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第三章

合集下载

宪法(第三章)

宪法(第三章)

第三章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普遍性;2、特殊性;3、最高性;4、抽象性;5、稳定性;二、宪法基本原则的作用1、宏观指导作用;2、整合和协调作用;3、补充作用;三、宪法基本原则的种类就世界各国的共性而言,宪法之基本原则大体包括四种,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就我国而言,宪法基本原则还应包括单一制原则。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概述1、人民主权原则的概念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人民主权原则在作为民意代表机关的议会处于相对优越地位的国家,表现为议会主权。

2、人民主权原则的产生过程(1)、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由16世纪法国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让·布丹在《论共和国六书》中提出来的;(2)、让·布丹认为,国家的主权应当归属于君主,但君主又必须按照上帝和自然法进行统治,否则就是暴君制;(3)、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霍布斯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君主,但君主的主权来自于人民,而不是来自于神授;(4)、洛克坚决反对君主主权,主张人民主权应当表现为议会主权;(5)、卢梭进一步发展了资产阶级主权理论,系统阐述了人民主权学说;(6)、在卢梭等人所提出的人民主权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者又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学说;3、如何认识和看待人民主权?(1)、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是国家学说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但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民主权学说,不可避免地带着一定的资产阶级局限性;(2)、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对于反对封建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人民主权学说所秉持的某些原则,已经超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范围;二、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从世界各国的宪法内容来看,各国宪法一般从三大方面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第一,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第二,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人民主权;第三,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三、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1、宪法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2、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作为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宪法规定,除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外,还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一)、人权的含义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享有的权利。

宪法(第三章)电子课件

宪法(第三章)电子课件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年宪法 三、175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六、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的权力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公民宪法权利会有重大发展 (三)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宪法学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一)社会经济条件 (二)政治条件 (三)思想条件 (四)宪法产生的法律条件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近代宪法产生的过程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 (二)美国宪法的产生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现代宪法产生的过程 (一)德国《魏玛宪法》 (二)苏俄宪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旧中国宪法产生的过程 (一)维新派揭开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二)清末宪政 (三)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四)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宪法 (五)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它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目标和原则。

宪法通过规定法律的基本法则,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宪法第三章是我国宪法的重要部分,概括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

第一节:“国家机构”本节主要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职能。

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机构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政权机关两大部分。

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政权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这些机构具体分工,协调配合,履行各自职能,保证国家的顺利运行。

第二节:“国家权力机关”本节详细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首先是国家主席,国家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国家主席负责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签署重要国际文件,接受外国使节等。

其次是国务院,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的行政工作。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决策、发布命令、批准条约等。

再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举产生,有决策权和监督权。

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审议法律、决定重大事项等。

第三节:“政权机关”本节规定了我国的政权机关。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检察机关,负责依法监督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第四节:“地方机构”本节规定了我国的地方机构。

我国实行地方分权的政治体制,地方机构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负责管理本地区的事务,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的行政机关,负责地方的具体行政工作,实施国家法律和政策。

宪法第三章概括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体系,确保国家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发展。

宪法新课件第三章

宪法新课件第三章

练习题
下列关于统一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组织形式 B.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C. 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 D. 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 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司法考试真题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 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构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1993年我国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将长期存 在和发展”写进了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权审议政府工作 报告
第三节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掌握我国现阶段主要有哪些经济形式 各种经济形式的概念、地位、国 家政策
一、经济制度概述
经济制度——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占 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2.经济制度是客观存在的。 3.经济制度是这个国家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三)三资企业
中外合资
中外合作
外商独资
中外合资企业 :我国合营者同外商 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 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 共担风险的企业
中外合作企业:中国合作者同外国合作者 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举办的、 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入或者产品 、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外国投资者经我国政 府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 投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承担全 部风险的企业。
三、统一战线在新时期的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的性质: 人民政协不属于国家机关体系,也不 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或人民团体。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 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第三章宪法基本原则

第三章宪法基本原则

第三章宪法基本原则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第四节权力制约原则第五节法治原则马伯里诉麦迪逊案⏹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从司法角度来看,本案堪称法律史上最伟大的判例。

它在美国宪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奠定了近代司法权真正的权威;在全世界范围而言,这个判例也是开创违宪审查的先河。

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创制⏹《宪法》第3条第2款说:”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以州为一方当事人的一切案件,最高法院具有original jurisdiction(原始管辖权)。

对上述所有其他案件,最高法院具有上诉管辖权”。

⏹《the judiciary act of 1789》第13款d条中的规定:联邦最高法院在法律原则和惯例保证的案件中,有权向任何在合众国的权威下被任命的法庭或persons holding office(公职官员)下达执行令状。

⏹“本院认为,委任状一经总统签署,任命即为作出;一经国务卿加盖合众国国玺,委任状即为完成。

”因此对马伯里的任命有效;“本院认为:马伯里有权利得到委任状:拒发委任状侵犯了他的权利,他的国家的法律为此对他提供救济。

”最后,他又话锋一转说,最高法院无权发出法院强制执行令。

⏹这个判决妙处在于:它自认无权却是在有权审查国会通过的法律是否合宪的前提下作出的。

⏹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一、宪法原则概述二、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宪法原则概述⏹1、宪法原则的界定宪法原则是指构成宪法规范和宪法行为的基础或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往往直接体现宪法的本质和价值,因此可以说是宪法的灵魂和精神所在。

⏹2、宪法原则的分类:(1)以宪法原则的内容为标准,它可分为公理性宪法原则和政策性宪法原则(2)以宪法原则的抽象概括程度和影响程度为标准,它又可分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二、宪法基本原则内容⏹人民主权——逻辑起点⏹基本人权——终极目标⏹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基本手段⏹法治——根本保障。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内容
宪法第三章概括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和体制安排。

宪法第三章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以及它们所担负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首先,宪法第三章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人民检察院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意志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其他职权。

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行政事务的日常运行。

中央军委是我国的最高军事机关,负责国防建设和军队的指导。

全国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负责执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宪法第三章明确了这些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宪法、监督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等。

国务院负责组织实施宪法、法律,管理行政机关和军队,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

中央军委负责领导全军,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防职责。

全国人民检察院负责执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在宪法第三章中也明确了这些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和权力的制约。

各个国家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不得互相侵犯对方的职权。

各个国家机构都应当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自己的职权,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总之,宪法第三章为我国的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制度安排。

这一章的设立确保了国家机构的有序运行和权力的合理行使,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宪法第三章的内容介绍

宪法第三章的内容介绍

宪法第三章的内容介绍宪法第三章是中国宪法的基本章节之一,主要涵盖了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这一章节中,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对公民权益的保障和监督。

以下是对宪法第三章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

首先,宪法第三章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中,公民享有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

公民还享有人格尊严权,即受到尊重和保护个人尊严的权利。

此外,公民还具有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

另外,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权选择和信仰宗教信仰,同时也有权不信仰宗教。

其次,宪法第三章还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其中,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通过投票来选举和被选举。

公民还有言论和表达权利,有权对国家政策和事务进行评论和表达意见。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参政权利,包括提出建议、批评和投诉的权利。

公民还有加入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权利,有权参与社会和政治组织。

宪法第三章还关注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经济权利。

其中,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即有权选择、改换、终止劳动关系,并获得劳动报酬。

公民还有教育权利,有权接受教育并接受相应培训。

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包括享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福利权利。

此外,公民还享有文化权利和知识产权权利等。

宪法第三章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公民还应当履行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教育和军事义务,公民应当接受必要的教育和履行国防义务。

总之,宪法第三章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通过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保障了公民的权益,维护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社会公正。

这一章节的确立,为中国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推动了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的平等发展。

我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主要内容
我可以为您提供我掌握的有关我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的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三章是关
于国家机构的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国家权力机构: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立法机关),它是最高权力机关,由代表全国人民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法律和决议;
b. 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行政管理、执行法律和决议;
2. 国家监察机构:
国家监察委员会是负责监察工作的国家机关,它的职责是依法监察国家公职人员和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

3. 国家审判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负责监督司法活动,检察刑事案件的合法性。

此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职权。

这些机构在我
国政治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负责履行各自的职责,以维护国家的法制和治理。

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概述,并不包括细节和具体规定。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参阅我国宪
法全文。

第三章 宪法

第三章 宪法

3、公民的基本义务 、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 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129页)
国家标志
国家标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 北京
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年 权利法案》 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
提出了自由、平等、 提出了自由、平等、主 权在民、权力分立、罪 权在民、权力分立、 刑法定、 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原则和主张
1789年 人权宣言》 1789年《人权宣言》
1791年法国宪法 1791年法国宪法
二、宪法的产生及本质 (一) 宪法产生的原因 1、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最终为宪法的 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主学说,为 宪法的产生培育了深厚的思想土壤。 3、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宪法的产生 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权保障。
(二)西方国家宪法
17世纪英国革命 17世纪英国革命
历史原因:我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制国家。尽管两千多年来几经分合,但国家 的统一一直是主流。 民族原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 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 下,只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而不宜采 取联邦制,民族分离对社会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我国的行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 政区域实行三级基本层次划分的体制; 政区域实行三级基本层次划分的体制;有自治州 和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县的地区,其行政区划层次为四级。 和市管县的地区,其行政区划层次为四级。

宪法第三章

宪法第三章

(二)基本内容:
1
2 3
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扬民主、广开言路。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
5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概述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经济制度是国家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的客观要求,通过宪法和法律而确认或创设的, 有关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三)国家性质与宪法的关系
1、宪法的产生是近现代国家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 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使政权合法化—— 制定宪法 2、规定国家性质是近代宪法的重要内容。
宪法基本理论 国家制度(国家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 式、国家结构形式)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宪法的实施
宪法学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文化制度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是文化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追求,指导着 文化制度的发展方向。
李发河 百组集 建成乡 归欢河 来迎集 。队村 伍数 ,千 迎名 接群 英众 雄自
2009年4月17日,在济宁开往商丘的长途客车上,为制止一起偷 窃事件,刘风、李百建、张伟涛一同上前勇斗歹徒,在搏斗中刘 风不幸光荣牺牲,李百建身负重伤。2009年5月6日,共青团河南 省委决定授予刘风同志“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称号,授予 李百建、张伟涛两位同志“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
第三章 国家性质
知识目标:
掌握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概念 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涵义和特点 掌握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了解宪法所设置的经济发展的基本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宪法第三章重点

宪法第三章重点

第三章国家性质第一节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一、国家性质概述(一)国家性质与宪法1.国家性质,即国家阶级本质,又称国体。

是反映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的国家制度。

2.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在规定国家制度时,首先要确认本国的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是宪法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二)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1.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2.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最基本的决定因素)3.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一)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两个时期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在我国,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3.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与专政的结合,即对最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4.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5.人民民主专政有着广泛的阶级基础6.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存在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二)爱国统一战线1.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关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组成的内容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标志着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发展2.范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第二节与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党制度一、政党制度概述(一)政党及其法律特征政党作为政治性的社会组织,其基本特征是:(1)政党是由其成员组织的社会组织,不是国家机构;(2)政党是政治性组织,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体系和领导机构,以夺取或控制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利的运作为政治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3)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二)政党制度的宪法规范概念: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的组织、政党的活动以及政党领导或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

政党制度是一国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学第三章(修改)

宪法学第三章(修改)

宪 法 学
宋氏三姐妹重庆划船
根据宪法表达方式的不同,它可分为宣言性宪法规范 和确认性宪法规范; 根据宪法规范约束力的强弱程度不同,它可分为提倡 性宪法规范、任意性宪法规范和强行性宪法规范; 根据宪法规范的功能不同,它可分为调整性宪法规范 和保护性宪法规范; 根据宪法规范的实质内容和适用、施行手续的不同, 它可分为实体性宪法规范和程序性宪法规范。 在此,我们重点了解授权性的宪法规范、义务(职责) 性的宪法规范、禁止性的宪法规范、确认性宪法规范及程 序性宪法规范。
宪 法 学
人民主权上升为宪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出现在1776 年的美国《独立宣言》:“政府的正当权力得自被统治 者的同意”,后来在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第3条 予以明确规定:“整个国家主权的来源寄托于国民任何 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宣言》后被载入1791年法国宪法的序言。 2 、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从世界各国的宪法内容看,各国宪法一般都从以下三 方面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1)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 (2)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人民主权 (3)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
1 、人民主权原则的提出与发展: 人民主权原则即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原则,意指国家权 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即一国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 家的最高权力。 所谓主权,即一国所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外事务而不受 他国干预和限制的最高权力,简言之,即一国的最高权力。 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法学家 让· 布丹在《论共和国六书》中提出的认为主权是除了上 帝和自然法外的最高权,是永恒的、绝对的权力。
第三章 宪法规范与宪法原则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内容

第三章宪法

第三章宪法




(一)政体和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区别于 体现国家阶级性质的“国体”。 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君主制 又可进一步分为专制君主制和立宪 君主制 (二)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依据民主集 中制的原则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代 表组成代表机关,然后由代表机关产生其 他的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代表机关 负责的一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大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三个事务: 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2、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3、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 现。 4、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二)宪法的分类
1、宪法分类概述 宪法分类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宪法进行 的划分和归纳。 2、几种主要的宪法分类

形式上的宪法分类: 1、宪法分为成文宪法(Written Constitution)和不成文宪法 (Unwritten Constitution)。以表现形 式为标准。 2、刚性宪法(Rigid Constitution)和柔性 宪法(Flexi9ble Constitution)。以宪法 有无严格的修改程序为标准。 3、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以 制定宪法的机关的不同性质作为划分标 准。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与自由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3、人身权利与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权利具体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 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宗教信仰自由 4、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劳动权; 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宪法第三章主要内容概括

宪法第三章主要内容概括

宪法第三章主要内容概括
宪法第三章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三章是宪法的基本权利章节,包括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和义务。

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1. 第一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2. 第二条规定了公民的民族权利,保障各民族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权利。

3. 第三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限制条件,即公民的权利必须遵守法律和公共利益的限制。

4. 第四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等。

5. 第五条规定了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教育义务。

6. 第六条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保障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并承担劳动义务。

7. 第七条规定了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享有健康和良好环境的权利并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8. 第八条规定了公民的文化权利和责任,保障公民享有文化自由和受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文化责任。

总体来说,宪法第三章主要围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旨在保障公民的各种权利,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并明确了公民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章 宪 法

第三章 宪 法

第三章宪法(参考教案)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及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责,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主要内容:一、宪法概述二、我国的基本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重点难点: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教学时间:4课时▲第三章宪法▲第一节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先看一段录像◆宪法说到宪法,大家感到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平时经常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等等。

那么如何完整的表述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指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基本特征:▲(一)我国宪法是我国治国的根本大法这是我国宪法在法律上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宪法与我国其他法律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诸如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内容原则不得与宪法的内容及原则相抵触,否则该普通法律全部无效或抵触的部分无效。

我国宪法规定,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为严格。

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其制定和修改程序及通过的要求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宪法学第三章

宪法学第三章

• (一) 人权的起源 • 近代意义上的人权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及资产 阶级革命在全世界取得全面胜利以后一个 很长时期里的人权: 主要是人身人格的权利 和政治权利与自由-----言论自由, 信仰自由, 结社自由, 通讯自由, 宗教自由以及免受非 法逮捕和享有受公正审判等权利.这些政治 权利和自由的诞生和基本确立以美国《独 立宣言》、《联邦宪法》、法国《人权宣 言》为标志。
• 他认为,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立法权和 执行权, 就会给人类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 促使他们去掘取权力, 以使自己不受法律 的限制, 并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只考虑自 己的权利和利益. 洛克建议: 立法权由国 会行使, 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行使. 他 认为立法权是最高的权力, 执行权和对外 权处于从属地位.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 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学说的基础上, 系统地提出了三权 分立学说. 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三种, 分 析了三权分立的必要性.他说: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 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执行机关手中, 自由将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将害怕同一个国王或议会将制定暴虐的法律, 并以暴虐的方式执行这些法律. 如司法权不从立法权和 行政权中分离出来, 自由也将不复存在. 如果司法权与 立法权合二为一, 公民的生命与自由被置于专断的控制 之下, 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1、既明确规定基本人权原则, 又以公民基 本权利的形式规定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如 日本宪法, 斯里兰卡, 白俄罗斯宪法都作此 规定。
2、并不明文规定基本人权原则, 只是规定 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美国,丹麦,比利时,荷兰 宪法。
• 3 、原则上确认基本人权, 但对公民基本 权利的内容规定较少。 • 如法国1958年宪法虽然宣布热爱1789年 《人权宣言》所规定的, 并由1946宪法序 言所确认和补充的人权和国家主权的原 则, 但在宪法的具体条文中则只对公民的 选举权做了规定. 在世界各国的宪法中, 采用这种形式的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两大发展阶段; (2)阶级基础极其广泛,是一个具有广泛的统 一战线的政权; (3)专政对象仅限于极少数的阶级敌人。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 2.工农联盟是国家的基础
胡锦涛主席在河南农村考察 2007年6月28日,江西铜鼓县温泉镇禄田村李传星(左一)
1.宪法是文化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文化制度是各 国宪法中的重要内 容。 2.宪法是文化制 度的基本形式,宪 法对文化制度的规 定构成一个国家的 基本文化制度。
• Click to add Text 1、国家的指导思想和 建设目标; • Click to add Text • Click to add Text 2、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 Click to add Text 3、国民教育制度; • Click to add Text 4、卫生体育健康制度;
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 公有制是 主体
我国《宪法》第6条第二款规定,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 展是特征
第四节 我国的文化制度
法、 法律、法规 所规定的用 来调整文化 领域社会关 系的各种制 度的总称。 (三)我国宪法 中有关文化制度 (二)文化制度 的规定 与宪法的关系
(二)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人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特殊表现形式。 • 2.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本质上的一 致性。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即无产阶级专政) •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除了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 实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章 国家性质
知识目标:
掌握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概念 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涵义和特点 掌握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了解宪法所设置的经济发展的基本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能认识到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具体国情下的一种表现形式 能把握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内容的重要意义 深刻领会宪法与文化制度的关系,认识宪法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能结合本章知识点较准确地分析相关的宪法现象
•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 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 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 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 实践基础,截止2009年年一季度,中国共有8.3 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项制 度已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得到减轻。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 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对解决“三农”问题,以至中国小康社会的全 面实现必将起到推动的作用。
(三)国家性质与宪法的关系
1、宪法的产生是近现代国家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 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使政权合法化—— 制定宪法 2、规定国家性质是近代宪法的重要内容。
宪法基本理论 国家制度(国家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 式、国家结构形式)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宪法的实施
宪法学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就是逐步提高全国各族 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我们必须采 取相应的手段:
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求;
第二,要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重 视知识的力量
第三,正确处理消费和积累的关系
第四,调整和完善生产和分配制度,注 意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使社会生 产实现良性循环。

本章重要概念
•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 政治协商制度 私有财产权 爱国统一战线 精神文明 政党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特点如何? 2.如何理解中国执政党的宪法地位? 3.政党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政党在选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4.什么是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5.论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6.试析文化制度、精神文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 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 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 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 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 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 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 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宪法》第1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序言进一步确认:“工人阶级为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 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和内涵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 实行专政的一种国家政权。 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 统一的爱国者。 敌人是指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 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的犯 罪分子以及严重破坏经济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的犯罪分子。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 政的结合和统一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文化制度
4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国家性质,即国体,它是指社会各阶 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二)决定国家性质的因素
1、社会经济制度——————最根本因素 2、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最直接、最 主要因素 3、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基本内容:
1
2 3
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扬民主、广开言路。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
5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概述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经济制度是国家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的客观要求,通过宪法和法律而确认或创设的, 有关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二、我国的经济体制与基本经济政策
•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制度 •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政策 1.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公共财产和个人财产的保护——神圣不可侵 犯 ,私有财产合法继承权
•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和手段
宪 法 案 事 例 讨 论: • 尚进诉平等参政权案

2003年10月,西安市长安区以“长安区公选领导小组” 的名义在媒体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名卫生局副局长。 西安市某医院主治医师、原医务科副科长尚进报名参加公选, 笔试、面试、总成绩均获第一名,组织部门的考察也认为“该 同志具备了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要求”,但区上反复研究后, 认为尚进报考时不在科级领导岗位上,因而取消其副局长任职 资格。尚进认为,长安区的行为侵犯了他的“公平竞争权和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政治权利,于2004年2月26日向西安 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3月2 日作出不予受理的行政裁定,理由是区卫生局副局长的资格审 查及公示等事实系有关组织部门的行为,并非长安区政府的具 体行政行为。 问:尚进诉平等参政权被剥夺一案中,党委能否成为 被告?
等农民在领取当地农村信用社办理的住房贷款证
• 3.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依靠力量 • 4.爱国统一战线是国家的广泛社会基础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 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第二节
我国的政党制度
• 一、政党制度概述
(一)政党的概念 (二)政党的功能
1.操纵选举 。 2.控制议会。 3.控制政府。
(三)政党制度
(1)一党制
2004年4月,印尼国会 大选,24个政党排起 长龙举行宣传大游行
(2)两党制
基本类型
(3)多党制
(4)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由宪法予以确认的我国政党制度。
(一)界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指 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 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 邀请其他合法政党参与执掌国家政权,共同协商 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政党制度。
• Click to add Text 5、文物保护制度; 6、科技制度;
……
二、文化制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一)精神文明概述
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对自己主 观世界改造所获得的精神成果,一般表现为教育的发达、 科学的进步和思想道德观念的提高。
•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文化制度的关系
三、我国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
发展其他文化事业
序言——根本任务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体育事业
宪法
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2009年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7年11月21日,在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卫生院,带着孙子前 来看病的农民陈登玉展示自己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