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防治题
全市卫生监督员知识竞赛复习题
(传染病防治)
5、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
6、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7、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 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8、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9、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1 种。
10、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12、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13、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1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调查、疫情报告 ,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6、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1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调查
1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防止艾滋病的传
播。
19、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20、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
21、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22、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23、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24、接种单位应当承担责任区域类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2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26、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27、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
28、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
2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通报。
30、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1、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2、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33、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3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使用的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35、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7、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两人,并出示执法证件,填写卫生执法文书。
38、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9、采供血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40、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单项选择题(40)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 )。
A 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B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C 能够使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D 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死的微生物 2、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类。
A 四类
B 三类 C五类 D 六类
3、()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A 第一类、第二类
B 第一类
C 第二类 D第三类、第四类
4、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
的要求。
A 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
B 防水、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
C 防水、防破损、耐高(低)温、耐高压
D 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
5、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
A 2人
B 1人
C 3人
D 4人
6、承运单位应当与护送人共同采取措施,确保所运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安
全,严防发生()事件。
A 被盗、被抢、丢失、泄漏
B 被盗、被抢、丢失
C 被盗、被抢、泄漏 D被盗、丢失、泄漏
7、对我国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以下( )描述是错误的。
A.疫苗分为两类
B.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C.第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D.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由政府有偿提供
8、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 )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2 B.6 C.12 D.24
9、个人违反《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由( )对其进行行政处
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