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要点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机械制造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涉及到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有效地教授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提供一份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机械制造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规范。

2. 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用的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 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巧。

3. 机械制造工程的创新和发展:- 机械制造工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机械制造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性。

-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工程中常用的工艺和工具。

2.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机械制造工程的过程和技巧。

- 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理解和经验。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 通过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评估其对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 评估学生在机械加工实验中的表现和成果,看是否能熟练使用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

3. 小组讨论评估:-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看是否能合作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思路。

机械制造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机械制造工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和制造技术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了解加工设备的基本构造以及操作规程,能够准确地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理论的理解,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的1.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艺;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加工和制造知识的能力;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机械加工实验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机床的性能和操作规程,并能熟练使用机床进行加工。

实验内容包括:•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实验•数控车床加工实验•插板成型加工实验•模拟齿轮加工实验2. 机械制造实验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工艺和设备,能够独立进行机械件的设计和制造。

实验内容包括:•车削和铣削工艺实验•铸造工艺实验•拉伸和压缩试验•螺旋弹簧制作3. 机械组装实验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机械件组装的能力,了解机械装配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方法和装配规程。

实验内容包括:•液压机械件组装实验•车床机床组装实验•焊接件组装实验•齿轮组装实验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独立完成与团队协作合作”、“自主学习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实验操作流程指导,确定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实行自主学习,鼓励自主思考,培养学生钻研科技、自我融合和自我提高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体验和交流,与团队成员共同生产和交流,促进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五、课程设计要求•按照课程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设备的选择和工艺方案的科学性分析;•认真准备实验,正确操作设备,确保完成实验任务;•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保持实验环境整洁,不得随意改动实验数据;•认真完成实验报告,重点阐述实验中的过程和结果,理论联系实际,思路清晰,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四川大学)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四川大学)

6
4.粗基准只能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的位置误差。 根据以上原则,本零件选取底面作为粗基准。
§3.1.2 精基准选择原则
1.用公用基准作为精基准,以消除不重合误差,即“基准重合”原则。 2.尽可能使各个工序的定位都采用同一基准,即“基准统一” 。 3.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无效均匀时, 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 精基准,即“自为基准”原则。 4.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或较高的位置精度,遵循“互为基准”原则。 5.精基准的选择,尤其是主要定位面,应有足够大的面积和精度,以保证定为基 准可靠。同时还应使夹紧机构简单,操作方便。即“便于装夹”原则。
出后再对其进行一次半精加工就可以。对于其他小于 50 的孔其中大部分是以 顶、采用一面两孔定位方式,这些孔包括垂直于箱体表面的四个阶梯孔,以及其 他定位孔,剩余的螺纹孔按同样的加工方法加工[4]。 以上分析可知,对这两部分的加工而言,我们可以先进行平面加工,然后进行 孔的加工,加工孔时使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采用专用夹具,并且保证他们的 尺寸精度要求。
4
§1.4
夹具设计的发展的趋势
在机械制造中, 为了适应新产品的不断发展要求。因此在夹具设计过程中有 朝着下列方向发展的趋势 1.功能柔性化。 2.传动高效化。 3.自动化。 4.制造的精密化。 5.旋转夹具的高速化。 6.机构标准化 7.模块化。 8.设计自动化。
二、 CD-130 汽车变速箱体的零件分析
具体加工工序………………………………………………………
四、 粗铣窗口面及凸台面的铣床夹具………………………………………… §4.1 §4.2 方案设计…………………………………………………………… 粗铣窗口面及凸台面的夹具设计………………………………… 定 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元件的设计……………………………………………… 铣削力与夹紧力的计算……………………………………… 夹紧装置及夹具体设计……………………………………… 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要点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要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和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同学们知识和能力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

本课程设计应达到一下教学目的:1、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2、培养同学们综合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其他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全面素质。

3、通过查阅相关手册,掌握获取工程数据的方法,提高同学们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信息整理、信息加工的能力;4、培养同学们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5、培养同学们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工程设计能力;6、培养同学们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内容1、绘制工件的零件图和毛坯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加工余量和毛坯的制造方法,在零件图的基础上添加加工余量,获得毛坯图。

毛坯图的画法:(见下图c):仅标注加工余量的尺寸,其余不需标注。

2、拟定工艺路线图要求拟定工艺路线二套以上,课程说明书中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选用综合最优的方案,最后填写一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两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填写两道工序的工序卡:一道为粗基准定位的那道工序;另一道为设计夹具所在的工序。

注意:工序简图表达内容应完整(如:加工图中右端孔工序)工序图的画法:工序简图应表达的内容有:1、加工表面(加粗线表示)2、定位基准3、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4、工序(测量)尺寸及其公差5、加工表面粗糙度6、形位公差7、其它需特别注意的项目设计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和计算完整、结论明确;课程设计报告后应附参考文献;要求A4纸张15~20页,装订成册。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要点整理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要点整理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要点整理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设计和制造机器的学科,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汽车、飞机、机床等。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要点需要注意,本文将对这些要点进行整理。

一、设计阶段的要点1.明确需求:在开始设计之前,必须明确机器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这包括机器的用途、工作条件、负载要求等。

只有明确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

2.材料选择:根据机器的工作条件和负载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以及成本和加工性能。

3.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机械工程的核心。

设计时要考虑机器的稳定性、刚度、振动和噪声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方便维修和保养的因素。

4.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以确保机器能够按预期的方式工作。

这包括运动轨迹、力学模型、动力学性能等。

二、制造阶段的要点1.工艺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制造工艺。

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精度和效率,选择合适的工艺将影响机器的性能和成本。

2.加工精度控制:在制造过程中,要控制加工精度。

这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等。

加工精度的控制对于机器的性能和工作稳定性至关重要。

3.装配和调试:在制造完成后,进行装配和调试。

装配过程中要注意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工作表面的质量。

调试过程中要验证机器的功能和性能。

4.质量控制:制造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原材料的检验、加工过程中的检验和最终产品的检验等。

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机器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测试与验证的要点1.静态测试:进行静态测试以验证机器的强度和刚度。

这包括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零件的静态加载试验等。

静态测试可以检验机器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2.动态测试:进行动态测试以验证机器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学性能。

这包括自由振动试验、激励振动试验和动力学试验等。

动态测试可以检验机器的可靠性和性能。

3.负载测试:进行负载测试以验证机器在正常工作负载下的性能。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

页眉内容《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等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其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学及相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第一阶段:完成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机床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第二阶段:完成一套专用机床夹具的总体设计方案)(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内容:1、绘制零件图(按1︰1的比例)1张2、绘制毛坯图(按1︰1的比例)1张3、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套(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4、机床夹具总体方案图1张5、编写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始资料:零件图样1张;零件生产纲领为10000件/年;每日1班。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1)明确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

(2)绘制零件工作图一张(按1︰1的比例)。

(3)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

(4)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绘制零件的毛坯图一张(按1︰1的比例)。

(6)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一份(7)编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一份。

(8)绘制机床夹具总体方案图一张。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课程设计准备阶段:明确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收集原始资料,有关手册、绘制零件工作图,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前言机械制造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需要从正反工作原理、关键零部件制造及维修、装配调试等多个方面全面学习机械制造的知识。

本文旨在为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师设计指导书提供参考,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开设合理的机械制造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领域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实践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标1.知识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造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造的概念、机械零部件的制造和运用、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

2.技能目标:本课程的技能目标是要求学生发展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包括通过实验学习机械制造的工艺和知识,能够设计、制造和测试机械零部件等。

3.心理目标:本课程的心理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课程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思考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设计和改进,具备良好的学习、创新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的概念、类型和发展历史等。

2.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机械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和加工工艺等。

3.机械加工工艺与技术:机械加工的种类、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等。

4.自动化设备制造和应用:自动化设备的种类、原理和应用等。

五、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通过实验、课堂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重点和难点:在机械制造课程中,讲解重点和难点是重中之重,教师需要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3.掌握实践技能:机械制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

4.合理评价学生表现:教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评价办法,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及时给出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述和介绍机械制造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设计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和拓展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任务的背景和目标:明确设计任务的背景和目标,概述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功能。

2.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对设计所需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并进行相应的需求规格说明。

3.结构设计和组成部件的选择:根据功能设计要求,进行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选择适合的组成部件。

4.工艺流程设计: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加工工艺及其处理方法、检验方法等。

5.零件加工与装配:根据工艺流程进行零件加工和装配,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实施方案和优化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7.结果分析和评价: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措施。

8.设计报告撰写:将课程设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包括设计目的、设计任务、设计过程、设计结果等。

三、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3.1 设计任务的背景和目标设计任务的背景是指设计项目的来源和背景信息,包括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的功能等。

设计任务的目标是指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3.2 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需求分析是指对设计所需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

功能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和组成部分,如图示设计以及系统模块设计。

3.3 结构设计和组成部件的选择结构设计是根据功能设计要求,进行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的选择、参数设计等。

组成部件的选择是指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和零部件。

3.4 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是指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加工工艺及其处理方法、检验方法等。

工艺流程设计要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概述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要求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设计目的1. 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和设备操作,熟练掌握机械零件加工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设计中,老师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创新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课程设计中,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内容1. 选题:根据教师指导或自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爱好的题目。

2. 设计方案:根据选题,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加工材料等。

3. 加工制作: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零部件的加工制作。

4. 装配调试:将零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5. 报告撰写:撰写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选题背景、设计方案、加工制作过程、装配调试过程、测试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四、课程设计要求1.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加工制作,确保精度和质量。

2. 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设计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要求学生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中积极配合完成任务。

4. 要求学生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课程设计实施过程1. 选题阶段:教师指导或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爱好的题目,并与教师商讨确定选题方向。

2. 设计方案阶段:根据选题,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加工材料等。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多次沟通和讨论,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3. 加工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零部件的加工制作。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和设备操作,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加工制作。

4. 装配调试阶段:将零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学生能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技术要求及设备选择;3. 学生能掌握机械加工误差的成因、控制方法和精度分析;4. 学生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加工编程的能力;2. 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图纸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机械加工误差的检测和调整;4.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制造理念融入机械制造过程。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学基本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制造过程的组成及各阶段任务。

2. 机械加工工艺:介绍车削、铣削、磨削等常见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参数及设备选择;讲解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顺序的安排。

3.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分析加工误差的成因、控制方法;探讨表面质量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4.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及应用;讲解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5.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学习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工艺文件编写技巧。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导书1. 简介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并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建立起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培养解决现实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意识。

2. 课程设计目标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旨在实现以下目标:•深入理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制造中常用的设计软件和工具;•培养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合作完成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涵盖了以下内容:3.1 设计项目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适合的设计项目。

建议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的设计项目,并在选择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3.2 设计项目计划在开始设计之前,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任务分解,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等。

项目计划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时间限制,并确保设计过程的顺利进行。

3.3 设计方案制定学生需要基于所学的机械制造知识和技能,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考虑到设计要求,包括性能要求、制造要求和经济要求等,并采用适当的工具和软件进行分析和优化。

3.4 设计模型建立学生需要利用设计软件和工具,建立出相应的设计模型。

设计模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尺寸精度、装配和运动特性等。

同时,学生应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5 制造工艺计划学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制造工艺计划,包括材料选择、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等。

制造工艺计划应考虑到制造要求和经济效益,并确保制造过程的可行性和质量控制。

3.6 制造工艺实施学生需要根据制造工艺计划,实施相应的制造工艺操作。

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控制,并及时记录和处理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3.7 试验验证与改进完成制造后,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和性能测试。

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学教案

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学教案

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能够实现机械制造设计;
4. 掌握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历史、机械制造中的传热、传质、力学、动
力学等学科知识。

授课方法:讲解和讨论。

2.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加工方法、制造设备、工艺设计等。

授课方法:讲解和案例分析。

3. 机械制造设计
机械制造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标准件选择、零件装配、图样设计等。

授课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操作。

4.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标准、质量检验、质量反馈等。

授课方法:讲解和案例分析。

三、评价方法
采用普通考试和实验操作评价方式。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所读内容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建议
1. 加大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
2. 关注工程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机械制造工程学相关项目实践;
3. 引导学生参与机械制造领域的科研工作,增强科研能力。

五、教学成果
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制造机械零件;
4. 学生能够掌握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课程设计一、项目背景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相关的知识,我们需要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来深入了解和体验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结合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课程内容,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机械零部件,使学生们深入体验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项目内容本次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们选择并制作一个简单机械零部件,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零件的设计。

学生们需要根据所学的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知识,设计一个简单零部件的结构和外形,并完成设计图纸。

需要注意的是,零件的设计应当符合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中所学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

2.零件的加工。

学生们需要根据所设计的零件图纸,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进行零件的加工。

需要注意的是,零件的加工过程应当严格按照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所学的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进行。

学生们需要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和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零件的装配。

学生们需要根据所加工的零件,进行组装并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零部件。

需要注意的是,零件的装配应当符合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中所学的机械装配原理和机械装配工艺的要求。

三、项目要求1.参考资料。

学生们可参考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相关教材、机械设计手册以及机械加工技术手册等相关资料,进行零件的设计、加工和装配。

2.设计图纸。

学生们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采用CAD等相应软件绘制机械零部件的图纸。

图纸应当包括零件的三视图、剖视图、放大视图等必要的内容,并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有关设计图纸的规定。

3.加工工艺。

学生们需要根据所设计的零件图纸,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进行零件的加工。

加工过程应当符合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中所学的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

4.装配方法。

学生们需要根据所加工的零件,进行组装并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零部件。

装配过程应当符合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中所学的机械装配工艺的要求。

机械制造工程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关键参数,能够描述各类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2.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性能及选用原则,能够分析不同材料的加工性能;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能够提出提高加工质量的措施;4. 让学生了解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工艺设计和方案制定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4.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工程概述: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机械加工方法:详细讲解车削、铣削、磨削、齿轮加工等常见机械加工方法,分析各种加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3. 常用机械加工材料: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及选用原则,重点分析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及特种材料的加工性能。

4.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分析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各种因素,探讨提高加工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5.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讲解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分析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定稿版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定稿版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仅供参考)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是在本专业方向学生已学习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技能综合训练。

这次专业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构设计的能力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一次基本训练。

二、设计要求1.能正确应用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分析零件的工艺可行性,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

2.能正确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夹具设计原理中的基本理论,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拟定夹具方案,设计夹具结构。

3.能够按照机械制图规范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4.熟悉和运用有关机制工艺、夹具等手册和资料,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方法。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本设计题目为:”***(指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工艺装备设计”。

(一)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工艺设计对象(由指导教师指定)(二)研究分析零件1.了解该零件在机械装备中的地位与作用。

2.对零件的图纸表达及结构特点分析。

3.对零件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4.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工艺性进行分析。

5.确定毛坯尺寸及其制造方法(三)确定生产类型及批量所有零件按照批量设计。

生产条件假定为本校已有设备。

(四)确定毛坯制造方法毛坯选择应按生产批量大小,非加工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它对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影响甚大。

分析毛坯时,注意余量的分配,浇冒口、分型面的位置等,毛坯的结构形式,对以后安排工艺和采取必要工艺措施有关。

用红笔在所发零件图上画出毛坯外形,如孔等未加工前的部位要全部涂红,最后,要在这张毛坯图上注全毛坯尺寸。

(五)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定工艺路线。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1. 确定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2. 确定课程设计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设计适合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使之既充分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又兼顾理论与实践。

3. 确定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以及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4. 设计评估方式:要在课程设计之初设想好评估方式,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师的教学成果。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笔试、实验成绩、课堂表现、论文报告、中期评估、结课汇报等多种方式。

5. 设计课程大纲:要根据上述要素设计出一份清晰、完整的课程大纲。

大纲应包括课程名称、学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估方式、教学方法等内容,以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

机械制造工程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教案

机械制造工程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机械制造工程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机械工程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

3. 熟悉机械制造工程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4. 具备良好的图纸阅读和技术标准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

3. 机械制造工程的常见设备和工具。

四、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程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3. 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的介绍,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刨削等常用加工方法。

4. 常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如车床、铣床、钻床等。

5. 图纸阅读和技术标准的基础知识,包括图纸符号、尺寸标注和公差要求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验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操作规范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七、教学参考资料1. 《机械制造工程学》- 栾嘉诚著2. 《机械加工工艺与设备》- 王大兴著3.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基础》- 顾放春著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机械制造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学时)第二周: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的介绍(4学时)第三周:常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4学时)第四周:图纸阅读和技术标准基础(2学时)第五周: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4学时)九、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执行,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机械制造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程学等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其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学及相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第一阶段:完成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机床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第二阶段:完成一套专用机床夹具的总体设计方案)(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内容:1、绘制零件图(按1︰1的比例)1张2、绘制毛坯图(按1︰1的比例)1张3、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套(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4、机床夹具总体方案图1张5、编写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始资料:零件图样1张;零件生产纲领为10000件/年;每日1班。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1)明确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

(2)绘制零件工作图一张(按1︰1的比例)。

(3)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

(4)拟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绘制零件的毛坯图一张(按1︰1的比例)。

(6)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一份(7)编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一份。

(8)绘制机床夹具总体方案图一张。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课程设计准备阶段:明确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收集原始资料,有关手册、绘制零件工作图,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

2)课程设计进行阶段:选择定位基准、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方案、加工顺序的安排、工艺路线的确定。

各工序内容的确定(包括设备及工艺装备的确定、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工时定额的确定和设备负荷率的确定);机床夹具总体方案设计3)课程设计整理答辩阶段: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编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答辩,成绩评定。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根据零件图样、生产纲领、每日班次等原始资料。

在确定了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之后,即可开始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1绘制、分析零件图,进行工艺审查1)熟悉零件图,了解零件材料及其力学性能,以便合理选择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以及确定切削用量、加工方法。

2)分析零件图上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依据,确定主要加工表面和次要表面,找出关键技术问题。

3)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要从选材是否得当,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加工的难易程度,成本高低,是否便于采用先进的、高效率的工艺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合理处可提出修改意见。

1.2选择毛坯制造方式,画毛坯图1)根据生产类型、零件结构、形状、尺寸、材料等选择毛坯制造方法,确定毛坯精度。

如零件为毛坯选用型材,则应确定其名称、规格;如为铸件,则应确定分型面、浇冒口系统的位置;若为锻件,则应确定锻造方式及分模面等。

2)查阅有关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根据毛坯制造方法及其毛坯精度确定毛坯余量及公差。

3)绘制毛坯图的步骤如下:用双点划线画出经简化了次要细节的零件图的主要视图,将确定的毛坯余量叠加在各相应被加工表面上,即得到毛坯轮廓(用粗实线表示)。

比例为1:1。

与一般零件图一样,为表达清楚某些内部结构,可画出必要的剖视、剖面。

对于由实体上加工出来的槽和孔,则不必在毛坯图上表达。

在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主要尺寸及公差,标出加工余量的名义尺寸,标明毛坯技术要求。

如毛坯精度、热处理及硬度、园角尺寸、拔模斜度、表面质量要求(气孔、缩孔、夹砂)等。

1.3拟订工艺路线应考虑几个加工工艺方案,分析比较后,从中选出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

1)首先选择定位基准。

根据零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毛坯的具体情况,按照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确定各工序合理的定位基准。

基准选择的好坏对保证加工精度、确定加工顺序及工序数量的多少、夹具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被加工零件上的定位基准、夹紧部位和加工表面三者要互相协调、全面考虑。

2)决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划分加工阶段。

根据各表面的加工要求,先选定最终的加工方法,再由此向前确定各准备工序的加工方法。

决定表面加工方法时应对照每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当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可参见下表列出各加工表面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3)根据零件的工艺分析、毛坯状态、选定的加工方法及其热处理要求,划分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不同的加工阶段。

4)根据工序集中与分散原则。

各表面加工方法确定之后,应考虑哪些表面的加工适合在一道工序中完成,哪些则应分散在不同工序进行为好,从而可初步确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工序总数及内容。

从发展角度来看,当前一般按工序集中原则来考虑。

5)根据以上初拟加工工艺路线。

结合已考虑和确定的问题(如基准、各表面加工方法、工序集中与分散、热处理方式、检验、加工阶段划分等),即可初步制订出较完整、合理的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机械加工顺序的安装一般根据: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基面先行,热处理按段穿插,检验按需等原则加以安排。

6)选择确定加工设备及其刀具、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

根据生产类型与加工要求,使所选择的机床及工艺装备既能保证加工质量,又经济合理。

中批生产条件下,通常采用通用机床加专用工艺装备;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多采用高效专用机床、组合机床流水线、自动线与随行夹具。

这时应认真查阅有关手册,应将选定的机床或工装的有关参数记录下来,如机床型号、规格、工作台宽度T形槽尺寸;刀具形式、规格、与机床连接关系;夹具、专用刀具设计要求,与机床连接方式等等,为后面填写工艺卡片和夹具(刀具、量具)设计作好必要准备。

1.4机械加工工序设计1)确定加工余量。

毛坯余量(总余量)已在画毛坯图时确定,这里主要是确定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一般可用计算法、查表法或经验估计法三种方式来确定。

设计时参阅有关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用查表法按工艺路线的安排,逐工序、逐表面地加以确定。

2)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

计算工序尺寸和标注公差是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工作之一。

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经济加工精度确定(可查阅有关的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3)当定位基准(或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如单纯孔与外圆表面的加工;单一平面加工等),可采取“层层剥皮”的方法,即将余量层一层层叠加在被加工表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每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再按每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在对应的工序尺寸上,以工序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表表示。

4)当定位基准(或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即加工中基准多次变换时,此时应按尺寸链原理来计算确定工序尺寸与公差,并校核余量层是否够切。

本次课程设计以指定的一、二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和公差的计算及余量校核,应写入课程设计说明书,并要附以必要的简图。

(参考有关工艺尺寸链计算示例)5)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

选择切削用量的一般原则是保证加工质量,在规定的刀具耐用度条件下,使机动时间少、生产率高。

应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几何角度、耐用度等)。

在选择切削用量时,首先确定切削深度(现标准称为背吃刀量。

粗加工时尽可能等于工序余量);然后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选择较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切削速度与耐用度或机床功率之间的关系,用计算或查表方法求出相应的切削速度(精加工则主要依据表面质量的要求)。

本次设计可参阅有关的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采用查表法。

6)组合机床的切削用量选择,具体数据可查阅有关参考文献。

一般多轴加工组合机床要比通用机床单刀加工的切削用量约低20%~30%左右。

7)制订时间定额。

本次设计作为一种对时间定额确定方法的了解,可只确定一个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

可采用查表法或计算法(参阅有关的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8)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图)。

将以上已确定的内容,按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所要求的项目按序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的格式参见附表)。

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的纪律性文件,填写时字迹应端正,表达要清楚。

工序卡中工序简图的要求如下:1)简图可按比例缩小,用尽量少的投影视图表达。

简图也可以只画出与加工部位有关的局部视图,除加工面、定位面、夹紧面、主要轮廓面外,其余线条均可省略,以必需、明了为度。

2)被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其余均用细实线表示。

3)应标明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及粗糙度要求。

4)应以规定的符号标明本工序的定位、夹紧表面。

几种常见的定位、夹紧符号可参考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2 机床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的方法及步骤设计一套由指导教师指定某道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总体方案。

机床夹具设计应根据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中所规定的原则和要求来进行(如工序名称、加工技术要求、机床型号、前后工序关系、定位基准、夹紧部位、同时加工零件数量等)。

设计机床夹具时,除应满足工艺设计规定的精度和生产率要求外,还应符合可靠、简单、方便的原则。

即做到零件在夹具中装卸方便;夹具在机床上装夹、校正方便;加工中对刀、测量方便;操作简便、省力、安全等。

此外,还应易于排屑,夹具本身结构工艺性要好。

2.1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任务(1)分析工件的产品图通过分析工件的零件图,了解被加工工件的形状及结构特点、材料及毛坯制造方法、加工技术要求(如尺寸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热处理等)、零件各表面间的尺寸关系、加工余量大小及生产类型等。

(2)研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本工序的工序卡片了解该工件整个加工工艺过程,明确本工序前有哪些表面已经加工,还有哪些表面等待加工。

哪些表面可作为本工序加工的定位基准,本工序的加工要为以后工序的加工创造哪些条件。

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工艺对夹具设计的要求。

例如本工序以工件的最终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面时,夹具设计需注意不应破坏该表面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还要了解本工序所用设备类型及刀具形状、尺寸与切削用量等。

(3)掌握本工序所用机床的规格和性能可以通过翻阅本工序使用机床的说明书,掌握本工序所用机床的主要尺寸规格,特别是与夹具相关联部位的尺寸,如车床主轴轴颈连接螺纹、止口和锥孔的尺寸,铣床主轴的尺寸,铣床、刨床、钻床和镗床工作台尺寸及T型槽的尺寸等。

2.2夹具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机床夹具总体结构方案的确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设计程序,方案的优劣往往决定了夹具设计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