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物理课的特点进行物理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物理课的特点进行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能抓住“观察”和“实验”这两个基本特点进行物理教学,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物理当中的“概念课”是很乏味的,这种课往往内容多且抽象,不容易上好。如果按传统的教法,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上《匀速圆周运动》第一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时,我作了一下调整,紧紧抓住物理的两个特点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下面,我把这一节课的做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过程
首先利用课本书上的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增加了“水流星”的实验导入,没想到这一补充实验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在本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过山车模型”,说明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提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一位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由于缺乏经验,这位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滴到地上,引起了大家的一阵笑声。
在我的指导下,这位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表演。这次表演“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接着,我将“水流星”从同学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效果比以往的要好得多。
三、课后反思
1、这一堂课有两点值得回味,一是在导入过程中增设的“水流星”实验,使以前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非常热烈。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得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变得非常形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要顺利地实现新课程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达到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身边的课程资源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源泉。学生最熟悉的现象莫过于身边的物理,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感兴趣,是学生的天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接近学生的经验,这样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才有亲切感,才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小小的“水流星”实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就是很好的例证。
4、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与“焦点问题”相配合“,为“焦点问题”作铺垫。“焦点问题”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为“焦点问题”服务的,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通过引导学生围绕焦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等情况,设置一些子问题,为学生“铺垫”好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焦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焦点问题的目的。
5、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体现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既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又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考虑将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与学生一道共同参与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引起共鸣,产生良好的“入题”效果。
6、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与价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并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快乐,领悟自然的和谐与奇妙。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有教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坚持总结,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一定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