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音乐教案
捉泥鳅中班音乐教案范文
捉泥鳅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活动名称:《捉泥鳅》中班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第四章《音乐与游戏》,详细内容为《捉泥鳅》这首歌曲的学习和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唱《捉泥鳅》歌曲,培养音乐节奏感和音准;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培养合作意识;3. 通过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准的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泥鳅玩偶;2. 学具:小鼓、沙锤、彩色泥鳅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捉泥鳅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泥鳅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a. 播放《捉泥鳅》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b. 分组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幼儿掌握节奏和音准;c. 集体合唱,巩固歌曲学习。
3. 游戏活动:a. 介绍游戏规则,强调合作意识;b. 分组进行“捉泥鳅”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歌曲;c. 教师评价游戏过程,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用大号字体展示,便于幼儿观看4. 游戏规则: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教爸爸妈妈学唱《捉泥鳅》歌曲,并一起进行捉泥鳅游戏。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家长可记录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a. 开展以“捉泥鳅”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创作中巩固所学内容;b. 组织户外捉泥鳅活动,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c.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增进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准的掌握。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捉泥鳅》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捉泥鳅》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捉泥鳅》,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捉泥鳅》2.相关音乐活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捉泥鳅》歌曲,引导幼儿倾听,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引入主题。
(二)歌曲教学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捉泥鳅》歌曲,注意教唱节奏、音准。
2.分组练习,教师逐句教唱,幼儿跟唱。
3.合唱练习,教师指挥,幼儿合唱。
(三)音乐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的音乐游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游戏规则: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行,教师发出指令,如“捉泥鳅”,幼儿迅速做出相应动作,如抓、跳等。
3.教师可根据歌曲的节奏变化,调整游戏难度。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收获。
3.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练习、合唱练习等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提高了学习效果。
2.教学活动的设置:通过音乐游戏,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歌曲的节奏,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掌握不够熟练,今后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5.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幼儿的实践环节,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提高音乐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捉泥鳅》的旋律和歌词。
2.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能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音乐活动中相互配合。
二、教学难点:1.歌曲中快速部分的节奏掌握。
2.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之间的协调合作。
教学过程补充:(二)歌曲教学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捉泥鳅》歌曲。
音乐捉泥鳅活动教案(优秀11篇)
音乐捉泥鳅活动教案(优秀11篇)捉泥鳅教案1设计意图:《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为寻求两者的结合点,本课以泥鳅为例,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形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泥鳅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动物,会常出现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当幼儿对泥鳅的认识也是模糊的,见到更多的是碗里面的泥鳅,其实幼儿园周边的池塘里都能见到。
为了让幼儿亲近泥鳅,喜爱泥鳅,本活动通过安排“看,画,捉,玩”等活动,不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努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初看泥鳅,再看泥鳅,捉泥鳅,喂泥鳅的四个环节,特别是充分尊重幼儿好动、喜欢做游戏等特点,让他们在捉泥鳅中体验到泥鳅的形体特征,并在喂泥鳅中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亲近动物及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活动目标1.通过看、画、捉、玩等活动,感知泥鳅的特征。
2.亲历捉泥鳅活动,体验和分享成功与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泥鳅若干;玻璃缸一个;大小盆各五个;干毛巾若干;蓝色泡沫地垫若干、湿毛巾、杯子、汤匙、碗、瓶盖若干。
2、幼儿没人一块记录板、一只记号笔3、《捉泥鳅》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初次观察,感知泥鳅1、导入,激发兴趣教师:今天欧式带来一种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泥鳅,将泥鳅导入准备好的玻璃缸中)2.初步观察请小朋友观察或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泥鳅长什么样?3、分组观察教师为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份泥鳅,请幼儿仔细观察泥鳅,看看它长的跟刚才的小朋友说的一样吗?还没有新的发现?二.再次观察,尝试记录1.讨论交流教师在知道小组观察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新发现。
请2-3名幼儿说说泥鳅长什么样,自己还看到了什么。
2.总结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与发言,重点引导哟而认识泥鳅尖尖的头、长长的身体,像小扇子似的的尾巴以及眼睛、嘴巴、鳍等特征,为下一步记录做好铺垫。
3.尝试记录教师出示画有泥鳅外形轮廓图案的记录板,提问: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这是一条大泥鳅,可是它身上什么也没有!等会请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把你所看到的泥鳅的嘴巴、眼睛、鱼鳍等,用笔把它添画上去好吗?幼儿添画4、展示成果教师展示记录成果,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泥鳅是怎么样的。
2024年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捉泥鳅
2024年小学四年级优秀音乐教案《捉泥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我国民间歌曲的风格及特点。
2. 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捉泥鳅》,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捉泥鳅》,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及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
2. 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
3. 乐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捉泥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学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音高及节奏。
(2)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
(3)教师弹琴,学生合唱。
3. 歌曲处理:(1)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声音演唱。
(2)分组演唱,比较不同组的处理效果。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自编动作,表现捉泥鳅的场景。
(2)选出优秀表演组,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歌曲演唱评价:通过小组演唱和个人演唱,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创意表现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意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演绎。
七、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音乐会,让学生在家人面前展示所学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览或音乐会,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3.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或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2. 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如音阶、节奏等,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另一首民间歌曲,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
捉泥鳅音乐教案优质课
捉泥鳅音乐教案优质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捉泥鳅》的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捉泥鳅》的旋律和歌词。
2.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感情。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
2.歌曲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捉泥鳅》的旋律和歌词。
2.钢琴。
3.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捉泥鳅》,引导学生聆听。
(二)学唱歌曲1.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唱。
2.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三)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特点。
(四)歌曲表现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嗓音、饱满的情感演唱歌曲。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演唱,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1.学生演唱歌曲《捉泥鳅》。
2.教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歌曲创编1.教师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创编成果,教师评价。
(三)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捉泥鳅》,引导学生欣赏。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捉泥鳅》。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歌曲创编动作,共同表演。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捉泥鳅》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
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优质的音乐课程。
同时,我也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歌曲创编1.教师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在捉泥鳅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生1:我那时候特别兴奋,总是跳来跳去。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趣味童谣》,详细内容为《捉泥鳅》这首歌谣的学习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泥鳅》的歌谣,理解歌谣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捉泥鳅》的歌谣,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
难点:集体合作表演,保持节奏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乐播放器、歌谣挂图。
学具:泥鳅玩具、小水桶、荷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捉泥鳅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歌谣学习(10分钟)教师播放《捉泥鳅》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学唱歌谣,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词和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示范表演,讲解集体合作表演时的注意事项,如节奏、动作协调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节奏错误。
5. 表演展示(10分钟)各组学生进行表演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歌谣歌词2. 音乐节奏符号3. 表演动作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练习《捉泥鳅》歌谣,并尝试创编新的动作。
答案:根据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
2. 课堂作业:完成一份关于《捉泥鳅》的学习报告,内容包括学习心得、表演感受等。
答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中,学生对《捉泥鳅》的歌谣学习兴趣较高,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在集体合作表演方面,部分学生节奏感和协调性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加强分组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兴趣小组,提高音乐素养。
《捉泥鳅》音乐教案设计
《捉泥鳅》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捉泥鳅》,表达出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
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节奏练习和身体律动,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使歌曲的节奏准确、流畅。
(2)引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活泼情绪。
2、教学难点(1)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如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学生可能会在演唱时出现节奏不稳定的情况。
(2)如何让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体会到捉泥鳅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范唱、范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节奏练习、发声练习等,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欣赏法: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农村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
(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在农村玩耍的经历,特别是在池塘边捉泥鳅的经历。
(3)引出歌曲《捉泥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歌曲(1)播放歌曲《捉泥鳅》,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提问学生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歌曲的特点。
3、节奏练习(1)出示歌曲中的主要节奏型,如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组合。
(2)带领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节奏。
4、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轻声哼唱。
(2)逐句教唱歌曲,重点教唱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部分,确保学生的演唱准确无误。
(3)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如欢快、兴奋等。
中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中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节奏感。
2. 通过模仿捉泥鳅的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模仿能力。
3. 通过集体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 教学准备1. 音乐《捉泥鳅》的音频文件。
2. 泥鳅图片或实物模型。
3. 宽敞的活动空间,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 故事导入:老师讲述一个关于泥鳅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例如,讲述泥鳅在池塘里快乐生活的情景,以及它们是如何躲避捕捉的。
#### 音乐欣赏2. 播放音乐:播放《捉泥鳅》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音乐讨论:询问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是否喜欢这首歌,以及他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 动作模仿4. 动作示范:老师示范捉泥鳅的动作,如轻轻地伸手、快速地抓取等。
5. 幼儿模仿: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模仿捉泥鳅的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 音乐游戏6. 分组游戏: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泥鳅”,其他幼儿扮演“捉泥鳅”的角色。
7. 游戏规则:播放音乐时,“泥鳅”可以在场地内自由移动,音乐停止时,“捉泥鳅”要尝试捉住“泥鳅”。
8. 游戏进行: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几轮游戏,每轮结束后更换“泥鳅”的角色。
#### 音乐创作9. 音乐创作:鼓励幼儿根据《捉泥鳅》的旋律,创作自己的歌词,描述捉泥鳅的乐趣或者泥鳅的特点。
#### 总结反馈10. 活动总结:老师总结今天的活动,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索音乐和节奏。
### 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应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度、活动的安全性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小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小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小班音乐捉泥鳅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歌曲《捉泥鳅》。
3.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捉泥鳅的动作,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材料:歌曲《捉泥鳅》的音频。
2. 教学辅助:泥鳅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辅助教学。
3. 场地布置:准备一个安全的活动区域,模拟泥鳅池的环境。
####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情境设置:老师讲述一个关于捉泥鳅的小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 图片展示:展示泥鳅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泥鳅的特征。
##### 2. 学习歌曲- 歌曲播放:播放《捉泥鳅》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歌词教学:老师逐句教唱,引导幼儿模仿发音和节奏。
- 重复练习:通过多次重复,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和旋律。
##### 3. 动作模仿- 动作示范:老师示范捉泥鳅的动作,如“轻轻地”、“滑溜溜”等。
- 分组练习:幼儿分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老师巡回指导。
- 集体表演:全体幼儿一起模仿捉泥鳅的动作,老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 4. 游戏互动- 角色扮演:部分幼儿扮演泥鳅,部分幼儿扮演捉泥鳅的人。
- 游戏规则:捉泥鳅的人要轻轻地捉泥鳅,泥鳅要灵活躲避。
- 游戏进行: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捉泥鳅的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 5. 总结反馈- 情感交流:让幼儿分享捉泥鳅的感受和乐趣。
- 歌曲复习:再次播放《捉泥鳅》,全体幼儿一起唱跳,巩固学习成果。
#### 四、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 教学调整: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不仅能够学会一首新的歌曲,还能在模仿和游戏中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社交能力,同时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024年幼儿园音乐捉泥鳅教案
2024年幼儿园音乐捉泥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趣味儿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儿歌的学习与演唱。
《捉泥鳅》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歌词描述了捉泥鳅的有趣场景,旋律简单易学,节奏明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泥鳅》儿歌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泥鳅玩具。
2. 学具:小鼓、沙锤、铃铛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捉泥鳅的动作,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快乐。
(2)教师展示泥鳅玩具,引导学生说出歌词中的关键词。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捉泥鳅》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分发歌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歌词。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准。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节奏。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节奏错误。
5. 歌曲演唱(10分钟)(1)学生集体演唱《捉泥鳅》歌曲。
(2)教师逐句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词:略3. 节奏: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捉泥鳅》歌曲,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如动画片、电视剧中的儿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快乐歌唱》,详细内容为歌曲《捉泥鳅》的学习与演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捉泥鳅》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增进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和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泥鳅玩具。
2. 学具:小鼓、沙锤、手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泥鳅玩具,带领学生模仿捉泥鳅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播放歌曲《捉泥鳅》,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分句教唱,让学生跟唱。
(3)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个别指导。
3. 歌曲演唱(10分钟)(1)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4.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进行示范。
(2)引导学生用小鼓、沙锤、手铃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练习打击乐器伴奏。
(2)结合演唱,进行全班合作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捉泥鳅》2. 歌词:捉泥鳅,捉泥鳅,小溪里,捉泥鳅。
捉泥鳅,捉泥鳅,捉不到,泥鳅在哪里?3. 节奏:× × × × | × × × × |× × × × | × × × ×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捉泥鳅》伴奏。
2. 答案:学生自主练习,家长协助录制伴奏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和节奏掌握较好,但在打击乐器伴奏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捉泥鳅》这一课,教材为《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捉泥鳅》,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歌曲背景,理解歌曲的意境;学唱歌曲并进行演唱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捉泥鳅》的旋律和节奏,培养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了解歌曲背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捉泥鳅》的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的连音、跳音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以谈话方式引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捉泥鳅,了解他们对捉泥鳅的印象。
b. 讲述捉泥鳅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15分钟)a.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捉泥鳅》。
b.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c. 针对歌曲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3. 演唱实践(15分钟)a.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背景介绍(10分钟)a. 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
b. 讲解捉泥鳅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提高熟练度。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捉泥鳅》2. 歌曲旋律、节奏示意图3. 歌曲难点:连音、跳音4. 保护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演唱《捉泥鳅》给家人听,并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课后拓展:了解其他关于捉泥鳅的歌曲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歌曲背景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捉泥鳅》精品教案捉泥鳅优秀精品教案
《捉泥鳅》精品教案捉泥鳅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课程标准《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童谣与儿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一课。
本章通过学习童谣与儿歌,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泥鳅》歌曲的旋律、歌词,并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学生对童谣与儿歌的认识,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捉泥鳅》的旋律、歌词学习。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捉泥鳅》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引导学生谈论捉泥鳅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
(2)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进行详细讲解与示范。
3. 节奏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2)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互相纠正、鼓励。
4. 课堂实践(10分钟)(1)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捉泥鳅游戏,体验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2)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与指导。
5. 歌曲演唱(10分钟)(1)学生集体演唱《捉泥鳅》。
(2)教师针对演唱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捉泥鳅》2. 旋律、歌词要点3. 节奏练习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捉泥鳅》,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节奏准确,表情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捉泥鳅》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节奏练习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童谣与儿歌,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精彩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
(1)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完成捉泥鳅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组织幼儿去池塘实地捉泥鳅,体验生活,锻炼动手能力。
(3)开展以“捉泥鳅”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歌谣中的节奏和音高掌握,表演过程中的动作协调。
教学重点:歌谣的学习,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音响、歌谱、泥鳅玩偶、小渔网。
学具:小鼓、沙锤、小渔网、泥鳅玩偶。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池塘,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讲述捉泥鳅的经历,激发幼儿兴趣。
2. 分析原因,针对未达成的目标,调整教学策略。
二、幼儿参与度
1. 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2. 针对参与度不高的幼儿,调整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1. 检验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过程。
2. 反思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2. 作业题目:用画笔描绘捉泥鳅的场景。
答案补充: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在捉泥鳅过程中的快乐时光。作品可展示在教室,让其他幼儿欣赏,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幼儿参与度: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针对积极性不高的幼儿,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学资源的利用:评估实践情景引入、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效果,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捉泥鳅》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跟着音乐一起唱。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捉泥鳅》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难点:培养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捉泥鳅》的歌词卡片、泥鳅玩具、小池塘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导入新歌(5分钟):向幼儿介绍歌曲《捉泥鳅》,让他们观察泥鳅玩具和小池塘图片,引导他们思考泥鳅的生活环境。
3. 学习歌曲(10分钟):a. 教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b. 分句教唱:将歌曲分成若干句,一句一句地教唱,让幼儿掌握每一句的旋律和歌词。
c. 集体演唱:让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实践活动(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捉泥鳅的乐趣,增强对歌曲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幼儿谈谈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歌曲《捉泥鳅》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捉泥鳅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音准、节奏感和环保意识。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唱《捉泥鳅》,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捉泥鳅的相关主题,如粘贴泥鳅图片、绘制小池塘等,让幼儿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了解捉泥鳅。
2024年捉泥鳅音乐教案
2024年捉泥鳅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六单元《童趣》,具体内容为捉泥鳅这首歌曲的学习。
该歌曲为民间儿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泥鳅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风格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捉泥鳅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难点:歌曲中民族音乐风格的表现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捉泥鳅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旋律。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民族音乐的特点。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4)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水平。
3. 歌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展示歌词卡片,学生跟读歌词。
(2)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3)学生自主练习,熟记歌词。
4. 歌曲演唱与表现(10分钟)(1)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表现歌曲的情感。
(2)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效果。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捉泥鳅的场景,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出捉泥鳅的过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捉泥鳅2. 歌曲旋律:五线谱或简谱3. 歌词:逐句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捉泥鳅的歌词和旋律,并能演唱给家人听。
2. 答案:学生自行练习,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民族音乐风格的掌握,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和收集其他民间儿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大班音乐活动精品教案捉泥鳅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精品教案捉泥鳅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教材《幼儿音乐活动指导手册》中“捉泥鳅”章节,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捉泥鳅》,通过歌曲学唱,让孩子们体验集体合作音乐活动乐趣,培养他们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歌曲《捉泥鳅》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孩子们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节奏感。
3. 提高孩子们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节奏和音高掌握。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在集体合作中,体验音乐活动乐趣,培养他们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泥鳅玩具。
2. 学具:小鼓、沙锤、铃铛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泥鳅玩具,让孩子们观察泥鳅特点,引导他们模仿泥鳅动作,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 歌曲学唱:a. 教师示范演唱《捉泥鳅》歌曲,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b. 分组学唱,教师逐句教授,孩子们跟随学唱。
c. 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演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3.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难点节奏,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打击乐器伴奏练习,巩固所学节奏。
5. 集体表演:孩子们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演唱,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进行集体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捉泥鳅》2. 歌曲节奏和歌词3. 打击乐器伴奏图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捉泥鳅》歌曲,并尝试用家庭物品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歌曲《捉泥鳅》学唱兴趣较高,大部分孩子能掌握歌曲歌词和旋律。
但在节奏掌握方面,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结合孩子们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中其他小动物,尝试创作以动物为主题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创造力和表现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捉泥鳅》教案篇1设计意图: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常常投放的,孩子们经常喜爱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
依据孩子们喜爱观看又可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退幼儿对动物的恐惊心理,鼓舞幼儿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熟悉泥鳅的形状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退对动物的恐惊心理,能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活动预备: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活动过程: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爱好。
1、师:今日,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伴侣,猜猜,是谁?小结:这是一群淘气可爱的小泥鳅。
2、老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行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爱好和士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阅历,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
(老师确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究: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伴侣说了许多的方法,使用很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预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
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
(放背景音乐《捉泥鳅》)3、相互沟通捉泥鳅的阅历。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老师小结: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遇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简单捉起来;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2024年捉泥鳅中班音乐教案(范文
2024年捉泥鳅中班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指导手册》中班音乐活动章节,具体内容包括《捉泥鳅》歌曲的学习与演唱,以及简单的肢体动作配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泥鳅》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肢体动作的配合。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乐播放器、捉泥鳅道具。
2. 学具:小鼓、沙锤、手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捉泥鳅道具,创设一个捉泥鳅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聆听《捉泥鳅》歌曲。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旋律,注意节奏变化的部分。
(3)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学生跟唱。
3. 肢体动作配合(10分钟)(1)教师示范肢体动作,并解释动作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肢体动作。
(3)学生边唱边做肢体动作,教师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小鼓、沙锤、手铃等学具为歌曲伴奏,同时演唱歌曲。
学生集体表演,展示本节课所学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2. 歌词:略3. 肢体动作图示: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捉泥鳅》歌曲,并展示肢体动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尝试创编其他动物的歌曲。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完成音乐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肢体动作的配合。
2. 教学过程:歌曲学习、肢体动作配合、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作业的实践性与家庭参与度。
一、教学难点解析1. 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捉泥鳅》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对于幼儿来说是一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泥鳅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
2、通过演唱歌曲,认识4/4拍,了解其街拍特点及强弱规律。
3、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其中的意境,并结合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内容分析
《捉泥鳅》曲调愉悦,节奏欢快,充分体现了了孩子天真快乐的情趣,歌词表现的内容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在雨后捉泥鳅的喜悦之情。
四、教学步骤
1、乐器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
”(教师播放歌曲,其中有雨声、小孩子雨后嬉戏声)
(2)学生仔细听歌曲。
(3)教师:“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5)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精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吧。
”
2、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捉泥鳅》,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童趣。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让学生想想歌词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3)学生跟教师有感情的学唱歌曲。
(4)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演唱歌曲,演唱时教师要注意学生节凑要整齐,音要准确。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大家表现得很棒,很快就学会了唱这支好听的歌曲,让我们再唱一次这首歌,把美妙的歌声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