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工程地质勘探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勘察设计中的工程安全案例分析

勘察设计中的工程安全案例分析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01
02
03
技术失误
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 时,由于计算错误或对规 范理解不准确,导致设计 存在缺陷。
管理不善
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有 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 机制,导致安全事故的发 生。
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工程人员安全意识淡 薄,操作不规范,也是导 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安全事故的后果
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方向
标准化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的工程安全管理 体系,实现安全管理流程 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智能化安全管理
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安 全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 任感。
提高工程安全的政策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工程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
03
需要加强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部门的沟通协作,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类似工程安全案例的教训与改进措施
• 需要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类似工程安全案例的教训与改进措施
01
改进措施建议
02
加强勘察设计的审核和校对工作,确保设计图纸和文件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03
加强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案例二
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未充分考虑风载和地震作用,导致 建筑在强风和地震中出现严重损坏。教训:结构设计时应充 分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加强结构安全性能的评估和设计。
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案例三
某大型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 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教训: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 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关键词: 质量事故实例案例一:(勘察不准确)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

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

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

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

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

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

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1.4m~2m左右。

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案例二(工作人员勾结,桩未达持力层)某市一商品房开发商拟建10 栋商品房,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要求,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桩尖深入沙夹卵石层500以上,按地勘报告桩长应在9~10米以上。

厂工程地质勘探事故案例分析

厂工程地质勘探事故案例分析

某厂工程地质勘探事故案例分析车德庆 0601301.案例背景有一建于海海滨的工厂,由于规模较大,工艺较新,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较高;该厂由两套同样的装置组成,两个主厂房共用全套辅助设施,总平面而已比较紧凑,厨房之间的工艺关系比较密切;整个工厂设计成满堂片筏基础,用沉降缝区分开;厂房地下部分深过10m,地上部分高达60余米,所以对地基的要求极严,厂址选择条件甚为苛刻,分阶段进行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自然是极其慎重的;选定的厂址靠山临海,需推平山丘,筑堤填海,凿岩成基;基岩为粗粒花岗岩或角砾岩覆盖,下覆石灰变质岩白云岩、大理岩,岩层似较深厚纯一;但当第1号主厂房基础已经开始浇灌混凝土,并全面展开各工号施工时,发现第2号主厂房基坑内出现溶洞喀斯特;实际上,2号主厂房的整个基础基本上落在一个大破碎带上,该破碎带由5个小构造组成,大理岩与角砾岩互相渗透,杂乱交替,岩层倾角65度到80度,局部达90度,甚为陡峻;层理和节理均发充,碎裂程度极为严重,软弱裂隙为方解石所填充;似此情况,作为一般新建工程的地基,理应尽量回避;对于重大项目的要害工程部位,更宜慎重;只因问题发现太晚,总平面布局已经构成体系,工程进展已经到了易放难收的地步,再也没有移动或调整的余地,只能作为事故来处理;2.事故原因分析1)设计指导思想麻痹鉴于厂址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甚为理想,为非地震区,岩层厚,岩体稳定,工程地质图上很少见到不良地质现象,因而放松了厂址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应有的警惕性,满足于摸清覆盖层土质,了解基岩面埋置深度;事实上,滨海、沿湖或河谷地质,正是地质构造最发育的地段;地质人员有一条经验,叫做“逢沟必断”;山脉与海洋的形成,正是地壳在剧烈的造山运动中上升、下降的结果;而海岸线又正是这两个变区的接触地带,岂可掉以轻心在初勘阶段,由于覆盖层的掩蔽,可能难于察觉地质缺陷,但在场地平整过程中,甚至在基坑开凿以后,整个岩体已剥露无遗,全面展现了岩层走向错综、倾角陡峻、节理发育、碎裂严重的接触断裂带清晰轮廓,方解石充填的大裂隙和溶洞的存在是必然的了;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加强勘探,措施,则为时尚不晚,只须将总平面整体向北移动少许,就可避免主厂房跨越破碎带;但由于设计指导思想上的麻痹,放松了对勘探工作的指导和要求,以致坐失良机;2)总平面布局不合理将新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水库放在紧邻厂址的坎上,从工程地质观点看,也是一大忌讳;3)勘探工作失误抛开设计对勘探工作的指导和要求,单纯从常规的工程地质勘探角度考虑,经过前后三个阶段的工作,竟没有对揭露的地质现象加以注意,没有事先探明地下存在的异常构造情况,应该认为是勘探工作的失误;3.事故性质评述任何恶劣的工程地质条件均有可能为人们所征服;但要使处理措施安全可靠,同时比较经济合理,就必须对事故性质作正确评价,主动排除一切不得因素;这里最主要的因素是关于断裂破碎带的稳定问题;白云质石灰岩或大理岩岩体的稳定与岩溶现象有着密切关系;而岩溶现象的前提条件除了可溶性岩体的存在外,就是水、水的流速和水的温度,以及游离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断裂破碎带的存在给水的流动创造了条件;本工程破碎带与海岸线平行,倾角大,层理和节理面均较发育,走向则与海岸线垂直,再加上离厂址不远的山坡下新建有一大型生产和生活用水水库,水位高,水压大,为地下水的补给和渗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工程投产以后,还因高温生产用水的排放和渗漏而导致地温和水温上升,必然加剧岩溶现象,促进恶性循环,这是失稳的一个因素;另外,在大满园内对厂址进行了场地平整,削平了山丘,形成大面积卸荷,而水库内又大师蓄水,等于大面积加载,使区域内地应力失去了本来的平衡状态,也是活动的因素;况且即使在正常条件下,由于海浪和潮汐等动力作用成年累月的影响,海岸地层的上升、下降活动也是比较频繁的;以上不得因素,不能不一一予以考虑;4.事故处理措施设想要确保工程安全,必须排除一切不得因素;只简单地在二号主厂房基坑内进行局部浅层钻孔、灌浆处理,本人认为沿嫌不足;1)鉴于该工程整个筏板基础的覆盖面积大,地应力的扩散范围和影响深度也必然大,所以必须将详勘面积扩大,并增加钻孔深度;为了节约钻孔进尺量,当然也可畏以一些物探措施,以确切查明地基范围内的构造和溶洞,以及已为方解石充填的裂隙分布情况;须知对于岩层倾角大的断裂破碎带,岩溶洞穴很有可能发展到深部;只有确切查明了分布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充填补救措施,才是有效的;2)密切关注水库渗漏程度和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确切地掌握水库和坝址附近的地质构造;必要时,宜在坝前筑防渗帷幕;3)对生产用水系统,尤其是高温废水排放的沟渠、管道;应严格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确保不渗漏,不使区域内水温和地温上升;4)控制废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显然,采取以上措施要花很大代价;但与整个工程造价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

地质勘探事故分析与对策

地质勘探事故分析与对策

382018年•第4期地质勘探事故分析与对策◊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郭文光地质勘探工作因其具有高 度的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不确 定性,安全生产工作十分特殊。

我国地质勘探行业的蓬勃 发展,地质勘探项目施工安全 管理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的安 全问题并未从本质上完全解决,各种工程事故依旧频频发 生。

所以对地质勘探事故分析 及对策进行探讨,有助于促进 探矿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确保地质勘探行业的持续 健康发展。

1鱗4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地质勘探队伍属地化,地质勘探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体制和监管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

地质队伤亡人数和特大、重大事故呈上升势头,地质勘探行业錢生郎势严峻〇1地质勘探行业事故分析1.1 2007年地质勘探行业事故统计总体分析伤害类塑次数育分比交通运榆(车輛伤害)10650. 059往探作业(权械伤害)4420.95$相进作业(W顶,片帮>2110.00%地质工作(其他伤害)157.14*多种经营(各类伤害)2411.43*210100$表1地质勘探行业事故伤害类型和发生频次根据地质行业的事故频次分析,车辆伤害占据的比重达到50%,是事每®防的重点,其次是钻探作业中发生的事故。

1.2 2007年地质勘探行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伤害类型死亡严*度(人/次)百分比交通运榆(车柄伤害>1-5324.21K钻探作业(机械伤害) 1.0716. 93S掘进作企 <賣顶、片卑) 1.4923. SM地廣■工作(其他伤害) 1.1918. 83S多种姪营(各类伤害) 1.0416.46%•M- 6.32100*表2地质勘探行业事故戶重程度分析根据地质行业的事故严重程度分析,地质勘査行业交通运输事故,即车辆伤害和掘进作业导致的机械伤害,死亡人数最高,是企业抓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关建点。

2防止地质勘探事故的对策2.1出入机场的安全对策措施车辆驾驶员应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或非驾驶员驾驶机动车,应加强驾驶人员的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禁止违章作业;严格按规定对车辆进行检査、维修和保养管理D在进入施工场地必经路段,排査附近不稳固的滚石,在新开的上机合的路上,设置防护加固措施,防止雨水冲垮石头,防石头和填土滚动掉下,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docx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docx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根据事故原因综合论的思想,结合单位二十七年的发展历史,生产安全由事故风险导致为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社会安全基础比较薄弱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

对单位而言,具体表现为七个方面。

(1)国家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健全,《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把煤炭资源、气体矿产资源、水资源勘查排斥在外,安全许可仅限于金属非金属地质勘探,在能源矿产和水资源勘查招投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缺乏法律依据,造成人为的假借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行为;(2)安全监管体制不顺,责任不清,对地质勘探单位过去仅有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即地质勘探行业管理,施工所在地不负责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监管。

如今实行属地化监管后,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监管存在双重监管问题,即地质勘探单位机关驻地安全监管和施工所在地安全监管,存在都监管、都不监管,安全生产状况好与坏无人出示证明;(3)应急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基本规范》(AQ/T9006—2010)5.11.2条规定“企业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地勘探单位将本单位应急预案在当地安全主管部门备案后,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并没有与地勘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作协议,应急救援管理还流于形式;(4)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陈旧,缺乏地震勘探起爆方式和起爆前孔内填塞碎土,井口压沙袋的定性和定量规定,造成地震勘探爆破后井口飞溅物难以控制,施工现场险象环生,安全隐患比较大;(5)劳务外协方面缺乏法律保障,《企业外协用工的安全管理规定》仍未正式出台,单位外协用工缺乏法律依据;(6)社会上缺乏外协工安全培训考核机构,单位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又缺乏资质。

历年钻井工程事故分析(非常值得学习)

历年钻井工程事故分析(非常值得学习)

历年钻井工程事故分析参考一、概述众所周之,钻井难免会出现各种事故,其中深井钻井在这一问题上尤为突出。

近几年,玉门青西地区及周边区块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深井、重点风险探井数量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事故频发。

在过去的几年,吐哈钻井玉门分公司的事故时效一直较高,严重影响分公司的经济效益。

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直以来都作为分公司的重点工作来抓,2006年,在承钻青深1、窿12、长5等高难度深井的环境下,分公司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上狠下工夫,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推行标准化钻井;随着《深井钻井管理办法》、《钻井施工现场技术规定》、《深井钻具管理办法》在钻井施工中的有效运行,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事故时效还是比较高。

2006年,分公司各类钻井工程事故总共为17起,事故总时间为3993:35;其中大型事故为5起,事故时间为3140:05,占事故总时间的78.62%。

二、事故统计及对比从以上统计分析,总共有8口井发生事故17起,其中钻具事故6起,卡钻事故8起,钻头事故2起,测井事故1起,从总体上看,钻具事故和卡钻事故依然是玉门区块最为频发的。

三、典型事故分析今年发生的事故中,有5起较大的事故,分别是青深1井坍塌卡钻、青深1井钻具脱扣、窿12井断钻具、长5井两次卡钻事故。

下面将这几起事故逐一进行分析。

1、青深1井坍塌卡钻事故经过2006年1月16日“单3”扶正器通井钻具下至3676m遇阻,开泵循环下钻至3708m卸方钻杆后下钻,下至3736m再次遇阻,开泵循环下钻,17日循环下钻至4545m,遇阻,艰难地划过遇阻点,继续循环下钻至井深4564m泵压由21.4MPa升至24.5MPa,转盘扭矩由180增至250KN.m,停转盘后上提钻具遇阻,最大上提吨位2000KN提不出(悬重1850KN),钻具卡死。

钻具结构:311mm HJ617G+203mmDC*3根+307mmFZQ+203mmDC*3根+139.7mmDP。

矿山施工中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施工中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施工中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在矿山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事故时有发生。

以下将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矿山施工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以从中汲取教训,提高矿山施工的安全水平。

案例一:坍塌事故事故经过在某矿山的露天开采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边坡挖掘作业。

由于未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过度挖掘导致边坡失去稳定性。

在一次强降雨后,边坡突然发生坍塌,将正在下方作业的三名工人掩埋。

原因分析1、施工方案执行不到位:施工人员没有严格遵循经过审批的边坡挖掘设计方案,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过度挖掘,破坏了边坡的原有平衡。

2、地质勘察不充分:在施工前,对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勘察不够详细,没有准确评估潜在的地质风险。

3、缺乏有效的监测预警:没有建立完善的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未能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无法提前发出预警信号。

4、应急救援准备不足:当事故发生后,救援设备和人员不能迅速到位,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

教训与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规范作业。

2、加强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细致的地质勘察,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

3、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安装有效的边坡稳定性监测设备,设定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确保救援设备和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案例二:瓦斯爆炸事故事故经过在某地下矿山的掘进工作面,由于通风系统故障,瓦斯积聚达到了爆炸浓度。

当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引爆瓦斯时,造成了严重的爆炸事故,导致多人伤亡和设备损坏。

原因分析1、通风系统故障:通风设备老化、维护不当,导致通风量不足,无法及时排出瓦斯。

2、瓦斯检测不到位:瓦斯检测仪器不准确或检测人员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未能及时发现瓦斯积聚。

3、电气设备管理不善:电气设备存在失爆现象,产生的火花成为了引爆瓦斯的火源。

4、安全管理制度缺失:矿山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通风、瓦斯检测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工程施工事故案例总结

工程施工事故案例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工程施工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

本文通过对几起典型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一、事故案例分析1. 案例一:长沙湘江大道爆燃事故事故原因:焊缝开裂、巡线不到位、连日阴雨造成地势下沉、管顶回填土中有大麻石。

事故教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 案例二:汕尾市陆河县“10.8”较大建筑施工事故事故原因:违规使用外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撑体系、天面构架混凝土施工工序不当、斜向挂板混凝土未采取有效加固措施。

事故教训: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加强对危大工程的管理。

3. 案例三: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事故原因:施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人工开挖边坡基槽、无安全防护措施。

事故教训:加强地质勘察,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

4. 案例四:安徽省合肥市05.30”沟槽坍塌事故事故原因:沟槽开挖未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比例放坡、东侧边坡坍塌。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二、事故原因分析1.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忽视安全生产责任。

2. 施工人员安全技能不足,操作不规范。

3.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4. 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沟通不畅,相互推诿责任。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2.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3. 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确保施工安全。

4.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5. 加强与监理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共同确保施工安全。

总之,通过对工程施工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才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绵阳2井)重点探井事故分析

(绵阳2井)重点探井事故分析

绵阳2井溢流事件
2.井内回压凡尔失效,是溢流处置复杂化的关键原因。 因回压凡尔失效,钻具水眼泥浆喷势较大,抢接回压凡尔、方钻杆
均未成功,被迫关剪切、全封控制井口,失去正循环条件,致后续压井
处置难度增大。 经现场调查,事发钻具组合中安装了回压凡尔,为第2趟入井(取心
作业后新换),入井前检查工况正常(箭形阀按压后回弹),使用时间共
响1.1m3,实际上涨1.9m3。录井实时曲线显示井口有间断流,发出异常预报。 6:18-6:21卸开方钻杆后,钻杆内即有少量泥浆外溢,现场判断为堵漏重浆进入
环空产生压差(0.35MPa)所致,未引起重视。继续上提钻具至第2个单根出转盘
面,发现钻杆水眼返浆加大,明显异常,下放钻具至转盘。期间钻杆内溢出的泥浆 洒落到司钻操作室顶棚及前方视窗玻璃上,司钻视线严重受阻。期间池体积继续上 涨1.6m3。 6:21-6:32抢接回压凡尔:第1次抢接,对上了扣,但引扣过少(想利用液压大钳 快速紧扣),但在准备用液压大钳紧扣过程中回压凡尔被冲开。第2次抢接回压凡 尔,靠人力已无法对扣。抢接方钻杆:无法对上扣,即使对正也被冲开。方钻杆抢 接也失败。期间池体积继续上涨3.6m3,钻杆由冒浆转为严重涌浆。 由于井口见天然气,有起火危险,井队钻井工程师唐兵请示井队长郑广峰后实施 关井操作(关剪切,关全封),控制井口(6:32)。
绵阳2井溢流事件
五、教训及防范措施
3. 在处理井内复杂情况时,应注意浆柱压力的平衡,杜绝出现浆液倒灌
等情况,避免对溢流判断的干扰 教训:本井钻井钻具组合中带有螺杆,为避免出现堵漏作业时堵塞螺杆 的问题,井队将堵漏浆全部替出了钻具水眼,这是正常的堵漏作业程序。 卸开方钻杆涌浆,井队误认为是压差作用下的正常泥浆倒灌,而未能意识 到井内溢流,错失了先期处置的时机。 防患措施:强化技术管理及现场指导工作,进行堵漏等作业时,尽可能 采用相同密度的浆体,或替浆时达到内外平衡,避免出现内外压差。

某厂房车间地面沉陷事故的分析

某厂房车间地面沉陷事故的分析

某厂房车间地面沉陷事故的分析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该厂房为单层框架、轻钢厂房,采用柱下桩基础。

该厂房主要由后包区、酱装车间、内包材暂存间等组成。

2010年8月4日发现消防管道漏水,局部地面沉陷,混凝土面层与垫层及碎石层之间脱空。

为了进一步查明场地地质条件,进行了专门勘察。

2、现场勘察情况因本次勘察在已建的厂房内部,受场地条件限制,勘探孔主要布设在厂房北区。

共布置钻孔12个,孔深4.50~8.00米,深度以进入②层黄土状粉质粘土不少于0.50米为终孔标准。

外业钻探工作起止于2010年8月24日~8月25日,xy-1型钻机1部,采用液压回转钻进,单管合金钻具及螺旋钻具全断面取芯工艺,固定活塞式薄壁取土器重锤少击法取土,根据土层实际情况原位测试方法采用轻便触探试验。

探井采用人工挖掘及取样。

3、场地地层结构及其工程特征在场地勘探深度内未揭露地下水。

现将场地的地层结构及其工程特征说明如下:素填土(qml):黄褐~灰褐色,硬塑为主,主要成分为黄土状粉质粘土,局部夹有少量碎石、砖块,上部为0.3m混凝土层,其下为0.3~0.6m砾石垫层。

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层底深度1.60~4.40米,层底标高-4.40~-1.60米。

该层取原状土样16件(其中钻孔样5件,探井样11件),击实试验扰动土3组,轻便触探试验54次。

②黄土状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黄褐色,可塑~硬塑,局部坚硬,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见大孔结构,钙质条纹,局部含约φ2.0cm姜石。

本层未揭穿,最大揭露深度8.00米,层底标高-8.00米。

该层内取原状土样11件。

4、第①层素填土分析评价1)密实程度分析分别在探井t1~t3内取扰动土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其最大干密度分别为1.89g/cm3、1.87g/cm3、1.89g/cm3,平均最大干密度1.88g/cm3。

根据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对第①层素填土所取的各土样进行压实系数计算。

地质勘探单位事故致因分析大全

地质勘探单位事故致因分析大全

地质勘探单位事故致因分析大全第一篇:地质勘探单位事故致因分析大全地质勘探单位事故致因分析根据事故原因综合论的思想,结合单位二十七年的发展历史,生产安全由事故风险导致为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社会安全基础比较薄弱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

对单位而言,具体表现为七个方面。

(1)国家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健全,《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把煤炭资源、气体矿产资源、水资源勘查排斥在外,安全许可仅限于金属非金属地质勘探,在能源矿产和水资源勘查招投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缺乏法律依据,造成人为的假借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行为;(2)安全监管体制不顺,责任不清,对地质勘探单位过去仅有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即地质勘探行业管理,施工所在地不负责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监管。

如今实行属地化监管后,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监管存在双重监管问题,即地质勘探单位机关驻地安全监管和施工所在地安全监管,存在都监管、都不监管,安全生产状况好与坏无人出示证明;(3)应急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基本规范》(AQ/T9006—2010)5.11.2条规定“企业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地勘探单位将本单位应急预案在当地安全主管部门备案后,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并没有与地勘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作协议,应急救援管理还流于形式;(4)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陈旧,缺乏地震勘探起爆方式和起爆前孔内填塞碎土,井口压沙袋的定性和定量规定,造成地震勘探爆破后井口飞溅物难以控制,施工现场险象环生,安全隐患比较大;(5)劳务外协方面缺乏法律保障,《企业外协用工的安全管理规定》仍未正式出台,单位外协用工缺乏法律依据;(6)社会上缺乏外协工安全培训考核机构,单位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又缺乏资质。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作前制定可靠 的应 急措施 , 向安监部 门提出 申请, 经审查 批准后方 可作 业, 必要时 设专人监护。 ( 6 ) 安 全检 查的缺 陷。 安全 生产 检查是 消除不安 全 隐患 , 防止事 故 发生 , 改善劳动 条件 的重要 手段 。 但是 安全检 查制 度 目 前仍 有缺陷 , 目 前还没有~套系统 、 严密、 针对性 很 强的安全 检查方 法, 安 全检查 工作
发多发 的高峰期 , 安全 基础仍然 比较 薄弱 , 重特大事故 尚未得到 有效遏 ( 5 ) 特 种作业 实行安 全许可制 的缺 陷 。 易燃 易爆 场所、 进 入有毒 的 制, 具体表现 为五个方面。 容器、 场 所、 设 备工作 , 高处 作业、 坑探、 巷探、 槽探 、 矿 山井下 测量 作 ( 1 ) 国家 对地勘 单位的安 全生 产法律 法规 不健 全 , 安 全许可仅 限于 业、 有 限空 间作业地震 勘探的爆 破作业等危险 的场所作业 , 都 必须在 工
金属非 金属地质勘探 , 在矿产勘查招投标 、 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方面缺乏 法律依据 , 造成人为的假借安 全生产许可证违规行为。 ( 2 ) 安全监 管体制不顺 , 责任不 清。 如今 实行属 地化监 管后 , 地勘单 位安 全监管 存在双 重监 管问题 , 即地勘单位 机关驻 地安全 监管和 施工 所在 地安全 监管, 存 在都监 管、 都不监 管, 安 全生 产状况 好与坏无人 出
2 、 极螭 天 气和 自然 灾害事 故频 发 资格 审查、 选择 、 服 务前准备、 作业过 程、 提 供 的产品、 技术服 务、 表现 近 几年我 国极 端天 气和 自 然 灾害事 故频 发,  ̄ n 2 o o 8 年 初南方冰雨 评估、 续用等进行管 理。 ( 3 ) 对进入 同一作业 区的单位 , 没有建立 统一的 安全 管理制 度和统 雪灾 , 5 月份汶 川特 大地震 , 2 0 0 9 年l 1 月中旬山西省 普降暴 雪, 2 0 1 0 年甘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2004年9月17日22时59分左右,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第二钻井公司50648钻井队在进行下套管作业中,发生一起物体打击事故,造成1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2004年钻井工程公司通过议标的方式获取某油田公司官69-46井的施工权,官69-46井位于河北省沧县王官屯乡何官屯村东。

承钻该井的50648队于7月22日搬迁,7月28日开钻。

该井于9月10日完钻,完钻井深3368米,2004年9月17日10时30分起钻完,之后作下套管准备工作,至13时15分开始下油层套管(?139.7mm)作业。

下套管前由对队长谢某主持召开了特殊作业安全会,并对班组人员进行了分工,即当班人员分成两组,由司钻孙某和副司钻李某各带一组,大班、队部人员插入到两个小组当中,轮流下套管。

司钻一组由孙某操作刹把,副司钻一组由副队长董某操作刹把。

当副司钻一组下套管作业进行到22时35分左右时,开始向套管内灌泥浆(套管下深1859.04m,入井套管189根)。

这时,副队长葛某、技术员刘某、司钻孙某、大班司钻赵某等6人上钻台接替副司钻一组人员。

副司钻李某走到钻台前端左侧小绞车处与操作小绞车的钻台大班赵某闲聊了几句,便走下钻台。

此时,已灌满泥浆,时间在22时50分左右,钻台人员继续下套管作业,由司钻孙某操作刹把,技术员刘某和井架工张某负责井口操作,副队长葛某和钻工康某负责卸护丝和小鼠洞操作。

在游车将第190根套管提出小鼠洞后,赵某操作小绞车将第191根套管放入小鼠洞内。

此时因游车摆动较大,井口操作人员感觉第190根套管越来越倾斜,这时就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吊卡开了”,葛某急忙抬头看,发现第190根套管向钻台坡道口方向倒下,随即喊了一声“快跑”,井口操作人员马上向钻台两侧躲开。

第190根套管在倾倒的过程中,先砸在左侧钻台盒的钻杆立柱上,又砸在坡道左边防护链桩的左侧,在侧向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套管改变了下落方向,以左侧防护链桩和钻台护栏端面为支点,迅速滑向钻台左侧的梯子,在向前滑落的过程中,套管的前端冲击到梯子的外侧挡板,在梯子挡板的作用下,套管又改变方向,顺着钻台梯子向下滑落,直至套管的母扣戳在地面。

东荣一矿突水事故分析报告

东荣一矿突水事故分析报告

东荣一矿突水事故分析报告我矿在接到公司地质测量部《关于东荣一矿突水事故分析结果上报的通知》,立即针对东荣一矿这次突水事故进行分析,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做好预防措施,并收集整理历年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东荣一矿突水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一、事故分析:1、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不到位对水害预测预防工作准备不充足该区域主要充水因素为岩系裂隙含水,以构造裂隙方式沟通含水带,表现为构造裂隙处出水。

回采工作面受构造应力作用,断层及裂隙较发育,涌水通道较畅通。

没有考虑到回采工作面老顶初次垮落压力较大,工作面支架没有达到有效支撑力,使工作在上部顶板弯曲下沉,为积水造成条件。

2、排水系统不完善(1)排水能力不足工作面顶板砂岩以及断层破碎带具备赋水条件。

尤其是裂隙导通及初次放顶时涌水量可能会加大。

根据以上情况,采面初次放顶时粗砂岩水会突然增大,工作面排水设备没有按最大涌水量配备,排水系统可靠性系数不高,对涌水突然增大,涌水裹带煤粉,影响水泵效率,考虑不充分。

(2)缺乏备用排水设备该区域赋水条件丰富,涌水通道畅通,涌水量较大,工作面并没有备用排水设备,如排水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排水,造成涌水上涨情况,为后期排水工作造成不便。

(3)系统不完善、盲目施工泄水巷施工滞后,回采工作面没有达到有效合理的排水系统。

在排水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开采。

3、施工考虑不充分回采过程中,为了方便工作面安装支架,临时调尾,老顶初次来压时,工作面头、尾推进距离基本一致,造成压力集中,导致断顶,使上部岩层顶板弯曲下沉,为积水造成条件直接导通下部工作面,形成漏斗形式造成突水事故。

二、预防措施:(1)做好预投产工作面的预测预报工作,采取所有可以使用的手段进行探测,如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查清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该区域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为采掘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

(2)采掘工作面在开工前,必须完善排水系统和排水设施,排水系统必须满足预测的最大涌水量并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否则该工作面不准投入生产,地测部门不在投产验收单上签字,并下发水害通知单,当排水系统及排水设施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生产。

钻探工程施工事故

钻探工程施工事故

钻探工程施工事故一、事故案例某地区一家煤矿企业在进行煤层气勘探工程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钻探事故。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工程部门正在进行第五口探井的钻探作业,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钻杆经常遭遇硬石层,导致钻具受损严重。

在钻进深度达到2000米时,一根钻柱突然断裂,导致井下作业人员被困在井下15小时,等待救援。

经过救援人员的艰苦努力,最终成功将被困人员全部救出。

但此次事故造成了2名工人死亡、3名工人受伤,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安全生产秩序。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钻井作业需要使用大量的钻具设备,而且这些设备长时间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容易出现老化和损坏。

2. 隐患排查不彻底:在钻探工程施工前,应该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但在该事故中,可能由于工程部门的疏忽大意,导致未能发现设备磨损严重的隐患。

3. 作业人员操作不当:钻探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作业人员,但在该事故中,一些作业人员可能不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经验,导致操作不当,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4. 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个完善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对于防范事故至关重要,但在该事故中,可能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督不力等问题。

三、事故后果1. 人员伤亡:此次事故造成了2名工人死亡、3名工人受伤,不仅给事故中受伤工人家庭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痛,还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法律责任和经济索赔。

2. 经济损失:事故导致了钻具设备的大面积损坏,需要进行昂贵的维修和更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事故还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导致了更大范围的经济损失。

3. 影响声誉:此次事故不仅对煤矿企业自身造成了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整个煤矿行业的声誉,导致其他相关企业的信誉受损。

四、应对措施1. 设备维护: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事故。

2. 人员培训: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设备,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示范文本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示范文本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根据事故原因综合论的思想,结合单位二十七年的发展历史,生产安全由事故风险导致为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社会安全基础比较薄弱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

对单位而言,具体表现为七个方面。

(1)国家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健全,《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把煤炭资源、气体矿产资源、水资源勘查排斥在外,安全许可仅限于金属非金属地质勘探,在能源矿产和水资源勘查招投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缺乏法律依据,造成人为的假借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行为;(2)安全监管体制不顺,责任不清,对地质勘探单位过去仅有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即地质勘探行业管理,施工所在地不负责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监管。

如今实行属地化监管后,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监管存在双重监管问题,即地质勘探单位机关驻地安全监管和施工所在地安全监管,存在都监管、都不监管,安全生产状况好与坏无人出示证明;(3)应急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基本规范》(AQ/T9006—2010)5.11.2条规定“企业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地勘探单位将本单位应急预案在当地安全主管部门备案后,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并没有与地勘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作协议,应急救援管理还流于形式;(4)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陈旧,缺乏地震勘探起爆方式和起爆前孔内填塞碎土,井口压沙袋的定性和定量规定,造成地震勘探爆破后井口飞溅物难以控制,施工现场险象环生,安全隐患比较大;(5)劳务外协方面缺乏法律保障,《企业外协用工的安全管理规定》仍未正式出台,单位外协用工缺乏法律依据;(6)社会上缺乏外协工安全培训考核机构,单位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又缺乏资质。

工程施工真实案例分析(3篇)

工程施工真实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住宅小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该项目于2015年6月开工,2017年10月竣工。

在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重大事故,导致项目延期交付,经济损失严重。

二、事故经过1. 地基处理:该项目采用桩基础,设计桩径为600mm,桩长15m。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但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桩基出现倾斜、断裂等现象。

2.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发现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质勘察不准确:在施工前,地质勘察单位未能准确判断场地地质情况,导致桩基设计不合理。

(2)施工管理不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桩基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桩基倾斜、断裂等问题。

(3)材料质量不合格:部分桩基材料质量不合格,如钢筋、混凝土等,导致桩基强度不足。

3. 事故处理及损失: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以下措施:(1)重新进行地质勘察,调整桩基设计。

(2)对已施工的桩基进行加固处理。

(3)更换不合格材料,确保桩基质量。

由于事故处理需要一定时间,导致项目延期交付。

同时,事故处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等相关方承担了经济损失,包括加固处理费用、工期延误损失等。

三、案例分析1. 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本案例中,地质勘察不准确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是基础工作,必须确保其准确性,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 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3. 材料质量的重要性: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合格的材料,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四、结论本案例揭示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勘察、施工管理、材料质量等因素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各方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确保工程质量,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厂工程地质勘探事故案例分析
车德庆 060130
1.案例背景
有一建于海海滨的工厂,由于规模较大,工艺较新,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较高。

该厂由两套同样的装置组成,两个主厂房共用全套辅助设施,总平面而已比较紧凑,厨房之间的工艺关系比较密切。

整个工厂设计成满堂片筏基础,用沉降缝区分开。

厂房地下部分深过10m,地上部分高达60余米,所以对地基的要求极严,厂址选择条件甚为苛
刻,分阶段进行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自然是极其慎重的。

选定的厂址靠山临海,需推平山丘,筑堤填海,凿岩成基。

基岩为粗粒花岗岩(或角砾岩)覆盖,下覆石灰变质岩(白云岩、大理岩),岩层似较深厚纯一。

但当第1号主厂房基础已经开始浇灌混凝土,并全面展开各工号施工时,发现第2号主厂房基坑内出现溶洞(喀斯特)。

实际上,2号主厂房的整个基础基本上落在一个大破碎带上,该破碎带由5个小构造组成,大理岩与角砾岩互相渗透,杂乱交替,岩层倾角65度到80度,局部达90度,甚为陡峻。

层理和节理均发充,碎裂程度极为严重,软弱裂隙为方解石所填充。

似此情况,作为一般新建工程的地基,理应尽量回避。

对于重大项目的要害工程部位,更宜慎重。

只因问题发现太晚,总平面布局已经构成体系,工程进展已经到了易放难收的地步,再也没有移动或调整的余地,只能作为事故来处理。

2.事故原因分析
1)设计指导思想麻痹
鉴于厂址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甚为理想,为非地震区,岩层厚,岩体稳定,工程地质图上很少见到不良地质现象,因而放松了厂址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应有的
警惕性,满足于摸清覆盖层土质,了解基岩面埋置深度。

事实上,滨海、沿湖或河
谷地质,正是地质构造最发育的地段。

地质人员有一条经验,叫做“逢沟必断”。

山脉与海洋的形成,正是地壳在剧烈的造山运动中上升、下降的结果。

而海岸线又正
是这两个变区的接触地带,岂可掉以轻心!在初勘阶段,由于覆盖层的掩蔽,可能
难于察觉地质缺陷,但在场地平整过程中,甚至在基坑开凿以后,整个岩体已剥露
无遗,全面展现了岩层走向错综、倾角陡峻、节理发育、碎裂严重的接触断裂带清
晰轮廓,方解石充填的大裂隙和溶洞的存在是必然的了。

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加强勘
探,措施,则为时尚不晚,只须将总平面整体向北移动少许,就可避免主厂房跨越
破碎带。

但由于设计指导思想上的麻痹,放松了对勘探工作的指导和要求,以致坐
失良机。

2)总平面布局不合理
将新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水库放在紧邻厂址的坎上,从工程地质观点看,也是一大忌讳。

3)勘探工作失误
抛开设计对勘探工作的指导和要求,单纯从常规的工程地质勘探角度考虑,经过前后三个阶段的工作,竟没有对揭露的地质现象加以注意,没有事先探明地下存
在的异常构造情况,应该认为是勘探工作的失误。

3.事故性质评述
任何恶劣的工程地质条件均有可能为人们所征服。

但要使处理措施安全可靠,同时比较经济合理,就必须对事故性质作正确评价,主动排除一切不得因素。

这里最主要的
因素是关于断裂破碎带的稳定问题。

白云质石灰岩或大理岩岩体的稳定与岩溶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而岩溶现象的前提条件除了可溶性岩体的存在外,就是水、水的流速和水的
温度,以及游离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断裂破碎带的存在给水的流动创造了条件。

本工
程破碎带与海岸线平行,倾角大,层理和节理面均较发育,走向则与海岸线垂直,再加
上离厂址不远的山坡下新建有一大型生产和生活用水水库,水位高,水压大,为地下水
的补给和渗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工程投产以后,还因高温生产用水的排放和渗漏而导致
地温和水温上升,必然加剧岩溶现象,促进恶性循环,这是失稳的一个因素。

另外,在
大满园内对厂址进行了场地平整,削平了山丘,形成大面积卸荷,而水库内又大师蓄水,等于大面积加载,使区域内地应力失去了本来的平衡状态,也是活动的因素。

况且即使
在正常条件下,由于海浪和潮汐等动力作用成年累月的影响,海岸地层的上升、下降活
动也是比较频繁的。

以上不得因素,不能不一一予以考虑。

4.事故处理措施设想
要确保工程安全,必须排除一切不得因素。

只简单地在二号主厂房基坑内进行局部浅层钻孔、灌浆处理,本人认为沿嫌不足。

1)鉴于该工程整个筏板基础的覆盖面积大,地应力的扩散范围和影响深度也必然大,所以必须将详勘面积扩大,并增加钻孔深度。

为了节约钻孔进尺量,当然也可畏以
一些物探措施,以确切查明地基范围内的构造和溶洞,以及已为方解石充填的裂隙
分布情况。

须知对于岩层倾角大的断裂破碎带,岩溶洞穴很有可能发展到深部。


有确切查明了分布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充填补救措施,才是有效的。

2)密切关注水库渗漏程度和地下水位变化规律。

确切地掌握水库和坝址附近的地质构造。

必要时,宜在坝前筑防渗帷幕。

3)对生产用水系统,尤其是高温废水排放的沟渠、管道;应严格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确保不渗漏,不使区域内水温和地温上升。

4)控制废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

显然,采取以上措施要花很大代价。

但与整个工程造价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