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书心得5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岩》读书心得
不看《红岩》不知道什么是心潮澎湃,不看《红岩》不知道什么是振奋人心。《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十年内战期间,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者的斗争生活。由于共产党员甫志高的背叛,使许云峰、成岗、江姐等共产党员在同一时间被捕。在敌人的引诱、屈打、逼供等恶劣的手段下,他们表现出了永死不屈的精神。
《红岩》记述的是1948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员,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
我们生活在和谐安宁的社会当中,已经渐渐淡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悲伤,更无法体会到那些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而红岩的精神正如一面鲜红的旗帜,能够激励那些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的青年。那些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用“牺牲我一个,幸福全中国”的信念换得了我们现在的国泰民安。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
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没有成岗那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信念;也没有江姐那种受尽酷刑,却从不畏惧的精神,但通过《红岩》,我深感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在他们面前,我显得渺小而惭愧,他们为革命,为国家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之相比,我们现在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篇二:红岩读书心得《红岩》读书心得
我读了一本革命小说《红岩》,我一直是用敬畏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封面上的那两个打字“红岩”,似乎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看见它们,我的心就沸腾了。这本书讲述了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华子良、许云峰、江姐、宋振中、成钢、成瑶、刘思扬、双枪老太婆等英雄形象。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就参加了共-产-党,但是后来全家都被杀光了。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加共-产-党,这种热情为党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江姐,她的形象深深地树立在了我的心中。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
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
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年11 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共产党人,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
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不看《红岩》不知道什么是心潮澎湃,不看《红岩》不知道什么是振奋人心。《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十年内战期间,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者的斗争生活。由于共产党员甫志高的背叛,使许云峰、成岗、江姐等共产党员在同一时间被捕。在敌人的引诱、屈打、逼供等恶劣的手段下,他们表现出了永死不屈的精
神。
《红岩》记述的是1948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免不了对酷刑的描写,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员,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
对于那些英雄人物,我深深地敬佩他们,书中的故事固然精彩,可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也查阅了一番,每一个人物都对应着现实中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品质早已不是钦佩就可以概述的。作为重庆地下工作者,要肩负起这样一个系统就已经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更不用说被敌特摧毁、被迫入狱这样的情况。当时当地,他们何曾怜惜过自己的生命,他们之中谁没有父母家人,他们之中谁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但是这些动摇不了他们心中的信念——“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在他们眼中,国家就是一切,没有了国家,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死亡只是他们为事业付出的极小的一部分,撇开《红岩》中的那些情节,单单回顾我们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其实在我们的革命前辈心中,坚定的马列思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支持着其行动的始终,无论前面的路多么的难走,无论前方有多么的黑暗,他们都相信,历史的车轮是在不断前进着的,黑暗只可能在黎明之前,只有不断努力奋进,才能开拓出更美好的未来。
合上书时,我不禁想问我该向这些英烈学习什么呢?英烈的事迹是催人泪下的,可是如果我单单只停留在惋惜,停留在对逝者的哀思之中的话,可能这就辜负了英烈的牺牲。细细数来今年是建党90周年的日子,风雨历程之中党和中国已经走了90年,在这期间我们的祖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我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伟大的举措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作为一名教师年轻教师,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面前,更应该不断刻苦钻研,努力实践,更应学习那一份“红岩精神”,只有不断刻苦奋斗,那定能迎来一份光辉黎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养成。在教育岗位上,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切不可因为这样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如何“浇灌”好他们,除了满腔的热情之外,还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今后我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我们今天是踏着前人的道路而来,新中国的建立、发展、富强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那么如何做到持续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在各个环节上做好“当家人”,切实把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温家宝总理曾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我们生活在和谐安宁的社会当中,已经渐渐淡忘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悲伤,更无法体会到那些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而红岩的精神正如一面鲜红的旗帜,能够激励那些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的青年。那些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用“牺牲我一个,幸福全中国”的信念换得了我们现在的国泰民安。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没有成岗那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信念;也没有江姐那种受尽酷刑,却从不畏惧的精神,但通过《红岩》,我深感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在他们面前,我显得渺小而惭愧,他们为革命,为国家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之相比,我们现在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