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鉴赏

合集下载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

二、思乡怀人的情感与哪些 常见意象和特殊节日相关?
常见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羁旅乡愁。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等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
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等
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 凄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 吟》 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相思知情无法传 递的无奈。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陆游的《诉 衷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 中庸的《征人怨》。
三、羁旅思乡诗 常用手法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虚实相生 细节描写 对比 衬托 以景结 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 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 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 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 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 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 情。 细节描写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
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 俗)(意思答对即可)
想象
虚实相生
真题探法
(12江苏高考)
真题探法
(12年江苏卷) 温庭筠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

三、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一是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是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三是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四是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 十大题材之羁旅思乡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 十大题材之羁旅思乡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经典诗词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 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 客行 故乡。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望月 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美文共赏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 远
诗人“共”望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张此九时龄。而 而 怨而“夜无起长”益难相眠 “思而 灭,烛“相披怨思衣”, ”
思想情感
之羁旅思乡
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常见题材:
1、咏史怀古诗 2、羁旅思乡诗 3、军旅边塞诗 4、山水田园诗 5、咏物抒怀诗 6、赠友送别诗 7、爱情闺怨诗
“古人之言,包含无尽, 随其性情深浅高下,各有 心会。”
------沈德潜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2、通过学习各类题材诗歌的相关 知识,归纳各类题材诗歌的情感 。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原创版】目录1.羁旅思乡诗的定义2.羁旅思乡诗的主题3.羁旅思乡诗的表现手法4.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5.羁旅思乡诗的价值与影响正文一、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羁旅思乡诗,是指诗人在离乡背井的漂泊生活中,以诗歌形式表达对故乡、亲人和往事的思念之情的诗歌。

这类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诗人们抒发乡愁情感的重要载体。

二、羁旅思乡诗的主题羁旅思乡诗的主题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对故乡的思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故乡的美景,以此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对亲人的牵挂:诗人通过描述与亲人的离别场景,表达对亲人的担忧与思念。

3.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顾往事,以美好的回忆表达对过去的留恋。

4.对归乡的渴望:诗人在漂泊生活中,对归乡的期盼与渴望成为诗歌的主线。

三、羁旅思乡诗的表现手法羁旅思乡诗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诗人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2.拟人化:将自然景物或抽象情感赋予生命,使之更具表现力。

3.比喻与象征: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意境更加深邃。

4.对仗与排比:通过对仗和排比手法,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语言韵味。

四、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羁旅思乡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早在《诗经》时期就有表现乡愁情感的诗歌。

之后,羁旅思乡诗在唐宋诗词中达到巅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诞生于此。

明清时期,羁旅思乡诗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诗人们传颂不衰的主题。

五、羁旅思乡诗的价值与影响羁旅思乡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民间风俗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资料。

此外,羁旅思乡诗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含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 羁旅思乡诗羁旅就是漂泊之意。

在诗歌中,用羁旅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主观不回家,而是客观没条件回家。

古代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回家的,无论得意,或者失意,也无论做官,或者经商,都会久居在外,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到家乡及其亲人的。

所以,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

一、诗歌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征人怨》。

二、表达方式对于羁旅诗词,在鉴赏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1、情景结合诗人或者主人公在外时间长了,往往会触景生情,产生对家乡和情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鉴赏这类诗歌,表现抓住情与景的结合。

这类诗歌,诗人虽写了“眼中景”,却抒发的是“心中情”比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鉴赏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鉴赏

教材中的羁旅思乡诗
初中:《次北固山下》(王湾)、《夜雨寄北》(李商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行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望》杜甫……
高中: 《登高》(杜甫)《声声慢》(李清照)
一、立足课内,温故知新
答案:①情感表达生动具体:诗人通过“云烟”聚集来写羁旅之愁, 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②情感表达含蓄悠远,耐人寻味:诗人通过“猿 声”来写羁旅之愁,猿声凄切悲凉,且“几处”,以景结情,使愁情延 绵不绝,含蓄悠远。③情感表达直接明白:尾联前句直抒胸臆,直接点 明“羁愁”,表达直接清晰。
四、课堂小结
“人言落日即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对故土家园的思 念,对亲情的期盼,对团聚的渴望,是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主 题,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密码。
登高 唐·杜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千百年来,那些羁旅愁情的绝唱,是游子们漂泊路上内心 的酸楚苦涩,也是对故乡充满诗意和温情的怀念。
五、课后作业
1.熟记“羁旅思乡诗”的各类特征。 2.完成《导于练》的相关练习。
谢谢欣赏
明月
通过中秋赏月的描写,
借景抒情
表达作者思念亲人, 也抒发了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
托的美好祝愿。
《渔范家仲傲淹·秋思》浊燕酒然一未杯勒家归万无里计,。雁长城、烟、边、浊声落酒、日、号、 家角孤、、借用景典抒情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羁旅思乡诗1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羁旅思乡诗1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两诗都选择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分)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2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2分)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特性,显
(杜甫《天末怀李白》“只有年年鸿雁飞”
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 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 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 《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 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 意义上的鸟了。
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三、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

古诗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

古诗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的下片又抒写了什么? 设想(对想)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本为虚写,但 “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更见怀念 之深。而后再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 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自己“倚阑”远望之时 的愁苦。曲折委婉表现了登楼凭栏,两地相思之苦。
(三)手法技巧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抒情,以景 结情; ②虚实相生(想象、对想、因梦寄情)、 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 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张籍《秋思》), 衬托 (反衬:以 乐景衬哀情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杜甫《绝 句》),渲染烘托; ③对比等等。
(四)思想情感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羁旅漂泊的苦楚,抒发 漂泊无定的孤苦凄凉,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思 乡怀亲之情,如孟郊《游子吟》。 ③抒写独居他乡、年华易逝的苦闷,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乡怀亲之情,如柳中庸《征 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 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月江落南乌,船深啼夜。半秋、钟,霜声客天到船寒客夜夜泊、、 江枫渔火、孤舟客子, 景情声色兼容。羁旅之 思,家国之忧,身处乱 世尚无归宿(仕途)的 身世之悲。
仕途无望 晚年漂泊 战乱频频 身世之悲 家国之愁

2羁旅思乡诗

2羁旅思乡诗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材」(2)羁旅思乡诗【必备知识】羁旅思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典例精析】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学常识]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玄宗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马怀素请校正群籍,王湾参与集部的编撰工作。

书成后因功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

诗作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答案] “阔”表现出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 (示例一)“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简要分析“正”“悬”两字的妙处。

[答案]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摘要:
1.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主题
2.羁旅思乡诗的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
3.羁旅思乡诗的历史演变与代表作品
4.羁旅思乡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正文:
一、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主题
羁旅思乡诗,顾名思义,是指诗人在离乡背井的羁旅生活中所创作的诗歌。

这类诗歌的主题多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怀念等方面展开,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和感情色彩。

二、羁旅思乡诗的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
羁旅思乡诗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时,诗人们通常运用细腻的描绘、真挚的情感以及丰富的修辞手法来传达内心的感慨。

例如,通过对比异乡与故乡的景象,抒发对家乡的眷恋;运用拟人手法,将故乡的事物赋予生命力,从而更加凸显对家乡的依恋。

三、羁旅思乡诗的历史演变与代表作品
羁旅思乡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时期,就已经有了对故乡思念的诗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羁旅思乡诗在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佳作传世。

其中,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

四、羁旅思乡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羁旅思乡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别,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

首先,它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上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羁旅思乡诗往往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回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最后,羁旅思乡诗对于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都受到了这类诗歌的启发和借鉴。

羁旅思乡诗赏析

羁旅思乡诗赏析

羁旅诗常见的抒情方法 1、衬托: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 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 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 哀,更见其哀。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及景物特点: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 李煜《虞美人》)
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 李益《从军北征》)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杜鹃——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宋 贺铸《忆秦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 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 东风唤不回。
宋 王令《送春》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宋 李清照 《声声慢》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 《人日思归》
4、久居边关,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前两句从时间上强调征战不休。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后 两句从环境上描写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表明了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从时空两方面着笔,抒发了对 战争的厌倦之情。
4、侧面烘托: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月夜 杜甫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羁旅思乡诗是一种古代诗歌体裁,主要描写行走在异乡他乡的人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这种诗歌常常流露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对异地的困苦、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羁旅思乡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真挚:羁旅思乡诗反映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情感,诗人深深思念故乡,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们经常从外在环境和内心感受两方面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土的情感。

2.景物描写:羁旅思乡诗通过描写外界的景物,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怀念。

诗人常常以家乡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农田村庄等作为描写的主体,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这些景物也常常带给诗人对比鲜明、感受深刻的体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离愁别绪:羁旅思乡诗中常常流露出作者在异乡身处陌生环境、离亲别友的困苦境遇。

诗人对于长期的离乡之苦、离别亲朋好友之伤感常常用一种激烈的离愁别绪来表达。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唤起读者对离别的共鸣,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返乡盼望:羁旅思乡诗中常常描写了诗人对返乡的盼望。

这种盼望既表现在情感层面上,也表现在对家乡的乡土风土人情的思念上。

通过对返乡的盼望的描写,诗人向读者传递出了对故乡的特殊感情,以及返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得到安慰和归属感的期望。

5.语言优美:羁旅思乡诗的语言多以古朴优美为主,具有浓郁的文学气息。

这种语言带有古人的倾诉之情,洋溢出了深深的哀愁与惋惜之意。

同时,这种古朴的语言也增强了诗歌表现力和感染力。

6.音韵优美:羁旅思乡诗常常注重音韵的协调和押韵的运用,使诗句的音乐感更加明显。

通过押韵的运用和音韵的协调,诗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羁旅思乡诗是一种真挚而深沉的表示离乡之痛苦和思乡之情的诗歌。

通过对外在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他们对故乡的深深思恋之情,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诗篇。

【羁旅思乡诗及赏析】“羁旅诗”阅读赏析指导

【羁旅思乡诗及赏析】“羁旅诗”阅读赏析指导

【羁旅思乡诗及赏析】“羁旅诗”阅读赏析指导“羁旅诗”阅读赏析指导羁旅诗(沉郁悲凉)有些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先要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以及当时的境况。

意旨(有时一首诗歌会包含好几种意旨):①孤寂忧愁之感②思乡念友之情③人生坎坷、大志难酬之慨④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美人迟暮之伤感(注:美人迟暮——年老没有得到皇上赏识,怀才不遇)常用手法:①借景抒情②对比衬托③以乐景写哀情等常见意象: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赏析示例: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绝句,通过写景抒发羁旅愁思。

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烟气笼罩,景色朦胧,于是触景生情,旧愁未消,又添新愁。

首句点明地点,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笼罩的小洲上,这句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好了铺垫。

其中“烟”字用得好,写出了落日黄昏,江面上水烟迷蒙的特有景色。

第二句点明了时间和作者的思绪。

显然,“日暮”是“愁”的原因,“夕阳西下”最容易勾起旅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新”字也用得好,新愁背后不知有多少旧绪尚难排解。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是写远望的情景,描写十分逼真。

试想,日暮时刻苍苍茫茫,原野平旷,远处的天空自然显得比树木还要低。

这里既体现了诗人视野开阔,也再现了原野的无际。

“低”与“旷”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衬的,形成因“野旷”而“天低”的特有景色。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是写眼前的水景,因江水清澈,才见江中的月影,波光闪动,坐在船上低头望月,觉得月亮和人靠得那么近,显得那么亲密,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解脱。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寥落,孤寂之感。

《宿建德江》一诗既体现了他羁旅中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也是他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复杂心绪的反映。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

• 13.答案示例: • 我赞同梅尧臣的评价(点明观点)。[角度一]“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 者旅外早行,所见之景很多,所以难写[一层];作者选取 代表典型景物的五个名词性短语,不着一个动词,却简洁 而又合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二 层]。[角度二]这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表面上写 旅途景色,实际上既含有“早行”的条件,又含有旅途的 艰辛和羁旅的愁思[一层],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桥 上的“人迹”,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惊 佩,似乎在懊恼,但都表达出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二层], 寥寥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总结] • [10分,表明观点,1分;分角度分析,6分,两个角度各3 分;语言表述,3分;结构层次,1分。]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 •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 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 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 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 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 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杜陵:作者的故乡。
12.(7分)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 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 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 鸣。 •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 “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 耀眼。 •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 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 现。 (2)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其妙处。 13.宋代诗人梅尧臣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诗 句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10分)

中考羁旅思乡诗-鉴赏

中考羁旅思乡诗-鉴赏

• 14.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李白的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 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李煜的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 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王建的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 的范围。 • [解析] 赏析诗词语言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方面入手。①拟 人,把“月”人格化了,把明月当做知心人。②比喻,用“钩”比喻 月之形。③“月明人尽望”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仅诗人本人,而且 其他的人也在望月。本题考查赏析诗词语言的能力。
• 1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 出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柳树 • 丁香 • 芭蕉
•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 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 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 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 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 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 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 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 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 现手法: •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 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 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 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 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 字词方面 •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 ”“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 ”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 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 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 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 钥匙。 •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 、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 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 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 佳节倍思亲”哪!
产生背景
•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
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 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 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 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
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
常见意象
•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
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 情。 •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 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 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 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 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 空山。”
•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 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 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 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 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 《寒塘》; • 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 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 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
•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 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 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 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 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
鉴赏方法
• • • •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 • • •
• 商山早行 •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羁 旅 思 乡 诗 鉴 赏
教学目标:
•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 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 具体表现形式。 •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 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 所叹。 •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 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 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 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 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 ,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 役之苦、宦游之艰。
•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
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情感方面
•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 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 》等。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 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 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 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 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 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 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 ,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 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 之情的。
•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 乡。 •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 、柳。 •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 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妙喻传情:乡愁。 •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