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民俗民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菏泽民俗民风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地区,每个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里,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它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不利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菏泽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民间交流频繁而活跃,历史悠久,包容性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民风。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伸,也是菏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历史在人民思想、行为中的反映。了解我市的民俗民风,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也是对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对充分开发资源,认识菏泽人民思想发展大有裨益。本讲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分析。

一、节日习俗

1、春节

据菏泽习俗,春节又有人称“年关”“年下”。春节前要把过春节用的东西准备好,包括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用的、玩的等,曹县、单县等地人民还会家家杀一只羊,熬制一大盆羊肉汤,作为春节后半个月除饺子以外的主食,还要蒸好很多馒头、菜馍、豆馅馍、花糕等,足够吃到正月十五甚至二月二。腊月三十日的下午至晚上,人们叫“除夕”,一般先在堂屋当门挂起老天爷像,张贴门神、对联,然后上祖林墓地烧纸,表示给去世的人送过节钱,同庆春节。同时把庭院胡同、街道打扫干净,在家里再撒上芝麻秸,称为“撒岁”,门旁插上柏枝,门前放一条挡门棍,防“妖魔邪气”。晚饭吃饺子(俗称“扁食”),在饺子下锅时,为“灶王爷”点香,放鞭炮。晚饭后,给孩子分“压岁钱”,表示全年不空腰,有钱花。有的青少年通夜不睡,熬“囫囵年”。夜12点整,开始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

初一五更,除当年家遇丧事的外,都早起床,穿新衣,戴新帽。院内、各屋都点灯,"老天爷"神位前摆上供,烧上香,孩子放鞭炮,妇女进厨房下饺子。一般吃素馅饺,示意六畜兴旺,有的地方同时要吃鸡蛋,祝愿吉祥。吃完饺子后先给本家长辈、大人拜年,再到院外给本族、近邻拜年。天明之后,集体一起,给外族长辈拜年。拜年时一般晚辈要给长辈们磕头作揖,长辈们都是早早起来,吃完汤(饺子),生好火,端坐在椅子上等候。正月初二开始,到亲戚家拜年送礼,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日才停止拜年。正月十五为小年,十六早饭吃一顿饺子,整个春节便过去了。

2、老鼠嫁女(老鼠娶亲)

在菏泽,老鼠嫁女也是在正月七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摸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嘣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

3、石头生日

正月初十,俗称“石头神”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菏泽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相关链接:

二月二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意思是说进入二月,开始有雷雨。民间在二月初一晚上,将刻有龙形的石磨撑起,二月二不准用磨。早晨,要在日出前“围仓”,也有的在二月初一下午围仓,即用青灰在场院中,围画个粮囤图案,于仓中央埋上一把粮食,表示“五谷丰登粮满仓”。在二月二的头一天,还要炒黄豆,有的炒花生、瓜子,俗称“炒蝎子爪”,在二月二这天,各家各户都互相串着吃蝎子爪,意在使蝎子出来不蛰人。还有部分村庄,早晨起来用青灰围屋子、围香台,口里念着:“二月二,围屋子,蝎子出来没屎子”,“二月二,围香台,蝎子出来不蛰小孩。”有的村庄,在二月二煎糕吃,意思是犁地不坏犁铧头,锄地不粘锄板,使农具坚固。

4、清明节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之一,在立春后60天,乡俗称为三月节,旧有踏青扫墓的习俗。这天,家家户户上坟祭祖,烧纸添坟,门旁屋内插柳条,孩子头上戴上柳条编的小环,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成小花狗”的说法。宋朝菏泽巨野诗人王禹僻《清明》诗云:“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古代菏泽民间于此日亦不举火,而1949年以前,菏泽已无此习俗。此日早饭,菏泽乡俗吃高梁米煮鸡蛋,孩子往往将鸡蛋染成红色,以互相碰击为乐。

5、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打扫厨房,祭灶君。是日,各家用高粱秸扎制一小马,谷秸为草,麦麸为料,以备灶君骑马升天。晚饭后,于灶前供"祭灶糖",燃烛焚香,鸣放鞭炮。同时,用"祭灶糖"粘在灶君嘴上,然后将灶君的画像从墙上揭下来,与扎马一起焚烧,并向灶君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到十二月三十日再贴上灶君新画像,以待初一五更下界归位,故多以"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为灶君对联。此俗,建国后渐废,大扫除之习仍存。自当天起,洗刷灶具,打扫房间,蒸馍,煮肉,制作春节用的各种食品。民间有“腊八,祭灶,年下来到。”一说。

二、建筑民居:

1、住宿风俗:

菏泽住宿风俗,以堂屋(北屋)为主房,东西两边设配房,南屋也常有,南、东、西设大门成院。僻称“三合院”或“四合院。贫民建不起此院的,就建两三间单房,用土筑墙,夹篱笆门。罐房结构习惯用砖碱、石头碱、砖墙或土坯墙,屋顶用梁椽、箔草、苇扒、条扒、椽子、八砖、大瓦、小瓦、或石灰土垂顶、盖板平顶等。新中国成立前,少数官僚、地主、豪绅家院有厅房、楼房。新中国成立后,富裕户有的建成石台、砖灰结构的走廊瓦房,有的一排“明三暗五”。土墙房习惯用三行台子五行碱、七行碱、九行碱、砖台窗、砖包门脸等。房脊上有的习惯两头安鸽子、狮子、海马,中间安“兽头”、风旗、红星等。成院的房屋安排;长辈老人住堂屋,结婚的儿妻住配房,靠大门的配房当厨房,有的在配房内或南屋内当牲畜房。

2、建筑风俗:

建造区内传统的民房大部分是土木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因地制宜,形成地域差别院墙、屋墙一般用土建造,其方法有多种:一是板筑,流行有数千年,用木板夹出空间,其中填湿土,用脚踏实,再用特制的木板打实、打光,边踏边打,俗称“打墙二是垛墙,就地取土和泥垒墙,黄河滩区居民多用此法。三是土坯墙,将加麦秸和好的泥置于木框(称坯模子)中,把泥滩匀、压实、润平,然后提起模子,干后垒墙。砖,因造价较高,从前只有富户造砖墙。较富居民只用于泥墙的根基处一米高左右。从前,区内建房都用木梁、木檩。一般家庭多用高粱秸杆、麦秸覆盖房顶,上面再涂一层泥,以防漏雨。只有富人家才盖瓦房。脊兽又称吻兽,有龙头、鸽子、麒麟、公鸡等造型。在瓦房脊上安装吻兽,是菏泽地区的一种建筑习俗。菏泽区内居民比较注重建房仪式。当房基地选中之后,建房、开工择吉日,俗称看日子。定下时间后,分别请瓦匠掌尺人丈量,请人挖地基打夯,俗称“打地工。打夯必唱夯歌,俗认为不唱夯歌后世出哑巴。上梁那一天,什么时辰上梁由瓦匠掌尺人提前告诉“主家”(房主)。时辰的选择,各地不同,一般都选在正午时分,上梁时间一经确定,房主即准备酒菜,购买鞭炮。当梁稳稳当当安安全全地安装完毕后,燃放鞭炮,庆贺上梁成功。俗谚曰“上梁的酒,古来有”。当天中午,房主、亲朋、匠人、帮工相聚在新房旁欢饮上梁酒。布局区内在房屋建造中有许多规矩与禁忌。院落布局分为散居、四合院、三合院(簸箕叉)等形式。散居的院落不设院墙,不设大门,这种院落在黄河滩区及其附近地方常见。但黄河滩上的台房虽无院墙,一户一台,界限还是分明的,房台就是院子。四合院由正房(北屋、堂屋)、南屋和东西厢房所组成。正房最高,南屋次之,近街门的厢房又次之,正对大门的厢房最低。大门走向视地理环境而确定。

建房中的禁忌:如忌“门窗不对”(南北屋门窗必对),忌偏房比正房高,忌院门对正门,忌院门与南房窗对正房窗,谚曰“门对窗、人遭殃;窗对门,必伤人”。最后迁入新居也要择吉日,亲友多携礼来贺。尤其年轻人搬家后,多备烟酒招待亲朋,首先来贺的必定是岳父母,俗谓之“温锅”。

3、泰山石敢当:

菏泽城乡居民,通常在家宅大门边外墙处,或街衢巷口,桥道要冲,立一小石碑、长条石或小石人,上边写或刻“石敢当”三字或“泰山石敢当”五字,以禁压不祥之物,祓禳灾祸,保佑人间太平安定。“石敢当”三字最早见于西汉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