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复习资料5食叶害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为什么说对食叶害虫的防治,监测与预警是前提? 主要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15、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分哪几个阶段?造成食叶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6、按分类单元划分,食叶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其发生、危害及防治有何特点?

17、我国的主要松毛虫有哪些种类?简述松毛虫类的控制策略与主要技术。

18、以松毛虫类为例,举例说明从一年发生的世代数、越冬场所、进入越冬和结束越冬的时间看,从南到北有何规律?

第五章食叶害虫

类群界定:是指取食和危害林木叶子为主、最为常见的一类林木重要昆虫。

特点:分布广,种类多;大多数营裸露生活方式;幼虫有转移危害能力;成虫飞行能力强;繁殖率大;均为初期性害虫,其危害能引起树木枯死或生长衰弱,造成次期性害虫(小蠹虫、天牛等)寄居的有利条件。

主要类群:鳞翅目(枯叶蛾、毒蛾、尺蛾等十余个科)

膜翅目(叶蜂、切叶蜂、切叶蚁—后两类极少)

鞘翅目(叶甲、象甲、金龟子)

直翅目(蝗虫类)

竹节虫目(竹节虫)

双翅目(潜叶蝇)

危害发生与环境关系:

*林木受害程度与树木种类、树龄、立地、生长状态、受害季节与次数,以及气象条件、次期害虫及病害侵染等有关。

*在贫瘠立地或异常气象条件如干旱或水涝等,虫害影响更为严重。

*阔叶树或可生长第2茬叶子,其耐害性较针叶树强。

*在展叶的早期及中期受害,要比晚期严重;

*同年份两种害虫在早期和晚期严重危害,可使树木死亡。

*常绿针叶树如云杉属、铁杉在仲夏以前针叶被食光易导致树木死亡;

*落叶松等落叶针叶树则有较大的耐害性。

食叶害虫发生的阶段性:

初始阶段:害虫种群处于增殖最有利状态的初始期。食料充足(质和量),物理环境因素适宜,天敌跟随现象尚不明显,林木受害不明显。

增殖阶段:种群达到猖獗的前期。种群数量显著增多,且继续上升,林木已显现被害征兆且有局部严重受害现象,害虫开始向四周扩散,受害面积扩大,天敌也相应

增多。

猖獗阶段:是一灾变过程,种群数量达到爆发式增长,林木遭受十分严重的损害。

相继出现的是食料缺乏,幼虫被迫迁移造成大量死亡;或提前成熟致生殖力减退;

天敌显著增多,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衰退阶段:是上一阶段的必然结果。由于种群数量得到调整,天敌也随之它迁,或伴随衰退的害虫种群而数量大减,预示一次大发生过程的基本结束。

食叶害虫发生的周期性:

上述阶段性发生过程,往往“重复”出现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据报道初始阶段往往历时1年;增殖阶段1-3年;猖獗阶段1-2年;衰退阶段1-2年。

每一大发生过程,通常1年1代的其持续期约7年;2年1代的可长达14年;而1

年2代则约为3年半。

上述持续的时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食叶害虫,且并不是可以依此推算的通用模式,因为害虫种群数量的增殖和衰退,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而出

现较大的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可借以预测其发展趋势

的可能性。

控制对策:

研究了解害虫种群动态,将害虫种群控制在初始的低水平阶段(初始阶段、增殖阶段),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潜能,使害虫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那种以歼灭大量害虫种群作为解除灾害的所谓救急措施,不是害虫综合防治的规范性方法。

科学合理的监测与预警是前提;营林措施、生物防治是基础;化学防治是应急措施。

§5-1 松毛虫类

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针叶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也是研究最为充分的一类害虫。

主要取食松树类针叶,其中一些主要的成灾种类,繁殖潜能大,可在短期内增殖大量的种群,爆发成灾,突发性强、成灾迅速。由于种群数量极大,可在短期内将成

片松林食成一片枯黄,如加之气候条件不适宜,松树即将成片枯死,近年来年均约

3000-4000万亩松林受害,巨大损失。

我国松毛虫的发生区域以及主要种类: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油松毛虫 D.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

云南松毛虫D. houi Lajonquiere;

赤松毛虫 D. spectabilis Butler;

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 Matsumura。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主要危害马尾松,以及湿地松、加勒比松、火炬松及云南松等。

人体接触松毛虫毒毛,容易引起皮炎及关节肿痛,危及人身的健康。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32mm,翅展36.1 -80.7mm;全体黄褐至棕褐色,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外缘黑褐斑列内侧为淡褐色。

卵: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1.1mm。初产时淡红或黄红色,近孵化期为紫褐色。

卵面光滑无保护物。

幼虫:

生物生态学:

世代:1年2-3代,少数地区1年4代,温度高的地区年发生世代多。

越冬:以幼虫的越冬,

●南部地区多在树冠顶端松针丛中,也有在树干的树皮裂缝内越冬的。

●北部气温较低的地方,则在树干树皮裂缝中越冬的较多,也有在地被物和石

砾下越冬的。

●广东、广西南部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高,无明显越冬现象。

生活史:

●长江流域一带,越冬幼虫于翌年2月上旬至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

下旬结茧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

●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7月上旬结茧化蛹,

●7月中旬羽化产卵。7月下旬孵出第2代幼虫:

●一部分第2代幼虫正常地于9月上旬结虫化蛹,9月中旬羽化产卵,9

月下旬至l0月上旬孵出第3代幼虫,第3代幼虫于11月中旬停食越冬;另

有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进入滞育,生长发育缓慢,延续至11

月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但雌娥产卵前趋光性较差,行动亦迟钝。

成虫有飞迁习性,往往飞向健康松林或受害较轻的松林严卵。飞翔距离一般1里左右,最远可达3-4里。

幼虫一般为6龄(个别7-10龄),1-2龄有群集和吐丝下垂的习性。有利于踏查虫情,可作为调查幼虫虫口密度的指标,也是及时采取“点治”的有利时机。

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及白皮松。

形态特征:

全体灰褐至深褐色

前翅的外缘呈弧形弓出,横线纹深褐色,内横线与中横线靠近,外横线为两条, 亚外缘斑列黑褐色,其最后两斑点若连一直线与外缘相交。

中室白斑小而清晰。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55-72mm。

灰黑色,体侧具长毛,花纹明显。

头部褐黄色,额区中央有1个深褐斑。

胸部背面毒毛带明显。

身体两侧各有1条纵带,中间有间断。

卵:

椭圆形,

长1.75mm,宽1.36mm。

精孔一端为淡绿色,另一端为粉红色。

精孔周围爪状突7-12枚,平均9枚。

茧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