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职业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染车间 剿丝车间 特点: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强度不 大
夏季露天作业
特点:高温与热辐射联合作用环境(受太阳直接辐射以及来自 地面和物体二次热辐射)
(二)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生理功能的适应性调节 热适应 中暑
体温调节
▪ 产热+获热=散热 ▪ 正常机体产热与散热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以维持机
体温度的相对恒定(代偿范围≤38℃)。
尿盐量:
判断体内是否缺盐的指标 尿盐<5g/24h(缺盐可能)
循环系统
1)血液供求矛盾造成心肌发生代偿性肥大 皮肤血管扩张,末梢循环血量增加 出汗导致血浓缩,血粘,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工作肌群需要足够血液灌注
2)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脉压差大 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性适应表现
消化系统
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胃液酸度降低
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 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 射、非电离辐射)。
物理因素的特点:
1.自然界中存在(除激光外) 。 2.来源明确。 3.有些物理因素在适宜范围内,是人体所必须的外界
条件。 4.针对物理因素的预防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1)气温(temperature):除取决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温度外,
高温作业时机体体温调节机制
热源
热辐射
二次 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




深部组织 中
扩 张

热对流 体

高气温



热传导

高温物体
代谢产热
气湿 风速
皮 肤
汗 液

血 分液
流 泌蒸
量 增发
增加

热辐射

低温 物体
肤热
温 度

升流

热传导
气温
低温物体
水盐代谢
高温作业 汗液蒸发 水、电解质紊乱 热痉挛
出汗量: 反映机体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 一个工作日生理最高限度的出汗量为6L
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 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 ℃及以上的作业。
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 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
▪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地点温度℃ ) 哈尔滨28 天津31 海口33 济南32 南宁33 杭州34 昆明25 上海32 重庆35 北京30 沈阳 29 南京33 大连27 武汉34 福州34
工伤事故
泌尿系统
汗液排出增加 抗利尿激素增加
肾脏尿液减少、浓缩 肾负荷增加
肾功能不全
尿中出现蛋白和管型
2.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 生适应的现象。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热适应的形成一般需1-2周时间,停止接触一周左 右,热适应可消退,即脱适应。
胃肠蠕动差,吸收、排空速度降低 唾液分泌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 消化道血流量少,影响营养吸收 大量饮水胃液稀释加重消化道负担
消化功能降低
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 胃肠道疾患增多
高温
神经系统
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高 运动中枢兴奋性降低
肢体运动准确性↓ 协调性↓ 反应速度↓
注意力不集中
肌肉活动减弱 产热减少
诱发因素:
• (1) 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 • (2) 尚未产生热适应。
1.按发病机制分为三类:
热射病(heat stroke,含日射病sun stroke)、 热痉挛(heat cramp)、 热衰竭 (heat exhaustion)
(1)热射病:
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 制失调所致的疾病。
(3)热衰竭: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 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因此不能 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
临床表现:一般起病迅速。头昏、头痛、
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 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中暑的诊断与治疗
1.中暑的诊断原则
(1)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 (2)体温升高、肌肉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 (3)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2.中暑的分型及诊断
(1)中暑先兆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
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 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 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度中暑:
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流汗、 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达到38.5℃。
(3)重度中暑: 出现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表现之一。
临床特点: 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
℃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 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死亡率很高。
高温作业工人突然发生热射病高热昏迷
(2)热痉挛:
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
主要表现: 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
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中暑
中暑(heat strock):
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 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 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 -induced illness)。
• 致病因素:
• (1)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 • (2) 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
3.中暑的治疗原则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 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 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气水。
还受太阳辐射、工作热源和人体散热等的影响。
(2)气湿(humidity):相对湿度>80%,<30%。
(3)气流:室内外温差越大,产生的气流也
越强。
(4)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部分可见光
的辐射。正辐射,负辐射。
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受很多因素影响, 卫生学评价时要综合考虑。
一、高 温
一、高温
(一) 高温作业(work in hot environment):
高温作业的类型和职业接触 三种基本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作业):
如冶金、铸造、锻造、陶瓷等作业。
(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作业):
如印染、缫丝、造纸等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农田劳动、建筑。
干热作业
冶炼车间
锻造车间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

湿热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