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案)讲课稿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要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理解。
2.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句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培养合作意识。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2. 板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转换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知识。
3. 创新练习:编写一段对话,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来说,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内容: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定义。
2.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如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等。
3. 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尝试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今天要去图书馆。
她不喜欢吃辣椒。
第二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
2. 培养学生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的能力。
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
2. 练习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学步骤:1. 回顾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如使用疑问词、调整语序等。
3. 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尝试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他每天都锻炼身体。
她们已经完成了作业。
2. 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你不是喜欢吃巧克力吗?我们不应该迟到吗?第三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
2. 练习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
1. 回顾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如在对话中使用反问句引起对方注意,用陈述句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3. 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用陈述句和反问句完成下列对话。
A:你喜欢旅行吗?B:2. 编写一段对话,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交流。
第四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难点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决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章节一:导入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概念及其互换方法。
2. 教学内容: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定义和特点。
3. 教学步骤:a. 教师展示几个陈述句例子,如:“今天天气真好。
”“他是中国人。
”b.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句子是什么类型的吗?”c. 学生回答:“陈述句。
”d. 教师总结陈述句的特点,即陈述句用来陈述事实或观点。
e. 教师展示几个反问句例子,如:“今天天气真好,不是吗?”“他是中国人,难道不是吗?”f. 提问学生:“这些句子又是什么类型的呢?”g. 学生回答:“反问句。
”h. 教师总结反问句的特点,即反问句用来表达疑问或加强语气。
章节二: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将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
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将陈述句变为反问句。
3. 教学步骤:a. 教师给出一个陈述句:“今天天气真好。
”b. 提问学生:“如何将这个陈述句变为反问句?”c. 学生回答:“今天天气真好,不是吗?”d. 教师总结转换方法: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在肯定词前加上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
e. 学生练习将其他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如:“他是中国人。
”变为“他是中国人,难道不是吗?”章节三: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的方法。
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3. 教学步骤:a. 教师给出一个反问句:“今天天气真好,不是吗?”b. 提问学生:“如何将这个反问句变为陈述句?”c. 学生回答:“今天天气真好。
”d. 教师总结转换方法: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删去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e. 学生练习将其他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如:“他是中国人,难道不是吗?”变为“他是中国人。
”章节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在适当情境下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案)讲课稿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案)讲课稿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一、教学课时:两课时二、教学内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三、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修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熟悉并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方法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卷、日常教学具六、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发兴趣: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个小小的视频。
看视频的时候老师有个小要求——视频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能帮他解决吗?好,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看视频,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多媒体播放小视频)2.视频播放完毕。
师:现在大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生1:安迪不明白他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2:安迪做的土豆太辣了。
生3:我能帮他解决,我觉得他爸爸的话意思是“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3.师:同学们想得可真多,而且也有人帮安迪想出办法了。
那我们现在把爸爸说的话和你们理解的话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发现吗?生:它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不能放很多辣椒。
师:说得非常好!它们是不同的句子,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板书课题,并全班齐读)(二)简要阐述,了解大意:1.多媒体出示课题——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2.师:同学们看这个标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1:什么叫反问句啊?生2:什么叫陈述句呢?生3:“互换”又是什么意思呢?…………3.师:那老师现在就给大家简单地讲解一下什么叫反问句,什么叫陈述句。
多媒体展示→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即可→出示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
(三)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1.对比观察: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生1:相同点是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案
互改反问句与陈述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王国里有一对句子兄弟(出示:陈述句、反问句)他们经常出现在作业中让我们互改,有些同学却不会改写,苦恼不已。
今天,老师请来了这两位小伙伴,大家想了解他们、学会互改他们吗?二、明确陈述句与反问句1、陈述句和反问句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瞧,这对兄弟给我们带来了自我介绍。
(出示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陈述句:用来说明一个事实,句末用句号表示的句子。
例: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句末用问号表示。
例:没有水,就不会有水。
没有水,难道会有生命吗?2、看了他们的介绍,认识了这对小伙伴,你发现了什么?(1)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不同;(2)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烈,能增强表达效果;(3)是一种明知故问的句子,答案在句子中。
评价:看来大家的语感真不错,能够体会出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介绍互改的方法1、过渡:如何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呢?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改写秘诀。
“一去二改三变”一去:去掉反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和语气词;二改:把“?”改为“。
”三变:把肯定的意思变否定,把否定的意思变为肯定。
(如:怎能----不能,不正---正是)2、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1)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
(2)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呢?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情。
3、陈述句改写反问句刚好与之前的练习相反,你能试着给它编口诀吗?(指名说:一加二改三变,具体说说)一加:在陈述句中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能……呢)二改:把“。
”改为“?”三变:把肯定的意思变否定,把否定的意思变为肯定。
(如:怎能----不能,正是-----不正)让我们来实践一下吧。
(1)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2)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4、小结:现在,你学会互改陈述句和反问句了吗?让老师来考查一下你们的水平吧!(1)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应该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教案以下是一份关于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方法。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语言转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陈述句改反问句的具体方法和要点。
难点:理解两种句式表达情感和语气的不同,正确进行互改。
三、教学准备课件、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就是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
大家知道反问句和陈述句有什么不同吗?生:反问句好像语气更强烈一些。
师:对呀,说得很好。
那我们先来看怎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吧。
比如“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谁来说说怎么改?生:可以改成“你知道这件事。
”师:非常棒!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大家看,要先去掉反问词,像“难道”“怎么”这些,然后把问号改成句号,最后调整一下句子的意思。
大家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来练几个吧。
(出示练习题)大家试试。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好,我们来看看大家改得对不对。
……师:那陈述句怎么改成反问句呢?谁来说说方法。
生:加上反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
师:对,还要注意句子的意思不要变哦。
比如“他是个好人。
”怎么改?生:“难道他不是个好人吗?”师:很好呀!那我们再练练。
(出示练习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都学会了吗?生:学会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较好地掌握了互改的方法。
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一些小错误,比如忘记调整词语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针对性练习。
同时,还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句式。
完整版《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转换》教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变换》授课方案一、导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的两组句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真棒,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共同学习的知识——《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变换》。
同学们,要想知道反问句与陈述句如何变换,第一我们就要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特点。
二、认识反问句和陈述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也许说话人的看法,也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庸无奇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必然的看法。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本质上表达的是必然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必然的。
三、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也就是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第三步: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第四步:把句子整理畅达。
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重申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重申的词语。
如: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去掉,反问语气词“怎么”,句末疑问词“呢”去掉,问号改成句号,最后,将句子整理畅达,加上表示重申的词语“特别”。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它一听到弦响,心里特别害怕。
又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在改陈述句时,在“是” 前加上否定词“不” 变成“不是” ,句末疑问词“吗”去掉,问号改成句号,最后,将句子整理畅达。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
四、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加上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第三步:把句号改成问号。
如:翠鸟美丽灵便,我们喜欢它。
在改反问句时,在“喜欢”前加上否定词“不”,后半句中加上反问语气词“怎能”,句尾加上“呢”,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学设计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是我们小学了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进行互改时,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语感差,没有能很好的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节课通过分析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教学生轻松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方法。
授课年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句子特点。
2.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3.会用两步曲的方法改陈述句与反问句。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知道,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同一个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子训练内容,也是一个难以掌握的内容,有不少同学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做错。
只有学习得法,才能更好地掌握互换的方法,并做到举一反三。
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学会。
二、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1.出示PPT2.陈述句的特点最为突出是句末用句号。
存在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种。
(如:今天下雨。
我不喜欢这幅画。
)3.反问句的特点是句末是问号,表示的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也就是明智故问。
(如:难道我会不知道吗?)三、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1.出示PPT(1)一改;将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2)二加,在肯定词(是、能、会等)或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哪里”等反问语气词,然后在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呀”等,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
2.我们通过了以上的两步法,很快就能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3.再次回顾方法,完成专项训练。
(PPT出示)(1)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2)这不是他的语文书。
小学二年级语文陈述句反问句互换教学文稿
句式转换的原则: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一、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小红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二、陈述句与感叹句转换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可以把陈述句变为感叹句。
方法:要在句中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一类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换成感叹号。
示例: 1.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陈述句)美丽的草原真让人陶醉啊!(感叹句)美丽的草原难道不让人陶醉吗?(反问句)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陈述句)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感叹句)3.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陈述句)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啊!(感叹句)巩固题目: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叹句。
例子:反问句: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陈述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感叹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呀!1.这本书明明是我的,怎么能说是你的呢?2、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朋友吗?3、不好好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能不闻不问吗?5、犯了错误,但是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6、我们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7、没有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会有我们这次班级风采大赛的成功吗?8、我们能被困难吓倒吗?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10、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应该吗?11、父母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该伤他们的心吗?三、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案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一、教学⽬标:1、知识⽬标:通过复习,让学⽬更进⽬步学习和运⽬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
2、情感⽬标:通过老师总结的万能公式帮孩子攻克心里难关,变难为易。
3、能⽬⽬标:培养学⽬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的能⽬,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法。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法。
2、学⽬能够掌握“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
3、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找到互改的⽬法和⽬般规律。
三、教学⽬法运⽬多媒体教学,教师引导,学⽬主导,⽬络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同学们,“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三年级就开始学了,可是考试的时候,同学们经常出错。
今天,我们再次温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争取今后做题时少丢分!(板书: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和练习。
例: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先我们找什么?(⽬说)很好,⽬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经过补充后得出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1找:找肯定词或者否定词。
2加:在其前加“难道······吗”或者“怎么······呢”。
3改:和开始找的肯定词或否定词唱反调。
4改标点(“。
”改为“?”);改句式(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最后检查:检查改写后的句⽬通不通顺。
(如果句⽬不通顺,可以加上⽬两个字或者删去⽬两个字,但是句⽬的原意不能改变。
)温馨⽬提⽬:只有句末有标点,⽬般“难道”加在最前⽬,“怎么”加在句中间; 句中若有⽬逗号,⽬般“难道”加在逗号后。
“呢”、“吗”总在“?”前。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法和练习:1、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的万能公式:一找、二加减、三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讲)
4、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7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 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8、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吗? 9、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 0 、 不 耕 耘 怎 么 有 收 获 ? 不 学 习 怎 会 有 知 识? 1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 改为问号。
注意: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时 候都要检查一遍,看句子是否 通顺,表意是否清楚
练一练
1、这本书是冰心写的。
难道这本书不是冰心写的吗?
2、我不能忘记我们俩的友谊。
我怎么能忘记我们俩的友谊呢?
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 切、舒服呢? 3、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练一练
1、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例句: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难道不是 吗?
雷锋叔叔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 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 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 岂”等反问语气词。
遇到困难,我们怎么能退缩呢? 。 不能 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退缩。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 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 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 号改为句号。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教学目标:
1.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
2.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3.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
1.出示:
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这是天下奇观。
2.小组讨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
3.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能够分析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
反问句中,一般都带有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而陈述句中没有,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不”“没有”而改为陈述句后就没有了,反之亦然,反问句的句尾点号为“?”而陈述句为“。
”
二、方法总结
反问句改陈述句
1.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总结出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异同,那么如果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话应该怎样改?
师梳理总结
第一步是: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
第二步是:把问号改成句号。
第三步是: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2.例子训练
出示: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3.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4.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5.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教授学生如何在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进行互换。
通过这个练,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句式之间的转换,并提高他们对语法和句式的掌握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 引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解释它们的基本定义和用途。
- 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熟悉这两种句式。
讲解 (15分钟)- 详细解释如何在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进行互换。
- 强调重点词语的变化以及句子结构的调整。
- 提供一些示例句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练 (20分钟)- 给学生发放练册或纸张,让他们在上面完成一些练题。
- 练题中可以包括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填空题等。
- 在练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检查与讨论 (10分钟)- 收集学生的练册或纸张,检查他们的答案。
- 对于错误的答案,进行解释和讨论,确保学生理解正确的句式转换方法。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他们的问题。
拓展练 (10分钟)- 提供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
- 这些句子可以包括长句、包含多个从句的复合句等。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句式和变化方式。
总结 (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方法。
- 回顾学生的研究成果,鼓励他们继续加深对这个句式转换的理解。
展望- 推荐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练中积极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 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其他句式和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以上是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的转换(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
2.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3. 反问句与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难点: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
2. 新课导入: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2. 内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转换方法、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题目。
2. 提高练习:结合实际语境,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学生反思: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是否存在疑问或困难。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传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并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及区别。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定义及特点。
2.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3. 练习题: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及特点,掌握互换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有效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特点及互换方法。
2. 实践法:学生练习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运用场景。
2. 新课讲解:讲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特点及互换方法。
3. 课堂练习:学生练习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附:课后作业1. 请用陈述句和反问句各写一段话,描述春天的美丽。
2. 请用陈述句和反问句各写一段话,表达对你的好朋友赞美。
3. 请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a.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
b. 你今天吃过了饭吗?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句子,让学生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表达上的差异,提高表达能力。
3. 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微课教案新余六中小学部戴红燕一、导入你好!这个微课讲解的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进行互换时,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语感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个微课将通过分析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教你轻松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二、新授(一)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特点陈述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
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有句号,而在朗读时则用降调。
反问句: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二)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转换的一般方法1、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1)加:?即加上表示反问语气的词:“难道……吗”“怎么……呢”等(2)改:?即把“。
”号改成“?”(3)变:?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4)查:?即检查转换后的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例如:妈妈的恩情我们不能忘记。
这句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首先加反问词“怎么……呢”,再把“。
”号改成“?”,然后把否定词“不能”改成“能”,就转换成“妈妈的恩情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最后再念一念,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2、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1)删:?即删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难道……吗”、“怎么……呢”等(2)改:?即把“?”号改成“。
”(3)变:?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4)查:?即检查转换后的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例如:难道还有比这更值得观看的景物吗?这句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首先把反问词“难道……吗”删去,再把“?”号改成“。
”,然后把表肯定的词“有”改成表否定的词“没有”,就转换成“还没有比这更值得观看的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一、教学课时:两课时二、教学内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三、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修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熟悉并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方法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卷、日常教学具六、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发兴趣: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个小小的视频。
看视频的时候老师有个小要求——视频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能帮他解决吗?好,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看视频,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多媒体播放小视频)2.视频播放完毕。
师:现在大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生1:安迪不明白他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2:安迪做的土豆太辣了。
生3:我能帮他解决,我觉得他爸爸的话意思是“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3.师:同学们想得可真多,而且也有人帮安迪想出办法了。
那我们现在把爸爸说的话和你们理解的话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发现吗?生:它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不能放很多辣椒。
师:说得非常好!它们是不同的句子,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板书课题,并全班齐读)(二)简要阐述,了解大意:1.多媒体出示课题——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2.师:同学们看这个标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1:什么叫反问句啊?生2:什么叫陈述句呢?生3:“互换”又是什么意思呢?…………3.师:那老师现在就给大家简单地讲解一下什么叫反问句,什么叫陈述句。
多媒体展示→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即可→出示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
(三)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1.对比观察: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生1:相同点是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第一句话多了一个“怎么”。
生3:第一句还多了一个“呢”字。
生4:第一句的“能”变成“不能”了。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发现了这么多地方。
刚才我们就大概了解了一下什么是陈述句和反问句,那这两句话哪句是陈述句,哪句是反问句呢?生: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
师:嗯,对。
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
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生:一样!师:既然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句式又不一样,那反问句到底是怎样转换成陈述句的呢?同学再来看看这个句子。
“饿了难道不吃饭吗?”师:它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给大家两个句子,大家看看哪个是对的?①饿了不吃饭。
②饿了要吃饭。
师:哪句是对的?生:第二句。
师:恭喜大家!答对啦!那我们再来观察观察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呢?①饿了难道不吃饭吗?②饿了要吃饭。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生1:第二句话的“难道”不在了。
生2:“吗”也不在了。
生3:问号变成句号了。
生4:第一句的“不吃饭”变成“要吃饭”了。
…………师:看来大家都是孙悟空呀,眼睛这么亮!老师都不得不夸大家几句啦!2.总结归纳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师: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不同,那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在黑板上贴出两个句子,方便学生边观察边总结)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第一点:去掉“怎么”、“难道”(出示例句)第二点:讲反话——“是”改成“不是”,“要”改成“不要”,“能”改为“不能”第三点:去掉——“吗”或者“呢”第四点:把“?”改成“。
”师:总结到这里,同学们觉得下面还有吗?(生:没有啦!)不对哟,当然还有的。
就像我们的数学里面有验算,语文一样也有的,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个第五点。
第五点:检查——句子是不是通顺的,意思有没有改变→句子改完之后还要读一读,看看是不是通顺,原来的意思有没有改变。
3.课堂小练习:(1)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请学生当场作答。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评价。
(2)老师给出一个不常见的反问句,让学生改成陈述句。
(如果大家都会做,就略过,如果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就再讲一讲)(3)发放课堂练习卷,学生马上做,做完之后抽取一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展示。
老师做评讲,错了的同学及时改正,有不懂的马上请教老师。
(四)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1.对比观察:①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②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总结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那我们现在再来观察观察,一起开动脑筋,来总结总结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的方法,好不好?(生:好!)那你们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生1:相同点是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第二句话多了一个“怎么”。
生3: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呢”字。
生4:第二句的“不能”变成“能”了。
…………师:有了先前的经验,同学们现在发现起来真是跟坐了火箭似的飞快!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
①饿了要吃饭。
②饿了难道不吃饭吗?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生1:第一句话的“难道”不在了。
生2:“吗”也不在了。
生3:句号变成问号了。
生4:第一句的“要吃饭”变成“不吃饭”了。
…………师:老师觉得你们一个个都是小老师啦!总结起来真是又快又准!2.总结归纳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不同,又总结了出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那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再来总结一下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的方法吧。
(在黑板上贴出两个句子,方便学生边观察边总结)①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②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第一点:加上“怎么”、“难道”(出示例句)第二点:讲反话——“是”改成“不是”,“要”改成“不要”,“能”改为“不能”第三点:在句子最后加上——“吗”或者“呢”第四点:把“。
”改成“?”师:同样的,我们不能忘了检查。
第五点:检查——句子是不是通顺的,意思有没有改变3.课堂小练习:(1)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请学生当场作答。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评价。
(2)老师给出一个不常见的陈述句句,让学生改成反问句。
(如果大家都会做,就略过,如果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就再讲一讲)(3)发放课堂练习卷,学生马上做,做完之后抽取一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展示。
老师做评讲,错了的同学及时改正,有不懂的马上请教老师。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其实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互换非常的简单,只要你们牢牢记住今天老师交给你们的方法,以后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世界里,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啦!能不能做到啊?(生:能!)七、作业布置:1.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练习小卷子一张;2.把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方法背下来。
八、板书设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①饿了要吃饭。
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②饿了难道不吃饭吗?九、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