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时 练习二十教案(精品)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教案doc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教案doc一. 教材分析《练习二十》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巩固和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加减法运算,如进位、退位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加减法运算,如进位、退位等,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设计趣味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练习题、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购物、计算奖励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如:“已知一个水果篮子里有7个苹果,又加入了7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提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正确答案的原因。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九单元教案.doc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I 集体备课教师:梁丹樊果向娟郑承瑛李雪莲: 教案编写教师:李雪莲;I 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I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I I 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I 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
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对质量j I单位还缺乏认识。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让他们;I 获得一些估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I I 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i2、引导学生学习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i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I 教学建议::I1、注意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iI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课时安排一一2课时i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j 教学内容:课本100—104页iI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I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I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i教学重、难点:;I I 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以及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i 教具学具准备:;I 课件、2分硬币,1千克盐1袋,500克砂糖2袋、台秤等。
! 教学过程:i1、认真观察主题图,讨论交流: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I2、汇报、小结:超市里有许多商品,它们上面都标着商品的名称、!I 生产的厂家、保质期、重量……:I3、引入: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重1千克、豆油5千克、饼干110:克"中"克和千克”是什么呢?: 介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两个重量单位。
(赛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教材解读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认识,也是为后面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二、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学情分析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经验之谈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克与千克虽然在生活中普遍运用并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密切的关注。
在教学时,需要将这种生活经验变成教学资源。
2.注重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这种观念的建立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更好地建立相应的质量观点,教材设计了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活动。
3.注重对学生估量方法的指导,使估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如前所述,所谓计量(测量),就是把一个未知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如,教学完例1后,应注意通过“做一做”让学生体会将1克作为估量标准进行估量时的准确性,必要时可以设计给出估计标准与不给估计标准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标准的作用。
第1课时认识克和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二十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江春玉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郭乃娟、何思欣、张倩、谢春兰、王桥英二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主备老师:江春玉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郭乃娟、何思欣、张倩、谢春兰、王桥英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拿出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
师:哪个重些?让学生分别掂一掂,然后说说自己的感觉。
得出结论:物体有轻重。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100主题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识。
1.认识“克”。
(1)根据生活经验,估1克的物品。
提问: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在课前自己准备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
小组探讨,感知物品质量,对物品的轻重有初步认知。
(2)利用天平,验证1克有多重。
思考: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可以看物品包装上的标注,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我们怎么确定它到底是不是1克呢?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天平和一个便携式厨房秤(精确到克的电子秤)。
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称量较轻物品时用的天平。
课件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基本构件。
每个天平有两个托盘,左边放物品,右边放砝码。
这盒砝码中,1克的砝码是最轻的,100克是最重的,在砝码上会标注砝码有多重(展示标注给学生观察)。
所以这个天平只能称量较轻的物品。
在天平的正中央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向“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的重量一样重。
师:哪个小组先来试一试,利用天平验证所找的物品是不是正好重1克?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及时板书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质量。
(3)明确1克的概念,直观感知1克的重量。
师: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2克。
1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
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
(出示准备的2分硬币)请大家掂一掂自己小组确定的重1克的物品,感受1克有多重。
让学生充分地掂量,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
师:大家都感受了1克有多重,那“克”一般是什么样的物品的质量单位呢?(4)知识应用。
【智慧课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第二十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智慧课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第二十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图形中,哪一个不是角?A. 尖尖的顶点B.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C. 一个圆D. 三角形的边2. 下列选项中,哪个角是锐角?A. 直角B. 钝角C. 锐角D. 周角3. 以下哪个物品的角是直角?A. 钢笔B. 黑板C. 钟表D. 铅笔4. 下列哪个角是钝角?A. ∠ABCB. ∠DEFC. ∠GHID. ∠JKL5. 以下哪个图形的角是锐角?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6. 下列哪个角是周角?A. ∠MNOB. ∠PQRC. ∠STUD. ∠VWX7. 以下哪个物品的角是锐角?A. 橡皮擦B. 课桌C. 黑板擦D. 纸张8. 下列哪个角是直角?A. ∠YZAB. ∠BCDC. ∠EFGD. ∠HIJ9. 以下哪个图形的角是钝角?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矩形D. 圆形10. 下列哪个角是锐角?A. ∠KLMB. ∠NOPC. ∠QRSD. ∠TUV二、判断题:1. 所有的角都有顶点和两边。
()2. 直角是最大的角。
()3. 钝角比锐角大。
()4.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5. 周角是360度的角。
()三、计算题:1. 一个角的度数是30度,另一个角的度数是这个角的2倍,求另一个角的度数。
2. 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的和是125度,求这个锐角的度数。
3. 一个钝角比一个直角多50度,求这个钝角的度数。
4. 两个锐角的和是100度,求这两个锐角的平均度数。
5. 一个角的度数是120度,求它的补角的度数。
6. 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多60度,求这个角的度数。
7. 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是60度,另外两个角的和是120度,求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8. 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其中有一个角是90度,求剩下三个角的平均度数。
9. 一个角的度数是它补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10. 一个角的度数是它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1课时 认识克与千克公开课课件教案
教材第 100~102 页例 1、例 2 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1. 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 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 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 1 克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 2 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 2 分硬币、 1 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惟独天平摆布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分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500 克、 100 克、 5 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向来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1.教学例 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末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 5 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 2 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3 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3 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的练习课,旨在巩固学生在前两个课时中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对表内除法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加强对除法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的认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除法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对除法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练习题、教学PPT、教具模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基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难题,教师参与讨论,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3 练习课2. 正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口头作业:向家长解释今天学到的除法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除法的认识更加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字数:约 400 字。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导入环节: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说课稿doc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说课稿doc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主要内容是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通过练习不同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认识,对于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于运算规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不同的加减法题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加减法题目能够迅速找到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入加减法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示范题目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运算的规律,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3课时 练习二十公开课课件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第八单元克与千克)课题:练习二十课型:复习课课时:第3时课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优质」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 认识克与千克 教案-优质下载
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三、认识重量单位——克(g)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2023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PPT课件
3.
拍球比赛(五局三胜,每局各出一人)
第1队:陆 莎 赵天骁 230下 220下
第2队:宋圆圆 肖 刚 220下 210下
陶欣然 205下
何文龙 190下
杜小雯 180下
刘佳佳 165下
程刚 155下 朱曼 150下
如果比赛中每个人都发挥正常,第2队怎样对阵才能获胜?
复习旧知
上等马
中等马
策 中等马
下等马
略 下等马
上等马
问
题 与对方比赛时,要知己知彼,选择利多
弊少的最优策略,使劣势变为优势。
巩固练习
选自教材第107~108页练习二十
1 爸爸开车和妈妈一起从家外出办事。爸爸要去办 公室取资料,妈妈要去商场购物。
上面是他们的行走路线和所用时间。他们办完这 些事回到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赵天骁 肖刚
第四局 杜小雯 何文龙 第五局 程刚 宋圆圆
何文龙 宋圆圆
答:以上布阵方案,第二队五局三胜,获得胜利。
4 假设6个菜都不相同,两个厨师炒每个菜的时间 都相等,为了让每个顾客都尽快吃上饭,应该按 怎样的顺序炒菜?说说你的理由。
①②
③
要想使每个顾客都
尽快吃上菜,每次
炒的两个菜需要分
给两个人。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8 数学广角—优化
练习二十
1.爸爸开车和妈妈一起从家外出办事。爸爸要去办公 室取资料,妈妈要去商场购物。
上面是他们的行走路线和所用时间。他们办完这些事 回到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10×2+15×2+10+2×2=64(分) 答:至少需要64分钟。
2.两名医生分别负责量身高、验视力,下面三名同学 要去做这两项检查,每项检查都要3分钟,他们三人 做完这些检查至少要用多长时间?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篇1教学内容:P51~52练习三教学目的: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挂图、ppt、口算卡片。
教学时间:xxxxx教学过程二次设计1、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6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篇2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第八单元小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单元小结,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1. 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
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加减法运算卡片。
3. 实际问题情景图。
4. 白板和彩色粉笔。
5. 单元测试试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
2. 复习: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计算技巧。
4. 应用:呈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6. 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技巧。
3. 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业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3. 单元测试中的部分题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巩固、应用和小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了第八单元的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单元测试,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难点的处理: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部分。
这一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方法来突破。
例如,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者数学教具来演示进位和退位的过程。
二年数学下:《第八单元-统计(一)》设计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二年数学下:《第八单元-统计(一)》设计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
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统计(一)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 电子教案(PDF版)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3 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八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进行除法求商。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或课件、实物投影;口算卡片和口诀卡。
【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你会算了吗?试一试。
出示教材练习八第1题,学生口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2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自己找信息。
思考图中已知哪些信息以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如:要求需要几台?可以这样想;24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24÷3=8(台);如果有6台电脑,怎样安排?我们可以这样想: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24÷6=4(人)。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算一算,比一比,把算式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1)引导学生审题,明白题目要求什么。
(从“>”可以知道,是将各个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引导学生根据计算出的得数将算式进行排列。
(强调是写原算式,不是写答案。
)3.完成教材练习八第4题。
谈话:小猴子正在进行摘桃子比赛,哪只小猴子能先摘到桃子呢?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桃子摘下来吗?同桌两人分工,一人算一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汇报交流,教师抽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5题。
出示表格。
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三、巩固迁移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7题。
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8题。
(1)小组以比赛形式完成,如第一组做第一列,第二组做第二列……完成的正确率高且用时少的小组获胜。
二年级数学下练习八教案文案
二年级数学下练习八教案文案教师撰写教案的目的是用于课堂教学,因此教案一定要具有实用性。
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克服情势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练习八教案202X 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数学下练习八教案202X文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运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落后行运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知道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进程。
教学进程:一、课前复习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说出运算顺序)30+8×4 5×2+3 80-64÷8 29+24÷4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视察,善于发觉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觉了许多数学问题。
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视察。
(1)知道图意,明确问题学生视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知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运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加法口诀表
2.能够用加法口诀表计算简单的加法运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口诀表解决问题
二、导入情境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加法口诀表,学生们围绕着课桌团成一个小团队,依次背诵加法口诀表并用手指对应添加,以帮助记忆加法口诀表。
三、学习重点
1.掌握加法口诀表中的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加法口诀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用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口诀表的重要性
四、学习过程
1. 认识加法口诀表
加法口诀表是一个用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加法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加法口诀表来提高计算速度。
加法口诀表示例:
1+1=2
1+2=3
1+3=4
...
2. 练习加法口诀表
老师出示具体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快速用加法口诀表计算,并在白纸上写下结果。
示例题目:1+2=?
解答过程:
1+2=3
3. 拓展应用
老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并要求学生用加法口诀表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加法口诀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示例问题:小明手里有2块钱,妈妈再给了他3块钱,他一共有多少钱?
解答过程:
2+3=5
小明一共有5块钱
五、总结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掌握了加法口诀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要多加练习,巩固加法口诀表的记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希望本节课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耐心和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练习二十》。
本节课主要是对本单元前两节课内容的巩固和练习,包括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几个典型的例题,使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23 + 45 = ?, 56 27 =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12 + 34 = ?, 45 18 =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每组有3个苹果,老师又给了2个苹果,请问现在每组一共有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整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加法:A + B = C减法:A B = C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可以给孩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运用整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和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人教版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第1课时 认识克与千克
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的重量,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g)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1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黄豆,直到两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瓜子、5克黄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5. 练习 P101做一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1)一列货车,其中一节车厢装的煤大约重6000( )。
A.克 B.千克 C.米
(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 )作单位。
A.克或千克 B.米或厘米 C.元或角
(3)一桶色拉油重4千克,5桶色拉油重( )。
A.9千克 B.2千克 C.20千克
4、按顺序排一排。
(1)9千克 90克 990克 28克
> > >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
2、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000个2分硬币约重( )。
3、1袋精盐重500克,( )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4、1000克=( )千克,1千克又叫1000( )。
③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练习二十第10题。
①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6)练习二十第11题。学生看图回答。
(7)练习二十第12题。填写合适的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8)练习二十第13题。学生调查并做好记录。
3、拓展练习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所学知识。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师复备Fra bibliotek或学生笔 记 栏
(3)练习二十“你知道吗?”。
读一读。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练习二十剩下的题。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爸爸的体重是80克。( )
( 2)2千克铁比2000克棉花重。( )
(3)小刚的身高是120克。( )
(4)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4、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5、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6、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7、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钱?
(三)引入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组交流,在小组汇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4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2、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①先说这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②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1)练习二十第14题。
①学生自己思考。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方法。
小结: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2)练习二十思考题。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八单元 克与千克)
课题:练习二十课型 :复习课课时:第3时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2)7千克 7000千克 700克 70千克
> > >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2、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
3、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5、5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
200克+800克=( )克=( )千克
二、在○里填上>、<或= 。
(1)4千克○400克 (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
(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 (6)9千克○5千克
(7)2千克○2000克 (8)950克○1千克 (9)6千克○5999
(2)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第7题。
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4)练习二十第8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你从上面的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学生独立找,并写下来。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