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合集下载

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国际化大都市"这个概念的起源,究竟是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还是英国学者霍耳在1966年提出的,无关紧要。

在中国,它业已成为一顶给城市加冕的皇冠,高于现有一切奖项,而且是一个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的城市的最佳搭配。

在全球化的深刻背景下和中国城市的"狂飙突进"运动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厘清国际大都市的人性化指标和必备条件,令城市的努力不致于迷失方向。

标准一:区域中心国际大都市不单纯等于拥有跨国公司、国际航班、五星级酒店、酒吧、别墅、高尔夫球场、地铁、西餐、外国乐队、巨型建筑这些符号化的东西。

与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和城区规模这些必要前提相比,国际大都市的意义更似一种能量的聚合体,在全球版图上举足轻重、舍我其谁。

以纽约计,它的GDP值单拿出来可以在全世界国家中排位第14,超过澳大利亚;如果将美国5个最大的城市合起来看做一个国家,它在全世界可以达到第四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作为社会能量的聚合体,国际大都市的对全球技术、资金、人才流动的控制功能超出了国家的范畴,城市高度职能化,服务于全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体系中的控制点。

在本国区域内,它是绝对的区域中心。

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未来的国际大都市只有可能从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4个城市中产生,它们各有环渤海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为依托。

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全国的精英而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是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广州是华南的中心和世界性商埠,香港则是亚洲都会和购物天堂。

除此之外,其余的中国城市至多只能达到专业功能的国际化,比如国际旅游城市等。

标准二:移民之城国际大都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外来人才的加入与常住暂住人口的增加、移民的速度是同步的,而其中外国人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可量化指标,反映了城市在国际分工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外国企业、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才移民。

国际化大都市核心价值泛论

国际化大都市核心价值泛论

的 世 界 城 市 之 列 : 主 要 的金 融 中心 : 跨 国 公 司 总 ① ② 部 所 在 地 ; 国 际 性 机 构 的集 中 地 ; 第 三 产 业 的 高 ③ ④ 度 增 长 ; ⑤ 主 要 制 造 业 中心 ;⑥ 世 界 交 通 的 重 要 枢 纽 ; 城 市 人 口达 到 一 定 标 准 。 可 见 , 际 化 大 都 市 ⑦ 国
第2 9卷 第 3期
Vo . 1 29 . No. 3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 n S ilS inc ’ oca c e e a
21 0 1年 6月
J n .,2 1 ue 01
国际化大都市核心价值泛论

(. 1中共 西安 市委 党校

贺 新 宇
陕西 西安 7 0 5 ;. 北政 法 大学 陕西西安 7 0 6 ) 10 4 2西 10 1
市 的 竞 争 中 占 据 更 有 利 的 地 位 , 从 而 更 好 地 为 国 内
和 国际间提 供服 务。
2 文 化 多 样 性 是 国 际化 大 都 市 的 差 异 性 价 值 取 .
向 。 都 市 在 效 率 的 基 本 取 向约 束 之 下 , 渐 出 现 价 大 逐
值 细 化 和 分 化 的 趋 势 。 因 为 都 市 化 的 过 程 不 仅 是 同
文章编号 : 878724 232l)3020 9 ——0 1.0— (O 0-2-3 7 - 1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是 指 在 政 治 、 济 、 技 等 方 面 实 经 科
鹰 等认为 , 静态 角度看 , 市 的效率 体现在 两个方 从 城 面 :( ) 间 容 纳 效 率 , 以 一 定 的 空 间 规 模 承 载 人 1空 即

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首先,国际化大都市应当具备开放的经济环境。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具备较高的国际贸易水平和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各种国际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会在这里纷纷落户,从而形成一个开放、活跃的经济环境。

其次,国际化大都市应当具备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融合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个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尽情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魅力,不同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也会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此外,国际化大都市还应当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进行出行。

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企业和人才来到这座城市。

最后,国际化大都市还应当具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先进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技术。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人才素质和生活水平。

总之,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所具备的开放经济环境、多元文化氛围、完善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

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征的城市,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国际化大都市。

希望各个城市都能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努力发展,为全球化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城市划分标准

全国城市划分标准

全国城市划分标准
1、超大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

2、巨大城市:500-1000万人口。

3、特大城市:300-500万人口。

4、大城市:100-300万人口。

5、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

6、小城市:20-50万人口。

7、微型城市:5-20万人口。

8、城区人口5万以上,才有基本的生活服务业。

9、城区人口20万以上,才有较好的生活服务业。

10、城区人口50万以上,才有较发达的生活服务业。

11、城区人口100万以上,才有较好的产业服务业。

12、城区人口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

13、城区人口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容易建成全国性大都市。

14、城区人口500万以上,才能有较发达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业,容易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15、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才会有较发达的全球化公共服务业,容易建成全球化大都市。

summary 上海评分标准

summary 上海评分标准

主题:上海评分标准正文:上海是我国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因此有着独特的城市特征。

针对上海的特殊性,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分标准,对于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上海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评分标准一:环境质量1. 空气质量:上海市政府对空气质量有着严格的评定标准,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各项指标,评分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进行评定。

2. 绿化覆盖率:上海作为一个大城市,绿化覆盖率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上海市政府对于绿化覆盖率也有着一定的评分标准。

根据城市规划,各项绿化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也会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评分。

评分标准二:交通便利程度1. 公共交通:上海市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运营状况以及线路规划有着严格的评分标准。

受到市民、游客和交通部门的共同关注。

2. 道路状况: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都是影响上海市交通便利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上海市政府也会对道路状况进行严格评分,以促进城市交通的便利和安全。

评分标准三:医疗卫生1. 医疗资源:上海市政府对医疗机构的分布、医疗人员的配置以及医疗器械设备的配备进行评分,以确保市民能够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医疗水平:医疗水平包括医生的专业水平、医院的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等多个方面,上海市政府会根据这些因素来评定医疗卫生得分。

评分标准四:教育水平1. 教育资源:上海市政府对学校的分布、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进行评分,以保障市民的教育权益。

2. 教育质量: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是评定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上海市政府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五:城市管理1. 城市规划:上海市政府对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规划执行等方面进行评分,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治理:包括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市容管理等各方面,这些都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指标。

总结:上海评分标准是一个对城市整体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评定体系,通过评分标准的设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国务院批准实施到2020年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西安西安,中国西北地区最大城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然而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安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又一国际化大都市。

未来大西安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面积12009平方公里。

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1280平方公里。

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隔一年,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2020年西安建设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用10年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指标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城市国际化指标

城市国际化指标

1、国际化城市的定义迄今为止,并不存在对国际化的统一定义。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权威辞典都没有收录“国际化”词条。

目前,国外理论界很少使用“国际化城市”这一概念。

利用Google搜索,“internationalised city”仅32项,internationalized city”有515项,其中很多项都是从国内英文网站中搜索到的;在国外英文网站,上述用法非常少。

国际化城市并非国际通行的规范概念。

在英语中,与我们所讲的“国际化城市”相近的概念是“world city”(世界城市)或“global city”(全球城市),在Google中,前者搜索到30.5万项,后者搜索到3.6万项。

国际性城市与世界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现于英国学者霍尔(Peter Hall)的《世(1966年出版)一书中;以后美国学者沃尔夫(wolff)和弗里德曼(J.Friedmann)界城市》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对世界城市作了新的理论概括。

弗里德曼提出的世界城市七项标准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七项标准是: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世界城市是当今西方国家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一种模式与战略。

与一般城市相比,世界城市是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环境下,国际资本对全球经济进行控制和发挥影响的空间节点,也是国际移民的集散地,因此在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见《世界城市的经济形态与空间布局》2003年《世界经济》第7期)。

在国内,与“国际化城市”提法相近的有:“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国际大都会”、“国际性城市”、“全球城市”等等。

在Google中,这些词依次可分别搜索到9080项、35300项、17700项、15500项、5520项、2870项与2380项。

我国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国际化大都市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刘博(延边大学 2013级人文地理)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内容标准,按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水平和现状,根据各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几大城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

1.引言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

本文就根据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的多极化大都市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介绍2.1 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及特征国际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

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解释定义有两种:(1)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将这一概念解释为,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

他认为世界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①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②国家的贸易中心;③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④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⑤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⑥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⑦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

(2)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七项衡量世界城市的标准: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④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国内代表性的观点有二种: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并对世界和地区经济起控制作用的城市。

另一种观点将“国际化大都市”分解后认为,国际化指的是大都市的性质、功能和地位、作用。

一二三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二三线城市划分标准

一二三线城市划分标准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标准是指中国国家统计局针对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对城市进行划分的一种分类指标体系。

这个体系主要是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划分的。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

一线城市的划分标准:1. 经济发展水平高:一线城市通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行地,GDP总量、人均收入、城市规模等指标较高。

2. 高度开放型经济:一线城市通常是国际大都市,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拥有完善的国际交通网络,以及较多的外资投资和对外交流。

3. 先进的科技资源:一线城市拥有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较多的创新人才。

4. 资源禀赋优越:一线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有着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

二线城市的划分标准:1. 经济发展水平中等: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次于一线城市,但较一线城市发展水平高于三线城市。

2. 人口规模较大:二线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常常是地区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3.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二线城市在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有较多的大型企业和重点产业。

4. 区域中心功能较强:二线城市常常是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承担着较重要的区域枢纽和协调职能。

三线城市的划分标准:1.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GDP总量和人均收入较一二线城市较低。

2. 人口规模较小:三线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常常是地区性的县级城市或者区域性的地级市。

3.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三线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较为滞后,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条件不如一二线城市。

4. 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三线城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发展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主导产业,缺乏多元化。

以上是一二三线城市划分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这些标准能够客观地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实力,为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有助于推动城市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关于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在先进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快速崛起。

如何使北京跻身于现代大都市的行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系统介绍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具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建设优秀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北京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为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北京需要加大对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城市更新,改进绿化、污染等环境治理。

二、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宜居的城市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对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创造宜居的环境,北京需要建设更多公园、文化设施和娱乐中心,加大高品质住房和商业领域的建设力度,提高居民生活和工作的水平。

三、加快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先导,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的基础。

北京需要通过完善规划体系、加强城市空间布局等手段,促进城市规划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建设的检查和督促,确保建设质量。

四、促进城市文化与旅游发展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旅游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北京需要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建设更多的文化和旅游设施,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城市注入更多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元素。

五、加强城市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城市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

北京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友好合作,积极参加国际性论坛和展会等,推广北京的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成果,与国际接轨。

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五个案例,深入探讨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一、优化城市基础设施近年来,北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总体竞争力。

2019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交通、水电等基建领域投资占据大部分。

首都机场的新机场和城际铁路的建设都使得北京向世界开放的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什么是国际化大都市?

什么是国际化大都市?

什么是国际化⼤都市? kk夸克
什么是国际化⼤都市?
对于国际化⼤都市,国内外并没有形成⼀个公认的定义,即便巴黎、伦敦、纽约等世所公认的国际化⼤都市,也并没有统⼀的路径或模式可循。

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西安与北京、上海同被定位为国际化⼤都市,⽽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有183个曾经提出过建设国际化⼤都市的设想。

西安⽂明办、社科院近⽇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都市市民⼈⽂素养培育对策研究》,提出从今年起西安计划⽤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都市,为此该匹配什么样的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到2015年,⼀半市民要能认繁体字、说英语,⼋成市民能⽤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市民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户外⼴告必须拿出三分之⼀的版⾯和时段,来宣传反映西安等等。

历史上像巴黎、伦敦、纽约等这些城市并没有、也不可能向市民提出上述这般事⽆巨细的要求,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声誉。

《对策》中提出的很多⽅⾯根本就不是政府应该操⼼的事情。

特别是《对策》中提出的“到2015年,⼀半市民要能认繁体字、说英语,⼋成市民能⽤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市民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这实在是⽆法办到的荒唐⽬标!
国际化⼤都市就⼀定要达到这么⾼的标准?
是否巴黎、伦敦、纽约等这些城市,为了所谓的国际化,要让⼀半市民能说汉语?再倒退⼀千年说,当年的唐朝,其都市长安集聚了四⽅来客和⼈才,那时的市民并没有⼀半⼈通晓胡语(波斯语)。

真不知,近些年党中央已提出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切,西安市的有关部门还能违科学地提出这样的⼀个《对策》!。

城市分类标准

城市分类标准

城市分类标准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城市在发展程度、规模、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划城市,对城市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分类标准是根据城市的特征和功能,将城市进行科学地划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城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分类标准。

一、按照城市规模划分。

1. 大城市。

大城市通常指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具有较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力,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例如,北京、上海、纽约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大城市。

2. 中等城市。

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万至100万之间,相对于大城市来说,中等城市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力较弱,但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例如,成都、武汉、费城等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等城市。

3. 小城市。

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在10万至50万之间,通常是地级市或县级市,相对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来说,小城市的发展水平较低,功能较为单一。

例如,某些县级城市或地级市下属的小城市就属于这一类别。

二、按照城市功能划分。

1. 政治中心城市。

政治中心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心,拥有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机构和行政机构,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例如,华盛顿特区、北京市等都是政治中心城市。

2. 经济中心城市。

经济中心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经济体系和繁荣的经济活动,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例如,纽约市、上海市等都是世界知名的经济中心城市。

3. 文化中心城市。

文化中心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力。

例如,巴黎市、京都市等都是享有盛誉的文化中心城市。

4. 交通枢纽城市。

交通枢纽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对周边地区具有重要的交通连接作用。

例如,伦敦市、广州市等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5. 科技创新城市。

科技创新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发达的科技产业和创新资源,对技术和科研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城市分类标准

城市分类标准

城市分类标准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城市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城市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分类标准是根据城市的规模、发展水平、功能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标准。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进行分类。

一、按照城市规模进行分类。

1. 大城市,通常指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综合发展水平。

大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2. 中等城市,人口在50万至100万之间的城市属于中等城市,这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高,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3. 小城市,人口在10万至50万之间的城市属于小城市,这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4. 城镇,人口在10万以下的城镇,一般以农业为主,工商业发展较为薄弱,属于农业集聚区。

二、按照城市功能进行分类。

1. 政治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是国家、地区的政治中心,通常是行政机关、政府部门和外交机构的驻地,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

2. 经济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是国家、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工商业和金融业,是经济交流和资源集散的重要地区。

3. 文化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是国家、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是艺术、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4. 旅游中心城市,这类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而闻名,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5. 居住中心城市,这类城市以其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而吸引人们居住,是宜居城市的代表。

三、按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1. 发达城市,这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文化资源丰富。

2. 欠发达城市,这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3. 新兴城市,这类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国际大都市指标评价体系

国际大都市指标评价体系

国际大都市指标评价体系1.人均GDP指标: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值为12000美圆。

2.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标:一般研究认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应占GDP的60% 到80% 3.人文发展综合指标:(1)人均寿命指标。

(2)教育成就指标。

(3)生活标准指标。

一般认为国际大都市标准值应在0.9以上。

4.恩格尔系数指标:41%至50%为小康型。

21%至40%为富裕型。

20%以下为极富型。

国际大都市标准应在30%以下。

5.人均住房指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2平方米以上。

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15至20岁人口在校大学生比重应在50%以上。

7.研发投资(R&D)指标:研发投资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

8.人均道路面积指标:一般在10平方米以上。

9.轨道交通客运指标:比重应占城市客运交通的50%以上。

10.航空港年客运量指标:年吞吐量应在2000万以上。

11.空气污染指数指标:6为严重污染。

4至5为中度污染。

3至4为轻污染。

2至3为较好。

小于2为良好。

国际大都市的指标为小于3。

12.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指标:70分以上为较高水平。

13.外贸出口总额指标:外贸出口总额与GDP之比的依存度一般应为30%左右。

14.全球500强企业设立机构指标:应该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在该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15.国外金融机构设立指标:该城市应该有100家以上的国外金融机构。

16.年海外入境旅游人数指标:每年至少有600百万海外入境旅游人数。

首都 首善标准

首都 首善标准

首都首善标准
“首善标准”是指最高、最好、最优的标准,通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在某个领域中的表现或成就。

在首都标准方面,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应该具备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并且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具体来说,北京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1.政治中心: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应该具备高度的政治稳定
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具备完善的外交机构和国际交往机制,能够承担起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文化中心: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应该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和现代文化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文化设施,同时要具备高度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应该具备完善的外交设
施和国际机构,能够承担起各种国际会议和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4.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应该具备高度的人才聚
集和科技创新实力,能够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发展。

总之,首都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北京应该以首善标准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国际上对大都市圈的定义

国际上对大都市圈的定义

国际上对大都市圈的定义《大都市圈的定义与特征》在全球城市化的背景下,大都市圈成为国际间一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国际上对大都市圈的定义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观点强调了不同的特征和指标。

一种常见的定义是,大都市圈是由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较大的城市群。

核心城市一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人口密集区域,而周边地区则是经济联系紧密、与核心城市有着较高互动的地方。

这种定义强调了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联系和互动,以及核心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

另一种定义是,大都市圈是一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高度密集的人口和经济活动。

这种定义注重了城市圈内的人口和经济密度,强调了人口集中和经济活动的聚集效应。

大都市圈的定义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划分,如人口规模、土地面积、经济规模等。

有的定义认为,大都市圈的人口应该在几百万以上,土地面积可以覆盖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经济规模应该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具有较大的比重。

这些指标是一种客观的划分标准,旨在界定大都市圈的规模和影响力。

大都市圈的特征也是多样的。

首先,大都市圈通常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包括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

其次,大都市圈内的经济活动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如金融、制造业、服务业等。

此外,大都市圈还具有高度的聚集效应和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

总之,国际上对大都市圈的定义呈现出多样性,但都强调了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联系和互动,以及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征。

大都市圈作为一种城市形态,不仅体现了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也对全球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国际化大都市"这个概念的起源,究竟是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还是英国学者霍耳在1966年提出的,无关紧要。

在中国,它业已成为一顶给城市加冕的皇冠,高于现有一切奖项,而且是一个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的城市的最佳搭配。

在全球化的深刻背景下和中国城市的"狂飙突进"运动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厘清国际大都市的人性化指标和必备条件,令城市的努力不致于迷失方向。

标准一:区域中心
国际大都市不单纯等于拥有跨国公司、国际航班、五星级酒店、酒吧、别墅、高尔夫球场、地铁、西餐、外国乐队、巨型建筑这些符号化的东西。

与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和城区规模这些必要前提相比,国际大都市的意义更似一种能量的聚合体,在全球版图上举足轻重、舍我其谁。

以纽约计,它的GDP值单拿出来可以在全世界国家中排位第14,超过澳大利亚;如果将美国5个最大的城市合起来看做一个国家,它在全世界可以达到第四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作为社会能量的聚合体,国际大都市的对全球技术、资金、人才流动的控制功能超出了国家的范畴,城市高度职能化,服务于全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体系中的控制点。

在本国区域内,它是绝对的区域中心。

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未来的国际大都市只有可能从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4个城市中产生,它们各有环渤海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为依托。

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全国的精英而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是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广州是华南的中心和世界性商埠,香港则是亚洲都会和购物天堂。

除此之外,其余的中国城市至多只能达到专业功能的国际化,比如国际旅游城市等。

标准二:移民之城
国际大都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外来人才的加入与常住暂住人口的增加、移民的速度是同步的,而其中外国人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可量化指标,反映了城市在国际分工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外国企业、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才移民。

关于国际大都市外籍人口的比例,存在着5%、8%、15%、20%4种不同的说法。

以最低的5%计算,一千万人口的城市必须拥有50万常住外籍人士,在这一点上,北京、上海、广州目前无一达标。

从1820年到1920年,有1130万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纽约,为纽约超越伦敦成为世界最大城市提供了人力资源。

1965年以来,每年仍有75000人获准移居纽约,而外国留学生和暂住型职业人士更是源源不绝。

综合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在北京,1400万人口中有外来流动人口380万,常住北京的外国人有10万多人;上海1600万人口中有387万外来流动人口,有2万外国人常住上海(注:据上海《文汇报》报道,目前总共有来自世界一百二
十六个国家的一万九千五百名外国人,在上海从事各项工作。

);广州外来流动人口突破400万,有1万外国人常住广州。

标准三:会展之城
国际大都市通常也是国际会展城市。

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至少要举办150次以上由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会议。

巴黎的国际会议更是多达300多个。

各类国际会议的召开可以拉动旅游、广告、运输、通讯等第三产业,由它带来的延伸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在中国城市中,香港的国际性会议是最多的,其次北京,广州是最少的。

标准四:组织之城
国际组织分布列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罗马、日内瓦、纽约、华盛顿、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哥本哈根。

纽约市政府曾调查得出结论:纽约为联合国每投入1美元即可获得4美元的收益。

小小瑞士就有近400个国际组织,没有沙漠的德国争取到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处设在波恩,连印度和泰国都各有10多个国际组织机构。

全球大大小小的国际组织有4万多个,国际组织能吸引外资的大量流入,所在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所在城市也成为大型国际会议的主要举行地。

1999年世界竹藤协会全球总部落户北京,2002年联合国所属的亚太农业工程和机械中心总部迁址北京,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常设秘书处定址北京,再加上即将在北京成立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总部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组织总部。

所有这一切都证明北京正在向世界组织之城迈进。

我们希望看到吸引国际组织总部入驻的思维在中国的大城市生根。

标准五:服务之城
全球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

在这方面,中国目前做得最好的城市是香港,它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了82%,北京居第二位,服务业比重为61%,上海最低,服务业比重为48%(内地的城市因为带有郊区,而且郊区的面积往往是市区的数十倍,所以第三产业的比重普遍偏低)。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杨汝万对北京的城市诊断是,当城市的规模化发展与城市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一对矛盾体时,北京必须完成从规模化发展向功能化发展的转变,北京的下一步目标应是从大都市(Mega-city)转变为世界性、国际化大都市(World city/global city)。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贸易促进处处长李仲周提出,高度发展的服务业,连贯性的鼓励竞争制度、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将是提高经济效益与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

服务业覆盖着金融、保险、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城市CBD的设立,也是强化金融服务业的重要一环。

标准六:创业与人居之城
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不只是吸引",但一定要有吸引,成为创业与人居之城。

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纳着新的跨国公司的到来。

在中国加入世贸的前后,广州写字楼全面复苏,先后提了两次价,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及广告、保险类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比例递升。

安居是另一方面的指标,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几乎是齐头并进式地重视。

北京的环线和地铁延伸置业可圈可点,40%左右的商品房被外地人买走;上海内外销并轨和蓝印户口政策吸引了接近20%的外地人置业,"台湾人购房热"、"温州人购房热"一波又一波,2002年1月至5月,外籍人士购房接近5%;广州的商品房供销两旺,对郊区大盘的开发在全国无出其右,睇楼早已成为城市生活一部分。

标准七:传媒之城
大众传媒体系可谓是城市的神经网络,国际大都市更是传媒之城,尽可能地创造国内外有影响的报纸、电视广播节目、文学作品、出版社、学术刊物、视听发行机构、书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市场。

在美国,纽约市通过全美三大广播网控制着2139家电台和电视台,通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出版媒体影响全国的舆论界,几乎左右全国的新闻和娱乐。

美国学者尼尔·R·彼尔斯说过:"纽约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和时装,年复一年地塑造和影响美国人的思想,美国任何其它力量都无法办到。

"
在中国,央视、新华社、中央级新闻单位和出版社总部的集中使北京得以辐射全国,广州三大报业集团加上一批全国性明星杂志向全国示范了广东的开放观念和现代城市时尚;在这方面,上海显得像个跛足巨人。

香港的电视传媒和杂志对广东人颇有影响,而北京的传媒则是全国城市传媒的教科书。

标准八:文明之城
城市文明和生活质素高,是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

健康水平最敏感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寿命,北京均已经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平。

北京也正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国际文化品牌--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北京国际时装周。

据2001年8月的一次调查显示,按五级分制计算,北京市民对自身素质的评分打3分。

北京的绿化、卫生和水质及空气质量都不符合国际大都市的标准,交通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也难以令人完全满意。

此外,北京人对自身知识水平、举止和语言文明三者的评价分分别为2.9、2.8和2.7分。

用开放题的方式询问被访者"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民国际大都市意识的有效办法是什么",结果近半数北京市民回答:"希望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上海也在往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上靠,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季、上海博物馆、国际著名体育赛事的举办、科技教育发展的水平、环保指标、人均GDP等都是上海的人文环境和生活质素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