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高考命题点二新题培优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附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注(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㶚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此词相传为李白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呜咽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 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离别之伤。

C. 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连古今,抒兴废之悲。

D. 全词意境开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转换,开阖有致。

(2)这首词的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何妙处?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象叠加(列锦)。

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于开阔的景象之中。

【解析】【分析】(1)B项,错在“由虚到实”,由月色到柳色,是由眼前照着楼台的月色回想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的悲伤情景。

应该是由实到虚。

故选B。

(2)“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使用了意象叠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

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

诗人以景结情,将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深远。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象叠加(列锦)。

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于开阔的景象之中。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 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 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 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分析】(1)B项,“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误。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

“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故选B。

(2)“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故答案为:⑴B;⑵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时间:150分钟分值:153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5分)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①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释】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

《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答案】(1)D(2)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

“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D项,“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除了何相公还有众人。

故选D。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白马骤迎风”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

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

2024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高考命题点三新题培优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高考命题点三新题培优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51.(2024·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决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显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找寻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看法,不随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选D 。

D项“不随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白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肯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详细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支配方面有什么作用?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实力。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精确地指出用了哪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酷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归来,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变更,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支配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受恩惠肯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有委婉从容之致。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支配: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有委婉从容之致。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回顾(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Ⅱ对接题材触类旁通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Ⅱ对接题材触类旁通 Word版含解析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即事(景)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类型。

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从“8题材”入手,触类旁通(一)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诗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

②爇:焚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D.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浓丽,不失为讽喻诗中的佳作。

D[D项,豪贵人家的宴饮不是虚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即事抒怀诗,可以根据诗人的行文思路,结合具体内容,按照“一件事抒发一样情感”的模式作答。

[答案]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2019•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B(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本题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

故选B。

(2)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3)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022语文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2022语文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纟由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到任后齐州大治.该篇为曾巩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香炉峰.(品味炼字之妙)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品味炼字之妙)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看”两个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①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②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④东.·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

诗中借指宣州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②无因:没有机会,无缘.③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为后代文人所艳羡。

④五湖:即太湖.(赏析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情感的词句,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的情感的?请结合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嘲王历阳①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②,吾于尔何有。

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陶渊明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着李白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 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 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 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

②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

【解析】【分析】(1)C项,“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分析不当,“过人声”不是指诗人的放歌有多么美好,而是说他的慷慨及忧国忧民之情较之一般诗人更为深广。

故选C。

(2)本诗尾联“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

“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

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3.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 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 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 落之意。 D.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 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 浮萍、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 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 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 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浑。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 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解析:选 D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杜甫北庭①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

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

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B. 额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 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

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分析】(1)C项原诗是作者观看将士们出征,表现了他们的勇猛,主要写了战前的预设,对必胜的信心。

作者写的是战前,还没开始作战,也就无所谓“战后的喜悦心情”。

故选C。

(2)本诗“斩鲸”,是斩首的意思。

“斩鲸”运用了比喻,比喻平定叛乱势力;“斩鲸辽海波”,是指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平定叛乱。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考生先要读懂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题目、时代背景、注释等揣摩作者通过“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本诗的意思是:北庭都护府派遣的豪壮勇猛的战士,数量很多。

这支精干勇敢的部队过去无敌于天下,现在把他们放到临敌的边境会怎么样呢?安史叛将气焰很盛,元帅等待着挥兵进击,荡平贼寇。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集训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2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集训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2

文言文阅读(2)[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楯、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

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

”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

昔者吾先君献公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

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

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

亦有君不能耳,士无弊也。

”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

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

简子未可以速去楯橹也。

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以爱亲也。

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

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②也。

好利恶害,夫人之全部也。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③。

长行徇上④,数百不一人;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用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卫。

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

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

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

”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

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

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

”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

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

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注】①〔献公〕即晋献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高考命题点二新题培优练(含解析)古代诗歌鉴赏4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

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C.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D.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解析:选D。

D项,“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这一分析脱离文本实际内涵。

(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

答:答案:“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

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周参军吴均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沉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门见山,向友人诉说悒郁的心情,“忧人”起居颠倒,怅而无欢,无事可做,只得倚门远望。

B.“江南霜雪重”是泛说秋冬以来的天气,下句诗人自比相如,天寒衣单,隐含着无限的辛酸与不平。

C.诗人写望远时所见的景色有云景与雨景,云“沉”有质重感,雨“细”有迷蒙感,的确是宛然如画。

D.全篇以忧怀开端,以琴酒收结,诗人并没有在艰难困苦的折磨中哀伤不已,而是体现了豁达超然。

解析:选D。

由全诗来看,从忧写起,由忧及寒,因寒增忧,并揭示出忧的原因。

故D项“豁达超然”说法错误。

(2)“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两句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答案:①提升画面感。

使用拟人手法,水传洞庭,风送寒气,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空旷肃杀(肃寒、凄寒)的日暮画面。

②强化情感。

借水的远阔、风的寒冷,强化了诗人寥落凄凉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怀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处”有到处之意,深刻地道出了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情。

B.“不宜秋”,是因为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之情。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烘托了浓重的悲秋氛围。

D.“远”字用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飞过,颇有无情之叹。

解析:选C。

首句并没有“秋景描写”。

(2)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愁”。

诗歌内容句句围绕“愁”字展开。

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引发游子的悲愁情怀;第二句写梧桐叶落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朋好友的一言半语,结果却“无字到”,便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过,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胜利班师,将个人命远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解析:选B。

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

(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解析: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上句“莺啼燕语”四字,色彩浓丽,生机盎然,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

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所以用了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答案:①拟人。

“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

②对比。

“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③虚实结合。

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④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

(任意三点即可)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金]元好问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

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

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

D.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解析:选B。

诗人表达对千古豪杰的赞美,将青口帅归入豪杰之列,体现了对他的赞美、希冀;而辛弃疾表达的是对英雄难觅的无奈感伤。

(2)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

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解析:从内容看,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从语言的角度看,“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体现出豪迈之情。

答案:(示例1)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示例2)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

答:解析: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真挚的感情。

这首《山中送别》就是这样的。

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像是从平凡生活中信笔拈来,如“相送罢”“归不归”。

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

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尽酒闲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

B.上片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

C.上片由寒雀争看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

D.末句“一点微酸”是写梅子,诉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

解析:选B。

“踏散芳英落酒卮”写鸟儿虽然被人惊起,但却流连于梅花的婀娜多姿而不肯离去。

它们在枝杈上跳来跃去,搅腾花瓣纷纷扬扬,落入赏花之人的酒杯里,更为人物增添了赏梅的雅兴。

故此句中无“可恼”之意。

(2)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②运用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③“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

④写出了春回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