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法律论辩逻辑(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可推出它本身,但论题不能从论题本身得出。法律 论辩总由推理组成,但推理不一定是法律论辩。
三、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 法律论辩的合理性:指要符合理性,具有 逻有效性;
• 法律论辩的正确性:指法律论辩要具有合 规性、合法性。具体要求是:
• 第一,不仅要遵循逻辑思维规律,而具要 考虑法律的正义价值。
• 辩论是况或博弈状况下的,综合运用主明、 反驳和辩护的一种特殊的论辩形式。有按法 定程序进行的法庭辩论、按既定规则进行的 辩论和自由辩证。
证明、反驳、辩护、论辩的结构都由 论题、论据、证论方式三部分构成。
• 论题(论点)是需要证实其真实必的命题。 •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题的理由、根据(包括
理论性命题和事实性命题)。 • 证论方式是论题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 最后,法院判决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赔 偿白某某父母赔偿金154271.6元,驳回其 他诉讼请求。
第一节 法律论辩概述
一、法律论辩的含义与特征 二、法律论辩与推理的关系 三、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一、法律论辩的含义与特征
• 法律论辩是一般论辩的特殊形式,一般性论辩是 指运用一个或一些命题对待证命题进行论证或辩 护的思维过程。
一思想。 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 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而言,所运用的概念以及所作 的断定必须是确定的。
2.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在概念方面: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运用概念时必须保持概念的 同一性。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 “混淆概念”的错误。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由于认识 不清,无意识地、不自觉地把有某些联系或有某 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 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
• 有一位叫阿利亚的人,是反宗教领袖,很 受群众爱戴,但不幸,有一次被捕了,法 官决定用“神意审判”来判决,法官觉得 阿里亚令人厌恶,便在两张纸条上都写了 “死”,这样阿利亚无论怎样都必死无疑。 就在审判前一天,阿利亚的朋友知道了法 官的阴谋诡计,就告诉了阿利亚。
• 审判开始了,阿里亚从玻璃瓶中拿出一张 纸条,乘旁边的信徒们不注意,一口吞了 下去,恰好被法官看见了,他声嘶力竭地 喊:“阿利亚,你疯了?”
第十章 法律论辩逻辑(上)
第十章 法律论辩逻辑(上)
第一节 法律论辩概述 第二节 法律论辩的逻辑规律 第三节 法律论辩的规则
本章重点:
• 了解、掌握法律论辩逻辑的一般特征、法 律论辩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规律与一般规 则。
• 重点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 理由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违反时可 能会犯的逻辑错误。法律论辩规则如论题、 论据、论证方式规则的内容。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没有保持概念的同一。 故意把“把手放在别人的口袋里”同“手 伸在别人口袋里偷东西”混为一谈。
二、同一律
二、同一律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1)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思想
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2)是什么就是什么,是怎样就是怎样,这就
叫保持思想的同一性。 3)用公式表示:A就是A;A → A。A表示任
也就是论证过专利号3中所运用的推理形式。
二、法律论辩与推理的关系
• 相互联系:法律论辩要运用推理(论辩的基本方法)。 • 结构相似:论题相当于结论,论据相当于前提,论辩方
式相当于推理形式。 • 但有区别: • 思维过程方向不同(推理前提在前,结论在后,法律论
辩论题在前,论据在后。) • 结构繁简不同(推理简,论辩繁) • 要求不同:推理前提不一定真实,法律论辩论据必须真。
• 第二,更注重批判性的应用逻辑。 • 第三,具有开放性(面向未来)。
第二节 法律论辩的逻辑规律
一、法律论辩逻辑规律概述 1、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实质 1)逻辑思维的规律
逻辑思维形式中的内在的、必然性联系,它有基 本规律和非基本规律之分: 凡是存在于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并对一切逻辑思维形 式都有效的逻辑规律就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凡仅存在于某些或某一逻辑思维形式并仅对这些 逻辑思维形式有效的逻辑规律为非基本规律,如 定义规则、划分规则、三段论规则等。
2)法律论辩逻辑思维的实质
• 保证人类思维的确定性、无矛盾性、明确 性和论证性的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包括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对人类思维的指导与制约。
为什么它们是基本规律?
• 因为它们是保证思维具有逻辑基本要求; 它们具有普适性。
•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对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的局限性保持清醒的认识。
• 只见阿利亚不慌不忙地说:“没有关系呀, 我抽到的是‘生’!”
• “胡说!”法官气得脸都红了。
• 这时,阿利亚一转身对大家说:“我没有 拿‘死’的那张纸条,如果法官大人不相 信,那请您亲自打开另一张纸条,如果是 ‘死’,那就释放我;如果是‘生’那就 立刻烧死我,我无怨无悔!”
• 法官不得不打开纸条,上面写的当然是 ‘死’了,便只能宣布释放。
• 本案中,昆玉河两岸的石护栏属于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共设 施,管理人应对石护栏进行必要的检查和 维护。后经调查发现,事故发生前石护栏 已存在不牢固的状况,存在危险隐患,河 湖管理处未尽到石护栏符合安全标准的管 理义务。
• 白某某在昆玉河中捞鱼的行为是否违反法 律法规?法官认为,这不属于民事法律关 系调整范围,捞鱼是否具有违法性与人身 损害赔偿没有因果关系,但白某某身体依 在石护栏上,身体向前探向河面,超越了 正常利用石护栏的限度,石护栏早在以前 就存在危险隐患,这些原因共同导致石护 栏断裂。所以白某某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 任。最后法院认定,河湖管理处行为有过 错,应当承担70%的责任。
• 所以请求法院判令,河湖管理处给付死亡 赔偿金等相关费用共计236520元。
• 但河湖管理处则称,白某某是在昆玉河进 行捕捞,其动作是危险的,导致石护栏损 坏,根本原因是其本人造成的,所以他本 人应承担责任。
案件争论的焦点与关键问题是:
• 栏杆断裂是因为 • 早已松动还是被白某破坏? • 需要证据证明。
四)矛盾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
• 1、运用矛盾律,揭示案情材料中的自相矛 盾;
• 2、运用矛盾律,发现或防止定罪、量刑中 的自相矛盾;
• 3、运用矛盾律,揭露犯罪分子自相矛盾的 狡辩。
阿利亚利用什么逻辑规律挫败了宗 教裁判所的阴谋?
• 在中世纪的西欧有一个国家是由教皇统治 的,其中有人犯了罪,判决就在宗教裁判 所进行,法官判决很简单,就是写两张纸 条,一张是“生”,一张是“死”,将这 两张纸条放入玻璃瓶中,让犯人抽,如果 抽到“生”,就算犯人罪再大,也算无罪 释放,如果抽到“死”,就算这人无罪, 也得被活活烧死,法官称这为“神意审 判”。
• 经白某家人再三恳求,三人最终同意出庭作证。
法院采信了这一证据:
• 法院审理后认为: • 自然人在社会活动中,经常会使用、经过、
接触公共设施,在此情况下发生事故,造 成人身、财产损害时,首先应界定公共设 施是否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隐患, 公共设施管理人是否尽到管理义务和自然 人行为有无过错。
• 被害人:没有。他身高马大,我怎么敢打 他 呢?
• 律师:这就奇怪了!那为什么被告人身上 有一块紫色的斑痕和一块红色的斑痕呢?
• 被害人连忙说:那是他身上原来就长的胎 记,不是我打的。
• 律师:你连他身上长的胎记都知道,你还 说你对他不熟悉?
• 被害人吞吞吐吐,不能自圆其说。
三、矛盾律
•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 1.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
四、排中律
•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公式是:或者A或者非A;A∨ ﹁A
2.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 1.在概念方面: 排中律要求对任一对象,或者用A这一
概念去反映它,或者用非A这一概念去反映 它。
2.在命题方面: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具 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不应该都否定,而必须 肯定其中一个是真的。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 (“模棱两不可”)的错误。
白某的亲人踏上了漫长的取证之路:
• 蹲点守候事发地,手持录音机、摄像机走访附近 上百居民、河道清洁工、捞鱼渔翁,以找到证人 证明护栏早在事发前就已经松动。
• 5月10日白某家人在事发地巧遇三名外地来京务工 人员,三人说,他们曾于4月26日来此捞泥鳅,当 时就发现栏杆出现松动的迹象,栏杆的一根立柱 轻轻一推就能露出一拇指宽的缝隙,害的他们也 差点落水。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本来不 同的概念混同起来,故意制造概念混乱。(与混 淆概念不同的是,混淆概念是无意的,而偷换概 念则是有意的)
2)在命题方面:
•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运用命题进行推理或论证的过 程中必须保持命题的同一性。违反这一要求就会 犯“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的错误。 混淆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有某些 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 之处的不同判断,当作相同的判断来使用。 (有时是无意)从而使本来应该得到证明的论题 得不到证明。 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用一个完全不同的判断去替换原来的判断。也使 本来应该得到证明的论题得不到证明。
真实抑或谎言?
• 在一起强奸案件中,被害人指控被告人捆 绑其双手将其强奸。在法庭上,被告人的 辩护律师为了证明被告人不是强奸而向被 害人作了如下提问:
• 律师:请被害人回答,你与被告人在案发 前就熟悉吗?
• 被害人:只见过一次面,谈不到熟悉。 • 律师:在被告人将你双手捆绑之前,你有
没有打过或者掐过被告人?
• 法律论辩是指在涉法思维中运用一个或一些命题 对待证涉法命题进行论证或辩护的思维过程。对 待证涉法命题是指需要证明的陈述某个观点或某 案件有关事实的命题。
• 法律论辩通常包括证明、反驳、辩护和辩论。
• 证明就是用真实命题为根据,推出另一命题 为真的思维过程。
• 反驳就是用真实命题为根据,推出另一命题 为假或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辩护指在论辩 过程中,通过证蝗自己观点的正确来回驳对 方的批评指责,即对反驳的反驳。客观存在 是特殊形式的证明和特殊形式的反驳。
• 小偷不慌不忙地,仍没有把手拿出来。当法官再 次斥责他时,小偷回答说:“这可太为难我了。 我 把手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你们要我把手抽出来; 而我把手放在别人口袋里,你们又要 把握送进监 狱。法官先生,难道你要我把手一直举在空中不 成?”
从逻辑上而言,小偷的回答违反了
• 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三)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具体有如下4种表现形式: (1)自相矛盾的概念 一般表现为所使用的概念本身蕴涵着不可调和的
矛盾。 (2)自相矛盾的命题
指判断本身包含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3)自相矛盾的思想体系 指在一个思想体系中既肯定一种思想,同时又在
否定这种思想。 (4)自相矛盾的言行 指一个人说的是一套,做的则与自己所说的矛盾。
2.逻辑规律的客观性
•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是思维领域的主观规律, 它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同时,又是 对客观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反映。
• 客观事物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或同一过 程所具有的这种相对的确定性,就是思维 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小偷的回答有问题吗?
• 某法院审理一起盗窃案。开庭时,站在被告席上 的小偷双手插在衣袋里,若无其事,十分傲慢。 法官当即斥责小偷:“请被告人尊重法庭,把手 从口袋里拿出来。”
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2.矛盾律用公式表示:
• 不能A并且非A; • ﹁(A∧ ﹁ A )
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 1.在概念方面: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
同时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指 称同一个对象。
2.在命题方面: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 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 都是真的。
案例之北京捞鱼坠河身亡案
• 2003年22岁的男青年白某某在昆玉河边靠着 护栏捞鱼,由于护栏断裂导致其掉进河里 身亡。白某某父母起诉称,今年4月29日晚8 时左右,白某某在昆玉河码头西侧倚石护 栏捞鱼时,其身下石护栏突然松动断裂, 白某某栽入水中。被捞救上岸后,经抢救 无效,溺水身亡 。白某某父母认为,河湖 管理处作为昆玉河道的直接管理机关,没 有尽到有关管理责任,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