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870a68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0.png)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业废弃物污染的定义农业废弃物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象。
这些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残体、畜禽粪便、农药残留、化肥残留等,其数量庞大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农业废弃物污染的产生是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农业废弃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加强农业废弃物污染治理工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农业废弃物污染的影响1. 土壤污染: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长期积累会导致土壤污染。
污染的土壤会降低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水质污染:农业废弃物中的化学物质和营养物质会通过农田径流和农业废水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水质污染不仅危害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影响人类的饮水安全。
3. 大气污染: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会在堆肥过程中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空气清新度,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
农业废弃物污染的影响十分严重,对土壤、水质、大气环境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和治理农业废弃物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正文2.1 农业废弃物污染的来源农业废弃物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
这些来源主要包括:1. 农作物残体: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在收获后会产生大量的残体,如稻草、麦秸、玉米秆等,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2. 农业化肥和农药残留: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常常会施用化肥和农药。
当这些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时,会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残留大量的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07c97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5.png)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大气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正日益严重化。
下面将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治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
1. 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污染物会渗入土壤,积累并对土壤质量造成破坏。
农业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的不当处理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2. 水体污染:农业生产中溢出的养分、化学物质和农药等会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等问题。
农业废水和养殖废水的排放也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3. 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等挥发性有机物会通过蒸发和风力传播进入大气,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作物的露天燃烧和农业废弃物的焚烧也会造成大气污染。
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强科研创新等措施。
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业生产从源头到终端环节的环保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
2.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推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和兽药的使用,推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用环保技术、设备和方法,提供环保补贴和优惠政策,引导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4. 加强科研创新: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科研力度,开展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强科研创新等综合措施来进行治理。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45119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d.png)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质,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农田灌溉用水等。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一项活动、工程或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的过程,其中包括评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在评估环境影响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可能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化。
评估时需考虑废弃物转化过程中的碳排放、甲烷生成等因素。
2.土壤质量影响评价: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能对土壤造成改变,如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但也可能引起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负面影响。
3.水质影响评价: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能导致水体受到污染,如畜禽粪便中的氮、磷等养分被排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4.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应考虑,比如是否会引起物种迁移、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下以秸秆资源化利用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其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焚烧排放、节约能源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环境影响问题。
首先,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在评价中需要对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其次,秸秆的利用可能导致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
在评价中需要考虑秸秆的还田效果,以及对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的影响。
另外,秸秆资源化利用还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一方面,使用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可以减少对天然森林的砍伐,保护生物多样性。
农村农业废弃物有效处理技术研究
![农村农业废弃物有效处理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2dc9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c.png)
农村农业废弃物有效处理技术研究农村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包装袋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有效处理,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因此,研究农村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农业废弃物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农村农业废弃物大量堆放在村庄周围,造成环境污染。
其次,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浪费了大量可再生资源。
再次,农业废弃物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存在着环保隐患,排放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为有效处理农村农业废弃物,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
目前,常用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堆肥、生物气化、生物炭等。
堆肥技术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
生物气化技术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用于取暖和烹饪。
生物炭技术可以将废弃物碳化,制成炭,用于改良土壤和净化水质。
三、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多项技术研究,推动了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进步。
一些地方还开展了农田乡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探索可行的废弃物管理模式。
四、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关键问题在研究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技术成本问题,目前一些废弃物处理技术成本偏高,农民普遍承担不起。
其次是技术推广问题,一些新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困难,需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再次是技术创新问题,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未来,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废弃物处理设备将不断涌现,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村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f84a57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0.png)
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在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农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污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化肥的过度使用。
为了追求高产,农民们往往大量施用化肥。
然而,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只有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其余的则随着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长期下来,土壤中的养分失衡,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同时,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水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难以生存,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药的广泛应用也是农业污染的重要来源。
农药虽然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它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不容忽视。
许多农药具有毒性,不仅能直接杀死害虫和病菌,也会对益虫、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一些农药在土壤和水体中残留,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富集,最终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而且,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得防治效果逐渐降低,从而促使农民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形成恶性循环。
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利用或处理,就会成为环境污染的源头。
大量的秸秆在田间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灰尘,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呼吸道健康。
同时,焚烧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畜禽粪便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其中含有的病原体还可能传播疾病。
此外,农田的塑料薄膜使用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保温、保湿等作用,但由于其难以降解,长期残留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降低土壤质量。
农业污染还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化学物质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威胁,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下降。
禽畜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禽畜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16c4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7.png)
禽畜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范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禽畜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和管理不善,禽畜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水环境污染是最重要的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禽畜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一、养殖废弃物对水质的污染1. 养殖废弃物的产生:禽畜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尿液和饲料残渣等废弃物大量排放。
2. 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禽畜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氨氮、硫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 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很多养殖场没有合理的废物处理系统,导致废弃物直接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引起水质恶化。
二、废水排放对水体健康的威胁1. 养殖废水的含有物质:禽畜场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养殖动物的粪便、尿液、饲料残渣以及饲料添加剂等。
2. 化学物质的危害:废水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对水体生态和水生生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 养殖废水的传播途径:废水通过河流或地下渗漏进入湖泊和地下水,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三、氨氮的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1. 氨氮的危害:禽畜粪便中产生的大量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等水体生态失衡现象。
2. 藻类水华引发的问题:藻类水华会耗尽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体寡氧化,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引起大量死亡。
3. 氨氮的控制方法:加强禽畜养殖场的管理,改善饲养方式,减少氨氮的排放。
解决禽畜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方法:1. 加强监管措施:政府应加强对禽畜养殖场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法规,对不合格的养殖场进行处罚和整改。
2. 推广环境友好养殖技术:鼓励养殖场采用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如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沼气发电和水质净化技术等,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广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和废物处理方法。
4. 跨行业合作与溯源体系:加强养殖业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溯源体系,从源头上控制水环境污染。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33977cb58f5f61fb73666e5.png)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农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1、农药喷洒污染空气 2、容易扩散,污染范围加大
第三节 农业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养殖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1、散发恶臭气体、影响畜禽生长发育 2、影响人类健康
一、种植业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 农膜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1、给土壤带来白色污染 2、破坏耕层结构 3、影响土壤通气、水肥传导、容重、比重、孔隙度和含水量 4、残膜降解释放有害物质,逐年积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农膜中的有机物通过土壤会给农产品带来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一、种植业污染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4)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藻类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呼吸水内O2,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水内O2会渐少,水内生物会因O2不足而死亡。死去藻类和
水体富营养化机理
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 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及总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物质,往往是 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营养物质。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三) 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畜禽养殖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1、滥用抗生素及添加剂,严重影响饲料安全性和畜禽健康,污染环境 2、造成动物性食品的严重污染和残留 3、随粪便排出后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中耐药菌数量的显著增加 4、对水环境潜在的不良作用 5、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等造成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机理
水体中藻类本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征兆,随富营 养化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 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DO或被厌氧微生物分 解,不断产生H2S等气体,从两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 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氮、磷等 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 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b2cc54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1.png)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农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和谐的挑战。
在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农业生态系统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本文就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展开阐述。
一、资源利用1.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比如农作物秸秆,经处理可用作生物质能源,食用菌、有机肥等。
还有一些废弃物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原料,比如食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尿和污泥等,可以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或直接作为农业生产的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
2.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农业用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节约用水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滴灌、微喷、旱作、膜下滴灌等,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灌溉面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循环农业的实践循环农业是指农业生产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农业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
既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农作物生产的剩余部分可以作为饲料和有机肥的原料,畜禽养殖的粪尿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有机肥的制备。
二、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灾害的防治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都会导致生态灾害的发生。
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综合治理是防治生态灾害的关键。
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和管控,加大治理力度。
2. 多样化农业的实践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导致种植结构单一、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多样化农业的实践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基础上,达到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目的。
比如,生态农业可分为林果、牧草、食用菌、保护生态等多种类型,实现多样化农业的转型。
3. 绿色消费与生产绿色消费和生产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以及改变人们的生产、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多样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
![农业多样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2541b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5.png)
农业多样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以农业多样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为题,列举如下:1. 大规模清除森林进行农业开垦:为了扩大农田面积,许多地方采取大规模清除森林的方式进行农业开垦。
这种做法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导致植物物种减少、动物栖息地丧失,同时还会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2.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普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这些化学物质在农田中积累,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3. 过度放牧和过度放养:一些地区存在过度放牧和过度放养现象,导致草原退化和土地沙漠化。
过度放牧引起草原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减少,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
4. 大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污染:大规模养殖场集中饲养大量家禽和畜牧动物,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
这些废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危害水生生物和水源安全。
5.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一些地区采取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连作、轮作不当等,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结构松散,易于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破坏农田生态系统。
6. 过度抽取地下水:为了满足农业用水需求,一些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
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河流和湖泊的水量供应,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引发地面塌陷等问题。
7. 引种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引进了许多外来物种。
然而,有些外来物种具有强烈的竞争力,会快速扩散并抑制本地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8. 水资源过度利用: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一些地区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
这对生态系统的水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9. 渔业过度捕捞:渔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多样化形式,但一些地区存在过度捕捞的问题。
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10.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农业废弃物如秸秆、农膜等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e342dd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5.png)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秸秆、动物粪便、农膜、农药及农作物残留等。
农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甚至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威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农业废弃物的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问题。
农业废弃物涉及农药、化肥、动植物残留物等,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通过河流、湖泊等水体进入到环境中,污染水源地,危及人类健康。
2. 土壤污染问题。
农业废弃物中的化肥、农药、垃圾等,均会在土壤中残留,造成土壤质量恶化,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3. 空气污染问题。
大量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被堆放在田间,随着风吹到其他地区,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
1. 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如秸秆堆肥、畜禽粪便生物有机肥料等,不仅可以减轻环境负担,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品质。
2. 对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加强管控。
加强农药、化肥的检测和检验力度,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并且加强废物的彻底处理和回收,避免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 实施农业生态化种植。
采用绿色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4. 强化废弃物治理法规。
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治理相关法规法律,规范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确保废弃物处理的安全、无害化和环保。
综上所述,应该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治理和管理,健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生态化种植,各级政府和农业生产者应密切合作,建立完善的处理和利用体系,从根源上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农业污染感悟心得体会(3篇)
![农业污染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48d36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2.png)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追求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农业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作为一名关注农业发展的青年,我对此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一、农业污染的严重性1. 土壤污染: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土壤中有害物质积累,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 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水质恶化,影响了人们的饮水安全和渔业资源。
3. 空气污染:秸秆焚烧、养殖废弃物排放等,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污染导致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二、农业污染的原因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为主,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导致污染问题严重。
2. 政策法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业污染治理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3.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部分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对农业污染的认识不足,导致污染行为屡禁不止。
4.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导致农业污染问题加剧。
三、农业污染治理的必要性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污染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治理农业污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2.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农业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治理农业污染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污染治理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4.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农业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治理农业污染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农业污染治理的对策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大绿色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效益。
2.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农业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e430b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b.png)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废弃物也逐渐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渣滓等,在不合理处理的情况下,会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治理。
一、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在堆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质,一旦堆积地点选择不当或者不加以合理处理,就会导致土壤污染。
有机质过多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破坏土壤结构,使得土壤贫瘠化。
废弃物中可能残留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的程度。
2. 水体污染畜禽粪便是农业废弃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引发赤潮、水华等问题。
废弃物中可能含有的抗生素、兽药等化学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质及水生生物的生存。
3. 大气污染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焚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秸秆堆积后,难以有效处理,一些农民选择将其焚烧,这会释放大量的烟尘、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
1. 科技手段处理农业废弃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生物发酵、热解等技术,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
通过生物发酵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其化学稳定性和肥效,减少土壤污染的风险。
热解技术则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炭等产品,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有益于土壤环境的恢复。
2.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对农业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废弃物处理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农业废弃物的治理工作。
3.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倡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09d2e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f.png)
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对策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作物残体、农药包装废弃物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甚至破坏生态平衡。
这些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水质和大气环境上。
农业废弃物对土壤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
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残体如果随意堆放或者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而将其直接丢弃在土地上又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加速土地的贫瘠化和退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畜禽粪便中的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排放到土壤中,会造成土壤酸化以及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农业废弃物污染对水质造成威胁。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农田中容易残留有害物质,当这些农田中的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中,会造成水质的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甚至影响水源的安全性。
畜禽粪便中的大量有机物质也会进入水体,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形成藻类水华,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农业废弃物污染对大气环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农作物秸秆和残体的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导致大气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会产生气体挥发,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来减少其产生和排放。
利用秸秆进行发酵制作有机肥料,或者通过秸秆燃料发电,都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置和利用,通过科技手段,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既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又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养分。
如果将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可以得到有机肥料,同时减少其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也可以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研究,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
除了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外,还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取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知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知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cfa2c5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b.png)
生态农业知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农村地区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不断增多,如农业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1、减少环境污染农业废弃物,如植物秸秆、果树枝叶、蔬菜残渣等,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通过资源化利用,既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降低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
2、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被用作资源化肥料。
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可以形成一条废弃物处理、肥料生产、农作物生产、食品加工的循环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式1、堆肥、腐熟处理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腐熟处理,可以制成有机肥料。
经过腐熟处理后的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利用后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2、生物质能源转化农业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如木屑、秸秆等。
通过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如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等,实现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植物提取物的生产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植物提取物,如果皮、果核、树皮等。
通过植物提取物生产技术,可以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有益的植物提取物,如果汁、果脯、药材等。
4、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农业废弃物中有些可以再利用,如废旧农具可以用于制作装饰品、工艺品等,废弃农膜可以制作成再生材料。
这些再利用措施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益的物资,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挑战1、技术难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废弃物处理、转化、再利用、产品销售等环节需要更加细致的技术研究。
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环境影响与减排措施
![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环境影响与减排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a30e7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3.png)
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环境影响与减排措施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造成了威胁。
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养殖废弃物的环境影响以及可行的减排措施。
一、环境影响1. 水体污染:养殖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这些营养物质很容易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会引发藻类过度生长,使水体溶解氧下降,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引发水华、赤潮等环境灾害。
2. 土壤污染:由于养殖废弃物通常被用作农田的肥料,过量的施用会导致农田土壤的富营养化和污染。
土壤富营养化不仅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进而破坏生态环境。
3. 大气污染:养殖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在未进行有效处理之前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周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二、减排措施1. 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养殖废弃物处理方法。
通过构建生物滤池、活性池等设施,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并固定废弃物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其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2. 有机肥利用: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堆肥、厌氧发酵等方法将其转化为有机肥,再用于农田施肥。
有机肥的使用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3. 水质净化技术:采用水质净化技术处理养殖废弃物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例如利用植物吸收富营养化物质的能力,建立人工湿地等设施,有效提高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污染物回收利用:养殖废弃物中的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回收利用。
例如,嗜热菌技术可以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从养殖废水中提取氮、磷等营养物质也可以用于生产农业肥料。
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ba3a65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8.png)
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处理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垃圾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以及应对这些影响的一些解决方案。
1. 土地污染
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土壤会造成污染。
例如,填埋
垃圾会释放出有害的化学物质,渗入土壤,影响土地的质量和可持
续使用性。
这种土壤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在农业和自
然生态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2. 水体污染
垃圾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有机物会进入水体,导
致水体污染。
这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并影响人类饮用水的质量。
污染水体不仅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空气污染
垃圾焚烧和垃圾堆积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引发空气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
此外,焚烧废物还会产生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了减轻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有以下一些解决方案:
- 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的量。
-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垃圾焚烧对空气质量和气候的影响。
- 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符合环保标准。
-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个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正确处理垃圾的方式。
综上所述,垃圾处理对环境有着负面影响,但通过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可以减少这些影响,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83a148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e.png)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1. 水资源消耗:畜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包括饮水和清洁用水。
养殖场的废水
排放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质。
2. 土壤污染:畜牧养殖废弃物中的粪便和尿液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不
能及时处理和利用,将导致土壤污染。
3.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
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4. 生物多样性丧失:一些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场需要大量的饲料和草场,导致了森林
砍伐和草原退化,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二、应对措施
1. 水资源管理:养殖场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措施,并且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2. 废弃物处理:养殖场应该建立科学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将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比如制成有机肥料,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改变畜牧饲养方式,比如改善饲料配方,提高畜牧养殖
的效率和减少浪费,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 生态农业发展: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采用循环农业模式,培育适应本地气候和
土壤条件的牲畜品种和饲料植物,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科学监管和法律法规制定:加强畜牧养殖的科学监管,建立健全的环保制度和法
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惩。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减
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宣传,推动畜牧养
殖向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样才能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护好生
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生态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5322e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7.png)
生态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生态农业强调在农业生产中遵循生态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那么,生态农业究竟对生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呢?首先,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土壤质量。
传统农业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和肥力下降,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
而生态农业注重使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绿肥等,这些肥料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生态农业还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避免了单一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的损害,有助于保持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生态农业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在传统农业中,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而生态农业通过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生态农业还注重生态沟渠和湿地的建设,这些设施能够对农田排水进行净化和过滤,降低污染物的浓度,保护周边的水环境。
生态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农业中大规模单一化的种植模式,使得许多野生植物和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而生态农业强调多种作物的混合种植和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发展,为各种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例如,果园中种植的草类可以为昆虫和小型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农田周边的树木和灌木丛可以为鸟类提供筑巢和栖息的地方。
这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另外,生态农业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尤其是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以及反刍动物的养殖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生态农业通过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土壤中的碳储存,以及推广沼气池等生物质能源的利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https://img.taocdn.com/s3/m/6468fc9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8.png)
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不仅为国家提供粮食安全,也为农民创造了丰厚的收入。
然而,随着农业产能的提升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废弃物的排放问题日益突显,对农业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保护农业环境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秸秆、畜禽粪便、农药瓶、农膜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就会对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等环境要素造成污染。
因此,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分类指导。
对于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需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和处理方法。
比如,秸秆可以通过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方式进行处理,畜禽粪便可以通过沼气发电、有机肥料生产等途径利用。
通过分类指导,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建设。
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包括储存、转运、处理等环节。
要建立健全的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网络,提高废弃物的储存、处理和利用能力。
比如,在农田中设置秸秆还田点、畜禽粪便处理站等,便于废弃物的及时处理和利用。
二、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废弃物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产品,形成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首先,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利用。
农村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可以作为生产有机肥料的原料。
因此,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和利用体系,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其次,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类粮食加工品、农副产品加工品的产业。
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能够销售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教育为了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还需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料:农业废弃物包括种植业的秸秆和集约化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
焚烧秸秆和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使本来的“资源”变为“污染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农业废弃物是数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发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科学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 农作物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秸秆产量已超过7亿t,折合成标煤约为3.5亿t,全部利用可以减排8.5亿t 二氧化碳。
近年来,焚烧秸秆现象突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污染空气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2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随着规模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解决人类肉、蛋、奶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每年畜禽粪便排放量大约有30多亿t,由于处理需要成本会影响经济效益, 所以往往任意堆放, 被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使得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等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2 发展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的主要途径抓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应主要从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两个方面来发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
2.1 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将废弃秸秆等变废为宝,成为生产资源,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禁止焚烧秸秆,应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强化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工业原料和现代能源等四个方面。
2.1.1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是最直接、最简便、成本最低的秸秆利用途径,也是培肥土壤,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
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覆盖、留高茬还田及免耕套播还田等机械化技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产。
积极鼓励农民购置与使用反旋灭茬机、大马力拖拉机与配套还田机、水田埋草机等秸秆还田机具,在联合收割机上全部加装秸秆粉碎装置。
以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主,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机械化。
2.1.2 秸秆饲料技术装备秸秆饲料处理技术装备主要有氨化、青贮和微贮等装备。
秸秆微贮装备加工饲料制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适口性较好。
秸秆压块饲料易消化、采食率高、附加值高、便于长期保存、饲喂方便,是饲料化利用技术装备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扶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加快发展节粮畜牧业。
加快推广应用秸秆饲料技术装备,充分利用秸秆饲料养畜。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积极发展玉米秸秆青贮装备,发展奶牛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2.1.3 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技术装备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有利于提升秸秆资源深层次利用水平。
加强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采用环保生产工艺,积极发展秸秆造纸、秸秆板材、秸秆新型墙体材料等生产企业,研发秸秆编织设备和包装材料技术装备。
拓展秸秆生化技术应用,积极引进与开发秸秆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乙醇、木醋酸等化工原料的技术装备。
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是落户连云港市的全国首家麦秸秆制板企业,通过把麦秸秆粉碎、去杂、施胶、铺装及热压等全封闭生产工序,生产不含甲醛的绿色环保秸秆均质板,产品与木质人造板相媲美,并成功打入日本市场。
年产12万m3中密度秸秆板和低密度麦秸板,年利用麦秸秆量4万~5万t。
秸秆板材具有投入低、附加值高、新型环保等特点,可节约木材,增加农民收入。
2.1.4 秸秆现代能源化利用技术装备(1)积极发展秸秆发电技术装备集成。
生物质能源利用已成为我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随着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装备的发展,秸秆发电技术装备也日趋成熟,积极引导秸秆发电企业发展,提高秸秆利用率。
江苏省宿迁市于2006年建成了秸秆发电项目,年耗稻麦秸秆16万t,年减排C02 12万t左右。
(2)大力发展秸秆固化成型与炭化技术装备。
加强研发秸秆固化成型技术装备,依托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秸秆发电厂、秸秆炭化等燃料利用大户,扶持发展秸秆固化成型和秸煤混合成型燃料示范企业与技术装备。
引导企业、居民使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
鼓励发展秸秆炭化,大力发展秸秆炭化技术装备,推动秸秆资源的深层次利用。
(3)发展秸秆沼气、秸秆气化技术装备。
积极研发与示范推广秸秆气化炉,发展沼气集中供气、热解气化集中供气技术设备,促进秸秆气化能源利用。
2.2 发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畜禽粪便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加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能有效防止和消除畜禽粪便的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粪便利用技术是采用多种技术装备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和生态化、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畜禽粪便利用主要有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三个方面。
2.2.1 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技术装备伴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最直接途径是发展商品有机肥产业。
研发有机肥无害化生产技术装备,采用烘干法、微波法、膨化法等新技术装备生产高效优质的有机肥,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
畜禽粪便处理系统成套设备主要包括:固液分离机、粪便微滤机、粪便烘干机、高效粉碎搅拌机等。
2.2.2 畜禽粪便饲料化利用技术装备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如粗蛋白质、脂肪、钙、磷、维生素B12等;同时又是一种有害物的潜在来源,有害物质包括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杀虫剂、有毒金属、药物和激素等。
所以,畜禽粪便需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可用作饲料。
畜禽粪便通过青贮、干燥法和分解法等技术装备加工处理,可提高饲料贮藏性和利用价值。
2.2.3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装备技术,是以禽畜粪便的厌氧消化为主要技术环节,集环保、能源、资源再利用技术为一体,又称为畜禽养殖能源环境工程技术,是目前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最有效的方法。
生产的沼气用于炊事和照明,沼渣和沼液用于农业生产。
3 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3.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7亿t,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30%左右,列世界之首。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程度不高,利用层次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率不高,秸秆资源还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
秸秆综合利用率约为50%,每年约有30%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或者进行焚烧,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我国在研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研制开发了一系列秸秆还田、秸秆打捆、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气化、秸秆制板、秸秆发电等技术装备,建设了一批秸秆制板和秸秆发电等秸秆深度开发利用项目,为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研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发展较慢,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秸秆还田机械较少,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还不快,秸秆饲料化和秸秆能源化利用才刚刚起步。
秸秆还田还需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农民为图省事、赶农时、抢播种、不愿增加秸秆还田作业成本,自觉机械化还田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有待进一步成熟,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尚未突破或不成熟,如秸秆发电存在锅炉腐蚀、结焦和机组效率低下等问题,秸秆气化存在供气管网焦油清除、系统负荷率低等问题,秸秆固化与炭化存在生产设备可靠性差耗能高、设备系统配套协调能力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有待于强化秸秆利用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3.2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在畜禽粪便处理技术装备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与创新,已经初步形成畜禽粪便利用技术,相应的配套设备、设施、产品技术也基本齐备。
但我国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对畜禽粪便资源还缺乏经济有效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关配套技术与设施也跟不上,创新技术较少。
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大、浓度高,如果依赖于工业化达标排放处理既不经济,亦不符合目前农村实际条件,因此,只能走资源化利用的路子。
但由于投入不足,经费匮乏,致使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缺乏规模,技术研究滞后,缺乏实用的、具有一定回报率的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 加快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发展的主要对策4.1 强化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一是购机补贴政策要向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倾斜。
将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纳入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
对进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农民与服务组织给予适当的作业补助。
二是设立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的扶持力度,将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示范推广,并对秸秆发电、秸秆板材加工、秸秆新型墙体材料、秸秆固化、秸秆生化、秸秆造纸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利用等重点项目给予政策扶持。
4.2 加强科技攻关,提供科技支撑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领域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技术体系。
重点围绕秸秆还田机具升级换代、秸秆打捆机械、秸秆固化成型机械、秸秆发电锅炉设备、秸秆板材加工设备、秸秆气化设备、秸秆生产乙醇设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等方面加快技术研发与制造。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充分挖掘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价值,努力提高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加工利用深度。
加强低碳型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
4.3 加强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发展加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机社会服务组织化程度,提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服务。
建立健全政府推动、企业和合作组织牵头、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发展。
积极发展秸秆机械化收集、运输等合作组织,大力推进农作物联合收获、捡拾打捆、运输贮存全程机械化。
4.4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将发展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工作摆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加快发展。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引进与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