底空间的最高处掘进凿岩横巷,并掘进短天井与第一步骤形成的拉底空间相贯通,然后以短天井为自由面用深孔将其扩大成垂直于凿岩横巷的切割槽。
在凿岩横巷开凿下向扇形深孔,以切割槽为自由面,分次爆破后形成最终拉底空间。
4)回采工作矿房的回采工作,是以水平分层自下而上地进行,回采分层高度取决于落矿方法。
落矿方法可用水平扇形深孔,也可用水平平行深孔。
为保护底柱的稳固性,适应拉底空间的容积,在深孔爆破之初,爆破炮孔排数不宜过多,一般为1~2排,以后可逐渐增加同时爆破的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