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偏见》钱钟书(不选)

合集下载

写在“偏见”的边上——对钱钟书散文《一个偏见》的解读

写在“偏见”的边上——对钱钟书散文《一个偏见》的解读

写在“偏见”的边上——对钱钟书散文《一个偏见》的解读黄海燕
【期刊名称】《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钱钟书的散文《一个偏见》选自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这是一篇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如何穿越文本的重重迷雾.一步步地领会作者思想的真意.探究文本蕴含的思想精髓.正是读懂此文的关键。

解读文章,找准一个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篇文章的切入点恰恰就是它的文题:钱钟书的“一个偏见”是什么?通过对文脉的梳理.我们马上可以发现.钱钟书在文章中表达了一个对人类的“偏见”!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黄海燕
【作者单位】江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从《写在人生边上》看钱钟书散文的风格与魅力
2.在人生边上的智慧言说——钱钟书与《写在人生边上》
3.“逆转”的偏见仍是偏见——从日本电影《大奥:男女逆转》看社会性别偏见
4.“散文艺术”的自由空间和可能性——《写在人生边上》的解读策略
5.“散文艺术”的自由空间和可能性——《写在人生边上》的解读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偏见议论文800字

高中偏见议论文800字

高中偏见议论文800字高中偏见议论文800字1昨夜饮茶过度,睡意全无,读罢钱老(钱钟书)之作《一个偏见》,正值丑时三刻,鄙人浮想联翩,几生幻想……“偏见”,并非站在比萨斜塔上张望(玩笑话),而是对客观事物的某种主观认知。

具有偏见,说明有独到的思想见解,就胜于人云亦云之流。

鄙人倒有一套自己的“偏见”。

何谓“偏见”,成见乎? 非也非也。

“偏见”乃是蕴藏真理之思想,具有主见之凭证,不苟同于他人之行为,且非它也。

众所周知,早在公元前340 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地球是静止的。

公元2 世纪,这个思想被托勒密的“地心说”所代替,并被_会接纳。

然而,1514 年,波兰教士尼古拉·哥白尼破天荒地提出了一个“偏见”——“日心说”(这当然是建立在近十年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地心说”的理论开始逐渐宣告死亡。

由此可见,一个“偏见”可以产生一种理论,一个“偏见”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个“偏见”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日心说”在 16 世纪之前是个“偏见”,尽管它的提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现在看来也依然是个偏见——太阳并非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凭着对宇宙有限的认知程度而提出“日心说”,此大谬也。

“地球、太阳乃至银河系,都不是宇宙的中心”——这是如今科学的说法。

然而,史蒂芬·霍金在其著作《时间简史》中说道:“在一个无限的宇宙,每一点都可以认为是中心,因为在它的每一边都有无限颗恒星。

” 并且,人类目前并未真正掌握宇宙的轮廓、结构,尽管宇宙中存在光谱的红移现象,也很难排除万有引力定律的干扰,又如何去证实“地心说”与“日心说”的荒谬所在呢? 难道它们完全没有正确的可能性吗? 也许在若干年后,“地球、太阳乃至银河系,都不是宇宙的中心”这句话又是一个偏见。

我们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研究中的确需要一些偶然因素,正如第一颗小行星的意外发现,一个当时被看作是“偏见”,却可能是引燃真理的一簇小火苗。

“偏见”,并非智者的专利,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钱钟书语录

钱钟书语录

钱钟书语录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害得新官上任,训话时个个都说:“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指天,三个手势了事。

——《围城》一切会议上对于提案的赞成和反对极少是就事论事的。

有人反对这提议是跟提议的人闹意见。

有人造成这提议是跟反对这提议的人过不去。

有人因为反对或赞同的人和自己有交情,所以随声附和。

——《围城》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

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

那里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

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

——《围城》一切机关的首长上办公室,本来象隆冬的太阳或者一生里的好运气,来得很迟,去得很早。

——《围城》有种人神气活现,你对他恭维,他不推却地接受,好象你还他的债,他只恨你没有附缴利钱,另外一种假作谦虚,人家赞美,他满口说惭愧不敢当,好象上司纳贿,嫌数量太少,原璧退还,好等下属加倍再送。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在一切机关里,人总有人可替,座位总有人来坐,怄气辞职只是辞职的人吃亏,被辞的职位漠然不痛不痒;人不肯坐椅子,苦了自己的腿,椅子空着不会肚子饿,椅子立着不会腿酸的。

——《围城》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仿佛洋车夫辛辛苦苦把坐车人拉到了饭店,依然拖着空车子吃西风,别想跟他进去吃。

——《围城》办行政的人有他们的社交方式。

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围城》有秘书的人会觉得自己放大了几倍,抬高了几层。

——《猫》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者下台。

——《读伊索寓言》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

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

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引路人——《一个偏见》教学案例

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引路人——《一个偏见》教学案例
维。 为什 么有的老师的课能让所有的学生 文的解读 , 分析 已经基本 到位 了。但反 思 评价和归纳。让学生在合作探讨 中完成 , 都参与进来 , 让课堂变得活跃 , 充满 生机 , 了一下整个课堂我发现 了问题。 我这是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教师也不会因 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 , 每位学生都精神振 用“ 牵” 代替 “ 导” , 牵着学生顺着我的思路 为“ 越俎代疱 ” 从而助长学生 的惰性 , 作 劳 奋?有 的课堂却是死气沉沉 , 教师按照 自 来理解这篇文章 , 而不是给他 们搭建一个 而 无功的“ 代偿 性 ” 行为 。要做 好学生 学 己的教学思路讲得吐沫横 飞, 教师霸 占了 平台 , 是在“ 授 之 以鱼 ” , 而不 是 “ 授之 以 习的引 路人 , 还要 因势 利导 、 开 启悟性 , 整个课 堂 ,而下面的同学却昏昏沉 沉 , 一 渔” 。 试想学生对这篇文章理解 了, 可下篇 指点迷 津 、 圆融 沟通 , 熟悉 点拨 的技 巧 。 无所获 呢? 我想反映 出来的最大 的问题就 文章呢? 是 老师是不 是真正 充 当的是学 习的组织 这是很重要 的一方 面 ,取 决于语文教 师 总结 : “ 组织者” 的职责是什么? “ 组织 本身对课堂 的驾驭 能力。语 文教 师要 在
学 习为 积 极 主 动 学 习 ,即 变 “ 要我学 ” 为 理 。 我 自认 为 通 过 问 题 的 设 置 , 学 生基 本 旁 给 予 适 当的 方 法 提 示 和 指 导 。 如 : 要 找
“ 我要学 ” ,充分 发挥 了学生 的发散性 思 上 己经 了解 了文章的大致 内容 , 本 人对课 那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 然后给予合适 的
教学手段 ,让学生 “ 充分 自由” 、 “ 富有个 自己的什么?在这一段 中, 作 者怎 样看待 导 、 开 启悟 性 , 指点迷津 、 圆融沟通 , 做 到 关键词 : 阅读 指导 方法 析 )通过这 两个 问题 让学 生明 白了这 种 生所说 : “ 教就是为 了不需要教。 要提倡引

一个偏见阅读理解答案

一个偏见阅读理解答案

一个偏见阅读理解答案一个偏见钱钟书①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

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

譬如说,博马舍《趣姻缘》里的丑角说:“人是不渴而饮、四季有欲望的动物。

”我们明知那是贪酒好色的小花脸的打诨,而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偏宕之论的确说透人类一部分根性。

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

假使我们说:“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

”那又何妨?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无来人犬不吠,不下蛋鸡不报。

唯有人用语言,用动作,用机械,随时随地做出声音。

就是独处一室、无与酬答的时候,他可以开留声机,听无线电,甚至睡眠时还发出似雷的鼻息。

语言当然不就是声音,但是在不中听、不愿听,或者隔着墙壁和距离听不真的语言里,文字都丧失了圭角和轮廓,变成一团忽涨忽缩的喧闹,跟鸡鸣犬吠同样缺乏意义。

这就是所谓“人籁”!断送了睡眠,震断了思想,培养了神经衰弱。

这个世界毕竟是人类主宰管领的。

聚合了大自然的万千喉舌,抵不上两个人同时说话的喧哗,至少从第三者的耳朵听来。

唐子西的《醉眠》诗的名句“山静如太古”,大概指着人类尚未出现的上古时代,否则山上住和尚,山下来游客,半山开饭店茶馆,决不容许那座山清静。

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天籁却能和寂静融为一片。

寂静似乎太厚实了,又似乎太流动了,太富于弹性了,给禽鸟啼破的浮面,立刻就填满。

慢慢地,我们忘了鸟啭是在破坏寂静;似乎寂静已将鸟语吸收消化,变成一种有声音的寂静。

此时只要有邻家小儿的啼哭、楼上睡人的咳嗽或墙外早行者的脚步声,寂静就像宿雾见了朝阳,破裂分散得干净。

在更阑身倦或苦思冥想时,忽闻人籁噪杂,最博爱的人道主义者,也许有时杀心顿起,恨不能灭口以博耳根清净。

《一个偏见》钱钟书(不选)剖析

《一个偏见》钱钟书(不选)剖析

《围城》


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 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 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书中描写了抗战时期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的 生活。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坎坷境遇和不 幸爱情,暗示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人生困境。
此心
伤春伤别昔曾经 七孔塞茅且浑沌 闻吹夜笛魂犹警 漫说此中难测地 观心 木石吴儿渐忏情 三星钩月不分明 看动风幡意自平 好凭心画验心声
息念无如撄物何 一波才动引千波 试量方寸玲珑地 饾饤悲欢贮几多 梦食饥人梦赦囚 睡难重觅醒难留 枕中槐下栖栖甚 身息心还未许休


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 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 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 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 艺的书。 全书45万字,征引或评述 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 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 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 之心思才力、作品之沿革 因创、批评之流弊起衰或 兼综、或条贯,或评点、 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 一格。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出版。 1948年,《谈艺录》出版。 1949年,举家北上。钱钟书回母校清华大 学任外语系教授。第二部长篇小说《百合 心》的手稿遗失,钱钟书从此不再写小说。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钱钟书到北大 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任研究员,期间负责 《毛泽东选集》英译的定稿工作。 。 1958年,《宋诗选注》出版。 1966年,钱钟书夫妇受到揪斗。同事回忆: ‚钱钟书虽然当了’黑帮‘,但并不认为自 己就‘低人一等’,人家动手打他他就还击, 绝不干‘君子让人’的‘儒家’勾当!他受 过西方‘民主’的教养,懂得什么叫人格, 什么叫人权,所以奉行‘头可杀,士不可辱’ 的哲学,与‘造反派’大打出手,闹得满城 风雨。‛
《谈艺录》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一、单选(本题总分:148分每小题:1分)1.《序二篇》是为范曾的( )所作。

A. 历史剧《庄子显灵记》B. 诗剧《庄子显灵记》C. 诗集《庄子显灵记》D. 话剧《庄子显灵记》2.《庄子显灵记》的作者是( )A. 陈省身B. 季羡林C. 范曾D. 庄周3. 以下( )的观点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A. 东方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B. 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观念。

C. 科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D. 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经不一样了。

4. 季羡林讲“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A. 努力“征服自然”,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B. 忘记了“天人合一”的训诫;C. 征服自然,但是还要“天人合一”;D. 大千世界存在各种弊端。

5.陈省身强调他曾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 )A.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B. 暗示范增作品的重大价值;C. 说明爱因斯坦博学;D. 说明自己和爱因斯坦的关系。

6.陈省身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春秋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 国家与国家间的新式战争B.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C. 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D. 东方与西方间的新式战争7.傅雷在“家书”里严格区分了“信仰”与“智慧”,下列可划入“智慧”之列的是( )A. 佛教B. 基督教C. 道教D. 基督教之前的多神教8.傅雷“家书”里谈到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这个对立是指( )A. 自我与自然B. 自我与社会C. 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与命运D. 自我与他人9.傅雷在“家书”里认为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思想或信仰是( )A. 基督教B. 佛教C. 儒家的宋明礼教D. 欧美自由主义思潮10. 傅雷认为,西方人那种“矛盾、畸形,与十九、二十世纪极不协调的精神状态”是因为( )A. 旧文化宗教的遗留。

B. 民族的不同的关系。

C. 政治环境的不变。

D. 时代变化的原因。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Word文档(2)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Word文档(2)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Word文档(2)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一、单选(本题总分:148分每小题:1分)1.《序二篇》是为范曾的( )所作。

A. 历史剧《庄子显灵记》B. 诗剧《庄子显灵记》C. 诗集《庄子显灵记》D. 话剧《庄子显灵记》2.《庄子显灵记》的作者是( )A. 陈省身B. 季羡林C. 范曾D. 庄周3. 以下( )的观点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A. 东方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B. 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观念。

C. 科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D. 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经不一样了。

4. 季羡林讲?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A. 努力?征服自然?,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B. 忘记了?天人合一?的训诫;C. 征服自然,但是还要?天人合一?;D. 大千世界存在各种弊端。

5.陈省身强调他曾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 )A.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B. 暗示范增作品的重大价值;C. 说明爱因斯坦博学;D. 说明自己和爱因斯坦的关系。

6.陈省身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春秋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 国家与国家间的新式战争B.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C. 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D. 东方与西方间的新式战争7.傅雷在?家书?里严格区分了?信仰?与?智慧?,下列可划入?智慧?之列的是( )A. 佛教B. 基督教C. 道教D. 基督教之前的多神教8.傅雷?家书?里谈到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这个对立是指( )A. 自我与自然B. 自我与社会C. 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与命运D. 自我与他人9.傅雷在?家书?里认为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思想或信仰是( )A. 基督教B. 佛教C. 儒家的宋明礼教D. 欧美自由主义思潮10. 傅雷认为,西方人那种?矛盾、畸形,与十九、二十世纪极不协调的精神状态?是因为( )A. 旧文化宗教的遗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极其渊博而能任意驱谴古今中外名言警
句为我所用,自然贴切,无刻意掉书袋之病。 机智善辨而又持论公允,于人于事不作极端、 偏颇之论。
《写在人生边上· 序》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 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 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 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 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 种业 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 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 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 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iginalia。

吴宓:‚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 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人才, 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前一辈中 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其余如你 我,不过尔尔。‛ 同学郑朝宗:‚读书之多,才力之雄,给全 校文科师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甚至被誉为 有学生以来所仅见。‛


“钱师讲课,从不满足于讲史实,析名作。 凡具体之事,概括带过,而致力于理出思 想脉络,所讲文学史,实是思想史。师讲 课,必写出讲稿,但堂上绝不翻阅。既语 句洒脱,敷陈自如,又禁邪制放,无取冗 长。学生听到会神处,往往停笔默记,盖 一次讲课,即是一篇好文章,一次美的感 受。‛ ——许国璋



1979年,《管锥编》出版。 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5年,理论文集《七缀集》出版。 1990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十集电视连续剧 《围城》播出,受到好评,再次出现抢购《围 城》的风潮。 1998年,去世。
钱钟书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 研究。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史 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 方法,从多种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 品。 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 小说集《人· 兽· 鬼》,长篇小说《围 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 《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编》 (五卷)等。
思维特色 从看似荒谬的地方,感悟别样的的意味, 于合理处发现不合理,在逻辑严密的思 维中发现不合逻辑的人生荒谬!

写作特点
不是正言傥论,而是亦庄亦谐; 机敏幽默,充满智慧
思考与讨论



1. 你认为钱钟书对‚人籁‛的看法是不是 一个偏见?试阐发你的理由。 2. 作者要讨论人声的环境污染,为什么从 ‚偏见‛问题说起?这样写有什么独特的 效果? 3.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作者的机智与幽默?
此心
伤春伤别昔曾经 七孔塞茅且浑沌 闻吹夜笛魂犹警 漫说此中难测地 观心 木石吴儿渐忏情 三星钩月不分明 看动风幡意自平 好凭心画验心声
息念无如撄物何 一波才动引千波 试量方寸玲珑地 饾饤悲欢贮几多 梦食饥人梦赦囚 睡难重觅醒难留 枕中槐下栖栖甚 身息心还未许休


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 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 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 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 艺的书。 全书45万字,征引或评述 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 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 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 之心思才力、作品之沿革 因创、批评之流弊起衰或 兼综、或条贯,或评点、 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 一格。
《围城》


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 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 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书中描写了抗战时期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的 生活。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坎坷境遇和不 幸爱情,暗示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人生困境。
“围城‛由来:


英国人: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 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 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法国人: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 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出版。 1948年,《谈艺录》出版。 1949年,举家北上。钱钟书回母校清华大 学任外语系教授。第二部长篇小说《百合 心》的手稿遗失,钱钟书从此不再写小说。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钱钟书到北大 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任研究员,期间负责 《毛泽东选集》英译的定稿工作。 。 1958年,《宋诗选注》出版。 1966年,钱钟书夫妇受到揪斗。同事回忆: ‚钱钟书虽然当了’黑帮‘,但并不认为自 己就‘低人一等’,人家动手打他他就还击, 绝不干‘君子让人’的‘儒家’勾当!他受 过西方‘民主’的教养,懂得什么叫人格, 什么叫人权,所以奉行‘头可杀,士不可辱’ 的哲学,与‘造反派’大打出手,闹得满城 风雨。‛




近130万字,是作者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 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 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 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 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随笔的总 汇。 《管锥编》考论词章和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 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 前人之覆者。 引述了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 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钱钟书:槐聚诗存(上)



本寡交游,而牵率酬应,仍所不免。且多 俳谐嘲戏之篇,几於谑虐。代人捉刀,亦 复时有。此类先后篇什,概从削弃。自录 一本,绛恐遭劫火,手写三册,分别藏隐, 幸免灰烬。去年余大病,绛亦积劳成疾, 衰弊馀生,而或欲以余流传篇什印为一书 牟薄利者。绛谓余曰:‚与君皆如风烛草 露,宜自定诗集,俾免欲本传讹。‛ 一九九四年一月 钱钟书




1938年9月,归国。清华大学破格录用为教 授,10月到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讲授‚欧 洲文艺复兴‛等课程。 1939年,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 任兼教授。开始撰写《谈艺录》。 1941年,滞留上海。在光华和震旦女子文理 学院上课。完成《谈艺录》。散文集《写在 人生边上》出版。 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 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主编。 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 兽· 鬼》出版。
第七课
《一个偏见》
钱钟书
钱钟书其人其作



钱钟书 (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 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 君。出生于书香世家。 父亲钱基博,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 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教授,是一位桃 李满天下的著名国学大师。




1934 玉泉山同绛 欲息人天籁 风铃呶忽语 久坐槛生暖 明朝即长路
都沉车马音 午塔闲无阴 忘言意转深 惜取此时心

当步出夏门行 天上何所见 为君试一陈 云深难觅处 河浅亦迷津 鸡犬仙同举 真灵位久沦 广寒居不易 都愿降红尘
1936 赠绛 卷袖围裙为口忙 朝朝洗手作羹汤 忧卿烟火熏颜色 欲觅仙人辟谷方
《写在人生边上》目录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窗 论快乐 说笑 吃饭 读伊索寓言 谈教训 一个偏见 释文盲 论文人
《一个偏见》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说‚偏‛(人心之偏、见 解之偏)




第二部分(第2段到文末):说‚人籁‛ 1、(第2段):说‚激‛、说‚人籁‛——人籁 所‚激‛,是寂静的致命伤。 2、(第3、4、5段):说‚静‛,人籁害静(3、 4段);人籁对准人的头脑(第5段)。讽刺色彩。 3、(第6段):偏激不可避免,存在的窘境—— 人皆偏见,我也不例外。但求‚偏中正‛。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让 ·保 罗 ·萨 特 ( Jean Paul Sartre , 1905 一 1980 ) , 法 国 20 世 纪 最 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 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 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 秀的文学家、戏剧家、 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存在主义文学:
钱钟书的‚痴‛


杨绛先生在她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 中写道: ‚我认为《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是个 好学深思的钟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 ‘忧世伤生’的钟书,《围城》的作者呢,就 是个‘痴气’旺盛的钟书……我觉得《围城》 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的那股子痴气,呵成 了真人实事。可他毕竟不是个不知世事的痴人, 也毕竟不是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所以小说里 各个细节虽然令人捧腹大笑,全书的气氛,正 如小说结尾所说:‘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 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肠荡气。‛


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 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 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 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 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 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 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 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八日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1941。作品的思想水 平、认识能力,都达 到了相当的高度。作 品以旁观者的姿态对 世道人心发表看法, 博闻善说,机智幽默,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 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 种。

散文独具一格,自成一家,种种妙处能集于一 身——
中西知识渊博无涯,灵感机智无处不在, 幽默讽刺尖刻犀利,走笔行文敏捷恣肆, 文言白话精妙契合。 为他人所不及之处:




1969年,钱钟书被送到河南 ‚五七干校‛劳改。 1972年,钱钟书夫妇作为 ‚老弱病残‛回到北京。 1978年,钱钟书赴意大利出 席欧洲汉学会学术会议,在 会上见到《围城》的法、俄 等文字的译者,才知道此书 已走向世界。 1979-1980年,《围城》先 后在美国、苏联出版。‚钱 钟书热‛。
钱钟书的‚痴‛

钱钟书先生的‚痴气‛还表现在他的不羡虚名, 不理那些鼎鼎大名的中外学者们。正如杨绛先 生所指出:‚自从1980年《围城》在国内重 印以后,我经常看到钟书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 表示歉意;或是诚诚恳恳地奉劝别研究什么 《围城》;或客客气气地推说‘无可奉告’; 或者竟是既欠礼貌又不讲情理的拒绝。一次我 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 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 母鸡呢?’我直担心他冲撞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