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幼儿期(1至3岁):自主感与羞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 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如果受到支持及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 能力的感觉,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若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 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 羞及惭愧的感觉。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 下的个性/特征: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 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婴儿期(0至1岁):信任感与不信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的需要他。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他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下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82) 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 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 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 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 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 下问题。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 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PT课件
论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埃里克森的简介 •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理论的应用 • 理论的评价与争议 • 结论
01
埃里克森的简介
生平简介
01
埃里克森出生于德国,后移民美 国,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 家。
02
他曾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并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
社会政策与发展的应用
制定适应不同阶段需求的政策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论为社会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 据,政府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适应其需求的政策和 措施。
提高社会凝聚力
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可以通过促进个 体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04
理论的评价与争议
03
理论的应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教育者 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良好品格
理论中的自我同一性、亲密关系等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人际关系具 有指导意义,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 其良好的品格。
THANKS
对心理学的贡献
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为心理学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个人在发展 过程中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揭示人格发展的阶段性
埃里克森的理论揭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理解个体心理发 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强调自我认同和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的理论强调自我认同和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为心理咨询 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笔记 第二章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章第一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理论介绍1、理论要点“自我同一性渐成理论”或“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体心理的发展乃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中,在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人格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逐渐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人格发展不仅受生物因素影响,还会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人格发展历经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人格发展阶段(1)婴儿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2岁)(2)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疑虑(2-4岁)(3)学前期或游戏期主动对内疚(4-7岁)(4)学龄期勤奋对自卑(7-12岁)(5)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25岁)(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25-65岁)(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失望(65-死亡)艾里克森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危机是划分不同阶段的标准或依据。
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的年龄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对这个阶段的人格发展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本阶段危机不能得以顺利解决而对人格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危机的解决办法中兼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
只有在有利于积极解决的因素比消极因素所占的比率高时才能说危机被积极地解决了。
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品质)。
美德是某些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
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
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出生—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
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教育方法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教育方法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教育方法埃里克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发展需求,需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来满足需求。
以下是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对应的教育方法。
1. 婴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是一个人生命发展中最早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和安全感。
教育方法应该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或看护者的爱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同时,应该建立良好的肢体亲密关系,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幼儿期(1-3岁)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等开始形成的阶段。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建立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如分享、表达感谢、关爱他人等。
同时,应该注意鼓励幼儿学习自我控制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其社交技能和自主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和自己的时间和机会。
3. 学龄前儿童期(3-6岁)学龄前儿童期是一个人学习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读、写、数学等知识进行启发式教育,注重游戏和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
4. 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一个人学业、友谊、文化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鼓励儿童使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学会和他人合作,有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一个人性格和身份认同的关键时期,亦是个人转变为独立个体的关键时期。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鼓励青少年自主思考和决策,积极参与社会,传授青春期的知识,提供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
6. 成年期(18岁及以上)成年期是一个人开始成功工作、建立家庭和社会责任选择的时期。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培养成年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计划,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区关系,传授良好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技能,帮助成年人解决工作生活的压力。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埃里克森提出了八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强调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发展任务。
本文将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婴儿期(0-1岁)在婴儿期,个体面临着建立信任和依赖的任务。
婴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快乐和满足的互动,建立起初级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对于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它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探索独立性。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理能力,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尊心非常关键。
3. 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个体面临着掌握基本技能和发展想象力的任务。
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会与同伴互动,并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游戏来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4. 小学期(6-12岁)在小学期,个体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努力成为社会一员。
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小组和社交圈中的地位,并通过学术和体育成就来塑造自我价值感。
5. 青春期(12-18岁)在青春期,个体经历着身份探索和独立性的挑战。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和目标,并尝试建立个人身份。
他们与父母和同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发展现象,这时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来做出决策。
6. 早期成年期(18-29岁)在早期成年期,个体面临着个人和职业生涯的建立任务。
他们开始寻找爱情伴侣、追求事业成功,并做出独立的决策。
这个阶段的发展对于个体的成年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7. 中年期(30-64岁)在中年期,个体面临着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任务。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遗产,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中年期的发展是一个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过程。
杰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杰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ckson)通过临床观察以及对大量病例的分析,提出了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他认为,发展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其特征。
如果要使随后的发展正常进行,这一发展任务就必须很好地完成。
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这一阶段的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表现为一个人对他周围的世界,特别是他的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可以通过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以关心和爱护婴儿的需要而培养出来。
当一个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时,儿童就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感;当父母的信念发生矛盾或父母在照料儿童的方式上不一致时,儿童就会出现恐惧和不安,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羞耻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让我来做”成了这一时期儿童的主流话题。
儿童渴望自主,渴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应允许儿童自由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对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示认可和赞扬,以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心。
相反,如果这个时期父母对儿童的行为干涉过多,甚至支配儿童的一切活动,儿童将对自己的行为或自身产生羞怯感,从而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
第三阶段:学前期(3~6、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日益增多的语言和运动能力使这一时期的儿童把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他们的家庭环境之外,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未来在工作、经济、生活上所能取得的成就,都与儿童在这一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成年早期人群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 孤独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对成年早期人群影响
01
人格发展
02
社会适应
成年早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亲 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的 人格特质,如信任、责任感、同理心 等。
亲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成年早期人群 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 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探索与尝试
通过社交互动、参与活动等方式,青少年尝试不同 的角色和身份,探索自我同一性。
整合与确认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后,青少年逐渐整合自 我认知,确认自我同一性。
角色混乱表现
角色定位模糊
青少年可能无法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 和身份,导致行为举止不符合社会期望。
价值观冲突
青少年在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 价值观的冲突,导致内心矛盾。
家庭关系
婚姻关系的确立使得成年早期人群开始组 建家庭,承担起家庭责任和角色,建立亲
密的家庭关系。
孤独感体验
孤独感的产生
在成年早期,人们可能会因为亲密关系的缺失或不稳定而感到孤独,尤其是在面对生活 压力和挑战时。
孤独感的影响
孤独感可能会导致成年早期人群出现情感上的困扰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影响 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未来发展
同一性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如职业选择、人生 规划等。
07
亲密与孤独阶段(成年早 期)
亲密关系建立
恋爱关系
成年早期是建立恋爱关系的重要时期,人 们开始寻找和建立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体
验爱情的情感和责任感。
婚姻关系
随着恋爱关系的深入发展,成年早期人群 开始考虑婚姻,通过婚姻建立更为稳定和 长期的亲密关系。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 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张杨杨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在不同的年龄段,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自我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核心。
自我意识是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第一阶段:基本信任与不信任。
当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孩子的哭声是他们表达的直接语言。
曾经在妈妈肚子里过着无忧舒适的生活:水,食物及时供给,温度保持恒定,任何外界的声音通过羊水得到缓冲,而降生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饥饿口渴,冷热拉尿等各种不舒适感,只能让他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给婴儿提供及时的关照,营造稳定的安全感。
尽管,稍晚才能满足婴儿饥饿的需要,也要通过安抚,交流,带给婴儿延迟满足的希望,当孩子耐心的等待后,应该夸赞孩子:你真棒,饿了不哭,还那么乖!其实,最原始的信任来自胎教,胎教通过父母的声音进行。
其中,父亲的声音是最佳的选择。
胎教时间,应该选择晚上睡觉前9-10点,胎教持续1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胎儿充足的睡眠。
因此,胎儿到婴儿的转型期,便形成了孩子规律性的条件反射和无意识联结!第二阶段:自主与害羞,怀疑。
1.5岁~3岁的孩子处于这个时期。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自主做事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克服动作上的困难,锻炼自己,培养意志。
而家长只是充当鼓励协助孩子的配角。
比如,我家孩子两周左右,看到大人们用筷子吃饭,非要拿筷子吃饭。
尽管他兼不起菜,你让他使用勺子,但他并不会听你劝说,坚持自己拿筷子吃饭!这时候,我会鼓励他,教他正确拿筷子的方法,他会克服手指的不灵活,而尝试很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地使用筷子吃饭,这时候,你要表扬并鼓励他说:你真棒,你自己会使用筷子吃饭啦!但如果孩子自主地去尝试危险的动作怎么办?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登高,喜欢探索,尽管在大街上也不会惧怕汽车,尽管是滚烫的热水也敢伸进双手,所以我们要抓住好的教育契机,让他意识到危险而去避免伤害。
比如,当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路上的一节树枝被碾碎,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假如是人,我们的骨头也会跟树枝一样折断吧!比如,热腾腾的饭菜被端到孩子面前时,他会迅速去触碰,我们可以把一个热但不至于被烫伤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感到烫到疼痛的感觉,他会记住这次教训,不会再摸烫的东西。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知识点考试中是一个重要考点,主要考察形式是单选题,同时也能做为简答等主观题考察。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各个阶段的心理冲突,并且理解这一阶段的特点。
埃里克森最初并不是一位心理学家,甚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
早年,他研究艺术并在欧洲各地游学。
之后他追随弗洛伊德的女儿学习精神分析,并提出不同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以解释青少年的需要,以及这些需要与青少年所处社会之间的联系。
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理论强调自我的出现、同一性的追寻、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在人的一生中文化所起的作用。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有8个发展阶段,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有8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的危机见上表。
虽然每个危机不会完全消失,但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的话,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充分地解决这个主要危机。
在艾里克森提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儿童需要通过与看护者之间的交往建立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
信任是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的自然附属品,因为父母为儿童提供了食物、温暖和由身体接触带来的安慰。
但是,如果儿童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经历不一致的回应,缺乏身体的接近和温暖的情感,以及看护者经常不出现,儿童就可能发展出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伴随着运动的发展和语言技能的出现,儿童探索和操作物体(有时是与人交往)的能力扩大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安全的自主感和成为有能力和有价值的人的感受。
相反,在第二个阶段中过分的约束和批评可能导致自我怀疑。
同时,要求过高(如过早或过严格的。
上厕所训练。
)可能阻碍儿童征服新任务的坚韧性。
在学前期结束前,养成了基本信任感的儿童能够主动产生智力或运动行为。
儿童首先培养对当前环境的信任,然后培养对自己的信任。
父母对儿童自己主动发起活动的反应方式要么促进了自主感和自信感,这是儿童下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要么导致儿童产生内疚感,使他们感到没有能力进入成人的世界。
人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
人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这些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的。
这八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
中文名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外文名Eight Stages of Development别称八阶段理论理论概述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一种结合(Erik.Erikson1970)。
它具有渐成说(epigenesis)的特征: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引自Evens,1967,P.294)。
每一个阶段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其最基本的概念都与这八个阶段密切相关。
人的发展经历了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
任务解决得当,就会获得相对完整的认同。
如果核心任务处理不成功或失败,就会出现个人认同不完整、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是两极。
比如婴儿期最好的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差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
核心任务的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就像荣格一样,埃里克森尝到一种实体,在这种实体中,论题与反论题并存。
成熟和满足是综合后的结果;停滞和适应不良会在解决冲突失败之后到来。
每一阶段的冲突都可以称为“危机(crisis)”。
事实上,在每个阶段,个体所经历的危机都需要在与该阶段相关的相反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拉伸。
成功解决一个阶段的危机,会让人们为下一阶段的认同问题做好准备。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指关于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的理论。
这些理论通过研究和观察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认知、情感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变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几种经典的儿童发展理论,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贡献。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一理论中,皮亚杰强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和学习,以及通过认知冲突和平衡不断促进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工具的应用,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社会技能。
在维果茨基看来,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艾略特的情感发展理论心理学家约翰·鲍德温·艾略特提出了情感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情感发展经历了依恋、涂鸦和领悟三个阶段。
在这一理论中,艾略特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儿童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建立的安全依恋对于儿童整体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生命中有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在这一理论中,埃里克森关注了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身份认同、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挑战,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定位。
总结以上列举的几种儿童发展理论,展示了不同心理学家对于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的独特见解和阐释。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和关爱儿童的成长。
在日常教育和育儿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为儿童提供更加恰当和有效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希望通过对儿童发展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每个人都能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起到更积极和有益的作用。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E.F.埃里克森构造了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性发展”模型。
埃里克森认为,在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于自我成长的需要,个体从环境中获得满足;另一方面个体又不得不受社会要求的限制,因而在社会适应上产生一定的困难,埃里克森将这种困难称为发展危机,发展危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各不相同。
他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个体在每个阶段的矛盾和危机若能获得积极解决,人格就会健全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否则就会人格不健全。
这一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以理解性的识记为主,主要考察的是每一阶段与所遇到的危机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于前五阶段属于接受教育阶段,且是考察的重点,因此本文只介绍前五阶段。
1.婴儿期婴儿期(0~2岁)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给予婴儿适当的、稳定的与不间断的关切、照顾、哺育和抚摸,婴儿就会对父母或照料者产生一种信任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而可信赖的,否则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信任对不信任的危机会影响婴儿及其以后的人格发展,因为婴儿对父母信任或不信任的态度会迁移到其他人。
2.儿童期儿童期(2~4岁)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耻与怀疑,体验意志的实现。
该阶段儿童开始具有基本的能力,如爬、走、推、拉及语言活动。
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独立探索愿望,儿童就会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主的个性;反之,父母溺爱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
3.学龄初期学龄初期(4~7岁)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如下是有关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爱利克·埃里克森(1902-1994)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1.埃里克森对心理发展的看法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受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特定的危机和特定的任务,即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
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化。
危机的成功解决(顺利度过危机)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和对环境的适应;而不成功的解决(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则会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对环境的适应。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信任对怀疑(0-1.5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2)自主对羞怯(1.5-3岁)。
这一阶段中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渴望自主,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像吃饭、穿衣、大小便)的责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获得一种独立的自我意识。
反之,就会使儿童对自己产生怀疑,形成自我羞愧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
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
埃里克森:自我认同与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自我认同与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作者:俞国良罗晓路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07期〔关键词〕埃里克森;自我认同;社会性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是著名的美国人格发展心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1902年出生于德国,祖籍丹麦,1939年加入美国籍。
他是个私生子,生父是丹麦人,继父是德国人。
与很多心理学家不同,埃里克森早年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
18 岁高中毕业后,他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游学欧洲“寻找自我”,曾先后两度进入艺术学校学习,但都没毕业就放弃了。
1927年,埃里克森应同学之邀到维也纳的一所小学担任美术教师,因此结识了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
在维也纳的六年,是他重要的人生转折期。
这期间埃里克森除了获得精神分析的训练,建立系统的弗洛伊德思想体系外,还谋到了一个心理分析师的职业,被吸纳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常规会员,从此迈入精神分析这扇玄妙而深奥的大门。
1933年至1950年是埃里克森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他逐渐形成了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936年至1939年,埃里克森在哈佛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系任研究员,并被录取为心理学哲学博士候选人,但几个月后他又放弃了。
1939年至1944 年,埃里克森参加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福利研究所有关“儿童指导”的纵向研究,这项研究涉及人生各发展阶段冲突的解决以及儿童游戏的性别差异等。
从1942年起,他一直担任该校的心理学教授。
整个50年代是埃里克森生命的第四个阶段。
1950年,埃里克森离开加州,同年出版著作《童年与社会》,该书论述了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1951年至1960年,他居住于马萨诸塞州的斯多克桥,在奥斯丁-里格斯中心(Austin Riggs Center)(情绪紊乱青少年治疗中心)任高级教员,并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讲授精神病学课程。
埃里克森心理学理论
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每个人从婴儿到童年,都会经历八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社会心理危机,这些经历会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每个人天生具有社会属性,并在社会生存中挑战一个又一个危机。
本质上是由于人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对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成功完成每个阶段的人可以获得健康的人格和基本的美德。
而美德是解决后续其它社会后续问题的关键力量。
如果未完成某一个社会阶段,会导致完成下一个社会阶段的能力不足,继而导致不健康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但是,这些问题在以后是可以解决的。
信任与不信任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18个月大。
在这个阶段,婴儿对所处的世界一直处于十分不确定的状态,非常希望照顾者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对婴儿的照顾是稳定的、一致的、可靠的、可预测的,婴儿就会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在孩子发展与别人的关系时陪伴其中。
即使受到了威胁,孩子仍然是有安全感的。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无法始终如一地被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猜疑和焦虑。
这时,孩子对周围世界和他自己的影响力没有信心、没有希望感。
第一阶段的成功与失败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希望感的美德,通过培养这种信任感,婴儿遇到危机的时候,会有希望感出现,婴儿会感到社会其他人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如果未能得到希望感的美德,则会导致恐惧感的发展。
婴儿会把这种基本的不信任感带到其他关系中,这可能会导致焦虑、高度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过度不信任。
埃里克森与后来的鲍尔比等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一个人早期的依恋质量贯穿人的一生,甚至对晚年与他人的关系都产生重要影响。
自主与羞耻/怀疑是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18个月到3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发展对身体技能的控制感和独立性。
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意志力的美德,如果一个孩子在越来越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能力就更有信心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