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论文】论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论文】论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论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摘要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造成经济空间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动力是自然环境本底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

在目前的情况下,全世界面临着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

其中,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异问题尤为突出,引起有远见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等的关注。

经济地理学在研究这些问题上发挥着特殊作用,也具有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一:经济地理学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贡献世界人口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

由于人口激增,世界越来越拥挤,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激化。

另一方面,世界人口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仍维持高增长势头。

如2002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3%,欧洲和北美分别为-0.1%和1.2%,而非洲却达2.2%。

低发展水平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影响国民生活水平、入学、就业等,也影响国际之间的政治关系(如非洲中部饥民外逃,使邻近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经济地理学者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协调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等,在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决策中占有了重要一席。

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都是经济地理学家研究的课题。

比如,世界人口的食品供应上,粮食生产的增长是否可满足21世纪中期100多亿人口的需要?饥民问题是否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可否引起其它问题?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给以有价值的回答。

二:经济地理学对世界资源问题的贡献世界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

经济地理学论文2008081036

经济地理学论文2008081036

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秦亚洲甘肃农业大学 2008081036)摘要:本文分析了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并提出了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Main con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our economic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and other aspects of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our economic geography curriculum reform direction.关键词: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经济地理学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经济地理学所固有的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使经济地理学研究十分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学科地位不断加强,与此同时,经济地理学课程作为高等学校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地位不断巩固。

一、我校的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主要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地理学》是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给学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介绍经济地理学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

主要内容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交通和能源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产业的合理布局。

我校经济地理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而不断成熟,表现在教材多元化、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方面。

我校所采用的主要教材是李小建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地理学》和美国乔治亚州大学托马斯主编的第三版《Economic Geography》.二、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的方向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目前还存在:1、知识结构欠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2、专业教材建设滞后,目前我校经济地理学还没能出版符合我校实际需要的配套教材;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实践任务缺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尚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经济地理实践能力的实施方案;4、我校经济地理学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重大改革错误。

经济地理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课程论文

上海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洋山港和北仑港——诸侯经济的产物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号:12120072姓名:罗冬晖2015年10月10日正文一、现阶段中国存在的“诸侯经济”问题概述我国一位涉外政府官员在一次和西方同行交流时曾说过:我们国家名义上是中央集权,实际上拿税务机构为例,税务机关我们就分成国税和地税,其它相关部门还有财政、海关等等等,缴个税你要跟四五个部门打交道。

人家美国名义上是联邦制,实际上就一个税务局解决全部问题,到底谁才是分权?但是另一面,从人事方面看,美国地方行政首脑由本行政级别民意机关选举产生,对本行政级别负责。

中国地方行政首脑(实质上)要报上一级组织部,对上级负责,以这个标准来看,中国又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理想的中央集权政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中央政府的领导、立法和决策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它有资格领导;二是地方政府的政治伦理是过关的,也就是说,它以服从为天职。

但就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看,这二条都不符合。

首先,计划经济和中央一手抓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已被确认是行不通的,只能放任地方自由发展;而对第二条而言,人的利己倾向是天生的。

因此形式上的中央集权,就会被实质上的诸侯经济冲散。

百度百科中对“诸侯经济”的基本内涵界定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严重存在的各个地方一味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全局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一些错误做法。

我们国家现阶段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老师上课提供的关于大小洋山港和宁波北仑港之间的案例就可以窥见诸侯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阻碍作用。

二、大小洋山港和宁波北仑港简介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

是中国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海洋强国的依仗。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

国际港口协会会长皮特斯特鲁伊斯先后三次来洋山港,感叹:“我走过世界上所有大港,也见过一些建在海岛的港口,但像依托洋山这样的孤岛,在离大陆如此远的地方,建规模如此大的现代化港口,殊为罕见。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院校: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名称: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目录摘要---------------------------------------------------------3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1.1交通枢纽作用-----------------------------------------------31.2增长极作用-------------------------------------------------41.3支撑经济总量的中流砥柱作用---------------------------------42.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43.城市群发展竞争力的比较分析------------------------------------53.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53.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64.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6 4.1空间网络差异------------------------------------------------64.2时间错位差异------------------------------------------------64.3生态位扩充差异----------------------------------------------75.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比较分析-----------------------------75.1发展水平----------------------------------------------------85.2发展能力----------------------------------------------------86.总结-----------------------------------------------------------8附录:参考文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摘要一国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浅谈经济活动区位摘要: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

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

那么,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关键词: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影响因素;1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

区位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同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尽管我们将区位定义为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现代区位理论并不把诸如动值物占据某特定场所繁殖、生存的行为纳入区位理论范畴,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既然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那么人类活动的领域和空间的扩展必然导致区位的发展与变化。

因此对于区位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入手。

农业经济时代中,人类如何选择作为其主要经济活动的农业活动的场所是社会面临着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在工业经济时代早期,工业生产活动的场所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大小,运费作为一个影响空间成本的重要因子,受到格外关注,因此最早出现了以成本(主要是运费)最小的韦伯工业区位理论;随着工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更多地受到市场的直接制约,市场因子倍受关注,因此就有了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一步多样化,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已不能全面地反映工厂区位选择的目标,从而重视非经济区位因子以及行为因素的新的区位理论应运而生。

人类活动不仅在生产活动中,在消费和流通活动中的区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出现了反映作为人类生活基本场所的城市和聚落的空间配置规律的理论,如中心地理论得到了发展。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

跨国公司(企业)的区位选择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的企业形式出现,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只依靠本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国的企业参与进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一大批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为这些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使得这些企业在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

随着开放的深入,跨国企业为了达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寻求更好的区位,一些原先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跨国企业会进一步转移到内陆地区,最终再转向西部。

本文主要分析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概念研究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首先需要理解区位的概念。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产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直接投资区位,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为何跨国投资;二是选择在何国家投资;三是在微观上,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投资。

(1)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公司为何跨国投资呢?查阅相关资料,有多钟相关理论,包括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拉格曼的国际生产内部化理论,邓宁的折中理论等以下主要介绍经济地理文献中引用较多的产品周期理论和折中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1、新产品引入阶段。

新产品创新国家在满足本国需求基础上,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

2、成长和成熟阶段。

其他国家逐渐掌握生产技术,制造略有差别的产品,产品创新国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出口下降。

3、标准化阶段。

随着技术发展和成熟,产品实现标准化,发展中国家以成本优势制造类似产品返销到产品创新国和其他市场。

产品周期模式图式折中理论: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经济地理学论文(DOC)

经济地理学论文(DOC)

吉首大学JISHOU UNIVERSITY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姓名:田曦芳学号:*********** 学期:2012-2013 第一学期目录1 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 (3)1.1 济宁市地下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 (3)1.1.1 济宁市煤炭开采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3)1.1.2 解决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的对策 (4)1.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化 (4)1.2.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特征 (4)1.2.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演化 (4)2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 (5)2.1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 (5)2.1.1 大庆市建设用地概况 (5)2.1.2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因素 (5)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 (6)2.2.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6)2.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 (6)2.2.3 珠江三角洲投入产出与建设用地效率的耦合关系 (7)2.2.4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 (7)2.2.5 解决措施 (8)3 城市建设与耕地的矛盾 (8)4 土地集约利用 (9)4.1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 (9)4.1.1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9)4.1.2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9)4.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1)4.2.1 香港与深圳土地利用结构比较 (11)4.2.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1)4.2.3 香港与深圳差距产生的原因 (12)4.2.4 深圳今后应如何向香港学习 (12)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摘要: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也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用地景观逐渐替代了农业用地、自然用地为主的景观。

与此同时,快速的城市化也产生了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为使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必须了解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

经济地理论文

经济地理论文

地理经济环境对攀枝花市发展的影响摘要城市的形成往往因其独具的区位因素、资源结构因素、人文因素。

攀枝花这一新兴城市则以其资源结构形成了以重工业为核心,旅游、经济农业为支撑的新型资源化城市。

毫无疑问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则该城市发展的助推核心主要依赖其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后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水平,在很大程度是以该国的钢铁生产总量来衡量的,在工业建筑建设、机械设备制造钢铁都有着无可替代作用,因此更加速了攀枝花市的发展。

攀枝花这一新型工业城市成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的成立伴随着国家工业发展、国防建设、战略大后方建设而诞生,因此它的成立在某些方面讲具有一定历史偶然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勘测其地方拥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而秘密新建的城市。

如今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享誉中外的“钒钛之都”,已探明钒的储量全国第一,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不少专家学者和游客慕名而来,而它的发展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资源环境;地理气候;城市发展1资源型工业及其特点资源型工业的概念工业是采掘自然界的物质资源或对工,农业产品原料进行再加工的物质部门,资源是工业生产与布局的物质基础。

资源型工业基本上包括能源工业和冶金工业等,能源工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界中各种能源资源的能量转化为原动力的工业部门,包括煤炭工业,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和电力工业三大部门。

冶金工业是指对金属矿物的勘探,开采,冶炼与加工的工业部门,包括黑色冶金工业(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两大部。

有色金属工业指开采,冶炼和加工除锰,铁,铬以外所有金属的部门。

钢铁工业是冶金工业的主体,是国家工业化的主体。

资源型工业的特点资源型工业是原料为基础,所需的燃料原料多,运输量大,用水耗电多,生产环节多,综合性强,设备复杂,机械化程度高,“三废”污染严重2攀枝花市的资源和发展情况攀枝花及凉山州地区是我国少有的资源负极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有后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优越的光热等气候资源使得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和资源基础。

经济地理实践教学(3篇)

经济地理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空间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地理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经济地理实践教学是经济地理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经济地理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实施方法及在我国的应用。

二、经济地理实践教学的内涵经济地理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实验模拟等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空间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经济地理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经济地理现象发生地,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和拍摄,了解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模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等技术,模拟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相关技术。

4. 跨学科交流: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或专家,开展跨学科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经济地理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济地理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深化对经济地理理论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地理理论,掌握经济地理分析的方法。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经济地理实践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经济地理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经济地理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论文教学改革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论文教学改革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建设论文教学改革论文摘要:经济地理学以人类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理论指导与实践导向的双重意义,需要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综合有效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等方面,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引言經济地理学是一门跨自然、社会经济、技术三大学科的边缘科学,也是大部分国家地理科学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既是地理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金融、财经、物流等相邻专业也将其设为必(选)修课程。

文章主要探讨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通过教学改革优化研究,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些思路。

一、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其中理论层次最高的分支是通论经济地理学,此外,还包括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又可根据国民经济部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分为若干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

一方面,由于理论视角的多元化,经济地理学不断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越来越重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地理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地理学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研究中起到较大作用,如运用相关知识开展国土规划、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应用研究。

因此,该学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该课程可以起到完善知识体系框架、促进专业技能发展的作用。

目前高校经济地理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教材,脱离我国实际,或没有紧跟学科发展步伐,部分知识陈旧等;二是授课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有效互动;三是重结果轻过程,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灌输,忽略学生能力培养。

基于此,应从三个方面构建经济地理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第一,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取舍,同时根据学科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第二,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第三,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

空间经济学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摘要: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

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空间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它从微观层次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在宏观层次上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现象。

关键词:空间经济学、区位、空间、克鲁格曼正文:一、空间经济学的历史演进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而空间经济学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得到发展的。

“空间经济”一词被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将地理空间与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的传统则可以追溯到经济学最初时期。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了“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的理论,认为国富源泉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国都应当根据本国的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其成本最低、最有价格优势的产品,通过同质产品价格差,即以廉价谋天下进行双赢的国际分工和交换。

1817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进一步提出相对成本和比较优势理论。

即使一国在每一种商品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拥有其比较优势,就是同质产品在不同地区间的机会成本差异,这样不同产品的比较优势将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分享。

1867年,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在《资本论》(Das Kapital)第三卷中论述超额利润如何转化为地租时,提到了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即是从土地的空间区位与地租的关系角度加以阐述的。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引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通过对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运输、市场地位等因素的分析,经济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

本论文将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讨论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和意义。

一、经济地理学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内经济活动及其空间组织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布局,揭示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和发展规律。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人口流动、交通网络、市场地位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经济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地理学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1. 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技术工具来获取、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揭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格局。

空间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某一地区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以及资源利用状况。

2.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研究地点选择对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影响。

区位理论认为,企业选择的地点将直接影响其物流成本、市场接触机会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

通过研究企业的区位选择,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空间组织策略,并从中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学和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一项研究领域。

它研究经济活动与空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可以量化经济活动的空间关联性,揭示经济发展的时空动态。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地理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前言运用我所学的《世界经济地理》的知识以及在图书馆和网络上的收集的资料简要浅析湖北的地理概况以及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与意义。

目录一中部崛起……………………………………背景含义意义二举例分析地理与经济的联系………………美国日本三湖北地理简介………………………………四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优势……………五结论…………………………………………一中部崛起(一)背景继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并涌现出、、等城市群,以及中共中央提出“”的战略,中部地区成了“被遗忘的区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含义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

中部六省对中部崛起战略非常拥护,并报有很高期望。

中部六省希望中央加大对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中部建设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支持中部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中部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中部解决交通设施的薄弱环节,支持中部治理生态和环境,支持中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支持中部减轻财政负担。

(三)意义中部地处我国的内陆腹地,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水陆空等交通通达便捷,同时中部的几个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工业生产上,中部地区的工业基础也比较雄厚,有许多的老工业基地工业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

中部地区有其独特的生态优势。

因此,促进中部崛起,可以很好地保证我国的农业供应和工业支持,这更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二举例分析地理与其经济联系美国美国的地形特点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山脉均为南北走向。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自东北向西南扩展,与大西洋岸平行,山脉两侧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贮量占全国的1/5,产量占全国的3/4,是美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西部的落基山脉号称北美的脊骨,山体宽500 公里,纵贯美国西部山峰高耸入云,为中部在平原竖起一座天然屏障。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地理学论文题目:安徽桐城市经济开发区的区位选择作者:赵大海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班级: 10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二○一二年六月八日摘要::建国六十多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造成区域差距拉大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为标志,以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为转折点。

经历过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发展过热及后期的整顿,经历着市场经济的考验和洗礼,我们国家的开发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壮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产物,纵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缩影,不仅在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取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在其所属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作用影响也很突出,成为区域经济体系的核心区,外向型经济的主阵地、经济的强劲的增长点、改革开放成就的集中展示区。

回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然后分析了经济发展中区域差距拉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简单总结了国内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最后通过对安徽省桐城市山水龙城开发区的区位选择分析经济差异的原因。

关键字: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区位选择一、区位的概念研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选择,首先需要理解区位的概念。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产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选择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选择,涉及二个问题。

一是为何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是选择在哪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安徽省桐城市的区位选择来看。

桐城经济开发区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经国务院审核保留的省级开发区,核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远景规划40平方公里。

开发区是桐城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开发区,又是东城区,位于合九铁路与沪蓉高速公路之间。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涵盖了各个层面,从个体企业到全球经济发展。

本论文将探讨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经济地理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发展。

它关注的是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活动如何塑造地理环境。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地域差异至关重要。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工业活动的地理分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大了研究范围,包括了城市化、区域发展、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

第二部分: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1 地域差异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地域差异。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例如,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往往更加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业活动则更多分布在农村地区。

通过研究这些地域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

2.2 区域发展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区域发展。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地区发展迅速,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等因素,我们可以找到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2.3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全球化带来了跨国企业和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地理位置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变得更加重要。

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经济地理学的应用与前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区域政策和企业定位等领域。

通过运用经济地理学理论,政府和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未来,经济地理学仍将继续发展并提供更多对经济发展的深入理解。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地理学论文1

经济地理学论文1

重庆市沙坪坝区食品加工业布局因素分析摘要:食品在人们生活水平大量提高的今天,现如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定了各项标准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食品加工厂加工食品所必需要满足的各项条件的要求,有着大量的需求和市场。

因此,为了正确并合理的分析一个区域内影响食品加工业布局的因素,我们本着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

只有通过对该区域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与之相关的更有力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才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食品加工厂的发展,才能带动该区域经济飞速前进。

关键词:食品加工业布局因素分析1研究食品加工业的背景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人们的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为了消遣闲暇时光,人们对于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不断的增长。

休闲食品俨然已近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进而推进了食品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展与加大,分析其影响因素势在必行。

2 食品加工业的布局因素2.1自然因素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面,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望,东南与渝中区接壤,东北与北碚区相连,南与九龙坡区相靠,西接璧山县,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全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辖24个街镇,总面积396.2平方千米;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繁荣兴旺。

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

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

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

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

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经济地理学论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地理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济地理学论文篇120xx年,我国第一次对海洋经济地理学展开分析研究。

如今,我国已经专门开设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委员会,实现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快速发展,该学科研究的领域正在逐渐扩大,分析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该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是值得大力发展的学科。

一、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一)人和海洋的关系研究在国家的资助下,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地理学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资源研究,二是陆地和海洋结构的差异性,三是海洋和人的关系等。

海岸带是人类和海洋相互交汇的地方,也是海洋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

海洋带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的环境带来很大影响。

很多人类生活垃圾流向海洋,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

海洋经济地理学可以为治理海洋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减少外界因素对海洋的污染。

(二)海洋结合和产业布局的研究分析如今,海洋经济地理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一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二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的自由分析研究。

海洋经济地理学先从海洋结构和海洋产业入手进行分析研究。

该学科首先研究了海洋结构的变化规律,海洋结构的特点以及海洋结构的变化方向。

其次,该学科把海洋结构的特点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研究分析海洋结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最后,海洋经济地理学结合海洋结构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海洋结构的优化对策。

虽然我国已经展开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和分析,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人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

(三)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海洋资源也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目录1. 前言 (3)2. 招商引资 (4)2.1 招商引资背景和重要性2.2 招商引资的现状2.3 走专业化招商之路1、加强对本地的发展规划2、进行专业的宣传策划3、进行系统的宣传推广4、系统招商的内容5、开展专业的招商策划3. 我国对招商引资的对策 (6)一.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二.优化投资环境,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三.认真开展调研,发挥参谋作用。

4. 投资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分析 (7)5. 结束语 (8)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我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即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企业)越来越多。

为了加强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外商在我国境内投资建设必须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禁止引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又无有效治理措施并且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项目。

限制引进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环境或治理困难的项目。

对国内不能配套解决污染治理问题的项目,在引进时,应当同时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及相应的先进环境设施。

同时需要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把握环境与发展基本规律合理,环境保护要为招商引资提供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支撑,招商引资是迅速扩张经济发展规模的有效途径,但也要注意从招商引资源头把好环境保护关,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不佳,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招商引资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如今,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也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新的招商引资项目不应该单单从经济效益入手,要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入手,现在上下都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求招商引资要有长远的眼光,科学发展的远见。

摘要: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只有栽好投资环境这棵"梧桐树",才能引得投资商这只"凤凰"来,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首先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现状进行阐述,其次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为社会文化与空间实体环境两大类进行分析,尤其是其中的贫困、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宅建设、环境污染等问题。

再次,针对这些问题初步提出基本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现状贫困问题城市规模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交通问题解决对策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

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来看,我国1978年的城镇化水平为17.92%,1982年的城镇化水平为20.8%,1990年为26.2%。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2003年就达到了40.53%,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00个,建制镇20600个,城镇总人口5.03亿。

自2003年至今,已经有几亿农民转移到城市。

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城镇化发展的结果。

我国城市化进程是逐渐加速的,2010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那么2020年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7%,很可能更高。

若依据最乐观的预测,2020年时我国人口只有13.26亿,按67%—70%的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为8.9亿—9.3亿,17年内将增加3.6亿—4.0亿城镇人口。

二、我国城市化存在问题
(一)从我国社会文化方面来看
1、贫富差距问题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伴随现象。

考察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贫困不仅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果”,在一定意义上更是推动城市化的“因”。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2、就业问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为9.37亿,就业人员7.2亿,有2.1亿的劳动人口没有就业,当然其中包括部分在校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二)从我国的空间、实体环境来看
1、交通问题
私家车的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道路拥挤。

另外,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也是部分原因。

市民上下班时过度集中的放射状交通流量,大大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

2、住宅问题
中国是资源能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发展周期内,都将继续处于“高资源指向”的发展阶段。

因此,居民普遍性的住房改善需求和资源约束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3、环境污染
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

每年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

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

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

三、城市化问题的的解决
(一)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一是实现“三集中”,解决农村农民贫困问题。

我国实现城市化的最终焦点、重点、难点均在农村。

农民进程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但是,也是贫困化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有的专家指出的那样,制定并坚持“三集中”的长期战略方针,即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实现城市化的社会基础。

二是广开就业门路,大力提高社会就业率。

政府应把再就业问题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就业扶持要向贫困倾斜,政府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培训促进就业。

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向贫困者倾斜。

今后应加大“三条保障线”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同时应逐步调整现有社会福利政策,在住房补贴、退休金、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方面继续向低收入者倾斜。

(二)、城市规模问题的解决办法
1、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合理分散城镇人口
2、发展小城市,控制大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三)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
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对土地实行可持续利用
要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

加强建设用地调控,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改进土地总体规则;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加大土地市场地位变化
情况监测力度,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地价的调控作用。

3、对电力、水等实行可持续利用,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
电力建设的投资应加强。

我国的发电只能主要依靠燃煤,故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必须加强。

同时,必须尽早考虑能源的多元化问题和开拓新的清洁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方面的能源,做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还要注意资源的节约等。

(四)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法
1、改善道路状况,不过对于大中型城市较难,因为道路扩宽工程十分浩大。

2、新建卫星城和城市新区,把交通量大的产业部门迁往远郊新兴城区。

3、新修环城公路,过境车辆可走城市外围的环城公路通过而不经过城市主要交通线路。

4、普及环保交通出行理念,鼓励乘坐公交车。

参考文献:
[1]汪冬梅著《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1
[2]甘赛风著《中国城市化理论专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6
[3]赵树枫:关于加快郊区城市化步伐的几点认识.郊区建设,2002(2)
[4]李秀梅:中国东部内陆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趋势分析.人文地理,1995(6)
[5]石忆邵: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城市规划刊2001(3)
[6]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科学出版社,1995
[7]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