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改善方法

合集下载

农村环境现状及解决措施

农村环境现状及解决措施

•农村环境现状概述
•农村环境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
•农村环境解决措施与方案目
•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与政策建议录
水源污染
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农村土壤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影响农产品质量。

土壤污染
空气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覆盖率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
03
02
01
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
畜禽养殖污染
农膜污染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农业面源污染
垃圾处理不当
生活污水排放
燃烧秸秆和薪柴
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
农村环境解决措施与方案
确立法规体系
严格执法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
积极推广农村环保技术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环保技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推广环保技术
提升环保意识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建立多元共治的农村环保格局
财政支持
吸引社会资本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对农村环境的压力。

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布局,避免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2024年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范文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

农村地区因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环境污染的危害往往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二、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1. 水污染严重农村地区的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这些污染物严重威胁了农村地区的水源安全,影响了农民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

2. 空气质量恶化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主要源于农业活动产生的扬尘、秸秆焚烧等污染物,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农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3. 土壤污染加剧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此外,一些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随意丢弃也加剧了土壤污染。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质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保护对策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应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 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防止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违法排污的企业和个人,应依法严惩。

3.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简要分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1.农药、化肥污染目前,我国农业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体系庞大,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市场上流行的化肥和农药普遍有毒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有关规定虽严格,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宽松。

许多不合格走私的化肥、农药在市场上出现,进一步恶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形势。

2.养殖污染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养殖污染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养殖场数量多,密度大,饲养方式不科学,废水、废料等排放难以得到妥善处置,污染物浓度高,多种病原体污染食品,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3.土地流转加剧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有些地区,土地流转为了跻身于投资项目中,政府部门更是出台了大量的土地转让政策,但是大量土地流转中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和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从而影响了生态平衡。

二、治理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为了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化肥、农药、养殖等行业的管理,并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

对工业污染企业的排放情况应加强监管,重点检查工业企业在水、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情况,减少工业商家对环境的影响。

2.推广绿色农业绿色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削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政府应大力推广绿色种植、绿色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还要立法规定非法使用农药、化肥的行为,彻底治理使用假冒伪劣的农资,如化肥、农药等,同时还要推广有机农产品销售等,促进市场消费从价格消费转向质量消费。

3.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是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经济模式转型的一种新型农业。

解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解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解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生态循环农业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指的是一种以生态原理为基础,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农业生产模式。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循环农业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目前我国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其发展。

一、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1.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2.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大量的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产品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的矛盾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之间出现了矛盾。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需要转变生产模式来保护生态环境。

4.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不平衡在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并不平衡,一些发达地区有条件开展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受到了制约。

1.缺乏科学技术支持生态循环农业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发和应用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创新。

2.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有效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规范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3.农民意识观念不够传统的农民观念还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他们在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和理解,缺乏转变发展思路的积极性。

4.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循环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改造、设施建设、科研投入、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升级与加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越发明显。

本文将介绍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治理对策。

1.水体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虽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2.土壤污染:长期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仅会降低土壤的肥力,还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常用的化肥会产生酸、碱、盐等污染物质,对土壤PH值、微量元素等造成破坏;农药首先会诱发土壤酶的失活,并在土壤中积累,进而引起生态环境的污染。

3.气体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大量农业机械工作,放置、燃烧农膜等操作,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等气体的排放。

这些不仅会增加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4.植物生物多样性:随着广泛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对其它植物生态生物的影响产生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应出台更加严厉的立法规定,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升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动乡村民众生态环保文化的落地和扩散。

2.实行耕减肥增政策:通过种植和喂养一些特定植物、动物,使农田得到生态的恢复和修复,建立优良的生态农业模式,达到耕减肥增、收益增加的效果。

3.推广有机农业模式:通过加强土地、施肥等环节的管理,以土改革、节水减排等现代化制度,有效地发展方法,实现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重视土壤污染治理:不断完善农田地质环境监察工作,有必要加强对土壤的监测、监理,并引入先进技术,着手开展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减轻土壤质量的恶化情况。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不可小视的问题。

政府、农民和企业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根本上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一步一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怎样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影响谈起,从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随着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化学农药和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难以降解,长期富集在土壤中,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生态功能。

大量的畜禽粪便排放也导致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过量积累,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

2. 水质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农业废水、畜禽经营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问题的严重。

据统计,中国90%以上的地下水和75%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农业化肥农药污染,严重威胁了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健康。

3. 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的排放都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挥发和农药飘散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以及畜禽粪便的氨气排放,不仅污染了农田周围的空气,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危害。

1.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土壤污染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残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生长品质,也威胁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水质污染导致农产品浸泡在受污染的水中生长,也会使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

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不仅是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长期积累下来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水质受到污染,空气中有毒气体和颗粒物的存在都直接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1. 加大农业节水、节肥、减药力度推广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施肥、施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乡镇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报告

乡镇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报告

乡镇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乡镇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民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以xxx乡镇为例,就该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监测方法以及保护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xxx乡镇位于某某县的农业重镇,农村生态环境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1. 水质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加剧,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大量使用,使得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较差,影响渔业和农民的生活用水。

2. 土壤退化:过度的耕作和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农田土壤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土壤侵蚀加剧,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面积的农业耕作和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农田周边的自然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环境,导致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二、生态环境监测方法为了全面了解乡镇农村生态环境的状况,采取科学的监测方法非常重要,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设立固定的监测点位,定期对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采样,对水质进行综合分析,检测各类污染物的浓度,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

2. 土壤监测:选取代表性的农田作为监测点位,采集土壤样品,测试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污染等指标,并进行土壤退化程度的评估。

3. 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设置相机陷阱、鸟类点数法、诱捕等方式,对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定期调查和监测,以全面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

三、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基于以上的监测结果和分析,xxx乡镇提出了以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1. 水质治理:加大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

2. 土壤改良:采用保护性耕作、有机肥料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抗腐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排名世界首位,且物质丰富地域辽阔,对于这样的国情来说农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求得发展的手段之一,农业的高水平发展标志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高度发展的农业会极大的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显示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由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使得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的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人类对环境的无止境的开发,已经使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前言: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的好坏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壮大,日益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始摆在我们面前,正确的处理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之间的关系,是急需解决的发展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1农药、化肥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污染物排放,给水源带来危害,现代农业产量至少有1/4是靠化肥方式获得增产的,在发达国家甚至可能更高,可达50~60%,我国的化肥使用量较大并且效率不高,农药的使用方法以药液喷洒和粉剂喷洒为主要的方式,只有很少的部分被作用到农作物上,其余的部分(80~90%)的农药会散落在农作物的周围,造成当地环境严重污染,这样的残留进入生态系统后,积少成多就会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严重的制约着生物多样性的均衡发展,导致生物减少,破坏长期的生态平衡。

长期使用农药还会使得那些害虫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使将来的病虫害防治变得艰难。

散落周围的农药遇水就会向地表水迁移污染应用灌溉的水体。

最后,在农药喷洒的过程中会散入空气中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1.2地膜的过量使用地膜的覆盖有助于增温、保水功能的增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以及适作区的大范围扩大,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改变。

目前市面上的地膜材料以聚乙烯(PE)为主要组分,其性能稳定但是分子量大,自然条件下不能轻易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存上百年,并且回收的工作量很大,很多都不会回收再利用。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以及农药使用三个方面来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土地利用1. 合理规划农田:在农田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减少随意扩大耕地的现象,以避免农地过度开发造成土地退化。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对环境的负荷。

政府可通过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农民转向有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二、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合理分配:在农业生产中,水是至关重要的资源。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保证农田灌溉的需要,并确保其他用水需求的合理满足。

2. 推广节水技术: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技术对保护水资源非常重要。

农民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减少水资源过度利用。

三、农药使用1. 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辅助手段,但过量或滥用农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政府应加强农药使用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与限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2. 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可行方案。

通过引入天敌、采用生物制剂等手段,可以有效防治农田害虫,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降低农田环境中农药残留的风险。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科学管理水资源以及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农民以及相关机构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土壤污染随着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土壤被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得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健康,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水体污染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养殖废水和养殖废料大量排放,对水体造成了污染。

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使得地下水和河流水体受到了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3.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烧毁、化肥挥发和农药喷洒等活动都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和氨气等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1.推进绿色农业发展鼓励农民采取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提倡循环利用养殖废料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政府还应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废弃农药和化肥的回收处理系统,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废弃物的处理应采取科学、环保的方式,避免污染环境。

3.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等方式,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鼓励农业企业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政府应大力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技术和方法,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和作用。

一、现状分析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问题。

化肥过量使用、农药滥用和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因素导致了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方案。

二、农业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农业科技创新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开发出更加环保的农业生产工艺。

例如,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推动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减少土壤污染风险;可以研发出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系统,降低水资源浪费;可以探索农作物优化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供更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手段。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传感器和无人机等工具,可以对农田、水体和生态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可以预测农业生产风险,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环境灾害的发生。

三、农业科技创新的实践案例在现实中,农业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我国为例,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创新,实现了高产、高效、高效益的目标。

通过利用新品种、新技术和精细管理方法,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改善了土壤和水质。

此外,光合作用强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光能,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给农田、水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要有效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加强政策和监管,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1. 化肥污染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地区对化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使用化肥的过度施肥和不当农作物种植会导致化肥残留在土壤中,进而污染土壤和水源。

过量使用化肥还可能导致地下水和河流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影响水质安全。

2. 农药污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需要使用农药,而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水体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不合理施用农药还可能导致环境负荷过重,对农作物品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 畜禽养殖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也愈加严重。

畜禽粪便排放、养殖废水排放以及养殖场周围的臭气污染,对周边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影响。

4. 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地表水中,导致水体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1.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推动科学施肥和精准农业,避免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

引导农民采用有机肥、生物肥料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农田、水源、养殖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工作。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3.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农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农业环境保护资金支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农业生产环保技术推广和应用。

4. 促进农田和水体生态修复注重农田土壤保护和改良,推广水土保护农业,增加土地绿化覆盖率,提高农田自然生态系统的抗干旱、抗灾害能力。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对土壤、水体、空气及生物的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1. 土壤污染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量的化肥、农药被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中,这些化肥、农药会在一定程度上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会直接影响种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还会通过地下水污染影响周围的水环境。

2. 水体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会通过雨水和灌溉水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的饮水安全。

3. 空气污染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化肥施用和农药喷洒过程会释放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物质,导致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尤其是对周围农民和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

1.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从而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2.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是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可采取生物发酵、厌氧消化和生物质能利用等方式,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通过科学合理地施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减少农田径流和地表径流中的化肥、农药及其他农业废弃物的流失,从而减轻农业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4.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化肥、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推动农业企业和农民采取更加环保、科学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发生。

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改善方法

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改善方法

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改善方法1. 现状分析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农业生态环境就像一块被忽视的宝地,明明潜力无穷,却总是被我们自己搞得稀巴烂。

你想啊,农田里的土壤本该肥沃如金,却被化肥和农药搞得面目全非,仿佛被糟蹋的明星,失去了光彩。

这些化学物质虽然能让庄稼长得快,但长期下来,土壤就像一位疲惫的老人,根本承受不住这么多负担。

再说了,水资源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地方的地下水都被过度抽取,简直是见底儿了,像个干涸的井,连颗水珠都找不到。

不仅如此,环境污染也像个小偷,偷偷摸摸地影响着我们的农业。

工业废水、农药残留,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搞得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堪忧,吃着这些东西,心里就像有只小虫子在爬。

还有那些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也让我们每年都像在蒸笼里煮,干脆让我们农民变成“蒸汽农夫”,一年四季忙得不可开交,却收成惨淡。

2. 改善方法2.1 生态农业说到改善,我们得从根本上入手,走一条生态农业的路。

生态农业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让土地和作物亲密无间。

你看,咱们可以利用轮作的方式,轮流种不同的作物,既可以让土壤休息,又能提高地力,真是一举两得。

比如,种完小麦后,换上豆类作物,豆子能给土壤“补钙”,让它更健康。

再来就是有机肥料的使用,放弃那些化学肥料,转而用点儿腐熟的农家肥,土壤的“心情”立马变得好起来。

像是给土壤喝了杯“养生茶”,效果杠杠的。

而且,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简直就是让小虫虫们“自食其果”,不再让我们烦心。

2.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也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一大关键。

咱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灌溉技术,比如滴灌和喷灌,既能节水又能保证作物的生长,真是一箭双雕。

水不再“白白流走”,而是变成了农田里的“活水”,滋养着每一片庄稼。

还有那些雨水收集系统,把天上掉下来的水好好利用起来,想想看,多么划算的生意!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也很重要。

不能随便抽水,得根据季节和作物的需要来调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这片土地长久的富饶。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指农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农田、水体、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总体情况、污染类型、污染源和治理对策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总体情况1. 污染水平上升: 随着农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农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逐渐加剧。

2. 污染区域扩展: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已经不仅限于传统的农业大省,也蔓延到了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3. 形成特色污染源: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具有多元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残留、养殖废弃物排放、土地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等。

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1. 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2. 水环境污染: 养殖废水、农田灌溉用水中的化肥、农药等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和人民饮用水安全。

3. 大气污染: 农业机械使用、农作物燃烧以及农业废弃物焚烧等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程度不容忽视。

三、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过量、频繁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部分农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缺乏科学性,导致浪费和残留。

2. 养殖废弃物的排放: 养殖业中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水体和土壤。

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的废弃物管理不善,直接将废弃物排放至附近水体或堆积于地表,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3. 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 部分地区对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堆积、焚烧等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四、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对策1. 推广科学合理施肥和绿色农药: 加强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减量化。

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方案

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方案

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方案第1章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概述 (4)1.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4)1.2 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 (4)1.3 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2章农田生态保护技术 (5)2.1 农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 (5)2.1.1 土壤改良技术 (5)2.1.2 有机物料施用技术 (5)2.1.3 土壤保水技术 (5)2.2 农田水分保持技术 (5)2.2.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5)2.2.2 水肥一体化技术 (6)2.2.3 降水高效利用技术 (6)2.3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6)2.3.1 农田景观优化技术 (6)2.3.2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6)2.3.3 农田残留物管理技术 (6)2.4 农田生态灾害防控技术 (6)2.4.1 农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6)2.4.2 农田水土流失防控技术 (6)2.4.3 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6)2.4.4 农田盐渍化防控技术 (6)第3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技术 (7)3.1 植被恢复技术 (7)3.1.1 植被种类选择与配置 (7)3.1.2 植被种植技术 (7)3.1.3 植被恢复监测与评估 (7)3.2 植被保护与管理技术 (7)3.2.1 植被保护技术 (7)3.2.2 植被管理技术 (7)3.2.3 植被保护与管理制度 (7)3.3 植被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技术 (7)3.3.1 植被生态系统结构优化 (7)3.3.2 植被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8)3.3.3 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8)3.3.4 植被生态系统功能适应性管理 (8)第4章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8)4.1 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 (8)4.1.1 水资源调查与评估 (8)4.1.2 农业水资源供需分析 (8)4.1.3 水资源调控技术 (8)4.2 农业节水技术 (8)4.2.1 改良耕作制度 (8)4.2.2 节水灌溉技术 (8)4.2.3 农田水分调控技术 (8)4.2.4 农田覆盖技术 (9)4.2.5 节水栽培技术 (9)4.3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9)4.3.1 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技术 (9)4.3.2 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技术 (9)4.3.3 农业生产过程污染控制技术 (9)4.3.4 农田退水治理技术 (9)4.3.5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第5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9)5.1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9)5.1.1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9)5.1.2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 (9)5.1.3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0)5.2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 (10)5.2.1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途径 (10)5.2.2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 (10)5.3 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与监测 (10)5.3.1 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方法 (10)5.3.2 农业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 (10)第6章农业生态景观建设技术 (11)6.1 农业生态景观设计原理 (11)6.1.1 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的结合 (11)6.1.2 多样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1)6.1.3 整体性与区域特色的融合 (11)6.1.4 动态平衡与可持续性原则 (11)6.2 农业生态景观建设方法 (11)6.2.1 生态景观规划与布局 (11)6.2.2 景观节点设计与营造 (11)6.2.3 生态廊道建设 (11)6.2.4 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 (11)6.2.5 农业生态景观智能化管理 (12)6.3 农业生态景观评价与优化 (12)6.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6.3.2 评价方法与模型 (12)6.3.3 景观优化策略 (12)6.3.4 动态监测与管理 (12)第7章农业生态修复工程技术 (12)7.1 农田水利设施修复技术 (12)7.1.1 修复目标与原则 (12)7.2 土壤侵蚀控制技术 (13)7.2.1 控制目标与原则 (13)7.2.2 控制技术与方法 (13)7.3 盐碱化土地改良技术 (13)7.3.1 改良目标与原则 (13)7.3.2 改良技术与方法 (13)7.4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3)7.4.1 处理与利用目标与原则 (13)7.4.2 处理与利用技术与方法 (13)第8章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14)8.1 生态农业模式概述 (14)8.2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14)8.2.1 精准农业模式 (14)8.2.2 循环农业模式 (14)8.2.3 生态农业观光模式 (14)8.2.4 智慧农业模式 (14)8.3 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15)8.3.1 农业生物技术 (15)8.3.2 农业工程技术 (15)8.3.3 农业生态技术 (15)8.3.4 农业信息化技术 (15)8.3.5 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 (15)第9章农业生态保护政策与管理 (15)9.1 农业生态保护政策体系 (15)9.1.1 政策目标与原则 (15)9.1.2 政策工具与手段 (15)9.1.3 政策实施与评估 (16)9.2 农业生态保护法规与标准 (16)9.2.1 法律法规体系 (16)9.2.2 农业生态保护标准 (16)9.3 农业生态保护管理措施 (16)9.3.1 监测与评估 (16)9.3.2 生态补偿机制 (16)9.3.3 农业生态保护项目化管理 (16)第10章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解析 (17)10.1 国内外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成功案例 (17)10.1.1 国内案例 (17)10.1.2 国外案例 (17)10.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7)10.2.1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17)10.2.2 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 (17)10.2.3 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识 (17)10.3 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未来展望 (18)第1章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概述1.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基础性问题调查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基础性问题调查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基础性问题调查及对策当今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农村中,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基础性问题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空气污染问题调查及对策1. 空气污染问题现状首先,农村的固体燃料的烧煤和柴火中排放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黑色烟雾对空气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天,家庭生活中的烧煤和柴火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另外,在农村的生产工艺中,存在一些高空排气管和企业的非法排放,更加增加了农村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2. 解决空气污染的对策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减轻污染问题:(1) 替换燃料。

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清洁能源替代燃料机制,使用天然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为生产和家庭生活的能源。

(2) 禁止排污。

“燃烧污染防治法”中规定,企业和个人在排放污染物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能超标排放。

(3) 建立监督机制。

对燃料燃烧和生产排放等实行空气质量监管,严格控制排放源头。

在农村,存在许多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一些家庭生活和生产中用水不规范,比如洗漱、洗菜等家庭浪费水资源,以及农业生产中用水过度、随意排污等造成水污染的问题。

尤其是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更大。

(1) 建立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管理,重视畜禽养殖环境的改善和管理。

(2) 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

鼓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

(3) 建立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农村水资源污染情况并制定治理方案。

三、土地荒漠化问题调查及对策土地荒漠化是长期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土地后土地资源的竭泽而渔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生态恶化、地下水位下降等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在农村中,一些耕地流转、粗放经营等制度也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状况,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1. 污染类型与原因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矿山开采、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有机物污染则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弃物和农药等;农药残留污染则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超标。

2. 污染现状与危害据统计,我国受污染的农田面积逐年增加,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这些污染物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农作物中毒。

此外,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防治对策1. 加强立法与监管政府应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还应建立农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污染状况。

2. 推广绿色农业与生态农业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是防治农田土壤污染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施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休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同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技研发,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例如,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对受污染的农田进行修复。

同时,开展农田土壤污染机理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是人类的重要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农田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物质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还可能造成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2. 农药残留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其中部分农药对人体、动植物和环境具有潜在的毒害和危害作用。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水体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物质,可能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还影响了人们的用水安全。

4. 生物多样性下降随着化肥、农药的大规模使用,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破坏,导致了部分农作物病虫害的暴发,生态环境中的天敌、益生物等自然调控因子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渐下降。

5. 农田固体废弃物污染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农膜、农药瓶等农田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1. 科学施肥、合理施药推广有机肥、生物肥料等绿色施肥方式,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的化肥残留。

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品质和安全。

2. 加强土壤修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评估工作,采取土壤修复、土地复垦等措施,修复受污染的土地,减轻土壤污染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培育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推广耐盐碱、耐旱等优质品种,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

4. 强化农田固体废弃物处理建立健全农田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推行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对农膜、农药瓶等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农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农田、农村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总体状况,包括农田土壤、水体、大气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等各个方面。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田生产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 农田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的大规模、高频次施用导致土壤中存在过多的化肥残留和农药残留物,造成农田土壤污染。

农田土壤污染不仅使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还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2. 水体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其中一部分会在农田中渗透到地下水中,另一部分会通过雨水冲刷流入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3. 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的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秸秆燃烧等过程会释放大量氨气、硫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导致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不仅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还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4. 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耕地扩张、森林砍伐和生态环境破坏等行为导致了大量生物栖息地的丧失,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面临生存困境,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对策1. 推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原理为基础,减少或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模式。

政府应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转向有机农业,推广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根本上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 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应充分利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提供经济支持,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进行秸秆发电、有机肥料生产和沼气回收等,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促进农田生态工程建设农田生态工程是一种将生态原理运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改善方法张泽民(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利工程2班 1302040233)农业环境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一集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等于自然环境的全部,二者之间尚有一定的区别。

农业环境要素即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它们是农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国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由于人口的剧增与工农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人民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以及在经济建设中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图取发展的问题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导致目前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上遭到污染与破坏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区域甚至仍在恶化。

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成败,因为一切生物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生存下去。

农业环境与农业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构成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并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发生改变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局。

因此,在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已经出现污染的情况下,不能只考虑增产粮食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生产出来的农畜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农畜产品经过长期食用后,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总之,农业生产与其周围的环境是息息相关和唇齿相依的,农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上述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全面分析中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探索出改善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在农业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线中国梦的需要。

【农用水资源问题】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农业水资源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可持续发展,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现实中中国农业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利用率不均衡、污染严重、用水浪费以及地下水超采等。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12m³,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每667㎡水资源量也只有1770m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

全国年缺水量近400亿m³,约有3亿农村人口合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200万h㎡。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

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

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特别是华北地区,由于径流量时间分布与冬小麦需水量分布不一致,缺水情况更显得突出。

如海滦河流域,冬小麦生长期内的径流量只占全年净流量的20%,而此时冬小麦的需水量却占全生育期的40%,供需矛盾尖锐,是我国主要农业区域中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带。

水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当前,国内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

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km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即劣于Ⅴ类)的河段约占10.6%,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受到污染(相当于Ⅳ、Ⅴ类)的河段约占46.5%。

全国7大水系国家环境公报数据表明,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很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松花江水质较差,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

河流污染以耗氧有机物为主,主要污染项目是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

水资源污染造成了农业、渔业、工业的巨大经济损失。

据统计,全国受污染农田面积达1000多万h㎡,减产污染粮食120亿kg,因污染造成的各种鱼类死亡达4550万kg。

据专家不完全估算,仅海河流域每年用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40亿元。

中国科学院最新公布结果表明:黄静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亿元,而仅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76.2%,达1428.9亿元。

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中国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灌溉,灌溉面积的比重已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灌溉在中国农业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中国年供水量大约为5500亿吨,而农业用水量约占总量的70%,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0%左右;中国灌溉定额普遍偏高,实际达到平均每667㎡灌水450~500m³,超出实际需水量的1倍左右,有的地方甚至超出2倍以上。

据统计,中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不到50%,1m³水只能生产0.85kg粮食,远低于2kg以上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据初步分析,全国平均渠系利用系数0.4—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0.6—0.7,灌溉水利用用系数0.5左右。

全国水资源利用情况是:渠系综合水利用系数为0.40-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60-0.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0.5。

华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较高的地区,其各灌区利用系数存在较大差异。

衡量水资源高效利用指标,不能仅仅考虑水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耕地资源问题】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农作物生长的基地,是农业生产首要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衣食资源。

中国耕地资源面临人口压力大、总体质量不高以及土壤退化严重等问题。

基建占用耕地加剧。

自1978年经济逐步走向繁荣以来,多层次、多渠道的为改善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基本建设气氛浓郁。

由于国家、集体的基建用地和厂矿兴办多是在具有良好条件的经济地理带,形成耕地占用,农地消减,导致大量土地非农化。

同时,我国土地管理方面工作的紊乱和不慎,致使一些基建单位多占少用,先斩后用和占而不用等行为产生。

人地矛盾突出。

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耕地为14.63亿亩,人均2.71亩。

60多年过去,人口总数不断上升,而耕地数量下降,导致2007年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已低于有关专家测算的维持温饱的最低极限。

土壤肥力衰竭。

据对1403县的土壤肥力状况抽查推算,全国高中低产田由过去的各占1/3变成2:5:3。

1989年我国平均亩施化肥为16.4kg,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

而且由于不能科学施肥,化肥利用率很低,如氮肥只利用30%,有机肥使用量的大幅减少,导致了耕地土壤有机质的严重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达167万k㎡,其中,黄土高原有45万k㎡,长江流域有50万k㎡,北方土石山区有60万k㎡,东北黑土区有12万k㎡。

使之每年流失土壤为50亿吨,损失N、P、K养分约1000万吨,按每公斤有效养分增加7kg粮食计算,则由于养分流失而每年损失粮食700亿kg,国外人称我国水土流失是“大动脉出血”。

在前述地区中黄土高原是我国重点流失区,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多重原因,年输沙量16亿吨,其中农耕地流失量占总量的1/3.强烈的水土流失,使农田肥力受到严重破坏,据推算,在占地地区总耕地70%以上的坡耕地中,每年流失土层10m左右,而损失土壤超过6亿吨,其中含有有机质300多万吨,氮26万吨,P2O540万吨,这种状况已严重的影响到农业生产。

土地出产率下降。

一般而言,得自农田的植物产品,聚集了大量的N、P、K以及S、Ca 等矿物质营养元素。

在商品生产日趋发展的今天,在缺乏相应配肥条件下,因大量物质的输出,必然引起地力匮乏。

据调查,过去施0.5kg标准化肥,可增产1.5-2.5kg粮食,目前只能增产0.1-1kg粮食。

【改善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上述分析说明,中国水资源、耕地资源紧缺,农业污染还相当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状况还在发展,造成农业生产的环境要素土壤、水体、大气、生物等受到立体综合污染,可以说中国农业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比较严峻。

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中国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决定着中国的粮食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因而探索改善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科学对策迫在眉睫。

1.健全环保立法,严格环保只发,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依法控制乱占耕地,计划使用耕地。

在中国,目前由于局部地区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环保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浅薄等因素的存在,环保执法难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今后必须严格执行现有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人才的培养,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攻关,力争有新的突破。

鼓励科技创新,对研究开发成果予以保护,并依法有偿转让。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

在生态环境保护经费中,应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建立早期预警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预测预报。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重点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庄、集镇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切实改变乡村整体面貌;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垃圾池、污水净化池,做到垃圾、污水有序排放和处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饮用水源,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和林政管理,巩固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成果,加大天然林保护,扎实开展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

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直接原因,发展循环经济将这些污染物资源化进行再生产,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据测算,中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得环境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

所以在工农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经济社会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