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旅游地理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PPT课件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PPT课件
➢ 三是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与拓展规划。 ➢ 四是旅游区发展的主导思想。
➢ 五是用地结构、功能区的划分和线路组织。 ➢ 六是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七是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
➢ 八是旅游环境容量分析和环境规划。 ➢ 九是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 十是从业人员培训计划。 ➢ 十一是旅游信息网络规划。 ➢ 十二是分期规划和投资效益估算。 ➢ 十三是旅游管理规划。 ➢ 十四是旅游规划的图件。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二、水体自然景观
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 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我国水域风光资源非常丰富,有烟波浩渺的大海,银装素裹的 雪山,奔放勇猛的瀑布,轻柔幽静的湖泊,平和从容的河流,不仅 为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更能调节 气候,而且为旅游事业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源。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二)风景名山
我国的著名山岳:
1.花岗岩名山——泰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崂山、千山、天台山、 盘山等 2.石英砂岩名山——武陵源风景区等 3.流纹岩名山——雁荡山等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三)五岳名山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也就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 居于东、西、南、北、中方位的五座大山。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根据管理级别进行的分类
➢ (1)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权威国际组织批准设立的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 地质公园等。

高中地理课件旅游2

高中地理课件旅游2

高中地理课件旅游2一、引言地理课是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其中旅游地理是地理课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旅游地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份高中地理课件,主题为旅游地理的第二部分。

二、课件内容1. 旅游的概念及重要性•旅游的定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旅游对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积极影响2. 旅游地理的分类•自然景点旅游地理:介绍一些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旅游地,例如黄山、长江三峡等•人文景点旅游地理:介绍一些以人文遗产为特色的旅游地,例如故宫、长城等3. 旅游地理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趋势:介绍当前全球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谈论当今旅游市场对于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以及旅游地方如何满足这种需求4. 旅游地理的案例分析•马尔代夫旅游业的发展:介绍马尔代夫旅游业的特点和发展策略,以及对该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法国巴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优势:分析巴黎作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条件,如地理位置、气候等5. 旅游地理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可持续旅游的概念,以及为什么实施可持续旅游是必要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探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发展低碳旅游和促进文化交流等三、课堂活动设计为了加强学生对旅游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本课件还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1. 景点介绍小组作业学生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点或人文景点,在课堂上做简短的介绍,并分享景点的图片。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景点的了解,并学习如何使用地理知识来描述和分析旅游地理。

2. 旅游地理的可持续发展讨论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这个讨论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和必要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2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公元前3世纪,希腊旅游者开始外出旅行,前往药神
居住的圣地访问。
公元前5世纪,希腊宗教旅行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西方古代
的旅行活动中,资本主义的扩张、温泉疗养地的开发和
“大游学”等事件从不同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西方古代旅行
发展。
从17世纪初开始,“大游学”(grand tour)成为文艺复兴
运动所预示的追求自由、渴望知识这一潮流的直接产物。
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过去的客栈、驿站已不能适
应旅客的需要,因此,在铁路、公路和码头建造了许多 较舒适的旅馆。19世纪初,在德国巴登—巴登(德语 “温泉温泉”)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豪华的旅馆。
(5)金融界介入了国际旅游业
1879年,托马斯· 库克发明了一种简便的用于货
币兑换手续的“旅馆联券”,旅游者持有此“旅
战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4 国际旅游人数(万人) 2528.2 6929.6 15969.0 28484.1 41500.0 52840.0 增长(%) ---------174 131 78 46 27 国际旅游收入 (亿美元) 21.0 68.67 179.0 1023.0 2300.0 3210.0 增长(%) ------------227 161 472 125 40
1670年,“大游学”一词已经得到使用,参与这种活动的
人要在一位导师的陪同下,花费3年或3年以上的时间,遍
游欧洲各大文化中心。
(二)中国古代的旅行活动
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41年) 中国旅游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 的商贾旅行,他们从许多方面创造了旅游的条件,开拓 了旅游。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41—公元前221年)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修改)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修改)
1、二战之前 2、二战之后至60年代初 3、60年代中至80年代初 4、80年代中至90年代 5、进入21世纪之后
1、二战之前
背景:包价旅游出现,参与旅游人数增多,距离 也越来越长。
地理学者在旅游研究中的工作:撰写导游材料、 旅行指南,小尺度的旅游土地利用研究。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 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 种土地利用方式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 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经济现象,起源于 近代时期(1841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包租火车 在英国开展团体旅游活动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 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 球性的现象。
一门科学要走向成熟,必须走向“范式”,也就是要 具备两个条件:
1)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 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
2)这种成就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 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4、80年代中至90年代
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旅游研究提供了充足 的现实问题和材料来源,学者们在继续应用 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 研究的总结。
随着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足 旅游这一研究领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有其 独特的角度,以空间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区别和见长 于其他学科。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K.McMurry)发表了 “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 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第二章旅游地理(选修Ⅲ).pptx

第二章旅游地理(选修Ⅲ).pptx

(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_距__离__北__京__近__人__数__多__, 距__离__北__京__远__人__数__少__(_客__源__地__人__数__随__距__北__京__的__远__近__而__变__化__)__。 分析原因。 _原__因__:__距__离__北__京__越__近__,__旅__游__成__本__越__低__(距__离___北__京__越__近__,旅___ _游__费__用__越__低__,__时__间__花__费__越__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 _积__极__意__义__:__①__有__利__于__弘__扬__和__传__承__民__族__传__统__文__化__;__②__减____ _轻__了__节__假__日__期__间__交__通__压__力__;__③__减__少__了__对__日__常__工__作__、__生____ _活__的__不__利__影__响__;__④__平__衡__游__客__量__的__季__节__分__布__。____________
考点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1)观赏距离的选择
观赏位置
远眺 远 望
俯瞰、
远望
平视
近 看
低看
置身 其中
旅游景观
观赏效果
峰峦
雄伟、峻秀、奇特
丘陵地区的梯田
高低错落,弯曲流畅, 形成线与面的完美结合
江、河、大海 观其旷景,体会远望情趣
城市中的湖泊
湖周围的建筑物更高, 湖显得更小、更美
较小的湖沼 临廊、榭观水中倒影,
西湖、北大未名湖、 济南大明湖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华北地区
北京市
拥有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著 名景点,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中
心。
天津市
以海河景观和意式建筑为特色 ,还有古文化街等景点。
河北省
拥有避暑山庄、白洋淀、北戴 河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山西省
以平遥古城、五台山等著名景 点为代表。
华东地区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现代与历史文化景 点。
创新发展
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旅游产业的 竞争力和吸引力。
05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旅游地理学研究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旅游地理环境的深入了解,为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分析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理学研究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
通过普及旅游地理知识,增强国民对祖国自然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和审美水平。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 第二章
目 录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0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地形类型多样
盆地与平原分布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 、盆地、平原和丘陵等,为旅游资源 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景观。
综合评价
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全面评估旅游资源的综合 价值和开发潜力。
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与建议
保护优先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重资源的保护 和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市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 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策划。
区域整合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它涉及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旅游动机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模式与规律- 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 旅游地的发展与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旅游地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旅游地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制定4. 旅游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旅游区域影响的评价与调控5.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三、旅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的旅行模式2.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旅游企业的市场策略4. 旅游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等)- 旅游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旅游环境的质量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2. 定量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3. 实地考察方法- 考察目的地的选择- 考察内容与方法- 考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经济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五、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 早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确立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 • • • • •
保继刚 大型主题公园布局研究 李贞 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研究 吴宓虎 城市游憩行为规律的研究 李蕾蕾 区域旅游形象理论 崔风军 旅游承载力研究 陆林 山岳型旅游地
• 3. 1999年至今 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 形成 • (1)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 保继刚《旅游地理学》修订版 • 吴宓虎 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和《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 (2)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 空间分析难以应对旅游问题的复杂性,旅游地理学研究 引入了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 研究视角和理论工具。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规划方面的 研究迅速减少。 • (3)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 (4)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 吸引力加大。 • 但理性回归不彻底,且十分脆弱,国外旅游咨询公司主 导,国内规划的压力和诱惑强大。
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第一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 基本概念混淆,随意定义新概念或扩大概念内涵, 导致研究成果无法与国际交流
•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要注重研究的深化,注重在 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的概念化和理论化。转 型期的旅游地、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并行发 展。
溱河,洧河, 春来荡漾绿波。 男男,女女, 手拿兰草游乐。 姑娘说:“去看看?” 小伙说:“已去过。” “请你再去陪陪我!” 洧河那边, 真宽敞,真快活。 少男,少女, 互相调笑戏谑, 送一支芍药订约。 溱河,洧河, 春来绿波清澈。 男男,女女, 游人越来越多。 姑娘说:“去看看?” 小伙说:“已去过。” “请你再去陪陪我!” 洧河那边, 真宽敞,真快活。 少男,少女, 互相调笑戏谑, 送一支芍药订约。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pptx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pptx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国内称之为旅游资
源,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地理学家进行旅游研究最具特 色的方面。旅游吸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适宜性及评 价方面。早期的旅游地理学者对各种旅游吸引物的适宜 性进行了研究,如法国学者对山地、海岸的研究,英国 学者对森林的研究等等。旅游吸引物评价从开始的定性 评价到后来的定量评价,评价技术越来越复杂,但评价 技术和评价目的清晰度却受到质疑。到了80年代以后, 因为无法有更大的技术上或理论上的突破,已经很少有 学者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11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概念 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的“旅游”概念的定义的缺乏,
是导致上述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 准确地定义和区分旅游(tourism)、游憩(recreation)和闲 暇(leisure)这一组相关概念向来是旅游研究争论的焦点, 旅游地理学家也不可避免地参与了这种讨论。对于这几 个概念的外延及内涵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 应将旅游置于游憩概念之下,有的学者则认为相反。但 大部分学者一般都认为,闲暇的外延比旅游和游憩要大。 现在,这些概念的讨论正朝着更加实用性和技术性方向 发展。
8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5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喷气式民航客机在国际 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开始在发达 的工业国家出现。后来,这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扩 展 到 全 世 界 , 于 是 被 称 之 为 “ 大 众 旅 游 ( Mass tourism)”的现象开始出现,这标志着世界旅游进 入了现代时期。与此相适应,随着更多的国家开始 出现现代旅游现象,从60年代开始,大部分的欧洲 国家也开始了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综述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综述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资源的三个共同点(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阿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2.旅游资源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旅游资源分类:(1)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二分法):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按此标准,旅游资源被分成8个主类和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

(3)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存在状况分类原生性旅游资源: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长期性、稳定性)萌变性旅游资源: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不断萌生、发展变化、可复制、可发展创新)二、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1.审美性与文化性2.地域性与广域性3.季节性与节律性4.组合性与整体性5.“永续性”与易损性6.萌变性与创新性(从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所耗时间、精力与费用等成本效益出发,旅游资源的组成因素协调配合越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4.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我国观光型原生旅游资源无论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上的世界地位均非常突出;度假型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则相对逊色,但仍具较大开发潜力;萌变性旅游资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起点低而发展潜力很大。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回目录
回首页
拓展学习
习 题

内容: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目的:了解国外旅游地理发展的历 史,把握发展动态 重点:发展趋势 难点:发展历史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目的:了解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历史 和现代发展现状 重点:发展趋势
进入
进入
第一节
第二节
难点: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特色
1.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
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提倡跨学科 的合作研究 ,吸收其他 学科方法。
回目录
巡游
宦游 漫游
云游
返回
提示:点击 图片看具体 案例图片。
桃花源记


返回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陶渊明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 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 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 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拓展学习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讨论题
请设计某旅游景区的3日游路线。 1.选择此景区的动机 2.旅游决策过程 3.具体线路设计和食宿安排
Company Logo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
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经济现象,起源 于近代,它是西方由于工业化的逐步完成经 济发展达到相当程度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平得到很大提高,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 球性的现象。 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 意,地理学者是涉足于旅游这一研究领域的 先驱之一。
Company Logo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世界旅游在总体规模上仍持续增长,各国旅 游开发和管理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地理学者在完成大量个案研究工作基础上, 要求系统研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对 旅游地类型进行分类和评价,绘制旅游地图 等。旅游地理的研究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国 际旅游方面,发表的文献也大量增加,以美 国马特勒的著作《国际旅游地理》最有代表 性。
一、各国学者总体趋势是研究闲暇时间 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不同国家称谓不同,加拿大称为recreation geography游憩地理学;新西兰geography of recreation and tourism休闲和旅游地 理学。 地理学者研究闲暇活动的主要领域是旅游, 对于休闲的兴趣,主要体现在研究城市规划 问题和地方社区环境的改进之时。
Company Βιβλιοθήκη ogo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 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 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 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 确定了其相应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 视。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第一节旅游与中国地理环境一、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概况旅游活动指人们处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的活动。

旅游活动主要有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大要素,它受地里环境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理环境。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旅游行为决策,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我国的自然环境独具的特色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幅员辽阔的国土与优越的地理方位优势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在周边国家边贸往来。

维度上讲,中国是个跨度较大的国家,所以产生了气候和生态的多样性。

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错综复杂的地势与地形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地势降至海拔1000~2000米的高度,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分布着盆地和草原。

从第二级阶梯向东,地势多降至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分布有丘陵和平原。

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

东西巨大的海拔高度差,使我国风光多奇景和险境,地形则呈现多种多样,平原少,山地多,山地所占的比重是33%,如果将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有五个温度带,即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型的垂直温度带,从山脚到山顶,在相对海拔高度差仅仅数千米之内就会出现“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日居然四季现”的奇景;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分为四类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地理学导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运动、相互作用以及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反馈。

它涉及人类在休闲、娱乐、探险等非居住性旅行活动中的空间行为和地理现象。

2. 研究内容:(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旅游动机、旅游消费等。

(2)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特性:研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特色及其评价。

(3)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探讨旅游地内部的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关系。

(4)旅游流的形成与分布:分析旅游者流动的规律、路径、流量以及影响因素。

(5)旅游市场分析:研究旅游市场的需求、供给、竞争格局以及市场细分。

(6)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估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7)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1)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地理学家开始关注旅游现象,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描述。

(2)中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旅游地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关注旅游活动的社会经济影响。

(3)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强调可持续旅游和旅游规划。

2. 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旅游地理学开始受到重视,主要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关注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旅游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旅游教育与行业应用的结合。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空间分析:(1)地图分析:使用地图来展示和分析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流的路径等。

2旅游地理第二章

2旅游地理第二章
第二章
旅游与地理环境
主要学习内容
2.1 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2.1.1旅游者 2.1.2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2.1.3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与旅游客流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2.2.1旅游资源类型与地理环境 2.2.2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2.3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2.3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2.3.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2.3.2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3.3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2.3.4旅游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稳定
2.3.3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积极影响
旅游是积极的人民外交活动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不利影响
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
2.2.2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调查
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
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2.2.3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概念及特点
协调性 系统性 客观性 综合性 技术性
降低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
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
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2.3.4旅游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游客的超载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旅游地理课程标准旅游地理课程标准第一章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旅游地理二、课程代码:GEO0101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分:3五、前置课程:地理学基础六、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地理学基础为前提,通过系统地介绍旅游地理的基本理论、实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全面认识和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课程教学内容一、地理基础知识回顾1.1 地理学基本概念1.2 地球的结构和地貌1.3 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旅游地理概述2.1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2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2.3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3.1 自然旅游资源3.1.1 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3.1.2 气候和气象景观3.1.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景观3.2 人文旅游资源3.2.1 历史文化遗产3.2.2 民俗文化和艺术表演3.2.3 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3.3 旅游资源的评价与管理3.3.1 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3.3.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区域研究4.1 国内旅游地理区域研究4.1.1 区域的划分和特征4.1.2 主要旅游地理区域的介绍4.2 国际旅游地理区域研究4.2.1 世界知名旅游地的介绍4.2.2 发展中国家旅游地的特点五、旅游地理的发展与规划5.1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2 旅游地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5.3 旅游地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六、实践教学6.1 实地考察6.2 旅游地理模拟实验第三章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理解1.1 理解地理学基础知识1.2 熟悉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3 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1.4 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二、技能与能力2.1 能够应用旅游地理理论分析实际问题2.2 具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2.3 能够独立进行旅游地理区域调研和报告撰写三、学科与跨学科认知3.1 理解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3.2 能够综合运用旅游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3 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第四章课程教学方法一、讲授法1.1 通过讲授授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旅游地理学理论1.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二、实践教学2.1 组织实地考察,使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旅游地理现状2.2 设计旅游地理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三、讨论与交流3.1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3.2 设计旅游地理专题研讨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四、信息技术应用4.1 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旅游地理相关数据4.2 鼓励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旅游地理研究和规划第五章课程考核与评价一、考核方式1.1 课堂小测验1.2 课程作业1.3 实践报告1.4 期中考试1.5 期末考试二、评价标准2.1 准确理解和运用旅游地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2 能够独立进行旅游地理区域调研和报告撰写2.3 具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2.4 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参考教材一、主要教材1.1 《旅游地理学导论》1.2 《旅游资源地理学》1.3 《旅游地理区域与规划》二、参考教材2.1 《旅游地理概论》2.2 《旅游基础知识与案例分析》2.3 《旅游地理模拟实验指导》三、扩展阅读3.1 《旅游业发展与管理》3.2 《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3.3 《地理信息系统与旅游地理应用》以上是《旅游地理》课程的标准,为学生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旅游地理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加深对旅游地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
▪ (一)京、津、冀旅游区 ▪ (二)东北旅游区 ▪ (三)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 (四)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 (五)青藏旅游区 ▪ (六)华东旅游区 ▪ (七)华中旅游区 ▪ (八)西南旅游区 ▪ (九)华南旅游区 ▪ (十)港澳台旅游区
第二节 中国旅游客流与交通地理
▪ 一、旅游客流概述 ▪ 二、旅游客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 (一)社会—经济因素 ▪ (二)旅游资源因素 ▪ (三)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区位因素 ▪ 1.自然区位。 ▪ 2.行政区位。 ▪ 3.交通区位。 ▪ (四)环境质量因素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 划
▪ 第一节 中国旅游地概述 ▪ 一、旅游地的涵义 ▪ 二、旅游地类型划分 ▪ (一)旅游地类型划分的意义和依据 ▪ (二)我国旅游地的类型和等级 ▪ 1.观光游览旅游地 ▪ 2.度假休闲旅游地 ▪ 3.文化与科考旅游地 ▪ 4.生态与探险旅游地 ▪ 5.综合旅游地
四、本书旅游区划
六、中国旅游交通的空间分布
▪ (二)公路线网分布 ▪ 1.国道主干线 ▪ 2.高速公路 ▪ (三)水路线网分布 ▪ 1.内河航运 ▪ (1)长江航运线 ▪ (2)珠江航运线 ▪ (3)京杭大运河航线 ▪ 2.海上航运 ▪ (1)远洋运输 ▪ (2)沿海运输
▪ (四)航空网线分布 ▪ 1.国内航空运输 ▪ 2.国际航空运输 ▪ (五)游览索道分布
四、旅游交通概述
▪ (一)概念及性质 ▪ 1.公共性 ▪ 2.特殊性 ▪ 3.层次性 ▪ (二)旅游交通对旅游的作用 ▪ 1.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 ▪ 2.旅游交通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 3.旅游交通▪ (一)铁路旅游交通 ▪ (二)公路旅游交通 ▪ (三)水路旅游交通 ▪ (四)航空旅游交通 ▪ (五)特种旅游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鄱阳湖、 长江、黄河
西湖、北大未名湖、 济南大明湖
第二章旅游地理
•2.把握观赏时机
•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

• 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
样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 也要把握时清机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
杭州西湖——春季最好(那时桃花盛开,嫩柳披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 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 的科学价值
资源类型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 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第二章旅游地理
•考点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第二章旅游地理
•解析:本题以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 为切入点,以北京某景点各月游客量图、北京某景点国内旅游 者地区分布图为背景材料,侧重考查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第(1)题,从折线图中可直接读出答案,②时段游客人数最 多,①③时段游客人数少。第(2)题,注意题干中的“不利影 响”,而C、E两项都是有利影响。第(3)题,该景点位于北京, 从柱状图上可以看出,客源地人数随距北京的远近而变化。第 (4)题,属于“意义类”的简答题,一般从社会意义、经济意义 和环境意义三个方面作答,构建温馨和谐的社会环 境,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章旅游地理
2020/12/10
第二章旅游地理
•一、旅游和旅游资 •源1.旅游概述
•旅游者
•旅游资源
•公务
第二章旅游地理
•2.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文化 •文化
第二章旅游地理
•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社会认知
•东南 •交通
第二章旅游地理
•二、旅游景观的欣 赏
•观赏
•武当山
•1.资源价值 • 资源是否值得开发,如何开发,必须先分析其具有的价值。表 • 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及表现
价值
美学 价值
科学 价值
历史 文化 价值 经济 价值
含义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 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 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 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 的科学价值
•4.旅游安全
•食品
第二章旅游地理
•考点1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 • 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 •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旅游地理
•针对训练
•1.(2008·广东地理)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 实 • 施。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 到 • 11天。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 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 秋增•资料一 见右图。 • 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 • 学知识,回答(1)~(4)题。
第二章旅游地理
•资料二 见右图。 •(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②_____, •淡季为__•①__③____(填图中的数字代码)。 •(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 •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A__B_D___(填正确项字母)。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资源类型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 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第二章旅游地理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项目
内容
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资源质
资源 价值
量(即自身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或 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低), 还与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
第二章旅游地理
•针对训练
•2.(2008·海南地理)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 • 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下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 • 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黄山市外省市游客构成表
客源地 广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山东
游客比例 19.03% 13.81% 10.82% 8.96% 8.21%
较小的湖沼 临廊、榭观水中倒影,
池塘
体验天地之美妙
山水组合景观
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 心旷神怡
第二章旅游地理
•(2)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
观赏位置
地貌的酷似造 型
特定观赏点
面积较大的江 河湖海
较小的湖沼池 塘
位置较高的亭台 楼阁之上俯览
在低临水面的亭、 榭、廊、阁上观赏
实例
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 黄山的石猴观海、广东 肇庆的七星岩
第二章旅游地理
•(1)获取和解读信息:①交通信息;②旅游方向;③B景区 吸引范围最大,C景区次之,A景区最小。 •(2)调动和运用知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3)描述和阐释事物:三地皆是山地景观,B景区距离市场 比较远,交通通达性也没有其他两个景区好,但吸引范围 最大,这说明其资源质量一定很高。该地区旅游资源地域 组合状况相对较差,旅游资源特性相似。 •(4)论证和探讨问题: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①改善B景 区的交通状况;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③开发旅游资源要 与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承载量相结合。
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 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 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第二章旅游地理
•3.影响区域环境
•学法指导
•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时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 闲置,旅游市场会受到旅游地的环境状况、客源地经济状况、 政治原因、时尚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区 域经济的发展。
与客源市场的距离。旅游者出游受 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
客源 市场
经济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 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 用)的影响,旅游地的经济距离越
旅游消费市场,位于或 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 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
长,旅游需求越低;旅游者的经济 的价值大;反之开发利
收入越高,出游的经济距离越长 用价值小
•峨眉山
•颐和园
第二章旅游地理
•3.国外名景欣赏 • (1)亚洲名景:泰姬陵、吴哥窟、特洛伊考古遗址 • (2)非洲名胜:孟斐斯、_•_金__字__塔__、肯尼亚国家公园
•地中海 •阿尔卑斯山
•意大利 •法国
•大堡礁
第二章旅游地理
•三、旅游规划
•1.旅游规划概述
•就业 •文化
•开发建设
第二章旅游地理
第二章旅游地理
•考点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资源价值 •资源是否值得开发,如何开发,必须先分析其具有的价值。表解旅 游资源的价值及表现
价值
美学 价值
科学 价值
历史 文化 价值 经济 价值
含义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 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 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客源地 北京 江西 湖南 福建 其他
游客比例 6.72% 5.22% 4.10% 2.99% 20.14%
第二章旅游地理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 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第二章旅游地理
•解析:从表中的客源地名称和所占的游客比例可看出客源地主 要是经济发达的省区,如广东、上海等地区,还有邻近的省区, 如浙江、山东、江西、江苏等。黄山地处偏远的山区,地势起 伏大,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承载量小。游客在黄山旅游区 外的屯溪区住宿,因为该区到黄山区的交通便捷,且到其他景 区的距离较均衡,旅游配套设施较齐全等。 •答案:(1)(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区);(其次是)邻近(周 围)地区(省市区)。 •(2)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都 位于屯溪区)(或交通通达性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 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2.旅游资源评价
•文物古迹 •客源
•环境
第二章旅游地理
•3.旅游规划
•持续 •个性
•交通
•保障
第二章旅游地理
•四、文明旅游
•1.做合格的旅游者
•闲暇
•(2)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汉代张骞、北魏郦道元、唐代玄 奘、宋代沈括、明代郑和和徐霞客
•路线
第二章旅游地理
•3.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
基础 设施
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当地现有 的接待能力,也要修建相应的配套 服务设施
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 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 差
第二章旅游地理
•学法指导
•在对某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分析评价时,必须对该区 的交通信息、旅游方向以及景区吸引范围等进行综合分 析,并注意探讨该区域内的旅游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能 力等。结合下图某地三个风景旅游区及吸引范围示意图 分析解题时应把握的四个要点:
第二章旅游地理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作用
表现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 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越 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 生命价值结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