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高考命题点二新题培优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高考命题

点二新题培优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4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

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C.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D.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解析:选D。D项,“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这一分析脱离文本实际内涵。

(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周参军

吴均

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沉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开门见山,向友人诉说悒郁的心情,“忧人”起居颠倒,怅而无欢,无事可

做,只得倚门远望。

B.“江南霜雪重”是泛说秋冬以来的天气,下句诗人自比相如,天寒衣单,隐含着无限的辛酸与不平。

C.诗人写望远时所见的景色有云景与雨景,云“沉”有质重感,雨“细”有迷蒙感,的确是宛然如画。

D.全篇以忧怀开端,以琴酒收结,诗人并没有在艰难困苦的折磨中哀伤不已,而是体现了豁达超然。

解析:选D。由全诗来看,从忧写起,由忧及寒,因寒增忧,并揭示出忧的原因。故

D项“豁达超然”说法错误。

(2)“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两句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

答案:①提升画面感。使用拟人手法,水传洞庭,风送寒气,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

幅空旷肃杀(肃寒、凄寒)的日暮画面。

②强化情感。借水的远阔、风的寒冷,强化了诗人寥落凄凉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处”有到处之意,深刻地道出了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情。

B.“不宜秋”,是因为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之情。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烘托了浓重的悲秋氛围。

D.“远”字用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飞过,颇有无情之叹。

解析:选C。首句并没有“秋景描写”。

(2)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愁”。诗歌内容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引发游子的悲愁情怀;第二句写梧桐叶落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朋好友的一言半语,结果却“无字到”,便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过,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胜利班师,将个人命远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解析:选B。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

(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

解析: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色彩浓丽,生机盎然,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所以用了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答案: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②对比。“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④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