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作文教学
摘要:原有的小学作文教学从要求到形式总有些条条框框,因而一直是师生头痛的事儿。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必须打破作文教学的束缚,从而使孩子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让美好的童心、奇妙的童趣在想象的天地里驰骋,让教师从旁点拨,调控。
真正建立一种全新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师;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40-02
1.从长远着眼抓作文教学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从长远着眼抓作文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其主要途径就是抓好学生的课堂参与。
1.1 让学生对自己习作读、改。
1.2 师生、生生间互改,以获最佳。
1.3 生生间讨论,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他们互相提出修改建议,以提高大家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及时纠正作文教学中的不良倾向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创新精神,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作文教学。
在学生习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反常现象,叫人啼笑皆非。
乍看起来,似乎违背常理,
仔细研究才知道里面的情趣,正确处理这些反常现象,会使人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天地。
接过新班级时,原语文老师向我夸赞该年级的作文成绩如何如何高。
我也曾看了几周内布置的作文,确实书写认真,文面整洁,内容充实,叙述完整,就连错别字也没有,也引以为荣过。
可后来完成快速作文《我》时,错别字较多,内容、结构也不尽人意,完全变成了另一班人。
经细查才知道:原来大家都有一本”万能书”,作文时间长了或正巧与作文题相近时,就”借东西”,东抄西凑交给老师完事,而这回”万能书”没用上,就出事故了。
后来,一连几篇作文都是在避”风”后的杰作,虽说文章差了点,毕竟是孩子自己写的,货真价实,我也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
假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分青红皂白把学生批评一顿了之,把好事当作坏事批,只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作文教学中的这种反常现象,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是我们没认识而已。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处理这种现象呢?
2.1 树立正确的写作观。
学生写作文的目的不在于写在作业本上,让老师看了,给自己写上一个好的批语,而是在于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写作技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写出来,让别人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你要做什么。
2.2 入情入境,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有啥可写。
往往是教师出题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了解的不深、不透,写
起文章来就束手无措,无从下笔,勉强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没有具体内容,更谈不上生动。
这就要求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从中获得第一手材料,丰富了感性认识,为其提供了活生生的写作素材,作文时,老师一启发,于是在鲜明的画面或是饶有情趣的环境的刺激下,学生就会打开思路的闸门。
3.敢于摒弃作文教学的教条主义
传统的作文指导课,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回忆课文中的写法,拟出提纲后再让学生习作,乍看起来,好像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思维发展的,结果习作千篇一律,套话假话连篇,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灵气。
其实,是用一根无形的绳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惟恐写出来的文章不合老师的心意,偏离老师说的那个纲。
久而久之,使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文教学过于理性化,违背了作文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
为此,必须打破作文常规,消灭教学理性化。
3.1 作文指导,授之以法。
教师在作文指导上,让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即可,别再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讲的头头是道。
这些只能是纸上谈兵,倒不如教师现身一试,下水拿出一两篇像样的作品,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指导。
遗憾的是,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讲起作文技巧来口若悬河,自己动起笔来却寸不难行。
没有教师形像的下水师范和指导,难能让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启示,触发灵感,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
望,又怎能提高自身的教学威望呢?
观察是使学生获得素材、信息的必要手段。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发现,即时写作。
去年初夏,人们都已换上了夏装。
一天中午,天气突变,狂风大作,下起了大雨,气温突然下降。
家长们都给上学的孩子送衣服来了。
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把一个学生的衣服放在讲桌上,问同学们:今天,天气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呢?父母给你送衣服时舒服吗?他们是为了什么?当你看
到或穿上衣服时,心情、感受又是怎样呢?提出这一连串问题,加上师生一起到风中尝试,随即师生同题作文,收获不小,单从题目看:《送衣服》《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父)子情》《雪中送炭》《爸爸,我错怪您了》《我不应该那样对待您》等等,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
这样,刺激了学生感官,理清了观察顺序,思路清晰,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习作就有明显的突破。
3.2 作文分类训练过程中,我认为应着眼于整体,因为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
大体分为写人、记事、状物、景物练习,不必要去详细地分为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练习,也不必要去分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等描写练习,更没有必要去分开头、过渡、结尾或总写、分写等若干种方式训练,避免了写作文像用统一标准、大小适中的零件组装起来。
不会把学生引进机械僵化的死胡同。
3.3 客观评价作文。
朱华贤老师说的”作文是一个整体,一个血肉
交融,有特色,有灵性的混合体”。
怎样评价学生的一篇作文,对学生今后写作至关重要。
只站在训练内容一点上去评价作文,例如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是外貌描写,就以外貌描写的优劣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如果外貌描写的好就判个高分;外貌描写的差就判个低分,或不予理睬,是不对的。
更重要的是审题方面,给作文套上紧箍咒,你要是少有超越,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就被无情地扼杀。
所以,评价作文应从整体入手,凭总体印象,总体感觉,客观地去评价,才符合实际。
总之,立足于素质教育,根据作文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方法,使老大难真正变成学生喜欢和乐意参与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