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简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合集下载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刘禹锡,唐代文学家、诗人,曾任唐玄宗和唐肃宗朝的大臣及宰相,是唐代大文豪之一,也是唐代史上为数不多的知名官员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沉,以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著称,其余代表作还包括一部较为著名的散文集《陋室铭》。

以下是刘禹锡的简介与代表作简介。

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中孚,号伯阳,唐朝晚期著名文学家、诗人、政治家,汉河南郡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出生于唐宪宗乾符三年(877年)。

刘禹锡自幼聪敏好学,喜爱文学,曾在举人、进士科中都考取了第一名,进入官场并成为了唐代宰相。

刘禹锡的政治生涯非常稳健,任唐朝内史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务,获得了唐玄宗的赏识和器重。

758年,他被提拔为宰相,成为唐朝的实权派人物,主持政务的时期正是唐朝的“开元之治”,他也为时代的特点和未来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还担任了领军出征的大将军之职,后被封为“豳侯”。

刘禹锡不仅在政治上成就斐然,而且在文学艺术上也表现出色。

在他时代,文学受到了巨大的重视,刘禹锡也为文学花费了不少精力。

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描绘了当时人物及各种花卉,如《竹枝词其五》中,人物…夕照山谷光,秋分梧桐影;登云梯一洒,日出庐山妍。

‟,语言自然流畅,充满着感人的情感。

二、刘禹锡的代表作《陋室铭》《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独具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在唐朝末期,散文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但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如此突破常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后散文的发展。

《陋室铭》描绘了作者建造的一个非常简陋的房子,内容充满生命力,作者借助散文的叙事性和美感,刻画了一种愿意为美好生活建造的刻苦人生。

《浣溪沙》《浣溪沙》是刘禹锡的一首名词,是唐朝以来比较著名的爱情词歌之一,原本是辞赋的一种形式。

词歌的「溪梦馆」主题情节,描述了一种缠绵悱恻、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更展示了唐朝文学之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知识点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知识点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关心人民疾苦,主张政治革新。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其诗刚健豪宕,雄浑老苍,有“诗豪”之称。

散文长于说理,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失败被贬为连州刺史。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

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此诗答谢白居易。

三、理解词义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二十三年遭受贬谪,被抛弃在这荒蛮之地。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柯久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

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春。

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四、问题归纳1.首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境况?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喟。

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诗人被贬谪的地方。

“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有关刘禹锡的简介和资料介绍

有关刘禹锡的简介和资料介绍

有关刘禹锡的简介和资料介绍刘禹锡是唐代诗人、文学家,曾出任过文学、编辑、外交官等多个职务,被誉为唐代文学的代表。

其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等数十篇,较为著名的还有《桃花扇》和《杨柳枝》两篇小说。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简介和资料介绍吧。

一、生平经历刘禹锡出生于唐代宰相刘晏的家族,于唐德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出生于陕西汉中。

他年轻时曾在当时的文坛上崭露头角,但由于与当时的东宫诗人集团产生矛盾而被贬至潮州任县尉,后又调任为蓝田县令。

此后,刘禹锡担任过太中大夫、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司谏等职务,进入了唐朝的官场。

虽然刘禹锡是一个卓越的文学家,但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一生中被贬职数次,因与杨令公的亲属发生口舌之争被杀害,因此一度辞官归隐。

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发挥。

二、文学特点刘禹锡是唐代文学中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风景、人物、爱情、离别、议论等多个方面。

其中,他所作的“陋室铭”和“竹枝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

作为一位在唐代官场中历经风雨的文学家和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他在创作中经常融入了自己历经官场风云的人生经验和感悟,反映出了唐代官场中的生活、思想和政治风貌,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作品介绍1.《陋室铭》:这是刘禹锡最为著名的诗作之一,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洒脱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被认为是自然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2.《桃花扇》:这是刘禹锡的代表作品,讲述了西施的爱情故事,并以此反映了唐代贵族家庭中的家族角斗、争权夺势、恩怨情仇等复杂的现实社会生活。

3.《杨柳枝》:这是唐代一篇罕见的长篇小说,描述了屠岸贾与丽华之间的相思之情,通过对唐代江南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南方文化的变化以及唐代人民的生活状况。

四、对后人的影响刘禹锡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诗

刘禹锡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诗

刘禹锡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诗刘禹锡(772年-842年),字荆南,号浪千山,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担任过宰相、太子太傅等职务,有着非常高的文学造诣和政治才能。

他的诗歌作品以婉约清新、富有感情、表现形象而著名,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戏题洛阳女儿》等,今天我们来一一的了解他的简介和代表作。

一、简介刘禹锡出生在陇西(今甘肃陇西县),其家族为河东诸姓,世居河西走廊,自唐朝初年已较通盛。

刘禹锡自学成才,擅长诗词,16岁时就已经成名。

后来,他曾担任徐州、邵州、河南尹等职务,后来被唐宪宗委以担任谏议大夫,进入中央政府。

他在政坛上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在文学、诗歌界也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还曾以留学为名出使新罗(今韩国),近十年不归,卒于新罗。

刘禹锡有深厚的文化涵养,他的诗词作品表现出了高度的感性和理性。

他的诗风清逸略带忧郁,有一种高超的音乐感和鲜明的人文精神。

与其他唐代诗人不同的是,他的诗还注重借助物象来表达感情,他常常通过自然风光和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感。

他的诗作品得到了时代的高度肯定和评价,被儒家诵读,也被富于创造精神的人们拿来作为艺术的启发和借鉴。

二、代表作1.《陋室铭》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他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的主题是借古讽今,通过一间简陋的居所来表现当时的社会风貌。

通过一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刘禹锡指出了人们对于过去历史的重要性,慨叹人生短暂。

这首诗通过对生命充满深刻的领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表达出了他对于人生真谛的看法,这也是这首诗在读者中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2.《竹枝词》刘禹锡的《竹枝词》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词作品,表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艺术功力。

这首词作品以空灵优美的音乐感为主要表现形式,其内容表现出了伤感的情感和对爱情的思念。

这首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是唐代词歌的珍品之一。

3.《戏题洛阳女儿》刘禹锡的《戏题洛阳女儿》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诗歌作品。

诗人刘禹锡的基本资料介绍

诗人刘禹锡的基本资料介绍

诗人刘禹锡的基本资料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号“庐山人”。

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诗人刘禹锡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刘禹锡资料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晚年字号庐山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和韦应物并称“三杰”,而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是北方匈奴的后裔,籍贯洛阳,后为避安史之乱而迁居嘉兴。

刘禹锡自幼学习吟诗作赋与儒家经典,十九岁前后游学长安时,在士林中的声誉颇高。

公元793年,柳宗元进士及第,并于同年登博学鸿词科,初于淮南节度使杜佑处任记室,后随杜佑入朝,任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结交王叔文,并从王叔文等进行永贞革新,但公元805年,唐宪宗即位后,王叔文等人遭受打压,历时一百八十余天的永贞革新失败。

其后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刘禹锡遭受多次贬谪,直到公元826年,才回到洛阳,任东都尚书,公元841年,刘禹锡被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刘禹锡晚年在洛阳与白居易等人交游赋诗,生活倒也闲适。

公元842年,刘禹锡在洛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于河南荥阳。

刘禹锡的代表作简介刘禹锡是众人眼中的“诗豪”,是后人眼中的“太阳神”,是大家眼中的“革新者”,其实,总的来说,刘禹锡在唐朝这个文化艺术横行的年代,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却以上这些,更多的还是,刘禹锡有自己的作品。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政治家,革新家。

他的古诗诗风积极向上,总是在向我们传递正能量,不管是被贬或者在朝为官,总是能以乐观开朗,风趣清新的感觉来向我们展示其作品的优秀。

那么,刘禹锡都有那些作品呢?其实,总共来说,刘禹锡共有七百二十二首古诗,其中包括很多重名的,但是写过不同风格的古诗。

并且,对于刘禹锡来说,著名的就是那么几首,并且能够流传下来,知道现在我们都还能够朗朗上口。

其中就包括:《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另外,还有很多清新的风格,比如说《堤上行》、《蹋歌词》,更有人评论说是:“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

古代诗人名人刘禹锡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刘禹锡人物介绍PPT

第二部分
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经典作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经典作品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经典作品
《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第三部分
诗词特点
诗词特点
诗歌创作
刘禹锡今存诗八百余首,内容非常丰富,或怀古忧今,慨叹世事变 迁、宦途的沉浮;或讽刺时政、发泄积愤、抨击贪官污吏和世俗小 人;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表现自己的处世态度。诗风沉着稳练, 风调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颇具艺术价值。刘禹 锡的诗歌创作与中唐诸大家相较,艺术个性鲜明、自成家数 。 “无体不备,蔚为大家”,其诗语言能合气骨、情致、韵律于一体, 熔豪健、含蓄、明快于一炉。既重雕琢之功,豪宕而不俚俗 ;又 不遗斧凿痕迹 ,明快而又含蕴。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 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 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目 录

关于刘禹锡的简介资料有哪些

关于刘禹锡的简介资料有哪些

关于刘禹锡的简介资料有哪些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唐诗鼻祖之一。

他出生于唐玄宗贞观年间(公元772年),在历经波折之后,最终成为了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以下是关于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1. 家庭背景刘禹锡的家庭背景十分显赫。

他的祖父刘谏曾任唐朝的中书侍郎,其父刘栖元则是唐朝的御史中丞。

这些家庭背景使得刘禹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为他日后的学识、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文学成就刘禹锡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著名,尤其以诗歌见长。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雅致,富有情感,通过写作为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矛盾等问题进行探讨。

他的作品多使用自然风光来表达人性和社会真理,体现出他对美的细腻感知和唯美追求。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诗便是《陋室铭》。

此诗写作于九世纪初,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被广泛传颂。

诗的四个字真实、自然、淳朴、至简,永载古今,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政治生涯刘禹锡曾担任唐朝多个重要职务,除了做诗歌创作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先后在宰相魏征的门下学习,成为了魏征的秘书,在唐玄宗朝期间担任过太常少卿、司礼卿等职务,还曾任谏议大夫、翰林学士等官职,是唐代官员中的风流人物。

在他担任职务的时期,对于唐玄宗时期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并且尽力推动了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4. 经书研究成就刘禹锡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造诣不仅如此,他还是一名极富学识的经书研究者。

在他所著的《新序》中,系统性地对《周礼》、《礼记》、《春秋》、《诗经》、《丧服》等经书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其中的内容细致地梳理出来,同时解释了很多人们不太理解的经书中的难点,并且对很多经书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评论。

总的来说,刘禹锡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兼文学、政治和经书研究的卓越人才,他的诗歌作品风靡后人,经书研究成就深受后代学者的称赞。

他的思想观点和写作风格对后世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诗人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诗人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诗人有哪些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歌大气豪迈、雄奇浑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其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感情、表达人生感受为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

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并重点探讨他的代表诗歌。

一、生平简介:刘禹锡出生在陇西(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其父亲刘伯温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幼年时随父亲居住在长安,被称为“少年才子”,深得皇帝和贵族们的喜爱。

后来,他考中进士,历任左补阙、右拾遗、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官至观书省、晋州团练使、重庆尹等职。

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五礼大全”校订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曾在各地服务和游历,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见闻。

晚年时,他被贬到襄州(今湖北襄阳市),患病多年,并终生未能升官。

二、代表诗歌:刘禹锡的诗文经典,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并被后人广泛传唱的包括《陋室铭》、《竹枝词》、《夜泊牛渚怀古》等。

1.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赋文,赞颂陋巷小宅之美,反映了他对物质贫瘠但精神富有的生活态度。

全文充满了生命力和张力,诉求人们不要舍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追求内心真正的美好。

2. 《竹枝词》:“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竹枝词》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抒发爱情悲痛之情的词,词中通过描绘春日山中独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已逝爱人的思念之情。

全词雅致简练,意境深远、情感充沛,是唐代爱情词的代表作之一。

3. 《夜泊牛渚怀古》:“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冷清河岸,夜泊秦淮近。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才华横溢,文学成就颇高,曾经任职于唐宪宗、唐敬宗、唐文宗等皇帝的宫廷,以及历任宗室、边境典籍等职务。

在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刘禹锡的简介以及他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

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魏州(河南省卫辉市)人,出生于唐朝初唐文帝贞观元年(628年)。

他少年聪明,才华横溢,自幼喜爱文学,受到了负责人的引导和培养。

唐太宗开元十三年(725年),他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刘禹锡在唐朝官场上历任兵部侍郎、诏令参军、赞善大夫、金吾卫元帅府长史、左拾遗、集贤殿学士等职务,他的才华得到了唐宪宗、唐敬宗等皇帝的赏识,甚至被誉为“求仙论第一人”。

除了仕途之外,刘禹锡还是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曾经发表过《陇西道中行》、《柳毅传书》、《竹枝词》等诗歌和散文作品,被称为唐代“双才之一”。

刘禹锡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二、与李白的关系刘禹锡与李白是唐代文学界两位闻名于世的诗人。

在他们的时代,文学繁荣,以诗歌为主,许多诗人都专攻某一流派。

刘禹锡擅长写抒情短篇诗,而李白则善于写长篇叙事诗。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各有卓越成就,成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虽然两人的诗歌风格有所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亲密的交往。

据传说,李白曾在刘禹锡的府上留宿,听刘禹锡谈论诗句,探讨文学艺术。

另一次,刘禹锡还邀请李白到自己的七宝殿,共同饮酒作乐,品尝美酒佳肴,两位诗人的友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三、与韩愈的关系刘禹锡与韩愈是唐代文学界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文学”和“理学”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

韩愈推崇“文必正、理必明”的思想,注重文字表达的规范,以此来塑造品格和表达立场。

而刘禹锡则注重诗歌、散文的艺术性,重视诗歌表现的情感和形式之美。

由于思想上的巨大分歧,韩愈与刘禹锡曾经产生过冲突。

具体来说,他们之间的分歧集中在文学审美、诗歌形式、传承规范等方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课件(最新教育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课件(最新教育部编人教版)

万株树木展春容就在病树的前方。
今日初逢听你唱赠诗歌在筵席上,
暂凭杯中酒引出振奋精神的力量。
合 作 探 究
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 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 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写作者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 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 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但遭到 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 的愤慨心情。
乐天,白居易的字。 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
题 解
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 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 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 尚无定论。 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 “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 的回赠之说。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
2.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合 作 探 究
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 表达的感情。
闻笛赋和烂柯人。 写出了作者回乡所 见,人事俱非,恍 如隔世的心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请你谈谈对这两 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合 作 探 究
以“沉舟”“病树”比喻作 者自己,用“千帆过”“万 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 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 世之感。借自然景物的变化 暗示社会的发展(事物新陈 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 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 堂 小 结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 低沉愤懑 的 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 典故 借用 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 达了 。颈联是全 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 句。诗人把自己比作“ ”和“ ”,意思 沉舟 是 病树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 达了诗人 。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 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唐代作家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唐代作家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唐代作家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其文诗歌著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及思想深度,被人们誉为“文苑四绝”之一。

本文将全面介绍刘禹锡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影响等方面的资料。

1.生平事迹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初年出生于荥阳(今河南荥阳)。

刘禹锡的父亲刘履真是当时著名的进士,刘禹锡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培养了不俗的才华。

年轻时的刘禹锡,曾任太学博士、京兆尹、崇文馆校书郎等职,后出任吴兴、会稽两地的知州,有着卓越的政绩和文学成就,备受当时文人墨客的推崇和赞美。

然而,刘禹锡的政治生命却多波折,曾三次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其间也曾遭遇被削职去职之事。

但是在贬谪途中,刘禹锡并没有气馁,仍然坚持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唐德宗时,刘禹锡得到了重用,出任光禄大夫,终于告别了长久以来的困苦和辛酸。

2.文学成就刘禹锡的文学成就卓著,在唐代文坛上独领风骚,被誉为“风流才子、文学奇才”。

刘禹锡写作的作品主要有散文、诗歌、杂文三种,其中以诗歌最为著名。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优美独特,深受后世文学家的推崇和影响。

刘禹锡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田园风光、战争场面、人物传记、慷慨激昂等多种题材,其诗句之雄阔、之清丽、之含蓄、之深邃、之超脱、之温情,均可媲美唐代文坛上的大师。

除了诗歌外,刘禹锡的散文也写得淋漓尽致。

他的散文刻画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刘禹锡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关注和真切体验。

他的散文具有明快的语言、奇妙的联想和构思,受到了后世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不少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陋巷观鱼杂纂》和《提绳草》。

这两部杂文也很有特点,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3.影响刘禹锡整个文学生涯虽然坎坷不平,但他的文学才华却无可挑剔。

他的文笔流畅、意境深邃,在唐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在唐诗宗艺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陋室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诗的成就,在后世文学中仍被人们赞叹。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文才和政治才能而著称于世。

他早年曾受苦学,后为官多年,任过很多重要的职务,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

刘禹锡的诗歌多姿多彩,表现了他深入民间,关注社会人民疾苦的一面,也有抒发情感,咏史古题的一面。

下面将介绍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代表性古诗。

一、刘禹锡的简介资料(一)早年经历刘禹锡,字梦得,襄州襄阳(今河南省襄城县)人。

生于唐朝肃宗年间,卒于唐朝宣宗年间。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早年在家乡深受良好教育,后前往洛阳求学,攻读经史,受到大量文化熏陶。

刘禹锡的文才受到早期的书院教育和经史知识的梳理而培养,为以后他的自由创作扫清了许多障碍。

(二)官场生涯刘禹锡成名后,曾经历了多次官场考试,成为了唐朝的一名官员。

他的职位相当于现代政治领袖,经历过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

历任太子中舍人、鸿胪卿、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务,晚岁谢病归隐。

刘禹锡在官场上的职位很高,他不仅知书识礼,而且熟谙官场规矩,能够在利益和政治实际上都做出相对合适的决策。

他的建议和意见也是多次被唐朝诸帝采纳,为国家的进步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文学创作刘禹锡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风清新婉约,曲笔摩写,不落俗套。

他除写诗外,还有书法、文学、音乐、地理等广泛的兴趣爱好。

他的文学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博大,包括现存的五十余卷诗集和六卷散文。

其中《陋室铭》、《行香子·其一》、《竹枝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尤为脍炙人口,至今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刘禹锡古诗鉴赏(一)《陋室铭》钱钟书曾评价《陋室铭》是“唐代李白、杜甫之后最有名的古体诗”。

全诗两百一十一个字,写了刘禹锡居住的深居简出的小木屋。

较深刻地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虚怀若谷的形象。

第二至第六句,第十四到第十六句,表现了一个文化深度的平民思想,表达了人心、教育和人生等问题,是一篇极具人文关怀价值的文章。

(二)《行香子·其一》《行香子·其一》是一首小令,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之作。

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简介

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简介

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简介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生平简介

刘禹锡生平简介

刘禹锡生平简介刘禹锡字梦得,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刘禹锡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刘禹锡生平简介早年生活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贬谪生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刘禹锡(772年-842年),唐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梦得,号酬和。

以诗文丰富著称,是唐代文坛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他的作品集《刘司直集》有《陋室铭》、《竹枝词》等诗章被广泛传颂,影响至今。

生平刘禹锡于唐殇帝时期出生于陇右的通渭(今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是明烈宗时期的闵王刘炎之孙,太原太守刘楠之子。

刘禹锡幼年聪慧,随父入京为官学习。

后来在唐德宗年间中进士,历任秘书郎、崇文馆校书郎等职位。

他的政治才干和文学才华在唐代文坛中备受赞誉。

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大多与唐德宗及其后继者有关。

据文献记载,他曾在玄宗时期府署任职,唐肃宗时期担任了羽林监丞一职,时常往返于京城和陇右,向朝廷递呈建言和政治建议。

他的忠诚和智慧得到了唐武宗的赏识,曾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等数职,后被任命为有司员外郎,但因与宰相韩愈产生政治分歧,一度被贬到琼州。

刘禹锡临危受命,曾受派护送唐肃宗南征,后又奉命赴河套处理叛乱事务。

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深受肃宗赏识,之后曾任殿中侍御史等职,官至河中尹。

晚年沉迷于文学创作,提笔即成佳作。

作品刘禹锡除了政治成就外,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学家和文艺爱好者的喜爱,被称为“刘氏诗派”。

刘禹锡的诗歌以词意深刻、意境优美、充满哲理感和感慨为主要特点。

他在文学上对“洛阳诗派”一直有吸纳和借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以节节生动的叙事,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应对,使作品更加鲜活和独特。

他的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等。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唐代中期。

诗歌通过叙述自身居住以及视野内的风景和物品,反而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和劝诫。

诗中,刘禹锡称自己居住于狭小而简朴的小屋子中,却对生活上的各种阅历有着丰富的心智和情趣,反映出其独特的审美观和对生活的感悟。

《竹枝词》是唐代中晚期词歌的代表作之一。

刘禹锡的《竹枝词》是唐代五徽之一,以墨色富厚、哲理性强、简洁精炼和情感抒发的独到风格著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精品课件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
•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
•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 锡写此诗• 亦回知赠合白被居才易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 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 约·诺里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指白居易的赠诗) ,
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悟情 在首联两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
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
理解。
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
凄凉: 料却被贬凄凉的不是“巴
弃置 :
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 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
何,去日/苦多 • 五言诗, • 1.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 2.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
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二十三年/弃置身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沉舟/侧畔/千帆/ 过。或“二二一二”,如: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的朗读、 背诵诗歌。 2.灵活运用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 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 唐代 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
“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 和甚多,并称“刘白”。自幼好学 。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和柳宗元等积极参与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 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晚 年回到洛阳,官为太子宾客。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身处逆境 乐观积极课文同步讲解素材 新人教版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身处逆境 乐观积极课文同步讲解素材 新人教版

2020
身处逆境乐观积极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

期间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回赠了此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在外面怀念旧友,诗人只能徒然地吟唱《思旧赋》;回到故乡,恍若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这一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迫害的故人;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之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仍旧争春。

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但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
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
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