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和解历史进程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NORTHERN FORUM№21999(Sum№154)
法德和解历史进程的演变
胡 利 胜
内容提要 二战后,法国为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力主肢解德国,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演变,若想重新提高法国的大国地位,就必须缓和同德国的关系,把对德关系纳入到
美国的欧洲政策和全球战略的轨道上来。因此,法国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转向了大西洋主
义的外交政策,完成了法德关系的和解进程,使法德两国由近百年的宿敌终于变为盟友。
关键词 法德和解 独立自主 大西洋主义
法德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在历史进程中,他们曾长期相互为敌,仅从1870年普法战争算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七十年间,两国有过三次大战,巴黎两度遭到德国占领。因此,法国一直把德国看作其安全的主要威胁和称霸欧洲的劲敌。如何削弱德国,限制其发展以维护法国的安全和霸主地位,是长期困扰法国的一个难题。二战结束后,对战胜的法国来说,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机会。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二战后的法德关系,寻求一条清晰的脉略,从而明确法德和解历史进程的演变。
一
法德两国本是同出一脉。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居住在莱茵河下游的法兰克人乘机侵占高卢,克洛维于481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三百年后,查理曼建立了庞大帝国,版图东自易北河和多瑙河,西至大西洋,南起比利牛斯山和意大利,北至北海。这个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帝国,终于在843年由查理曼的三个孙子通过凡尔登条约分割,形成了后来的德、法、意三国的雏形。查理大帝做梦也不会想到,本是同根生的法国和德国竟成为宿敌。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之间的积怨的确越来越深。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空前浩劫,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而又重大的课题:人类如何才能避免战争,根除战争,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
战后初期,法国的对外政策仍然是传统的均势政策在起主导作用,希望在美苏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争取推行一项独立的外交政策。这是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充分体现。当时担任外交部长的乔治・皮杜尔就明确宣布:“同西方结盟?那是理所当然。但是,也同东方结盟。法国决不让自己局限于西方。” 这是一种高傲的外交,一种民族独立自主的外交。所以戴高乐的对德政策是强硬的。他力主用国际强硬手段肢解德国,永远削弱德国;同时利用德国资源,恢复和发展法国经济,恢复法国真正的大国地位。戴高乐这样做是有历史原因的。法与德是近邻,自19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到一战和二战,曾先后三次遭到德国入侵,法国人对德国军国主义有着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所以肢解德国,也是法国传统对德国政策的体现。
事实上,“肢解”德国的想法,最初不仅仅是法国的主张,也是盟国各大国的主张。从1941年底到1945年初,美、英、苏三大国曾多次商讨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并达成共识:即112
北方论丛 1999年第2期(总第154期)
战后德国应当肢解成几个国家。但是历史却走上一条与戴高乐意愿不完全相同的道路。这首先是因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体系的形成,欧洲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欧洲被美苏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其次是因为战争使法国国力大大下降,“战争期间,法国的经济损失达48930亿旧法郎(按1945年价格),相当于战前三年的法国的全部生产总值” 。戴高乐虽力主强硬对德政策,但力不从心。最初肢解德国的设想变成了占领和管制德国。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事实上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这与戴高乐打算把德国肢解成“一系列结成松散联邦的州”的设想相去甚远。当然,这是按照美、英、苏的意图和利益进行的。
二
1947年是法国内政外交的转折年头。1870年以来德国通过三次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并且,二战中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投降的维希政府,使法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国际地位的提高依靠的应是综合国力。战后,法国虽然在军事上是陆军强国,但政治上还未提高到能与美苏英相提并论的地位。而政治地位的提高,又必须以强大经济实力作后盾。所以当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台时,法国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苏联马上做出反应,于10月份建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欧洲被分成两大阵营,东西方冷战开始。在欧洲分裂加深的形势下,法国的外交政策必然会发生变化。
这时法国的内政也发生了转折。1947年初反共浪潮掀起,同年5月,参政两年多的共产党被逐出政府。三党联合局面最终破裂。将共产党人排挤出政府,这是法国统治集团蓄谋已久的行动,一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居然有共产党参政,令资产阶级非常害怕,他们一致认为解除共产党的职务对法国是生死攸关的。
面对这样一种国际国内形势:美苏对立的加剧,法国政治的分裂,法国很难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他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那么,选择的根据又是什么呢?那就是:美苏谁能帮助法国复兴真正的大国地位。三党联合政府中的人民共和党和社会党都属于亲美派,他们一致认为,法国要振兴经济只能靠美援,安全方面也要靠美国保护,因此,要奉行追随美国反对苏联的政策就势必要改变法共参政的局面。因此,法共被逐出政府也是美国在欧洲利益的需要。这时的法国就象一只小鸡需要母鸡的翅膀一样,选择了制度相同的美国作为靠山。那么,在对德问题上,法国很难再坚持自己原来的立场,必须根据美国对西欧的政策,寻找自己对德的政策。
随着德国被一分为二,美国要推行称霸世界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就必须扶植西德,把西德看作是与东方直接对立的桥头堡。这虽然与法国的传统的肢解、削弱德国的主张尖锐对立。但法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依赖美国,无力与美抗衡,只得把德国问题纳入到美国的欧洲政策和全球战略的轨道。法国的外交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转向了大西洋主义的外交政策。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条约》签订。法国当然是北约的成员国。北约体现了西欧对美国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依赖,法在对德问题上不得不放弃肢解德国的政策。在这里强调的是法对德政策的改变,还谈不上和解。因为法与西德的关系事实上是同盟国的关系,只有当西德作为一个国家正式成立的时候,才能谈及对德和解问题。也只有德国被真正分裂成两个国家,才能把法国从寝食不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时西德在法国人眼中可以成为握手言和的对象了。
法虽倒向美国,但不是绝对的倒向,在第四共和国时期曾做过努力,与美进行过斗争,换来的却是第四共和国的覆亡。教训是深刻的,法国统治阶级逐渐意识到,以法国一家的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