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汉寿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组刘湘雷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途径有多种,而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自古迄今都是为人师者的天职。而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和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乃当前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之必需。鉴于此,我们要根据语文教材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客观事物的正确观点和态度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思想教育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效果,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的渐染,从而成为“四有”新人。

本次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一)渗透内容;(二)渗透途径。

一、渗透内容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阐明观点的,因此,“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名山大川、鉴赏历史文化、追寻伟人业绩、领悟人生真谛、激发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让学生了解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传统文化,明确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伟大文明古国的思想感情。如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与影响;学习《张衡传》,使学生知晓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由此再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于人类文明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和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的优秀品

质,激起学生对祖国的锦绣山河、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如讲读《故都的秋》、《蜀道难》,体会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和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激起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无比热爱赞美的感情。对赤壁江山的赞美,对当年在此麈战的英雄豪杰如孙权、刘备、周瑜的赞美,让学生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学”。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爱国之情,报国之情。这感情震撼人心。古人尚且有这美的情感,现代人更应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魄。语文教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后代的良好效果。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的思想感情。通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的学习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启发学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坚定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信心。讲授《拿来主义》,启迪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批判继承古今中外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绝不崇洋媚外,而应为进一步繁荣中华民族文学艺术而勤奋学习。

(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泱泱华夏,悠悠五千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那些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爱国学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行动的标高。而那些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崇高精神也颇值得我们弘扬。为了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克服重重困难修成泽被后世的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的扁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精忠报国的岳飞;文天祥对祖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不渝;屈原“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人之滋垢”的高洁品质;谭嗣同“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为了国家的振兴而勇于牺牲自我的豪迈气度;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与高尚人格;《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精神等等。我们都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领悟学习,发扬其精神、人格、气节、情操,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树立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进取,奋力拼搏的

远大理想与宏伟抱负。

(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我们的高中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二十一世纪又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迫在眉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精神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也刻不容缓。讲授《游褒禅山记》,要使学生深刻领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个中三昧;学习《伶官传序》要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警句。记住这些名言,领悟其精髓,并付诸实践,定将获益匪浅,终生受用。

二、实施途径

既然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如此丰富多彩,那么,教学中通过哪些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可以通过课文讲授中对历史背景的简介,对作者生平事迹的了解、课文内容的小结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可以用李白自己的诗来连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此来讲述他不平凡的一生,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从而领会他浪漫、豪放、潇洒的情怀,学习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人格。

(二)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实施道德素质教育,仅靠课文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作文教学也是一条重要门径。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行德育。多年来,我针对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提供了一些作文材料,让学生进行写作,并使之从中受到应有的教益。如针对前些年社会上出现的“出国热”,我选取郎平、蔡振华、汪嘉伟等昔日的球星退役出国后,面对着祖国的召唤,毅然回国效力的材料,让学生抒发感想,从中受到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学生“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思想,我选取柳宗元的《罴说》作为写作材料,使学生受到“不会增强本领而专门依仗外部力量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教育,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学生自立意识差的实际,我出了这样一则材料: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