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
食叶类害虫资料课件
部分食叶类害虫具有迁徙和扩散能 力,如蝗虫和松毛虫等,它们可以 在较大范围内移动和繁殖,对农作 物和森林造成广泛危害。
02
常见食叶类害虫种类
蝗虫
01
02
03
04
蝗虫是常见的食叶类害虫之一 ,它们主要以植物的叶片为食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蝗虫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对各种植物都有危害。
蝗虫的繁殖能力强,数量增长 迅速,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灾害
某地区毒蛾防治案例
总结词
人工清除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详细描述
该地区采用人工清除毒蛾卵块和初孵幼虫的方法,配合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有效控制了毒蛾的危害。
某地区夜蛾防治案例
总结词
生态调控与物理防治相结合
详细描述
该地区通过生态调控措施,如种植夜蛾不喜食的植物,同时 采用性诱剂和粘虫板等物理防治方法,有效减少了夜蛾的数 量。
某地区蝗虫防治案例
总结词
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详细描述
该地区采用投放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蝗虫防治,有效控制了蝗虫的种群数量, 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某地区刺蛾防治案例
总结词
灯光诱杀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详细描述
该地区利用刺蛾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同时配合使用生物农药,有效降低了刺蛾的危害程 度。
毒蛾
毒蛾是食叶类害虫中的一种,它们的幼虫以叶片为食, 并在叶面上留下不规则的缺刻或孔洞。
毒蛾的幼虫具有毒毛,接触人体皮肤后会引起疼痛和红 肿等症状。
毒蛾主要危害各种植物,包括农作物、林木和花卉等。
防治毒蛾的方法包括人工捕杀、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
夜蛾
01
夜蛾是食叶类害虫中的 一种,它们主要在夜间 活动,以叶片为食。
食叶害虫
第八章食叶害虫以针、阔叶为营养的食叶害虫种类很多,主要分属四个目:鳞、鞘、膜、直翅目食叶害虫发生的特点:1、咀嚼式口器,幼虫为主要危害期,叶甲、蝗虫的成、幼虫同时危害,均危害健康木,诱导天牛、小蠹虫等次期性害虫侵入,称为初期性害虫。
2、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潜叶危害,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虫口消长明显。
3、繁殖量大,具有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
4、食叶害虫的发生多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
发生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食料充足,气温温暖干旱,适宜害虫发生,天敌数量较少,此时害虫数量不大,不易发现;增殖阶段:条件有利,虫口显著增长,林木受害面积扩大,天敌相应增多;猖獗阶段:虫口爆发成灾,随后食料缺乏,小环境恶化,加之天敌数量增加,抑制作用加强;衰退阶段:虫口减少,天敌也随之他迁,或因寄主缺乏,种群数量大减,预示一次大发生的结束。
周期性:每一大发生的过程,通常一年1代的其持续期约7年,2年1代的可达14年,1年2代者只有3年半,但受环境影响大.一、叶甲类(一)白杨叶甲Chrysomela populi L.白杨金花虫。
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湖北、新疆等地。
成虫和幼虫均危害杨、柳1、形态特征:成虫鞘翅橙红色,密布刻点。
前胸背板蓝紫色,有金属光泽,小盾片蓝黑色。
卵黄色。
2、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枯落物、表土层越冬。
卵成块产于叶背或叶柄处。
(二)榆毛胸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 (Fairm)称榆绿、榆蓝金花虫。
分布于东北、西北、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危害榆树。
1、形态特征:卵黄色。
幼虫深黄色,体上多漆黑色毛瘤。
蛹深黄色,背面多黑褐色刚毛成虫近长方形,黄褐色,鞘翅绿色,带兰色反光,头顶有一钝三角形黑纹,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倒葫芦形黑纹,两侧各有一卵形黑纹。
2、生活史及习性:一年2-3代,以成虫在屋檐、墙缝土内、杂草间越冬。
榆黄叶甲Pyrrhalta maculicollis榆黄叶甲成虫,外形与前种相似,头、前胸及鞘翅棕黄色,腹面色泽棕黄色至黑褐色,头顶中央1个桃形黑斑,前胸背板横阔,中央有1个近长方形黑斑,凹陷部分外方也有1个卵形黑斑。
林木害虫--食叶害虫
8
第十二章 林木害虫
阿拉善发生春尺蠖虫害 受害林木面积达2万亩
中广网 2008-05-23[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中广网呼和浩特5月23日消息(记者陈青平 阿拉善台记 者王欣)近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嘎勒布斯太嘎 查发生春尺蠖虫害,受害林木面积达2万亩。 据阿左旗林业局初步调查,该害虫种为春尺蠖,属鳞翅 目,也叫沙枣尺蠖,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害虫,食量极大, 会将枝叶和花全部吃光,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此次发生 虫害的大植株虫口密度达250头/株,中等植株虫口密度 180头/株。这种虫害在全旗境内发生尚属首次。目前,阿 左旗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已前往受灾地区展开灭虫工作。
第十二章 林木害虫
第二节 食叶害虫
• 食叶害虫是针、阔叶树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害虫类 群之一
– – – – – 鳞翅目种类最多(尺蛾类、天蛾类、毒蛾类、舟蛾类) 膜翅目(叶蜂、切叶蜂、切叶蚁—后两类极少) 鞘翅目(叶甲、象甲、金龟子) 直翅目(蝗类、竹节虫) 双翅目(潜叶蝇)
– 蜱螨目(杨始叶螨)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王少山
6
第十二章 林木害虫
新疆:雇飞机围剿“胡杨杀手”春尺蠖
• ( 2007-05-08 10:06:08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版 一 架装满药剂的飞机在塔里木河下游低空飞行,它面对的敌人是 号称“胡杨杀手”的春尺蠖。新疆林业部门自4月底开始,雇用 一架飞机实施“剿灭”春尺蠖计划。 执行飞行任务的是新疆 通用航空公司的一架小型运输机,这架飞机计划日均飞行15架 次,在塔里木河中下游胡杨密集区上空实施喷药作业,每天覆 盖区域可达8000亩,此次“围剿”行动将持续到5月中 旬。 春尺蠖属食叶害虫,是塔里木河两岸原始胡杨林的主要 杀手之一。春尺蠖所过之处,胡杨叶被啃得精光,使本该生机 盎然的胡杨林顿失绿色。 自两年前开始使用飞机防治春尺蠖 以来,胡杨林的叶片保存率已达到了95%以上。由于洒播的药 剂是专门针对春尺蠖的生物制剂,春尺蠖吃了洒上药剂的树叶 后,消化系统被破坏,开始厌食,直至饿死,而林中的小鸟、 野兔等野生动物却安然无恙。
食叶性害虫
粉虱
1.常见种类及危害
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成、幼虫群聚危害花 卉植物叶片。常见种类有温室粉虱(白粉虱)、黑 刺粉虱。 其危害表现为在嫩枝或植物叶片背面刺吸汁液, 造成叶片变黄、萎蔫、枝梢干枯,甚至死亡。另外 大量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易招致煤污病。
粉虱
发生规律
白粉虱在南方常年为害、北方温室内常年为 害。一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成虫一般不 大活动。但在气温高、阳光充足时,可在植株 间乱飞,稍有惊动也可群飞,常在叶背群聚, 对黄色有趋向性。 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龄幼虫或蛹 在被害叶背越冬。4代若虫发生期分别是4月 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8月 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3月。
害。
3、防治上,比其它的钻蛀性、刺吸性害虫容易防治,一般的触杀 剂、胃毒剂都可奏效。
4、防治适期:为幼虫时期
食叶性害虫种类
鳞翅目害虫:刺蛾类、毒蛾类、夜蛾
类、天蛾类、枯叶蛾类、尺蛾类、蝶
类的幼虫、菜蛾类
叶蜂类害虫 直翅类害虫
虫类害虫
甲
刺蛾类害虫
鳞翅目,刺蛾科。
经常发生于道路、庭院树木及果树的重要害虫,食 性杂,幼虫咬食多种果树林木和经济作物叶片,主 要为害阔叶。 幼虫体上大都具枝刺和毒毛,触及人体皮肤痛痒红
化学防治: 用 “蚜虫清”1000倍液喷施。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一般栖息在土壤中,取食植物的
地下部分(种子、根、茎)和地上部靠近地
面的嫩茎,对幼苗期的作物危害更大。
对园艺作物为害大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
螬、蝼蛄、金针虫。
蛴螬
鞘翅目,金龟科幼虫的通称。 包括东北大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铜绿丽金龟、黑绒鳃金龟 等, 多食性昆虫。 主要是幼虫在土壤中,取食萌发种子,咬断根、茎,使幼苗枯 死,植物发育不良且易被病菌侵染。此外,成虫取食茎和叶。 常一年1代。 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傍晚及午夜活动最盛。白天入土潜伏。 趋光性。
园林害虫——食叶害虫资料
绿刺蛾发生规律
1、越冬与世代 在长江以南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枝叶间或表土层的土缝中结茧越冬。 翌年越冬幼虫4-5月化蛹 6/初羽化为成虫并产卵。 第一代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 第二代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 老熟幼虫迁移到树干基部、树枝分叉处和地面的杂草间或土逢中作茧化蛹。 由于各地气温不同,有些地区在第二代老熟幼虫结茧较早,当年还可化蛹和羽化,并
黄刺蛾发生规律
1、世代与越冬: 华东华南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枝条上或土中越冬。 越冬幼虫5/中下化蛹, 6/上中 羽化, 6/下—7/中 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7/下 化蛹 8/上中羽化 8/中—9/中 二代幼虫为害盛期 9/下 幼虫结茧越冬
2、生活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雌蛾多产卵于叶背,排列成块,卵期7天左右。
危害特征 以幼虫取食叶片。幼龄时仅在叶 面取食,残留下表皮,使叶片成网状;大龄幼 虫食叶片呈缺刻,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 幼虫体上有毒毛,刺及人体皮肤后红肿而疼痛。 为害树木达120多种。
黄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16mm,翅展30-34mm。体黄色至淡黄褐色,鳞毛较厚而密。 前翅自顶角至后缘1/3处和近臀角处各有一条暗褐色细线,前者将翅的颜色截 然分开:内半部黄色,外半部黄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边缘色较浅。
刺蛾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结合整枝、修剪、除草和冬季清园、松土等,清 除枝干上、杂草中的越冬虫体,破坏地下的蛹茧,以减少下代的虫源。
(2) 物理防治:利用成蛾有趋光性的习性,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 在6-8月掌握在盛蛾期,设诱虫灯诱杀成虫。
褐刺蛾生活习性
1、世代与越冬
江苏、浙江2代/年,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土下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越冬 5/上化蛹 5/下出现成虫
林木食叶害虫的特点 成因及防治措施
林木食叶害虫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食叶害虫是林木生长期间常常会遇到的一类害虫,主要包括毒蛾、刺蛾、潜叶蛾、卷叶蛾、竹蝗等多种害虫。
该类虫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小只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林木食叶害虫的相关知识:
1、食叶害虫的特点和发生过程
1.1 食叶害虫的特点
食叶害虫都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产卵集中,发生量大。
食叶害
虫能主动迁移扩散,讯速传播。
猖獗发生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削弱树势,常能召致天牛、小蠹等次生害虫的危害,特别是萌芽力弱的针叶树损毁更重,常常造成大面积死亡。
食叶害虫大多数营裸露生活,易受天气、天敌等外界环境条件的
影响,所以食叶害虫的虫口密度的变动幅度较大,时起时伏,表现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潜伏性。
因此,食叶害虫的防治必须在虫情测报的基础上,切不可忽视虫情盲目防治。
1.2 食叶害虫大发生的过程
食叶害虫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虫口密度的消长是有规律的。
其发
生发展一般经历以下4 个阶段:
1.2.1 准备阶段(初始阶段)
此时害虫的虫口密度不大,树木被害的症状不明显,害虫也不易
发现,这时天敌(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虫、菌类、益鸟)数量少,害虫食料充足,气候适宜,害虫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一阶段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2.2 增殖阶段
在气候、食料的有利条件下害虫的密度显著增长,并持续上升,。
食叶害虫
第七节夜蛾类 p304夜蛾类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鳞翅目中最大的1个科,全世界有2万多种,我国记载的也达1200余种。
其成虫多在夜晚活动,趋光性强。
幼虫大多光滑少毛,体色较深,危害方式多样,有白天潜伏在土中,夜间出来活动咬断植物根茎的,也有全天暴露在植物上日夜活动取食的;还有少数钻蛀型的。
对园林植物组成危害的主要种类有:甜菜夜蛾、苷蓝夜蛾、银纹夜蛾、斜纹夜蛾、石榴巾夜蛾、梨纹丽夜蛾、玫瑰巾夜蛾等,其中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苷蓝夜蛾为害严重。
(一)斜纹夜蛾1、分布与危害又称夜盗虫。
分布十分广泛,我国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危害最重。
此虫食性杂,以幼虫危害叶片,也危害花果。
1-2龄啃食叶肉,仅留表皮,4龄以上咬食叶片,仅留主脉,大发生时可吃光全田作物成光杆,并能够转移危害。
寄主甚多,有99科290多种。
在蔬菜中主要为害苷蓝、白菜、耦、芋头、苋菜、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豆类、瓜类和葱韭等,以十字花科和水生蔬菜受害最重。
大田作物是棉花、甘薯、花生、大豆、芝麻、烟草、其次是甜菜、玉米、高粱。
危害苷蓝和白菜时,常钻入心球,将内部吃空,造成腐烂和污染,失去食用价值。
2.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0mm,翅展35-43mm,胸部背面有白色毛丛。
前翅黄褐色,多斑纹,内外横线间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3条白色斜纹,故名为斜纹夜蛾。
后翅白色仅翅脉及外缘暗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6-51mm,体色多变,初孵时呈绿色,渐变黄绿色,老熟时常暗绿或黑褐色,背面具有不规则的灰色斑纹,背线、亚背线、气门下线灰白色,每节在亚背线内侧有1对半月形黑褐斑。
●卵:半球形,卵壳上有网状纹,初产黄白色,孵化前灰色,卵成块。
卵块外覆有黄白色绒毛。
●蛹:体长18-20mm,赤褐色或暗褐色,圆筒形。
腹部气门后缘锯齿状,腹部末端有1对臀棘,基部分开,尖端不呈钩状。
3、生活习性●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附近取食,不怕光,稍遇惊扰就四处爬散或吐丝飘散,2龄后开始分散,3龄分散更甚。
食叶害虫
2生活习性 北京、辽 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 越冬。翌年4~5月份成虫 开始活动,危害叶片, 并产卵于叶背。初孵幼 虫剥食叶肉,被害部呈 网眼状,2龄以后将叶食 成孔洞。老熟幼虫于6月 中下旬开始爬至洞、树 杈、树皮缝等处群集化 蛹。成虫羽化后取食榆 叶补充营养。成虫有假 死性。
(二)葡萄十星叶甲 Oidesdecempunctata(Bil lberg) 叶甲科,成虫、幼虫取食 葡萄、柚、爬山虎等叶片, 严重时可全部吃光。 1 、形态特征:成虫土黄 色,椭圆形,头小,常隐 于前胸下,触角淡黄色, 末端4或5节为黑褐色,前 胸背板有许多小刻点。两 鞘翅上共有黑色圆形斑10 个。
叶部害虫爆发的周期性:每一大发生的过程, 通常一年1代的其持续期约7年,2年1代的可 达14年,1年2代者只有3年半,但受环境影响 大 。 食叶害虫突发性强,采取应急措施易杀伤天 敌,破坏平衡。因此研究了解害虫种群动态,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潜能,使害虫 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虫而不成灾, 是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2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2代,
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或浅土层中
越冬。翌年4月份寄主发芽后 开始上树取食,并交尾产卵。 卵产于叶背或嫩枝叶柄处,块 状。初龄幼虫有群集习生,2 龄后开始分散取食,取食叶缘 呈缺刻状。幼虫于6月上旬开 始老熟附着于叶背悬垂化蛹。 6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下旬至 8月上中旬成虫开始越夏越冬。
防治方法:
1 、人工摘除卵块,早春越冬成虫上树时,树干 涂环阻杀或震落捕杀。幼虫群集于树干上化蛹时, 扫集烧毁;成虫振落。 2 、保护利用天敌,如捕食性天敌猎蝽、蜘蛛、 胡蜂、螳螂和寄生蜂如大腿小蜂。
2、化学防治:80%敌敌畏乳油1000X、50%杀螟松 1000-1500X对成虫和幼等,线 状;复眼圆形。足跗节似为4节。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
14、为什么说对食叶害虫的防治,监测与预警是前提? 主要有哪些途径和方法?15、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分哪几个阶段?造成食叶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6、按分类单元划分,食叶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其发生、危害及防治有何特点?17、我国的主要松毛虫有哪些种类?简述松毛虫类的控制策略与主要技术。
18、以松毛虫类为例,举例说明从一年发生的世代数、越冬场所、进入越冬和结束越冬的时间看,从南到北有何规律?第五章食叶害虫类群界定:是指取食和危害林木叶子为主、最为常见的一类林木重要昆虫。
特点:分布广,种类多;大多数营裸露生活方式;幼虫有转移危害能力;成虫飞行能力强;繁殖率大;均为初期性害虫,其危害能引起树木枯死或生长衰弱,造成次期性害虫(小蠹虫、天牛等)寄居的有利条件。
主要类群:鳞翅目(枯叶蛾、毒蛾、尺蛾等十余个科)膜翅目(叶蜂、切叶蜂、切叶蚁—后两类极少)鞘翅目(叶甲、象甲、金龟子)直翅目(蝗虫类)竹节虫目(竹节虫)双翅目(潜叶蝇)危害发生与环境关系:*林木受害程度与树木种类、树龄、立地、生长状态、受害季节与次数,以及气象条件、次期害虫及病害侵染等有关。
*在贫瘠立地或异常气象条件如干旱或水涝等,虫害影响更为严重。
*阔叶树或可生长第2茬叶子,其耐害性较针叶树强。
*在展叶的早期及中期受害,要比晚期严重;*同年份两种害虫在早期和晚期严重危害,可使树木死亡。
*常绿针叶树如云杉属、铁杉在仲夏以前针叶被食光易导致树木死亡;*落叶松等落叶针叶树则有较大的耐害性。
食叶害虫发生的阶段性:初始阶段:害虫种群处于增殖最有利状态的初始期。
食料充足(质和量),物理环境因素适宜,天敌跟随现象尚不明显,林木受害不明显。
增殖阶段:种群达到猖獗的前期。
种群数量显著增多,且继续上升,林木已显现被害征兆且有局部严重受害现象,害虫开始向四周扩散,受害面积扩大,天敌也相应增多。
猖獗阶段:是一灾变过程,种群数量达到爆发式增长,林木遭受十分严重的损害。
相继出现的是食料缺乏,幼虫被迫迁移造成大量死亡;或提前成熟致生殖力减退;天敌显著增多,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食叶类害虫资料
旋纹潜叶蛾的形态
➢ 成虫体长2.3mm,翅展6~6.5mm。头、胸、腹部腹 面及足银白色。头部背面有1丛竖立的银白色毛。前 翅底色银色,近端部(约占翅面的2/5处)大部橙黄 色,其前缘及翅端共有7条褐色纹,在第2~3短纹下 有1个银白色小点,翅端下方有2个很大的深紫色斑, 前翅前半部缀有很长浅灰黄色或灰白色缘毛。后翅披 针形,浅褐色,缘毛白色。
蛾 连接一起,形成大斑。为害造成早期落叶。害
状易见于树冠下部的内堂叶上。5月中旬发生越
冬代成虫。9月至10月上旬以第4代蛹越冬。
在北方果区均有,已成为苹果害虫优势种群。寄主果
树以苹果为主。1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被害处越冬。 金 翌年5月成虫羽化,交尾后将卵产于成龄叶背。幼虫 纹 从叶背潜入,取食叶肉而剥离被害处的下表皮并使其 细 变褐皱缩,致使对应处叶正面隆起呈黄豆粒大小的网 蛾 状泡囊;网状是由于上表皮下的叶肉和被食所开的小
柑桔潜叶蛾的形态
➢ 成虫体长2mm,翅展5.3mm。体及前翅匀银白色。 前翅披针形,基部有两条纵脉,约为翅长之半。翅 中部的2黑纹构成“y”形图案。翅尖缘毛形成一黑色 圆斑。后翅针叶形,银白色,缘毛极长。卵椭圆形, 长0.3~0.6mm,白色透明。
➢ 幼虫黄绿色,老熟体扁平,长约4mm。其在叶片的 蛀道曲弯,明析可见。
➢ 卵扁椭圆形,上有网状脊纹。长径约0.27mm,短径约 0.22mm。
➢ 幼虫老熟幼虫身体略扁,体长4.7~5.5mm。身 体乳白色。头部及前胸背板为棕黄色。胸足棕色 或暗褐。后胸及第1~2腹节每节侧面各有管状突 起(共3对),上生1根刚毛。气门小,圆形。腹 足趾钩为单序环。
➢ 蛹长约4mm。体色淡黄至黑褐色。长椭圆形 。
第九章 食叶类害虫
食叶害虫的特征和防治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鸟类等生物资源,以及合理配 置植物种类,营造不利于害虫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长期 控制害虫的目标。
综合防治策略
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手段,根据不同地区、 不同害虫种类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提高防治 效果。
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公众参与
通过开展科普宣传、组织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食叶害虫防治的认识和 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分布与习性
分布
食叶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习性
食叶害虫多为夜行性或日出性,常在 夜晚或黎明时分活动,取食植物的嫩 叶或成叶。
对植物的危害
01
02
03
叶片损伤
食叶害虫以叶片为食,造 成叶片缺刻、穿孔,甚至 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植物 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植物生长受阻
食叶害虫的危害可使植物 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甚 至死亡。
食叶害虫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绿色 、棕色、黄色等,这有助于它们在自 然环境中进行伪装。
生活习性
取食习性
食叶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 叶片,但不同种类的食叶 害虫对食物的选择和取食 方式有所不同。
活动规律
多数食叶害虫在白天活动 ,但也有一些种类在夜间 活动,如蛾类和蝶类。
越冬方式
一些食叶害虫以卵、幼虫 或蛹的形式越冬,而另一 些则以成虫越冬。
食叶害虫防治案例分析
具体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果园的食叶害虫爆发,导致大量果树叶子被啃食,果园管 理者采取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了 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案例二
某公园的行道树受到食叶害虫的侵害,为了保护树木,园林 部门采用了释放天敌和喷洒生物农药的方法,成功地遏制了 害虫的危害。
食叶性害虫资料
5)化学防治: 选用绿坪一剂清、叶虫青、控篱杀虫剂兑水稀释1000-1500倍 液进行叶面喷施防除
毒蛾类害虫
►鳞翅目,毒蛾科。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种类有棉古毒蛾、大茸毒 蛾、茶黄毒蛾、棕衣黄毒蛾、芒果毒蛾、黄尾白毒蛾、木毒蛾、 古毒蛾、舞毒蛾、莲雾毒蛾、茶黄毒蛾等,为害多种花卉、果 树、林木。
2、人工诱杀: (1)对有趋光性的种类可用黑光灯诱杀。(性诱剂诱杀) (2)越冬前用稻草or干杂草,绑在树干or主枝上,诱集幼虫潜藏越冬。 舞毒蛾白天下树潜伏,在树干上涂药环;在树下堆石板诱集幼虫,及时灭杀。 3、化学防治
选用绿坪一剂清,叶虫青、控篱杀虫剂兑水稀释1000-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
施防除
大猿叶虫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田间管理、杂草清除、土地翻耕、选用抗性品种、间 作、轮作,肥水管理,播种收获时期的调整。
诱杀成虫:黑光灯 人工采卵、捕捉成虫:振树捕杀 防治产卵:地膜覆盖,成虫产卵期在露水未干时瓜苗地面撒草木
灰,谷糠等。 化学防治:选用绿坪一剂清,叶虫青、控篱杀虫剂兑水稀释
1000-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除
尺蠖[huò]
防治方法
挖蛹:秋季和早春成虫羽化前,距树干3尺范围内,深1-3寸处 挖蛹。
树干周围堆沙捕捉雌蛾:雌蛾无翅,必须沿着树干爬上树产卵, 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堆1尺高的沙堆,表面松滑,每天 捉虫。
树干涂抹粘油:粘油的配方:蓖麻油1斤熬沸,混入石蜡2钱,待 停火后加入松香1斤,溶化即可。在距地面1-2尺的地方选树 干光滑之处涂抹3寸粘虫带,阻止害虫上树为害。
敲树震虫:幼虫发生后,在1-2龄时期,利用假死性,敲树震落, 及时消灭。
防治方法
塑料薄膜带:3月上成虫羽化前,在树干基部绑10cm宽的塑薄 膜,用草绳捆绑,下边用土压实。草绳定期处理、更换。3下- 4上成虫羽化盛期,每天早晚在塑料袋以下土堆周围捕杀成虫。 诱杀:黑光灯。 生物防治:青虫菌or松毛虫杆菌防治。Bt。 化学防治:选用绿坪一剂清,叶虫青、控篱杀虫剂兑水稀释 1000-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为什么说对食叶害虫的防治,监测与预警是前提? 主要有哪些途径和方法?15、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分哪几个阶段?造成食叶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6、按分类单元划分,食叶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其发生、危害及防治有何特点?17、我国的主要松毛虫有哪些种类?简述松毛虫类的控制策略与主要技术。
18、以松毛虫类为例,举例说明从一年发生的世代数、越冬场所、进入越冬和结束越冬的时间看,从南到北有何规律?第五章食叶害虫类群界定:是指取食和危害林木叶子为主、最为常见的一类林木重要昆虫。
特点:分布广,种类多;大多数营裸露生活方式;幼虫有转移危害能力;成虫飞行能力强;繁殖率大;均为初期性害虫,其危害能引起树木枯死或生长衰弱,造成次期性害虫(小蠹虫、天牛等)寄居的有利条件。
主要类群:鳞翅目(枯叶蛾、毒蛾、尺蛾等十余个科)膜翅目(叶蜂、切叶蜂、切叶蚁—后两类极少)鞘翅目(叶甲、象甲、金龟子)直翅目(蝗虫类)竹节虫目(竹节虫)双翅目(潜叶蝇)危害发生与环境关系:*林木受害程度与树木种类、树龄、立地、生长状态、受害季节与次数,以及气象条件、次期害虫及病害侵染等有关。
*在贫瘠立地或异常气象条件如干旱或水涝等,虫害影响更为严重。
*阔叶树或可生长第2茬叶子,其耐害性较针叶树强。
*在展叶的早期及中期受害,要比晚期严重;*同年份两种害虫在早期和晚期严重危害,可使树木死亡。
*常绿针叶树如云杉属、铁杉在仲夏以前针叶被食光易导致树木死亡;*落叶松等落叶针叶树则有较大的耐害性。
食叶害虫发生的阶段性:初始阶段:害虫种群处于增殖最有利状态的初始期。
食料充足(质和量),物理环境因素适宜,天敌跟随现象尚不明显,林木受害不明显。
增殖阶段:种群达到猖獗的前期。
种群数量显著增多,且继续上升,林木已显现被害征兆且有局部严重受害现象,害虫开始向四周扩散,受害面积扩大,天敌也相应增多。
猖獗阶段:是一灾变过程,种群数量达到爆发式增长,林木遭受十分严重的损害。
相继出现的是食料缺乏,幼虫被迫迁移造成大量死亡;或提前成熟致生殖力减退;天敌显著增多,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衰退阶段:是上一阶段的必然结果。
由于种群数量得到调整,天敌也随之它迁,或伴随衰退的害虫种群而数量大减,预示一次大发生过程的基本结束。
食叶害虫发生的周期性:上述阶段性发生过程,往往“重复”出现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据报道初始阶段往往历时1年;增殖阶段1-3年;猖獗阶段1-2年;衰退阶段1-2年。
每一大发生过程,通常1年1代的其持续期约7年;2年1代的可长达14年;而1年2代则约为3年半。
上述持续的时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食叶害虫,且并不是可以依此推算的通用模式,因为害虫种群数量的增殖和衰退,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可借以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可能性。
控制对策:研究了解害虫种群动态,将害虫种群控制在初始的低水平阶段(初始阶段、增殖阶段),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潜能,使害虫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那种以歼灭大量害虫种群作为解除灾害的所谓救急措施,不是害虫综合防治的规范性方法。
科学合理的监测与预警是前提;营林措施、生物防治是基础;化学防治是应急措施。
§5-1 松毛虫类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针叶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也是研究最为充分的一类害虫。
主要取食松树类针叶,其中一些主要的成灾种类,繁殖潜能大,可在短期内增殖大量的种群,爆发成灾,突发性强、成灾迅速。
由于种群数量极大,可在短期内将成片松林食成一片枯黄,如加之气候条件不适宜,松树即将成片枯死,近年来年均约3000-4000万亩松林受害,巨大损失。
我国松毛虫的发生区域以及主要种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油松毛虫 D.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云南松毛虫D. houi Lajonquiere;赤松毛虫 D. spectabilis Butler;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 Matsumura。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主要危害马尾松,以及湿地松、加勒比松、火炬松及云南松等。
人体接触松毛虫毒毛,容易引起皮炎及关节肿痛,危及人身的健康。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2mm,翅展36.1 -80.7mm;全体黄褐至棕褐色,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外缘黑褐斑列内侧为淡褐色。
卵: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1.1mm。
初产时淡红或黄红色,近孵化期为紫褐色。
卵面光滑无保护物。
幼虫:生物生态学:世代:1年2-3代,少数地区1年4代,温度高的地区年发生世代多。
越冬:以幼虫的越冬,●南部地区多在树冠顶端松针丛中,也有在树干的树皮裂缝内越冬的。
●北部气温较低的地方,则在树干树皮裂缝中越冬的较多,也有在地被物和石砾下越冬的。
●广东、广西南部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高,无明显越冬现象。
生活史:●长江流域一带,越冬幼虫于翌年2月上旬至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4月中、下旬结茧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
●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7月上旬结茧化蛹,●7月中旬羽化产卵。
7月下旬孵出第2代幼虫:●一部分第2代幼虫正常地于9月上旬结虫化蛹,9月中旬羽化产卵,9月下旬至l0月上旬孵出第3代幼虫,第3代幼虫于11月中旬停食越冬;另有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进入滞育,生长发育缓慢,延续至11月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但雌娥产卵前趋光性较差,行动亦迟钝。
成虫有飞迁习性,往往飞向健康松林或受害较轻的松林严卵。
飞翔距离一般1里左右,最远可达3-4里。
幼虫一般为6龄(个别7-10龄),1-2龄有群集和吐丝下垂的习性。
有利于踏查虫情,可作为调查幼虫虫口密度的指标,也是及时采取“点治”的有利时机。
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及白皮松。
形态特征:全体灰褐至深褐色前翅的外缘呈弧形弓出,横线纹深褐色,内横线与中横线靠近,外横线为两条, 亚外缘斑列黑褐色,其最后两斑点若连一直线与外缘相交。
中室白斑小而清晰。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5-72mm。
灰黑色,体侧具长毛,花纹明显。
头部褐黄色,额区中央有1个深褐斑。
胸部背面毒毛带明显。
身体两侧各有1条纵带,中间有间断。
卵:椭圆形,长1.75mm,宽1.36mm。
精孔一端为淡绿色,另一端为粉红色。
精孔周围爪状突7-12枚,平均9枚。
茧蛹:茧长椭圆形,灰白色,表面有黑色毒毛,羽化前茧成污褐色,蛹栗棕色,体表密被黄色短毛,尾端有黄褐色钩状棘。
生物生态学世代:1年1代或1-2代。
越冬:以幼虫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内和树干周围的杂草或石块下越冬。
生活史:越冬幼虫于3月下到4月上活动,5月中下旬开始结茧化蛹。
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
第1代卵6月上旬出现。
第1代幼虫6月中旬开始出现,①部分幼虫至10月上中旬越冬,1年完成1代。
②部分幼虫于7月下旬结茧化踊,8月中旬成虫羽化,产生第2代卵;8月下旬开始孵化,10月中下旬以幼虫越冬,1年完成2代。
幼虫孵化时有取食卵壳的习性。
l一2龄幼虫群居并能吐丝下垂,借风传播,或落地后迅速爬行。
幼虫在食料缺乏情况下,扩散迁移明显。
越冬幼虫喜集中在背风向阳面。
成虫有趋光性。
在夏季受害严重的林分,成虫羽化后,有向周围末受害休分迁飞产卵的习性。
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危害落叶松、红松、鱼鳞云杉、油松、黑松、樟子松、新疆云杉、红皮云杉、冷杉、臭冷杉等,形态特征体长24-45mm,翅展55-110mm。
体色和花斑有灰白、灰褐、褐、赤褐、黑褐色等。
前翅外横线呈锯齿状,亚外缘线有8个黑斑排列略似“3”形,其最后2个斑若连成一线则与外缘近于平行,中室白斑,半月形明显幼虫:末龄幼虫体长55-90mm。
灰褐色,有黄斑,被银白色或金黄色毛;中、后胸背面有2条蓝黑色闪光毒毛;第八腹节背面有暗蓝色长毛束。
蛹:长30-45mm,暗褐色至黑色,密布黄色微毛。
茧:灰白或捉褐色,表面粘附有许多蓝黑色的幼虫毒毛。
卵:椭圆形,长2.5mm,宽1.8mm,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粉黄、红至深红色。
生物生态学世代:大多数1年1代,少数2年1代。
越冬:以3-4龄或5-6龄幼虫,在枯枝落叶层越冬。
生活史:第2年4-5月间,越冬幼虫上树为害。
6-7月间,老熟幼虫结茧化蛹,7-8月间羽化为成虫,7月中、下旬出现初孵幼虫,9月末幼虫下树越冬。
幼虫食料不足时,或被迫提早结茧化蛹,或纷纷下树向受害轻微林分转移。
初孵幼虫具群集性,稍遇惊扰就吐丝下垂。
成虫具强趋光性。
松毛虫类的防治1.改善松林环境混交造林、适地适树、选育抗虫树种、封山育林、及时抚育等措施。
2、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已知天敌昆虫达数百种●松毛虫赤眼卵蜂-马尾松毛虫●陆马蜂-油松毛虫●黑卵蜂、双齿多刺蚁等。
此外,还有鸟类的招引与保护,甚至人工扩繁利用,如灰喜雀3、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粉拟青霉等4、物理方法●灯光诱杀成虫:20DW自镇高压诱虫灯、高压电网灯及交直流黑光灯等。
●人工摘卵、捕虫、采茧等●人工于树干胸高处刮粗皮捆塑料薄膜。
5、化学防治●地面或航空喷洒药剂✓拟菊酯类杀虫剂• 2.5%溴氰菊酯常量1-2ml/亩稀释喷雾;超低容量飞机施药1ml/亩•20%杀灭菊酯常量1-2ml/亩稀释喷雾;超低容量飞机施药1ml/亩✓灭幼脲•20%灭幼脲1号水胶悬剂和25%灭幼脲3号胶悬剂。
用25-50g/ha可达到81%以上的防治效果。
●毒环、毒笔阻杀✓毒环:用2.5%溴氰菊酯(750ppm)或20%杀灭菊酯(4000ppm)加柴油或水,阻杀效果可稳定在95%左右。
✓毒线环:用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为主剂,1份加柴油21.3份拌匀,浸入2cm宽牛皮纸条,沾透药液后捞出,沥掉余药装入塑料袋备用。
✓毒笔:用2.5%溴氰菊酯或其它菊酯类药剂,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l:3配比,迅速调和成形。
自然干燥1天后包装备用。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危害山楂、苹果、梨、杏、李、桃、海棠、樱桃、沙果、杨、榆、栎类、落叶松、黄波罗、核桃等。
形态特征:翅展24-39mm雄蛾黄褐色,前翅中部有两条深褐色横线,两横线中间色泽稍深,形成宽带。
雌蛾褐色,前翅中部有两条深褐色横线,两横线中间为深褐色宽带,宽带外侧有一黄褐色镶边,其外缘有褐色和白色缘毛相间。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5mm,体侧有鲜艳的蓝灰色、黄色或黑色带。
头部蓝灰色,有深色斑点。
体背面有明显的白色带,两边有橙黄色横线;体背各节具黑色长毛,侧面生淡褐色长毛,腹面毛短;蛹:体长13~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