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合集下载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引言概述:基本药物是国家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内必需的医药保健品种,它们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为了合理、规范地管理和应用基本药物,国家制定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这一管理办法的内容。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意义1.基本药物的定义和分类a.基本药物的概念和特点b.基本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基本药物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a.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药物b.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利器第二大点: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原则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a.基于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的选择b.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2.管理办法的指导思想a.推动基本药物的研发和供应b.鼓励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药物应用决策第三大点: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具体内容1.基本药物的储备和分配a.基本药物的储备和供应链管理b.合理分配和监督使用的机制2.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a.建立和完善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制度b.促进临床决策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第四大点: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实施问题与挑战1.医生的角色和责任a.提高医生的临床决策水平和用药素养b.加强医生间的协作和沟通2.患者的意识和参与a.患者药物素养的提升b.促进患者参与药物应用决策的机制第五大点: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评估与改进1.评估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效果a.制定评估指标和方法b.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2.改进管理办法的措施a.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管理办法的改进b.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管理者的能力总结:《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合理、规范地管理和应用基本药物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它鼓励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药物应用决策,推动基本药物的研发和供应,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医生角色和责任的问题、患者参与的挑战以及管理效果的评估与改进等诸多问题。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加强培训和教育,可以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提升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水平和效果。

2.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

2.适用范围适用于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3.制度要求3.1.为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医师和药剂人员要执行国家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的原则。

3.2.对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新药遴选时优先选择基本药物,保证基本药物配备率符合规定,并根据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逐步调整。

3.3.对于国家和省动态调整新增补基本药物品种和临床新需求的再次新增品种,在满足“一品两规”的情况下,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医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及数量达标情况和医院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意见,交主管业务院长批准执行。

3.4.凡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目录药物必须全部在“省药品采集监督管理平台”上采购,采购价不得高于网上最高价限。

3.5.药学部门要定期公示基本药物价格,接受公众监督。

3.6.根据临床科室实际用药情况,细化各科室基本药物用药品种比和用药金额比,实行科主任责任制,确保全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标。

3.7.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相关专家对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实施监控,按季度通报各临床科室基本药物用药品种比和用药金额比。

3.8.实行处方点评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相关专家定期对基本药物处方进行跟踪检查、统计分析,定期公布点评结果。

及时干预不合理用药行为,对使用比例不达标的科室和严重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由业务院长对医师和科主任进行诫勉谈话。

3.9.药学部门应定期组织对临床医师和药师进行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

3.10.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发挥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的作用,促进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3.11.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列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并对不达标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罚、通报批评。

由于特殊情况或特殊患者等因素影响未达标者,结合处方点评酌情扣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抗菌药物是现代医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但其不合理使用已经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等。

因此,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处方和销售1.抗菌药物只能由有资质的医师开具处方,并在处方上注明使用目的、剂量、疗程等相关信息。

2.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购买、储存和销售环节的可追溯性。

3.药房必须制定专门的销售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包括对购买者进行身份验证和用药目的的询问,同时记录销售信息以便跟踪使用情况。

二、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评估1.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科学的抗菌药物使用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不合理使用进行纠正,并推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

2.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医师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临床路径和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

3.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日报告制度,及时上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便于监督和追踪。

三、提供培训和教育,加强应用的合理性1.医院应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政策与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抗菌药物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和教育。

2.各临床科室应组织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化操作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合理用药的意识,从而降低不合理使用的风险。

3.针对患者,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知情同意制度,明确告知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目的、效果、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提醒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加强监管和督导,提高管理水平1.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和督导,定期检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

2.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统计制度,并上报相关数据给卫生主管部门,便于相关部门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管理水平。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保护公众健康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的示范文件的草稿,用于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维护公众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包括抗菌药物的处方、发药、使用和监测等环节。

第三条鼓励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治疗指南,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规范化治疗,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第四条抗菌药物应用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疾病的特点、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毒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第五条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应遵循“安全”、“高效”、“经济”和“合理”的原则。

第二章抗菌药物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的购销、库存、发放、处置、使用及使用质量监督的管理要求。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报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的认知水平。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库存管理,确保抗菌药物的储存、配送和使用等环节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章抗菌药物使用要求第十一条临床医师应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明确诊断和病原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治疗指南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第十二条临床医师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用药剂量。

第十三条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守说明书中的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和禁忌症等要求。

第十四条临床医师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避免过长的使用时间,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保护公众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所有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在抗菌药物的处方和应用中。

第三条抗菌药物的管理应当坚持科学合理、规范用药、精准施治的原则。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第四条将抗菌药物分为三个级别进行管理,分级依据包括但不限于药物的特性、耐药性等因素。

第五条第一级抗菌药物为常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可以由甲级医院的临床医生合理使用。

第六条第二级抗菌药物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必须由医疗机构的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第三级抗菌药物为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必须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授权的专家组评审通过后方可使用。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处方和使用第八条临床医生在处方抗菌药物时,应当按照抗菌药物的等级进行选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

第九条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长。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抗菌药物的处方和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应当定期报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四章对违规行为的处理第十二条对于违反本办法的医疗机构或临床医生,将根据违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十三条对于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当进行教育和告诫,必要时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章监督和检查第十四条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将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对于发现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将依法予以处罚,并公开通报。

第十六条对于发现医疗机构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不规范问题的,应当及时通知医疗机构并要求整改。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制度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制度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制度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制度
一、引言
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规范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保障医疗
质量和患者安全。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二、基本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1、基本药物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满足公众基本卫生需求的常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

2、基本药物的分类:按照作用机理、药效和适应症划分。

三、基本药物目录的确定和调整
1、基本药物目录的确定原则:依据临床需求、疾病流行病学和
治疗指南。

2、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程序:根据临床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
基本药物目录。

四、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
1、基本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根据药物说明书、临床指南和
专家共识确定。

2、基本药物的用法与用量: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确定。

3、基本药物的治疗监测:监测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基本药物的供应和采购
1、基本药物的供应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2、基本药物的采购管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采购。

3、基本药物的储存和保管: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基本药物的信息共享与评估
1、基本药物的信息共享:建立药物信息平台,方便医务人员查询和获取相关信息。

2、基本药物的评估:对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七、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表。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
1、法:法是指法律。

2、注释:对于相关法律名词或术语的解释和说明。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药物临床应用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和管理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应建立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以确保医疗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一、背景与目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基于以下背景和目的:1. 国家卫生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在药物临床应用方面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2. 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规范、安全的药物临床应用体系。

3.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用药安全。

二、管理范围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的选购、采购和储存。

2. 药品配送和发放。

3. 药品质量监控。

4. 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指导和监督。

5. 不良药物反应监测和上报。

三、制度管理机构与责任为了确保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职责,分工明确,层级分明。

1. 药学部门药学部门是医疗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核心部门,其职责包括:- 药物的选购,确保药物品种质量符合要求,价格合理。

- 药物的储存与配送,确保药品储存环境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 药物质量监控,实施药物质量检测,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 临床用药指导与监督,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

2. 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是药物临床应用的直接执行部门,其职责包括:- 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 负责药物的配药、发放和管理,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需要负责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包括:- 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

- 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

- 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建立药物临床应用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制度执行和监督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是保障制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随着抗菌药物滥用引发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成为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建立健全的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1. 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提交使用申请,并由专业药师或药学专家进行审批的流程。

审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病情、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等因素,并记录下审批结果和理由。

2.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清单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更新抗菌药物清单,明确规定每种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推荐的规范使用剂量。

清单应具体明确每种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以便医生参考,并避免滥用和错误使用。

3. 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制度,该制度可包括临床应用指南、用药参考手册等。

这些指导文件应由专业的药学或医疗专家编写,明确不同疾病和病原体的首选抗菌药物,并推荐适当的用药方案和疗程。

4.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该制度通过收集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数据,评价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监测指标可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频度、使用原因等,以及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以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和临床决策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抗菌药物的药理学、临床应用指南、药物相互作用等,以及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药性防控的知识。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机制1. 医疗机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

这包括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制定内部审查评价标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检查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并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导致的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范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药物选择和配方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步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原体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使用过多和过少的抗菌药物,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2. 抗菌药物的使用方式和剂量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方式和剂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因素。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地确定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给药过量或不足,以免导致药物浓度不足或药物毒性过大。

3. 抗菌药物疗效的监测和调整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如果需要,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或给药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4.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和管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监测和管理措施,包括暂停或更换药物、调整剂量等。

5. 抗菌药物使用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应该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了解最新的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提高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认识和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安全使用。

药物应用临床管理制度范本

药物应用临床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涉及药物使用的部门。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本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2. 药剂科负责药物采购、储存、调配、配送等工作,并负责对临床科室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3. 临床科室负责按照本制度要求,规范药物临床应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四、药物遴选与采购1.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需求,制定本医院药物目录。

2. 药剂科根据药物目录和采购计划,进行药物采购,确保药物质量、价格合理、供应充足。

3. 药物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招标采购制度。

五、药物储存与调配1. 药剂科应按照《药品储存与养护规范》要求,对药物进行储存、养护,确保药物质量。

2. 药剂科应设立药物调配室,配备专业药师负责药物调配工作。

3. 药物调配应严格执行处方审核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六、药物临床应用1. 临床科室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药物,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2. 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药物处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3. 临床药师应参与药物治疗,对药物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 临床科室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

2. 药剂科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医院应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

八、监督检查与评价1.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定期对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药剂科定期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要点:
1. 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针和指南: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地抗菌药物敏感性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针和指南,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等。

2. 医生合理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原学资料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其剂量。

3. 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监测与评估,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种类、疗程等。

4.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关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5. 开展抗菌药物管控与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管控与评价体系,设置合理的审核制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评价,及时对不合理使用进行纠正和改
进。

6. 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教育,告知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的认识。

7. 促进多学科协作:医疗机构应加强多学科协作,包括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科等多学科的合作,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引言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定义
2、抗菌药物管理的原则与目标
2.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2.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2.3 抗菌药物管理的目标
3、抗菌药物使用的授权和监管制度
3.1 抗菌药物使用的授予权限
3.2 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与审批
4、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原则
4.1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4.2 抗菌药物剂量与疗程原则
4.4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
4.5 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5、抗菌药物使用的宣教与培训
5.1 医院内部宣教与培训
5.2 患者及其家属宣教
5.3 外部宣教与合作
6、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与反馈
6.1 监测指标
6.2 监测内容
6.3 监测与反馈机制
7、抗菌药物库存管理
7.1 采购与供应管理
7.2 入库与出库管理
7.3 库存监管与报废
8、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安全管理 8.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管理
附件:
附件一、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流程图
附件二、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
附件三、抗菌药物疗效评价表
附件四、抗菌药物使用统计与分析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卫生健康委员会:指负责卫生健康工作的职能部门。

2、医疗机构:指进行医疗活动的各类单位,包括综合医院、专
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

3、合理使用:指医生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抗菌
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三、责任与义务1.医院管理层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并保障其执行。

2.临床科室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3.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规则执行,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4.临床药师应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估和监测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

5.药学部门应负责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和配送,建立抗菌药物的使用台账。

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进行用药。

(3)严禁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如预防性使用、自行调整剂量和疗程等。

(4)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和转换治疗,避免抗菌药物的重复使用。

2.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批和管理:(1)临床科室需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审批抗菌药物的申请和处方。

(2)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目的、剂量和疗程等,建立病历和抗菌药物使用记录。

(3)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抗菌药物知识普及与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活动,包括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等内容。

2.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应覆盖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和药师等。

附件:1.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2.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表3.抗菌药物使用指南4.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stipulate the management of drug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对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保持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耐药菌株的风险,制定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抗菌药物是一类特殊的药物,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如果不加以合理使用和管理,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内容1. 临床用药指南:明确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规范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用药审批制度:建立用药审批机制,对抗菌药物的开具和使用进行审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 用药监测: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指导其调整用药方案。

4. 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建立耐药监测机制,定期对医院内耐药菌株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传播。

5. 专项培训:对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用药合理性和规范性。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实施步骤1. 确立管理团队:设立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包括院感科、药学部、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共同负责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

2. 制定管理规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3. 开展培训工作: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4. 建立监测机制: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分析用药数据,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耐药情况。

5. 定期评估: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制度。

四、结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耐药菌株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规定,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由医务科、感染科、药剂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其中医务科负责人担任组长,药剂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第六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监测与评价第七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定期收集、整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进行监测与评价。

第八条监测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用药适应症、用药时间、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第九条评价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细菌耐药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第十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第四章干预与整改第十一条对监测评价中发现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提醒、教育,情节严重的,应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二)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应限制其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数量。

(三)对存在细菌耐药问题的抗菌药物,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限制使用、停用等。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定期组织整改,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明显或者潜在的副作用,或者需要严格控制使用的抗菌药物。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感染性疾病谱、细菌耐药状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制定本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并定期更新。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选用指征、使用方法、监测和评估机制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工作。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水平。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引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公众健康、控制医疗费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

本制度旨在确保基本药物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并促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开展药物治疗工作。

二、制度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遵循公平原则,保证基本药物的价格公正合理,让广大群众都能平等获得基本药物的治疗效果。

2. 可行性原则制度制定时考虑到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确保管理办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各级医疗机构都能按照规定合理执行。

三、基本药物的确定和调整1. 确定基本药物的依据基本药物的确定依据是国家药物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

国家药物目录是根据临床需求、疾病谱和医学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的,而基本药物目录是在国家药物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来的,以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主要考虑。

2. 基本药物调整机制为了适应医疗技术和临床需求的发展变化,基本药物清单需要进行定期调整。

调整的依据主要是最新的医疗技术和国际经验,并通过相关科学研究和专家论证来进行决策。

四、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供应1. 采购方式基本药物的采购一般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确保药品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2. 供应保障为了确保基本药物的供应充足,国家制定了多项措施。

例如,建立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配送制度,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来降低药品价格,并确保供应稳定。

五、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与使用1. 药物管理责任医疗机构应设立药物管理委员会,并明确药学部门的职责,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的药物管理制度。

2. 合理用药医务人员应遵循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合理选择基本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要加强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的报告,确保用药安全。

六、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 评估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国家通过定期对基本药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改进工作。

PDC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PDC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PDCA_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在医疗领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我们需要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

PDCA循环是一种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PDCA循环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二、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应用1、计划阶段(Plan):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和定义问题,以及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我们需要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2、执行阶段(Do):执行阶段是实施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策略。

在此阶段,我们需要确保所有医务人员都了解并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同时也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整。

3、检查阶段(Check):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对患者的随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耐药性的监测等方式来进行评估。

4、行动阶段(Act):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我们在这个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例如,如果发现有患者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我们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或者对医务人员进行再次培训。

三、结论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可以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

通过PDCA循环,我们可以系统地识别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将PDCA循环进一步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在计划阶段,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问题识别和分析;在执行阶段,我们可以制定更详细的操作指南;在检查阶段,我们可以采用更多的评估指标;在行动阶段,我们可以实施更具体的改进措施。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基本药物是指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医疗机构的诊疗特点和经济社会条件,通过综合比较、专家共识确定的满足全人群基本医疗需求、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

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为了规范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病患的安全用药和用药权益。

2. 原则:(1)临床必要性原则:基本药物的使用应基于医学证据和临床指南,确保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疾病特征、生理状况等个体差异,科学选取合适的基本药物。

(3)经济合理性原则:基本药物应具有适宜的价格,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4)科学技术进步原则: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发现,及时调整和更新基本药物的管理办法。

三、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基本药物应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1)疾病符合该药物的适应症;(2)疾病临床特征与该药物的使用相符;(3)其他治疗措施无效或者不适合该患者;(4)患者对该药物不具有明确的禁忌症。

2. 禁忌症:基本药物应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1)疾病存在明确的禁忌证;(2)患者对该药物已知存在过敏或者严重不良反应。

四、剂量和给药途径1. 剂量:基本药物的剂量应根据不同疾病和患者的特点合理确定,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学指南的推荐。

2. 给药途径:基本药物的给药途径应根据疾病类型、患者年龄、患者状态等因素进行选择,以求最佳疗效。

五、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1. 不良反应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定期进行不良反应的统计和分析。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不良反应处理:对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和处理措施,包括调整剂量、更换药物或进行其他支持性治疗等。

药物临床应用的规章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的规章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的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药物临床应用的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临床试验1. 临床试验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后方可进行。

2. 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案应当符合伦理要求,确保患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3. 临床试验应当明确研究目的、方法、人选标准、随访要求等,并进行严格管理。

4. 临床试验结果应当真实可靠,不得隐瞒或篡改数据。

三、药物选择1. 临床医生在选用药物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 选用药物应当遵循“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原则,不得盲目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或超出适应症的药物。

3. 使用新药物时,应当严格遵循新药临床试验的规定,确保患者安全。

4. 对于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应当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四、用药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用药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监测等环节。

2.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当符合规定,明确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和疗程等内容,防止用药错误。

3. 护士在给药时应当核对患者身份和病历,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患者应当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如有不明确的地方应当及时向医生咨询。

五、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2. 医生在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当及时处理和记录,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3. 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生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向医生咨询并报告。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应当进行严厉处理,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2. 对于严重不良反应或药物事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七、附则本规章制度由医疗机构负责执行,必须严格遵守,确保药物临床应用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为药物临床应用的规章制度,希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严格执行,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分为三部分内容:一、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二、处方点评与持续改进。

三、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

一、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十五条: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对医疗机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对药品质量的管理,药品技术服务的管理和药品临床应用的质量管理。

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是中间最重要的一环,药品的质量和药品的技术服务,都是为了保证药物临床应用的质量。

因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其强调的就是一个实施监督管理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物质,因而,保证这样的治疗疾病的过程,能够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一个原则,则是我们监督管理的一个内容。

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的核心就是药物的合理用药,而药物应用的对象是患者,因而尊重患者的权益则是我们重要的内容。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

临床药师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这提示我们,药师不仅是一个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仅仅在事前的一个处方审核,而是全职参与,即深入到病房之中,和医生、护士一道参与到药物临床应用的全过程的一个内容。

临床治疗团队,在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是怎样开展工作的?药师又是怎样发挥职能起到作用的?让我们了解一下药物临床应用的过程。

患者来求职问药,其目的就是为了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

什么是诊断?有些人曾说不能诊断如何用药?诊断是用药的前提。

诊断就是根据症状及临床检查或者临床资料来识别病人所患的是什么样的疾病。

病人的资料的获取首先是通过问诊,病人陈述其健康的问题,他的期望、他的情感、行为及生活方式、社会状况、经济状况,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了解病人的病史,以为诊断提出线索。

药师也要认真的去听取,从而了解病人。

在整个的用药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需要用药的问题呀?有没有什么药物禁忌呀?曾经有没有过病史?等等这样一些内容。

查体,是通过体征的表现来验证患者所说的症状,最后实验室检查,以进行明确的诊断。

诊断就是一个综合分析、推理、评价各项检查结果为临床意义的过程,而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进行实施干预计划。

其干预计划,就是干预和改变患者的一种特定的健康的状态,为解除病痛所作的活动。

整体评价和干预计划的制定,是由医师、药师共同协商,并且和病人协商的一个结果。

我们说药师已不仅仅是,仅仅对医师的处方、用药医嘱的审核,而是同医、药、护一体化的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要全程参与的过程。

药师要听取患者的一些健康问题,并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者是调整的方案,并指导病房的护士去请领、使用与药品的一些管理的内容。

同时在用药的过程中,还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在患者用药后,还要对药物的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实施处方和用药医嘱点评以及干预的内容。

所以说我们说药师是和医生、护士共同对药物的治疗负责任。

从上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不仅仅是对医疗机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全过程的一个监督管理的内容。

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是一个集知识、理解、判断、操作过程、技能、管理和伦理为一体的系统。

体现在对患者的知情和隐私权的一个保护的内容,其知识、理解、判断是在我们诊断、用药选择、筛选以及整个过程的一个学习、分析、判断。

同时其调剂的操作、护理等等这样的内容也是这样在这个整个的体系当中,而该系统的目的在于保证药物的使用的合理性,确保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从中我们得出,药学的工作模式已经由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药师不仅仅涉足了临床用药的领域,参加查房,对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而且还有对特殊药物的管理,像医务人员、其他药学人员、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提供药物的咨询服务。

为了保证合理用药安全有效,实际上我们还要做一些监测报告,比如说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从而发现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对提供药品的质量负责,其实我们最重要是对于药品使用结果的负责。

更加明确了用药的一个管理,是我们现代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中心的任务,而合理用药则是临床用药的一个核心的任务。

如何实现?我们又有了更细的一个明确的规定。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机构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并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循有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使用药物;对医师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对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实施处方和用药医嘱点评与干预。

这三条的内容,实际上都是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当中对于一个制度建设、工作程序以及对于药物应用以后的处方和医嘱点评的内容。

我们把它概括成这样的三个层面:首先,医疗机构必须执行的是法律的层面。

法律、规章和行政法规。

医疗机构必须贯彻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等。

法规层面是强制执行的,是一个底线,是必须做的。

有了这个法规,其实我们还要根据法规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这就是我们最下面的一个层面。

医疗机构要制定基本药物临床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还要制定什么?临床用药的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不良反应、用药监测、用药错误的监测报告,以及药品损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制度,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还要有一些应急的预案等等。

我们说这三个层面,法规层面是国家的政策,是强制执行的,技术的层面是国家制定的一些临床应用的原则了、路径了等等,是推荐执行的。

实际上是我们在开处方、审核处方的一个依据。

患什么样的病用什么的药,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这在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路径以及说明书中都明确规定了。

因而医生开处方的一个依据就是这样的,那我们要求药师审核,也同样是用这样的一些依据去进行完成,是应该遵循的内容。

管理层面,是企业制定的内容。

那我为什么把它分成两个?首先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是一个推荐的内容,要优先使用的,而抗菌药物是一个限制使用的,那我们要明确这些,而且现在都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点的检查和重点实施的内容,基本药物是我们的国策,抗菌药物的限制是我们目前大力推荐的一个内容。

同时为了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我们又对药品的安全性的内容,比如临床用药的监测呀等等的内容进行了一些制度的制定。

我曾经展示过这样的一张片子,那这里强调的就是医疗机构的一个制度建设,一个文件管理的内容。

医疗机构要根据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这样的管理的要求,制定一些工作层面的一个程序性的一个内容,要制定,比如说找回了、标签使用了等等这样的一些工作制度。

为了确保每一项能够更加仔细的完成,我们还制定了一些SOP,我们把它叫做操作规程,而这些操作规程则是一些细则,能够告诉我们如何去操作、如何去实现、如何去完成,比如谁来做、怎样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在什么地点做等等,是一些完全的细则。

而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完成,所以说我们做了所有的工作之后,我们还要填写记录和表格。

而我们这些细则的内容常常是以法律法规为标,为准绳,以指导原则、治疗指南为依据来进行制定的。

我们知道医疗机构的管理就是看好物、管好事、对好人。

我们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其实同样也是这样的一个内容,比如说管好物,制定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等等一些内容。

看好事?比如说我们的处方点评这样的事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了等等这样的一些事情是如何做的。

对于人,我们有临床药师的制度,医师药师签字卡及签名留样或者是专用签章备案制度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来保证我们临床用药全过程这样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内容,从而通过制度来实施我们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立即向药学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与记录。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这一条也是提示了三个层面:首先我们要有制度的层面。

第二我们临床科室医药护要及时的发现出现这样的不良反应错误和损害事件,在发现时要做好救治患者,同时报告事件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个记录我们即要是把它纳入到病历的记录之中,我们的病历,同时还要纳入到我们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记录之中。

在临床检查的时候,这种追踪检查它是需要协调一致的。

同时,我们不仅向医院部门报告,还要向上级部门报告。

这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发生率。

有些药品不良反应是十分常见的,发生率为1/10,而有些实际上这是罕见的,对于罕见的、迟发的不良反应我们是很难监测的,因而这也是我们的监测重点。

(ppt14)在这幅图里我给出了一个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和怎样接受检查的内容?首先对医疗机构来说,要制定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和程序。

有了制度是为了执行的,医师、药师、护士他们对于患者的用药情况要进行监测。

监测的重点就是非预期的,不是我们能够设想到的,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还有原始记录。

当然发生了所有的不良反应我们都要记录在案。

当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的时候,我们要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做好医疗记录。

在救治的同时我们还要做的是什么?我们要保存好相关的证据,这些证据就是药品、药品的一个留样。

有人说出现不良反应我们还留什么样的物品?实际上当我们比如说在一个静点的过程中,病人发生了状况,出现了问题,那我们就要把药品封存,同时输液器了等等,这些同时封存。

我们以便发现这个是什么样的问题,而后我们还会针对这个药品进行继续的、持续的调查。

从而发现和了解具体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质量监测了等等。

并要按照规定上报卫生部门或者药监部门,在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平台上,与医疗安全事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处理。

上级检查的时候怎样去做?其实他们常常是要查看不良反应药害事件,有没有制度、有没有报告,并且对照报告来追踪查看病例。

所以我们这一系列的工作是一个从头按形式、按内容,内容要划的细,要从头至尾完整的一个管理的内容。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2006年4月份,广东中山医院的多名病人出现了急性肾衰竭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患者都使用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是注射液出了毛病还是患者的问题?经过对于注射液进行检验,发现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面含有工业原料二甘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