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中小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总存在的突出性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是从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出发,探讨了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表明:产生厌学的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并且我们针对如何避免中小学生厌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1引言
中小学生是“乐学”,还是“厌学”①,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而且还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他们愿学、喜欢学。但也不能否认,教学和学生特点的不适应,教师的“厌教”情绪,使新的“读书无用论”产生,造成一部分学生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只图及格毕业上初中,不求努力进取[1]。他们怕学习,不愿学习,这种“厌学”的心理已成为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严重的思想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小学生“厌学”有客观原因,重指社会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但学生“厌学”的心理是什么,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基于此种原因对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2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2.1 中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2.1.1 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问题学生”之所以产生种种问题,关键还在于家庭系统出了问题,外在的环境只是诱发因素。家庭成员尤其是父
母产生问题,会直接导致孩子行为或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这是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专制型的家长对子女会造成逆反心理;放纵型家长对子女会造成厌学贪玩问题;溺爱型家长对子女会滋长依赖性和懒惰性,这是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很容易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厌学心理。
2.1.3家庭成员部不协调
一个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良好阶梯。在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此外,家庭成员心理不健康、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造成创伤,使之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儿童是家庭中的弱势,他们的心灵正在成长,世界观尚在形成阶段,如果家庭中某个成员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在心理咨询实践工作中,发现许多厌学的中小学生家庭不和或是破裂[2]。
2.1.4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都是千差万别的。例如遗传基因、身体素质、生活环境、家长影响以及遇上的老师都有很大的区别,而我们一些家长和老师一般都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不顾客观实际,一味要求自己的孩子。当达不到预期的成绩,没有考上高分,或者比邻居孩子成绩差的时候,父母责备随之而来,就埋怨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创
伤,使孩子产生自卑、畏难、泄气的心理,慢慢有可能发展到厌学的状态。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主学生全面发展,持这种认识态度的人,就会片面追求学生分数的结果,就会使有的学生厌学。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考高分,为了回报来自社会及家庭的过高期望值,不敢不学,不得不下狠心学,其实他们并非对学习活动本身有趣,学习成绩也许提高了,但是学习的兴趣和追求知识的精神却逐渐毁灭了。因此厌学心里逐渐出现。
2.2学校教育的因素
2.2.1应试教育的压力
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尽管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弊端,在学校中依然存在,甚至还在滋长。许多学校是“换汤不换药”,嘴上挂着素质教育,骨子里搞的仍是应试教育。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加班加点,学生起早摸黑,大搞题海战术,使许多孩子的神经系统因疲劳过度而受到抑制。这种只期望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正常要求和兴趣爱好的做法,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和生活乐趣,容易滋长厌学情绪。一些教师往往以“分”取人,厌恶、歧视后进生,使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发展、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等。这些因素既会导致师生关系紧,也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此外,学习容枯燥,教学容过多注重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缺少趣味性、娱乐性或生动性,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3]。
2.2.2 教师本身厌教和自身素质不高
教师“厌教”课堂没趣味,学生受影响学习没兴趣有的人过分夸大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把学生“厌学”的原因,要么推给社会,要么推给学生。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不是什么都不愿学,而是愿学这科,不愿学那一科。愿听甲老师的课,不愿听乙老师的课。主要原因有:教师态度不正、不、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
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这样的教学,学生象受罪,他怎么不厌学?
2.2.3 学习负担过重
在有些学校里,一些校园歌谣流传很厉害,如:有的学生唱道:“书包最重的是我,作业最多的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还是我……”还有的学生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一个炸药包……”星期天、节假日,很多孩子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生实在受不了[4]。教辅资料多于牛毛,钻牛角尖的题太多,模棱两可的题太多,实用性远的题太多,社会实践工作中根本不可能要求搞得那么清楚的问题,都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好像不是为了孩子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设计题目,而是为了难倒孩子,这样的教改只能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奴隶,把教学改革引向死同。
2.3社会因素
2.3.1 多种多样的诱惑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青少年对网络中不健康的东西,电子游戏,甚至打斗、凶杀、恐怖、黄色影碟等不良东西的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致使一部分意志薄弱、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先是要老师和家长压制着学,后是厌学,因此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青少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2.3.2不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习是一种艰苦而漫长的、连续而不能间断的脑力劳动,它要求人们具备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等一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