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科学六年级上册(冀人版)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科学六年级上册(冀人版)

观察结果
豆荚颜色 种子形状 种子数量 种子颜色
1号
绿色
圆形
6
绿色
2号
绿色
圆形
7
绿色
研究结果
同种豌豆不同个体之间的果实、种子之间 非常相似,但也有个别微小的差异。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每一种植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一样,具有相似 性,并保留了上一代的主要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 传,同时,亲代与后代之间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 又存在微小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A 猫爸爸可能是( )。
A.白猫B.黑猫C.灰猫
C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B.每个人手指的指纹都是唯一的 C.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相貌相似的人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科学冀人版
第3课 化石里的古生物
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 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 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
C 一进化的原因是( )。
A.马常用中趾,很少用其他趾 B.人类选育 C.自然选择 2.观察了始祖鸟化石后,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观
A 点,其中不够科学、严谨的是( )。
A.始祖鸟就是鸟类的祖先 B.始祖鸟和鸟类头骨形状相似,有爪和翅膀 C.始祖鸟有牙齿,与爬行动物近似,尾巴很长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规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我们还可以比较豌豆的不同个体之间的果实、 种子等有什么相似和差异。
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豌豆的果实和种子个体之间存在着怎样 的相似与差异 研究方法:采集豌豆荚果,并将采集到的豌豆荚果 编号比较它们在豆荚的颜色,种子的形状、数量、 颜色等方面有哪些相似和差异。 材料和工具:放大镜、托盘、记录表、豌豆荚果约 10个。

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汇总

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汇总

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内容
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复和备考。

单元一:物质的三态
1. 什么是物质的三态?
-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几乎不可压缩
- 液态:物质分子排列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
- 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松散,能够完全自由流动
2. 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 固态 -> 液态:熔化
- 液态 -> 固态:凝固
- 液态 -> 气态:蒸发
- 气态 -> 液态:凝结
单元二:能量
1. 什么是能量?
- 能够使物体进行运动、发光、变热等的物理量
2. 能源的种类
- 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 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 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进行转化和传递
- 能量转化的例子: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单元三:物体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状态
- 静止状态:物体不发生位置上的改变
- 运动状态:物体发生位置上的改变
2. 物体的运动方式
- 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
3. 速度和加速度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
单元四:力和力的作用
1. 什么是力?
- 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上的改变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
- 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3. 常见的力的种类
- 推力、拉力、重力、弹力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必背的内容汇总,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六年级上册

科学六年级上册

科学六年级上册
在六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同学们将进一步学习更深入的科学知识,探索更广阔的科学世界。

本文将以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内容为主线,介绍一些有趣和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世界的奥秘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如叶子的形状、根部的结构等。

还将学习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他们将学习不同种类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食物链等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同学们将更深入地认识动物的生态系统。

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六年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一单元,学生将学习物质的组成结构,了解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他们也将认识到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四单元:天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学习天体运动的规律,同学们将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他们将了解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天文现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推算出其中的规律。

总结
通过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学生将对自然界的奥秘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将培养出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探索世界的美妙之处。

2024粤教粤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粤教粤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粤教粤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光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在空气中、在纯净的水中,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笔直的光柱(如夜晚汽车大灯的光柱)、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区域。

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物体的位置等因素来改变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2. 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镜子、平静的水面等都能反射光。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如,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就是因为光在镜子表面发生了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反射面比较光滑,平行光照射到上面时,会沿着同一方向反射出去,反射光线比较集中;漫反射是指反射面比较粗糙,平行光照射到上面时,反射光线会向各个方向散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例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会看到筷子在水中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生活中的放大镜、老花镜等都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变得发散。

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

利用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投影仪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成像。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是一门关于自然规律和现象的研究。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这两个主题。

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程度和种类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从微生物到大型动物植物,形态各异。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限制乱砍滥伐、合理开发土地、建立保护区等方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模型。

通过食物链可以清晰地展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以及能量的传递和流动。

1. 基本概念食物链由食物网中的各个成员组成,它们以食物为能量来源。

食物链通常包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多个环节。

2. 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植物是食物链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食草动物是食物链的第一级消费者,它们以植物为食。

食肉动物是食物链的第二级或更高级消费者,它们以其他动物为食。

分解者是食物链的最后一环,它们分解死亡生物体,将有机物归还给土壤。

3.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简化的食物关系模型,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网状结构。

食物网更准确地描述了各种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依赖和食物关系。

总结: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和理解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而通过学习食物链,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进一步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3. 在纸盒顶部盖上玻 璃或塑料薄膜,并用 胶带固定。
5. 将太阳能热水器放 在阳光下,观察并记 录水温的变化。
4. 在纸盒底部加入水 ,并插入温度计。
实验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总结词: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了 解材料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
3. 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在一定时间内温 度的变化。
2. 将热水倒入三个不同材质的杯子中, 分别放入上述材料的一端,另一端置于 冷水中。
03
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 总结词:通过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太阳 能的利用和转化过程。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详细描述 1. 准备材料:纸盒、黑色纸、玻璃或塑料薄膜、胶带、水、温度计等。
2. 将黑色纸贴在纸盒内部,增强对太阳光的吸收。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作业2
收集生活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或物理运动现象,记录并分析其过程和原理。
下课预告及预习提示
下课预告
下一课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天文学和宇宙 探索的知识,包括行星、恒星和星系等 。
VS
预习提示
建议提前阅读下一课的相关内容,了解天 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为课堂学习 做好准备。
THANKS
感谢观看
3. 在花盆表面均匀撒上种子, 并覆盖一层薄土。
4. 将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并定期浇水。
5. 观察并记录植物从种子发芽 到生长成株的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04课堂互动提问与回答
提问
老师在课前热身环节,让学生们 想象并提问,关于生活中的科学 现象。
回答
学生们积极提问,如“为什么天 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水会 结冰?”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模板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模板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物质是由很小的单元组成的,了解原子的结构;2.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如硬度、颜色等;3.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如物质的热胀冷缩、融化、凝固、沸腾等。

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1.讲解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利用PPT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原子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节:物质的基本性质1.讲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如硬度、颜色等;2.利用实验或图示展示物质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节:物质的变化规律1.讲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如物质的热胀冷缩、融化、凝固、沸腾等;2.利用实验或图示展示物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来展示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3.图示法:通过图示来展示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节:1.师生互动:老师提问“什么是物质”,让学生回答;2.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第二节:1.实验法:老师利用实验展示物质的基本性质,如硬度、颜色等;2.图示法:老师利用图示展示物质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

第三节:1.实验法:老师利用实验展示物质的变化规律,如物质的热胀冷缩、融化、凝固、沸腾等;2.图示法:老师利用图示展示物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互动、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物质、原子、基本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的掌握情况;2.利用小测试或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教学反思:1.在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在展示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时,应利用实验和图示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3.在评估学生掌握情况时,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IE o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且赞。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1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缝左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覆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礴蚯,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到电朝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4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Jit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水蚤、变形虫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1.许多微生物对人体有益,如酵母菌,还有一些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探究课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等方法。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课题2:科学探究的技巧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的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质的世界课题1:物质的组成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

2.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 实验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的组成。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物质组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物质的组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物质组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共7课时)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共7课时)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微小物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认识和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对于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的知识了解还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观察微小物体。

2.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3.让学生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3.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微小物体,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微小物体标本。

2.实验材料:如培养皿、试管、消毒液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微小物体(如昆虫的眼睛、树叶的细胞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小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微小物体是如何被发现的吗?”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其作用。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的操作练习,观察微小物体标本。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理解世界的知识体系。

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科学课程将带领同学们进入科学的奇妙世界,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能源的概念、不同类型的能源以及能源的利用方式。

一、能源的概念能源是指能够产生运动、热量或光等形式的物质或物理系统。

它是维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使用能源来驱动车辆、供应电力、热水等。

二、常见的能源类型1. F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指来自地球的能源,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形成的,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

这些资源存储了数百万年的太阳能,通过地壳运动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然而,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而且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人类寿命内持续生成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是常见的可再生能源。

它们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不会耗尽。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利用风车产生风能发电。

3. 核能核能是通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

核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源,但也很危险。

核反应会产生放射性废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正确而安全地利用核能是十分重要的。

三、能源的利用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能源,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利用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利用方式:1. 发电能源可以转化为电能,为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动力。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可以用于发电。

例如,火力发电厂使用煤炭或天然气,核电厂使用核能,而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电池板则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

2. 供暖能源也可以用于供应热能,以满足人们的取暖需求。

地热能、石油和天然气等常用于供暖。

通过合理利用能源,我们可以使室内保持舒适的温度。

3. 交通运输能源在交通运输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石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和船舶的运行中。

然而,石油的使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探索和研发更多清洁能源来替代石油,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结论能源是人类社会运转的基石,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能源,选择清洁能源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非常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能够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能够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别同的工具有别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环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劲;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别省力也别费劲。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别同的办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办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劲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劲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别省力也别费劲杠杆。

有点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劲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躯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算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讲:“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具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个地方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隐秘1.像水龙头如此,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劲。

3.轮轴能够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一单元《生态系统》1.1阳光下的植物(1)二歧分类法: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2. 揭开植物生长的秘密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养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4.科学要能够经得起重复实验的检验。

1.2从吃与被吃说起1. 认识食物链(1)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叫作食物链。

用箭头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来标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青草→兔子→狼。

①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为止。

②箭头指向吃者;箭头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③一条食物链至少包含3种生物。

(2)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称为生产者。

像兔子和狼这样的生物,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称为消费者。

微生物能把动植物尸体分解,称为分解者。

(3)如果食物链某一环的生物消失了,那么链条上以这种生物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直接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链条上的所有生物。

2. 认识食物网(1)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2)在某个环境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物越能更好地生存。

3. 认识生物的栖(qī)息地像草原这样,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的场所,叫作栖息地。

举例:白鹭的栖息地、大熊猫的栖息地。

(教材P7)4.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生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生活在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中,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多样性,也使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常见的生态系统的种类:森林、农田、城市、沙漠、海洋、草原。

1.3 保持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在生态平衡下,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PPT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PPT

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灵敏的反应。
如果在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 在载玻片的另一端滴一滴淡水,然后把这两滴水 连通起来。这时可以看到,草履虫都聚集在培养 液里。如果在培养液的边缘放上几粒食盐,食盐 对草履虫有伤害作用,这时就可以看到,草履虫 逐渐由培养液这边游到了水滴里。这充分说明草 履虫能够趋向有利的刺激,逃避有害的刺激。
我们还可以提前一星期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的生物
探索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分组实验
水蚤: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体小,呈
卵圆形,左右侧扁,长仅1~3毫米。体外具有2 片壳瓣,背面相连处有脊棱。后端延伸而成长 的尖刺(壳刺)。头部伸出壳外,吻明显,较尖。 水蚤借触角上的刚毛拨动水流向上、向前游动; 当触角上举时,身体则下沉,好似在水中跳跃。 在短时间内能够大量繁殖,呈一片红色,故称 红虫。除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多为各种淡水水 域中最常见的浮游生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
我们的发现: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 胞组成的。
变形虫
喇叭虫
小结
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 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 和功能单位。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探索 探索一: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
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制作步骤:
交流:如何根据所学的内容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呢?
2.加入第二个凸透 镜,并和第一个放 大镜相互平行。
3.上下移动第二个凸 透镜,观察到最大的 清晰图像。
4.反复移出、移进第 二个放大镜,比较观 察到的图像大小。
肉眼看到的蚜虫
组合凸透镜下的蚜虫
探索二:认识光学显微镜
目镜
物镜
探索二:认识光学显微镜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放大镜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3.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5.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以分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6.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8.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撕、滴、展、盖、染、吸。

9.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10.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发现血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单。

11.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2.微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1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草履虫、线虫等为单细胞生物。

15.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16.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1.地球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3.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24小时(一天) 目镜 物镜 调节旋钮 反光镜载物台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第一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第二节: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节:生物的进化与适应3. 第三章:能源与环境第一节:能源的分类与利用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生物的分类、进化与适应。

3. 提高学生对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生物的分类、进化与适应能源的分类与利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烧杯、试管等)生物标本能源模型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生物观察记录表能源分类图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标本、能源模型等,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环境等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科学探究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举例说明。

(2)生物的多样性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展示生物标本。

学生观察生物标本,进行分类练习。

介绍生物的进化与适应,举例说明。

(3)能源与环境讲解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展示能源模型。

学生进行能源分类练习。

讲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对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环境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步骤2.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适应3. 能源与环境:分类、利用、环保、可持续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列举生物的分类特征。

(3)简述能源的分类及利用。

2. 答案:(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B、支点C、用力点D、阻力点2、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C、省力杠杆D、费力杠杆3、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4、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B、动滑轮C、定滑轮D、滑轮组合5、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颜色B、亮度C、硬度D、形状6、()具有稳定性,利用()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A、正方体框B、长方体框架C、三角形框架D、四边形框架7、()的物体稳定性好。

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B、上小下大C、上重下轻 D 、上大下小、上重下轻8、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横卧桥墩的巨大框架都是由横切面为“()”形的钢材构成的。

A、“V”B、“L”C、“U”D、“T”E、“工”字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

A、杠杆B、滑轮C、斜面D、平面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B、中心点C、支点D、阻力点3、()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A、圆顶形B、圆锥形C、圆柱形 D 、球形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V”B、“L”C、“U”D、“T”E、“工”字三、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

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10、像这样弯曲的纸的形状叫()。

11、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12、()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13、()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 ),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5、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四、判断题。

1、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6、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7、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8、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9、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10、球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球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11、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2、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一跨过江。

吊起桥面的主缆绳,每根都由两万多根钢丝组成。

钢缆要承受6·4万吨的拉力。

()13、把钢材横切面做成一些特殊形状,这样的钢材叫做型钢。

除“工”字钢外,还有槽钢、角钢、“口”形钢,等等。

所有这些型钢的抗弯曲力都比同质量、同长度的钢条强。

()14、空心管不但抗弯曲能力强,而且中间还可以输送气体和液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B、支点C、用力点D、阻力点2、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C、省力杠杆D、费力杠杆3、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4、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B、动滑轮C、定滑轮D、滑轮组合5、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颜色B、亮度C、硬度D、形状6、()具有稳定性,利用()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A、正方体框B、长方体框架C、三角形框架D、四边形框架7、()的物体稳定性好。

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B、上小下大C、上重下轻 D 、上大下小、上重下轻8、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横卧桥墩的巨大框架都是由横切面为“()”形的钢材构成的。

A、“V”B、“L”C、“U”D、“T”E、“工”字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

A、杠杆B、滑轮C、斜面D、平面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B、中心点C、支点D、阻力点3、()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A、圆顶形B、圆锥形C、圆柱形 D 、球形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V”B、“L”C、“U”D、“T”E、“工”字三、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

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10、像这样弯曲的纸的形状叫()。

11、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12、()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13、()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 ),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5、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四、判断题。

1、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6、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7、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8、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9、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10、球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球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11、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2、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一跨过江。

吊起桥面的主缆绳,每根都由两万多根钢丝组成。

钢缆要承受6·4万吨的拉力。

()13、把钢材横切面做成一些特殊形状,这样的钢材叫做型钢。

除“工”字钢外,还有槽钢、角钢、“口”形钢,等等。

所有这些型钢的抗弯曲力都比同质量、同长度的钢条强。

()14、空心管不但抗弯曲能力强,而且中间还可以输送气体和液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

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

最后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一、单项选择题。

1、电流可以产生()。

A、电B、热C、磁D、光2、电磁铁具有()的基本性质。

A、接通电源产生磁性B、断开电源磁性消失C、接通电源磁性消失,断开电源产生磁性D、接通电源产生磁性,断开电源磁性消失3、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变成了动力。

A、磁B、电C、热D、光4、()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A、光能B、热能C、电能D、化学能5、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A、爱迪生B、伽利略C、奥斯特D、牛顿二、多项选择题。

1、能量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A、电B、热C、声D、光2、电池是把()转化成了电能。

发电有多种方法。

A、化学能B、光能C、热能D、声能3、()所具有的能量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氧气三、填空题。

1、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

2、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3、()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4、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5、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

6、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

7、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8、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了。

发明了()后,人们就能够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规模地转化成电能了。

9、根据不少证据推测,石油、天然气也与()相类似,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0、我们常常听说“录音磁带”、“录像磁带”、“磁盘”,名字里面都带一个“磁”字,它们不但和()有关,还与()有关。

四、连线题。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大圈数多磁力小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磁力大电池多磁力小五、判断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