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讲稿整理-正说纪晓岚(六)纪晓岚“竹苞”之谜

百家讲坛讲稿整理-正说纪晓岚(六)纪晓岚“竹苞”之谜
百家讲坛讲稿整理-正说纪晓岚(六)纪晓岚“竹苞”之谜

正说纪晓岚(六)纪晓岚“竹苞”之谜

【画外音】在以前的《正说纪晓岚》节目中,我们说到,纪晓岚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发配新疆生涯,终于回到了北京,而就在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他忽然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就是那个比他年轻将近三十岁、而且不可一世的和珅,一贯就以挖苦讽刺其他大臣为东的纪晓岚会服气吗?纪晓岚的讥讽与幽默,和珅的老谋与深算,当这两个乾隆朝的显赫人物遇到一起的时候,将会上演怎样的一出历史活剧呢?纪晓岚究竟会怎样智斗和珅?还有,那个历史上流传广泛,说纪晓岚讽刺和珅“竹苞”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

【纪连海】在纪晓岚与和珅这两个人传说中的故事当中,有两个故事最为闻名,其中的一个故事,就是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过的,说纪晓岚在1768年发配之前,他是为他的亲家、姻亲,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通风报信,那么在这个故事中说,我们看很多的书上,包括《纪晓岚大传》,包括现在的一些回忆文章,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都不约而同地登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是这个纪晓岚通风报信是被谁查知的呢?是被和珅查知的。那么这个故事我们在前面给大家介绍的时候已经批驳了。我们说卢见曾,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贪污案属实,实有其事,那么纪晓岚为他的姻亲通风报信案属实,实有其事,那怎么通风报信的?如果说和珅是侦查者,这个就纯属胡说八道了,纯属胡云了。因为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的和珅刚刚结婚,他还没有从政,没有踏上政治舞台。所以这个我们前面已经给大家揭示了,它不是真的。那么另外一件事,第二件事也是网上或者是书里面记载最多的。这有一本书叫《清朝野史大观》,编纂者叫小横香室主人,他这里面第六卷有一个叫《清人逸事》,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纪晓岚之机警》。这个故事里面就说,乾隆皇帝晚年非常宠幸和珅,那么当时周围的大臣,也都拍马逢迎、溜须,也都干这种事,一时之间,说和珅的府邸前前后后

每天都是车水马龙。那么,在这每天都是车水马龙的人群当中,您看不到纪晓岚的身影。故事里面就说,有一年,和珅给自己盖了一栋房子、别墅,那么这个房子也好,别墅也好,我们现在能够判断出来,我们知道它就应该是后来的恭王府。那么他盖了这个房子以后,他开始附庸风雅,他就觉得我这个房子不能空空洞洞的,我总得题点字。在这个时候,附庸风雅的和珅就想到了当时被誉为一代文宗的纪晓岚,想起来说,纪晓岚的墨宝是很难求的。所以他就决定求纪晓岚给他写几个字,结果没有想到,一直以来非常不喜欢和珅的这个人,跟和珅没话的纪晓岚,这次非常痛快,提笔就写下了两个大字:“竹苞”,而且纪晓岚还告诉和珅,说我给你题的这两个字是取自《诗经·小雅·斯干》。这首诗的意思,你可以去查这个诗,说这个诗它就是讲人家新房落成的,新房落成时的吉庆话。那么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画外音】如果庆贺别人喜迁新居,可以有很多样式的吉利话可以说,但为什么纪晓岚就偏偏选择这个奇怪的“竹苞”二字?不过,我们在以前的节目中,早已领教了纪晓岚玩儿文字游戏的厉害,这奇怪的“竹苞”就真的像纪晓岚所说的出自《诗经》,而且真是庆祝新房落成的吉利话吗?看样子,我们还得先去《诗经》里查它一查。

【纪连海】《诗经》是我们国家一个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我们国家诗歌成熟的一个象征。《诗经》都是人家写的,把这些所有的诗收集起来的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诗经》分成《风》、《雅》《颂》三部,《诗经》中的精华,一般认为,都是在“风”里面,“风”分成十五国风,一共有160篇,都是取自下层劳动人民的诗歌,《诗经》中的“风”中的第一篇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诗都是劳动人民的一些诗。“颂”是一种什么呢?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的一种乐曲,一共有40篇。剩下105篇就是“雅”。“雅”原来是一种音乐,一种音乐的乐曲,曲调叫“雅”。这个曲调是因为它前面有一种乐器叫“雅”,现在这种乐器没有了。原来有两种乐器,一种乐器叫“大雅”,一种乐器叫“小雅”。大雅弹奏出来的曲子就叫“大雅”,小雅弹奏出来的曲子就叫“小雅”。这个大雅这种乐器和小雅这种乐器在哪儿比较流行呢?就是

在我们今天讲的西安,那个时候叫沣、镐,西周的两个都城,一个叫沣京,一个叫镐京,在沣、镐这两个地儿。那么“大雅”它适合什么环境下弹唱的呢?这个乐曲是国家的礼仪大典的时候弹唱的,所以“大雅”它的诗,在《诗经》中记载的“大雅”一共有35首。“小雅”与“大雅”不同,“小雅”一般用于贵族宴会,在贵族的宴会上需要弹奏的曲子,那就跟国家的礼仪大典不一样,礼仪大典需要很庄重,那么“小雅”这个诗,贵族的宴会就需要的是一种诙谐、幽默,曲子就需要一些轻柔的曲子,那么这就是“小雅”。“小雅”一共有70篇。那么我们刚才说的“竹苞”这个词,就出自《小雅·斯干》这首诗。说起来《小雅·斯干》这首诗太长了,我看了《诗经》中的诗,这诗是其中比较长的一段。它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说怎么盖房子,房子盖在哪儿;第二部分说的是,房子盖完了什么用途。这第二部分,是至今为止受到全世界的女权主义者极力抨击的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没有不知道《小雅·斯干》这首诗。它说盖了房子干嘛使呢?盖了房子的目的是给儿子讨老婆的,讨了老婆怎么办,要结婚,结完婚生孩子,生了男孩怎么办呢?生了男孩给他放床上,给他买好玩儿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随便让他玩儿,将来给他培养成贵族,然后再让他讨老婆。如果生的是女孩,给她扔地下,猪吃什么就给她吃什么。这个女权主义者因此得出,中国这个重男轻女在世界上是最长的,从西周初年就开始重男轻女。不过“竹苞”这个词是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前几句,我给大家念一下。“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这讲的是他盖房子,房子盖在哪儿呢?第一句“秩秩斯干”,“秩秩”是流水的声音,由上往下,流水的声音,也指一种顺序,依水而建的意思。“斯干”的“斯”是连接词,没有意思,“干”是河岸的意思,水边的意思,这个房子要建在水边。“幽幽南山”,这房子要建在水之南,然后南边是什么?我们知道是秦岭的支脉终南山,我这个房子要建在山北水南,这是一个别墅。“如竹苞矣”,“竹”是竹子,“苞”是草木。“如松茂矣”,“松”是松树,“茂”是茂盛。那么,“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连起来就是说,这家的后代,这个房子及其后代应该像竹子那样繁衍,应该像草木那样生生不息,应该像松树那样种哪儿(在)哪儿活,好养活,孩子要养活一大堆,房子也要盖一大片,是这么个意思。“兄及弟矣”,这没有什么意思,就是兄弟,这一句连起来就是说,兄弟之间永远要和睦。“无相犹矣”,“犹”是过错,“无相犹”是说不要打架,兄弟之间要永远友好。“似续妣祖”,是说要继承祖宗家业。“筑室百堵”,要盖很多房子,要发扬光大,是这么个意思。和珅也拿过来一看,是这么回事,他这儿也有《诗经》啊,一翻,确实这么回事,特别高兴,立马让人家给装裱起来,挂在他亭台楼阁中最显眼的地方,每天人来人往的时候,只要一到这儿,谁一到他们家参观,他都领人家看,这是纪晓岚先生给我题的字,似乎这个时候,每当他带着人家看这个字的时候,他身上的铜臭味也少了很多,似乎是这种感觉。但是话说这个故事中说,故事就没记清楚,他说直到有一天,乾隆皇帝来,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直到有一天是刘墉来。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来,一种说法是刘墉来,看着“竹苞”,什么意思呢?开始是不理解,后来一看,恍然大悟,哈哈大笑,为什么笑呢?“竹苞”就指的四个字,你看我给你念,和珅,“个个草包”。他把“竹苞两个字”给分解了,说和珅,纪晓岚骂你呢,说你们家个个都是草苞。和珅这回恍然大悟,气得把“竹苞”两个字给拽下来不说,牌匾拽下来砸碎了不说,而且还特别生气。从此以后,就跟纪晓岚记仇了。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待会儿再考证。有好事者把这两个故事给拴一块儿了,把我刚才这个故事和前面咱们说的那个故事给拴一块儿了,说什么呢?从此以后,(和珅)不是怀恨在心吗,怀恨在心以后,每天盯着纪晓岚的作为。终于找了一个茬,就是卢见曾贪污案,就是纪晓岚通风报信案,他抓到以后告诉皇帝,最后纪晓岚被发配。把这两个故事给结合得天衣无缝,典型的就是《纪晓岚大传》,不过人家那是文学作品,本身就可以虚构。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我觉得这个故事不是真的。

【画外音】这可有些奇怪了,“竹苞”的故事听起来似乎很合乎逻辑,好像没有什么漏洞吧,

这也好像是纪晓岚一贯的做事风格,怎么突然就说这个故事是假的呢?我们倒是很想知道,纪老师,您说这个故事是假的,有什么证据没有?

【纪连海】因为故事中的漏洞太多了。纪晓岚,我说一个有点过分的话,您打死他他也不敢给和珅写两个字:“竹苞”,他没这个胆,他没有这个胆量。我为什么说他没有这个胆量?我有两个证据。这个故事漏洞太多,主要的漏洞,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方面,这个故事的主角不对。也就是说,如果有这个故事,那么故事不应该是纪晓岚,给和珅写字的,绝对不应该是纪晓岚,应该是另有他人,那么这个他人会是谁呢?我们依据下面的三点来判断。第一,我们从墨宝的角度判断。说纪晓岚的墨宝,故事中说,纪晓岚是一代文宗,“宗”,祖宗,“宗”的意思就是头儿,“文宗”,文化界的头儿。说纪晓岚是当时文化界的头儿,这点我同意,我也承认,确实在当时的中国,说读书比纪晓岚多的,在那个时候少,没有人在纪晓岚面前叫板。如果有人在纪晓面前叫板,那肯定他就去修《四库全书》,他就去当那个总纂官了。所以说他是一代文宗,这是真的,符合历史事实。但是,你要说他的字好,这个我可不同意,因为是一代文宗就天天每个人找他求字,找他签个名我觉得可以,求他写个字挂上,他的字并不好看.那么在当时的中国谁的字好看?最好看的还得说是乾隆皇上,他的字好看。除他之外,咱们不说他,当时乾隆朝一共有五个人的书法都不错。这五个人,一个是刘墉,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他当了很多官,相当于宰相,所以人家(叫他)宰相。宰相是明朝就没了,但是他的官职相当于宰相,所以刘墉的字被称为“浓墨宰相”。与他相对应的,还有一个人,是在科举考试制度中考了第三名,叫“淡墨探花”,那人叫王文治。王文治这个人曾经跟着修过《四库全书》。出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当时著名的作家,著名的书法家还有三位。一位是翁方纲,翁方纲这个人是著名的宋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关于宋学,我们等到第九讲的时候再给大家介绍。此外还有一个人,就是满州人,叫铁保,铁保的字、书法很好。最后一个人,就是乾隆皇帝的儿子,成亲王永瑆。这几个人的字都是不错的。如果说和珅要请人题字,给我的感觉,请这五个人可以。那么在这五个人中间,我们再来判断,谁能够给他写“个个草包”呢?这五个人当中,应该说能写的,给我的感觉,两个人。一个人是刘墉。为什么说刘墉可以给他写?刘墉一个汉人,不能跟满人斗,但是你要记得刘墉他不敢得罪,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当过三部尚书,当过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当过首席军机大臣,当过尚书房的总师傅。那么,以他的家庭、背景来说呢,应该来说,刘墉有这个胆量,可以写,而且以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我们前面在讲刘墉的时候,应该说刘墉也有这种可能。第二个敢给他写的,就是成亲王永瑆。成亲王这个人,出生于1752年,比和珅小两岁,也就是说两个人差不多,但是成亲王字好,他还有一点是什么,他毕竟是皇上的儿子,皇帝的女儿又嫁给和珅他们家,所以从成亲王永瑆这儿,他可以开和珅的玩笑,而且和珅不会当真。所以,单纯从墨宝的角度来讲,单纯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我判断写这人字的人或刘墉,或成亲王永瑆还可以,但是从刚才的故事里面,说是刘墉戳穿的,那么刘墉的嫌疑就排除了。这是所以我说这个故事的主角不对。这是第一个,从墨迹,从书法角度来讲,不应该是纪晓岚。第二,从家庭背景角度判断,那你敢写和珅是“个个草包”的人,你的家庭背景应该是来历不凡,世代高官,最基本的你可以做到这一点。纪晓岚的家庭背景跟和珅的家庭背景差不多,两个人你看都没有凭借祖先,稍微来讲纪晓岚好一点点,他爸爸当过知府。和珅他父亲当过都统,但是他从小就死了父母。所以两个人应该说,能熬到有当时那种境界,能熬到当时的官,都没有通过自己的祖宗,都应该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所以呢,从这点来讲,我们从和珅他的为官之道来讲,这样的人正是他拉拢的对象。从纪晓岚他本人年轻的经历来讲,他与和珅一见面应该是惺惺相异惜才对,应该是觉得咱们相见恨晚,他不应该开这种玩笑。那么从家庭背景来看,第一,我得是世代为官,第二,是我跟本就看不起你,第三,你还不敢得罪我,你办什么事都得请我。这样的人,我们再来看一看,那能写这个字的人,我觉得就换了。一个,刘墉不换,他们家也很厉害,符合这个道理。第二个,就是阿桂。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我

们前面讲过,所以阿桂也是可以的。第三,福康安。而且最有可能的这三个人来讲,我觉得福康安可以,福康安的家庭背景很好,福康安老杨收拾和珅这个贪官,但是收拾不了,为什么?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了,他把福康安的弟弟给拉下水了,所以他很有可能借故写四个字,说叫“个个草包”,我损损你,你这个人太可恨了。这三个人都是有可能的,这是从我们讲的第二个角度,从家庭背景来讲。

【画外音】即便是纪晓岚与和珅有着相似的经历,即便是纪晓岚的书法也不怎么样,但是他为乾隆皇帝写了那么多绝妙的对联和灯谜,因此,和珅会不会也依照乾隆皇帝,还是会找纪晓岚给他的新家题字,纪晓岚是不是也有可能趁机写下“竹苞”二字来戏弄和珅呢?

【纪连海】如果从第三个角度,就是从与和珅的密切关系来讲,我们说,那就得是跟和珅有点过节的人。与和珅有过节的人,前面我们讲了,阿桂,福康安,这都与他有过节,如果是他们两个人写的,还可以,如果说是从关系密切的程度来讲,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纪晓岚跟和珅的关系好着呢,很好。有的人就觉得,这不会吧,这不会很好吧。我还真是有证据,咱们前面给大家介绍过,说在修《四库全书》修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中,和珅是总裁,当然不是当了十多年总裁。在这中间,和珅对纪晓岚是很照顾的,从这一点来讲。但是我们要清楚,人一走了“背”字,你就倒霉了,所有你的朋友都会离你而去。嘉庆皇帝一处死和珅,和珅这个人就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你就是中国第一大贪官,谁还敢在自己的笔记,或者是事后,后来家人的回忆录上写着,我父亲跟和珅关系挺好,谁敢写。但是你不敢写,别人敢写。我这儿就给大家介绍两个证据。一个是出自清朝的一个皇族,姓爱新觉罗,这个人叫舒坤。他看着人家写一本书叫《随园诗话》,他看着,不对,《随园诗话》里经常说纪晓岚这么好,那么好。所以他写了一本书叫《批本<随园诗话>补遗》——“晓岚少年纨绔,无恶不作,尝考四等,为乃父所逐出,中年狡猾,为和珅文字走狗,所著《阅微草堂》诸种,大抵忏悔平生,惧有报应”。他这个《批本<随园诗话>补遗》中有一句话,“晓岚少年纨绔,无恶不作”,这个过分了,但是这个纨绔,如果我们理解成为贪玩,比较劳神,你看聪明的孩子,纪晓岚很聪明,小的时候比较劳神,这是真的。然后下面还有呢,“尝考四等,为乃父所逐出”,什么意思呢?有一次他爸爸让他写作文,结果他写一篇文章,分成五等文嘛,一等是最好的,他写了一个四类文,他爸爸就生气了,把他轰出去。这个也有可能是真的,谁没有个淘气的时候,这个是一个。然后说,“中年狡猾”,说纪晓岚这个人到中年越来越狡猾了,然后“为和珅文字走狗,所著《阅微草堂》诸种,大抵忏悔平生,惧有报应”,这个文章里面就记载了这么一段,说他是和珅的文字走狗,和珅让他写什么字他就写什么字,俩人关系可好了。还有一本书,叫《清人逸事》,《清人逸事》中也介绍了,“和珅有所做,私倩彭文勤元瑞,纪文达昀为之润色,二公虑被齿奇,恒为捉刀”。“和珅有所做”,和珅每当写了出一本什么书来的时候,现在你都见不着和珅的书,那时候和珅也是一个满族人写书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私倩彭文勤元瑞,纪文达昀为之润色,二公虑被齿奇,恒为捉刀”。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说和珅每当有什么作品发表的时候,就私下里找来一个人,叫彭元瑞,彭元瑞这个人死了以后,皇帝给他的谥号叫“文勤”,说他也是一个写文章比较多的人,给他的谥号叫“文勤”,看来这个人是一个翰林院出身的,他这个人是当时《四库全书》的十个副总裁之一,和珅是当时的十六个正总裁中的头儿,这是一个。然后,“纪文达昀”,“文达”是他死了以后皇帝给他的谥号,所以过去的人叫名字是可以这么叫的,说每当他一有文章的时候就会找彭元瑞和纪晓岚给他润色,两个人“恒”经常给这个人,“捉刀”是什么,代笔,都两条了。一个说他文字走狗,一个说经常捉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历史上,我们说以纪晓岚他个人的特点,年轻的时候,也是疾恶如仇,也很偏激,最后终于吃了亏了,两年零八个月之后,纪晓岚这个人的风格已经大大改变。他回来以后,和珅就是他的上级,面对这个上级,年轻有为的,和珅这个人的脾气跟他当年的脾气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如出一辙,两个人呢,纪晓岚经常会有意识地提醒和珅,你这个做得不对,你那个做得不对,你

应该改。所以两个人应该说是朋友关系,很好的关系。和珅死了以后,你看到的是别人落井下石,你找不到一个材料,说纪晓岚在和珅死了以后说一些怪话,您找不到。别人可以做到,纪晓岚做不到,人不能灭了良心。他贪污的是朝廷的,自然有朝廷来处理,他对我不错,我不能在他死后落井下石,落井下石是别人的风格,不是我纪晓岚的作为,我也有过患难的经历,我也有过不幸的经历。所以这是我介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故事的主角不对,换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是纪晓岚。

【画外音】既然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纪晓岚,那么这个关于“竹苞”二字的传说究竟又来自于哪里呢?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人写过“竹苞”二字来戏弄和珅?这样具有非凡勇气的人又会是谁呢?和珅一家真的如同“竹苞”所暗示的那样是“个个草包”吗?

【纪连海】第二,就是说,这个故事的时间背景不对。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背景说是和珅盖房子,我们历史上记载,和珅就盖了一回房子,就是后来的恭王府,就盖这一回房子。那么这个房子是什么时候盖的,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如果我们来判断,说这个房子是给谁盖的,那肯定是给他儿子盖的,那么他儿子是哪年结的婚,1789年结的婚。那这个房子就是在1789年或者是在1788年盖的,新房,新人,是在这种情况下盖的,这人房子应该是在1788年到1789年间盖的。实际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可不是给自己盖的,他是给谁盖的,他是给他的儿媳妇盖的对不对,是给人家固伦和孝公主盖的,是给皇帝的女儿和女婿盖的,他不是给自己盖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故事不对。如果我们讲到这儿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是纪晓岚,你会写“个个草包”吗?你能写吗?你敢写吗?这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事。这是我介绍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他不敢写,从时间背景上来讲,为什么?因为这个家真的没有一个草包,你怎么能说人家是“个个草包”呢。咱们来看看这家到底有哪些人,到底和珅这一家谁是草包,这句话是给谁题的。第一个,和珅。和珅家,第一个人就是和珅,咱别人不说,先说和珅,那和珅是草包吗?一个皇帝,虽然说老了点,老年的乾隆皇帝也看过了那么多人,一下子给和珅压了五十个官当,五十多个官职都让和珅一人兼任,您说和珅是草包,那活儿都是您干的,这个不对。再说了,您要说和珅是草包,那提拔和珅是草包这个人是谁,那肯定是傻瓜呗。您这明着说和珅是草包,您暗着不是说皇上是傻瓜吗?你敢写,皇上看了还高兴?不可能。第二个,这家里的第二个人就是和珅的妻子冯氏。冯氏可是又有文才,又有相貌的一个人。你看和珅跟冯氏生的孩子,丰绅殷德刚五岁,不就被皇上看中了吗?你说和珅的妻子是草包,肯定是你纪晓岚看着人家,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肯定是这样。再说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嘛!没有笑话女人是草包的,你要笑话女人是草包,你是什么人?这是第二个人。那么这家里的第三个人,就是丰绅殷德。要说起来,丰绅殷德这个人还真有可能是草包。要提出来说写四个字“个个草包”送丰绅殷德还真可以,但是,咱别忘了丰绅殷德的身份,他是和珅的儿子不假,但更重要的,他是皇上最小的女儿的丈夫,他是皇帝最小的女婿。过去我们叫驸马,是皇帝的驸马,你敢说皇帝的驸马是草包?太不可能了吧。这家的第四个人,就是丰绅殷德的妻子固伦和孝公主。如果说,你说丰绅殷德的老婆是草包,这我还真信,但是如果您敢说皇帝最小的那个女儿是草包,我们前面关于这个固伦和孝公主可说过多次,说在皇上所有的儿女当中,乾隆皇上养了三十四个孩子,其中长大成人的儿子有二十来个,女儿只有十人,在这十个女儿当中,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也是长得最像他的,也是他最疼爱、最喜欢的,所以呢,在他晚年曾经说过一句话:可惜你是女孩,如果是男孩呢,我一定让你来继承皇位。原话是说,“若汝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一定要让你来继承皇位。您敢说这个人是草包?第五个人,和琳,和珅的弟弟。和琳这个人长期在外,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一生征战无数,为国家的稳定,为民族的团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死后被封为“公”。看来经过我前面的考证,“个个草包”这个故事,不是纪晓岚的事。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个个草包”这个故事呢?还真有,比这本书,什么书呢?《清朝野史大观》更早的有一本书,

是徐珂写的,叫《清稗类钞》。“稗”是野草。这里的“稗”指的是野史,我给你抄几段野史。在《清稗类钞》里头有个条文,有一个故事,故事特简单,故事的题目就叫“个个草包”。故事的内容一共就两行字,这两行写的是什么呢?“某名士给某总兵题匾曰:竹苞”。完了,这故事就完了。就是说有一个很有名的读书人给一个总兵写了两个字“竹苞”,人家一看,“个个草苞”,哈哈一笑,这故事就完了。还真有这个故事,但不是发生在纪晓岚身上。看来是别人把这两个故事给搁一块儿了,算成了纪晓岚的机警故事。那么我们这一集考证了“个个草包”它的来由,那真正意义上的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下次再讲。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两宋风云(一)徽宗即位(文稿)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里描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这个名字是全真派道长邱处机给起的。邱处机为什么给他们起这个名字呢?就是让他们不忘靖康之耻。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有这么两句,“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那么这个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就是在公元1127年,宋钦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军南下,灭掉了北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做了俘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宋钦宗在位才两年啊,满打满算实际上一年零三个月,他为什么会遭受这种亡国丧家之痛,主要责任在他的父亲宋徽宗。 您如果对宋徽宗不了解、不熟悉都不要紧,《水浒传》大家都看过,那些梁山好汉的事迹,大家比较熟悉,这些梁山好汉,是被谁逼上梁山的?在梁山好汉李逵的嘴里,那个把国家弄得奸佞满朝,狼虎满街,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这位宋徽宗。关于这位宋徽宗啊,他的出生就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 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说宋神宗皇帝,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这个画像文采风流,儒雅俊俏,神宗皇帝再三惊讶。而这个时候,他的后宫一位嫔妃怀孕,正好这个皇帝梦到了李后主来参谒他,后来这个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等到他被金人俘虏的时候,金人对他就像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这个故事当然是个故事,是无法考证的,他就比较符合咱们中国人因果报应啊,一报还一报这种观念。你看李煜的南唐,是亡在宋太祖手里,所以李煜怎么报复宋朝呢?投胎为宋太祖子孙,把宋朝搞亡,是符合这种观念。 但是,这两个人确实是很有相似之处的。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李煜是词人,宋徽宗是书画家,甭管是瘦金体书法,还是他的花鸟画,都是精工到极点。第二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欠缺的都是治国才能,不过李煜治的那个国地窄人稀,特别是在他父亲中主李璟的时候,跟后周打仗就已经损失惨重。宋徽宗可是接过一个富庶广大的王朝,北宋据现代学者测算,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0%,它的国民总收入是明朝的10倍,所以它是很有钱的一个王朝,富庶广大。 但是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把好端端的国家治了个乱七八糟。第三,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亡于北宋,宋徽宗的北宋亡于金,最后两个人的下场,都非常凄惨,亡国皇帝令人生出无限同情。当然李煜更多的可能让人感觉可怜,明朝人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没有什么大错,就是祖宗造孽报在他的身上了。宋徽宗亡国,就是可恨,把祖宗留下一座花花世界,朗朗乾坤糟蹋成这样,非常可恨。 那这样一个人,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哲宗死后无子。徽宗和哲宗,就是北宋的第七、第八代皇帝,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是北宋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一共有14个儿子,但是他14个儿子夭折了7个,老大到老五,老七,老八,老十,全夭折了,那么留下来的,这几个就是长成年的皇子,哲宗是老六,徽宗是第11子。 结果哲宗归天,没有儿子,无子怎么办呢?到底由5个弟弟里面谁承继大统,谁继大统,当时哲宗的母亲,

百家讲坛讲稿

百家讲坛讲稿 让学生在美术中焕发生命活力 ——学习生命化课堂理念随想 期初,战战兢兢地接受了百家讲坛的任务,我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格给各位老师讲课,酝酿了很久,终于决定把听了熊校长关于生命课堂讲座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现代生命教育来源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追根溯源,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其实也是一种浸透“生命意识”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中心,以人性的完整、和谐、全面发展为目的,突显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师生在一种平等,宽松,不受束缚的自由状态下探索知识,师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启发式教学是先秦儒家教学的根本方法,学生在启发诱导中求知,学会做人的道理和乐趣;“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又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没有过重知识训练的负担和纯朴的教学方法营造了乐教乐学的人文环境。中国的道家思想认为,生命的本质不是外在的规定,而在于他的自然本性,教育就是把生命置于自然的背景下,使其自然本性自由发展。反对教育对生命的异化,倡导教育要“返璞归真”。道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回复自然本性,所以他们要求摆脱经验知识的约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把握自然的能力。

历经千年后,在教育面临变革的今天,我们重新回归这些纯朴的教育思想,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也是对生命个体的审视。 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变革的需求,将美术课堂构建成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润泽灵魂、发展完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追求生命价值的空间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从“尊重学生生命自然成长”想到——该不该报美术班? 许多朋友都问过我: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该不该报美术班去进行学习呢?我的回答是,如果特别喜欢画画,就在家里画,不报美术班。因为喜欢画画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与探索,他们眼中的画画与游戏没什么区别,他们眼中没有《蒙娜丽莎》、《向日葵》,没有达芬奇、梵高、齐白石;而我们成年人眼中的画画是艺术教育,不自觉地会以当代的名画、名画家去评价孩子的作品,并不断暗示孩子学画要以他们最终目标。艺术的终点真的是达芬奇、梵高、齐白石所创造的东西吗?它的未来是什么我们谁都无法预料,艺术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现在大多数美术班是把成人知识直接教给孩子,儿童是没有多少分辨能力的,只要是老师教的,都认为是好的。而老师教的就是把老师认为将来有用的东西,一点一点搬到儿童那里,教就是“填鸭”、“告诉”、“复制”,这样的教会毫不留情地把孩子的认知和情感一扫而光,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毁掉了孩子的感受。生命课堂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技巧对于儿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画画的生命原动力,即兴趣和表达想法的冲动。让孩子更自由、

百家讲坛乔良新解三十六计 最完整文字讲稿版

乔良:《百家讲坛》我没发挥好 回顾《超限战》成书前后,揭秘《百家讲坛》主讲人备课经验 解宏乾刊发时间:2008-01-1012:26:59新京报 2007年12月,军事专家、《超限战》作者乔良主讲的“新解三十六计”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过去人们一提三十六计就以为是阴谋,其实,计谋是一种计,人生设计也是一种计,有时候可以用在个人发展上。乔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也说到:“过去的三十六计偏重于军事和政治上的使用,我的新解除了这些之外,还拓宽到了商战和人们的生存、生活中的运用。”而之前,乔良因为《超限战》一书,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也引发了无数争论。为此,本报记者对话乔良,就乔良的成长、《超限战》成书前后以及登台演讲三十六计等问题展开了采访。 受老师启发形成《超限战》的思路 在我的一生中,有几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喜欢诗歌非常早,我的第一首诗是8岁时写的,在学校的墙报上,写了一首怀念英雄王杰的诗。19岁我在空军当地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表作品了,那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两首诗。当时《解放军文艺》是唯一一本全国发行的杂志,发行量达到九十多万册,所以地方上的诗人能够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作品可以说是“新闻”了。 这就是因为当时我遇上了一位大我七八岁的哥哥叫李云飞,他特别喜欢宋诗。我就经常去向他请教,他的这种喜好就影响了我,结果至今在所有的中国诗词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宋诗,超过了唐诗。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两大兴趣,一是文学,一是军事。我的经历虽然很复杂但是不曲折,在一些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 在兰州空军政治部时,我还认识了一位哲学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的研究员,就是现在的社科院。他爱人是我们兰空创作组的一位画家。因为当时我很喜欢画画,就经常去美术室看他们画画。 有一次我在画桌上看见一个摊开的黑色笔记本,无意间看到上面写着一段哲学的思考,但我觉得这段话有些陌生,因为我当时已经把马列的那六本书以及列宁的《哲学笔记》都读过了,但这段话不像任何一位导师的字句,而且写的很精彩。于是我就顺手找了一张纸想把它抄下来,还没有抄完突然一只手就从我后面一下就把这张纸抽走了。我回头一看就是这位哲学老师的爱人,“乔良你怎么不经人允许就看别人的东西呢?”我当时感到很尴尬,我也表示只是觉得这段话写的很好,没有别的意思,但她还是挺不高兴的。因为当时“文革”期间大家也很谨慎,她就把那张纸和本子都收起来了。 后来回去她就跟她爱人讲了这件事情,我那老师就说,惟独这段是他自己的东西,

百家讲坛讲稿文字材料: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主讲人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 为官要学曾国藩专题讲座(洱吧下载网提供) 国学堂: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梁冬、栗强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4视频点播下载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3点播下载 《曾国藩家书》里的教育智慧(郦波) 历史人物传记:曾国藩传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晚清两江名臣之——曾国藩:在道德与事功中挪移(陈仲丹) 城市传奇:不近人情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唐浩明) 影响中国百年的师徒:曾国藩、李鸿章(唐浩明)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唐浩明) 向曾国藩学用人(唐浩明) 抗倭英雄戚继光 从农家子弟到封侯拜相——曾国藩评说(唐浩明) 曾国藩全集中的修齐治平理想(唐浩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视频) 论道:评点曾国藩(唐浩明) 城市传奇:曾经愤青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曾国藩的“官道”之变(董丛林) 曾国藩:《讨粤匪檄》与湘军出战后的胜负顺逆(董丛林) 曾国藩:编练湘军——湘系势力崛起的奠基(董丛林) 曾国藩的科举历程与京官生涯(董丛林) 曾国藩的家世概况(董丛林) 近代文学史: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王飚) 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 清代后期人物:曾国藩——“旧教育之特产人物”(杨东梁) 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 曾国藩与晚清文化(史革新) 马骏谈晚清军事变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晚清重臣曾国藩(隋丽娟、今波讲述)|文化中国 谭伯牛说湘军传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湖湘讲堂 曾国藩和他的同时代人(王澧华)|湖湘讲堂 唐浩明评点晚清重臣、中兴名臣曾国藩|湖湘讲堂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

百家讲坛东汉开国讲稿整理14-15

第十四讲刘秀登基 刘秀在河北收服铜马军方法: 1、回营勒军。你们回到自己的军营里,过去管哪些士兵,现在还管哪些士兵。 2、单骑巡营。刘秀自己骑着一匹马来到几十万铜马军中间,这就是推心置腹的出处。从此刘秀就有“铜马帝”的称号。 刘秀在登基之前经过三次劝进,这三次劝进不是假的,分别是: 1、当时刘秀打了一场胜仗,诸将趁着高兴劲,就开始提让刘秀当皇帝这件事,首先开口发言的是马武,说再不当皇帝,到时就晚了。 2、公元25年4月,很多将领联合上奏,奏章先是骂王莽再骂刘玄,后夸刘秀,刘秀还是拒绝了。 3、在第二次劝进不久,刘秀就说出了心里话,现在盗贼未平,我怎么可以先登基呢,有一个人留了下来,这就是耿纯,耿纯是个“官二代”,很有政治眼光,当时带着族人投奔刘秀,就跟刘秀说了一翻话,意思就是大家为什么跟你出身入死,你得当了龙,我们跟着你才有盼头。 到目前为止刘秀登基的各方面条件基本上具备了,但是刘秀觉得还缺一样东西,就是谶语,刘秀同宿舍的同学叫强华,从长安带来了一本奇书,叫做《赤伏符》。 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第十五讲定都洛阳 刘秀登基后,就挥师北上,做河北最后的扫尾工作,而此时更始帝刘玄派了三十万大军驻扎在洛阳一带,与刘秀地盘只隔着一黄河,随时有可能向刘秀发起进攻,切断刘秀北上的后勤供给。当时刘秀把粮仓就设在靠黄河的河内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少战争且物产丰富,此时最为关键的是刘秀必须派自己信得过,并且有能力的将领,把守住自己的大本营,在北征之前,刘秀最终选派了两名将领,一个是冯异,另一个就是寇恂,固守大本营,以保障前线的后勤供给。让刘秀喜出望外地是,这两个人不仅守好了大本营,而且以孤弱之师包围了解洛阳,为汉军最后攻战洛阳,铺平了道路。 寇恂到了河内就做了两件事情:1、加强军备。操练士兵,练习射箭。2、输送军需。 刘玄听说刘秀北上,河内空虚,就派两名将军,领着三万人渡河,来打河内,寇恂火速下令各个县的兵马集中在温县,这是河内的屏障,自己带着一队人马先跟敌人打,后来,冯异的援军来了,一起打下了敌人一万多人,剩下的敌人往回跑,汉军就一直追,追到洛阳,就把洛阳围了一圈,最终依靠冯异的一计,打开了洛阳的突破口,冯异给李轶写了一封密信,希望李轶能够叛变,写完这封信之后,冯异一连拿下了好几座郡,李轶都没管,后冯异就告知刘秀,刘秀就把密信传给下慰看,后来朱蓟知道了,就派人去刺杀李轶,朱蓟派人刺杀李轶之后,洛阳人心惶惶,有好多人这个时候投靠了冯异,刘秀的这招借刀杀人之计,不仅报了私仇,也使得对方起内讧,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刘秀登基后,就亲自带领部队去攻打洛阳,洛阳城池坚固,兵力充足,给养充沛,非常难打,刘秀把洛阳包围了好几个月也没能打下来,刘秀就找了个人去劝降,这个人必须刘秀和朱蓟都信得过,就派了岑彭,岑彭说你能守住洛阳多久,刘玄都快不行了,朱蓟就把自已的余虑告诉岑彭,岑彭转告刘秀,刘秀对着黄河水说,朱蓟要是投降,可以保住官位,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1、朱蓟比李轶利益更大,投降之后可以把兵力用在别的地方。2、朱蓟并不是不可以信任的人。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七) - 语文新课标论文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七)- 语文新课标论文 核心提示:七、颠沛流离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也 就是公元1129年,赵明诚因失职而被罢官,他带着负疚的心情和李清照一道离开了这个 使他屈辱的地方,准备到江西过隐居的生活,谁知,刚到安徽池.. 七、颠沛流离 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也就是公元1129年,赵明 诚因失职而被罢官,他带着负疚的心情和李清照一道离开了这个使他屈辱的地方,准备到 江西过隐居的生活,谁知,刚到安徽池阳的赵明诚却突然接到宋高宗赵构的诏书,任命他 为湖州知州,建炎三年六月,赵明诚离开李清照,赶往建康觐见宋高宗,没有想到这一去 竟是生与死的离别,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故去,剩下李清照孤身一人,飘落于世间。 望着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金石文物,李清照该如何处置?安葬了丈夫赵明诚之后,李清照该 走向何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为您继续讲述李清照在动荡岁月里的一点跌宕 起伏的生活。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七集——《颠沛流离》。 上一集我们说赵明诚由于积劳成疾在建康去世了,他这一去世不要紧,把李清照就一 个人丢在了纷乱的战火当中,这一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那么现在有两个很严酷的现实就摆在了李清照的面前:第一个,就是她现在孤身一人,生 活上依靠谁,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关系到她自身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什么呢?就是赵明诚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一大笔的文物遗产。我们都知道他们夫妻 两个集数十年的时间收藏了大批量的文物,那么这批文物现在的数量是多少呢?大概是两 万多件古籍图书,还有两千多卷的碑刻金石的拓本和摹本,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这批文 物究竟应该怎么样保护,尤其是不能让它落到金国人手里,更不能让它再毁于战火。这就 对于李清照来讲是两个很重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文物,因为当时李清照是住在建康城,而这个时候的建康已经非常地不 安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建炎三年的七月份开始,金国的名将金兀术,他率大兵由北 而南,他就攻下了建康城。早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宋高宗就已经离开了建康,朝着东南沿 海一带逃亡了。所以建康城在赵明诚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危在旦夕,对于李清照来讲她个人 的安危和文物的安危实际上都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问题是怎么办呢?靠她一个人肯 定不行,这时候李清照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赵明诚的妹夫。这人的姓名 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但是我们只要记住他担任的官职就可以,他当时担任兵部侍郎,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在洪州,也就是现在江西省的南昌市。

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

——语文中的文化味 王崧舟一、语文的重要性 对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对一般成年人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离开语文很有可能寸步难行 对民族来说,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要重视语文。 最中国最有文化最后魅力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词,语文中最璀璨的明珠 二、带上这些思考 中国古典诗词该怎么读我们该怎么重新解读被误读的古诗词呢为何读诗索然无味我们带着什么目的读古诗词呢如何学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 三、从误读《泊船瓜洲》说起 学语文,第一要紧的就是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古典诗词更是学中国文化。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对其要有敬畏之心,不然闹笑话。 思考:这首诗的审美情感到哪里去了文化意蕴到哪里去了 四、再看一首诗《江雪》 教师逆向追问:天这么冷,学那么大,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触及了诗歌的内涵与文化底蕴,教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政治状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如此孩子们触到了诗言“志”。 学好语文,习得文化 五、再读《泊船瓜洲》——明月文化 严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诗应该形象地读,感性地读,充满想象力地读。诗的逻辑不是知识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 明月文化: 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明月,也是心灵的明月 明月不仅是天上的明月,也是人间的明月 明月寄托中华民族许多特殊的情感,思乡、怀人 举例: 曹丕《杂诗》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明月被拟人化了,离人的知己,思念亲人 南北朝谢庄《月赋》明月成了两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中介,传递相思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月亮浸润包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妻子,明月夜,短松冈。

百家讲坛李清照讲稿

《李清照》讲稿 (一)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 康震: 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的确李清照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当然了,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弯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从李清照的这些词里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情感的寄托。我们自己说不出来的话,李清照的词中帮助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每个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倒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画外音: 要走进和了解李清照,我们就要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说起,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的女孩子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因此,在那样一个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正因为如此,说明李清照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必定与她少女时代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李清照的父母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对李清照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讲稿

目录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 (2)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二)门当户对 (9)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三)喜忧参半 (16)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四)风波再起 (23)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五)国难当头 (31)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六)雪上加霜 (39)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七)颠沛流离 (47)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八)再嫁婚变 (55)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九)夕阳岁月 (63)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十)一代词宗 (71)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敬请关注。 康震: 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的确李清照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当然了,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弯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从李清照的这些词里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情感的寄托。我们自己说不出来的话,李清照的词中帮助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每个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倒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

与人为善(“小小百家讲坛”演讲稿)

与人为善(“小小百家讲坛”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峰街道中心小学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人为善》。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为善最乐,为恶难逃。善为至宝深深用,心作良田世世耕。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做好事最快乐,作恶则难逃惩罚。善良和善心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珍贵的宝物,就好像是良田可以世代使用和耕种。一丝一毫的坏事都劝人不要去做;一丝一毫的好事,都会给其他人帮助。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幸福、充满阳光。 俄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点宽容,一次提醒,一回让步,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创造出友爱、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当你在公共汽车上,有人无意间踩了你的脚;在班集体中,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笔;在风雨中行走时,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这些都需要用你的宽容、谅解来对待别人的无意或不小心,而不能心胸狭隘,更不能以怨相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声“对不起”,一声“没关系”,所有的不愉快就会烟消云散。 然而,我们身边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比如仍有个别同学有打架的行为,仍有同学讲话口出粗言,仍有同学不听从老师教导,扰乱课堂秩序,仍有同学将纸巾、垃圾随意扔在地上等等。像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是不善良的表现。 同学们,善的源泉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涌出。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我们善于用友好的行为去帮助别人,往往会得到同样友好善良的回报。“谦谦君子,与人为善”,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善待他人,用真诚和爱给他人带去温暖。 请大家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未报,日子未到!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 ( 一 ) 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 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 773 年,卒于公元 819 年,终年四十七岁。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没错,你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呢,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首非常优美的、我们说它是山水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在这样一首优美的诗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剧,隐藏着一段巨大的落差,还隐藏着一种极度绝望的心情。 那我还真不是耸人听闻,还真不是故做奇异之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在哪儿呢?这还得从柳宗元青少年时期的极度的辉煌说起,柳宗元的青少年时代,那跟韩愈不一样。我们前面讲韩愈,觉得都挺惨的一个苦孩子,磕磕巴巴的,最后通过读书,然后终于考丨中了进士,考丨中进士半天又做不了官等等等等。(柳宗元)没有,咱们柳宗元“根正苗红”。 他第一大辉煌是,他有一个非常耀眼的家族(出身望族),就是柳宗元这个柳姓,在唐代是一个大姓,特别是柳宗元是河东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的运城市人。这个河东的柳氏,还有河东的裴氏,河东的薛氏,是三大著姓,就是三大家族。从魏晋

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

柳宗元讲稿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讲稿 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没错,你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呢,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首非常优美的、我们说它是山水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在这样一首优美的诗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剧,隐藏着一段巨大的落差,还隐藏着一种极度绝望的心情。 那我还真不是耸人听闻,还真不是故做奇异之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在哪儿呢?这还得从柳宗元青少年时期的极度的辉煌说起,柳宗元的青少年时代,那跟韩愈不一样。我们前面讲韩愈,觉得都挺惨的一个苦孩子,磕磕巴巴的,最后通过读书,然后终于考丨中了进士,考丨中进士半天又做不了官等等等等。(柳宗元)没有,咱们柳宗元“根正苗红”。 他第一大辉煌是,他有一个非常耀眼的家族(出身望族),就是柳宗元这个柳姓,在唐代是一个大姓,特别是柳宗元是河东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的运城市人。这个河东的柳氏,还有河东的裴氏,河东的薛氏,是三大著姓,就是三大家族。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之际,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柳宗元的家族里边做官的,往大了说,不是大将军就是大都督,最小的怎么着也是个刺史,再小了都不好意思跟人说去。在唐代的初期,他就有两个祖先非常地厉害,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婿,算是个准驸马吧;还有一个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你看,人家这身世,多排场,多气派。这种显赫的家世,家族的历史,那无疑的,

百家讲坛上的司马迁讲稿

百家讲坛上的司马迁讲稿 作者:李敬一文章来源:没有来源点击数:356 更新时间:2006-7-29 编者按:这是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2005年9月8日在央视国际《百家讲坛》上的讲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是犯了汉“大逆不道”罪中的“诬罔主上”而被下狱的,被判死刑则是在李陵全家被杀之后,应是按法律程序办案的;司马迁为应负战败责任的人辩护,孔子为从战场上逃跑的人辩护,这种事都被儒家夸奖了几千年。今天有中国人号召美国大兵来轰炸中国,听说他们还活得很滋润,不用“下狱”,每当这时中国的那些先生们总是露出满意的微笑!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执掌天时星历,记录、搜集保存典籍文献的一个史官。史官无权无势,无名无利,他因罪得罪了汉武帝,在死刑和宫刑之间他选择了一个男人最为耻辱的宫刑,包羞忍耻活了下来。后来呢,他又充当了本应该由太监来充当的一个官,也就是中书令。当中书令的时候,他为官又不能推贤进士,也就是说并不是个好官。但是就是这位司马迁,撰写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部宏伟的巨著《史记》。这部《史记》影响了,并且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司马迁是不是一位英雄?如何评价他的人格?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传奇的人生?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将沿着司马迁生命的轨迹走进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来解读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之谜。 我想分四个问题讲一讲,第一个问题谈的是二十漫游,二十岁的一次漫游。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出生地在龙门,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据司马迁自己说,他少年时期曾经“耕牧河山之阳”,也就是说他儿童时期曾经在家乡从事过一些农业劳动。后来他的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亲也到了长安,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刻苦读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拜了很多名师做老师。司马迁的家族,就是他这个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那么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写一部史书,从他父亲开始就已有这么一个理想,他的父亲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独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还不够,所以司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 于是,他让儿子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他要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一次全国的漫游。所以我这里要介绍司马迁的漫游,于是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做了一次漫游,司马迁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那么他这个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他漫游到汨罗江畔,在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

百家讲坛演讲稿

小小百家讲坛演讲稿 感恩父母,孝在心中 九重镇第三中心小学王浩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孝敬老人,尊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今天演讲题是----- 感恩父母,孝在心中。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又哪里来的我们。人们说:“母爱如水,滋润生长;父爱如山,遮风挡雨。” 我们不能忘记冬天里那一杯温热的牛奶,不能忘记学习时那一句关心的问候,更不能忘记玩耍时那一声小心的叮咛。。。。。。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或许有人会问,孝到底是什么?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的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多么感人的故事,即使我们做不到这些,只要我们尽到自己的能力,哪怕给父母送上一颗糖果,他们也会感受到我们的心意。 古往今来的孝道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与感动,它们用无声的话语,为我们诠释了“孝”的真正含义。 孝,并非是长之后才有的责任,也并非是用金钱就能弥补。其实孝就是爱。在母亲被繁重的家务所累得疲惫不堪的时候,亲手递上一杯热水;在爸爸拖着忙碌一天的身体回家的时候,主动为他捶捶背;平时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听从父母的教诲,不任性的与他们顶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他们不需要山珍海味,不需要千万豪宅,只是一次认真的作业,一张满分的试卷……就能让父母露出最欣慰的笑容,因为,这里满载着真诚的爱!这便是给予他们最好的回报。 作完功课之余,我们给父母洗洗脚,在父母的生日为他们点燃蜡烛,送上我们的祝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就太晚了。 亲爱的同学们,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让孝心永驻心中。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精选文档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屈原》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屈原》 内容简介: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春秋时代100多个国家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这就是战国七雄,其中楚国和秦国最为强大,秦国最善于打仗,楚国的版图和财富又超过了秦国,两强相争,谁也不服谁。这两个国家都有可能统一中国,当时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齐国,如果楚国与齐国联合,楚国就能够称雄天下。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屈原正是在这个关键时期登上了历史舞台。屈原作为一名政治家,为楚王指点江山,中国的历史进程差点因为他的建议而改变。他作为一名诗人,经常身穿奇装异服,在楚国的大地上边走边唱,竟然唱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人们相信好的名字能够给人带来好运,有人甚至说,一名一字定乾坤。屈原能够说拥有了一个得天得地的好名字,再加上他与楚王是同一个祖先,所以屈原很想有一番作为。23岁的时候他就凭借自己的才智与口才,获得了楚王的信任,并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座。屈原正是凭借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以及自己的才情与博学,在国内大搞“廉正建设”,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如果楚国坚持屈原的改革路线,统一大业翘首可及,但是楚王却突然终止了屈原的改革措施,并疏远了屈原。被楚王疏远后,他没有明哲保身,对当时的形势,又抒发了其诗人般的激情——抨击当权者,为此他付出了悲惨代价—20年的流放生涯。 过了2000多年,人们仍然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以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他。屈原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屈原是如何在其诗人情怀和政治抱负之间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的呢?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将用全新视角为您讲述屈原传奇一生。 (全文) 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屈原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以及他的生辰,为什么介绍这个问题呢?一般的学者很少注重说屈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为什么叫屈原呢?而屈原自己呢,在他诗里面非常强调他的名,他的字,以及他的生辰,一般人写自己抒情的诗,很少说我生于哪一年哪一月,或者说我的名字为什么这样取,很少人这样说,那么屈原为什么对他的名、字和生辰那么在意呢?实际上屈原一生都以他的名他的字他的生辰为自豪,他把它看做是一种先天禀赋的一种内美,他在《楚辞》里面这样说,他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纷纷然,我已经有了先天的内美,再加上后天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强调他的名,他的字,以及他的生辰,他是以此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我先从屈原的姓来说起,屈原本来不姓屈,他的祖先屈侠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封在屈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本应是姓熊,而以屈为氏。在古代呀,一个公族,就是本族,大家一个共姓叫姓,某一个支派叫氏,后来姓、氏不分了,所以称屈原姓屈。其实屈原应该是姓熊,以屈为氏,但是姓氏不分所以叫屈原,姓屈,那么屈原本名叫屈平,原是他的字,也就是屈原名平字原。在《离骚》当中他用文学的语言把它表述,他说名叫正则,字叫灵均。好我们看他的名,名平,平是什么意思呢,平就是平正的意思,那么在宇宙当中,哪一种事物最平正呢?大家知道,如果每一个人,受了委屈,受了冤枉,你会怎么喊呢?会喊天呐,你有委屈找天,所以天是最平正的,所以屈原的名就是平正的意思,最平正的莫过于天,他的名象征着天,他名字还有个文学的艺术的说法,叫做正则,正则就是天最公正,公正而能够法则,这是屈原的名很自豪。屈原的字,字在古代就是一个别称,字原,原是什么意思呢?原就是广平博大的意思,在宇宙当中,哪个事物最广平博大呢?当然是大地,而大地我们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