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检测(附答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积累(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积累(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积累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可与不()(2)臣愿奉璧西入秦()(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5)秦自缪公以来()(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之意(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义:今义:)(2)传以示美人..(古义:今..及左右义:)(3)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今义:)(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今义:)(5)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今义:)(6)明年..复攻赵(古义:今义:)(7)相如前进..缶,因跪请(古义:今义:)(8)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今义:)(9)位在廉颇之右.(古义:今义:)(10)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今义:)(11)臣所以..而事君者(古义:今..去亲戚义:)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1)舍.相如广成传舍(活用:意思:)(2)左右欲刃.相如(活用:意思:)(3)乃使其从者衣.褐(活用:意思:)(4)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活用:意思:)(5)秦御史前书.曰(活用:意思:)(6)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活用:意思:)(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活用:意思:)(8)怒发上.冲冠(活用:意思:)(9)奉璧西.入秦(活用:意思:)(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活用:意思:)(11)秦王恐其破.壁(活用:意思:)(12)宁许以负.秦曲(活用:意思:)(13)毕礼而归.之(活用:意思:)(14)完.璧归赵(活用:意思:)(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活用:意思:)(16)且庸人尚羞.之(活用:意思:)四、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②秦贪,负其强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3)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则幸得脱矣③而君亦幸赦臣(4)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②顾野有麦场④莫我肯顾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6)之:①伐齐,大破之②秦昭王闻之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壁③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④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⑥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8)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不如因而厚遇之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⑤蒙故业,因遗策(9)于: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而君幸于赵王③故燕王欲结于君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⑦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参考答案】一、(1)“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奉”通“捧”,用手托(3)“庭”通“廷”,朝廷;(4)“案”通“按”,审察、察看(5)“缪”通“穆”;(6)“孰”通“熟”,仔细二、(1)严—古:尊重;今:严格(2)美人—古:妃嫔;今:美貌的女子;左右—古:侍从;今:方位词(3)指示—古:指给……看;今:上级对下级的指导(4)约束—古:遵守约定;今:限制使不越出范围(5)因而—古:趁势就;今:连词,表结果。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知识梳理测试(共150分)第一部分:实词(60分,每小题5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廉颇为赵将,伐.齐②功矜自伐.B.①拜.为上卿②甘拜.下风C.①使人遗赵王书.②与朱元思书.D.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平易.近人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徒.见欺②徒.有其表B.①即患.秦兵之来②患.得患失C.①窃计欲亡.走燕②亡.羊补牢D.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②会.天大雨,墙坏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大王亦幸.赦臣B.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走.马观花C.①宁许以负秦曲.②流觞曲.水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却.匈奴七百余里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使人发.书至赵王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①宁许以负.秦曲②秦贪,负.其强C.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忠言逆.耳利于行D.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大王必欲急.臣②急.中生智B.①秦将王翦破.赵②大破.之,取阳晋C.①乃辞谢.②谢.家来贵门D.①固.请②秦孝公据崤函之固.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①实不可得.②吾得.兄事之C.①舍.相如广成传②舍.己为人D.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生命诚.可贵B.①间.至赵矣/道芷阳间.行②立有间.C.①臣请就.汤蠖②金就.砺则利D.①而绝.秦赵之欢②而绝.江河8.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邻之厚.,君之薄也B.①卒.廷见相如②卒.相与欢C.①示.赵弱且怯②璧有瑕,请指示.王D.①赵王遂.行②天遂.人愿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以绝.秦望②绝.类弥勒B.①赵王鼓.瑟②填然鼓.之C.①左右皆靡.②望其旗靡.D.①相如顾.招赵御史书曰②三顾.茅庐1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有志者事竟.成②秦王竟.酒B.①终不能加.胜于赵②邻国之民不加.少C.①徒.以吾两人在也②郯子之徒.D.①且相如素.贱人②素.善留侯张良1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相如引.车避匿②引.以为流觞曲水B.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②相与..为一C.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D.①蔺相如固.止之②固.若金汤1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顾.吾念之②瞻前顾.后B.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②急.人之困C.①赵王悉.召群臣议②书不能悉.意D.①召有司案图.②图.穷而匕见1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下②相如因.持璧却立B.①鄙.贱之人②越国以鄙.远C.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于秦王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①有智谋,宜.可使②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1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相如闻,不肯与会.②度道里会.遇之礼毕B.①肉袒负.荆②决负.约不偿城C.①廉颇为.赵将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①舍.相如广成传②为赵宦者缪贤舍.人第二部分:虚词(30分,每小题5分)1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壁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②廉颇者.,赵赵之良将也C.①夫赵强而.燕弱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D.①何以.知之②以.此知之1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故燕王欲结于.君B.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臣乃.敢上壁C.①即患秦兵之.来②均之.二策D.①臣窃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其人勇士②臣以为1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②已而.相如出B.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②以.相如功大D.①会于.西河外渑池②设九宾于.廷18.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宁许以.负秦曲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①有攻城野战之.大功②不忍为之.下C.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②不如因而.厚遇之D.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于秦王②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1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乃.使其从者衣褐②今君乃.亡赵走燕B.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②吾所以..为此者C.①传之美人,以.戏弄臣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D.①况于.将相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第三部分:句式(30分,每小题5分)20.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会于西河渑池之外B.乃设九宾礼于廷C.霜叶红于二月花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何以知之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斯是陋室,何陋之有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君何以知燕王2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以勇气闻于诸侯C.见笑于大方之家D.徒见欺第四部分:翻译(30分,每小题5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以及语句的通顺。

《廉颇》《鸿门宴》知识整理测试参考答案

《廉颇》《鸿门宴》知识整理测试参考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知识整理测试参考答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参考答案一.实词1.解释加点字⑴拜.为上卿(授予官职)⑵使人遗.赵王书(送)⑶徒.见欺(白白地)⑷均.之二策(衡量)⑸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假使,果真)⑺秦贪,负.其强(依仗)⑻大王必.欲急.臣(假如/逼迫)⑼舍.相如广成传(安置)⑽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只,只是)⑾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占)⑿寡人窃.闻赵王好音(私下)⒀且相如素.贱人(素来,向来)⒁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欢(拂逆,触犯)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⒃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敬畏)⒄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⒅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⒆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理屈,理亏)⒇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不过/只,只不过)2.通假字⑴可予不?(不—否)⑵设九宾于廷(宾—傧,傧相)⑶拜送书于庭(庭—廷,朝堂)⑷召有司案图(案—按,察看)⑸请奏盆缻(缻—缶,瓦器)⑹肉袒伏斧质(质—锧,承斧的砧板)⑺臣愿奉璧往使(奉—捧,用手捧着)⑻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熟,仔细)⑼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佯,假装)3.词类活用及意义⑴舍.相如广成传舍(名—动,安置)⑵左右欲刃.相如(名—动,诛杀)⑶臣乃敢上.璧(名—动,献上,进献。

)⑷毕礼而归.之(使动,让……回去)⑸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名—动,祝…长寿)⑹而相如廷.斥之(名—状,在朝堂上)⑺且庸人尚羞.之(意动,以……为羞)⑻怒发上.冲冠(名—状,向上)⑼相如奉璧西.入秦(名—状,向西)⑽相如前.进缶(名—动,走上前)⑾完.璧归赵(使…完好)⑿秦王恐其破.璧(使……破)⒀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名—状,抄小路)⒁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背负)⒂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名—动,穿)⒃大王必欲急.臣(使……急,逼迫)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4.古今异义⑴请指示..王(古:指给……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17: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17: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基础知识检测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B。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

窃计欲亡走燕答案D解析A项“不"通“否"。

B项“缪”通“穆”。

C项“孰”通“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

于是相如前进缶B。

璧有瑕,请指示王C。

明年复攻赵D。

以勇气闻于诸侯答案D解析A项古义:两个词,前,走上前;进,进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B项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C项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错误!B。

错误!C.错误!D。

错误!答案C解析C项均为介词,在.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项介词,拿,用/介词,因为。

D项介词,趁机/介词,因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王必欲急臣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归璧于赵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⑤逆强秦之欢⑥秦贪,负其强A.①⑥/②④⑤/③B。

①④/②③/⑤⑥C。

①⑤⑥/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用法依次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

5.下列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徒见欺③君何以知燕王④不拘于时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⑥如姬父为人所杀⑦求人可使报秦者A。

①③④B。

②④⑤C.③⑤⑦D.②④⑥答案D解析①是“见……于……”表被动,②是“见"表被动,③是宾语前置,④是“于”表被动,⑤是状语后置,⑥是“为……所……”表被动,⑦是定语后置。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整理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整理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整理答案一、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

作者司马迁,是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二、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否:疑问语气)2、臣愿奉璧往使。

(捧)3、拜送书于庭(廷,朝堂)4、召有司案图(按,查看)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仔细)三、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指导命令(的内容)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

“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古义:第二年今义:某年的下一年四、实词虚词: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大王必.欲急臣(一定)2、使人遗.(送给)赵王书.(信)3、徒见.欺(被)4、窃.计(私下里)5、即患.秦兵之来(担心)6、不可不许.(答应)7、秦以城求璧而.(如果)赵不许,曲.(理亏)在赵8、宁许以负.秦曲(承担)9、秦贪,负.其强(依仗)10、固.请(坚决)11、以一璧之固逆.(拂逆)强秦之欢13、间.至赵矣(抄小路)14、特.(只是)以诈佯为予赵15、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16、拔.石城(攻下、攻占)17、左右欲引.(拉)相如去.(离开)18、不如因而厚遇.之(款待)19、相如顾召赵御史书.(记录)曰20、为赵王寿.(奉酒助人长寿)21、臣等不肖..(没有才能)22、且.(况且)相如素.(向来)贱人,吾羞.(以……为羞),不忍为之下23、臣所以..(……原因)去.(离开)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只是)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与……孰……)秦王25、相如虽驽.(愚笨、没有才能),独.(难道)畏廉将军哉?顾.(只是)吾念之五、词类活用: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

高一语文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检测试题及答案一、阅读课文3~6段,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进献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谢:道歉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偷偷地D.臣请就汤镬就:接受【解析】选C。

间:抄小路。

【解析】选A。

因:趁机/借助;B.以:连词,表目的,来;C.也:表判断语气。

D.乃:于是。

3.下面句子能够表现蔺相如沉着机智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③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⑥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选B。

②③显示的是蔺相如的勇气。

⑥是结果,而不是表现。

4.下面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蔺相如力排众议,奉璧入秦,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时,他不仅直斥秦王以强欺弱,还迂回婉转地讥讽秦王的言而无信。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

D.作者选用完璧归赵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形象。

【解析】选B。

蔺相如的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这)不应该。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最新整理)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最新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间:40分钟满分:47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②拜送书于庭③召有司案图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⑥乃使其从者衣褐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⑧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A.①②③⑤⑧ B.②③④⑦⑧C.①②③⑤⑦ D.④⑤⑥⑦⑧答案C解析①“不”通“否”;②“庭”通“廷”,朝廷;③“案”通“按”,审察、察看;⑤“缪”通“穆";⑦“孰”通“熟”,仔细。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愿:同意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劣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遇:会见,见面答案A解析A.“愿”的意思是“希望”.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答案D解析A项,两个“以”均为介词,表凭借;B项,两个“以为”均是复音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C项,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目的;D项,①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②中的“以"是介词,表原因。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于是相如前进..殊甚..缶B.而君畏匿之,恐惧C.请指示..而事君者..王D.臣所以去亲戚答案B解析B.“恐惧”古今意义都是“惊慌害怕”。

A。

前进:古义指走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行动或发展.C.指示:古义是指给……看。

今义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D。

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A.完.璧归赵B.大王必欲急.臣C.且庸人尚羞.之D.秦王恐其破.璧答案C解析C项为意动用法,A、B、D三项为使动用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一、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史,又名《太史公书》。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时共约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

全书体例包括本纪, 世家, 列传, 八书, 表,五部分,共篇。

作者是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二、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秦自缪公以来()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三、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古义:今义:2、廉颇宣言曰古义:今义: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今义:左右:古义:今义:四、实词虚词: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舍人..()2、使人遗.( )赵王书.( )3、徒见.欺( )4、窃.计( ) 5、即患.秦兵之来() 6、不可不许.() 7、秦以城求璧而.( )赵不许,曲.()在赵8、宁许以负秦曲.() 8、秦贪,负.()其强9、固.()请10、以一璧之固逆.( )强秦之欢11、严.()大国之威12、召有司案.( )图13、间.()至赵矣14、特.()以诈佯为予赵15、引.()赵使者蔺相如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7、拔.( )石城18、左右欲引.()相如去.( )19、不如因而厚遇.()之20、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21、为赵王寿.()22、且.( )相如素.()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2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24、公之视廉将军孰.( )与秦王25、臣等不肖..( )26、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顾.( )吾念之五、词类活用: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2、怒发上.冲冠()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大王必欲急.臣( )5、舍.相如广成传舍()6、乃使从者衣.褐()7、间.至赵矣() 8、卒廷.见相如()9、相如前.进缶( )10、左右欲刃.相如()11、且庸人尚羞.之() 1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臣请完.璧归赵()15、欲与王为好.( )六、句式:判断下列句式。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知识整理(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知识整理(教师版)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中品味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教学难点】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教学方法】讲析、点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同“否”)2.拜送书于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3.召有司案图(同“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同“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⑪臣语曰(语,告诉)⑫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走上前)⑬秦御史前书曰(前,走上前)⑭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走上前)⑮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⑯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⑰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

怀:怀里藏着)⑱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规约、规章,这里动用,译为“遵守约定”)⑲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⑳廉颇蔺相如计曰。

(计,商议、商量)⑴赵王鼓瑟(鼓,弹)⑵左右欲刃相如(刃,杀)⑶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⑷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2.名词作状语⑪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⑫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⑬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⑭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jiàn,从小路)⑮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堂上)⑯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4.动词的使动用法⑪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担负,使……承担)⑫毕礼而归之(毕、归,使……完毕、让……回去)5.形容词作名词⑪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的责任)⑫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诈,欺诈的手段)⑬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6.形容词作动词⑪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威严,这里作动词,可译为“尊重”)⑫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大、宽容、度量大,这里作动词)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⑪完璧归(使……归)赵(完,使……完好无缺)⑫大王必欲急臣(急,使……着急,逼迫)⑬秦王恐其破璧(破,破碎、不完整,这里使动,使……破,即“毁坏,破坏”)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羞,以……为羞)(三)古今异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解答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解答

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完璧归赵 缪贤 -蔺
渑池之会 秦王、群臣-蔺
将相交欢 廉 -蔺
有智谋
大智大勇
国家为重
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JYEZ YDM
•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 三、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 或用法。
• 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 完: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急:动词,逼迫。 •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 舍:动词,安置住宿 • 4.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 衣:动词,穿
• 1、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蔺相如的愤怒,生动形象。 •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 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
;也有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气势。 • 3、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 相视而嘻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他
们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 的尴尬神态。
• 4、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 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写蔺相如同秦王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蔺相如 步步进逼,秦王则节节败退。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 可奈何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到鲜明表现。另 一方面在武士面前,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 王武士的迟疑软弱退却形成强烈对比,扫尽秦王与 武士的威风。
• 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 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 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 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 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 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 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 可以说是兼而有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检测(带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检测(带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一、注音:缪.贤()瑕疵.()列观.()前倨.后恭()佯.装()打烊.()盆缶.()叱.骂()所向披靡.()靡靡..之音()靡.丽()奢靡.()不怿.()驽.马()妻孥.()弓弩.()茎.叶()痉.挛()舍.人()退避三舍.()睥睨..()()怒发冲冠.()冠.冕堂皇()冠.心病()冠.名权()二、重要字词:1、使人遗.赵王书()2、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故燕王欲结于.君()3、而束.君归赵矣()4、其势必.不敢留君()王必.无人()大王必.欲急.臣()()言必.信行必果()5、宜.可使()6、相如奉.璧奏.秦王()()7、臣请完.璧归赵()8、相如奉璧西.入秦()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10、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循守旧()陈陈相因.()11、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决.负.约不偿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2、逆.强秦之欢.()()13、礼节甚倨.()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15、舍.相如广成传舍()16、使其从者衣.褐()17、从径.道.亡()18、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恭疏短引.()《李凭箜篌引.》()1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20、间.至赵矣()21、一介.之使()22、其后秦伐赵,拔.石城()23、明年..复攻赵()24、秦御史前书..曰()()25、左右皆靡.()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26、于是秦王不怿.()27、相如顾.召赵御史书()顾.吾念之()28、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29、秦王竟.酒()30、赵亦盛.设兵以待秦()31、已而..相如出()32、舍人相与..谏曰()33、恐惧殊甚..()()34、且.庸人尚羞.之()()35、臣等不肖..()36、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37、而相如廷.叱之()38、蔺相如固.止之()39、今君乃.亡赵走燕() 臣乃.敢上.璧()()40、窃计.欲亡.走燕()()三、句子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讲解学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讲解学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祛除(qù)猥亵(wěi)龌龊(wò)笑靥(yè)B.列观(ɡuàn) 赝品(yàn) 装帧(zhēnɡ) 坍塌(tān)C.岿然(kuī) 渑池(miǎn) 恪守(kè) 潜力(qián)D.汤镬(huò) 虔诚(qián) 挟制(xiá) 谈吐(tǔ)解析:选C。

A项,“祛”读“qū”,B项,“帧”读“zhēn”,D项,“挟”读“xi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仅仅B.臣等不肖,请辞去请:请求C.独畏廉将军哉独:难道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最终解析:选B。

请:请允许我们。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毕礼而归之A.我见相如,必辱之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解析:选A。

“辱”与例句中的“归”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B项,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D项,名词作动词,穿。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拜送书于庭B.臣愿奉璧往使C.从径道亡D.可予不解析:选C。

A项中“庭”通“廷”;B项中“奉”通“捧”;D项中“不”通“否”。

5.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徒见欺D.大王来何操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疑问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二、课内选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测试题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测试题含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廉颇蔺相如列传测试题含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廉颇蔺相如列传测试题(含答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测试1—10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1.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乃置酒请之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D.请奉盆缶秦王3.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高雅得幸于胡亥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4.例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A.周郑交恶B.初一交战C.合从缔交D.交不忠兮怨长5.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A.弗听,许晋使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时人莫之许6.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管仲固谏不听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7.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B.王者不却众庶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A.阿母谢媒人B.乃令张良留谢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9.例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私见张良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D.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10.例句:“赵王悉召群臣”A.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B.齐悉复得其故城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D.丞相亮其悉朕意11.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舍相如广成传舍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左右欲刃相如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1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1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A.臣愿奉璧往使通,解释:B.拜送书于庭通,解释:C.召有司案图通,解释: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解释:1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1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诸侯⑦此人力士⑧谁可使者⑨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1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答案出卷人:王侃注:梳理部分,加点词解释、划横线句写出句式、划波浪线句翻译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_纪传体(体例)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_汉武帝_(哪位皇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课文重点字词句梳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判断句宦官的首领)缪贤舍人。

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状语后置句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白白的)见.(被)欺;欲勿予,即患.(担心)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定语后置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私下里)计欲亡.(逃亡)走.(逃到)宾语前置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被动句、状语后置句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竟然)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捆绑)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通“锧”)请罪,则幸得脱矣。

高一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缪.贤(miào)燕.国(yàn)砧.板(zhēn) 倨.傲(jù)B.睥睨.(nì) 弄.臣(lòng)书斋.(zhāi) 佯.狂(yáng)C.汤镬.(huò) 渑.池(miǎn)盆缶.(fǒu) 怒叱.(chì)D.披靡.(mǐ) 避匿.(nì)鄙.贱(bēi) 刎.颈(wěn)思路解析:A项,“燕”应读“yān”。

B项,“弄”应读“nòng”。

D项,“鄙”应读“bǐ”。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愿:同意。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

C.固请,召有司案.图案:审察、察看。

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遇:会见、见面。

思路解析:A项,“愿”的意思是“希望”。

答案: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相如廷斥之②卒廷见相如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相如因持璧却立C.{①有攻城野战之大功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①而位居我上②怒发上冲冠思路解析:A项,“廷”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因”,①介词,经由或通过;②副词,于是。

C 项,“之”,①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上”,①名词,上面;②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答案:A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设九宾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以勇气闻于诸侯⑨何以知之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D.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思路解析:①定语后置;②⑦判断句;③⑥⑩被动句;④⑤⑧介词结构后置;⑨宾语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一、文化常识(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_到_____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体例包括、、、、书等五部分,共130篇。

作者,字,是伟大的家、家、家。

(2)请从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音:1. 臣等不肖.()2. 刎.()颈3. 广成传.()4. 缪.()贤5. 相如虽驽.()6. 使人遗.()赵王书7. 睨.()柱8. 秦王不怿.()9. 就汤镬.()10.渑.()池三、文言知识整理: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加点并解释词义。

(1)可与不()(2)拜书送于庭()(3)如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2.找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并注明活用类型及词义。

(1)舍相如广成传()(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5)怒发上冲冠( )(6)而相如廷斥之( )(7)间至赵矣( )(8)卒廷见相如( )(9)完璧归赵( ) (10)秦王恐其破璧( )(11)宁许以负秦曲( )(12)毕礼而归之( )(13)大王必欲急臣()(14)且庸人尚羞之()(1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3)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何以知之()③以空言求璧()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⑤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4)徒①徒见欺()②徒以口舌为劳()③徒慕君之高义也()(5)因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②不如因而厚遇之()(6)见①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精品文档(7)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8)孰①惟大王与群臣孰计之()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9)为①拜为上卿()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④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⑤秦王善为秦声()⑥秦王为赵王击缶()(10)计①计未定()②窃计欲亡走燕()③廉颇蔺相如计曰()(11)遇①度道里会遇之礼毕()②不如因而厚遇之()(12)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13)请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臣请完璧归赵()4.古今异义(1)明年..复攻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仅指外戚(3)请指示..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4)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发展进步,向前行进(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7)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__________ 今义:按事物的发展推测必须会导致(某种结果)(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左和右两个方位(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

5.注明下面各句的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且相如素贱人()(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徒见欺()(10)而君幸于赵王()(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2)使不辱于诸侯()(13)求人可使报秦者()(14)何以知之?()(15)设九宾礼于廷()(16)以勇气闻于诸侯()(17)故燕王欲结于君()(18)拜送书于庭()6. 解释固定句式:(1)奈何:__________________(2)孰与:__________________(3)何者: 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答案一、文化常识1.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年表等五部分,共130篇。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本文依时间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请在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布衣之交刎颈之交。

二. 字音: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4.缪.()贤舍人5.相如虽驽.()6.使人遗.()赵王书7.睨.()柱8.秦王不怿.()9.就汤镬.()10.渑.()池三、文言知识整理: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加点并解释词义。

⑴可与不(不,通“否”,用在疑问句中。

)⑵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⑶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⑷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⑸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 找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并注明活用类型及词义。

(1)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④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名词作动词,上前)(2)名词作状语②怒发上冲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③而相如廷斥之(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④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⑤卒廷见相如(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⑶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结束;使...回去)⑤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使动用法,逼迫)⑷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后)3. 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3)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依靠)②何以知之(凭借) ③以空言求璧(用,拿)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表目的,用以,用来)⑤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4)徒①徒见欺(白白地)②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③徒慕君之高义也(只是)(5)因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精品文档②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6)见①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表被动)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接见)(7)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语气副词,表加强判断语气,可译为“却”)②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才)(8)孰①惟大王与群臣孰计之(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9)为①拜为上卿(做,担任)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认为)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作)④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结交)⑤秦王善为秦声(演奏)⑥秦王为赵王击缶(替)(10)计①计未定(计策)②窃计欲亡走燕(打算)③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11)遇①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见面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款待,对待 )(12)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动词,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不过)(13)请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请求)②臣请完璧归赵(请允许我)4. 古今异义(1)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亲及外戚今义:仅指外戚(3)请指示..王古义:指出,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4)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发展进步,向前行进(5)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6)其势必..不敢留君今义:按事物的发展推测必须会导致(某种结果) 古义:形势、一定(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指侍从今义:左和右两个方位(8)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

5. 注明下面各句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一般句式标识为“……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

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⑤且相如素贱人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⑦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⑧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被动句,“见”、“为……所……”①徒见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使不辱于诸侯(3)定语后置句①求人可使报秦者(4)宾语前置①何以知之?②君何以知燕王?(5)状语后置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故燕王欲结于君③拜送书于庭④设九宾礼于廷六、固定用法:1. 奈何:对……怎么办?不予我城,奈何?2. 孰与:和……相比,哪一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 何者:这是为什么?4. 所以:所……的原因,所……的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