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产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国防科研生产业务安全保密风险及防控措施
国防科研生产业务安全保密风险及防控措施
国防科研和生产业务的安全保密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情报窃取和泄漏:包括间谍、黑客等非法获取机密信息的行为,以及内部人员泄露机密信息的行为。
2. 设备与技术被盗窃或失窃:包括关键技术被复制、窃取或盗卖;设备或产品被盗窃或失窃等情况。
3. 人员安全问题:包括内部人员受贿或故意损坏设备等行为,以及对军事设施和人员进行威胁和恐吓的行为。
4. 对创新的限制:包括国家政策和法规的限制,以及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
为了防止以上安全保密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物理安全:加密数据,设置门禁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和报警设备等物理防范措施来确保敏感信息、设备和技术的安全。
2. 加强网络安全:采用专业的安全防护软件和设备,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措施,以及加强员工网络安全意识。
3. 加强人员管理:对人员进行安全背景调查,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机密信息不被泄露。
4. 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利益。
5. 加强合作伙伴安全管理:对参与国防科研和生产的合作伙伴进行安全背景调查,进行有效的安全合作和管理。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整改分析范文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整改分析范文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和完善。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目前我国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涉密人员的划分不够明确。
涉密人员的划分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以免出现人员划分混乱或者划分错误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涉密人员管理标准,并建立相应的审核机构,确保标准的正确执行。
第二个问题是对涉密人员的管理措施不够严格。
当前,对涉密人员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履行保密义务、接受保密培训、实施保密审查等,但这些措施的执行力度还不够。
一方面,有些涉密人员没有充分履行保密义务,泄露国家机密,给国家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一些涉密人员没有接受到充分的保密培训,对保密意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涉密人员的行为符合保密要求。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涉密人员的离岗管理。
离岗管理是涉密人员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密人员在离岗休假或者调动工作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保密措施。
然而,目前我国的涉密人员离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离岗期间保密措施不到位、对离岗人员的监督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增加国家机密泄露的风险,给国家的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离岗管理,制定详细的离岗管理规定,确保涉密人员在离岗期间也能够履行保密义务。
此外,涉密人员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信息化程度不高、内部审查机制不完善等。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在涉密人员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的涉密人员管理还存在比较多的纸质文件和手工操作,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还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涉密人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保密水平。
另外,内部审查机制是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对涉密人员的日常行为和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对涉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奖惩。
涉密人员管理探究报告
涉密人员管理探究报告涉密人员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涉密人员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文将围绕涉密人员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究。
首先,我国涉密人员管理现状比较理想。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涉密人员必须按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审查和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涉密资格,并且必须签署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同时,国家对涉密人员的岗位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涉密岗位的人员合格和安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涉密人员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单位在对涉密人员进行安全审查时存在不严格的情况。
有的单位因为种种原因对涉密人员的背景调查不够详尽,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涉密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不够及时的情况。
有的时候,某些涉密单位之间并不共享情报,这样容易造成同一事项的重复办理,浪费资源。
再者,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有待提高。
有的涉密人员对保密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或者对保密工作不够重视,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涉密人员的安全审查工作,确保每个涉密人员的背景都能够细致入微地调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其次,建立涉密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涉密单位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再者,加强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培训,提高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减少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涉密人员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涉密人员管理的现状较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安全审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加强保密教育培训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涉密人员管理的动态,及时调整措施和方法,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只有我们做好涉密人员管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整改分析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整改分析一、问题背景涉密人员管理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国家重要信息资料和机密信息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是确保涉密人员不泄密、不走漏、不失职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对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二、问题分析1. 制度存在漏洞部分单位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管理不到位,相关规定不够严格,导致一些涉密人员对保密意识不强。
例如,在涉密文件管理中,一些涉密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处理文件,存在意外泄密的风险。
2. 保密教育不足一些单位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和教育措施,导致涉密人员对保密法规和政策了解不够深入,保密意识不强,无法做到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3. 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单位对涉密人员的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存在监管空白,导致一些涉密人员有机可乘,违规操作导致信息泄密风险。
4. 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涉密人员使用的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单位内部网络设备老化落后,信息系统防护能力不够,容易受到网络攻击,从而导致机密信息泄露风险。
5. 涉密人员审查不够严格在招聘、使用、管理和服务涉密人员的全过程中,审查程序不够严格,可能导致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涉密工作岗位,增大了泄密风险。
三、整改措施1. 完善制度建设对涉密人员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弥补漏洞,提高制度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明确涉密人员的权限范围和处理程序,规范相关操作流程,确保文件涉密管理的全过程可追溯。
2. 加强保密教育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建立健全的培训教育机制,让涉密人员了解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升保密意识,增强遵守规定的自觉性。
3.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核涉密人员的使用权限,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涉密人员的工作情况,确保其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
4. 提升信息系统安全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更新网络设备,提高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涉密人员管理办法
涉密人员管理办法涉密人员是指在国家秘密工作中从事、处理或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保护。
为了确保涉密人员的安全可控和秘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了涉密人员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涉密人员的范围、管理措施、违规处理以及对涉密人员的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涉密人员的范围涉密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军队、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与国家秘密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人员。
1. 国家机关及军队涉密人员国家机关及军队涉密人员主要包括各级政府机构、军事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与国家安全和秘密事务直接相关的人员,如情报人员、特工人员等。
2. 国有企事业单位涉密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涉密人员主要包括与涉密研究、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工作密切相关的人员,如研究人员、技术人员、高管人员等。
3. 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涉密人员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涉密人员主要包括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等,他们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国家秘密信息较多。
4. 其他与国家秘密工作密切相关的人员除以上所述单位的工作人员外,还涉及其他与国家秘密工作密切相关的人员,如外交人员、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等。
二、涉密人员管理措施为了保证涉密人员的安全可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涉密人员管理措施。
1. 严格准入制度涉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准入审查,包括背景调查、考核评估等。
准入审查主要针对涉密人员的身份、家庭背景、学历经历、政治面貌等进行核查。
只有通过准入审查的人员才能进入涉密工作岗位。
2. 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涉密人员根据泄密风险和等级需求,划分为不同的密级,并严格按照相应密级管理。
针对不同密级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和保密措施,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3. 保密教育和培训对涉密人员进行定期的保密教育和培训,加强他们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
保密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保密法律法规、国家秘密管理规定、信息安全等方面内容。
4. 进行保密审查涉密人员在离岗、晋升或涉及重要涉密事务等情况下,需要进行保密审查。
涉密人员管理问题
涉密人员管理问题涉密人员管理对于一个国家、一家企事业单位甚至一个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了国家安全和机密信息的保护。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本文将对涉密人员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涉密人员背景调查不够严谨涉密人员的背景调查是确保国家和组织机构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但是,由于工作压力、不严格的操作流程或是对人员背景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我们往往在背景调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人员背景调查流程,确保每一位涉密人员的背景都能够得到详尽的了解。
其次,引入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专业的调查,以提高背景调查的严谨性和客观性。
最后,加强对背景调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二、对涉密人员的培训不够全面涉密人员的培训是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保密意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培训内容过于片面,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首先,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其次,引入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外部培训师来进行培训,以确保培训的质量和专业性。
最后,定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以提高培训效果。
三、对涉密人员的监控不够严密涉密人员的监控是确保他们遵守保密规定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发现监控手段不够严密,导致一些涉密人员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的监测和控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电脑监控等多种手段,以确保对涉密人员的全方位监控。
其次,建立监控人员的巡查制度,确保监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最后,加强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四、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涉密人员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会导致管理效果的下降。
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保密工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保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就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内部泄密问题1.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保密工作需要专业化、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但由于对人才选拔条件的松懈以及培养机制的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员工缺乏保密意识和纪律观念。
解决方案: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手段培养员工的专业素质,并通过奖惩激励机制来引导他们自觉遵守保密规定。
1.2 责任分担不明确在保密工作中,涉及到多个部门或层级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如果责任分担不明确,各单位之间容易出现工作责任推诿,导致保密工作的漏洞被利用。
解决方案:明确各个单位和个人的保密责任,并建立健全通报机制。
通过制定详细的责任分工文件,明确每个岗位的保密职责和权益,并建立起快速通报和处理问题的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二、外部渗透问题2.1 网络安全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重要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场所。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软件层面的风险不容忽视。
解决方案: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完善的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施,同时加强员工对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
2.2 间谍活动与情报窃取各国之间存在着严肃而普遍的情报角逐。
间谍活动可能会破坏一个国家或组织内部关键信息的秘密性。
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情报安全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敏感信息的监测与检测,并制定相关措施来防止情报窃取行为。
同时,加强和其他国家或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共同对抗情报窃取的合力。
三、技术发展问题3.1 加密技术落后保密工作需要依靠先进的加密技术来保护重要信息的安全性。
然而,一些传统的保密系统存在着保密性能过低、解决方案欠缺灵活性等问题。
涉密人员管理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有关“涉密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有关“涉密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如下:1.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一些涉密系统缺乏足够的安全措施,导致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轻松地访问敏感信息。
同时,一些涉密人员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导致恶意用户可以通过假冒身份来获取敏感信息。
2.缺乏完善的权限管理:一些涉密系统存在权限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人员可以获得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
同时,一些涉密人员存在越权操作的问题,也给敏感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3.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审计机制:一些涉密系统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审计机制,导致一些恶意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进行非法操作,如窃取、篡改或删除敏感信息等。
4.缺乏完善的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一些涉密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导致他们容易受到社交工程攻击或恶意软件的威胁。
同时,一些涉密人员存在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如私自拍照或私自带出涉密物品等。
针对以上问题,整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或动态口令等方式来加强身份认证,限制对涉密系统的访问权限,只允许授权人员访问敏感信息。
2.完善权限管理:对涉密系统进行细致的权限划分和分配,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自己所需的数据和功能。
同时,定期对权限进行审核和调整,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建立监控和审计机制:在涉密系统中建立监控和审计机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和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同时,定期对监控和审计数据进行审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
4.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定期对涉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人员管理,确保涉密人员遵守保密规定,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置和惩罚。
5.强化技术防范措施:采用最新的加密技术、数据保护技术等手段来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
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发现、处置和恢复。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作者:陈群来源:《祖国》2017年第21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涉密人员流动的频率与规模都在不断加大。
涉密人员的工作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甚至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因此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
本文分析了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保密协议工作流动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提高,涉密人员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待遇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涉密人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加。
为了维护竞争秩序,必须要规范涉密人员的管理制度。
一、涉密人员流动原因涉密人员的流动与时代特征息息相关。
在经济与科技发展还比较落后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的涉密人员都集中在国有的研究所,涉密人员流动的机会比较少,因此人员的流动并不频繁。
而且由于早期人才稀缺,涉密人员的待遇较高,工作性质比较稳定,只有个别人员会出现流动的现象。
而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提高,涉密人员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待遇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但是目前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差距较大,导致涉密人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加。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涉密人员的构成复杂化、利益多元化,使得涉密人员价值观念越来越偏向于个人,而过去的集体取向的价值观逐渐被代替。
由于观念的转变和就业机会、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涉密人员有着流动所需要的社会环境。
人员流动成为社会理解和接受的一个现象。
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一)企业管理制度僵化落后由于经济方式与社会环境的改变,涉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仍然使用旧的管理方式来对其进行管理,忽略了涉密人员工作环境的改善。
对涉密人员来说,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个人关怀。
目前,很多企业使用非常严格的、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涉密人员,没有深入关怀涉密人员的内在需求和思想动态。
关于加强科研生产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的几点思考
管理视界人文之友关于加强科研生产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的几点思考杜秀群(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家的秘密,尤其是国家核心秘密,就是国家的生命。
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十分重视保密,这已成为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对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更加重视,而涉密人员管理是保密工作的核心环节,是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涉密人员管理的现状(一)涉密人员岗位界定不到位涉密人员定义较为宽泛,涵盖了所有公务人员和涉密单位所有涉密人员。
如此大的范围,必然出现“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的尴尬境地,不利于涉密人员的管理。
“以项定岗”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认真厘清岗位涉密程度,有的单位一次涉密岗位定岗的公文,多年使用;科研一线人员,项目多任务多,参加专项工作多,工作中总会接触密级较高的文件,领导为了方便,喜欢将岗位密级往高的定,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岗位密级高,涉密人员多,大大增加了保密管理部门的管理成本。
(二)保密工作宣传教育开展不到位保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往往都是单位的保密教育不够深入,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造成的。
一些关键岗位的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比较强,而往往是整年度接触不到几份密级文件的“边缘”普通岗位,保密教育容易开展不到位,员工在思想上会出现麻痹大意。
(三)涉密人员岗前审查不到位按照涉密人员管理要求,对拟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必须经过政审,要通过原单位人事部门查阅档案、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出具证明、原所在学校审查等方式进行审查。
但是,单位招聘员工出现了用工形式多样化、来源渠道复杂、工作经历丰富等特点。
有的单位用工形式多达十几种;有的不是应届院校毕业生,没有派遣证,缺少档案;有的工作经历出现断档,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无从查起或查不清楚。
同时,人员的背景审查、出国境情况、家庭变化等情况复杂,短时间内不能完成,等所有审查结果都完成了,有的应届学生或者社会招聘人员已经另寻单位,人力资源部存在招不到心仪的员工现象。
政府机关某科研单位涉密人员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政府机关某科研单位涉密人员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郭亚斌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4期摘要:政府机关涉密人员是政府保密活动的主体,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工作关乎国家秘密的安全。
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一直是保密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文章将以某科研单位为例,总结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国内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政府机关;政府机关涉密人员;涉密人员管理工作政府机关涉密人员是政府保密活动的主体,国家秘密从产生到解除,其整个生命周期都离不开涉密人员的参与。
2010年4月29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新《保密法》)实施以来,对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保证依法执政行为和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根基,健全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工作是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保密工作和政府人力资源工作的保障,也是推进保密工作依法执政的抓手。
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现行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本研究将以某科研单位为例,总结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国内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某科研单位政府机关涉密人员管理的现状近年来,某科研单位保密管理部门制定了保密宣教计划,并结合当前年度保密工作重点,对各地各部门相关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进行保密宣传教育。
认真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将保密工作纳入到各机关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针对信息时代失泄密的特点,某科研单位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办公网络进行检查。
此外,在“物防”基础上,加强“人防”的管理,要求各级机关领导、涉密人员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上,签订保密承诺书,并建立起保密承诺长效机制,加强保密承诺的监督和管理。
重点涉密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重点涉密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重点涉密人员是保密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保密管理的重要对象,又是保密工作的重要主体。
文章对重点涉密人员的界定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重点涉密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的防范措施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涉密人员;保密管理;管理措施涉密人员是保密活动的主体,秘密是否安全,归根结底取决于涉密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保密管理规范。
由于涉密人员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个性志趣各不相同,其价值观和行为取向难以掌控,涉密人员管理始终是保密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最大难点。
1.重点涉密人员的界定重点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经常接触、大量处理涉及国家秘密事项或了解、掌握重要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守国家秘密方面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知悉的国家秘密数量多、密级高,容易发生泄密问题,是窃密者的重要目标。
因此,加强对重点涉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1]。
科学、合理地界定重点涉密人员的范围,是搞好重点涉密人员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概括起来,重点涉密人员应当包括以下三类:(1)各级党政机关中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由于各级党政机关中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需要经常接触、大量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包括重要的国家秘密事项,并在日常的决策工作中也经常产生一些国家秘密事项。
这类人员,毫无疑问应当属于重点涉密人员。
(2)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工作人员。
国家保密局1991年下发的《关于做好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工作的意见》原则划定了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范围:业务工作中经常产生或涉及国家秘密的部门(部位)。
专门从事制作、传递和经管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档案的部门(部位)。
专门管理、传递、储存、处理国家秘密设备的部门(部位)。
负责生产、存放、保管、运输属于国家秘密产品的部门(部位)。
根据这一划分,凡是在以上部门(部位)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应该属于重点涉密人员。
(3)在承担涉及国家秘密工程项目的科研、生产管理任务中,在承办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过程中,直接掌握重要国家秘密的工作人员。
高校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高校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工作问题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的保密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保密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高校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 保密意识薄弱在一些高校科研项目中,保密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科研人员普遍缺乏保密意识,对于科研成果的保密工作容易放松,导致科研成果可能会被泄露。
2. 保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一些高校科研项目中,保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缺乏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的保密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
3. 保密技术不够先进一些高校科研项目在保密技术方面也存在问题。
由于保密技术不够先进,科研成果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容易受到盗窃或泄露。
二、解决方案1. 加强保密意识教育针对保密意识薄弱的问题,需要加强保密意识教育,让科研人员深刻理解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和保密工作的必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
2. 完善保密管理制度针对保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保密管理制度,规范科研项目的保密管理工作,从制度上为保密工作提供保障。
3. 提升保密技术水平针对保密技术不够先进的问题,需要提升保密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保密技术设备,加强对于保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科研成果的安全性。
4. 提高保密管理人员素质针对保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对保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保密管理能力和素质,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履行保密管理工作。
三、结语高校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校的共同努力。
加强保密意识教育、完善保密管理制度、提升保密技术水平、提高保密管理人员素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提升,才能够有效地保障高校科研项目的保密工作,确保科研成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新形势下科研单位保密工作面临问题和对策
新形势下科研单位保密工作面临问题和对策摘要:科研单位进行保密工作面临如下困难:对保密的理解不够深入、安全保密知识短缺、没有秘可保的意识、工作主动性不够等。
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保密问题缺乏足够关注、保密培训的功能未能发挥、培训方法不合理、内生能力缺失。
基于此,本文从需要明确定密制度、完善保密工作治理方式的顶层设计、完善保密工作治理模式、保密工作主动变革、提高保密工作针对性,以期能为保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科研单位;保密工作;问题和对策引言:科研单位的保密关系到国家安全。
在深入落实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总体理念的具体工作中,保密问题涉及各行各业安全,事关大局,是预防和消除重大风险的最重要工作。
各级科研机构是国家安全保密领域的主体,在落实国家安全工作部署中发挥着重要的神经末梢作用。
认真研究科研机构安全保障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优化改善意见,对国家整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保密工作现状及问题1.1保密人员意识不到位一般的科研单位虽然都认为国家安全发展与单位效益之间的关系很强,但是还没有真正地将保密问题放到事关我国国家安全发展与效益的角度上去认识,还停留在对保密同时也是保护涉密纸质档案、采取"三铁一器"等保护手段的认识水平上,对随着电子政务高速发展而产生抗窃密反泄密问题,我国保密工作的转型紧迫任务,还不能切身感受。
尽管从二零一六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公众的国家安全培训项目,但由于科研单位对国家安全的意识水平尚不能及时跟上发展,而科研技术人员又属于高知识人群,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尤其是对内部安全、外事活动保密技术、对涉密机构监管等领域的保密问题都缺乏认知,而在具体实施上又缺乏有效配合,由此产生了保密工作其他领域的问题[1]。
1.2信息安全保密人员匮乏信息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保密的新科技有了更高的需求,而新一轮科学技术变革趋势则是创新的加剧,某个行业的领先研究机构将成为打击泄漏和盗窃的关键,提高技术防备水平需要综合型的信息安全技术人员,他们不仅掌握了单位科学保密的关键要素,还可以运用专业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生产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白海林张继三
来源:《商情》2017年第22期
摘要:本文针对科研单位涉密人员管理的现状,从岗位界定、人员政审、监督考核、涉外活动等进行分析,提出要谨慎选人、管疏并进、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奖惩联合等角度,落实涉密人员各项管理措施,做好涉密人员管理为单位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涉密人员管理措施
当今世界高科技手段演变日益剧烈,军工科研产品已经应用到国防预研的各个领域,科研院所、攻坚课题组、各大高校,肩负着神圣使命的科研人员对保守国家秘密的这份承诺尤显重要。
如何组建一支高技能、高水平、规范化的科研人才队伍已成为科研工作重点思考的问题。
涉密人员是完成各项重要任务的保障力量,对科研项目的准确定密,对涉密岗位性质及类别的严格划分,对涉密人员密级的界定,对不同密级人员保密补贴合理发放,都会直接影响科研生产效率及涉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涉密人员管理已经成为单位保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直接体现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
近年来,上级单位出台了一系列的保密方针、政策,把涉密人员管理视为保密管理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提出了要用怀疑一切的态度,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严格管理,包括对他的工作圈、生活圈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分类标准,依据项目定岗定人;严格岗前政审、出国境管理等,明确指出了对涉密人员管理不能存在短板现象,对重要岗位涉密人员要求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管理现状
1.涉密岗位界定不够准确
涉密岗位界定要追溯到涉密项目的定密,由上级批复下来的涉密项目所衍生出来的子项要由承办单位组织定密小组开展密级重新界定。
首先要根据背景及实际应用制定涉密事项定密指导意见,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抄。
其次要确定涉密点,涉密事项内容、性质、知悉范围、保密期限等,根据事项密级、数量、接触程度的深浅等因素确定岗位密级,在不同密级岗位上工作的涉密人员分为核心、重要、一般。
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因人事部门不能准确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实际情况,或人事部门与科研部门在界定方面意见不统一,以及执行文件不具备可操作性等原因,以人定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涉密岗位界定不够准确。
2.涉密人员岗前政审有待严格
按照七类人员管理要求,拟进入涉密岗前必须政审,要通过原单位人事部门查阅档案、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出具证明、原所在学校审查等方式进行审查。
但安全背景、出国境情况、家庭变化等情况复杂,短时间内不能完成。
有些单位急需用人,包括聘用合同制职工,而合同制职工来源渠道复杂,工作经历丰富,不是应届院校毕业生,没有派遣证,缺少档案,有的出现断档,使得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无从查起或查不清楚。
如果用人单位放松对其岗前保密责任教育要求,就会出现对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不系统、不连贯,使新增人员保密意识相对淡薄,对保密责、权、利认识不清等,对日后如何更好地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埋下了隐患。
所以严格岗前政审,是涉密单位选好人用好人的重要前提。
3.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
涉密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严格按照涉密人员保密行为十不准、国防科技工业六条规定、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十不得等规范涉密人员日常保密行为,这对每个从密人员的能力、素质是提升也是考验。
为了更好的体现涉密人员的价值,单位要把日常的监管与职务职称晋级、保密补贴、经济奖励挂钩等联系起来,定期考核,调动涉密人员做好保密工作积极性。
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势必造成涉密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
4.出国(境)管理有漏洞
近几年,国家对涉密人员出国(境)相关背景材料的审查虽然较以往更加严格,但个别涉密人员申请办理护照后,未按规定时间交由主管部门保管,还存在有个别免签国家对出国人员开了绿灯现象;主管部门对新增或脱密期满的涉密人员统计工作滞后,不能及时到公安局备案,形成一个空档期,造成涉密人员出国境管理出现了漏洞,使个别涉密人员心存侥幸,违规外出,给涉密单位的监管带来不利影响和风险隐患。
此外,核心重要涉密人员因交流需要,因公出国频次越来越多,对出国背景、出国目的及相关材料的审查相对宽松,是涉密人员管理的又一薄弱环节。
二、应对措施
1.严格政审,降低风险
随着科研单位因工作需要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使单位对涉密人员思想意识的把握、心态变化的掌控带了新的挑战。
对拟进入涉密岗位的涉密人员要坚持“严格把关、先审后用”的原则,“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对其思想品行表现、政治素质、工作能力要全方面进行摸底和审查,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及保卫保密监管部门要各负其责,追溯原始档案、深入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原所在学校了解情况,开展政审,掌握其历史活动;通过谈话了解思想动
态;对境外背景开展详细调查,借助国家安全部门掌握的情况,降低科研单位重要岗位用人风险。
2.规范行为,防微杜渐
单位通过对涉密人员不间断的保密常识及保密基础知识的宣贯和学习,规范涉密人员行为;涉密人员保密教育保质保量达到15学时;计算机管理员、保密干部、定密责任人等要通过培训,持证上岗,提高涉密人员保密技能,通过奖励措施激发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提升自身素质及保密行为意识。
由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保密监管部门联合把定密工作做实做细,制定操作性强的保密范围细目,为涉密岗位的划分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按照“以项定岗、以岗定人、岗变密变”的原则,实现岗位密级与人员密级的联动调整,有效控制涉密事项知悉范围;实现涉密载体闭环管控,严格按照安全策略要求完成涉密信息中转操作;保障计算机保密技防系统有效运行,采取涉密人员操作行为审计、上网身份认证及实名登录、发送邮件要审批登记等措施降低失泄密风险。
3.奖惩分明,激发动力
各单位通过对涉密人员履行保密职责述职述密考核、年度考核等体现从涉密人员保密工作业绩,考核包括个人家庭变化、保密职责履行情况,保密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安全保密措施落实情况、安全保密隐患问题整改情况等信息;出国境出现异常情况,单位对于有重大变化的事项要进行抽查及寻访等,单位要掌握每个涉密人员的社会背景、动态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追溯缘由,从各方面监督涉密人员行为,提高其国家安全的保密意识。
单位对于年终考核的结果一定要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保密补贴发放紧密挂钩。
在各项检查过程中,单位能对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并能消除隐患的个人要进行专项奖励;对于隐瞒不报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从严处罚,使处罚真正触及到本质。
通过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建立严格的保密奖惩机制,奖优惩劣,进一步规范保密行为,杜绝因涉密人员失职造成的失泄密隐患。
4.严格涉外审批,确保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访亲交友日益增多,涉密人员因为子女、配偶、父母等原因出国境情况逐年增多,禁止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也成为束缚涉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科研单位成立专门机构,分类审批,对不同岗位、不同密级的涉密人员申请因私出国(境)的理由及相关材料进行分类审核,对旅游、探亲等事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及相关部门联合做好保密教育及保密提醒,督促其在境外严格履行保密承诺;通过抵押保证金、扣发奖金及保密补贴等方式进行约束。
对归国人员思想变化要及时进行约谈,建立回访谈话制度,了解其在境外社交活动,探析其在境外是否深陷策反、泄密危险活动等,确保其归国后思想品行依旧可靠。
笔者认为科研单位身为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以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对涉密人员既要管,也要疏,松弛有度,内外有别,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既要充分调动涉密人员的工作积极
性,又要避免涉密人员因违规而影响政治生涯。
开展保密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切实保护涉密人员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单位的监管要为涉密人员的成长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涉密人员是科研单位做好国防预研工作的重要力量,必将为科研单位的保密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做好涉密人员管理必将为安全保密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