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5962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b.png)
#### 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通信协议。
2. 掌握串行通信硬件设备的连接与配置。
3. 熟悉串行通信软件编程,实现数据传输。
4. 通过实验验证串行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电子实验室#### 实验设备1. 两台PC机2. 串行通信模块(如USB转串口模块)3. 串行通信软件(如PuTTY)4. 串行通信协议转换器(如RS-232转RS-485模块)5. 数据线、电源线等辅助连接线#### 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一种通信方式,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按位顺序组成字符或字节。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在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和设备复杂度上具有优势。
本实验采用RS-232协议进行串行通信。
#### 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 将两台PC机通过串行通信模块连接,确保通信模块与PC机的串口正确对应。
- 如果需要,使用RS-232转RS-485模块实现串行通信协议的转换。
2. 软件配置:- 在PC机上安装并运行串行通信软件,如PuTTY。
-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确保两台PC机的串行通信参数一致。
3. 编程实现:- 在PC机上编写串行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 使用C语言或Python等编程语言,调用串行通信库函数进行编程。
4. 实验验证:- 在一台PC机上发送数据,另一台PC机上接收数据。
- 检查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发送的数据一致,验证串行通信的稳定性。
####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连接:- 成功连接了两台PC机,并使用串行通信模块进行通信。
2. 软件配置:- 串行通信软件成功运行,并设置好通信参数。
3. 编程实现:- 编写串行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 实验验证:- 发送数据成功,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一致,验证了串行通信的稳定性。
####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两台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双机通讯实验报告
![双机通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e763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d.png)
双机通讯实验报告双机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目的在于掌握双机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学习使用标准通信协议。
二、实验原理1.双机通信的基本原理双机通信是指两台独立工作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流的过程。
双机通信可以通过物理连接(如串口、并口等)或网络连接(如以太网、局域网等)进行。
2.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是最常见的双机通信方式之一、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位、波特率、校验位等参数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使用串口线将两台计算机的串口连接,可以实现数据的互传和通信。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在两台计算机上安装串口驱动程序。
(2)将两台计算机通过串口线连接。
2.设置参数(1)打开计算机的设备管理器,找到串口的端口号。
(2)在串口通信软件上,根据设备管理器上的端口号设置串口的属性,包括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等。
3.建立连接(1)在发送端的计算机上,打开串口通信软件。
(2)在接收端的计算机上,也打开串口通信软件,并设置与发送端相同的参数。
4.进行通信(1)在发送端的计算机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
(2)点击发送按钮,数据会通过串口线发送到接收端的计算机。
(3)接收端的计算机会接收到数据,并在串口通信软件中显示。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双机通信。
在发送端的计算机上,我们输入了字符串“Hello, World!”并通过串口发送到接收端的计算机。
在接收端的计算机上,我们成功收到了发送的数据,并在串口通信软件中显示出来。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串口通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双机通信。
串口通信具有轻量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小型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但是串口通信的距离受限,通信距离较短。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双机通信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并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设置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串口通信的步骤和技巧。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6fb75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5.png)
试验三双机通讯试验【1 】一、试验目标UART 串行通讯接口技巧运用二、试验实现的功效用两片焦点板之间实现串行通讯,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三、体系硬件设计(1)单片机的最小体系部分(2)电源部分(3)人机界面部分数码管部分按键部分(4)串口通讯部分四、体系软件设计#include <STC.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void send();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sbit H1=P3^6;sbit H2=P3^7;sbit L1=P0^5;sbit L2=P0^6;sbit L3=P0^7;uint m=0,i=0,j;uchar temp,prt;/***y延时函数***/void delay(uint k){uint i,j; //界说局部变量ijfor(i=0;i<k;i++) //外层轮回{for(j=0;j<121;j++); //内层轮回}}/***键盘扫描***/char scan_key(){ H1=0;H2=0;L1=1;L2=1;L3=1;if(L1==0){ delay(5);if (L1==0){ L1=0;H1=1;H2=1;if(H1==0){ m=1; //KEY1键按下return(m);}if(H2==0){ m=4; //KEY4键按下return(m);}}}if(L2==0){ delay(5);if (L2==0){ L2=0;H1=1;H2=1;if(H1==0){ m=2; //KEY2键按下return(m);}if(H2==0){ m=5; //KEY5键按下return(m);}}}if(L3==0){ delay(5);if (L3==0){ L3=0;H1=1;H2=1;if(H1==0){ m=3; //KEY3键按下return(m);}if(H2==0){ m=6; // KEY6键按下return(m);}}}return(0);}/***主函数***/main(){P1M1=0x00;P1M0=0xff;SCON=0x50;//设定串行口工作方法1TMOD=0x20;//准时器1,主动重载,产生数据传输速度 TH1=0xfd;//数据传输率为9600TR1=1;//启动准时器1P0&=0xf0;while(1){if(scan_key()) //假如有按键按下{SBUF=scan_key(); //发送数据while(!TI); // 等待数据传送TI=0; // 消除数据传送标记}if(RI) //是否稀有据到来{RI=0; // 消除数据传送标记temp=SBUF; // 将吸收到的数据暂消失temp中}P1=code0[temp]; // 数据传送到P1口输出delay(500); //延时500ms}}五、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串行口和准时器的工作方法设定是症结,本次是按需传输的是两位十六进制数,串行口为工作方法1,准时器为8位主动重载;(2)采取P0&=0xf0语句使4个数码管静态点亮;(3)在发送和接收进程中,用标识位TI和RI来检测发送和接收是否完成;(4)在用电脑和单片机进行串口通讯测试时,电脑的传世速度必定要和单片机的传输速度相等,不然显示会消失错误.指点先生签字:日期:。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112116fad6195f312ba6f7.png)
项目五单片机间的双机通信班级:学号:姓名:一、任务目的通过单片机之间的双机通信设计,进一步学习定时器的功能和编程应用,理解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两种通信方式的异同,掌握串行通信的重要指标:字符帧和波特率,初步了解MCS-51系列单片机串口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要求本任务是简历一个简单的单片机串行口双机通信测试系统。
系统中,发射与接收各用一套AT89C51单片机电路,称为甲机和乙机。
编制程序,使甲,乙双方能够进行串行通信。
要求将甲机内的多个数据(例如19921009)发送给乙机,并在乙机的8个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三、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可分为最小系统、甲机发送、乙机接收显示三个单元电路,要求画出各部分电路图,写出工作原理。
最小系统:甲机发送:乙机接收显示:显示部分的:现实中的接线和显示:四、软件设计甲机的程序:#include <reg51.h>void main() //主函数{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 send[]={0x01,0x09,0x09,0x02,0x1,0x00,0x00,0x09}; //定义要发送的数据,数据为生日的八位数TMOD=0x20; //定时器1工作于方式2TL1=0xf4; //波特率为2400b/sTH1=0xf4;TR1=1;SCON=0x40; //定义串行口工作方式1for (i=0;i<8;i++){SBUF=send[i]; //发送第i个数据while(TI==0); //查询等待发送是否完成TI=0; //发送完成,TI由软件清零}while(1);}乙机的程序:#include <reg51.h>code unsigned char tab[]={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定义0~9显示字码型unsigned char buffer[]={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定义接收数据缓冲区void disp(void); //显示函数声明void main() //主函数{unsigned char i;TMOD=0x20; //定时器1工作于方式2TL1=0xf4; //波特率定义TH1=0xf4;TR1=1;SCON=0x40; //定义串行口工作方式1for(i=0;i<8;i++){REN=1; //允许接收while(RI==0); //查询等待接收标志位为1,表示接收到数据buffer[i]=SBUF; //接收数据RI=0; //RI由软件清零}for(;;) disp(); //显示接收数据}void disp(){unsigned char i,j;for(i=0;i<8;i++){ P2=i;P0=(tab[buffer[i]]); //送显示字码型,buffer[i]作为数组分量的下标for(j=100;j>5;j--); //显示延时}}五、系统调试画proteus图,了解单片机最小系统,选用的元件有AT89C51,编写程序。
实验七_双机通信实验
![实验七_双机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2098a06763231126edb11d0.png)
实验七、双机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及编程。
二、实验内容用两台单片机进行双机通讯,主控制器识别到按键按下,控制从机显示0-9字符。
三、实验接线图四、实验程序1、程序流程图如图7-1所示。
主机识别到键按下,向从机发送数据块长度、0-9数据及校验和。
从机接收到数据后,显示数据并向主机发应答码00H ,主机根据应答信号,显示通信状态代码。
2、波特率计算选fosc=11.0592MHz, 波特率=2400bps ,通信为方式1,(SMOD)为1,(TMOD)=0x20;( PCON) =0x80; 由波特率计算公式算得 (TH1)≈e8H 。
图7-1 实验接线图[](TH1)-25612T1T1322osc SMOD⨯=⨯=f 溢出率溢出率,波特率3、源程序 1)主机源程序// 识别到按键按下,发送0-9数据给从机,并显示通信状态码 #include<reg51.h> #include<intrins.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K=P3^2; //定义按键K ,用于控制U2void SEND(uchar s_data)//发送一个字节数据 {SBUF=s_data; while(TI==0); TI=0;}uchar RCV(void)//接收一个字节数据 {while(RI==0); RI=0; return(SBUF);}void D_1S(void) {uint N=500,i;while(N--) for(i=0;i<100;i++) _nop_();}void DIS(uchar dis)//显示dis 中字形码对应的字符 { P0=dis; D_1S(); P0=~0x00;}void MAIN(void){ uchar data SUM,LEN;// SUM,校验和;LEN ,数据块长度; uchar i,ans; //ans 接收的应答数据图7-2 主机程序流程图 图7-3 从机程序流程图SP=0x5f; P0=~0x00; //数码块消隐TMOD=0x20; //T1:8位自动重装定时器TL1=0xe8;TH1=0xe8;PCON=0x80;TR1=1;//F=11.0592MHz,BPS=2400SCON=0x40; //10位,禁止接收//-------扫描按键-------key0:K=1; if(K!=0) goto key0;//-------发送数据块和校验和-------S_0:SUM=0x00; LEN=10; SEND(LEN);for(i=0;i<LEN;i++){SEND(i); SUM+=i; }SEND(SUM);//-------接收从机发来的响应数据-------REN=1; ans=RCV(); REN=0;if(ans==0x00) //发送正常,显示“0”{ DIS(~0x3f); goto key0;}else //发送异常,显示“1”,并重新发送数据{ DIS(~0x06); goto S_0;}}2)从机源程序// 接收数据0-9,并用数码块显示,之后接收正常向主机发00H,否则发送01H#include<reg51.h>#include<intrins.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uchar data LS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void SEND(uchar s_data)//发送一个字节数据{SBUF=s_data; while(TI==0); TI=0;}uchar RCV(void)//接收一个字节数据{while(RI==0); RI=0; return(SBUF);}void D_1S(void){uint i,N=500;while(N--) for(i=0;i<100;i++) _nop_();}void DIS(uchar LEN,uchar r_data[11])//显示0-9{uchar data i;for(i=0;i<LEN;i++) {P0=LS0[r_data[i]]; D_1S(); P0=~0x00;}}void MAIN(void){ uchar data SUM,LEN; //SUM,校验和;LEN,数据块长度;ID,从站地址uchar data i,r_data[10],RSUM;//r_data接收的数据,RSUM接收的校验和SP=0x5f; P0=~0x00; TMOD=0x20;TL1=0xe8;TH1=0xe8;PCON=0x80;TR1=1; SCON=0x40;R_D:REN=1;SUM=0x00;LEN=RCV();for(i=0;i<LEN;i++){r_data[i]=RCV(); SUM+=r_data[i];}RSUM=RCV();if(RSUM==SUM){DIS(10,r_data);SEND(0x00);goto R_D;}else {SEND(0x01);goto R_D;}}五、实验步骤1、按图7-1接线;2、用keil软件编辑、编译源程序,生成两个hex文件。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doc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2dc52d35c77da26925c5b088.png)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自动化15级)实验名称:串行通信实验1.实验1的目的。
掌握单片机串口的工作模式;2.掌握双机通信的接口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
2.实验设备1。
个人电脑;2.单片机最小系统教学实验模块:3.数码管显示模块三、实验内容1。
两套单片机测试装置(两个实验组)共同完成了实验。
我们U1是机器A,U2是机器B。
机器A将学生的学号后的8位数字发送到机器B。
机器B接收到这8位数字,并将其显示在8位数字的电子管上。
该电路如图1所示。
串行通信模式要求为模式1,波特率为2400位/秒,不是双倍,单片机外部晶振频率为11.0592米。
图1双机通信原理附加要求示意图:机器b收到后,该机器(机器b)的学生编号的最后8位数字被送回机器a,并显示在数码管上。
2.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单片机向PC机发送数据。
单片机将本机的学生号(学生本人)反复发送到PC机,发送波特率为1200,采用模式1,单片机外部晶振频率为11.0592米四、实验原理4.1串行通信模式在串行通信中,有两种基本通信模式:异步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规定了字符数据的传输格式,即每个数据以相同的帧格式传输。
每个帧信息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本实验主要研究异步通信的实现方法。
在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使用一个起始位和一个停止位作为字符开始和结束的符号,因此占用时间。
因此,为了提高传输数据块时的通信速度,这些标记通常被去除,并采用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不像异步通信那样依赖起始位在每个字符数据的开头发送和接收同步。
相反,同步字符用于在每个数据块传输开始时同步发送方和接收方。
根据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线可分为三种类型:单工模式、半双工模式、全双工模式。
(1)单工模式在单工模式中,通信线路的一端连接到发射机,另一端连接到接收机,这形成单向连接,并且仅允许数据在固定方向上传输。
(2)半双工模式在半双工模式下,系统中的每个通信设备由一个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组成,它们通过收发器开关连接到通信线路,如图33所示-1.实验1的目的。
双机通讯实验报告
![双机通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695da7cc1755270622083d.png)
单片机实验报告(自动化15级)实验名称:串行通讯实验一、实验目得1。
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2。
掌握双机通讯得接口电路设计及程序设计。
二、实验设备1、PC机;2.单片机最小系统教学实验模块;3、数码管显示模块三、实验内容1.双机通信由两套单片机试验装置(两个实验小组)共同完成该实验。
我们U1为甲机,U2为乙机。
甲机发送本机(学生本人)学号后8位给乙机,乙机接收该8位数据,并显示在8位数码管上.电路如图1所示。
要求串行通信方式为方式1,波特率为2400bit/s,不加倍,单片机外部晶振频率为11、0592M。
图1 双机通信原理示意图附加要求:乙机接收完毕后,将本机(乙机)得学号后8位发送回甲机,甲机显示在数码管上。
2、单片机与PC机通信单片机向PC机发送数据。
单片机向PC机重复发送本机(学生本人)学号,发送波特率为1200,采用方式1,单片机外部晶振频率为11、0592M。
四、实验原理4.1串行通讯得方式在串行通讯中,有两种基本得通讯方式:异步通讯,同步通讯.异步串行通讯规定了字符数据得传送格式,既每个数据以相同得帧格式发送.每个帧信息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与停止位组成。
本实验主要学习异步通讯得实现方法。
在异步通讯中,每一个字符要用起始位与停止位作为字符开始与结束得标志,以至占用了时间。
所以在数据块传送时,为了提高通讯速度,常去掉这些标志,而采用同步通讯.同步通讯不像异步通讯那样,靠起始位在每个字符数据开始时发送与接受同步.而就是通过同步字符在每个数据块传送开始时使收/发双方同步.按照通讯方式,又可将数据传输线路分成三种: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
(1)单工方式在单工方式下,通讯线得一端联接发送器,另一端联接接收器,它们形成单向联接,只允许数据按照一个固定得方向传送。
(2)半双工方式在半双工方式下,系统中得每个通讯设备都由一个发送器与一个接收器组成,通过收发开关接到通讯线路上,如图33—1所示。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e9182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9.png)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串口通信是利用串行性的数据传输系统实现的一种比较先进的通信方式,它可以大大提高传输效率,更加方便地完成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
本实验是两台计算机通过串口完成数据通信,一台用作发送端,另一台用作接收端。
实验环境安装完毕后,首先使用计算机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逻辑管脚的正确连接,然后从计算机硬件驱动程序中检测串口通信设备是否已经安装,并确保正确安装了串口通信软件。
安装完成后,使用计算机对串口软件进行设置,确保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设置都是正确的。
同时,还需要根据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不同状况,设置不同的控制策略来实现数据通信。
然后,开始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在发送端时,按照标准格式进行包的设计,在接收端实现对控制信号的识别和数据的正确接收,确保最终数据的传输顺利实现。
验证数据传输及结果检验时,要仔细观察发送的数据是否与接收的数据完全一致,以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如果发现传输数据异常,要分析原因,确认是哪个设备导致数据传输出错。
实验结束后,要对串口系统进行正确的拆卸,并正确处理相关设备,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防止下一次正确使用受到影响。
总之,串口通信是一种很重要的通信技术,在计算机外设类产品的开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操作,让计算机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让复杂的任务完成得更快、更精准。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d333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0.png)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串行通信功能,掌握串行通信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
实验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通过串行口将两台单片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
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有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时的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进行数据的传输。
而同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外部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
实验器材:1.两台单片机开发板(MCU7516)2.两个串口线3.两台计算机实验步骤:1.将两台单片机开发板连接起来,通过串口线连接它们的串行口。
2.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将波特率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例如9600)。
3.在编程软件中,编写两个程序分别用于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4.在发送数据的程序中,首先要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并将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
然后利用串口发送数据的指令将数据发送出去。
5.在接收数据的程序中,同样要设置串口的参数。
然后使用串口接收数据的指令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
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将数据发送出去后,接收数据的单片机能够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必须设置为相同的数值。
否则,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和接收数据的单片机无法正常进行通信。
同时,在实验之前,需要了解单片机开发板支持的串口通信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原理和方法。
掌握了串口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串行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为今后的单片机应用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发现,双机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可以通过串行通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者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收发。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实习报告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e1b7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f.png)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串行通信逐渐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串行通信可以将数据按照位的顺序进行传输,相比于并行通信,串行通信可以减少数据线的数量,减小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团队担任了一个串行通信电路设计的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学习和应用了许多通信电路相关的原理和技巧。
二、实习目标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串行通信电路。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 数据的串行传输:将输入的并行数据通过串行通信电路进行有效传输;2. 数据同步:通过发送和接收方的同步信号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3. 错误检测和纠正:设计一定的机制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
三、设计过程1. 系统框图设计在开始具体的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首先根据实习要求和设计目标绘制了系统框图。
框图包括了串行通信电路的各个模块和信号的流动路径,为后续的具体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2. 发送端设计发送端是整个串行通信电路的起点,它接收并行输入数据,并转换为串行形式进行传输。
在发送端的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并行-串行转换:使用移位寄存器将并行输入数据转换为串行形式;- 缓冲控制: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引入缓冲区进行控制。
3. 接收端设计接收端是整个串行通信电路的终点,它接收串行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并行形式。
在接收端的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串行-并行转换:使用移位寄存器将串行输入数据转换为并行形式;- 错误检测和纠正:使用校验码等机制检测错误,并进行相应的纠正处理。
4. 同步信号设计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要同步信号进行协调。
我们设计了一套同步机制,包括发送方同步信号和接收方同步信号的生成和传输,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接收和处理。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学习和应用了串行通信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不断的尝试,我们成功完成了串行通信电路的设计。
串行通讯的实验报告
![串行通讯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eb29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3.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和通信方式。
2. 掌握串行通讯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实现方法。
3. 学会使用串行通讯进行数据传输。
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用一条数据传输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与并行通讯相比,串行通讯具有线路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如下:1. 异步串行通讯:每个字符独立发送,字符间有时间间隔,不需要同步信号。
每个字符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2. 同步串行通讯:数据块作为一个整体发送,需要同步信号。
同步串行通讯分为两种方式:面向字符方式和面向比特方式。
三、实验设备1. 计算机:一台2. 串行通讯设备:串行数据线、串行接口卡、串口调试助手等3. 单片机实验平台:一台4. 数码管显示模块:一个四、实验内容1. 异步串行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将计算机的串口与单片机实验平台的串行接口连接。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计算机接收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b. 编写发送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
c. 编写接收程序,实现计算机接收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2. 同步串行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与异步串行通讯实验相同。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块,计算机接收数据块并显示在屏幕上。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b. 编写发送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块。
c. 编写接收程序,实现计算机接收数据块并显示在屏幕上。
3. 双机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将两台单片机实验平台通过串行数据线连接。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相互发送和接收数据。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双机串行通信
![单片机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双机串行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73f0b932ce2f0066f43322d9.png)
基于51单片机的双机串行通信设计【摘要】串行通信是单片机的一个重要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利用单片机来完成一个系统,实现双片单片机串行通信。
通信的结果实用数码管进展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
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展双机通信。
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协议进展通信。
【关键字】51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一、总体设计1.设计要求:两片单片机之间进展串行通信,发送端将0~f循环发送到接收端,并在接收端显示。
2.设计方案:本次设计,对于两片89C51,采用RS232进展双机通信。
发送方的数据由串行口TXD 段输出,经过电平转换芯片MAX232将TTL电平转换为RS232电平输出,经过传输线将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接收方也使用MAX232芯片进展电平转换后,信号到达接收方串行口的接收端。
承受方接收后,在数码管上显示接收的信息。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还可以在输入输出端加光耦合进展光电隔离。
软件局部,通过通信协议进展发送接收,主机先送AAH给从机,当从机接收到AAH 后,向主机答复BBH。
主机收到BBH后就把数码表TAB[16]中的10个数据送给从机,并发送检验和。
从机收到16个数据并计算接收到数据的检验和,与主机发送来的检验和进展比拟,假设检验和一样那么发送00H给主机;否那么发送FFH给主机,重新承受。
从机收到16个正确数据后送到一个数码管显示。
二、硬件设计1.51单片机串行通信功能图1.AT89C51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51单片机用4个接口与外界进展数据输入与数据输出就是并行通信,并行通信的特点是传输信号的速度快,但所用的信号线较多,本钱高,传输的距离较近。
串行通信的特点是只用两条信号线〔一条信号线,再加一条地线作为信号回路〕即可完成通信,本钱低,传输的距离较远。
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是一个全双工的接口,它可以作为UART〔通用异步承受和发送器〕用,也可以作为同步移位存放器用。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6e83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9.png)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报告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
该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通讯过程中,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串行口工作方式 0 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串行口扩展。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单片机,串行通讯,中断方式,移位寄存器,串行口扩展一、引言串行通讯是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它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单片机应用中,串行通讯也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双机之间的串行通讯设计,该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还介绍了串行口工作方式 0 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串行口扩展。
通过该设计,可以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设计原理该串行通讯设计使用两个单片机,分别为发送单片机和接收单片机。
发送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到接收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在串行通讯中,数据是通过串行口进行传输的。
串行口工作方式0 是一种常见的串行口工作方式,它使用移位寄存器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在移位寄存器中,数据被移位到寄存器中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串行传输。
三、设计实现1. 硬件设计在该设计中,发送单片机和接收单片机分别使用一个串行口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单片机将数据通过串行口发送到接收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两台单片机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并使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单片机、串行口、数据线和中断控制器。
其中,两个单片机分别拥有自己的串行口,并且都能够接收和发送数据。
数据线将两台单片机连接在一起,中断控制器用于处理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cb510f0b4e767f5acfcea5.png)
实验三双机通信试验一、实验目的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二、实验实现的功能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四、系统软件设计#include<reg51.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M 20uchar code tab[]={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sbit GREEN_A=P2^0;sbit YELLOW_A=P2^1;sbit RED_A=P2^2;sbit GREEN_B=P2^3;sbit YELLOW_B=P2^4;sbit RED_B=P2^5;sbit GREEN_C=P2^6;sbit YELLOW_C=P2^7;sbit RED_C=P3^2;sbit GREEN_D=P3^3;sbit YELLOW_D=P3^4;sbit RED_D=P3^5;sbit W1=P0^0;sbit W2=P0^1;sbit W3=P0^2;sbit W4=P0^3;sbit H1=P3^6;sbit L1=P0^5;sbit H2=P3^7;sbit L2=P0^6;sbit L3=P0^7;sbit D9=P3^2;sbit D10=P3^3;sbit D11=P3^4;sbit D12=P3^5;uchar key,n=M,wei=0,j=0; uchar i=1;void delay(uint i){ uint j,k;for(j=2*i;j>0;j--)for(k=2*i;k>0;k--);}void LED_display_0(uchar i) {W4=0,P1=tab[i];}unsigned char keyscan(){ H1=0;H2=0;L1=1;L2=1;L3=1;if(L1==0||L2==0||L3==0){delay(10);if(L1==0||L2==0||L3==0){H1=0;H2=1;if(L1==0) key=1;else if(L2==0) key=2;else if(L3==0) key=3;H1=1;H2=0;if(L1==0) key=4;else if(L2==0) key=5;else if(L3==0) key=6;H1=0;H2=0;while(L1==0||L2==0||L3==0);}}return key;}void uart_init(){ TMOD=0X20;TH1=0XF4;TL1=0XF4;SCON=0Xd0;PCON=0X00;TR1=1;ES=1;EA=1;}void main(){ uart_init();key=0;while(1){keyscan();if(key!=0) SBUF=key,delay(4),key=0;LED_display_0(i);}}void inttle() interrupt 4{ if(TI) TI=0;if(RI) i=SBUF,delay(4),RI=0;}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1:如何判断哪个键按下并送出对应数字?解决:利用矩阵式键盘扫描按键;将扫描值写入SBUF中发送数据。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5397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a.png)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掌握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信息逐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串行通讯的优点是只需一对逻辑线路即可完成数据传输,可以减少硬件成本和物理排布空间。
而并行通讯需要多对逻辑线路,更加复杂。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两台计算机分别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
数据通过串行通讯线路逐位传输,接收端按照发送端发送的顺序恢复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双机串行通讯的物理连接方式,例如通过串口线连接两台计算机的串行端口。
2.在发送端,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即将数据逐位拆分成一个个比特,按照一定的传输格式进行编码。
3.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速率逐位地通过串行线路发送到接收端。
4.在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传输格式,逐位地接收并解码数据。
5.接收端将解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恢复为原始数据。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硬件连接:使用串口线将两台计算机的串行端口连接起来。
2.软件设置: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进行串口的设置,确定串口的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一致。
3.发送端设计:编写发送端的程序,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并按照约定的传输格式进行编码。
4.接收端设计:编写接收端的程序,根据发送端的传输格式,逐位接收和解码数据,并进行恢复处理。
5.实验测试: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运行程序,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测试。
通过观察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一致来验证通讯是否成功。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发送端的数据能够成功传输到接收端,并且接收端能够正确解码和恢复数据,实现了双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四、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双机串行通讯的设计,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讯的设计和实现是可行的。
串行通讯具有硬件成本低、占用空间少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c5ea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f.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机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熟悉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和软件编程。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双机通信是指两台计算机或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行通信是双机通信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适合于远距离通信。
本实验采用单片机串行通信,通过串行口实现数据传输。
三、实验设备1. 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如AT89S51单片机最小系统)2. 串行通信线(如RS-232线)3. 串口调试工具(如串口助手)4. 连接线和电源四、实验内容1. 硬件连接将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线正确无误。
2. 软件编程(1)单片机编程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初始化串行口: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 发送数据: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启动发送。
- 接收数据:检测接收缓冲区是否有数据,读取数据。
(2)PC端编程编写PC端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串口配置:设置串口号、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 发送数据:将数据写入串口缓冲区,启动发送。
- 接收数据:从串口缓冲区读取数据,显示或处理。
3. 调试与测试(1)单片机端调试- 使用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单片机。
- 检查单片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2)PC端调试- 使用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PC。
- 检查PC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连接硬件连接正确,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
2. 软件编程(1)单片机程序```c// 单片机程序示例(AT89S51)#include <reg51.h>#define BAUDRATE 9600sbit TXD = P3^1; // 发送引脚sbit RXD = P3^0; // 接收引脚void Serial_Init() {TMOD = 0x20; // 定时器1工作在模式2TH1 = 0xFD; // 设置波特率TL1 = 0xFD;TR1 = 1; // 启动定时器1SCON = 0x50; // 设置串行口工作在模式1 }void main() {Serial_Init();while (1) {// 发送数据TXD = 1; // 发送起始位while (!TXD); // 等待发送完成// 发送数据字节for (char i = 0; i < 8; i++) {TXD = 1; // 发送数据位while (!TXD);TXD = 0; // 发送停止位while (!TXD);}// 接收数据RXD = 1; // 接收起始位while (!RXD); // 等待接收完成// 接收数据字节for (char i = 0; i < 8; i++) {RXD = 1; // 接收数据位while (!RXD);RXD = 0; // 接收停止位while (!RXD);}}}```(2)PC端程序```c// PC端程序示例(C#)using System;using System.IO.Ports;class Program {static void Main() {SerialPort serialPort = new SerialPort("COM1", 9600, Parity.None, 8, StopBits.One);serialPort.Open();while (true) {// 发送数据serialPort.WriteLine("Hello, world!");// 接收数据string receivedData = serialPort.ReadLine();Console.WriteLine("Received: " + receivedData);}serialPort.Close();}}```3. 调试与测试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单片机和PC,检查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4322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1.png)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间的串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利用这种通信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个个位发送或接收的方式。
数据通过一个线路逐位发送或接收,可以减少通信所需的线路数目。
2. UART串口通信: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的简称,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单片机与计算机、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串口模块:串口模块是负责将数据转变为串行传输的硬件模块,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通过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4.单片机串口通信:单片机内部集成了UART串口通信接口,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寄存器配置,可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5.双机串行通信:双机串行通信是通过串口将两台单片机进行连接,一台单片机作为发送端,负责将数据发送出去;另一台单片机作为接收端,负责接收并处理发送的数据。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实验器材:两台单片机、USB转TTL模块、杜邦线若干。
2. 实验软件: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配置发送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T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发送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发送中断。
(4)循环发送指定的数据。
2.配置接收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R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接收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接收中断。
串行接口实验—双机通信
![串行接口实验—双机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3da9757931b765ce050814bd.png)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设计报告摘要微机与外部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基本方式有并行与串行两种。
本文主要说明串行方式,主要掌握微机串行通信的连接方法,熟悉其工作方式及其功能,运用程序流程图说明了其工作过程详细介绍了使用串行接口芯片8251A实现双CPU系统数据传输的设计和方法,接着从8251A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并在两台微处理器的目标机上,用串口通信模式实现了两机之间的高效通信。
关键词: 8251A;串口通信;数据传送Abstract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puter and external as communications.Basic methods are both parallel and serial.This paper shows the serial mode, the main control computer serial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ethod, familiar with their work and their functions, the use of process flow chart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their work.Described in detail using the serial interface chip 8251A dual CPU system design and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n the basic principle from 8251A, work, and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spects in detail. Two microprocessors in the target machine, achieved with a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machines.Keywords: 8251A; serial communication; data transfer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系统的功能 (5)第二章系统的设计方案 (6)2.1硬件设计 (6)2.1.1涉及的芯片 (6)2.1.2 8251A芯片 (6)2.1.3 8279芯片 (8)2.2软件设计 (9)2.2.1设计简单介绍 (9)2.2.2 模块设计详细分析 (9)第三章操作说明 (11)第四章总结 (12)参考文献 (13)附: (14)1、硬件原理图 (14)2、程序流程图 (15)3、源程序清单及注释 (17)第一章系统的功能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我们的周围可能会同时出现多台微型计算机,而且这些计算机的牌号,后型号不同,而且有的格式不兼容。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66cc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6.png)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串行通信系统,掌握串行通信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1. 一台个人电脑2. 两台串行通信设备3. USB转串口线三、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将数据按位顺序传输,相对于并行通信来说,节省了传输线的数量。
串行通信一般采用帧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两台串行通信设备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 将一台串行通信设备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转串口线上,使用USB接口将其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接口上。
2. 打开串行通信设备的电源,并将其与个人电脑连接好。
3. 在个人电脑上打开串行通信软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并建立通信连接。
4. 在串行通信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5. 在另一台串行通信设备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串行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传输。
在发送端输入的数据在接收端得到了正确的接收,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行通信较并行通信更经济和节省资源,因为它只需一根传输线,而并行通信需要多根。
2. 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相对较慢,但可以通过改变波特率提高传输速度。
3. 串行通信的稳定性较强,不容易出现数据冲突和传输错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搭建串行通信系统实际操作了一次串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实验目的得到了满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较慢,不适合传输大量数据;同时,串行通信的配置稍显复杂,需要设置多个参数。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使我们对串行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我们在日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中更好地应用和掌握串行通信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别
计算机系
班级
B140502
学号
B14050226
姓名
韩亚辉
课程名称
单片机原理及组成
实验日期
2016/5/28
实验名称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
成绩
实验目的:1.用全双共数据传送法实现两机互相通信。
2.完成双机通信的设计制作及仿真。
实验条件:计算机,Keil uVision4,ISIS 7 Professional,实验箱
(1)数据缓冲器(SBUF)
(2)串行控制寄存器(PCON)
(3)输入移位寄存器
(4)波特率发生器
(5)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6)波特率计算
三.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程序代码:
#include<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duan P1
#define dis P2
void main()
{
uchar key_in=0xff; //I/O口作输入时,检测外设状态,允许输出高电平
TMOD=0x20;//设置为定时器1方式2
TH1=0xfd;//装初值,波特率设为9600
TL1=0Xfd;
EA=1;//开总中断
一.实验要求:
1)能本机显示按键的数值。
2)能向对方机发送按键的数。
3)能接收对方机发送的数并显示。
4)发送数及按键用中断实现。
5)用串行口的全双工方式通信。
二、实验原理:
(1)单片机串行接口通信功能
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51单片机用4个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输入与数据输出就是并行通信,并行通信的特点是传输信号的速度快,但所用的信号线较多,成本高,传输的距离较近。串行通信的特点是只用两条信号线(一条信号线,再加一条地线作为信号回路)即可完成通信,成本低,传输的距离较远。
while(!TI);//等待数据发送,由TI判断发送是否结束
TI=0;
}
}
}
void chuankou() interrupt 4//串口中断函数
{
dis=SBUF;//接收数据
RI=0;//RI由软件清零;
}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使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有效巩固了知识;同时对于单片机的强大功能、应用领域以及系列知识得到了大概的系统认识,也初步了解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的过程,对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பைடு நூலகம்能力的锻炼,本次设计,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学习,互相提高,老师知识的帮助,经验的传授,也使自己受益匪浅。
ET1=1;//允许定时器1中断
TR1=1;//开启定时器1中断
SCON=0x50;//串口控制寄存器设置,方式1、开串口接收。SM0=0;SM1=1;REN=1;
ES=1;//开串口中断
while(1)
{
if(key_in != duan)
{
key_in=duan;
SBUF=key_in;//发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