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塌方成因及预防

合集下载

隧道事故案例总结范文

隧道事故案例总结范文

一、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隧道工程涉及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隧道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二、事故案例分析1. 事故原因(1)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工程往往穿越复杂地质环境,如岩溶、断层、软弱围岩等,易导致塌方、涌水等事故。

(2)施工技术不成熟:部分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不成熟,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引发事故。

(3)安全意识淡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

(4)机械设备故障:机械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5)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隧道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引发事故。

2. 典型案例(1)案例一: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发生塌方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2)案例二: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不成熟,导致隧道结构质量不合格,引发坍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

(3)案例三:某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高空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隧道工程开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掌握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隧道施工质量,降低事故风险。

3.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 定期检查机械设备: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6. 加强现场监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四、结论隧道工程事故原因复杂多样,预防事故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浅埋隧道塌方地质灾害成因及风险控制

浅埋隧道塌方地质灾害成因及风险控制

浅埋隧道塌方地质灾害成因及风险控制隧道是一种为了穿越山脉和水域而建造的地下通道。

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考虑到地质、水文等多种因素,其中地质因素对隧道工程来说至关重要。

浅埋隧道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往往会面临着地质灾害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隧道塌方地质灾害。

本文将对浅埋隧道塌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1. 地质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活动是导致隧道塌方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地层可能发生变形和位移,导致隧道支护结构失效,从而引发塌方灾害。

2. 地层岩性不稳定: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地层岩性不稳定的区域,例如软弱黏性土、泥岩、砂岩等,这些地层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现象,从而导致隧道塌方。

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是引发隧道塌方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会增加地层的饱和度,降低地层的稳定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隧道塌方。

4. 人为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隧道塌方地质灾害,如施工不当、监理不到位等,都会增加隧道塌方的风险。

1. 地质勘察与分析:在隧道工程规划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分析,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质构造活动等情况,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2. 合理支护设计:针对地质勘察结果,进行合理的隧道支护设计,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3. 地层加固处理: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可以采取地层加固处理措施,如注浆灌浆、植筋、封孔灌浆等,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隧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对隧道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

5. 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加强隧道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杜绝施工质量问题带来的地质灾害风险。

浅埋隧道塌方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多样,风险控制需要从地质勘察、支护设计、地层加固、监测预警以及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综合措施减小隧道塌方地质灾害的风险,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可靠。

隧道洞内塌方原因及预防

隧道洞内塌方原因及预防

隧道洞内塌方原因及预防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通过各种堆积体;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地段。

(2)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

(3)水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1)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坍方的因素,没有绕开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缺乏详细的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1)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塌方。

(2)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

(4)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

(5)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预防施工措施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至关重要。

应采取〃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方法。

2加强塌方的预测预测坍方常用的几种方法:(1)观察法(2)一般量测法(3)微地震学测量法和声学测量法3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塌方(1)隧道发生坍方,应及时迅速处理。

(2)处理坍方应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继续发展。

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①小坍方,纵向延伸不长、坍穴不高。

首先加固坍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坍穴顶部和侧部,再进行清昨。

②大坍方坍穴高、坍昨数量大,坍昨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③坍方冒顶,在清昨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面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④洞口坍方,一般易坍至地表,可采取暗洞明作的办法。

地质结构复杂、围岩多变隧道预防塌方的技术保障措施

地质结构复杂、围岩多变隧道预防塌方的技术保障措施

地质结构复杂、围岩多变隧道预防塌方的技术保障措施高风险隧道具有岩性复杂多变、岩石类型多样、围岩地质普遍较差、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复杂、施工风险等级高等特点。

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关键就是避免隧道坍塌出现,造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何形式的隧道坍塌都不是突然和偶然的,出现隧道坍塌都是有前期征兆和表现的。

引发隧道坍塌的因素有地质、施工质量、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现场管理、外界气候等方面的原因。

如何优质、高效、安全地进行隧道施工,杜绝和防治隧道坍塌就成为了重要话题。

预防隧道塌方的技术保障措施及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1)地质原因隧道施工最容易出现塌方和安全事故的应该是Ⅲ、Ⅳ级围岩,首先从心里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认为这样的围岩是安全的。

判别围岩级别的方式和因素很多,不一定硬度好的围岩就是好围岩,还要看且围岩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有顺层和大的水平滑层、是否有破碎带、是否有软弱夹层、裂隙水是否发育等,这些都是判定围岩好坏的标准。

往往设计和实际是有出入的,这就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辨别,选择恰当的循环进尺、开挖方法和超前支护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使隧道开挖后的坍塌概率有效降低。

所以在地质条件不允许情况下,大断面开挖、大进尺开挖、对前方围岩不采取超前支护预加固措施,装药量不控制,那么在爆破开挖后就会形成掉块,坍塌,在破碎带和断层带就会出现牵引式的大坍塌。

所以隧道进行开挖施工前对设计地质资料和现场地质进行分析研究,辨别出现场围岩的实际好坏情况,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来合理安排施工(开挖断面大小选择、开挖进尺、掌子面加固、预留核心土)。

围岩破碎松散先进行超前支护,对围岩进行预加固(注浆固结、锚杆、管棚)。

隧道施工认清地质是关键,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由地质决定,不能仅凭设计资料的围岩来施工,需要现场分析和观察辨别围岩的实际结构情况。

2)施工质量原因隧道在开挖后塌方,可认为是地质、开挖方法、施工工艺、超强支护等方面的原因。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高速公路隧道在现代交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隧道塌方事件时有发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隧道塌方事件,有必要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一、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 地质因素隧道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层松软、地下水位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隧道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下,隧道更容易发生塌方事故。

2. 施工质量问题在隧道修建过程中,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包括隧道支护结构、排水系统以及路基工程等存在问题,都会导致隧道塌方。

施工不达标、监管不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隧道隐患长期存在,最终导致塌方事故的发生。

3. 设计缺陷部分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不合理,包括隧道结构设计不满足地质条件、隧道偏小、排水不畅等因素也会成为隧道塌方的隐患。

4. 维护保养不到位隧道作为交通设施,经常性的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如果隧道的排水系统未能及时疏通,隧道支护结构有损坏未及时修复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二、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修建隧道之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地下地质情况,才能更好地确定隧道工程的稳定性。

并且,在勘察的基础上,要针对地质情况合理地选择隧道位置和设计方案。

2. 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隧道结构的牢固和稳定,尤其要关注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

3. 加强隧道设计审核隧道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质情况、交通流量和未来维护保养等因素,对隧道结构、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设计合理、稳定。

4. 定期维护保养针对已建成的隧道,加强定期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对隧道结构进行检查、排水系统进行清理、支护结构进行修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可以有效降低隧道塌方的风险。

5. 强化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隧道施工和维护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隧道建设和维护的合规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不良地质条件导致岩层松散、岩体开裂等问题,进而引发隧道坍塌等严重事故。

此类问题在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安全性。

为了应对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复杂性是不良地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会带来地层的不稳定性,容易发生塌方。

2.岩层松散:岩层松散导致了地层的稳定性下降,易于发生塌方。

这种情况常见于粉砂质岩层、风化层、软弱层等地质条件。

3.地下水问题:地下水的存在会使土壤湿润,降低土壤的黏聚力和摩擦力,增加土体的不稳定性,从而引发塌方。

应对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综合勘察和分析:在施工前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充分了解地质情况,确定地质问题的性质和范围,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2.加固地层:针对地层松散、软弱等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加固措施,如注浆、爆破加固等,提高地层的稳定性。

3.排水处理:对于地下水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排水处理,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4.合理布置支护结构: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需要合理布置支护结构,如钢筋混凝土衬砌、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补强等,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5.监测和预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隧道的安全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隧道内外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不良地质引起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勘察分析和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预防隧道塌方,要全面详尽了解隧道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充分认识围岩特性、各种不良地质发展趋势、不利因素间的联系及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可能出现的塌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采取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法,消除各种影响因素。

(1)塌方产生的原因对隧道的地质情况了解不清,地质资料不详细,对可能遭遇断层、富水等不良地质情况估计不足,对可能遭遇塌方以及产生塌方后的处理缺乏思想准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及盲目追求进度,对不稳定围岩没有进行有效合理的支护。

由于围岩本身不稳定和已切割成碎块而强度低,结构松散,节理面有泥质物及岩屑充填,支护不及时,暴露时间长,导致围岩风化严重,或因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充填物时,以及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塌方。

在施工中,忽视围岩细微变形,对围岩自稳能力作过高的估计,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抱着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对不良地质洞段没有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支护不及时,在开挖时,爆破对围岩的扰动过大,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风化程度加剧,或由于中途进行二次扩挖和更换支撑,造成应力再次重分布,使得原来不应塌方洞段,因岩体的失稳而产生较大塌方。

(2)塌方预防措施1)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预报,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预测预报必须按要求实施,及时跟进掌子面的地质预测预报,对可能出现的局部地段围岩破碎引起失稳、塌方和可能遭遇的断层、涌沙、涌水都能及时预测清楚,有明确的位置、桩号、规模及发展趋势标识,能及时提醒设计和施工人员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法,预防塌方的发生。

2)当地下工程通过断层、断层影响带,或岩石比较破碎,风化严重时;或岩层产状、结构不利组合地段时,合理的开挖方法,能很好预防塌方的发生。

3)及时支护是预防塌方的主要措施。

洞室开挖后,在围岩自稳时间内及时给予支护封闭,可有效限制围岩变形的自由发展,防止岩体因松动、脱动、脱位而造成塌方。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抢险救援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抢险 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3 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隧道设计阶段
充分考虑地质勘察数据,合理设计隧道结构,加强支护和排水设 计。
施工阶段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支护及时、有效,遵循施工规范,避免超 挖、欠挖现象。
监控与检测
实施隧道施工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确保施工安全。
全保障。
施工安全检查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
施工安全。
信息化施工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收集、处 理和分析施工数据,为施工提供
科学决策依据。
塌方后的应急处理
人员疏散
在塌方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 全。
现场警戒
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塌方区域,防止 二次伤害。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目录
CONTENTS
•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的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
01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
地质因素
01
02
03
岩体稳定性
隧道穿越地层岩性复杂, 存在软弱夹层、断层破碎 带等,易发生塌落。
地下水作用
地下水侵蚀、软化岩体, 降低其稳定性,导致塌落。
处理。
排水系统修复
检查并修复隧道排水系统,确 保排水通畅。
路面修复
对隧道内路面进行修复,恢复 通行条件。
监控系统完善
完善隧道监控系统,提高隧道 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供科学依据。
设计方案的审查
对隧道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安全、经济, 并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措施

⑴隧道施工发生塌方的原因①地质因素隧道穿过断层、挤压破碎带、松散堆积体、节理裂隙发育地层、软弱夹层时,开挖后由于应力释放,围岩失稳而极易造成坍塌,以及软弱围岩在地下水的加速作用下极易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②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衔接安排不合理。

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岩层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围岩松动、风化而导致塌方的发生。

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结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抽换支撑操作不当,或者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而未及时加固。

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⑵围岩坍方前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中,在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反应出一些征兆。

根据征兆预测围岩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保证施工安全,防治隧道坍方。

特殊和不良地质,如遇陷穴、裂缝、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征兆: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拱顶不断掉下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支护状态变形(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或剥落等)、敲击发声清脆有力、甚至发出声响;围岩或初期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要预防隧道施工坍塌,首先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裂缝及破碎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涌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改变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

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

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摘要:隧道塌方是可以预防但是不可以杜绝的,所以塌方后的整治也非常的重要。

隧道塌方的整治有一些常用的方法,但是也要因地制宜,灵活操作。

本文主要对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引言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地质状况复杂多变,施工控制难度较大。

而在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一旦发生灾害性事故,轻则延误工期、增加投资,重则是人员伤亡;同时,处置不当会遗留质量隐患,给后期的运营维护、养护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一、隧道施工塌方因素1、工程地质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很大。

而地质因素的变化是不可预见性的,这是造成塌方事故的决定性因素。

工程地质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岩体结构类型、围岩强度、地下水的影响、特殊不良地质、偏压、埋深及围岩应力。

(1)隧道围岩的岩体结构特征直接影响隧道的稳定性。

岩体结构越破碎、越松散,发生塌方的规模越大,损失越严重。

(2)隧道围岩越是坚硬,围岩的稳定性越好,塌方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在地下水相当丰富或有大量涌水的地段开挖隧道,发生塌方的可能性最大,且后果也是最为严重。

(4)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断层、松散破碎带、岩溶、突水及富水、流沙和采空区等。

在特殊地质地段,围岩破碎地段塌方的概率最大。

(5)对于存在偏压的隧道由于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造成偏压失去平衡,而产生塌方。

(6)深埋隧道开挖后,隧道上方形成一定范围相对稳定的自然拱。

如果隧道覆盖层较小时,开挖的影响将波及到地表不能形成自然拱,围岩失去自稳能力,如果开挖后不及时支撑或者支撑力不够,岩体就会大量塌落。

2、施工方法与措施施工方法与措施包括:爆破扰动、施工措施、支护效果、工序失衡及监控量测。

(1)开挖及爆破扰动使围岩受到了多次的扰动,增大了围岩开挖变形,降低了其自身承载力和稳定性。

(2)施工措施主要表现为开挖不到位而引起塌方,或隧道开挖断面成型不好、危岩处理不到位以及掌子面的散体渣清理过快。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基础建设能力的提升,使得隧道工程在铁路、公路等诸多重大民生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基建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隧道施工质量,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是助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保障国家基础建设能力的关键。

因此,本文对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危害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能够助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引言:虽然隧道工程在基建项目中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尤其在交通中的应用,使得人民旅程距离得以大大缩短,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成本,但隧道工程项目存在复杂性和多变性,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塌方事故给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果能够有效降低隧道施工中塌方事故的发生率,就能够使隧道施工成本得以控制,并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因此,本文对隧道施工中塌方防治措施进行探讨,能够为隧道施工提供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隧道施工塌方的危害(一)危害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的概率很高,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由于隧道施工是地下作业,一旦发生塌方,会导致大量隧道施工工作人员无法及时退出隧道施工现场,被坍塌的泥土等压在隧道下,如果应急救援不及时,极有可能因为缺氧或重压导致隧道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危害。

(二)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隧道施工中塌方对隧道施工进度的拖延以及对隧道施工总成本的增加,也是其危害之一。

这是由于隧道塌方后,需要暂停施工工作进行应急救援,同时,还需要对塌方部分进行后续处理工作,才能够再次开工,因此会严重影响整体施工进度,且重复施工过程也是对施工成本的增加。

同时,隧道施工中塌方下沉的泥沙等可能会给施工设施设备造成破坏,更加大了施工过程的难度和设施设备的维修成本。

二、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原因(一)地质因素导致隧道施工中塌方地质因素是隧道施工中塌方最为常见的影响因素,这是由于隧道施工地质环境复杂,不可能在进行图纸设计及现场勘探过程中对地质结构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或者说,不可能在施工前预见所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现象,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旦预见地下水、膨胀土等地质问题,就会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难度,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导致隧道塌方。

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

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

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灾害对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造成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在隧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地质灾害的特点、预防与治理方法,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地质灾害的特点地质灾害是指因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危害的自然事件。

在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塌方、滑坡和地下水渗漏等。

这些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1. 多发性:隧道工程往往位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地质灾害易发性高。

各种地质力学作用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容易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2. 难度大: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灾害发生常常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给工程带来风险。

3. 破坏性强:地质灾害对隧道工程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失稳和破坏,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二、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方法1. 地质勘察与评价:在隧道工程的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和评价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首要步骤。

通过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对工程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

2. 结构加固与支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加固和支护措施是避免地质灾害的关键。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喷射混凝土和地锚等技术,能够增强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3. 地下水防治:地下水渗漏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通过合理的地下水防治措施,如防渗排水系统的设置和渗流分析,可以降低地下水对隧道工程的不良影响。

4. 监测与预警:在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十分重要。

通过对隧道结构、地下水位和地表变形等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应对策略除了以上提到的预防与治理方法,还有一些应对策略可供参考:1. 提高技术水平:隧道工程领域的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技术水平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侵蚀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开挖面,软化围岩,降低围岩强度。
排水措施不当
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导致地下水积聚,增加塌方风险。
02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加强地质勘察和预报
详细了解隧道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
01
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02
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及时发现不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工艺不合理
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不当,爆破控制不当,导致围岩松动或破 坏。
支护措施不到位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未能有效控 制围岩变形。
支护结构失效
支护结构破坏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受到围岩压 力或地下水侵蚀而破坏。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问题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如锚杆失效、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等,导致支护结 构失效。
在隧道施工前,要加强 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 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
学依据。
合理设计
根据地质情况,合理设 计隧道的结构、断面和 支护方式,提高隧道的
稳定性。
加强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 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
量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隧道设施进行定期检 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 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不良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影 响围岩的稳定性和自承能力。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部结构或土石体发生变形或崩塌的现象。

这种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隧道塌方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地质问题:地质构造异常、地震、岩层松散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在设计和建设隧道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评价,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加固岩体、安装钢支撑等。

2. 水问题:地下水渗漏和涌水是导致隧道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管道、加固涵洞等。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修隧道内的排水设施也是必要的。

3. 施工质量问题:不合理的施工方法、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隧道结构失稳。

因此,建设者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监控和验收。

4.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可能引发隧道塌方。

建设者应该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灾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洪闸门、加固洞口等。

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急处置:一旦发生隧道塌方,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2. 修复和加固:在处理隧道塌方后,需要对受损的结构进行修复和加固工作。

这包括清理堆积物、修复支撑结构、加固岩体等。

3. 安全检测:隧道塌方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确保其余部分的结构安全稳定。

这包括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地质勘察、结构测试等。

4.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建设者应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预防措施。

这包括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合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等。

综上所述,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设计、建设和运行阶段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隧道塌方的可能性,以确保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防止塌方扩大
在隧道塌方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临时 加固措施,如支撑、加固等,以防止 塌方进一步扩大。
临时加固措施应由专业人员操作,确 保加固效果和人员安全。
对塌方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
在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后,应对塌方区 域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了解塌方的 范围、程度和原因。
VS
勘察和分析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仪 器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并进行实施
根据勘察和分析结果,制定科 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包括清理 塌方、加固隧道结构、加强监
测等措施。
处理方案应由专业人员制定 ,并经过专家评审和批准后
方可实施。
在实施处理方案过程中,应加 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方案
的有效实施和人员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因素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隧道施工中 的关键因素。如果围岩存在软弱 、破碎、节理发育等不良地质条 件,容易导致隧道塌方。
地应力大
强化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采用地质钻探、物探等方法对隧道前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地质不良体,为施工提供预 警。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全断面开挖、台阶开挖等,以确保施工安全。
合理设计支护结构
根据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以确保隧道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1造成塌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塌方一般是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地质条件是造成塌方的基本因素。

穿越断裂褶皱带,穿越严重分化的破碎带、堆积层等容易产生塌方。

地下水往往也是重要因素,地下水丰富易造成塌方.地质勘探需要仔细周密。

掌握资料不够时本应避绕的不恰当的位置会错误的定位通过,绘施工留下了隐患.或因没有准备,在施工时造成塌方。

施工是引起塌方的直接因素,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够,从而选择不合适的施工技术,(如不恰当的急于进洞、炸药用量过多、支护不及时不牢靠、围岩暴露时间过长、爆破方法选择的不恰当等),或选择了不合适的围岩情况的施工方法,(如本应小断面开挖,结果采用了大断面开挖法,或应先拱后墙法,而采用了先墙后拱法等)并且又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则会造成围岩塌方,甚至由于塌方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再次塌方或引起更大的塌方。

对于塌方应以预防为主。

首先要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必要的钻探及所需要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详尽做好。

隧道位置选择应尽量避免不良地质区段,洞口位置选择要慎重,施工设计,支护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实际情况.施工前要仔细核对设计文件,并需作必要的补测和验证。

预防可能发生塌方的区段,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不良地质段采用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各工序紧跟的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尽快修好衬砌,避免塌方发生.塌方似乎是突然发生的,但实际上是有一定征兆的,在施工中还需要加强观察分析.例如顶部围岩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或不断掉小石头、或围岩裂缝逐渐张大等,说明塌方即将发生;支撑压坏或变形加大,说明围岩压力再加大,有塌方的可能性;围岩中突然出水或水压突然增加,要注意是否即将发生塌方;地下水冲走裂隙中的填充物,会使围岩松动下榻,当水有浊变清,说明裂隙中充填物已冲走很多,水量加大,则可能有塌方;洞顶滴水位置不定,来回移动,表明岩体在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塌方,即所谓“汉留淋漓,塌方先兆”。

隧道工程施工发生塌方的原因探究与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发生塌方的原因探究与预防措施
(三)施工原因
1.缺少必要的超前探测。施工时对开挖面前方围岩的细微变化没有进行有效的观测,或者忽略对于地质勘测及预报工作,从而在施工方案中没有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导致了塌方的发生。
2.盲目追求进度,刻意赶工期,压缩预订的工期,没有执行拟定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隧道在地质薄弱地段施工时,应严格采用小药量、短进尺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盲目乐观的估计围岩的白稳能力,导致选择了不合适的施工方法。导致隧道工程施工发生塌方。
隧道工程施工发生塌方的原因探究与预防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日益加快,我国对于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需要也与日俱增。伴随着公路建设技术的提高,对公路建设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公路隧道的比重也逐渐增加,隧道工程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地层地质条件。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塌方事故的风险较大,隧道塌方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和生产安全,也会影响隧道的施工费用,如何减少隧道塌方,已成为设计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三)插板法:
从掌子面向斜前方围岩打入中空锚杆,注入化学锚固浆液,锚杆的超前支护效果和围岩改良的效果共同作用以防止拱部崩塌,也可使用自穿孔型的锚杆。优点在于施工设备小巧且便捷,施工性能较好。注入化学锚固浆液可以改良围岩的整体性,锚杆超前支护作用对拱部的再次崩塌防止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仅适合于治理小型塌方。
关键词:隧道工程;塌方;预防措施
Tunnel project collapse caus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Zhang Xiaobin Shanxi Luqiao Group International Traffi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a subsidiary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的塌方成因及预防摘要:随着我国道路建设范围的扩大,隧道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多。

塌方可以说是隧道施工中最为常见、也是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最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导致塌方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在对其中最主要的四项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预防塌方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复杂地质;隧道施工;塌方;事故原因;预防
1 引言
隧道施工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也是千差万别,但是总的来说,想要保障施工质量,都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加固预防措施,以免在隧道施工或投入使后出现问题时再进行补救处理。

虽然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量和资金投入,但是由此带来的长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是无法估量的。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隧道工程在道路施工中也日趋频繁,通过施工经验多积累,技术人员对塌方问题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并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防塌方施工方法,为避免隧道工程塌方事故的发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中塌方事故的成因
隧道塌方事故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通过对以往事故成因的分析与研究,认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四方面因素所导致,分别是设计原因、地质原因、人员认识及施工原因。

2.1 设计因素
在对隧道工程的施工等有关情况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法、工程类比法和现场监控法三种方式,其中,以工程类比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如果前期的勘察工作没有对围岩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或是在对围岩情况的判断上存在失误,那么设计人员所选择的支护类型就会与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出现差异,按照错误设计所进行的施工就非常容易出现围岩松弛坍塌等问题。

另外,对勘察工作的范围、内容设计不周也会使勘察工作的效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施工过程中塌方事故的发生概率。

2.2 地质因素
从本质上来看,隧道工程属于地下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情况千差万别,施工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或地质现象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岩爆、膨胀土、瓦斯、偏压浅埋、断层破碎带、地下水、高地应力、岩溶等都是典型的不可预见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对施工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另外,隧道的开挖跨度也大多较长,除了形状扁平以外,对于防水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现阶段勘探水平的不足及其它主客观因素都极大的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和塌方事故的发生概率。

例如在笔者曾经参与的一次隧道施工中,地层岩性为碎块及砂土状的强风化熔岩凝灰岩层,渗透系数较大,为强过水通道,水量也相对丰富。

在施工过程中,水渗入到围岩当中,使软化系数较大的岩石的强度降低,导致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明显减小,最后造成塌
方。

2.3 人员认识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的不少隧道施工项目中,“不塌方、不赚钱”的思想还是有着较高的“群众基础”的,甚至有些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对于塌方事故还存在着“热切期盼”的心理,希望因塌方所带来的设计变更及施工量的增加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另外,大部分的施工人员也将地质勘探工作视为设计、勘察人员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给予地质勘测及预报工作以足够的重视,这样就使得设计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无法进行
及时的掌握,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得不到妥善处理,进而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塌方事故的发生概率。

2.4 施工因素
在众多诱发隧道施工塌方的因素中,施工因素无疑是最直接的。

在对施工位置地理情况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容易选择那些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施工方法(例如过多的使用炸药、急于进洞、围岩暴露时间过长、支护不及时不到位、爆破方式的不合理选择等),也容易使施工方式不适合围岩情况(例如本应采用先墙后拱法却选择了先拱后墙法,或是本应进行小断面开挖,却采用了大断面开挖等),错误的施工方式加上补救措施的不及时,就会导致塌方事故。

另外,在发生塌方事故以后,没有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也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塌方事故。

所以说,施工的不规范是导致隧道塌方事故的主要因素。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及管理水平普遍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施工企业不重视对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没有形成规范化施工的理念,仅凭以往的施工经验来完成当前的施工项目,这样必然无法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3 如何防控隧道施工中塌方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隧道施工塌方事故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想要有效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就是要做好地质勘查和监测工作。

工作人员应通过钻探等手段对工程所在位置的地质、水文资料进行全面的勘察和了解,力求资料的详细性和准确性。

使隧道位置的选择避开那些水文地质情况不良的区段,设计人员应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对隧道口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并做好施工设计及支护工程设计,让设计内容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从源头上降低塌方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次,在正式开始施工前,要对设计文件的内容进行校核,对存在疑问的区段进行补测,以免使施工在可能发生塌方事故的区段进行。

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应时刻做好应对塌方事故的准备,做到对事故的及时应对。

如果施工是在不良地质情况的区段进行,则应采取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等步步紧跟的施工手段,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不利地质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

最后就是要对出现塌方的征兆进行了解和掌握。

隧道塌方从表面上看是突然发生的,但实际上在事故发生前,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征兆。

例如洞内无故尘土飞扬、顶部围岩的裂缝位置开始出现岩粉或裂缝不断增大以及不断的掉落石子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塌方事故即将发生;如果支撑变形开始增加或出现损坏,则说明围岩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存在发生塌方的可能性;如果围岩中的水压增加或突然出水,工作人员则应对水质情况进行观察,由于水流会将围岩缝隙中的填充物冲刷带走,因此当水质由浑浊变清澈的时候,说明填充物已经冲刷殆尽,极有可能发生塌方事故。

另外,如果顶部围岩滴水的位置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则说明岩体正在发生变形,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塌方事故。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内容外,施工过程中还有很多现象在表明塌方事故即将发生,应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其进行观察和总结。

一般来说,隧道施工中的塌方事故都是可以预见的,当支撑变形或损坏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重新加固;当观察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使其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交接班过程中,应对现有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以便接班人员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4 结语
在隧道施工中,对于塌方事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也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那种“盼塌方”的思想所表现出的不仅是一种对经济利益
的贪婪,更多的是对员工生命安全的漠视,必须要给予批判和消除。

想要避免塌方事故,除了文章中所介绍的内容外,更多的还是要在施工过程中多注意、多观察,发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得拖延。

山体中的围岩千变万化,地质条件也非常复杂,因此隧道施工必须要选择那些有较好社会声誉和较强技术实力的施工队伍,并尽可能的采用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以便在技术上为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提供保障。

最后,洞口位置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就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只有洞口位置选择的当、安全可靠,施工才能够顺利进行,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洞口的选择给予充分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吕伟.浅析隧道塌方段处治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1(5),i0280-i0280
[2]周云.结合某隧道工程塌方原因与处理方案[j].中国科技博览,2011(13),150-150
[3]陈仁东、吴金刚.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j].现代隧道技术,2010(6),101-106
[4]冷文彬.浅谈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有效处理措施[j].城市建设:下旬,2011(2),283-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