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的启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的启发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的起源、存在、发展和变化,都需要用史学的思维方法来研究,而且也只有首先研究各种宗教所经历的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才能认识宗教本身,才能在这一基础上从事其他各个方面的宗教研究。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和军事各个不同的领域中,都曾有过种种不同的影响。

宗教传播通过自身多种特殊的途径产生内在的教化作用,其具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终极信仰的确立。终极信仰在道德完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需要有某种崇高的理想追求。(二)注重人文关怀。终极关怀就是幸福追求的未来约定,就是今生追求的来世兑现.(三)注重过程渗透。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宗教活动主要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等艺术形式的集合。(四)注重隐性熏陶。宗教活动有其特定的场所,这种特定的场所极具宗教氛围。通过宗教信仰活动的各个环节渗入到信仰者的心中,再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内化到信仰者的心中形成有力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进一步转化成体现为日常生活中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宗教的社会功能大致可分为神圣性基本功能和世俗性一般功能两大方面:神圣性功能可以概括为五大功能:一是社会认同功能;二是群体整合功能;三是行为规范功能;四是心理消解功能;五是情操美育功能。世俗性功能可以概括为三大功能:一是经济功能;二是政治功能;三是文化功能。那么宗教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呢?

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性,它们都是对人的一种教育,都是对人的观念意识形态方面的塑造。相比之下,在世界各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都具有一种官方的强制性色彩,它是每一位受学校教育的人都必须接受的,甚至没有受学校教育的人也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无形中接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而在中国大陆,宗教的传播则没有这么有力度,它受到传播场所等各种因素的限制。

第一,从传播的主客体来看,这里我认为无论是宗教文化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体都应该是人,而客体则应是传播的内容。这一内容在宗教方面则表现为宗教文化,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的教育体系。

第二,从传播目的来看,宗教的传播目标在于道德塑人和知识塑人,即教人做一个好人,不伤害人,并让人们获得宗教意义上的智慧,认识自己,认识宇宙,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与国家教育紧密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国家教育的政治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其具体目的则是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性。宗教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传播目的上的区别在于:宗教致力于解决个人困惑,帮助人们获得认识宇宙的智慧,消除困惑;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从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将对个人的指导与国家政治需要相联系。

第三,从传播方法来看,宗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都是以说教为主,但是,在辅助方法上,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宗教的辅助教育或者说是与说教并驾齐驱的教育方法在于施教者的以身作则,当然我们的传统教育也讲究教师的以身作则,但是程度却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宗教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是宗教传播内容的信仰者,施教者和受教者既是师父弟子的关系,同时又都是信徒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大多数包括思政专业的学生在内受教者,以及部分施教者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一些施教者甚至在公开场合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或否定。

第四,从课堂教学形式来看,宗教的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严肃性,特别是对信徒的课堂

教学,要求则更加严格,他们是通过教义和戒律实现对自我的监控和管束。而现在,大学教育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其他科目的教育,对学生具体要怎么做已经没有了明确的行为要求,最多要求了不能怎么做,课堂约束主要来源于我们从小对课堂纪律的记忆——这种课堂纪律已经内化为我们的一种意识,但是有些人仍不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上课睡觉、吃东西、看其他的书等现象频频出现,以至于现在又衍生了一种说话:上课太耗流量。可见,我们传统的教育对学生上课行为纪律上的正面约束是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定的,甚至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对受教者的行为要求有放松的趋势。

通过对宗教传播的理解,我们知道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的方式和手段是通过灌输、说理来达到想要的效果,而当代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也更加活跃,单纯依靠说教是起不到良好作用的。这要求教育者反思教育方式,塑造并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养,改善教育效果。

第一,教育者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自己的工作使命,将教师工作视为一个灵魂的塑造者,而不是仅仅是教育的传授者。只有拔高自身的形象,深刻领会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认真对待教师这份职业,用心对待学生,对待教学,对教学充满激情,然后感染学生,让思政课的课堂充满真情真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课堂。

第二,教育者要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单纯说理的教育方式,善于巧用“隐形教育”方法,寓情于事,把道理蕴含于实践之中。施教者要注重受教者对什么感兴趣,而不是他们该对什么感兴趣,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帮助他们满足求知欲,满足他们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指导现实的行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教师有了对对方需求准确的预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起作用。

第三,施教者要克服“满堂灌”的教学行为,不能忽视受教者的主动地位,否则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教师需要适时提出适合并值得大学生思考的现实或理论问题,激起他们的兴趣点,引导他们思考,才能扫除不信仰的干扰。挖掘马克思主义精髓,找寻吸引受教者的兴趣点,有利于将受教者转化为信仰者。正如宗教是通过轮回、原罪等观念,使教徒坚定宗教信仰。用启发式的问题来讨论专题,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到启发,深化对专题的理解,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信仰的可能,从而也就为攻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信仰提供了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