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铯在土壤中的迁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装置 实验土柱用对Cs 吸附较少的有机玻璃制成, 柱 的内径为2.8cm, 有效长度为3.0cm, 柱子底部 有孔板可过水并且防止土壤流失。柱中装有 包气带土壤样, 装土样时, 在野外直接将原状 土压入有机玻璃柱中, 使其性质尽量接近原状 土。有机玻璃柱上端有塞子, 塞紧,保证柱内水 在恒流泵压力下不向上溢出。塞子中间有一 小孔, 可以插入注液导管, 导管插紧后水不会 溢出。导管为对Cs 较少吸附的聚乙烯。
137Cs
在土壤中的吸附固定
• 研究表明, 137Cs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是细颗 粒物质和有机质组分) 是快速而强烈的。Ow ens 进行10个月降雨的实验模拟,结果表明, 一旦137Cs 和土壤接触,就被土壤颗粒强烈吸附 而固定,几乎没有任何渗滤损失。在砂性和粉 砂性土壤中分别有37% 和40% 的137Cs 存在于表 面5 cm 以内,分布浓度呈指数下降。数学模型 模拟137Cs在森林土壤中的行为,结果表明: 137Cs早期的渗透速率很快, 但达到15~ 16 cm 时就已经停滞。主要是被土壤中的云母、蛭石、 伊利石和蒙脱石等吸附或固定。
铯元素的基本性质
• 铯的原子序数为55,元素周期表中IA族,属 于碱金属元素,为第六周期的第一个元素
铯原子电子层
137Cs的辐射特性
137Cs的蜕变链
137Cs的衰变纲图
土壤中137Cs的来源
• 核试验产生的137Cs 137Cs 在土壤中的分布是大气核试验和核泄 漏事故的结果。大气核试验的局部放射性沉 降早在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就已经开 始, 而全球范围的核素沉降却始于1952年末。 1958年至1968年是137Cs 的主要沉降期, 其中 大约85% 的137Cs 是在1961年至1968年期间的 核试验产生,137Cs 全球沉降的主要峰值时期 是在1958年、1963~ 1964年。
• (2) 氚水实验穿透曲线 在(1) 中的流速下, 当柱子的进出水达到稳定状态时, 用 恒流泵以该流速连续从柱子顶端注入氚水,对氚水流出 液用液闪进行分析, 将分析结果绘成C/ C0( C-注入氚水 浓度, C0- 流出液中氚水浓度) 随流出体积的关系图。 弥散系数D 可以用下式计算: D=ν2(t0.84-t0.16)2 /8t0.5 式中: t 0.16—流出液浓度达到注入浓度0.16 倍的时间; t 0.5—流出液浓度达到注入浓度0.5 倍的时间; t0.84 — 流出液浓度达到注入浓度0.84倍的时间; ν— 柱中水的实际流速。 弥散度用下式计算: 弥散度: a=D/ν
137Cs可以用来杀死食物内的细菌和微生物,
从而增加食物储存的时间,这方法有抑制发 霉和保持新鲜的效果,经辐射处理的食物不 会带放射性或残留有毒物质。 137Cs也用於监 测工业产品的重量、厚度和密度,以及探测 焊接点和金属管道的裂缝。
• 实验装置图
• 实验方法 (1) 氚水流出曲线 用恒流泵在土柱中注入实验用水, 进行长时间 淋洗, 使水相与土壤达到平衡, 柱子水流通畅。当 柱子的进出水达到稳定状态时, 用恒流泵从柱子 顶部瞬时注入适量氚水, 继续用沟水淋洗。从注 入氚水那时开始对柱子的流出液定时取样, 每分 钟取一个样。对氚水流出液用液闪进行分析, 将 分析结果汇成放射性强度对体积的关系图, 即氚 水流出曲线。 知道土柱有效长度L 和氚水流出曲线峰所对应 的时间t , 可算出柱中水的实际流速: ν= L/t
137Cs在土壤中的迁移
核素(nuclides)的概念
• 核素:具有特定质子数、中子数和核能态, 而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察到的一类 原子(核)。 • 作为一个核素,它必须能在一个可以测量 的时间内(一般大于10-10s)存在,而迅速 衰变着的激发态原子以及核反应中的不稳 定中间体都不是核素。
核素迁移与转化的概念
• 核素的迁移转化主要研究核素在地球浅表 层环境中的分布与分配、循环与转化、迁 移与富集规律及其环境效应。
核电站的影响
• 我国核电正在起步,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 会有一定数量的放射性核素进入环境(水体、 土壤和空气等),最后经过动植物由食物链 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尤其是一些中、长 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在农、牧、渔产品中的 积累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90Sr,137Cs等 放射性核素,在核电厂排放的废水中占总放 射性含量的50%以上,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 的影响。
137Cs的测定方法
• 通常通过γ或β辐射测量法测定137Cs。在放射 化学方法中,主要是通过β辐射测量法进行 测量。
• 环境样品中137Cs的含量一般很低,需要取大 量样品才能将其测出。一个使用于环境样 品中137Cs的分析程序,首先要求对40K和87Rb 有较高的去污系数。
137Cs的用途
• 大型土柱模拟迁移试验 实验装置:
实验所用装置( 见图2) 由两套实验土柱、喷淋器 以及架子组成。
• 实验方法 土柱管为内径10cm, 高约1m 的有机玻璃管, 内 装填采自现场的土柱( 土壤同小柱实验土样) , 高度约80cm,分别将含有137Cs 的示踪源层铺 在土柱上表面,源层上面铺一定厚度的经过 筛选的土壤和砂层。用喷淋器每天定时定量 从土柱上方喷水,水量模拟实际降雨量( 约相 当于全年降雨1000ml ),并且让土柱上端的水 在接近自然条件下蒸发。将土柱底部的流出 液收集起来,监测其体积,并检测其放射性。 实验结束后,将土柱解体,取不同位置土样, 测量样品中核素浓度, 以得到其垂直分布。
粘土矿物对137Cs 的吸附固定
• 大量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在137Cs的吸 附和固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土壤中137Cs 的固定依赖于Cs 和某些粘土矿物的相互作用。 胶体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越高,137Cs的结合程 度越牢固。 • 粘土矿物固定137Cs的原理可以从伊利石对Cs+ 的固定中得到初步认识。Cs+ 比K+ 更弱水合, 伊 利石层间Cs+ 的吸附扩张, 驱逐半径较大的Ca2+ 、 M g2+ 、K+ 的水合离子, 最终导致伊利石单晶的 夹层坍塌, 而使Cs+ 不能移动而固定下来。
137C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37Cs对人体的影响取决於其辐射强度,暴
露时间和受影响的人体细胞种类等。如果涉 及的137Cs是一个非常高辐射的放射源,可能 会引起急性放射病症例如:恶心,疲倦,呕 吐及毛发脱落等,如果受到约1希沃特辐射剂 量的直接照射,甚至可以引致死亡。 137Cs进 入人体会积聚在肌肉组织中,并有可能增加 患癌症的风险。
土壤有机质对137Cs 的吸附固定
• 原因 有机质能提供大量的交换性阳离子,而 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增大时,能增加土壤 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和固定。 137Cs的迁移受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紧密 吸附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实验方法的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小型土柱氚水渗透试验 原理: 由柱的氚水淋洗流出曲线测定柱的有效孔 隙度, 由柱的氚水淋洗穿透曲线测定土柱在该 流速下的弥散系数, 进一步算出弥散度, 该弥 散度可以用于大型柱试验中计算大柱试验流 速下的水力弥散系数。为大型柱试验提供参 数。
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137Cs的照射?
辐射无处不在,大部分都是天然存在的。 有三个简单方法可以减少受辐射影响:距离, 时间和屏蔽。我们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尽量 减短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和有足够的屏蔽。我 们通常用铅来作屏蔽,例如铅板或夹有铅的 衣服。如果你要进入一个使用辐射的地方, 必须遵照安全程序,并不要进入未经许可的 地区。
由核试验产生并释放到大气层的137Cs 进入 平流层,3~ 12个月内在全球均匀分布,而后 逐渐进入对流层,随大气降水返回地表。
• 核电站泄漏产生的137Cs
土壤中137Cs的存在形式
• 主要以水溶态、交换态和固定态等存在,3 种形式所占的比例差别很大。 • 固定态:67.4%-99.5%
• 水溶态:0.004%-0.27% • 交换态:0.4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