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石油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石油行业分析

石油行业分析
11
三、石油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
• 产品结构:
——纵向来看,产品的技术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不 断上升。 ——横向来看,各公司根据自身优势,采取差异化 增长策略。例如,壳牌未来产量增长主要来自卡 塔尔的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合成油、北美非常规 天然气、澳大利亚LNG和加拿大油砂项目。BP 未来业务重点是深水、天然气和大型油气田。
23
10
三、石油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
• 资源结构:
资源更为集中,主要掌握在大型的垄断跨国公 司和富产石油的国有型企业手中。一些资源充裕的 国家由于开采技术落后,导致开采成本较高,而具 有先进开采技术的国家,国内的石油储量较少或不 易开采,通过兼并收购,既为企业集中更多的资源, 又节省大量成本。以BP公司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合并 收购每年节省成本58亿美元、 埃克森美孚合并后 去年节省开支46 亿美元、雪佛龙与德士古合并年 削减成本20亿。
13
三、石油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
• 生产整合:
跨国石油公司凭借资本、技术和商务规模化, 组合、整合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高效经 营跨国业务。投资商、运营商和服务商的合作使得 石油业成为寡头垄断市场,跨国公司与资源国合作 开采资源,分享超额利润;而不发达国家被跨国公 司带动出口廉价土地、矿产和廉价劳力形成的产品。 不发达国家和资源国换回美元,借给欧美公司与富 人生产和消费,美元贬值和债务违约就势所必然。 商务和技术的投入会规模化摊薄,主要由劳力和资 源形成的财富就会从资源国和生产国流向发达国家。
这次调整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主要追求原料替 代、高速增长,虽在中后期以装置大型化为标志 已开始向资本集约化方向发展,但仍存在着粗放
经营、产品系列化程度不高,物耗能耗高、市场 销售体系不完备等问题。

石油产业链的分析与研究

石油产业链的分析与研究

石油产业链的分析与研究石油产业作为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本文将从石油产业链的角度来探讨其分析与研究。

一、石油产业链概述石油产业链是指石油从采掘到消费的全过程,涵盖了石油的勘探、开采、加工、销售等环节。

石油产业链的各环节密切相关,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二、石油产业链的主要环节1.石油勘探石油勘探是石油产业链的起点,通过地质勘探,确定潜在的石油资源。

勘探投入巨大,风险较高,但成功的勘探将为后续环节提供持续的原油供给。

2.石油开采石油开采是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发出来的过程。

开采方式主要有露天采矿和井下开采两种,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石油矿藏的特点和经济效益。

石油开采涉及到设备、技术及人力等多个方面。

3.石油加工石油加工是将原油进行分馏、催化裂化和重整等工艺,将其转化为成品油、润滑油、液化气等石化产品的过程。

石油加工企业通常以炼油厂为主,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

4.石油运输石油运输环节主要包括管道运输、海运和陆上运输等方式。

石油管道是石油输送的主要方式,其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石油长途输送的需求。

5.石油储存和分销石油储存是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而进行的,石油储存仓库通常分为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

分销环节主要是将石油产品送达到各个销售终端,包括油站、加油站和工业用户等。

三、石油产业链的关键影响因素1.全球石油市场需求全球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和政府政策等因素都将对石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经济增长带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对石油需求的增加或减少。

2.石油资源储量和质量石油资源的储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石油产业链的发展和运行。

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储量分布不均,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成为石油产业的重要支撑。

3.技术创新与石油开采效率随着油田的逐渐老化和开采难度的增加,石油开采技术创新对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延长油田的寿命,为后续环节提供稳定的供给。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宇航员太空排尿问题,旅居M国的华人发明了加入高分子吸收体的纸尿片。

现代纸尿片企业由此诞生。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一次性纸尿片需求的增加,国外纸尿片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建厂。

据此完成1~2题。

1.纸尿片企业诞生于M国,主要是因为该国( )A.市场广阔B.政策支持C.交通便利D.科技发达2.影响国外纸尿片企业来我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因素为( )A.劳动力B.市场C.投资环境D.国家政策1题,据材料可知,纸尿片最初是为解决宇航员太空排尿问题,其中加入了高分子吸收体,是高科技的产物。

故选D项。

第2题,据材料信息“随着我国对一次性纸尿片需求的增加,国外纸尿片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建厂”可知,影响国外纸尿片企业来我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因素为市场。

故选B项。

2.B莱州毛笔是莱州的传统工艺品,改革开放后,利用当地特有的黄鼠狼尾毛资源,莱州几十个村庄、数千家农户成为制笔专业村、专业户。

然而现在好多毛笔厂相继转产或关停,面临着严重的后继无人问题。

据此完成3~5题。

3.改革开放后,莱州制笔专业村、专业户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A.国家的政策B.廉价的劳动力C.便利的交通D.发达的科技4.莱州毛笔制造业的萎缩和衰退主要是因为( )A.传统工艺衰落B.书写方式的转变C.原料日渐枯竭D.劳动力资源缺乏5.莱州保护毛笔制造业需要( )A.加大科技投入B.增加劳动力资源C.开拓国际市场D.加大政策倾斜3题,结合材料“改革开放后”可判断,莱州制笔专业村、专业户的兴起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A项对;改革开放对劳动力价格影响不大,B项错;毛笔制造主要依靠传统工艺,对科技、交通要求小,C、D两项错。

第4题,随着书写方式的转变和键盘文化的冲击,毛笔的书写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市场需求量减小,毛笔的消费群体变小,导致莱州毛笔制造业萎缩和衰退,B项正确。

第5题,毛笔制造业科技含量不高,不需要发达的科技,A项错误;毛笔制造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大量劳动力,B项错误;毛笔的消费群体主要在中国境内,开拓国际市场对保护毛笔制造业作用不大,C项错误;加大政策倾斜,可以保护毛笔制造业,D项正确。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细分子行业发展运行分析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细分子行业发展运行分析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细分子行业发展运行分析目录第一节子行业简介 (1)第二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1)一、行业总体情况 (2)二、行业分布格局 (3)三、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 (4)四、发展趋势 (5)第三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5)一、行业总体情况 (5)二、行业分布格局 (7)三、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 (8)四、发展趋势 (8)第四节二级子行业发展情况 (8)一、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 (9)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12)三、农药制造行业 (14)四、肥料制造行业 (17)第一节子行业简介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子行业范围较高,行业众多,本报告将重点对两个二级子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四个三级子行业:精炼石油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农药制造进行介绍。

第二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石油化工行业子行业之一,主要为其他子行业提供化工原材料。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包括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炼焦和核燃料加工。

一、行业总体情况(一)行业规模:稳定增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同时也处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上游,从2014年各项指标来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企业数量比2013年有所减少,为2024家,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相比2013年稳步上升,截至2014年底,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资产总计为23555.54亿元,同比增长1.550%;负债规模为15496.31亿元,同比增长2.17%,2014年行业资产增速和负债增速基本持平,行业资产结构趋于稳定。

表12010-2014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主要规模指标统计单位:个,人,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盈利情况:销售收入增长放缓盈利大幅回升2014年1-12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0304.30亿元,同比降低0.58%,销售收入增速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2014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利润为97.32亿元,行业利润水平大幅降低;同时行业亏损也增加至652.11亿元,同比上升25.64%。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之一,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二、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一)整体情况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产值和出口额逐年增长。

2019年,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4.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出口额为4220亿元,同比增长1.9%。

此外,石油化工企业在技术、管理、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能源效率和环保水平逐年提升。

(二)主要行业发展情况1、石油加工我国石油加工行业已形成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主的大型石油加工企业集团。

他们在炼油、化肥、基础化工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石油加工行业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2、石化新材料我国石化新材料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随着高分子材料、特种合成材料和高性能纤维等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石化新材料行业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3、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我国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也经历了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已具备多种类型、各类规模、各种用途的装备生产能力,这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面临的挑战(一)资源约束我国石油储量不足,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而工业化发展所需的新能源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石化资源的短缺与更加环保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间的平衡,是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二)环境保护我国环保意识增强,政府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然而,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国内污染治理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产业升级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所生产的油品、化学品等产品需求不断变化,因此,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的趋势。

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

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

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石油行业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是决定该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分析石油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并探讨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1. 多国多企业竞争石油资源分布广泛,不同国家拥有各自的石油储量和产量。

全球石油市场上,存在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个石油企业,例如沙特阿拉伯的沙特阿美、美国的埃克森美孚、俄罗斯的俄罗斯石油等。

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力争在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取得竞争优势。

2. 垂直整合和横向联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石油企业通常会进行垂直整合和横向联合。

垂直整合指的是企业通过收购或控股下游环节的企业,如石油企业收购炼油厂和加油站等;横向联合则是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例如联合开展资源勘探和开采项目。

这种整合与联合既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效益。

3.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竞争石油行业中存在着众多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在一些国家,石油行业由国家独资或共同控股的国有企业主导,如中国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而在一些其他国家,私营企业的比重较大,如美国的雪佛龙和康菲石油。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资源获取和市场份额争夺上,还反映了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对石油行业的影响。

二、市场集中度的评估1. 市场份额和市场渗透率衡量石油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市场份额和市场渗透率。

市场份额指的是企业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所占的比例;市场渗透率则是指企业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

通过对市场份额和市场渗透率的评估,可以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能力。

2. 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比较市场集中度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情况。

在国内市场上,如果存在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那么市场集中度就较高;而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几个国家的石油企业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那么市场集中度也较高。

石油开采业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

石油开采业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

环保要求:环保 法规的严格执行 对石油开采业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竞争:国际 石油市场的竞争 激烈,需要不断 提高自身的竞争 力
石油开采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开采业的环保问题与解决方案
环保问题: 石油开采 过程中产 生的废气、 废水、废 渣等对环 境造成污 染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 的环保技 术和设备, 减少污染 物排放
石油开采业的市场需求与趋 势
石油开采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 石油需求持续上升
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石 油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供应情况: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波 动较大
政策影响:各国政府对石油产业的 政策和法规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石油开采业的市场趋势分析
石油开采业的产业链与 价值链分析
汇报人:
目录
01 石油开采业的产业链 02 石油开采业的价值链 03 石油开采业的竞争格局 04 石油开采业的市场需求与趋势 05 石油开采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开采业的产业链
石油开采业的上游产业
勘探与开发:寻 找新的石油储量, 开发现有油田
钻井与完井:钻探 井眼,安装井下设 备,完成井的建造
炼油与销售:利润相对较低,但 市场需求稳定,风险较小
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多样化,利 润空间较大,但竞争激烈
石油开采业的竞争格局
石油开采业的竞争格局分析
主要竞争者:国际石油公 司、国家石油公司、独立
石油公司
竞争焦点:资源、技术、 市场、成本
竞争策略:并购、联盟、 技术创新、成本控制
竞争影响:市场格局变化、 油价波动、企业盈利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中国石油行业结构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行业结构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行业结构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石油行业发展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趋势。

1. 产业链结构中国石油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上游涉及石油勘探、开采和生产。

中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南海等地。

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在这一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

中游中游主要包括石油储运和炼油。

其中,石油储运是将原油运输到炼油厂的过程,而炼油则是将原油加工成各种石油产品的过程。

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的子公司在这一环节扮演主要角色。

下游下游是指石油产品的销售和分销环节。

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

国内炼油企业和石油加油站扮演着关键角色。

2. 特点和趋势中国石油行业的特点和趋势如下:2.1 国内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石油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尤其是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用油需求的增长,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2 技术改进与创新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改进,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新技术,提高油田的开采率和采油效率,可以有效延长石油资源的寿命。

2.3 能源结构调整中国政府正在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

这将对中国石油行业带来一定的变革和挑战,同时也为石油企业提供了发展新的机遇。

2.4 国际合作机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

通过与国际石油企业的合作,中国石油行业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3. 发展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3.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进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3.2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政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摘要】本文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通过石油上游、下游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以及研究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揭示产生“油荒”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剖析,指出行政垄断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影响,最后得出对我国石油行业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石油产业集中度进入壁垒你油荒现象石油产业由于其范围经济特征、资源的有限分布以及巨大的资金要求,经常被误以为是自然垄断行业,但从总体上而言,石油产业并不是一个自然垄断行业,而是属于竞争性产业。

且随着制度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石油竞争性产业的特性渐趋增强。

一、石油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二、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通过石油上游的市场集中度分析,我们得出了上游产业是寡头竞争型结构。

寡头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获利程度,往往会设置很高的进入壁垒,阻碍其他厂商的进入。

那么,石油产业存在着哪些进入壁垒呢?(1)政策性壁垒。

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对石油产业实行特许经营,禁止特许以外的企业进入石油产业,这使石油产业具有较高的政策性壁垒。

(2)资源性壁垒。

石油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油气资源储量,新企业若要进入此行业,需花费相当大的费用购买资源,由此产生进入此行业的巨大障碍。

(3)技术性壁垒。

石油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勘探、开发、运输、炼制等领域有大量的关键技术,如保密性专利或专有技术,这些无法取得或掌握的关键技术就成为石油产业进入的技术性壁垒。

(4)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是指在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新进入企业市场份额低,无法将规模扩大到能实现最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必要限度,只得容忍高成本带来的利润损失,从而规模经济起到了阻碍新企业进入的作用。

石油炼制以及石油化工都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

根据国外的经验,年炼制能力在250万吨才能达到规模经济产量。

三、“油荒”现象四、政策措施要打破中国目前石油产业的垄断寡头现象,关键是要向国内资本开放石油开采市场和原油进口配额。

2024年化工产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化工产业市场分析现状

化工产业市场分析现状一、引言化工产业是现代工业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涵盖了化学品生产、石油炼制、塑料制造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化工产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竞争态势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析。

二、市场规模化工产业市场的规模庞大,涵盖了众多细分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化工产品的总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驱动下,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全球范围内化工产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化工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产业结构化工产业的结构多样化,包括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的上游产业,以及涉及化学制品、塑料、橡胶等下游产业。

上游能源资源的供应对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下游产业对化工产品的加工和应用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全球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四、竞争态势化工产业的竞争态势主要体现在市场份额、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众多化工巨头企业,它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技术进步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新兴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也在快速崛起,并通过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来挑战传统化工企业的地位。

五、问题与挑战尽管化工产业市场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加强对环保法规的执行,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

其次,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

此外,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不足也制约着化工产业的发展。

六、未来发展趋势尽管化工产业面临挑战,但仍有许多发展机遇。

首先,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快速城镇化进程将带动化工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

其次,绿色化工、高附加值产品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将促使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化工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石油行业的区域市场分析亚洲欧洲与美洲的差异

石油行业的区域市场分析亚洲欧洲与美洲的差异

石油行业的区域市场分析亚洲欧洲与美洲的差异石油行业的区域市场分析:亚洲、欧洲与美洲的差异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供应能力以及政治经济环境等都会对石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亚洲、欧洲和美洲这三个主要地区在石油行业方面的差异。

一、亚洲市场亚洲是世界上对石油需求最大的地区之一。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高速的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亚洲的石油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城市化发展等领域。

1. 中国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对全球石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的石油需求持续扩大。

中国的石油市场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国家能源政策对市场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 印度市场印度是亚洲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类似于中国,印度也面临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

印度的石油市场相对灵活,私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二、欧洲市场欧洲地区的石油需求相对稳定,且供应能力相对充足。

欧洲各国主要以进口石油为主,其中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石油供应国。

欧洲的石油市场主要受制于政治和经济因素。

1. 俄罗斯市场俄罗斯是欧洲最主要的石油供应国之一,其对欧洲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然而,俄罗斯的石油产业主要由国有和政府控制,市场较为集中。

2. 欧盟市场欧盟国家对石油的需求相对平稳,同时致力于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美洲市场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和消费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和成熟的石油工业。

美洲地区的石油市场主要受到市场经济的驱动。

1. 美国市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石油市场规模庞大。

市场竞争激烈,私营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此外,美国的页岩油产业迅速崛起,为美国提供了更多的能源选择。

2. 委内瑞拉市场委内瑞拉是美洲地区最大的石油产油国之一。

然而,由于政治和经济问题,石油产业遭受了挑战,市场不稳定。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衍生出的精炼石油产品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产业,涵盖了从原油加工到生产出各类石油产品的全过程。

本文将对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近年来,全球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的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在国内,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对石油产品的需求旺盛,推动了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的炼油产能不断增加,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纷纷上马,使得我国在全球炼油行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然而,行业的增长并非一帆风顺。

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环保政策趋严以及新能源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的增长速度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二、市场供需情况从供给方面来看,全球炼油能力总体过剩,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中东、亚太等地区的炼油能力增长迅速,而欧美等传统炼油地区的产能则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在国内,炼油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石油产品的需求。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炼油技术和装置也在不断投入使用,提高了炼油的效率和灵活性。

需求方面,汽油、柴油等传统燃油的需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对清洁油品如低硫柴油、高标号汽油的需求逐渐增加。

此外,化工原料如石脑油、芳烃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推动了炼油企业向化工转型。

三、产品结构与质量升级精炼石油产品的种类繁多,包括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等。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对油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汽油方面,国六标准的实施使得汽油中的硫含量、芳烃含量等指标进一步降低,提高了汽油的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

柴油方面,低硫、低芳烃、高十六烷值的柴油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格局与前景

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格局与前景

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格局与前景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石油作为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石油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历程、当前市场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参考和预测。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包括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具体可以描述每一部分的主题和重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关联,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预期。

同时也可以说明每个部分的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阅读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格局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竞争格局。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机遇。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展望。

1.4 总结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当前中国石油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并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也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石油产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读者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格局和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2.正文2.1 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石油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当时中国的石油工业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中国石油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经历了初期的起步阶段,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石油产业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1、产业组织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市场机制
亚当·斯密在19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论述了竞争机制
2、产业组织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 马歇尔于1890 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了含义广 泛的产业组织的概念 企业内的生产组织形式与“大森林的故事”
第三章 第一节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
因果关系
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
SCP分析框架
第三章 第一节
• 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
产业组织政策 图1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如何看待SCP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第一节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哈佛学派的SCP框架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 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这三个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 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 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
第三章 第一节
•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 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第三章 第一节
• 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 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复杂关系:结构和行为二者都是由需求条件和技术条件决 定的;结构是会影响行为的,反过来,行为也会影响结构; 结构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又决定着绩效;行为也会影响需求, 例如促销活动就会影响需求;绩效通过反馈会影响技术水 平和结构,技术进步推动现有技术“升级换代”,利润率 通过影响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吸引力的大小,对市场结构产 生着动态影响。 见图1

第二章 第二节 石油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章  第二节  石油产业结构分析

37.03 38.68
43.78 41.92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443.92
1459.13 1484.79 1522.40 1554.79 1605.58
34.77
35.46 34.77 36.14 35.98 35.75
41.53
41.15 42.70 42.12 43.21 44.91
国 家 1992年1月1日评价储量 (千桶) 6126740 6581293 1350000 3994310 7609400 57000000 92200000 92860000 257842000 17899820 59100000 51298000 26250000 1991年估计产量 (千桶) 236155 522899 55224 649444 680360 3744900 710217 1219830 2977560 677914 854574 1013605 2690561 储采比(年) 25.9 12.6 24.4 6.2 11.2 15.2 129.8 76.1 86.6 26.4 69_2 50.6 9.8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文莱 英国 挪威 独联体 阿布扎比 伊朗 沙特阿拉伯 尼日利亚 委内瑞拉 墨西哥 美国

储采比反映了目前剩余石油资源在当前生产能力下可供开采时间的长短。 1990年以来我国石油储采比一般在14~15之间,2006年石油储采比为11, 储采比有所下降。总体上看,我国石油资源需要加强勘查工作,提高资源 保障程度。
世界总的储采比
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储量(千桶) 530696260 613386148 632668710 666399420 628456050 714647310 658542850 640032490 645734320 640911585 产量(千桶) 16496467 17477477 18306575 20021783 20159643 19217724 20720210 21623330 21828095 22721250 储采比(年) 32.2 35.1 31.6 33.3 31.2 37.2 31.8 29.6 29.6 28.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垄断竞争类型市场的特征

市场上企业数量很多
产品既有差别,又有一定的替代性
企业能够比较自由地进出行业
交易者的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
消费国的石油产业市场多属于垄断竞争类型

石油企业数量很多
各地区生产的石油,存在质量、价格和销 售条件的差异 石油产业存在进出壁垒,但仍可自由进入 随着世界石油技术市场的形成,各国对石 油交易信息掌握越来越充分
Exxon Mobil

O P E C
Chevron Texaco Gulf BP Royal
争夺 控制权
(4)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1974-1979年)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
30 25 20 15 10 5 0 1970 1974 1979 1980
国际原油价格(美元)
“六大石油超级巨头”
国 埃 石 克 道 雪 油 森 康 达 佛 公 美 壳 菲 尔 龙 司 孚 牌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08年营业额(亿美元)
石油新贵“新七姐妹 ”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Aramco)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
2010年世界前10位的最大石油公司

1 2 3 4 5 6 7 8 9 10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埃克森美孚公司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BP公司 皇家荷兰/壳牌公司 雪佛龙公司 道达尔公司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D.生产企业有决定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力
石油产业成为垄断市石油产业的上游企业,石油资源本身就是产 品,石油资源地域分布的非均匀性虽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拥有和生产石油 资源的企业只能有一家,或该企业占有全部资源量的65%以上; B.没有替代产品。一家石油企业采掘的石油资源足够供应整个石油需求市场, 而不受其它产品、价格竞争的影响,即石油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等于零,因而 该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可以得到有效的维持; C.石油产业进入壁垒非常大,甚至只允许一家石油企业拥有和经营某一市场 范围的绝大部分石油资源,而其它企业由于实力方面的原因,不可能进入; D.一家企业完全有能力决定石油的市场价格; E.一家企业完全有能力将采掘的石油资源送往用户,即企业拥有自己的石油 配送系统; F.一家企业的石油产量在其平均生产成本还未降至最低时,就充分满足市场 需求了。
石油产业经济学
第三章 石油产业组织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节 石油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节 石油产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分析
第四节 中国石油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石油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3.2.1 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一般分析 3.2.2 世界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

分析对象的确定
1960年其石油占有量已到达67% 主导力量:IOC 供需状况:供给大于需求 定价模式:IOC取得油价的绝对控制权

(3)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1960-1973年)

部分中东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沙特等)已经先后成 立了自己的NOCs 1960年9月,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5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石 油 七 姐 妹

世界石油市场 / 一国石油市场 产油国 / 消费国 上游 / 下游
3.2.1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一般分析

完全竞争市场 (理想假设)
垄断市场类型
垄断竞争类型市场
寡头垄断类型市场
(1)垄断市场类型的特征


A.一种商品只有一家企业生产;
B.没有替代产品;
C.存在很大的进入壁垒;
OPEC 第一次取得石油价格的控制权

两次石油危机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 经济全面衰退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 ; 同时引发了国际能源市场和石油市场的 重大结构性变化

(5)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1979-1998年)

非OPEC产油国挤占国际原油市场份额; 替代能源发展加快;
(6)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1998年至今)
石油七姐妹
六大超级巨头
I O C S
PK
N O C S
OPEC
石油新贵“七姐妹”
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石油需求量逐步攀升,与石油供给量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NOCs与 IOCs的竞争也开始从同一产业链内不同环节的竞争合作升级为相同产业链之间的全面性竞争合 作。对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也成为各石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世界石油市场已经重回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3)寡头垄断类型市场的特征
A.某一产业的企业数极少,仅若干家企 业 就能控制产品的绝大部分供应;


B.产品同质或异质; C.进入和退出壁垒高。
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

a.政策性壁垒。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 对石油产业实行特许经营,禁止特许以外的企业进入石油产业。 b.资源性壁垒。新企业若要进入此行业,需花费相当大的费用购买 资源。




产油国石油产业多属于自然垄断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
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阿联酋)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 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 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而传统意 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 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 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中国石油产业是典型的寡头垄断

中国是石油行业的产销大国
已形成三大石油公司主导的寡头垄断基 础 三大公司石油产品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存 在进口石油和煤的替代 石油资源勘探的开发许可证制度


小结:市场结构类型图
四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几点结论

世界石油产业是垄断竞争性产业;
产油国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多属自然
垄断管理体制 ;

石油消费国多是寡头垄断管理体制 ;

石油的下游产业则适合垄断竞争类型。
3.2.2 世界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


(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19世纪末至二战)
(2)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二战至1960年)
(3)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1960-1973年)
(4)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1974-1979年) (5)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1979-1998年) (6)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1998年以来)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氢发动机汽车;

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 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中国市场上在售 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混合动力汽车。
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国际能源协会规定:到1980年各成员国 有义务保有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 储备。
到80年代,国际能源总署成员国的石油 库存达35亿桶(约4.78亿吨),相当于 当时114天的石油消费量。


节能技术迅速提高;
主要石油消费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由于OPEC内部竞争激烈,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下降。这个时候西方大石油 公司增加了对石油市场的占有率,在1998年前后完成了几次大的合并。世界石油 市场价格开始出现多元的格局,现货价、期货价、各种官价及OPEC的一揽子价格 并存。世界石油市场第三次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c.技术性壁垒。石油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勘探、开发、运输、 炼制等领域有大量的关键技术。
d.规模经济壁垒。

e.巨额的资金及沉淀费用壁垒。石油产业投资巨大,如果投资不到 位,达不到经济规模,则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成本劣势。由于石油产 业资产专用性强,退出时大量的资产不能转做他用,这时,投入的 资本不能完全收回,这种沉淀费用也就成为进入壁垒。
资料来源: 《石油情报周刊》2011.12
1999-2009年原油价格变动表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9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9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轨迹
(2)中国石油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模式

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兼容 的寡占型市场结构;

第二期储备基地正在建设,包括辽宁锦州、山 东青岛、江苏金坛、浙江舟山等,设计储备能 力为1.68亿桶,第三期尚在规划之中。 到2020年三期项目全部完成时,中国战略石油 储备总容量有5.03亿桶水平。按照英国石油公 司(BP)统计的201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5307千 桶/日估算,若储备能力全部饱和,约相当于95 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刚刚超过国际能源机构定 义的90日红线。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 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 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 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